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似忠。”

果然不出意外,甄贤径直吐出这四个字。

“小贤…”嘉斐不由苦笑。

但甄贤却并未再说别的。

“我明白。”

他只低低如是应了一声,便皱眉紧紧抿住了唇。

皇帝陛下不肯放胡敬诚卸任,一多半原因必是为了制衡陈世钦。

且或许皇帝还有别的计较。

甄贤隐隐觉得,皇帝陛下是在为靖王殿下铺路。

胡敬诚在东南统兵八年,虽然受制于阉宦仗打得拖泥带水,毕竟也是众军统帅,在将士们心目中威信还是颇高的,也着实为东南诸军挡住了许多由上而下的压力。

倘若皇帝于东南靖绥之后立刻就让胡都堂回了老家,哪怕是胡敬诚自己主动请辞,也难免显得凉薄,必要落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骂名。人言会说,皇帝陛下把功劳都归于自己的儿子而亏待了功臣。

这对靖王殿下而言,实在是大大的不利。

就好像百姓们永远觉得君权神授,天子总是好的,东南军民其实也并不觉得两省总督需要为东南多年之苦承担什么责任,毕竟胡都堂是忙于军务受了那些个坏官和阉党的蒙蔽,只要把亲手干坏事的杀了,便是大快人心。

因此留下胡敬诚仍在东南为殿下所用,反而能为殿下稳住军心民心。

不仅如此,倘若将来圣上要唤殿下还朝,有胡都堂在浙直,也能成为殿下的助力。反正胡都堂如今已是和靖王殿下绑在了同一条船上,绝无可能再改回陈世钦那一边去了。就算胡敬诚自己想,陈世钦也不会收。

所以即便他觉得不公,不赞同,也没有办法。

尤其他的不赞同,于皇帝陛下而言,甚至于浙直这些不以为意的百姓而已,都并没有什么意义。

甄贤忍不住又暗自喟然。

他并不是想为难殿下。

但他却依然想要知道殿下对胡敬诚其人的态度,抛开利弊权衡以后的看法。

因为胡敬诚已被皇帝陛下放在了这个位置上,如若被他猜中,有朝一日胡敬诚当真成了殿下还京的助力,那便是扶立之功,胡敬诚此人只怕非但不能告病还乡,反而会真正成为当朝首屈一指的要臣大员,入阁拜相也大有可能。

第106章 三十二、入秦之诏(4)

直白说句不该说的,假如胡敬诚当真成了力助靖王殿下登基的大功臣,殿下——也就是将来的新帝对胡敬诚其人的态度,立刻就要左右朝局,甚至要决定会否出现第二个陈世钦,进而决定天下人往后十数年、二十年的命运。

无论宦官或文臣,弄权之手并无差别。

并非甄贤不信靖王嘉斐,而是他不敢信胡敬诚。

“两省好不容易才休养了三年,许多人家刚重新走上正轨,殿下有体恤子民的仁心,一定比我想得周全。”

他浅浅叹息一声,抬眼望住嘉斐时如是低语。

嘉斐忽然有点分辨不能,他究竟是当真这么想着,还是故意这么说的气话,正想再揽住他安抚一番,却听见门外有脚步声传来。

“殿下,陈公公来了…”

出现在门前的玉青明显有几分局促。

嘉斐猛地怔了一瞬,下意识问:“哪个陈公公?”

玉青脸色诡异,犹豫了一下,应道:“陈世钦。”

陈世钦竟然亲自不远千里来了南直隶,且来的毫无征兆。

嘉斐和甄贤一时之间都没能反应过来,愣了好一会儿神才惊起来。

陈世钦亲自南下,必是有重要的圣旨到了。

可能让陈督主愿意千里迢迢走这么一遭的一定不是什么好的旨意。至少,不会是靖王殿下喜闻乐见的。

“殿下——”

第一时间的本能反应,甄贤便拽了嘉斐一把,不许他立刻动身出去接旨。

这道旨来得太突然,京中半点消息也没传出来,显然无论四殿下或是曹阁老也都被蒙在鼓里。

但陈世钦这样的大太监亲自南下传旨,还瞒得如此严实,究竟能是什么事呢?

“陈公公是自己一个来的?”

甄贤由不得面色凝重。

玉青摇头,“他是跟着返京面圣的张思远一起回来的。这会儿都一起在前头候着王驾呢。”

这么说来,前阵子张思远亲自押送今年新贡的丝织绣品返京面圣,回来南直隶的行程确实推迟了一些。莫非与陈世钦有关?

这陈世钦倒像是特意赶着要和张思远一道南下似的。

甄贤心头疑云愈重,忍不住就皱眉。

“没事。既然来了,总得接旨。我且出去会会他,总不能一口把我吃了吧。”嘉斐轻笑一声,宽慰回身按住甄贤,又低低与他细语,“你现在这里等我一会儿,就不必出去了,省得瞧见那厮烦心。”

既是圣上有旨意来给靖王殿下,他原本也确实没什么资格跟着出去。

甄贤点了点头,但始终难以放心,仍旧眉心不展。

玉青却是紧张地冷汗都淌下来。

自从上回他心大把甄公子的药给忘了,被王爷扔出去暴揍一顿,好久没下得了床,但凡涉及到甄贤,他就格外得小心翼翼,唯恐又一个不慎出了什么差错惹怒了王爷。

偏偏眼前就是有一桩棘手的事。

靖王殿下已唤了侍人进来更衣,准备前去领旨。

玉青左右踟蹰,几度欲言又止,始终不知该如何开口。

那模样急得跟烙铁上的猴子似的。靖王殿下瞧在眼里,险些气得笑出声来,便斥他一声:“还有什么事,说。”

玉青闻声一个激灵,又支支吾吾了一会儿,才说道:“张思远带了圣上的赏赐回来。那陈世钦特意叮嘱,让甄大人也一起去领赏谢恩。”

嘉斐遽然一惊,当即追问:“什么赏赐,有这个必要么?”

玉青咽了口唾沫,无措地挠了挠头,“好像是…衣裳吧…”

第107章 三十二、入秦之诏(5)

父皇为何突然赏赐小贤衣裳…且还不是礼冠袍服,而只是普通常服。

如此私人的物什,父皇从前还只赏过小贤的父亲甄蕴礼一个,其余人等虽然也是要赏的,都是赏赐丝绸衣料。就算对他这个儿子,父皇也是赐下衣料就算了,除朝礼服饰之外,没有特意给他做过别的衣裳。

一瞬间,嘉斐只觉得心下惊涛骇浪,起了一万种诡异的念头,愈发本能地不想让甄贤与他一同出去领旨。

但皇帝的赏赐已经送到了,又被传旨的大太监指了名,不亲自领赏是不可能了。

两人各自换好衣服出去,到了府邸的前厅,见陈世钦和张思远已坐在厅内喝茶。

那张思远见了王驾,立刻起身相迎。

陈世钦就没有这么主动,依然安坐在椅子上,待一口茶慢慢饮完了,才搁下茶杯,笑着点头伸手做了个“请”的动作,“张公公先吧,不然这赏可没法领了。”

这态度可谓傲慢露骨,玉青等卫军顿时愤愤起来,被嘉斐看了一眼,只好强压下来,咬牙瞪着那老太监。正是新仇旧恨,分外眼红。

张思远见状苦笑,也并不拘谨,就向甄贤宣了皇帝的口谕,又亲自把赏赐的那一身常服递给甄贤,道:“圣上听说甄大人勤俭克己,三年来就做了两身新衣,衣料子还是靖王殿下给的,心疼得很,就特意又赏了大人一身。都是天恩眷顾,大人要好生珍惜。”

甄贤接过这身衣裳,下意识暗暗掂量,一时也觉察不出什么不同。

但他觉得陈世钦在看着他。

与其说看着他,不如说是看着他手上的衣裳。

他立时抬头回看过去,正对上陈世钦目光。

视线相接一瞬,他清晰地看见了那人眼底闪过的锋利与寒冷。

陈世钦终于站起身,笑着双手将圣旨绢册递到嘉斐面前,状似谦恭地一颔首。

“殿下不如还是自己看吧。这是圣上的御笔。”

如此故作姿态,却是掩不住欣喜得意。父皇这一道旨,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嘉斐不禁失笑,就当众将那卷圣旨展开来看,渐渐神色凝重,眉心刻痕也愈发深了。

如此明显不悦的表情,想来必是圣旨的内容出了什么问题。

众卫军瞧着焦急,又不能问,都拼命拿眼睛盯着靖王殿下手中的圣旨。

便是甄贤也难免有些心浮气躁起来。

但嘉斐却许久都没说话。

他盯着手中的圣旨来回看了好几遍,仿佛想从其中看出什么别的深意来,末了到底还是一声叹息,掩卷抬头,看住陈世钦问:“父皇让我去秦地,内阁议过么?”

此问一出,当场震惊。

圣上竟然要靖王殿下入秦。

非但不是召回北京,反而要将殿下迁去更偏远困苦之地,圣上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甄贤由不得下意识抓紧了手中捧着的那身衣裳。

陈世钦倒是一副对此反应颇为满意的模样,搭着双手,微笑开口:“殿下有此一问,看来是没有接到曹阁老的书信了。但以殿下天纵英才,既有三年复兴浙直之能,相信王驾入秦必是秦地百姓之福。”

他说到此处刻意一顿,眼中仿佛有嘲弄转瞬即逝。

“殿下准备几日就奉旨启程吧。届时,老奴也好还京复旨。”

嘉斐静默良久,没有再说别的,只多问了几句圣体是否安康,便恭敬送了陈世钦出门。

陈世钦既走,自然不肯把张思远留下,敦促着要他一起走。

张思远也不能强行留下,免得落个“私谒”的罪名,便向嘉斐和甄贤行礼告辞。临走之时,他又对甄贤说:“这身常服虽不是用今年的新织所制,但颜色、绣纹俱是圣上亲自过问的,尤其那腰带上的万字可是圣上亲笔描的样。圣上的心意,可全在这身衣裳里头了。”

甄贤闻之心尖一震,却也不说什么,只抿唇点了点头。

第108章 三十二、入秦之诏(6)

陈张二人才走不远,这边厢没了外人,已再也按捺不住得闹翻了天。

皇帝降旨要将靖王殿下“发配”到秦地去,消息跑得飞快,不仅是嘉斐从京中带来的卫军们,连在这南直隶的府中伺候的仆婢们也全知道了,都焦急又惊慌地聚过来,望见嘉斐便俯身跪了一地,口中喊着“王爷”,虽说不出什么感人肺腑的来,眼泪也已沾湿衣襟。

这些人虽不是从京中王府带来的,却也已在南直隶跟了嘉斐三年,家中多在本地,都受了王驾许多恩惠,自然都不愿他走,更是为将来命运惊恐,生怕一旦靖王殿下离开,东南之地又会重新为阉党所把控,再次落入民不聊生的惨境。

尤其,在这些寻常百姓看来,圣上这一道旨意来得根本毫无道理。

靖王殿下在东南三年,平定边患,肃整官吏,可谓救民于水火。三年来,两省民生安泰,虽然减免了许多税赋,却仍然能靠织造局的丝绸通商为国库生财。这分明是大大的功绩,为何不赏反罚,要把靖王殿下撵去更偏远困苦的秦地?

别说府上这些仆侍,卫军们更是不能接受,纷纷地怒从心头起,认定又是陈世钦从中做了什么恶,才使得圣上突降这么一道莫名其妙的圣谕。

玉青头一个气得“哇哇”地蹦起来就要往外冲,一边骂着:“那老阉狗嚣张什么,我这就去提了他头来又能如何?!”一边真地就把腰间佩刀都端起来。才到门口,却生生被一声怒斥拽回来。

“都乱什么?传出去成什么样子。”

嘉斐皱着眉,谁也不看,就抬手指着门外。

“父皇让我入秦,自然有父皇的道理。谁不服圣意的,自己从我的府上出去,不用再回来。我这儿庙小,装不下恁大的佛。”

玉青原本一只脚都已跨出了门槛外,听见这话,气得要吐血也只能不甘不愿地把脚又缩了回来,蹲在地上挠心抓肺地。

见这小子到底老实了,嘉斐才静静瞥了他一眼,也不与他多说,就转而看住那些跪了一地的侍人们,长声叹息。

“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平寇也好,安民也好,事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好不该都记在我头上。我在南直隶,原本就是个过客,就算走了,还有胡都堂和两省三司的大人们在,这三年来如何,将来还是如何,不必过于忧心。”

他让他们全都起来,又安抚允诺:

“你们若是想回家去,我自会好好安置;若是想留在府里,父皇并未下旨要撤府,你们能留一日就留一日,哪天留不住了,我也会请胡都堂给你们安排好的去处——”

“小人愿意随王爷入秦!”话音未落,已有一人抢先喊起来。

“小人也愿意追随王爷!王爷去哪里,小人跟着就是了!”

既有人牵了头,其余人便也跟着嚷起来,誓死效忠的呼声此起彼伏。

嘉斐忽然不知该说什么好。

人生至此,他听过太多表忠心的话,早已听得麻木了,却无一刻如此刻,仿佛有什么滚烫的东西就要破膛而出。

这是泥洼之下的簇拥。

有这么一群人,无论贵贱,无论生死,都愿意紧跟着他。

但人不该是这样的。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趋利避害,人之天性。这些人本可以果断舍弃他,逃去更安全稳妥的地方。可他们没有。

而他们不过是一群面目模糊的平民,比起那些光鲜亮丽的达官贵胄,当真是草一样的人,甚至从不被记住名姓。但他们却选择不再随风摇摆。

他们是最卑贱者,又是最高尚者。

但他们并不是他自己挣来的,而是小贤赐给他的。

他们所誓愿追随的,是他,又不是他,是有甄贤相伴身边的靖王嘉斐。

是小贤使他成为了他。

这种感觉何其微妙。

嘉斐骤然觉得词穷,无论如何开口,都显得多余。

他感觉甄贤似乎握了握他的手,就像微凉却柔韧的水,流淌过他的掌心指尖。

小贤在和大家说些什么,但他根本听不真切。

心中有激流澎湃,击浪之声却夹杂着酸涩,如有痛呼,隔绝了万事万物的喑哑。

他在众人退去折返内堂以后,看见甄贤唇角一闪而过的笑意。

“你笑话我。”

他立刻抱怨起来,撒气一般。

“我没有。”甄贤回身看着他,明显屏着笑,又屏不住了,干脆低眉垂目笑出声来,“我只是想起当年,在永和宫初见着殿下的时候,和如今这位靖王爷简直不似同一人。”

“你笑话我小时候傻,没见识,受点打击就沉不住气,还哭鼻子。”嘉斐皱着眉,耍赖似的拽着甄贤不肯撒手。

甄贤挣脱不开,被他抓到跟前按得没法动弹,只能笑道:“我可没这么说,都是您殿下自己说的。”

嘉斐蓦地有些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