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后想一想,又觉得好笑的慌,两个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厨房里干活儿的人也听到了,高氏没停歇就进厨房帮忙了,胡氏让她去烧火,这也是暖和暖和的意思。
听到杜榆和胡鑫笑,高氏笑着说道:“榆儿和她表哥关系好,跟亲兄妹一样。”
胡氏听了也笑道:“鑫儿在家里就对他妹子小玲好,榆儿和小玲也差不了多少,平时有啥好吃的,都会留一份给榆儿。”
齐氏正在剁鱼,听了说道:“我看胡鑫这孩子,以后肯定是有出息的,也不知道以后谁家的闺女能有那个福气。”
老人家,一说就是这婚嫁之事儿。胡氏忙道:“我哥哥嫂子都想着让鑫儿读书读出个名堂来,然后再说亲呢。反正现在鑫儿也不算大。”
齐氏也不会说,万一这考不上,那就一直不成亲的话,这不是扫兴吗?何况,就是胡鑫考不上,他家里的条件都不错的了,也不愁娶不到媳妇。哪里像老头子那样的,家里条件都不咋样,又被大哥大嫂所讨厌,人家胡鑫是独子,虽然吧,现在季氏又有了身孕,可是这相差的也太大了,何
况,胡鑫还是老大,根本不存在他们以前所遇到的问题。
说来说去,这胡鑫是胡家的孩子,他的婚嫁的事儿,她也管不着,操心那个干啥?
等做好了饭菜,胡大舅和杜有忠也说好了事儿,都请胡大舅坐上位,胡大舅哪里肯,还是和杜老爷子并着坐在了上面,才算是好了。
52 老姑奶奶
不过,胡大舅对齐氏做的鱼锅很是称赞不已,齐氏听了自然高兴。
谁做出的菜,听别人由衷的夸奖,能不高兴?
因为要赶着回去,胡大舅就没有喝酒,倒是多吃了一碗饭。
送走了胡大舅,对于剩下的鱼,到底咋个处理,大家还是商量了一下。
这鱼呢,不可能老是养着,也养不活,送人,那绝对是不可能的,齐氏不允许。
杜老爷子的意思是要给他大哥送一条过去,齐氏一瞪眼,“送啥送?和他们有个啥关系?这一条鱼卖出去都好几十文呢,你真是有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我就是扔了,也不给他们送了!你都忘了,人家咋说我们这一大家子了,只会占便宜,欺负小孩儿不懂事!你忘了,我可没有忘!不送!”
开玩笑,就是送给乞丐她也不会送给张氏那样的人的,送给她啥东西,她都不会念你的好,还觉得你这么多,只送一条,是你小气了,这样的人你送了过去干啥?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我就那么一说,你这脾气也太急了!”杜老爷子辩解。
小事上杜老爷子不会和齐氏挣个长短的。
“你这一说,就说明你心里有那个想法,当我不知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杜老爷子只能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不就是想缓和缓和两家的关系嘛,又不是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儿,这老婆子就不依不饶的了。
把杜老爷子击退了,齐氏又说道:“咱们也吃不了这么多,我看不如卖一半,剩下的我们留着吃,老大媳妇觉得咋样?”
这东西毕竟是老大的哥哥送来的,她要问问胡氏的意见。
胡氏忙道:“娘你说的对,是该卖一部分。”她哥临走的时候,也交代她了的,这鱼要是她婆婆想要卖,也别和她争,不然他送鱼过来,本来是一片好心,最后弄得婆媳不和,就不好了。
其实别人送来的东西,很少有人拿出去卖的,但是齐氏就是不同,觉得都自己吃了,那是浪费,多换点钱更好。
胡大舅未尝不知道胡氏婆婆的性子,也没有指望这东西全部进了他外甥的嘴里。
“好,那就明天的时候,让老四和老五去镇上,把鱼给卖了,剩下的都给清理干净了,腌上,等过年的时候吃。”
就这么交代了下去,大郎和二郎,还有杜榆是没有发言权的。
齐氏这是在拼命的攒钱,为了给剩下的儿子们娶媳妇。
拿去卖的鱼也卖了一个好价钱,齐氏收到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不过对老四和老五说,“娘这么厚着脸皮,把你大嫂娘家的东西拿出去卖,也是为了你们两个,以后娶了媳妇,可得好好的敬着你们大嫂。别跟你二哥一样,娶了媳妇,就眼里心里只有媳妇了。”
杜有德和杜有全都忙点头,就是娘不说,他们也会那样的。
一转眼,这又到了除夕,杜有良他们现在连打声招呼都没有来过了,这边也只当没有那一房人。
大家躲过了今年的旱灾,也是庆幸不已。
虽然村里没有往年热闹,可是也是能买得起鞭炮的都买了。今年写对联,这边除了杜老爷子,杜有忠和大郎也都加入了,而且不管人们过来,带的东西少或者不少,这祖孙三个都没有挑剔的。
只要你带了红纸过来,他们都给认真写了。开始还有人不相信大郎写的字,不过杜榆让自家大哥在有人的时候,写了一副对联,接下来就有人也请大郎写了。
好多人都对杜老爷子夸赞,后继有人。杜老爷子高兴的很,这种夸奖,比别的话都让杜老爷子听着舒服。
去年过年的时候,出了杜春儿的事儿,今年齐氏还生怕又出什么幺蛾子,除了初一的时候,初二她就让媳妇们都回娘家了,初二是杜兰和杜梅回娘家的日子,她招呼了他们吃了一顿饭,也让他们赶紧回去了。
接下来,一直都是在走亲戚,然后趁着一天,把那些亲戚都给请了一起吃个饭。
等到初六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亲戚过来了,是杜老爷子的大姐,也是杜大爷的妹子,老姑奶奶。
这么些年,大家年岁大了,他们这些人都不再走动了。
要说这位老姑奶奶陈杜氏,那可有的说了。这位老姑奶奶自己很有主见,连婚事都是自己选的。
老姑奶奶年轻的时候,长得也好,按照杜榆的理解,那就是杨柳村的村花。但凡长得好看的人,这心气儿都比一般人要高,特别是老姑奶奶这样的人,加上一直在读书的弟弟,认为弟弟以后肯定能有出息的,所以一般的乡下人,她都看不上,觉得都配不上她。
杜榆的曾祖母为了她的亲事是操碎了心,可惜都没有一个成的。后来的后来,隔壁镇上的一个少年过来杨柳村玩,遇到了正在洗衣服的老姑奶奶,顿时就看直了眼睛,觉得这乡下地方,能有一个如此水灵的一个姑娘,那种冲击,简直是巨大的。
接着就三五不时的找个借口过来。这就认识了老姑奶奶。
而老姑奶奶知道了这位少年竟然是隔壁镇上有钱人家的少爷,这颗心就用上了。
不管怎么说,别的都是虚的,有钱才是硬道理。
等后来杜榆的曾祖母也都发现了,这下子气得不行,把老姑奶奶给关了起来。还准备给她说一门亲事。
不是说杜榆的曾祖母不希望女儿嫁到有钱人家家里去,而是因为这位曾祖母也让人打听了,这和老姑奶奶来往的这个人,家里竟然是有小妾的,而且这小妾还给他生了儿子了!
这样的人,在他们镇上,是没有人乐意把姑娘说给他的,谁乐意自家的姑娘一进去就当后娘啊,何况还有一个小妾立在那里。
这陈家在那边镇上都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人家的姑娘,听说儿子看上了一个村姑,还非要娶人家不可。
最开始也是生气的,可是接着再给他找亲事,还是没有人搭理,没办法,只能是答应了这位少爷的要求,要来杨柳村求亲,何况,也知道这位姑娘的弟弟是个读书人,以后未尝没有出息。
杜榆的曾祖母也不是喜欢看着女儿往火坑里跳的人,哪里会同意人家的提亲,但是这位老姑奶奶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还说不嫁给陈家的这位,她就绞了头发当姑子去。
但凡遇到这种事儿,当父母的都拗不过这当儿女的,杜榆曾祖母是伤透了心,加上还有张氏在背后说什么,要是小姑子嫁到陈家,那么以后二叔读书用钱就容易多了。
杜榆的曾祖母最后松了口,但是没有像张氏所说的那样,趁机多要一些彩礼,就按照平常人家嫁女儿的规矩得了彩礼钱。为这个,张氏都暗地里埋怨了杜榆的曾祖母很多次。
后来呢,这位老姑奶奶嫁到陈家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运气特别好,还是那位姑祖父对她是真爱,老姑奶奶把那位小妾给斗垮了,然后自己也生了儿子,在陈家站稳了脚跟。
只是为啥这么多年和杜榆家里没有来往,这还是因为这位老姑奶奶瞧不起齐氏,觉得自己的弟弟是读书人,怎么能配一个这样的村姑?
这话反正被齐氏也知道了,对这个大姑子就更没有好脸色了,其中还有别的事儿,又加上杜榆的曾祖父和曾祖母都过世了,这边越来越穷,陈家不想招惹上穷亲戚,这不,关系就越来越远了。
这位老姑奶奶对张氏和齐氏都瞧不上眼。
张氏呢,是因为她还没有嫁人的时候,就对她不好,等她嫁到了陈家,就巴结的很,但是老姑奶奶都知道她撺掇着自家娘多要彩礼了,幸亏杜榆曾祖母没有多要,不然她嫁到陈家就会被人瞧不起,还有当初给她准备嫁妆的时候,张氏各种不乐意,各种说太多了。老姑奶奶能对她好?
而且这张氏还喜欢去打秋风,让老姑奶奶最开始各种难过,最后直接就把人给轰走了,来往自然就断了。
对齐氏,觉得这齐氏太厉害,把自己的弟弟管成那样,而且大字不识一个,根本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当然这鲜花是杜老爷子。
现在竟然初六的时候过来了,真是让人奇怪啊。
齐氏不止一次说了这个大姑子心狠,要不然也不会把那个小妾给弄死了。这样的人,她根本就不屑于来往。更何况,真要跟她走进了,她还以为你要跟她打秋风呢,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
不就是有两个钱吗,有啥了不起的?那陈家也不算太有钱,就有几个镇上的铺子,算个啥啊。
就这位陈杜氏,死了丈夫,还充起什么老太太了,也真是笑话死人了。
杜榆老是听说这位老姑奶奶有钱有钱,最后才知道这有钱也只是中等,他们陈家在隔壁的镇上开了一家胭脂水粉店,另外还有几个铺面,有租出去的,还有就是开了个干货店。这两个店都是赚钱的店。比一般的人家是有钱多了。
这次到杜榆家里,还是马车送过来的,外面的帘子也是好料子做成的,这老姑奶奶还带了一个婆子一个丫鬟,身边跟着的穿戴很好的估计是她的其中的一个孙女。
53 目的
不过杜榆不喜欢这位老姑奶奶,一进来这个院子,就一副瞧不起的样子,仿佛这里多么的破乱一样。
而且在坐上椅子以前,她身边的那个丫鬟还先用帕子仔细擦了一擦,再放上了一个自己带的垫子。
那椅子他们每天都坐的,也不见得有多脏。反正这举动让人挺不舒服的,你既然嫌脏,干啥要过来啊,这不是有病吗?
还有这位老姑奶奶身边的那个小姑娘,看着和杜榆差不多大,直接就赌气了嘴巴,“祖母,这里又破又脏的,我不要在这里!我要回家!”一看就是平时都被宠坏了的。
那老姑奶奶忙哄道:“玉儿乖,只要你乖,回去后祖母就把上次你看上的玉佩买下来。”
“祖母说话要算话,不然我可不依!”这样说着,但是就是不肯坐下来。
“我说,你这过来作什么作啊,既然瞧不起我们,你干啥要来?赶紧的麻溜的,我这里不欢迎你们,那边有人欢迎你们呢。”齐氏说话一点儿也不客气。
陈杜氏忙道:“我自己的弟弟都没有说话要撵我,你倒是开口了,要知道夫为妻纲!”
“得了得了,别跟我说这些有的没有的,我听不懂!直接说吧,今天过来是啥事儿?要是给我说啥不好的,别怪我的大扫把!”
就是这么粗俗的人,当初爹和娘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人,让自己的弟弟就这么将就了!要不是她,当初自己给弟弟说的那个亲,早就考上了功名了!
“我这不是来见见我侄儿和侄孙们吗?我说你咋回事儿?你怎么能让自己的亲孙女去当丫鬟?你这让我的脸往哪里搁?”陈杜氏就兴师问罪。
“呸!你自姓你的陈,和我们老杜家有啥关系?是谁以前说杜家的事儿关不着你这个出嫁了几十年的姑奶奶,这个时候说这话,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齐氏可不怕这个陈杜氏,再说了,她也没有必要解释杜柳的事儿,这女人真是恶心,这个时候来说这个事儿,都过去一年多了,要是觉得不对,早就找过来了,还用得着隔了一年了?
再说,她不说那杜柳是她的侄孙女,谁会知道?明显的是找茬!
陈杜氏有别的事儿要找这杜家,所以齐氏这么骂她,她忍住了。
跟自己的孙女说道“‘玉儿,你过去跟你表妹玩。”因为杜榆看起来比这玉儿要矮,所以陈杜氏认为杜榆是表妹。
“我才不呢?穿的那么土气,长得跟丑八怪一样。谁跟她玩!祖母,你别带她去我们家好不好?我不喜欢她,也不想跟她一块儿读书!”这叫玉儿的倒是一下子把自己祖母的目的给说过来了。
齐氏一听还得了,直接要赶人,“你给我滚蛋!我就说呢,你怎么好心来我家里来,其实是想让我孙女给你孙女当丫鬟呢。我告诉你,门都没有!快给我滚!”说着就要拿大扫帚赶人!
陈杜氏看自己的弟弟一言不发,气得说道:“二弟,你怎么也不管管,我这也是好心,比起你们把孙女卖给别人当丫鬟,我这好歹也是她姑奶奶是不是?我不会让自己的侄孙女当奴才的,就是让她和玉儿一起读书,这总比在乡下要强吧。就是以后长大了,也有个好前程是不是?以后也能扒拉你们一大家子!”
杜老爷子听了开口说道:“我家榆儿也读书,自然有我来教。”
“什么?祖母,她也叫玉儿我不依!”陈玉儿更是不干了。
陈杜氏忙安慰道:“她是榆树的榆儿,你是美玉的玉儿,两个不相同的。”
“也就是说她是草木,不值钱,我是美玉,价值千金,是不是?”陈玉儿问陈杜氏。
为了安慰孙女,陈杜氏忙道:“就是这个意思。二弟,你好好考虑考虑一下。”
“杜老二,你要是敢答应,就给我跟着一道滚!”听着这陈玉儿这样解释,齐氏直接就要发飙了。
杜榆也给气得不行,对着陈玉儿说道:“草木都有生命,玉再美,也就是一个物事,何况,并不是所有的玉都是价值千金,说起来,这玉也就是石头的一种。”奶奶的,都欺负到头上了,还不反击,那就不是杜榆的性子了。
“我家榆儿说的好!赶紧给我滚蛋!”齐氏说道:“别以为有两个臭钱就以为自己了不起!
“呀,这都是干啥啊,大家都是一家子,这都动起手来了,不应该啊,二弟妹,小姑子好不容易来一趟,你这样不对啊。”张氏这个搅屎棍又来了,齐氏冷笑道:“正好,你小姑子有天大的好事儿留给你呢。”让这两女的去斗斗去吧。
齐氏可是一点儿也不稀罕这个事儿,所以没有一点儿负担的把陈杜氏说的事儿,告诉了张氏,张氏一听,果然是心动不已,忙拉着陈杜氏的手,说道:“她姑奶奶,这么好的事儿,弟妹不乐意,我乐意的很那,我家里好几个孙女呢,你看上哪个,就带走哪个?要是全都看得上,那就全带过去,我一点儿也不会不舍得!”
哈哈,跟过去陈家,那吃的好,穿的好,还能时不时的补贴自家,而且不用当奴才,还是良民,比当丫鬟不强多了?
这个齐氏,这次是蠢死了,这么好的事儿,竟然不要,白白的便宜了自己一家子。
“小姑子,这可都是一样亲的亲戚,你总不能只搭理这边吧,说起来,我也是你嫂子,跟长辈差不多了。”
陈杜氏心道,你家的孙女又不是会识字的,还得了县里米家的称赞。
要说这陈杜氏是为什么要过来,还要把杜榆带过去,是因为在县里的时候,知道了米家的一位姑娘的善举,然后陈杜氏听着觉得很是熟悉,最后一打听,这杨柳村可不就是自己娘家,祖父是读书的,没有考中,这不就是他那个二弟家吗?
要说是别人,可能不会那么容易打听出来,但是陈杜氏人家就是杜家出来的,这就一下子想到了,米家在县里可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她家的生意好多都要依赖这米家。
既然这米家称赞自己的侄孙女,陈杜氏觉得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如果自己把杜榆给接到家里来,然后跟自己的孙女搞好关系,到时候自己的孙女比这杜榆要出色多了,那么不愁和米家搞不好关系。
于是这么多年没有来杨柳村的陈杜氏就在过年的时候来了,当然,这和米家的事儿,她是不会告诉杜家人的,不然杜家人更不会答应了。
但是这边的人竟然不知道好歹!还有这张氏,过来凑什么热闹?就她那孙女邋遢的样子,她看都不想看一眼。
这个杜榆好歹还算是干净的,而且和米家还有那么点关系。
陈杜氏让身边的人把张氏给扯住了,然后也站起来要走,对杜老爷子说道:“二弟,我希望你考虑清楚,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好。过几天我派人过来接”
杜老爷子说道:“你不用派人过来接了,这事儿我不同意!”
“你!算了,我不跟你说,这孩子的爹娘呢,他们肯定会同意的。”谁家不希望孩子越过越好?
杜有忠也过来了,对陈杜氏说道:“姑母,这事儿侄儿也不会同意的,就到此为止吧。”好歹是给了陈杜氏这个长辈一点儿面子。
“相信姑母也打听了,我二弟的女儿的事儿,那么就知道我们家是个什么态度。还请姑母以后不要用这个说我的娘。”是对陈杜氏刚才因为杜柳当丫鬟而责备齐氏的事儿的反击。
陈杜氏本来觉得二弟这一家子,都是过的苦哈哈的,也就是土里刨的命,自己只要上门一说,就会立刻同意的,谁知道竟然是这么个结果,这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又加上杜有忠说了关于打听
杜柳的事儿,就觉得自己被打了一巴掌一样,“不识好歹!”陈杜氏留下这句话甩袖子走人了。
张氏撵在后面一个劲儿的说,“小姑子,还有我家的孙女呢,这都好几个呢。”声音就越来越远了!
“娘,不用担心,姑母不会上门来了!”杜有忠看齐氏铁青着脸。忙安慰道。
齐氏立刻道:“我担心个屁,刚才没有打到人,我这心里不舒坦,就知道她这一回来就没有好事儿。还想把我的孙女给弄到她手底下伺候她孙女,这不是作践人吗?不过,我就奇了怪了,她不是说她家有钱吗,到哪里买不到人?干啥要把我孙女弄过去?就为了作践我们?这也不对啊。”
胡氏想了想,说道:“会不会是姑母听到了榆儿给人抄经书的事儿,所以才过来的?”
除了这个事儿,她也想不到还有别的事儿。
“肯定就是这个事儿。这女人,没有好处的事儿,她是不会干的,难道她和那家人是亲戚关系?”齐氏想了想,还是不去想了,反正这陈杜氏不会再来了,她要是赶来,自己就见一次打一次。
杜老爷子就这个事儿,还劝了齐氏,“你看这事儿弄得,以后别让榆儿去写字赚钱了。”
“放屁!我们这光明正大的,不偷不抢,干啥就不能?也就是你那个姐姐,别人都不坑,就坑自家人!这样的人,我这一辈子就见到她这样的了!”
杜老爷子被打败了,齐氏虽然这么说,但是还是怕沾惹上什么阴谋诡计,可是随后一直很平静,就把这事儿给丢在了脑后。
54 天上掉馅饼了
这件事更坚定了杜有忠去参加县试的决心。
如果自己身上有功名,那么老姑母也不会这么欺负上门,随便一个施舍都觉得能把自己的女儿带走。
不过这事儿他还是想瞒着家里人,毕竟他娘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上次胡大舅过来,已经把银子借给了他,看着日子差不多了,杜有忠说要去县城去一段时间。
杜有忠这么大的人了,以前一直是在镇上干活儿,所以大家都不担心他出门在外会怎么样。
齐氏还以为自己的大儿子是想在县城找工作,或者是已经有了眉目了。还从自己攒的钱财里拿出了一百文给了杜有忠,让他作为生活费用。
“找不到就回来,咱们家里吃好是不可能,但是却不会饿着肚子。你别着急,你有这一身本事,肯定有用得到的地方!”
胡氏也准备好了杜有忠的衣物,大郎和二郎,还有杜榆,对自己的爹都依依不舍的。
“没事儿,我很快就回来的,你们甭担心,在家里多帮家里干活儿,还有大郎,你是老大,帮着照顾弟弟妹妹,也别把书给拉下了,每天坚持看!爹回来是要检查的,二郎也是,不能丢下了,不然我回来是要打手板的。”
这个时候,没有啥农活儿,杜有忠不希望儿子们天天都瞎跑。
“爹,我也会跟着哥哥们好好写字的。”杜榆保证道。
“好,那我回来也检查榆儿的。”杜有忠对女儿很宽容。
杜有忠走了,进入了二月,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也没有出来,听说由于去年的干旱,很多山里那边的人都是颗粒无收,都出来逃荒了!
山里本来地势就高,平时水就少,这一大旱,简直就是没有活路了,尤其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更是要人命。
县城外面都有一些逃荒的人集聚在那里,好歹是有县太爷让人看着,还设了粥铺,接济接济。但是这也不是一回事儿,更多的人是去各个村子镇子里,行乞丐之事。
杜榆发现他们杨柳村就来了好几拨来乞讨的人,穿的还是厚棉袄,不过这棉袄都很破了,拖家带口的,他们家都给过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