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种蠢货,又得罪了皇家,就是他们不出手,这下场也不会好的。

胡鑫这边还没有出手呢,结果那景王府的四姑娘竟然被人给杀了!

在皇家寺庙给杀的,杀她的人还是她贴身的丫鬟!

那丫鬟自己杀了人,见到过来抓她的人,也不含糊,直接承认了是自己杀了景王府四姑娘!

至于为什么要杀了她,那是因为这位四姑娘做的好事儿!

让她青梅竹马的爱人少了一条腿,然后以前承诺过要放自己出去,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出去,竟然把自己那位青梅竹马给弄死了。

她要是好好的跟这位叫秋红的丫头说,她就是强忍着也不会出去的,可是这位四姑娘呢,不仅不说,还害了秋红的青梅竹马,让他死的那样惨!

就为了让秋红跟着她一起去这寺庙里度日。

秋红后来知道了,能不把这位恨得要死?

那四姑娘自以为秋红不知道这个事儿可是后来她青梅竹马的家人找过来了,然后秋红就知道杀了这位青梅竹马的人就是这位四姑娘了。

她一狠心,就把这位四姑娘给杀死了!

秋红对着人说了四姑娘的无情无义,也一头撞到那石墙上,也死了!

秋红已经没有了爹娘,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卖身到王府里去了。

景王府就是再要追究,也没有办法了。

至于那青梅竹马的家人,秋红把自己的所有的积蓄给了他们,让他们逃的远远的了,而且杀人的是秋红,也不能算到人家青梅竹马家里,何况,这四姑娘还欠了人家一条命呢。

四姑娘就这样被自己的丫鬟给杀死了,在她不以为意的人里,觉得逃不过她手掌心的人的手里!

景王爷因为这个,还痛苦了一场,非要找人给自己的女儿赔命,但是杀人者已经死了,他还能找谁?

何况,外面的舆论对他们景王府很不利,府里的人因为这个四姑娘的狠毒,已经被人议论纷纷了。

当时出了事儿,竟然没有封锁的严严实实的,何况这四姑娘是因为犯了错了,才被赶到这皇家寺庙的,还是被身边的贴身丫鬟给杀死的,那只能说明,这四姑娘平时就虐待自己的侍女,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这样。

所以有关于景王府四姑娘凶残的传言,那真是越演越烈。

就是杜榆去了几家家里赴宴,这个事儿都被人拿着说。这也算是京城里的一个大新闻了,还是因为事件涉及到皇家的姑娘,才没有人明着说了,可是私底下小声的议论还是有的,毕竟景王府也不算什么王牌的王府,真正有权势的人家,也不怕这景王府。

想这景王府都出了多少丑了?庶子和人姑娘私会,现在姑娘还这么残暴,一时之间,景王府的婚事就变成了老大难了。简直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第246章 来人了

景王府的人无人问津,这景王府的几个奶奶都把这位四姑娘恨得牙痒痒的,因为他们都有子女,这样不是把他们子女的婚事给耽误了?

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只好等以后在自家亲戚里找了。

这位四姑娘恶有恶报,胡家和杜家都是高兴,不能说他们见人死了,还高兴是冷血,因为这位四姑娘确实是罪有应得。

因为怕父母担心,杜榆最开始没有告诉爹娘那边,自己进宫的事儿,可是最后他们还是知道了,胡氏就吓了一身冷汗,然后对那已经死去的景王府的四姑娘,表示了很强烈的鄙视。

你说,这女的,要是人家未婚,你惦记着还好,可是人家妻子都好好的,还和妻子感情那么好,你非要拆散人家,那纯粹就是无理取闹了。

胡氏也把这位四姑娘给狠狠的骂了一顿。才觉得解气。

这件事起了这么大的波澜,让胡氏觉得,这京城太危险了,女婿太优秀,看上的人也太多,幸亏现在皇上的女儿年纪都小,不然真要看上了自己的女婿,俺可怎么办好啊。

其实胡氏是多虑了京城的姑娘,大部分都是受过好的教育的,有妇之夫不能沾,这点儿道理还是懂得,想景王府四姑娘这样的女的,真的是一百个中间有一个都是多的了。

况且,就是胡鑫再有本事,也才是七品官,和那些世家名门还是很有区别的,加上他连孩子都有了,更是行情低了一些。

到了十月份的时候,杨柳村那边就送了年礼来了,都是地里的东西,还有些庄子上的活物,是杜有德亲自过来的。因为杜有全有了儿子了,他们没有赶上,所以趁着过年送年礼和东西的时候,把他们给这个小侄儿的东西也都带来了。

各种各样的小物件,真是看起来就好看。

杜有德过来,杜榆也跟季氏说了,要去看看,季氏自然不会阻拦,让杜榆赶紧过去看了。

毕竟这都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儿媳妇娘家的人有人来了,她是绝对不拦着的。

季氏和私底下跟胡姥娘说道:“这景王府那个人的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儿,我看榆儿还是得赶紧再生一个,最好是儿子,孩子多了,别人就不会再打主意了。”

胡姥娘也深以为然,多子多孙是每个人的愿望,这次的事儿,差点把外孙女给害死了。

要是再遇到一个神经病,那该咋办那?这年头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神经病了?

只是,“这事儿顺其自然吧,我也觉得多生几个好,可是孩子的事儿,是越催越没有,不催了,他反而就来了,咱们以后多给菩萨上上香吧,保佑咱们平平安安的,晦气全没有。”

胡姥娘觉得这事儿,和自己家的运气也有关系,要不然怎么不缠着别人家,就缠着自己家?

谁家姑娘没脸没皮的,连个有媳妇的男人都看得上?

所以这运气肯定是不怎么好所以要转运。

胡姥娘和季氏现在是早晚都是三炷香,在一个房间,还专门请了一尊三尺来高的佛像供奉着呢。

人没有个寄托的东西,确实是心里不踏实。

杜榆回到娘家,见了四叔,四叔现在更像个地主老爷了。

虽然穿的是棉布衣服,可是是细棉布,只是穿的很素净,不像他平时的作风。

杜榆这才知道,原来大爷爷那边的大奶奶死了!

就是经常和自家奶奶做对的自家爹的大伯娘张氏。

齐氏也吃了一惊,她虽然也讨厌这个大嫂,可是也没有讨厌到要让人去死的地步。他们来的时候,这张氏还很硬朗,和她说话虽然有些奉承,可是却还是有些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时候她的小儿子杜丰收刚刚赚了一笔钱呢,张氏虽然没有齐氏这样的福气,但是小儿子能赚钱,她就忍不住在自己妯娌面前得瑟了一番。

张氏因为是伯娘,所以杜有忠他们不需要守孝,只不过是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要茹素就成。

而这一个月的时间,送信就把时间给消磨了,杜有贤和杜有德就商量了,还是他们送年礼的时候,一起把这个事儿告诉大家吧。

古代交通不那么方便,杨柳村又有杜有贤和杜有全在,张氏的丧礼,他们这边的一房也不会没有人。

齐氏说道:“不会是被那杜丰收给气死的吧!”这还真有可能!

那杜丰收就不是个好东西,可是人家张氏还就是把他当成是宝,给小儿子干活儿就高兴的不行,做牛做马都成,大儿子那边,就是看见了也当没有看见,简直是!

杜榆也听她娘这边说的,关于张氏的死的事儿,“是一个月前就过世了,我们这边也赶不及,只能是以后回村里了上坟的时候再说。”

杜榆算了算,她这边出嫁女,更不需要为大奶奶守孝了,不过好歹是这个时候不能有孩子,不然大表哥是当官的,对他影响不好。

杜榆想着自己的小日子还刚刚到,那就没有问题。

杜榆问道:“娘,大奶奶不是身体挺好的吗?难道是意外身亡?”

不然怎么就这么突然呢?当初大爷爷的死是被气死的,如今难道张氏也是被气死的?

当初分家的时候,张氏是跟着杜丰收的,因为当初分家的时候说的好好的,张氏尽管想从大儿子杜满仓那边得了东西给小儿子,可是杜家有族长,就让张氏没有怎么得逞。

为了这个,张氏可是没有少当着别人的面,骂杜满仓和大儿媳妇不孝顺,是白眼狼。

这在村子里也是常见的事儿,张氏骂自己的亲儿子,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要不过分,族里的人也不会说什么,就那么中气十足的一个人,这么容易就过世了?

胡氏叹道:“你那位堂叔,以前老是说他赚钱了,你大奶奶也说他有出息,谁知道他是进了赌场才那样的?这进赌场的人那,最开始都是让你尝尝甜头的,让你赢个几次,那都是小钱,后来就让你输了,那才是大钱。

你那位堂叔,可不是赌进去了,每次输了都要想着翻本,借了好多外债,那赌场的人看在我们家的份上,倒是没有太为难你那堂叔,结果他变本加厉,最后把房子也给赌出去了,还要卖老婆孩子,族里的人这才知道事情大发了,就要开族里的会,要惩罚你那位堂叔,结果你大奶奶愣是不让,还帮着你那位堂叔逃跑。大晚上的在路上,也看不清,就摔倒山坡底下,腿给摔断了。

然后又有别的事儿,你大奶奶藏的棺材本也被杜丰收给收走了,一文钱不剩,最后可不就气晕了!”

中间还有许多事儿,比如张氏就跑到杜有贤他们面前,哭天抹泪的想要杜有贤给杜丰收把那赌债给还了,不然她就不走了。

说起来就让人觉得很讨厌,一个长辈,而且是上一辈就分家了的,现在要一个分家的侄儿帮着儿子还赌债,那就是没有的道理。

被族里的人都给劝回去了。

杜有贤也不是包子,不可能做这个冤大头。

只是暗地里和赌坊的人说了情,那赌债就已经免了,人情都欠下去了,结果张氏不领情,说杜有贤怎么不早点说,那样他们就不用担惊受怕了,这一次二次的,杜有贤也觉得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就不怎么想管了。

要知道和赌坊的人说情,他还请了这赌坊上上下下的人在酒楼里好好的吃了一顿,还让秦员外等人作陪,这事儿才算是玩呢。

结果人家是一点儿也不感激,还嫌弃做的事情太晚了,让他们受了罪了。

这样被对待,谁又不是天生找虐的,杜有贤就不管了,但是族里对这杜家出了一个赌鬼还是很生气的,就要按照族规处置了杜丰收,杜丰收一害怕就逃跑了,还摔断了腿,然后张氏发现自己藏的很隐秘的棺材本也被自己的小儿子给弄没有了,和小儿子争吵,又被气着了,这不,就倒下了,然后请大夫看病,最开始还好,结果张氏自己天天的骂人,还骂了杜满仓这个长子,也不管他们这边,在杜满仓带着东西来看张氏的时候,张氏就朝杜满仓要钱,杜满仓出于孝道,因为张氏说她棺材本没有了多可怜,杜丰收又这样了,她不想连个棺材都没有。所以杜满仓才给的。

谁知道杜满仓把钱给了张氏,那杜丰收就跟饿狼见了肉一样,又偷偷的瘸着腿来偷张氏的钱,张氏发现了,自然不干,和杜丰收争抢起来,张氏一个年老的女人,哪里是杜丰收的对手,尽管杜丰收受伤了一条腿,可是还是被杜丰收推倒在地,杜丰收拿了钱,也没有管张氏后来如何,等人发现了张氏,张氏都已经中风了。

中风后,这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又一直没有杜丰收的消息,张氏最后熬不住,就过世了。

这是杜榆他们听到的事情的经过,杜榆问道:“那大奶奶的葬礼,杜丰收回来了没有?”她根本就不想叫这杜丰收为堂叔了,这人根本就不配,能把父母都气死的,算什么东西!

第247章 腊八粥

“到现在也没有回去,你那位堂婶自己回娘家了,把几个孩子留下来了,如今在你满仓大堂伯家里住着,他们倒是厚道人。”

虽然大人有恩怨,可是和小孩子没有关系。

听了张氏去世的消息,大家也不可能是满心高兴,只是觉得这对孩子啊,真不能过分的溺爱。而且当父母的不能太偏心,不然就和张氏这样的,下场也不会太好。大家都是有孩子的人了,而且看情形,也肯定不止一个,所以都觉得要引以为戒。

“四叔,桃儿的婚事咋样了?”杜榆还挺担心杜桃的婚事的,她这年纪,也是该嫁人了,杜榆想把自己准备的东西给杜桃带回去,肯定是不能参加杜桃的婚事了,只能送东西过去。

而且里面,还有几十两银子,居家过日子,还是银子最实在。

杜有德说道:“已经定下来了,是三郎在县里认识的人家,家里是做锡器生意的,姓崔,是家中的老二,他们家成亲后就分出去,所以也不用担心以后一大家子都在一起,到时候闹矛盾。”

锡器这个东西,在古代的时候用的也多,买的人也多,不像铁器那样用起来又贵又不容易做出来。

杜榆一听,就知道这家子的生活条件很是不错了。

杜榆问道:“那桃儿什么时候嫁过去?”

杜有德道:“开春了就嫁人,到时候我们都去帮忙去,现在三郎在县城里的生意做的很不错。”

“那边他爹娘没有过去找麻烦?”就自家二叔和二婶那个德行,不找麻烦是不可能的。杜榆都能想象得到。

杜有德也懒得提起那两个哥哥嫂子,不过侄儿要问,他就说道:“大郎走之前,跟县里衙门都打招呼了,每天都有差役去三郎那边来一趟,他们不敢过去的。至于你二叔二婶,现在跟着杜柳过日子呢。”

真是提起来就觉得恶心,杜柳如今招了一个人在家里,手头上有钱,过的那种日子。

“你二婶不是又生了一个吗?如今就盼着这个儿子了。”

他们一大家子都没有把刘氏又生的一个儿子排行,所以五叔这边生的,直接当成了六郎。

“我看这样也好,起码三哥这边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以前还因为自己是那边二叔唯一的儿子,所以这心里总是有担心的,现在那边就又有你了小儿子了,这大儿子不孝顺,自然是把全身心都放在小儿子身上了。

这倒也是,杜有德也觉得这样。

村里的事情问完了,杜有德在京城也逛了一圈,主要是以前没有来过京城,所以对京城稀奇,然后买了好多便宜又实用的东西,加上大家送的。

等杜有德要回去的时候,几个马车都装不上了,真是太多了,但是这都是大家的心意。

齐氏和杜老爷子过年是回不去的,就杜有德自己回去,齐氏吩咐了又吩咐,还让他们有时间了,就都上京城来。

杜有德在京城住了半个月,就又赶着回去了,他怕呆的时间长了,到时候路上下雪封路了,就不好了,说不定还要在路上过年呢,所以赶紧回去了。

这次可是齐氏和杜老爷子第一次在京城里过年,但是家里很多人在,也不寂寞了。

本来他们就该跟着长子的,以后也就习惯了。

进入了冬月,杜榆就忙碌起来了,庄子上送的东西,然后还有各家已经开始送年礼了,光回年礼,今年杜榆就比以前熬多的多,主要是今年胡鑫已经任职了,各种关系都上来了。

所以杜榆直接忙碌到腊月这年礼还在继续送。

一本册子根本就不够登记的,另外还用了好几间屋子做库房。

往王安家的带着人清点。什么东西都有,药材,绸缎,海鲜干货,摆件等等,还是那句话,当了有实权的官,银子吃从来不缺花的。

而到了腊月,这过年的帖子也送来了,因为京城里当官的,每家都有很多亲戚要招待,也是怕到时候重了,所以都是提前在年前就把这各家安排的帖子送来了,让大家自己可以安排,什么时候去。

比如像杜榆家里,年初一自然是要去街坊四邻还有胡鑫的翰林院的先生们去拜年,然后吃饭就看到了那个点了,到哪里就到哪里,初二铁定是回娘家的,初三是去舅舅家。

也就是说,杜榆不用出去,是自己几个哥哥要过来,然后初四就开始跟同僚们相互请客了,这请客,得有个安排,看今天是谁家,明天又是谁家,不然就会弄得乱七八糟的,给了这个帖子,就是让大家都清楚对方的过年安排,以便于到时候上门。

腊月初八的时候,各家开始送腊八粥,就是宫里的皇上也开始跟臣子们赏赐腊八粥,杜榆本来以为自己家肯定没有宫里的腊八粥,谁知道那边上午宫里竟然真的是送了,还是太后送的。

杜榆想的是,该不会是因为上次米美人的事儿,所以太后才替皇上做的人情吧,不过这时间间隔的太久,杜榆想了想,还是不用想这其中的原因了,上位者做事情,你根本就不用想,恭恭敬敬的接受就好了,反正现在太后给自家送腊八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们家现在和景王府是已经撕破脸了,以后在公共场合遇到景王府的人,杜榆还得提着小心呢。

有太后这个赏脸,她底气也足一些不是?

附近的邻居也都是做官的,自然也知道太后宫里的人给杜榆家里送腊八粥了,所以等人过去后,他们都有人上门了,反正是恭喜,这种事儿恭喜谈不上,可是却让他们觉得和胡家搞好关系,是很正确的,一个上升阶段的官员,总比在下坡路上的官员结交要好的多了。

季氏和胡姥娘是看和宫里送来的腊八粥,恨不得供起来,天然的对皇室中人的敬畏,让胡姥娘和季氏把这腊八粥看成了圣物。

杜榆笑着说道:“这是太后娘娘赏赐给我们的,就是让门吃的,吃了才能沾一沾太后娘娘的福气,娘,奶奶 ,你们一人一大碗,这样就福气多。”

反正她连太后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是说这些话也毫无压力。

“对,那咱们就吃了?”胡姥娘很是高兴,能吃上太后娘娘送的腊八粥,觉得吃这个,比吃仙果还要管用呢。

虽然前不久,她还骂过那皇宫里的人,当然,不包括太后娘娘。

就因为这个腊八粥,胡姥娘对太后娘娘的印象好极了,觉得太后娘娘是天下一等的好人,难怪人家能生出皇上这种圣人。

凡是能给她外孙女撑腰和做主的人,胡姥娘都很喜欢。而且她自己是老人家,对老人家也很是有一种理解的心态。

其实呢,太后娘娘比胡姥娘要小多了。

而今年呢,景王府反而没有得到太后娘娘的上次的腊八粥。

这一对比,就知道太后娘娘对景王府很不满意了。毕竟景王府老是出幺蛾子,让皇家的形象很是不好看。

景王妃是心里把那母女二人给狠骂了一顿,觉得她们两个就是扫把星,她现在去外面或者宗室里做客吃酒席,都会被人领到不起眼的角落,也没有人搭理她,弄得她觉得自己就是无人问津的。

虽然都说狗眼看人低,但是这么多人都是一个态度,自然是看出问题来了,人家都知道景王府是没有什么圣宠了。

四姑娘的姨娘在四姑娘死了之后,很是疯魔了一阵子,叫嚣着要把这些忘恩负义的奴才都给杀了,可是她忘了,她本身也是奴才出身,不过是后来生了四姑娘,所以才没有提这一茬的。

而且王府的奴才,哪里轮得上她一个当姨娘的要打要杀的?

正因为她这样,这府里的奴才对这个姨娘就心里恨上了,下人们要是恨一个姨娘,那简直是分分钟就能让你难受,她的日子过得不好,也是她自己自找的。

不过这姨娘的韧性真的是很强大,还寄希望于米美人的肚子呢。

毕竟皇上的皇子并不多,一个生了皇子的后宫女人,总能是有光明的前途的。

要是米美人生了皇子,那就是皇子的生母,以后肯定是有大前途的。

米美人过了几个月,是生了,但是生的却不是皇子,只是一位公主,然后就直接被挪到冷月宫了,一下子都没有了指望,宫里的女人那么多,到了冷月宫,基本上就是出不来了。

这位姨娘听了这个消息,不吃不喝了好几天,还以为她就这么的没有了斗志,谁知道过后,人家又重新打扮起来,想着再次得到景王府的宠爱,再生一个孩子呢,景王妃对这样的女人,真是恶心又讨厌。

加上这次太后竟然绕过了他们,没有送腊八粥,景王妃也是害怕啊,作为宗室中人,要是被太后讨厌,大家更不得是看人下菜碟,把她这个景王妃不当成一回事儿了?

说不定这景王府的牌子都要被摘了呢,想到这个,景王妃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首先,就是要和胡家的人和解,让太后见到自己家的诚心才是!

第248章 娃娃亲

于是杜榆受到景王府的帖子的时候,还真是吃了一惊。

不说别的,他们胡家和景王府的恩怨,那是大家心知肚明的,现在景王府竟然还送帖子,请他们过年去吃酒了,这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季氏和胡姥娘看了,都说别搭理这景王府,毕竟在他们心里,这景王府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叫啥蛇鼠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