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你就不懂了,怎么着也得过一段时间,让人捞点钱再说。”方掌柜低声说道。

杜有忠意会,肯定是有人和上头已经搭好了线,拖着时间呢。

“咋样?”胡氏问丈夫,杜榆和杜二郎是在外面跟着胡氏等着呢。

“东西都卖出去了,这倒是不用担心,以后家里有鸡蛋,都可以在这里卖。”杜有忠说道。

杜有忠对胡氏轻轻的摇了摇头,胡氏就知道,这差事的事儿,还没有谱。

胡氏没有失望,毕竟这个年成,找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她主要是怕丈夫自己心里闷,在家里呆着,也着急。

“没事儿,你在家里,我和孩子们都比以前高兴呢。”胡氏说道。

“爹,你和二哥都读书吧,爷爷那里书多。”杜榆是见到杜老爷子房里有些书呢,这年头,买一本书也要花很多钱,不像现代,还能复印印刷,书本完全是靠人工抄写,要想一本书没有污渍,那可是很要仔细再仔细了。

又这个时候的传播信息闭塞的很,这个地方的书也不容易带到另一个地方。

“呵呵,好啊,回去就多看看书,书呢,看多了,明白事理。”杜有忠说道:“以后爹也教咱们榆儿认字。”

杜二郎忙道:“爹,我现在就在教妹妹认字呢,妹妹都能认好多字了!是不是啊。”

“是啊,二哥和大哥都教我呢。”杜榆说道,杜老爷子大概觉得女娃子读书认字没有啥作用,都是要长大嫁人的,所以从来不教孙女,就是他两个女儿,杜榆大大姑和二姑都是大字不识的。

“好,大郎和二郎都是好哥哥,以后榆儿想认字就找爹,爹会教你的。”杜有忠觉得女孩子多认识点字,以后就是嫁人了,也不会是睁眼瞎,而且书中那么多的道理,他不想自己的女儿跟他两个姊妹一样,一个字也不认识。

杜有忠在镇上,镇上有的人家的姑娘都是识字的。识字了见识就比没有识字的强一些。

“有忠!有忠!”杜榆的大姑母也来到镇上来了,这不就遇上了。

“大姐!你们最近还好吧。”胡氏忙问道。

“我家的田也就那么一点儿,没有啥影响。”杜兰说的是真的,她家的男人是个砌匠,是给人盖房子的,现在穷人是盖不起了,可是富人要盖一点儿也不耽误,这不,现在自家男人就是在镇上给一户人家盖房子,每天都有工钱,还管一顿饭。

“咱家里还好吧。”杜兰问道。

杜有忠答道:“都挺好,田里也种上了,家里有口水井,比别人都强一些。大姐,你要回去,我们先送你。”

“不用,不用,我这里买了一袋子玉米面,你带回去,给咱爹咱娘。别的我也没有本事,你们也别怪我这个当大姐的啊。”

“大姐,这粮食你拿回去,我们家里都准备的足足的,一点儿也不缺,我虽然没有事情了,可是养活一家子还是能够的,最起码我还有力气!”杜有忠拒绝道。

“你说的啥话?我的东西,你还不要了,我这又不是偷的抢的!再说,我这是孝敬爹娘的,你要是不拿回去,我自己送过去好了!”杜兰生气了,“你跟你大姐我客气,你客气个啥?当年你姐夫腿被砸了,还不是你们凑的钱?你要是不拿着,那就是打你大姐我的脸!”

“成,我拿回去,不过以后别这样了,大家都不容易。”杜有忠说道。

“我知道,你们把我三个侄儿送到我家里去,我想他们了,你姐夫天天在外面干活儿,大栓也跟着,家里人太少了。”杜兰说道。

这是想把三个娃子接过去,给家里减轻负担呢。

“别跟我说,家里有事儿的话,再有事儿,他们三个小娃子能干个啥?就这么说定了,明天就给我送过去!”杜兰说完,就说还有事儿找杜有忠的大姐夫,没有让杜有忠和胡氏拒绝。

“这回去咋和娘说啊。”胡氏担心的说道,她婆婆不会以为是自己要让孩子们去的吧,那可是婆婆的闺女。

41 读书人

“该咋说咋说,就送过去住几天吧。”大家都不容易。

这么说,他们要去大姑家里住了?这没有问他们的意见吧,杜榆再次觉得自己一点儿发言权也没有。五六岁的小娃子,谁重视你啊。完全把你当成是受大人保护的小孩儿。

杜二郎对能去大姑家玩是相当的高兴,每次去大姑那里都有肉吃,他都好久没有吃到肉了,想得慌。

不能怪他不懂事啊,也是才七八岁的小娃子,能吃上肉,都是他最高兴的事儿了。

回去后,看到那包玉米面,理所当然的被齐氏给说了一顿,大体意思呢,是他大姐也不容易,咱们就不该要,不过说归说,齐氏还是把玉米面给收起来了。

在齐氏心里,还是儿子比闺女重要,当然,这个时候,要把杜有良给除外。

人家杜有良也打水井了,比他们家里这个要好的多。

杜榆也给自己二叔算过了,就说吧,杜柳去了秦家还不到一年,这钱拿的也太快太多了,每个月的月钱也不至于能置办那么多东西,估计是平时的打赏,据说,有的大户人家的丫鬟基本不靠月钱,主要靠主子的打赏,那比月钱要好多了。

这段时间,人牙子经常过来,在村子里晃悠,荒年的时候,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卖儿卖女的人家多的是。

少一个人还能多一份钱,少一个人的口粮。

很多人都乐意的。包括杨牙婆在内的好几个人牙子都来了,就在打谷场那边,有要卖儿女的,会自动把人领到那边让人看。

看上了,商量好了价钱,签了卖身契,父母给按了手印,这人就卖出去了,就这么简单。

杜榆心道,自己比起那些被卖的人,要幸福多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真要投胎到那种三餐不继的人家里,一歉收就过不下去了,早八辈子被卖出去了。

杜榆从来都不去看,因为这里面被卖的人家里,很多都是她认识的,这该死的老天啊,怎么就不下雨呢?

杜榆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而第二天,要去大姑母家的衣服也让胡氏昨晚上都准备好了。

“去了那里你们几个都要帮你们大姑母干活儿,不准偷懒知道了没有?”胡氏吩咐道,勤快的娃子更让人喜欢一些。

而齐氏也给自己的大女儿准备了一些东西,其中就有他们春天晒的干野菜,还有刚刚挖的新鲜的红薯一篮子,让杜有德这个四叔把几个娃子送过去。

杜兰知道今天几个侄儿侄女要过来,也早就割了一条肉,看见是自己的四弟送过来的,也留了他吃完饭再回去。

杜有德也没有闲着,又是挑水,又是砍柴的。

大姑母有魏娟子这个女儿,厨房里不缺帮手,所以杜榆要去厨房帮忙的时候,就给赶了出来,完全是无所事事啊。

大姑母家是四间正房,不过都是青砖房,旁边没有盖厢房,但是有牲口房,竟然还有两头猪!

二栓子看表哥和表弟都来了,早就乐和上了,终于有小伙伴一起玩了,虽然在村里也有人跟他一起玩,不过多两个人在自己家里,那不是更好?

杜榆无聊的只能自己拿了一个树枝子,在地上写字。

“哟,榆儿竟然识字?不得了啊,肯定是你爹教你的!”就她爹那样的,不会教女娃子。杜兰可是很清楚。

当年杜兰也是很想学字的,可是不光她娘说不准,就是她爹,也觉得女孩儿学字没有啥用处,她又是老大,整天不是帮着自家娘做家务事,就是带弟弟妹妹们,根本就没有那个空闲。

杜榆抬头,“是我爹和哥哥教我的。”

“嗯,那就好好学!别半途而废了。”杜兰觉得自己的大弟弟还是有见识的,没有说啥不能丫头读书。

中午的菜很丰盛,竟然做了红烧肉,吃着一点儿也不腻,杜榆他们几个吃的是满嘴油,好长时间没有这么痛快过了。

杜有德吃完中饭后就赶回去了,剩下杜大郎他们三兄妹留在了这里。

小孩子们,玩耍的时间多,尤其是现在天气热了,更是没有啥事儿做。

不过呢,二栓子跟他们说了,他们这个附近的山上现在有野枣子树,正是可以摘的时候。

连魏娟子都想去,农村的小娃儿没有啥好吃的东西,这野果子就是一种很好的零嘴儿了。

大姑母也没有阻拦,不过让几个人都不要跑太远。

“娘,你放心啊,咱们村里的好多人都去呢,我们不会有啥危险的。”

好在大姑母这边也不缺吃的水,只是地里的水很少,所以杜榆还能在热天洗澡。

不过呢,这热水不是烧的,而是大姑母他们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大水缸,天气热了,大中午的太阳,把大水缸里的水给晒得估计都有四十多度,就是晚上的时候,也不冷,还是热的,夏天用这个洗澡,一点儿也不冷,真是省了很多柴火。

最让杜榆高兴的是,这洗澡还有香胰子,她是充分的把自己洗了个干干净净,大姑母还说要帮杜榆洗澡,杜榆严词拒绝了,她都这么大了,怎么都还觉得自己小啊。

大姑母家里的房子很是通风,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下帐子,一点儿也不热。

只是晚上不知道为啥进了一个蚊子,给杜榆身上咬了好几个包,最后还是点灯给打死了才睡好了。只是那蚊子一拍好多血,简直是吸血鬼啊。

因为都惦记着第二天去山上摘野枣子,所以几个小的都起来的很早,杜大郎本来是要留着在家里帮大姑母干活儿的,不过大姑母说了,他现在最大,去了也能照顾几个小的,不然这几个小的都不知道要野到哪里去。

大姑母还准备了几个白面的饼子,让杜榆他们带上了,二栓子用一个葫芦装了一葫芦的水,中午是不赶回来吃饭的。

一会儿村里其他的小伙伴们过来叫二栓子他们,大家就一起汇合了。

大姑母这村里的孩子,杜榆很多都不认识,不过不妨碍他们一起去山上。

魏娟子因为昨天有自家娘的吩咐,加上自己是表姐,所以一直是带着杜榆,也跟她玩得好的介绍了小表妹。

“你表妹长得好看那,眼睛比我们都大!”其中的一个小姐妹说道。

杜家的孩子们都穿的是很整齐,脸上也都洗的干干净净的,看着让人讨厌不起来。

村里的很多孩子,都是弄得跟泥猴一样,一件衣服,早上穿,还不到中午就弄脏了,所以见到杜榆这样的,大家都还是很喜欢的。

魏娟子有荣俱焉,“我姥爷长得好啊,我表妹跟我姥爷长得像。”一会儿就把杜老爷子给狠狠的夸了一番。

这是边说话边就走路,前面二栓子他们都不知道跑前面多远了好在有杜大郎看着,倒是不用担心。

不过杜榆却听这群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岁的小姑娘在讨论,他们以为自己听不懂,可是那可能吗?

有人就问魏娟子,关于杜榆大哥大郎的事儿,也是魏娟子表哥的事儿。

小姑娘啊,这才几岁啊,就开始有些春心萌动了?

拐弯抹角的打听小伙子的事儿了。先问名字,再问年纪,又问这家里有啥人,看来,不光是现代喜欢查户口,这古代的人也喜欢查户口啊。

“你表哥还识字啊。”一个圆脸的姑娘吃惊起来。

魏娟子特别得意,“那是,我姥爷是读书人,我大舅他们几个都识字,我表哥也是我姥爷从小就教起来的,连我表妹都认字呢。”

众位姑娘都佩服起来,现在看杜榆的眼神也变了,有些小小的敬畏,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读书认字的。

“你是叫榆儿吧,你真的识字?”另一个头发很黄的小姑娘问道。

这个时候,可不能给表姐掉链子,杜榆点头,说道:“认的不多。”

“那你能写我的名字吗?”黄头发的丫头激动的说道。

“你教啥名字?”杜榆问道。

“我叫招弟。”这名字一听,就知道她家里想要男娃儿,“你会不会写?”

杜榆点头,“我会啊。”这两个字不算难。

“那你写给我看看好不?”她也想看看自己的名字长啥样的。

“好吧,我用树枝在地上写吧。”这个条件也只能这样了。

杜榆在地上把招弟的名字给写下来了,魏娟子更是很高兴和得意。招弟看着名字都不想走了,剩下的人也纷纷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要让杜榆给写出来,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名字长啥样。

杜榆也笑眯眯的答应了,幸福就是这样简单那,看见自己的名字就高兴成这样,也难怪,这古代的乡下丫头们,有的人估计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名字是个什么样的。

“娟子,你的名字最不好写啊。”比较了一番,发现魏娟子三个字有些复杂。其他的什么大丫二丫的都好简单。

“咱们快点走吧前面人都走了好远了,一会儿撵不上了。”魏娟子忙指着前面说道。

42 摘枣

这野枣子树长得地方还需要翻好几座山,才看到一片很大的野枣子树,上面结的都是青枣。不过,“别看没有红啊,可甜了!”招弟他们几个因为杜榆写了他们的名字,对杜榆这个小姑娘态度更好了,好像觉得杜榆和他们这些皮实的人不同一样,一路上都很照顾杜榆。

遇到坡度大的地方,都去扶着杜榆上上下下呢。

如今到了目的地,二郎他们那一伙儿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不过这地方枣子还真多,小姑娘们就不愿意再跑远了,就在这里停下了。

杜榆也自己摘了一颗青枣吃,果然是脆生生的,中间还夹着一股甜味。

洗都不用洗的,没想到这么甜,也许是雨水太少,所以才会甘甜的。

地里的庄稼需要大量的水,可是山里这些野生野长的,却能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去,真是了不得。

看这群小孩儿,也没有被家里的苦日子打倒,还是能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

杜榆和魏娟子一起带了一个布袋子,他们是边摘边吃,一点儿也不觉得会落人后面,看大家都是一样,想来是在家里吃个东西也没有机会,难得有这样随便吃,还不都没有了啥顾忌?

这野枣树是一棵一棵的,才一米高一点儿,不像家枣树,能长碗口那么粗。

在地上都能摘得到,所以不存在还要爬树的风险。

尽管又小又青,可是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杜榆专门捡那大的又有些变黄的摘,魏娟子手和嘴都不停火,过不了多久,都弄了一半袋子了。

有人还高兴的唱起了不知道啥调子的歌儿,天上的白云在碧蓝的天空中,不时有一两声鸟叫,真是让人觉得特别的惬意。

那群小子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才回来,杜榆和魏娟子他们就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歇着。专门等那群小子,因为那里面都有这几个姑娘的兄弟,来到时候,说是让他们照顾自己的姊妹,结果竟然自己跑了个不见影儿了。

等着等着,几个年纪大的姑娘,就开始骂起自己家的兄弟了,也不是真的骂,就是那种抱怨一样的责骂。

不过骂归骂,聊天的还是聊天,说着说着,还说起了,这天旱,又说起了这免田税的事儿,然后自然是大大的夸奖和崇拜了一下皇城里的皇帝陛下,没有他哪里有他们的日子过?

听得杜榆十分无语,这是伟大的个人崇拜吧,还是世世代代被洗脑了,皇帝完全被神话和高尚化了。

“这群兔崽子,回去我就跟我爹告状,山上了跟野猴子一样,一点儿影也不见了!”当姐姐的抱怨弟弟是上山就抓不住了。

“就是,一点儿也不听话,来的时候,还拍胸脯说要听我的话呢。”

正抱怨着,那群兔崽子就从远处过来了,一个二个都满头大汗的,自然是又被姐姐们一顿臭骂,不过那群小子们都嘻嘻哈哈的,杜榆自然不能去骂哥哥们了,不过也说他们都不管自己,大郎有些不好意思,二郎就笑呵呵的把自己得到的东西给杜榆看,好家伙,竟然是杨不奶,这东西酸甜酸甜的,杜榆一看就觉得牙酸那,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这东西要是熟透了,也是酸中带甜,没有胃口的人吃了,绝对开胃。

“好东西吧,我看大姑昨天吃饭都有些吃不下,就找了这个。”杜二郎说道。

自家哥哥还真是细心的人,杜榆忙夸道:“二哥真好,大姑知道了肯定高兴。”

中午大家一起吃了一点儿干粮,喝了水,又摘了一会儿枣子,为了不耽误下山,免得都天黑了还在山上危险,所以一起吆喝着又回去了,期间大郎要背杜榆,杜榆都拒绝了,她不想成为拖累,以后还要上山呢,哪里能让人小瞧了去?

回去后,大姑母见到侄儿给自己摘了这杨不奶,眼圈都有些红了,果然自己这些年没有白疼他们。

她这几天是因为天热,胃口不好,啥东西都吃不下去。要不是因为侄儿们来了,她也不会炒那个油腻腻的猪肉。

杜榆洗完后上床睡觉,却睡不着,她和表姐是一个床的,魏娟子看表妹半天都睡不着,就问道:“咋了?你这么小,还有心事儿?”

杜榆就坐起来说道:“我看大姑啥都吃不下,想着能不能做些清淡的菜给大姑吃呢。”

“你才多大啊,会做个啥?”魏娟子笑道。

“我不会,可是表姐你会啊,咱俩一起,肯定能做出好东西来,我都能看书了,书上也有写的菜谱呢,咱们可以都试试。反正都是菜园子里的东西。咋样?”杜榆提议道。

魏娟子想了想,说道:“好。“反正她现在也在学做饭,说不定表妹真的能帮着做菜呢。

第二天,两个人早早的起来了,去他们菜园里子,首先是他们家里都已经开吃的红薯尖和红薯茎,这东西凉拌都可以的,然后看着这兰瓜花,杜榆就要摘。

魏娟子忙道:“这个可别摘,到时候长不出兰瓜来了。”

“表姐,书上说了,不是所有的兰瓜花都能长出兰瓜来的,有时候兰瓜花多了,反而影响已经长出来的小兰瓜,所以摘一些,是没有问题的。”

听说是书上记载的,魏娟子就不反对了,杜榆发现在大姑这边也挺好的,有些事儿在家里不能做的,在大姑这里就能做,到时候什么都推到在书上看到的。多简单!

而回去后,就说是在大姑这边学着做出来的,两边肯定不会还为了这吃的事儿来个对峙,她就可以开开心心的炒菜了。

以前杜榆平常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做饭做菜,尤其喜欢看美食的节目,虽然做的不全一样,但是也是六七分像。

像什么生活有妙招,这也是特别喜欢的,总觉得看着不起眼的东西,能解决人们平常解决不了的问题,真的是太神奇了。

接着他们又去花椒树下面,专门捡嫩的花椒叶摘了。

“这个也能吃?”魏娟子不相信这花椒叶子也能吃。

“这个才开胃呢,把花椒叶子洗干净,然后和面混合,在锅里沾上点油,煎好了,吃起来特别特别的香。”

嫩花椒叶真的是很开胃的,而且味道真的是很香很香。咬一口啊,味道不要太好了。

兰瓜花的做法和这花椒叶一样,不过这是为了给大家尝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