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和三婶忙着豆腐作坊呢,镇上的酒楼在八月十五之前的也送过货了,因为八月十五的时候,有很多人到酒楼里定宴席,而现在主要是村里和附近几个村里的人去作坊买豆腐,但是杜有贤那作坊里有人看着,他和高氏也不像以前自己做豆腐那样辛辛苦苦的自己看着了。

于是回家的时候,大家都在呢。

四郎和杜樱对杜榆他们带来的小月饼很感兴趣,因为看着小巧,拿在手里,也不觉得大,得了东西,他们还出去跟村里人炫耀呢。

别以为他们现在日子过的好了,就不和村里人来往了,只不过,现在他们家里成了别人羡慕的人家,四郎和杜樱出去,出手都是好东西,别人也喜欢跟他们一起玩。

因为村里很多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呢,更不用说吃这些点心之类的了。

八月十四的时候,杜有良那边派了个下人专门给齐氏和杜老爷子送节礼了,杜有良自从杜柳成了知府老爷的小妾,这身价一下子就起来了,连下人都买的起了。

听说借着知府老爷的名头,很是赚了几把。如今在镇上过着好日子呢。

人家知道他女儿是知府大人的小妾,也不敢惹他们。

为了表示‘孝心’。这还专门派人送东西过来了。

不过,齐氏是什么人那,见到这送礼的人,直接把那东西诶扔到了那人的马车上,把人给骂了一顿,让人灰溜溜的走了。

这位二叔,还真是有意思,明明知道自己奶奶肯定不会收了这东西,还偏偏要让人过来送。

齐氏冷笑道:“他不就是想让别人看看他多孝顺吗,我不收,那就是我这个当娘的的不对。还有,不就是想告诉我,他现在日子过的有多好吗?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我还不知道?老娘才不会搭理他呢,爱咋样咋样,别出来膈应老娘就成!”

对于能让女儿去做妾的人,齐氏也真心看不上,不过杜有良要说了,那是我女儿非常乐意的。

在外面以知府的老丈人自居,还很是哄了一些人了。

日子过的人模狗样的,刘氏现在也被别人喊成了太太,丫鬟都有几个伺候呢。

不过他们是他们,杜家是杜家,已经两不相干了。

就算是杜有良再有本事,刘家现在也不敢在这边挑衅。

话说是有一次刘氏的哥哥喝了酒,嘴巴里不干不净的,说了杜家很多坏话,还说了,他自己的妹子如何如何的好,还说杜家不厚道,这话被邻村的陈家知道了,陈家大哥是个眼里揉不得啥子的,杜家到底厚道不厚道,他身为陈家人最清楚,看着这个刘无赖,借酒装疯,说了杜家那么多的坏话,直接把他给抡起来暴打一顿。然后还问他服气不服气,这刘氏的大哥要说不服气,他就打到他服气为止!

可想而知,刘氏的大哥就是个软蛋,被打了,只能是鬼哭狼嚎,连醉酒也不装了,立马求饶。

事后还想着借着杜有良的势头把陈家给惩治一番,但是人陈家说了,那是刘无赖自己摔得,反而怪到他身上来了,并且找了证人,证明他当时是不在现场的。

也是当时刘氏的大哥被打的时候,喝的醉醺醺的,那围观的人也都被这刘无赖给祸害过,就没有人给他作证,他只能吃个哑巴亏。

而杜有良呢,绝对不可能为了这样的一个大舅哥,就去找知府的女婿给他伸张正义的。他就是拿知府老爷的名头糊弄人的,所以刘无赖是白白的被打了一顿,还一点儿赔偿也没有。

杜榆听了这个事儿,觉的陈家的人还真是够机灵,也够义气。

因为这个事儿,齐氏对陈氏也比以前好了,虽然陈氏现在不能生孩子,可是有个这样省心又给力的亲家,齐氏觉得放心了。

高氏现在比以前有精神头多了,大概是和自己的男人看着豆腐作坊,每天都有进账,心里高兴。

而赵氏的男人管着地里的活儿,也觉得干劲儿十足。

杜有全也没有闲着,粮食收起来了,也负责联系买家来买。现在他们的屋里就堆了好多粮食,要晒干了再去卖的。

晚上还要长工们守夜。免得晚上下雨了,淋着了,或者是有小偷小摸的人去偷东西了。

齐氏觉得吧,现在家里只有四郎和杜樱这两个小孩儿是太少了,所以老三和老四媳妇还要加把劲儿,多生几个,这话她不会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不然让陈氏听了心里不舒服怎么办?

至于胡氏,这都要当婆婆了,估计这一辈子就这么三个孩子了,好在两个儿子都出息,一个比几个强,齐氏也不强求了。

齐氏想想自己,当时生孩子,怎么就那么容易呢,一个接一个的生,连生了十来个,这中间虽然有夭折的,可是还不是活下来七个?

现在的儿媳妇啊,最多的也才生了三个,实在是太少了。更不用说,还有生不出来的。

该不会是得罪了哪路菩萨吧,或许是风水的问题?

可是要说是风水的问题,有忠郑氏因为这风水,才有了现在的功名呢,不能说这边风水不好。

所以齐氏觉得是得罪了哪路神仙了,是不是需要去烧烧香,拜拜佛?

正好趁着这中秋节的时候去白马寺一趟?

杜榆一听说去白马寺,就想起了第一次去白马寺的情况,那时候可是两条腿走着去的,还吃了硬邦邦的饼子,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这次可千万别叫她去。“奶,在县城里,那些大户人家,都是直接给寺庙里一些供奉,让那些人给咱们祈福呢。我看我们不如也这样?”

齐氏听了杜榆说的,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上次那张道婆就跟我说了,只不过我嫌弃她要的钱多了,没有同意。”

145 骗子

张道婆?这人不会跟红楼里那个马道婆一样的人物吧,这些三姑六婆,最喜欢走街串巷的,到处要这些香火钱,知道别人家的阴司,然后趁机赚钱,做法等等。

这样的人就是个搅屎棍,可别就搅合到自己家里去了。

“奶,你说的这个张道婆,我以前咋就没有听说过呢?”杜榆问道。

齐氏道:“她啊,嘴巴会说,听说是从省城回来的,年纪大了,落叶归根,就回来咱们这边了,不过咱们这边没有道观,她就在家里共供奉了三清老祖。”

在家里供奉?这也能成,一看就是不靠谱的。

胡氏给杜榆使了个眼色,杜榆不问话了。

胡氏笑说道:“县城里有个三清观,张道婆可以去县城里那边去清修啊,条件比在咱们这边还好些。我们上次还去了,那三清观县城里很多大户人家的太太都去呢,娘,您别担心,我这次回去了,就去三清观,把咱们家的供奉弄上去,也让三清观保佑咱们家里事事顺心。”

齐氏听了说道:“也好,幸亏我没有答应张道婆,不然这钱又多花了一道了。”

得亏齐氏在用钱方面是个小抠,不然真的要被那张道婆给骗了。

厨房里有人做饭,陈氏去打了下手。

胡氏有事儿要问高氏和赵氏。齐氏呢,在看这次老大带回来的东西。

杜榆觉得好无聊,又不能出去找人玩。

二郎呢,回来后,就开始看书了,他现在也成了一个喜爱读书的好学生了,杜老爷子心里欣慰啊。

齐氏喊了杜榆,让她把东西都给记下来,这样的账本,都记了好几本了,平时估计是自家爷爷在弄。

齐氏主要是问楚家二姑娘是个啥样的,对于未来的大孙媳妇,齐氏肯定是想当的关心的,但是她还是一面也没有见过呢,听说杜榆是见过好几次面,这不,就这个机会,她打听起来了。

杜榆呢,当然是捡好话说,齐氏说道:“你这把人夸的跟天仙一样,她既然这么好,为啥还要嫁到我们家来?”

杜榆忙说道:“奶,你可别瞧不起自己家,咱们家怎么了?咱们家多好!我爹娘不用说了,性子好吧,就是爷爷和奶奶,从来不无故为难人,有这样的人家,楚家为什么不乐意呢?

再说了,我哥现在都是秀才了,人家也叫他秀才老爷,大嫂一过来就是秀才娘子,这么好的事儿,为啥人家不乐意?有些东西,是钱都买不回来的。”

齐氏听了点头,“你说的对,这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你看你爷,这考了一辈子了,连个童生都不是,我这一辈子都没有成为秀才娘子,连过干瘾的机会都没得。”

“奶,你不是秀才娘子,但是你是举人的娘,你是秀才的奶奶,这辈分大着呢,谁不说你现在有福气?”

把齐氏给哄高兴了,“你这丫头,现在嘴巴甜的很,在外面尽跟人说这些话了吧。”

杜榆忙道:“别人我才不说,我只跟我的家人说,再说,我说的是实话,你就是我爹的娘啊,我爹是举人,你就是举人的娘,还有我大哥,难道不是你大孙子?放眼整个杨柳村,就是整个盘水镇,也就是您福气最大了。”

嘿嘿,拍马屁,从来不嫌晚那,杜榆这一通马屁拍的,让齐氏是神清气爽。一点儿烦恼也没有了。

胡氏那边正问高氏和赵氏关于那张道婆的事儿呢,怎么突然出现了个张道婆,这人是个啥来历,以前怎么就没有听说过。

结果高氏和赵氏对这个张道婆都很讨厌。

高氏说道:“说是自己从省城回来的,什么落叶归根,我就想不通了,她一个当道婆的,还要啥落叶归根,不是说出家人四海皆空吗?现在过几天就来咱们家里,逮着机会就跟娘说那些话,什么因果报应的,什么风水,看她长得那个样,就不是个好人,我们当儿媳妇的也不好赶人,只能让她瞎掰胡。”

胡氏问道:“那娘给她钱了吗?”

高氏笑道:“没有。不过那张道婆是不会甘心的,肯定以后还要来,这次大嫂你把那事儿给解决了,她要是再说要供奉的事儿,就没有主意了。”

毕竟县城的三清观比那张道婆自家供奉的不要好的多了?

而且这张道婆满嘴胡话,“我看她不像个道婆,倒像是个骗子。只管骗钱的。要我说,里正那边也该管管的,这样的人,让她到咱们村里干啥啊。”

胡氏问道:“这张道婆真的是咱们村里的人?”要不然说啥落叶归根?

赵氏道:“听说是张家以前的一个姑奶奶,有人认出来了,不过咋突然成了道婆了,这谁也不知道。”他们嫁过来的日子晚,也不知道这个张家的姑奶奶。

胡氏倒是以前听人说过,张家以前在村里还是比较有钱的,就是因为他们有个姑奶奶给省城的一个大户当了小老婆,得了许多好处,连房子都盖好了。

只是后来没有了这位姑奶奶的消息了,张家也就慢慢的衰败下去。

没想到这几十年过去了,这位张姑奶奶又突然冒出来了,还成了个道婆。

现在还想到他们家里得到好处了。

胡氏道:“以后这张道婆要是再来,你们就劝着些娘,别因为怕娘,就啥都不说,娘其实也是讲道理的,实在不行,你们可以找爹,爹在大事儿方面还是能做的了主的。

高氏和赵氏忙应了下来。他们也怕这个张道婆弄出什么幺蛾子来,把自己家给搅合了,要知道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可不容易了,谁要是想破坏,那就是要狠狠的给按下去的。

八月十五,正当大家都在团圆过节的时候,杨柳村的上空传来了一声尖利的叫唤声。

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杜有忠让李大壮和弟弟们去看看是咋回事儿。大过节的,要是没有事儿,绝对不会有人这么的喊叫的。

过了不到一刻钟,李大壮就回来了,“启禀老爷,出人命了!”

大家一听,都咯噔一下子,出人命了?

原来是荷花奶奶看着自己的儿媳妇只给自己生了一个孙子,到现在也没有动静了,就怎么看儿媳妇怎么不顺眼,结果村里来了个张道婆,这张道婆能说会道,把荷花奶奶说的是心花怒放,把张道婆看得跟知己一样。

当听说这荷花奶奶的儿媳妇一直肚子没有动静的时候,就说她有一种秘药,吃了绝对能很快就有了动静。

荷花奶奶一听,那是想当的高兴,肯定是想要这秘药,孙子谁也不显多不是?就算是生了丫头片子,到时候直接卖了,也是钱那。

只是这张道婆却说她这秘药来之不易,说来说去就是要钱呗,而且说了,看在他们两个关系好的份上,就少算她一份钱。

荷花奶奶经过几番挣扎和思考,终于万份心疼的拿出了自己积攒的一块银子,给了张道婆,然后拿到了那秘药。

让儿媳妇天天吃,只是一开始吃的时候,荷花娘就觉得不舒服,荷花奶奶不在意,觉得这是有效果了,可是吃了几天后,今天就出问题了,荷花娘下、身血流不止,眼看着就要奄奄一息了!

这时候荷花奶奶才慌了神,她再不喜欢儿媳妇,也不想儿媳妇死啊,毕竟死了,再要娶一个,那得多花钱那。何况这个儿媳妇够听话,就是自己卖孙女也不吭一声的。

在儿子的哀求下,荷花奶奶请了大夫来给儿媳妇看病,那大夫就说了,这是吃了容易导致流产的药才成这样的,也就是说,本来荷花娘肚子就已经怀上了,结果却因为吃了那秘药直接流产了,现在性命都危在旦夕。

荷花奶奶一听,这还得了,自己花了钱,买了所谓的秘药,还害了自己的孙子了。

要是别的,荷花奶奶还不至于这样,但是那是她孙子啊,于是荷花奶奶直接拿了一把菜刀,冲到了张道婆的家里,挥手就是一刀,幸亏这张道婆躲闪的快,但是额头却被挂出血来了。

于是张道婆惊天的一叫,杨柳村的人都知道了。

大过节的,出了这么个事儿,秦德才也很郁闷,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张道婆说她那个就是秘药,荷花奶奶没有说她儿媳妇怀孕了,所以才吃出了问题,不然绝对不会是那样。

而荷花奶奶是不听这解释,直接说张道婆害了她孙子,还要了她好多钱,现在是要求张道婆赔偿,不然大家就谁都别想好过。

弄得看热闹的越来越多,秦德才真是要心里骂娘了,这个张道婆和傅老婆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虽然他们狗咬狗了,可是也难看的要命。

最后呢,秦德才让张道婆把原来荷花奶奶买药的钱还给荷花奶奶,并且还赔点钱给荷花奶奶。

张道婆如何肯干?秦德才道:“你不干?不干那么咱们去衙门里说说,你敢说,你那啥秘药就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衙门里可是有专门检查这些的人,到时候检查出个什么来,你可不就是现在赔钱了事了。”

“所以说,张道婆最后是赔了钱的了?”杜家的人都知道了这个结果,齐氏直呼好险,幸亏她没有给那张道婆钱,不然真的被这张道婆给骗了,这个时候要是还不知道这张道婆就是个骗子,那就白活了那么多年头了。

 

146 坏事还是不要做的好

这样的人就该赶出杨柳村!

“奶,出了这样的事儿,她还能在杨柳村呆着?”大家都知道她是个骗子了,她也就在这里骗不了人了,骗不了人,就骗不了钱,所以这里就没有发展前途了,绝对是要离开了。

这边的人,大部分还是选择息事宁人,只要不是涉及到自己和家人,一般都不会多事的把人送到监牢里去,就比方说这张道婆。

只要她走人了,大家就不会计较了,不过这杨柳村的人,各个在附近的村子里都有亲戚,到时候绝对会传到别的村子里,张道婆的事儿一传出去,她就没有啥生意了。所以说,这张道婆这次肯定要走的远远的。

只是人们都不希望和官差打交道,所以什么法律的制裁,真心不容易办到啊。

刘氏娘看着找上门来的张道婆,直接就跟看到苍蝇一样,“你怎么过来了?赶紧的吧,现在大家都知道你的底细了,你还不赶紧跑?真等到别人都来找你,就好了?”

张道婆却不紧不慢的坐下来,说道:“怎么着?别人赶我走也就算了,你赶我走?这可是太没有良心了”

刘氏娘说道:“你别胡说八道啊,你的事儿和我有啥关系?啥叫我没有良心?我可没有叫你给人家吃什么秘药。”

“是嘛?那要不要我找杜家人说说去,有人和我说了,说杜家那边钱多的很,她可以帮着我从杜家老太婆那边弄出钱来,到时候对半分?”张道婆不紧不慢的说出这句话来。

刘氏娘立刻变了颜色,“你胡说八道个啥?你无凭无据的,可不要瞎说!我什么事儿都没有干!”

“得了吧,在我面前,你还装个啥样啊,咱俩说好的,你自己说杜家现在有钱的很,杜家那老太婆也喜欢信神信鬼的,只要我能让杜家老太婆信任我,以后有的是钱拿!

正因为这样,我老婆子才听了你的话,大老远的到杨柳村来,结果现在我钱没有挣着,反而连这十里八村都呆不下去了,还被人讹了钱了,你现在不赔偿我的损失,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啥?我赔偿你的损失?你在做梦说胡话吧。”刘氏娘直接说道。

张道婆道:“我看你还是没有搞明白,你不赔我的损失,那么好,我也豁出去了,我直接到杜家去说说去,看看杜家对你这样算计她的人会咋样?

我咋听说,杜家现在和县城的县太爷都有关系呢?到时候直接过来抓人,那真是可以了!反正我也没有活路了,大家都别想好过!”

张道婆是啥人,那是在市面上混的人,才不怕刘氏娘这样的半吊子呢。有本事大家都闹一场算了。

刘氏娘立刻说道:“我,我外孙女可是知府老爷的心肝儿!知府老爷知道吗?”

“呸,没听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你要是真有本事让知府老爷给你做主,我啥话都不说了,你以为人家的正房太太是摆着吃干饭的?别扯你娘的臊了!赶紧的,给我钱,不然咱们没完!”

德行!不就是一个当人家小老婆的外孙女吗?

这还不是孙女呢,你一个当姥娘的有本事叫的动人家知府家?简直是笑话!

她可是在这些大户人家家里走动过的,对正房太太教训小老婆的手段,她不说全部清除吧,但是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就这刘老婆子还敢用这个威胁自己!简直是笑话!

刘氏娘被威胁的,又怕这张道婆真的说出去,到时候她真的要坐牢了。

而且张道婆还说了,只要这事儿传出去了,她还会说,别的事儿,都是刘氏娘让她去做的,比如那傅老婆子家,当时刘氏娘和傅老婆子家还干过架的,到时候一说一个准,还有别人,都能和刘家牵扯到关系,反正她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就刘家这样的事儿传开后,绝对在这边立足不了了。

就是她那外孙女也会被影响,因为她在州府那边也有同行,到时候直接跟州府的知府太太说了,看人家怎么收拾她那外孙女!

刘氏娘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生平攒的银子都给了这张道婆,把刘氏娘给心疼的,要滴血了!

连这个,张道婆都觉得不够,刘氏娘说了,让张道婆等几天,她去她闺女那边再筹一些给她。

只是张道婆是啥人,拿到了银子,立马消失不见了。

开玩笑,真的要等这刘氏娘去找人筹钱,到时候她说不定没有命了,有的人呢,是喜欢恶向胆边生的,刘家也不是什么好人家,真的知道自己在讹诈他们,到时候找人把自己给做了,那就完蛋了!

所以她当时答应等几天的话,也不过是敷衍这刘老婆子的,让刘老婆子也放松警惕,而她自己收拾了行囊和钱财,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可别说,这张道婆的猜测还真是准,刘氏娘先生到盘水镇找了刘氏,把事情跟刘氏一说,刘氏气得不行,这娘家老是给她出乱子,她一直是在收拾乱摊子,现在又弄了这么一出,把刘氏给气的。

刘氏娘见女儿气成这样,忙说道:“大女啊,娘这不是想着给你出出气吗?你看你以前在那老婆子手里,被她磋磨的多狠?现在他们倒是过上好日子了!不让那杜老婆子出点血,娘这心里就为你不值啊。”

当然,自己能骗出点钱是最好不过的,可是事情出现了偏差。她只好找了女儿来想办法,最好能把那张道婆给捉起来,让她再也不会说三道四的。

刘氏叹道:“下次那张道婆过来要钱,就让她直接来找我,我来给她钱。”刘氏不想把钱直接给她娘,谁知道她娘到时候能折腾出个什么劲儿?

现在柳儿受知府大人的宠爱,能给家里送银子,他们靠着这个关系,做生意也比以前赚钱多了,但是这银子也不是让人随便糟蹋的。

“这事儿,牵连到你还是不好吧,不如你把银子给我,这事儿也算是了了!”刘氏娘可想拿到银

子了。

可惜刘氏不是那么听话的,刘氏娘就郁闷的回家了,然后她几个儿子知道了,觉得他娘怎么那么傻,就直接给人银子了呢?还被人讹上了,到时候死不承认,她又没有证据,谁还能把她给抓进牢里去啊,再说,他们还有知府大人当靠山呢,怕什么县太爷啊,县太爷也归知府老爷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