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猜还好,一猜,原来对杜有忠羡慕嫉妒恨的人,也就消停了。
如果杜有忠真的是皇上的人,他们还怎么去对付人家啊,靠山那么大的。
就是国子监那边,有人知道杜有忠的名头比他们还要大,还要响亮,就有些想找杜有忠晦气的意思,可是以后也不敢了。
杜有忠之后被皇上任命为国子监司业,从四品。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不再单独是太学的博士,一下子从六品升为从四品,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国子监这边的学子们,都希望杜有忠杜先生去教他们,但是杜有忠只有一个,所以皇上就直接让他当了个司业,哪一个部分都管了,不再是单单的太学。
国子监司业有两人,上头就是国子监最高领导人国子监祭酒,为从三品。
这下子,国子监里面就安静了,那国子学里面,也不说要求杜有忠当国子学的博士了。国子学的子弟们家里的大人的官职绝对比太学历学子们的官职要高一些。
因为这个原因,就有国子学的人回去跟家长说了,能不能让杜有忠去他们国子学教书,这可是合了这些人的心意了,但是太学里也有学子啊,他们不想杜有忠杜大人离开,为了这事儿,国子监
都吵成一团了,于是谁也不属于,就总领这个差事了,大家都一样!
杜有忠在国子监现在是领导层了,不是那种下面的教员了。所谓的真正的升官。
主要原因当然不可能是因为杨大人的儿子成了秀才了,而是太学里今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竟然比往年考上秀才的多了好几个。
大家都喜欢联想,这一联想就联想到杜有忠身上了,哟,这不是因为太学里有个杜先生杜大人吗?所以今年太学的成绩句比以往要好。
于是就出现太学和国子学一起争杜有忠的事情,其他的国子监的部门,没有这两个部门高,自然不敢去争,毕竟嘛,谁都想往上升的,不可能还往下贬。
杜有忠就以飞快的速度,成了国子监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
杜有忠升官了,但是只是一个国子监的官,教书的,没有什么实权,杜家这边,也不准备大操大办,只想着请自己关系好的人上门吃吃酒席,也就两三桌就成了。
杜榆自然是回了娘家过来。
而杨大人家和太后娘家,因为和杜有忠有师徒之宜,所以也都过来了,杨大人是亲自来的,太后娘家,太后的哥哥嫂子倒是没有亲自来。
因为知道他们要是过来了,肯定别人也会闻风而动的,人家杜家都说了,只是内部人员聚一聚的,他们要是把人都给招惹来了,那不是坏事了吗?
所以让长子和长媳过来了,当然欧阳云杰作为弟子,也过来了,他算是半个主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欧阳云杰和大郎,二郎都算的上是师兄弟,于是加上杨家新鲜出炉的秀才,一起招呼客人呢。
黄大奶奶看着这样,心里不是不感慨的,这杜家真是越来越行了。
她婆婆当年还看不起人家,现在能比吗?
要不是这些年她一直坚持走动,如今也不会请她们过来。
可叹婆婆还说些酸话。黄大奶奶来之前,楚姑太太还跟自己单独说了,要让杜家这边接受二弟妹的孩子过来读书。
人家杜家也不是开私塾的,收徒弟也不是随便收的,你以为凭着这个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就能答应你?
你也想一想,当初你是怎么做的吧,各种看不起人,总以为自家还是以前的侯府呢。
黄大奶奶好不容易跟楚姑太太讲道理,结果楚姑太太说道:“你不说就不说,我知道你是害怕你二弟他们有出息有本事了,然后夺你的权,你不去说,我给你舅舅他们写信,我就不信了,凭着那杜家和楚家的关系,他能不答应?”
这里的舅舅是锦溪书院的楚院长。楚姑太太自以为凭着楚院长对杜有忠的知遇之恩,所以只要楚院长开口了,杜有忠肯定会答应收了她儿子的孙子的。
可是,楚姑太太难道忘了,她的话,楚院长是什么时候听过?你一个当妹子的,每次都跟命令人一样,谁喜欢那。
你那信说不定看一遍就已经扔了,所以黄大奶奶觉得自己的婆婆是在做白日梦。
于是到了这里,她这拜师的事儿是一句话也不会说的,她又不是蠢材,自然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她还想和杜家,胡家维持这亲戚关系呢。
因为和杜家胡家关系好,她出去也有面子,说句实心话,那也是有靠山的,她很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们家现在确实是拿杜家和胡家当靠山的。
要是不认识这个事实,那也别在这边混了。
就是黄大爷也是如此想的,这门姻亲关系不容易,可不能从他手里给毁了。也是自己的媳妇的眼光好,从一开始就交好,不想老二两口子,从一开始就瞧不起这杜家和胡家,一点儿也不交往,看他们去人家家里,还说些挑拨离间的话,让母亲责骂他们。
现在就知道谁对谁错了,可惜母亲不仅不认识自己的错,反而帮着二弟他们两口子,让他们大房做些自毁长城的事儿。
他又不是傻子,连孙子都有了,绝对是不可能听自家娘的话的。
杜榆这次也没有帮着招待客人,而是作为姑奶奶,很是享受了一番,两个嫂子是已经得心应手
了,她多插手,那就是不信任人家。
何况,她主要关心的应该是胡家的事儿。胡姥娘和季氏都在呢,她就跟着祖婆婆和婆婆。
被人重视的感觉很爽,但是不能太爽了,就得意忘形了。那样以后会栽大跟头的。
元元和几个表哥表姐一起得了欧阳云杰大嫂给的见面礼,就是小长辈六郎也被抱出来给夸了一顿,他半岁还不到呢,所以就出来露了个面,又被抱回屋去了。
齐氏如今成了从四品官员的母亲,身份上就提高了一大截了!
第253章 根儿
杜有忠升官的消息,过了一个月才传到杨柳村,还是县太爷这边派人亲自送来的喜信。
如今云阳县的县太爷对杜家,那可是客气的要命,从四品的官,还是国子监的,那人脉真是不用说了,广的很那,那么多的国公侯爷伯爷的子弟都是在国子监读书呢,杜有忠还是他们的先生,这真是不尊敬都不行那。
而且,据内部消息称,杜有忠杜大人还收了太后的娘家侄儿当弟子呢,这该是多大的靠山那。
要不是他忙着布置春耕的事儿脱不开身,县太爷真的恨不得亲自来杨柳村抱报喜呢。
而杜有贤这边,也通过书信知道自己大哥升官了。只是这县衙里的人也过来报信,算咋回事儿啊。
难道还要过来讨杯喜酒喝?或者是跟去别家一样,要点东西?
但是自从他家大哥去京城做官以后,就没有人敢来自己家里要东西了啊。
杜有德说道:“我看就是单纯的报喜,咱们准备一桌好酒好菜,让县衙的人吃了就行了。”
因为县衙的人过来了好几个,村里的人还以为自家出了什么事儿呢,都在偷偷的看呢,也得亏自家的大门关的掩饰,他们打听不到什么消息。
如今杨柳村这边,一般的地主,都不能和杜家相比较了。祠堂里的供奉,每年杜家都送。
县衙里送来的是好事儿,杜有贤也没有说瞒着的意思,于是就有人通过杜家的下人打听到了。杜家老大,杜有忠又升官了,还升的非常快,听说啊,连皇上都见过呢,而且啊,还吃了皇上赏赐的饭菜呢。
这话啊,是越传越离谱,弄得好像杜家的人,都成了天上的文曲星一样。
还有人又拿风水说话了,说杜家祖坟埋得好,所以才有今天这么富贵。
想那十几年前,杜家是什么日子?天天连肉都吃不到的,如今那,肉是天天顿顿吃,穿的是绫罗绸缎,还修了祠堂,办了学堂。杨柳村的村民就得了不少好处了,出门在外,也没有人敢随便欺负。
所以呢,杜有忠的官做的越大,对他们越好,他们真的盼着杜有忠一直朝上爬啊。
杜家的族长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带着族老们过来,商量是不是该开祠堂,跟祖宗们说说这个好消息。
杜有贤和杜有德都忙劝住了,以自己长兄不在,万事要低调行事为由,这开祠堂就算了。
就是杜有贤和杜有德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去祖坟上烧了纸,告诉了他们这个好消息。
而过了几天后,杜三郎带着妻子郭氏和孩子们来了。
他从分家后和这边的关系是越来越亲近,本身杜三郎就是个很靠谱的人,虽然是杜有良生的,可是却和杜有良的脾气一点儿也不一样。
“三叔,四叔,我大伯真的升官了?我在县里就听人说了。”杜三郎高兴的说道。
杜有贤点头,说道:“是啊,你大伯是升官了,不过他告诫我们说,不可因为这个事儿,就变得仗势欺人,要是他知道了,就决不轻饶,我们可要记在心里啊,多少人家,家里有人有本事了,就胡搞,咱们可不能这样!”
杜三郎忙说道:“三叔说的对,咱们都是从苦日子过过来的,不能因为现在处境好了,就欺负别的人,这样也不是咱们老杜家人的品性。”
自家又不缺吃不缺喝的,穿戴都比别人强,干啥要做那些恶霸才会做的事儿呢?
“桃儿的婚事都准备的咋样了?要我说,直接从杨柳村出嫁就好了,干啥非要到县里去?”杜有德问道,他对杜三郎和杜桃是很喜欢的,在那种条件下,还能明事理,真是太不容易了!
真不愧是他们老杜家的种!
杜三郎笑着说道:“四叔,在县城好歹和崔家的距离也近一些。”实在是,他们已经早早的分出去了,也没有脸从这边出嫁。
杜三郎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自然不想多麻烦几个叔叔,因为要是到老杜家出嫁,这边肯定就把桃儿的婚事给包办了,那样,他会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的,这些年,自家爹娘给这边惹了多少事儿了,他不能继续不懂事的这样要求叔叔们了。
看杜有德还要说,杜有贤忙说道:“三郎都已经和崔家的人说好了,婚期也快近了,你这又说要改,那不是让双方都为难?要是桃儿的夫家不满意,以后桃儿嫁到婆家,日子就不好过了,好了,就按照三郎说的办吧,不过,等桃儿出嫁前,就要回来一趟,个i额祖宗们磕个头,也算是全了杜家子孙的一片心意。”
“这个是肯定的,过几天,我就把桃儿带回来。就是到时候还要让三婶和四婶去县里多帮帮忙了,我们是小辈,很多规矩都不懂。”
杜有贤当然是答应了,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就是杜三郎不说,他们也要去的。
郭氏去下面找三婶他们去了,杜有贤问道:“桃儿嫁人,你爹娘那边来不来?”
这个问题不问也得问,因为这杜有良和刘氏毕竟是桃儿的亲爹娘。
说到这个,杜三郎就说道:“也不是没有去请,但是他们都说不来。”
杜有贤和杜有德一听,就知道肯定是不会那么简单,绝对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这哪里是像当父母的,简直是,亲女儿成亲嫁人,哪怕再有矛盾,这个时候也该过来,哪怕就是装一装,像这样直接拒绝的,是很少见。
杜有德说道:“我看,肯定是那杜柳挑拨的,她就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找个那样个软蛋,以后有她后悔的。”
杜三郎心道,杜柳会后悔吗?她还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把男人握在手心,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
自己那对爹娘,现在眼里心里只有小儿子,过去请他们,还骂了一通,然后把人给赶走了,说什么绝对不会去,看到时候那死丫头拜别父母的时候,怎么办。
因为他们不到场,杜桃就没有父母拜别。
不过,可惜了,他们才不会这么死心眼,父母不在,难道就不能嫁人了?
三叔四叔都在呢,他们是长辈,还怕个甚?
再有就是杜家还有族里人呢,请几个德高望重的,照样是能把婚礼办的很热闹。
杜有贤又把京城杜榆还有胡氏等人准备的给杜桃的结婚礼物,让杜三郎给带回县城去了。
杜三郎只在这边留了一晚上,然后第二天就和郭氏一起回去了,当然,因为婚礼越来越近,郭氏忙得很,所以把孩子留在哦村子里,这已经是经常的事儿,高氏和赵氏也很喜欢郭氏的孩子。
杜榆的二姑母杜梅也知道了自己大哥升官的事儿,忙从自己婆家跑了来,见面就问了这个事儿,
杜有贤说道:“二姐,这事儿我派人告诉你就成了,干啥还要过来一趟呢,家里就这么闲?”
杜梅说道:“我这是高兴!我大哥升官了,还是大官,我能不高兴吗?怎么,你们不收拾收拾行礼?”
杜有贤问道:“收拾行李干啥?”
“去京城啊,去看看大哥和爹娘他们,我这都好长时间没有见着他们了,还挺想念的。现在大哥是大官了,去京城也不怕人欺负了,也让孩子们都见见世面!”
杜梅的儿子李水生早就娶妻生子了。
“听二姐你这话的意思,你是想进京了?”杜有贤问道。
“这又咋了?我进京,也不花你们的钱,我自己出。”这几年生意很不错,加上娘家的关系,她也是富婆一枚,根本就不缺钱花。
“大哥和爹娘又没有写信让我们进京去,我们干啥要离开村子进京?二姐,你别想一出是一出,把自己家看好了就成,再说,现在桃儿都要嫁人了,你当亲姑姑的,就一点人不想这个事儿,还说进京的话!你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啊呸,你这是好教训起你姐我来了,我干啥要操心那杜桃的婚事啊,她爹娘都不操心,我多那个心?你们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了,老二两口子是个啥德行,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人家看着你们养活他的孩子,心里不知道怎么得意你,就你们还上赶着倒贴。我是没有那么好的气性的,我跟老二家的人都没有关系!”
杜有德听不过去了,问道:“二哥那边是二哥那边,桃儿和三郎都是好的,二姐你咋能混成一团呢?
既然知道她爹娘都不操心,我们这些叔叔和姑姑更应该操心才是,爹走之前不是叮嘱过我们吗,让我们要团结一些,你这话说的都跟两家子是世仇一样,干啥这样啊,你又不是不知道三郎和桃儿都从二哥那边分出来了,反正你要是不去,被人说的是你,我们也不管了,至于去京城,我和三哥从来没有那个打算,你要是想去,你自己去,你不是不缺钱吗,那你自己去呗,我们想拦也拦不住。至于到了京城,要是娘生气了,有啥后果,我们也不知道。”
杜梅可就是想跟着兄弟们一起去京城开开眼的,这两兄弟都不去,她能不着急吗?
“你们是傻子啊,京城那么好的地儿,听着就想去的,人家好多人想去都没有那个机会,你们是那么好的机会,竟然不去,还是老五知道些,看看,老五现在这京城过的多自在?你们就是大傻子!”
第254章 因果
“你也不用激我们,我们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这杨柳村是我们杜家的根儿,人家都讲究个落叶归根,我们要把这个地方给爹娘好好守着,你自己个要是想去,京城里也有镖局,你自己去找吧。”杜有贤说道。
她要是自己能去,干啥过来找兄弟啊,再说了,儿子都不去,出嫁的姑娘去,算个什么事儿啊。
杜梅见说了半天都没有效果,只好离开了,然后去找了她大姐杜兰,闲着要是能说服大姐一起去京城就好了。
一辈子连个京城都没有去过,她心里不甘心那,而且,也让自己孙子见识见识,说不定就留在京城住下去了。
在京城住着,就比在乡下要好的多,以后长大了,说媳妇,都能说道京城里的姑娘呢。
要是在乡下,那还是照样只能说乡下人,顶多说个土财主的闺女,那算什么那。
为了自己的孙子,她都得劝着自己大姐一起去!
结果杜兰直摇头,说道:“我都这把岁数了,去京城干啥?费钱又费力的,不够折腾的,我说,你也消停吧,在家里不是挺好的?”
杜梅恨铁不成钢的说她姐,“姐,你就一点儿也不为你孙子着想?难道想他一辈子都在乡下当个泥腿子?爹娘在京城呢,大哥也在进城,还说在啥国子监,以后他们读书,那肯定也能进国子监的,到时候不是更有出息?直接就成了京城里的人了,以后长大了,说媳妇也都容易一些。咱们又不去偷不去抢的,这点儿爹娘还是能给咱们做到的。”
杜兰说道:“你也说了,我们都是有孙子的人了,这盆水都泼出去几十年了,还想着跟娘家黏糊在一起,我自己都觉得没有脸。
我孙子是个啥命,就是个啥命,太过强求也不好。我劝你,也别多想了,咱们现在的日子难道过的不好?非要冒尖,就真的让人喜欢?再有,这不是桃儿的婚期也快要到了,你这闹着要去京城,让别人怎么看你?”
杜梅到自家大姐这边,没有劝动自家大姐,反而被她给说了一顿,这心里不痛快极了,可是她大姐也不是让她随便发脾气的主儿,只能憋着一股气回家去了,然后回家后,跟丈夫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她儿媳妇赶紧躲着了,就怕被殃及到。
其实进京什么的,他们真的不是那么想去的,那么远的,还是自己主动找上门的,多不好,京城里舅舅他们是当官的,可是千好万好,没有自己个家里好,在自己家里也自由一些。
到了别人家里,吃穿什么的,都要靠别人家,想起来就不舒服。
这也是李水生这边和季老娘家里的不同之处,季老娘人家是一点儿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反而是一声不吭的把房子和地都给卖了,就为了到时候赖着不走,想赶也得把他们安排好了!
杜三郎和郭氏把京城给杜桃准备的结婚的东西带了回来,交给了杜桃,杜桃一看,都是好东西,这心里激动的不知道说啥好了。
爷爷奶奶,大伯和杜榆姐都记着她呢,虽然不能回来,也送了这么多的东西。
还是在自己爹娘做了那么多错事的情况下。
“三哥,我现在一点儿也不难过,虽然那边爹娘不能过来,但是这边对我们比爹娘要好多了。”杜桃叹道。
嫁人是一个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大事儿,可是就这个,爹娘都不乐意露面,真是,这爹娘做的。
可是老天爷是公平的,她失去了父母的爱,却有这么多亲人对自己关心,所以她这婚事值得!
杜三郎说道:“你能这样想的开,我也放心了,崔家也是厚道人,你嫁过去了,也不怕因为爹娘的事儿,人家把你看轻了。你是和我这个当哥哥的过的,又有大伯那样的亲人,他们不敢小瞧了你,要是受了什么委屈,尽管回来跟我说,我一定给你做主!”
他就这样一个亲妹妹,还舍弃了爹娘,跟自己过的,杜三郎发誓,要让妹子过的很好很好。
哪怕没有父母庇佑,也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婚事是父母之命,可是分家的时候,已经把杜桃分给了杜三郎,所以杜三郎才能有杜桃婚事的自主权,杜有良他们就根本没有了。
因为他们觉得把杜桃交给了杜三郎,也能省一笔嫁妆钱呢,何乐而不为呢?
“啥?又升官了!”杜柳恨得牙痒痒的,该死的,怎么又升官了?
她总以为自己现在的日子过的很好,有个老实听话的丈夫,父母也都听自己的,随后后来生了个小弟,但是这小弟才是个小屁孩,等长大了,得多少年那,父母还不是要靠自己?
她一定比老杜家过的日子要好,因为她结交了那么多的大户人家,随随便便的,就能比别人高一等。
而杜家呢,在京城,那么多官的情况下,就是想升也升不到哪里去,就在京城熬死吧。
谁想到,那边到了京城这才一年多啊,就又开始升了,简直是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好运气都跑到那边去了?她不服气!
所以回来见到她的丈夫,这火气就上来了,直接就骂道:“窝囊废,人家都是男人养家,你倒是好,让我来养家!要是让我看见你偷偷的接济你那些穷亲戚,小心我翻脸把你给赶出去!你这样的男人,我要是想要,多的是!”
杜柳找个这样的男人,心里舒爽过一阵子,因为以前都是她伺候男人,现在是这个男人伺候自己。
看着这男人对自己低三下四的,她不知道有多愉快,总觉得自己跟那太后一样了,死死的把男人压在自己的脚边。
骂人是一天的常事。杜柳的丈夫心道,要不是看着你有几个钱,谁乐意娶你这样的残花败柳啊,都不知道被几个男人用过了,还不安分,他头上的帽子早就绿油油的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