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个和她姐姐相邻的胡同就最好了,要是她知道自己向二叔父推荐廖绍棠。让廖绍棠随着二叔父编撰《京华地志》,所以二叔父才会写信给廖绍棠,让他过年完就立刻回京,而廖大太太正是因为看见了这封信。想着儿子一旦能把名字印在《京华地志》上,这一辈子也就在士林里有了一席之地。不能让儿子耽搁了前程,更不能让儿子的名声坏在这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上,让儿子以后的仕途受损,她这才下决心送儿子和快要临盆了的儿媳妇到京城寓居的。廖绍棠才能从家里的泥沼中拔出来的…不知道小丫头会不会笑得像只偷吃了鱼的猫儿般可爱?

念头一闪而过,程池心中微凛。

既然已经决定把她当成自己的侄女,有些事就得学会克制。

仿佛有盆冰冷的水从头顶浇下来。他的心绪慢慢变得冰冷。

他笑道:“那我们京城再见!”

既然她以后随着周初瑾住,以周初瑾的性子和廖绍棠的为人。定不会亏待她,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周少瑾笑眯眯地点头,不知道程池已经在她和他之间擅自给两人划下了一道天壑。

晚上,周初瑾来找周镇和李氏,说想自己月份重了,一个人去京城心里害怕,想让周少瑾陪她一块去,然后留下来照顾她些日子。

周镇既舍不得未出嫁的周少瑾,也担心有了身孕的周初瑾,他犹豫道:“要不你就在保定府生产?”

这是很不合规矩的。

何况周初瑾怀的还有可能是廖家的嫡子长孙,就算不是嫡子长孙,那也是廖绍棠这个宗子的第一个孩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也很尊贵。

但在周镇看来,什么事都有例外。

比如说周初瑾快生了却随着廖绍棠千里迢迢地赶往京城。

能在娘家生产,和父亲妹妹在一起,周初瑾顿时有些动心。

可婆婆那里…

她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我这个样子,家里的叔伯婶娘们原就都不赞同我出门,是婆婆一力承担,我这才能跟着绍堂去京城,能和父亲、太太、妹妹们见上一面…”

可让少瑾住到出了嫁的长女家里,周镇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的。

他好生生的,原来把她们放在九如巷,是想她们受更好的教育,现在为何还要让女儿寄人篱下?

只是他反对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口,李氏已拉了拉他的衣袖,朝着他使了个眼色。

李氏向来不管他和女儿的事,此时有话要说,周镇就转了话锋:“这件事让我仔细想想再回答你。”

周初瑾已看见李氏的动作,她心中有些不悦,脸上却不显,笑着辞了周镇。

周镇就朝李氏望去。

李氏道:“老爷,你就准备让大姑奶这样去京城?”

周镇不解,道:“我不是送了初瑾二百两银子做仪程吗?”

李氏笑道:“她一个刚进门的媳妇,头一次做娘,身边既没有母亲也没有婆婆,孩子生下来了怎么喂养?月子里应该吃什么…全都没有经历过,您怎么放心让她一个去京城?”

周镇道:“不是有乳娘吗?到时候还会请稳婆什么的。”

“那怎么一样!”李氏笑道,“那些仆妇就是再忠心,也隔着主仆之别,有些话却不是好说的。又不能由着大姑奶奶的性子…”

“那你是什么意思?”周镇道。

“若是老爷同意,我想带着幼瑾陪着大姑奶奶和二小姐一起进京!”李氏真诚地道,“既可以陪陪大姑奶奶,又可以照顾大姑奶奶生产,还可以让幼瑾和两位姐姐多相处些时日,姐妹间更有情份。”

“你去照顾初瑾做生产?”周镇惊讶地道,“你。你行吗?”

李氏笑道:“妾身再不行。总归也是经历过的,去给大姑奶奶壮壮胆也好啊!而且…”她指了指黄太太住的方向,“也可以避开那位。”

收拾起常秀才的时候也可以避免让人联想到周少瑾的身上去。

周镇认真地思考起这件事来。

等到第二天周初瑾和周少瑾过来正房用早膳。周镇就把李氏的意思告诉了周初瑾,并道:“少瑾还没有出嫁,知道些什么?有太太跟着,我也安心些。”

周初瑾很是意外。沉默片刻,道:“只是太太跟了我去。父亲这里…”

周镇笑了起来,道:“你母亲去世之后我一个不也好生生地过了好几年。”

在周家,“母亲”这个人指的是庄氏。

周初瑾想想也对。

她也笑了起来,对李氏道:“如此就麻烦太太了。”

李氏忙道着“不敢当”。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眼着大姑奶奶顺顺利利产下麟儿。”

彼此客客气气地应酬了几句,虽然不像真正的一家人那样亲密,气氛却也温馨。

周镇很是宽慰。

周少瑾则欢天喜地。

这样既可以照顾好姐姐了。又能和池舅舅见面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忙着收拾箱笼。

那边黄太太和常秀才却等着嘴角都起了泡。

这么大的灯会,那周家二小姐第一天不来。第二天不来,难道第三天也不来?

可谁知道就这么巧,灯会连着摆了六天,花了上千两银子,那周家二小姐硬是没有迈出房门一步。

黄太太这下子可不好交差了。

她可没少听常秀才奉承,少受常秀才的孝敬!

“看来这周家二小姐的性子的确是非常的温婉娴贞。”她只好安抚常秀才道,“真不愧是在金陵府九如巷程家长大的,真正高门大户小姐的品格,守得住,静得下来。”

常秀才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听了黄太太的话之后,他更是抓耳搔腮,求黄太太道:“若是这件事能成,我拿出两千两银子做谢媒礼。”说着,又觉得周少瑾不仅值这个价,忙道,“不,我出三千两银子的谢媒礼。”

黄太太眼睛都绿了。

周镇的这个知府,一年的俸禄才一百九十二石,四十二两银子…三千两银子啊!

“您放心。”她急不可待地保证,“这件事我一定给您办成了!”

常秀才松了口气。

黄太太送走了常秀才在屋里团团转起来。

她明显地感觉到李氏和她疏远了。

多半是把苗公子的事怪到她的头上去了。

想到这件事,黄太太真是一口气堵在胸口。

谁知道那个苗公子如此粗鄙不堪!亏他父亲还做过朝廷大员,一看就是那没有家教的人家。也不怪李氏对她不满。

这件事就算没有常秀才所托,她也得想办法和李氏缓缓和关系才是。

虽说她家的老爷是走得宋阁老的路子,可怎比得上周大人和程家的关系。

好在这都是些内宅妇人的事,她又是一片好心,想来周大人也不至一点人情都不讲。

她在心里琢磨良久,最后决定请谭太太出面帮着试试李氏的口气。

大不了事成之后分五十两银子给谭太太。

拿定了主意,黄太太去了谭太太那里。

第三百六十九章 进京

到了谭家,谭太太正和一小吏的太太在说话。

见两人打住话题站了起来迎她,她笑吟吟地道:“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那小吏的太太见谭太太笑着没有说话,道:“正说周大人家呢——他们家的大姑奶奶和大姑爷不是突然来了吗?原先我们还以为是大姑奶奶和婆家不和,被大姑爷送了过来。今天我去周大人家借花样子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家大姑爷拜在了程阁老二叔父的门下,程阁老的二叔父如今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还是永昌十二年甲戌科的榜眼,程阁老的二叔父奉旨修撰《京华地志》,他们家大姑爷近水楼台先得月,据说也会跟着程阁老的二叔父一起修撰《京华地志》,这才急匆匆往京里赶,顺便带了他们家的大姑奶奶来给周大人拜个年。等过几日,还要去京中居住。说得是好照顾他们家大姑爷,可我们都是明白人,还是想继续沾了程家的光,所以怀身大肚的也不放过,千里迢迢地赶去京城,好让程家的人看在出了嫁的外孙女的份上给那位大姑爷些许照拂。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朝中有人好做官。我看这程家的大姑爷也就差个两榜进士的出身了。可别到时候屡试不中才好!”

开始语气还算正常,说到最后,已是酸溜溜的,没有一句好话了。

黄太太只是笑,心里却暗暗鄙视了谭太太一番。

总是和这样的人交往,总是喜欢在人背后嚼舌根,难怪到丈夫到今天也不过是个九品小吏了。

谭太太就道:“周太太等人定了明天启程去京城,我们要不要去送送?”

黄太太心中愕然。

她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黄太太却强忍着怕人看出端倪来,道:“我总是和你共进退的。”

谭太太满意地笑道:“那好。我看到时候我们就带几盒点心过去…”

黄太太嗯嗯地听着,回到家里就派了体己的嬷嬷去打听,不一会,就有了消息回来:“他们家大姑奶奶二月份生产,周太太带着二小姐过去服侍大姑奶奶做月子。”

“二小姐也去?”黄太太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