“他说,‘能怎么办,到了A中再找呗。’”
“怎么可能……”
“你可以去问蒋小光,或者问他们宿舍任何一个人,那天晚上大家都在。”周浅易信誓旦旦的表情带着些许兴奋和幸灾乐祸,就差敲锣打鼓一番——
庆祝她的失恋,以及被人甩掉。
可是,之于聂双,她并不介意被人甩掉,她介意的,是他不声不响地离开。
她想起顶着一头栗色头发的季橙见到她时温情的笑容。除了他深邃的、叫人望不到底的眼睛偶尔很空洞,叫聂双觉得没有安全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绝大多数的季橙,眉宇间有着叫人内心安定的力量。
季橙性格温和,是典型的小眼睛男生,单眼皮,薄薄嘴唇,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上弦月,露出亮白牙齿,像是刚下过雨后拂过来的第一阵风,带着自然、清新的气息。每次见到他,不论是在校园中和同学一起走路的他,约会时骑着单车的他,或者是咖啡厅中与人对坐的他,总是会露出那样淡定的笑容,像是时刻准备着要把自己灿烂的心情与人分享一样,轻易间就把简单的快乐传染给他人。
暖暖的,又有些痒。
想到这里,眼泪又齐齐涌上来,她压低声音:“周浅易,不要玩我了。我真的,很难过。”
“你可以亲自问季橙啊,我编这个干吗,你知道的,我以前是经常捉弄你,但从来没骗过你的,对吧?”
他把牛肉一股脑儿丢到火锅里,翻滚的乳白色汤水沉下去,然而也只是一瞬,又重新达到沸点,汩汩冒着白沫儿。
* * *
聂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季橙之间,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分开。
——并没有贪心到会奢求天长地久。
也不是没想过分手这件事。刚刚和季橙在一起时,因为觉得幸福来得太过突然,所以曾经暗暗攥紧拳头对自己说,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段感情,至少持续到高中结束……如果分手,一定是因为高考后迫于现实情况大家各奔东西异地相恋有缘无分……的情况下,造成的。
他学理,聂双学文,聂双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坚信通过两个人的努力一定会考到同一所大学,然后继续你侬我侬甜蜜相爱的日子。
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因为在这所二流学校就读的原因。
中考时聂双因为理科拉分,尤其是数学——满分150分的卷子,只拿到108分。虽然大家都说那一年的中考,数学题格外简单,但在父母花了几千元为她请了家教、考前磨了几个月的刀后,她依然,只是拿到这些分数。
这成绩还不错?不不不,差的太远了,据说120分以下的都极少,毕竟,数学是一门太能拉分的学科,纵使她的英语和语文成绩分别是全校第一、第二,依然和A中——这所全国重点中学无缘。
周浅易说得对,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没钱没权的人,才会读G中。
兰城市不大,屈指可数的在本市市区内,一共有三所搬得上台面的所谓高级中学:A中排在第一位——全国重点中学,每年至少有十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等特别牛逼的、人们耳熟能详的重点大学;有30%被国内排行前15的学校录取……全校应届生升学率达80%以上。
A中的学生,共分三类:以中考满分800分为例,70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得到A中公费生的资格;650分以上700分以下是自费生,每年需交两万块的学费;最后一类是借读生,不限制分数,但高中三年每年都得交三万块钱在A中就读,档案也在别的学校,在高考前一个月左右进入复习期时必须离开A中,回到建立档案的中学获取高考名额,参加高考。
排在第二位的,是G中。G中每年会有十几个学生考入211工程里排名比较靠后的院校,且多半曾经在A中借读过;大概30%的学生可以被普通高等院校的一本录取;二本、三本,甚至是专科院校的加起来,在40%左右。剩下的则是复读生或直接毕业进入“社会”大学。
最后一个,是职业技术高级中学,简称Z职高。汇集了平日里吊儿郎当、父母基本不管、基本一年到头见不到人影、也不想上什么大学、一旦参加高考不会超过300分的主儿。说好听点是可以直接学技术,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实际上待在那里的,多半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的人。
除了市区内,也有十几所中学在几大郊区的小镇上,以当地的农村学生为主,而且大都是那种家里比较穷,家长对教育也不重视,只等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再读三年高中,那时身体长得也差不多,年龄也刚刚好,毕了业直接回家务农或者去市区打工。
升学率当然是低到不能再低——本市市区的学生,百分百不会考虑。
就是因为身处G中这样一个二流学校,聂双对爱情的奢望也基本保持在二流水平线上。
或许,就读的学校起点高一点,连谈恋爱的资本和质量都会更好一点。至少,聂双觉得,如果自己和季橙都在A中,那么天长地久的爱情她还是可以奢侈地想一想的。
她曾经无数次梦到自己是A中的学生。
有时是在班级里坐着听老师讲课。在关于A中的梦里,连讲课的老师都被一团团闪闪发光的黄晕包围着。他们说话的声音格外动听,深深地吸引着聂双,醒来时她甚至记得梦中的自己因担心下课铃声提前响而心有忐忑的样子。
有时梦到自己在A中的食堂,周围挤满了打饭的同学,她越过排起的长龙,听到室友在前面喊着自己的名字,她们嘴里嚷嚷着:“给你带一份,别去排了。”醒来的时候,连她们的模样都记得。
还有几次是在A中的篮球场,季橙在那里叱咤风云,她站在边上抱着他的衣裳,满脸的爱慕。梦中的季橙比现实中的头发长一些,额前的还垂到了鼻梁。他打球打累了,会一面朝她所在的方向走,一面用手背擦汗。
在A中的校门口处。
文学社内。
校园广播台里。
班主任所在的办公室外的楼道里。
做课间操的操场上。
……
很多个关于A中的梦。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
真是经典。现在的聂双,唯有通过梦,才可以将自己每晚都会千思万想、百般惦念而永不可得、远不能实现的理想实现吧。
或许现在叫“梦想”更为合适些。
——也只能是梦想了。
她知道,中考成绩出来的那天,爸妈就傻了眼,他们想到她的成绩会比较差,但没想到会差到那种程度,借读费就9万块。如果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读个高中,少说也要十几万。
那天晚上爸妈把所有的存折掏出来,摊开在茶几上叫她看。在家中乳白色的布艺沙发上,爸妈正襟危坐,他们已经度过了知道她的成绩后愁眉苦脸的伊始阶段,转而采取了接受现实、想办法改变现状的实质行动。
“我和你爸爸商量过,觉得还是读A中比较好。家中的存折,不论死期活期,全部取出来,应该……”
“不用啦,”聂双故作轻松地摆摆手,真佩服自己,这时候居然还可以笑出来,“你们知道,我即便去A中,也考不上重点大学的。花那么多钱也白搭,不如让我老老实实地待在G中。周围的人起点和我差不多,还能有些自信。”
“……”
“反正我就是想考个普通大学嘛。在G中也可以实现啊,浪费那么多钱干吗。”
“不要因为我一个人降低我们全家的生活水准。”
“真的不至于,这样吧——你们要是还不放心,这钱就先给我存着。等我将来实在考不上大学,就拿这钱给我买辆出租车,我满大街拉活儿去养活自己,这总行了吧?”
……
好说歹说,终是说服了他们。
于是,在聂双的坚持下,她“如愿以偿”地来到了G中。
可是,如果当初选择了去A中借读,会不会就是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天地与人生?
这些,永远不可能知道了。
她想,爸妈应该也不会太难过,毕竟除了她,他们还有周浅易可以给予安慰。
作为双胞胎兄妹,这么多年,爸妈已经习惯于从周浅易这个宝贝儿子身上收获所有种种聂双这个愚钝的女儿所无法给予他们的欣慰和喜悦。
就像聂双已经习惯于从周浅易身上收获种种她无法理解和哭笑不得的未知。
除了和季橙的相识。
* * *
没错,周浅易是大聂双一个多小时的龙凤胎哥哥。
聂双随母亲姓,周浅易随父亲姓——母亲说,这是生龙凤胎格外的好处。
正因为姓氏不同,除非是特别熟的朋友,在学校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亲兄妹——这是聂双虽然时常怀疑却始终无法否认的如同火炉般烫手的事实。用“火炉般烫手”来形容,有点不太贴切,但一时又找不到其他词语来形容,只好先将就。
身边的朋友或是同学,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有个一奶同胞的哥哥。偶尔通过各种途径知道后,几乎都会说出以下几种大同小异的话来——
“真羡慕你有一哥,肯定打小儿就没人敢欺负你。”
“多好啊。童年生活很快乐吧,你可以跟哥哥一起疯啊。哪像我,小时候天天被爸妈关在家里。”
“要是你做了错事爸爸妈妈要打你时,你哥哥是不是特护着你?”
“要是像你有个哥哥就好了。”
……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周浅易,作为聂双唯一的兄长——再没有比他更讨厌的男生了。
小时候她像个跟屁虫一样在周浅易后面颠颠儿跑,周浅易和伙伴把邻居家的草垛点着,边点火边问她:“小双啊,我们用草垛烤白薯,好不好?”她点头。待到邻居跑来告状,爸妈夹起周浅易,剥掉裤子揍,他眨着无辜的大眼睛,又作大义凛然样,指着聂双说:“妹妹想吃烤白薯,所以就……”
……
晚上被爸妈打发去商店买东西,妈妈总不忘叮嘱一句:“叫你哥跟你一起去,给你壮胆。”——哪里会是壮胆,一路不被吓死就不错了。
“鬼!”
“老鼠!”
“蛇……”
“妖怪……”
黑漆漆的夜里,周浅易凄厉而尖锐的叫声时高时低,像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召唤出所有聂双害怕的事物,他们摸索着明灯指引的方向,一个个向她靠拢。
到现在都不敢一个人走夜路,就是拜他所赐。
在家里看电视,周浅易每天都要锁定体育和军事频道,趁他不备拿过遥控器换台,上来就是一记重拳,撩开衣服看,铁定一片红肿。
小学时邻座的男生在聂双铅笔盒内扔了几条毛毛虫,后座的女生见她哭得可怜,跑去找周浅易搬救兵。东找西找终于在教学楼后的狭窄过道里寻到他。彼时正在跟伙伴们玩玻璃球的他听完小女生讲述,眼内闪着兴奋的光芒,说:“其实她最怕的是蛇。”
初中时偷偷买了一管鲜红色唇膏,不知何时被周浅易翻到,吃饭的时候聂双还在啃排骨,他突然来一句:“爸,我觉得今天的排骨酱比小双买的唇膏还好,你看她的嘴,多猩红啊。”
周浅易不知道从哪里翻到一本杂志,在爸妈面前念:“当你的女儿突然买了性感内衣,或者突然注重化妆打粉,请家长一定要注意了,这说明,你的女儿开始有了早恋倾向……”吓得妈妈接连一个月内几乎每天都过来翻一遍她的衣橱。
……
聂双曾试着理解与释怀,绝大多数男生在年少时并不懂得扮演兄长的角色呵护妹妹。
可是当她逐渐长大才明白,在同等家庭环境的成长背景下,她所得到的不同待遇,才是她最为耿耿于怀的。
小学时的周浅易贪玩又调皮,从来不知道“作业”这两个字怎么写,每天放了学就叫上一帮同学出去疯跑,晚上十一点多到家跑到厨房找吃的。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分数自然少得可怜,隔三差五被爸妈一顿乱揍,依然死性不改。
等到了中学,周浅易依然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在班级里接下句,上课睡觉、聊天,哪个任课老师提到他都头疼。在每个学校都有几个狐朋狗友,是方圆几百里内游戏厅和网吧的常客,尤其是台球厅的热门人物,两年下来打遍本市市区无敌手。
——整个一混世魔王。
但,偏偏学习成绩开始好得一塌糊涂,从没掉下过年级前三,这恐怕就是父母这些年来容忍周浅易诸多荒唐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真是分数大过天。
确实,时至今日聂双也不清楚周浅易到底长了一颗什么脑袋,聪明、一心多用到如此地步。彼时的她,日复一日地过着按部就班的紧张学习生活:放学回家写作业,吃饭,预习第二天的课文,在父母的允许下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每天23:00准时睡觉。每逢考试前,不论大考小考,神经紧张得一塌糊涂。整晚都失眠,等到隔天拿到卷子,大脑内一片空白,不论怎么努力,终究是在中下游徘徊。
周浅易则比她充实、舒服多了,他有多种去处、玩法和乐趣。可是每次不过考前一周翻翻书,从来没有掉下过年级前三名。
因为有着聪明绝顶的周浅易频频闪着光作横向比较,又有邻家拳棒之下出成绩的小孩做作纵向比较——聂双的成绩,什么时候搬出来,都会让父母失望。
所以中考成绩出来时,爸妈更为迫切地想知道聂双的成绩。他们清楚,周浅易百分百会考上A中,就算发挥失常,考出的成绩也绝对敲得开A中的大门,除非他们的宝贝儿子没参加考试。
能有什么办法,或许正像聂双自己所认为的,或许自己终究不是学习的料吧。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怀疑,自己和周浅易,肯定有一个不是父母亲生的,说不定自己就是从垃圾场捡来的(小时候问父母,我们是怎么来的,他们不都是这样回答的么)。
谁知道呢。
* * *
周浅易上小学时,已经是非常标致的帅哥坯子。初始爸爸并没在意,全家都是中人之姿,而男大十八变,等到再大一些,尤其当男生步入青春期,开始变声,长出喉结时,应该会现出原形吧?
然而出乎爸爸的意料之外,步入中学后的周浅易不但长得愈发帅气,而且聪明至极,拿考入A中来说,别人家的小孩不敢有一丝贪玩之心,终日苦读,他同对付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一样,依旧是临考前一周开开夜车,顺利被A中录取。
嘴巴也甜,出去锻炼身体的大爷大妈,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鸡蛋的小贩,商场里的开电梯小姐,楼道的保洁员……他可以跟任何人找到共同话题:天气情况啦,工作烦恼啦,物价的上涨啦,对中学生不喜欢穿校服的看法啦,等等,他可以跟任何人聊得风生水起。
整个小区的邻居们都拿他做教育小孩的榜样:“你看看人家周浅易。”
看看人家周浅易。
——如果把周浅易的生活比作是七色花,那么他的生活总是一片灿烂,七种颜色他变着花样排列,花开千万朵,一簇簇,蓬勃地,放肆地,欣欣以向荣。
初中时的周浅易,原来的青涩少年逐渐舒展开。面部轮廓分明,铜色皮肤干净透亮,青春痘都很少长。很多女生被他浓密的眉毛所吸引,觉得两道英眉斜飞,无端地增添了些许豪迈之气。眼睛透亮,黑色眸子闪着狡黠的光,看人时目光专注,似笑非笑,常常盯得人发毛,对于异性来说,又颇有挑逗的意味在里头。
周浅易收了本校及外校的女生两年情书后,聂双才第一次有男生追求。
那年聂双正读初三,看到隔壁班的男生跟前桌借钱,因为拿不出50块被对方揪着头往墙上撞,前桌也不敢反抗,两只手被人紧紧抓住伸在半空,胆儿吓得早就飞了,怯怯懦懦连句求饶的话都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