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着城门卫笑着说:“我从河谷来!家中靠种地为生……”

  姜温看着这城门口一字排开的登记桌子,桌后的小童手握管笔,正写着这里人人都已经看习惯的、缺胳膊没腿的鲁字。

  眼前是高耸的城墙和川流不息的人潮。

第592章 弟弟!我是你表哥!

  阿陀其实对公主没什么印象, 因为他只见过她两次, 到现在连她的面目都想不起来了, 只记得在见到她时, 他有多紧张, 心跳得有多快,最后连自己说了什么都记不住了。

  以前, 他是从爹爹口中听公主的事, 那时他想,他有姨母在, 姨母一定会保护他的。后来他发现姨母不会保护他,她只会给他提供帮助。他倒没有失望,因为连他的父亲和他母亲的母国都没有人帮助他,只有姨母在他逃到鲁国后, 不但提供了庇护,还替他要来了魏太子的名分。

  而他这个魏太子只有在鲁国才安全,回到魏国, 可能又会被关在哪个深宫院落里不见天日。

  所以他在鲁国过了几年后,真的开始思考永远留在鲁国了。

  他试探地问过爹爹。爹爹倒没有直言不行,只是对他说,太子终有一日是会继位的, 到那时,他难道还能不回魏国吗?

  可他真的不想回魏国啊。哪怕爹爹一直在训练他, 鲁王也一直在支持他。可他仍是觉得在鲁国才好, 永远在鲁国就好了, 永远都不想回魏国。

  魏王,也可以在鲁国当啊。

  不过他知道这个话不能说出去,他只能慢慢想办法。

  爹爹和鲁王都不会支持他。

  只是……他觉得,公主姨母应该不会被他的话吓倒。

  阿陀以“某有故事,想说给公主听”为理由求见,摘星宫前的小侍童认真的记下他的话后,问他有没有住处,如果没有,可以住在宜宾馆。

  宜宾馆是专为前来向公主求爱、求见的人准备的。

  前有王姻,后有段小情,虽然这两任大夫都在公主城担任要职,但两人的官邸都不及建设起来。

  这该怪王姻,他不知是出于何种心理,在造摘星宫时,宫墙周围全是白地,没有街道和民居。百丈之外全是官衙,官衙之外就是外城了,外城才是居民所住的地方。

  宜宾馆就是这么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军营和国库。后来他又盖了一个将军府,在摘星宫西侧,再后来又盖了一个小公主府。

  如此一来,段小情发觉之后,认为这摘星宫外应该是给公主的爱人和子女准备的预定地,当然就没有八姓了。所以他先把绕着摘星宫一圈的地都给留出来,再挨着小公主府又先划了几块风水不错的地,预备着日后公主要是再有了孩子,可以接着盖,兄弟姐妹应该住在一起嘛。

  而且,既然有将军的屋子,那蟠郎呢?段小情想了又想,觉得孩子们可以住在一起,公主的爱人还是分开住的好,所以在南边,先圈了块空地,然后请示姜姬,要不要在这里也给蟠郎盖个屋子?日后蟠郎来看您了,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姜姬就点了头,让他看着办,毕竟现在赚的钱也不多,花得又快,摘星宫就盖得够住了,大不了蟠儿来了先住宫里。

  段小情和王姻倒是都吃住在官衙,充分体现了以衙为家的优良传统。

  姜姬也装做没发现她的两员大将都是这么过的,她是真不打算再在自己身边造个新八姓。这么着也挺好,值钱的是官,不是姓,等这个官卸任了,姓也不值钱了,这就好了。

  为了不让王姻和段小情觉得自己受了冷落——啊,连府邸都不给赐一个——她就时常送些花啊绢啊的,以表心意。

  这是她的优势啊。换一个男的在她的位置上这么做就少了那分暧昧带来的亲密感了。

  王姻和段小情看起来都适应良好,除了段小情头一次接到她送的一件穿过的绢衣后,足足躲了她五天。

  后来,他就不躲了。因为她又送了鞋子和袜子和发钗。一个叫人心惊,一屋子就可以处之泰然了。

  可能这也添了一些底气吧,段小情某一天特意陪三宝玩了半天,还编了首歌赞美她。

  什么星辰月光河川山岳的,虽然有点一般,但也表达了希望这个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的美好祝愿。

  就是用来对着一个小男孩唱也很合适。

  姜姬听人唱的时候很想问段小情:那是个女孩!你好歹写个花啊草啊露水的,表达一个她的美丽和娇俏啊!

  今天,段小情又来了,还带来了宜宾馆多了一个新客人的话题。

  “有什么不同?”姜姬问,三宝正在绕着她和段小情奔跑,自己一个人跑得很开心,啊哈哈哈尖叫,半尺长的头发在脑后都能飘成一条直线。

  段小情面带慈爱的微笑看三宝,说:“那个人年约十五六岁,嘴里没有一句实话。”

  三宝也跟段小情很熟了,她记得这个叔叔总来,以前是个更年轻的叔叔呢,怎么现在来见娘的人换了一个老的呢?

  她还认不太清周围的人,一开始还问段小情:“你老了?”

  段小情竟然能听懂,跟她解释:“我不是王姻。你叫我段伯就行。”

  三宝就记得这个是段伯了。

  三宝现在正处在猫憎狗嫌,亲妈难忍的阶段。

  话说不清楚非要说,还没学会走呢就想跑,一天到晚精力旺盛,能从天还没亮玩到深夜才困。

  她虚岁才三岁,实岁才两岁,两岁的孩子,难道不该是还在妈怀里吃奶吗?为什么满地乱跑了呢?

  姜姬没养过孩子,不知道她这个发育对不对,特意从城中选了一岁到三岁的孩子选进来看,发现城里百姓的孩子,虚三岁,实两岁时,都在地上坐着。父母干活时确实不会背了,因为已经长大,够沉了;但也不会跑,因为四肢细瘦,看起来都不太能支撑得了体重的样子。

  最多会爬,在地上爬来爬去,爬累了,坐下来,偶尔会站起来走上几步,但像三宝这样满殿乱跑的,一个都没有。

  不过百姓的孩子那样都是因为营养不良,这个她一看就看出来了。

  那就说明,三宝这个发育是对的?她营养充足,才养得这么健康?

  当妈的放了心,又开始担心闺女这么跑再摔个大马趴破了相怎么办?

  会这么担心是因为三宝真的跑得很快,很疯。她自从能下地自己走以后就不肯让抱了,刚能自己走就想跑,现在更是能跑绝不走!

  因为身高只到成人的大腿,如果大人是站着的,可能会有种身边刚刚跑过去一只小狗的感觉。

  然后就会感叹:这兔崽子怎么这么能跑?

  这也是姜姬这个亲妈的感叹。她这么跑,她就总担心她摔跤或者撞柱子上、撞墙上之类的,跑这么猛撞上去多疼啊!鼻子本来就不高,再磕坏了呢?

  为了避免她受重伤,她就会想:赶紧摔一跤你就知道疼了!

  可三宝还真没摔过自己。

  姜姬只好命人把殿内楹柱都裹上厚厚的皮毛,地上也铺上羊皮。

  跑吧,摔了也没事,都给你铺好了。

  段小情觉得这个报假名的少年特别像骗子,因为他说来说去没一句真话,可又不像是真的有什么坏心眼,倒像是哪家的孩子跑出来游学的。

  像这样的人,在最近一年里特别多。

  公主城的名声已经渐渐流传出去了。一半是托了姜姬的福,她这个一直说自己要当皇后,皇后非她不可,可一直没当上皇后的鲁国公主把鲁国的名气给吹大了。

  大梁的世家大多数在没见过她之前都已经听说过她了。

  然后商人们也把她的名气给吹高了。

  鲁商的脚步已经慢慢走遍了整个大梁,随着他们的脚步而变得更有名气的不是鲁国,而是她,摘星公主。

  鲁商们和百姓们一样,都真情实感的相信摘星公主是神女,能保佑他们财源广进,出入平安,哪怕身无分文流落荒野也能找到东西填饱肚子。

  从生孩子到赚大钱,到土里的粮食大收特收,都是她的职能。

  有的商人是有意传播神女的。有时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推销手段:这是我国神女的祭品,使用此物吃了它之后,你可以重获青春!生许多孩子!健康长寿!夫妻和睦!爱人回心转意!

  等等。

  有的是无意的。

  不管出于什么心理,有什么用意,神女摘星确实比鲁国公主更有市场。当反过来神女摘星变成了鲁国摘星公主后,有的大梁人因为不了解鲁国历史,不知道鲁国那里的神话传说历史,就认为早有神女摘星,然后鲁国公主起了这么个名字。

  看,因果完全颠倒了。

  姜姬倒不怎么在意是先有神女摘星还是先有摘星公主。

  她只知道因为鲁商的缘故,在凤凰台之外的大梁城市也因为对鲁国好奇而跑到公主城来游学。至于为什么不去鲁国?

  第一,因为鲁国太远。大多数人没有那个家底,也不会跑那么远的地方去;

  第二,公主城的来历太奇特了。鲁国公主的随从臣民在此地建了一座公主城,鲁国公主还就住在这里等着去凤凰台当皇后。

  鲁王太远,不如就来见一见艳名远播的鲁国公主吧。

  这些人就来了。

  宜宾馆就塞了许多这样的人。

  段小情出于职责所需,需要一一接见,判断这人到底值不值得重视,可不可以在公主城给他个官做做呢?

  因为姜姬打算吸纳大梁人到公主城当官了。

  她需要扩大影响,就不能固步自封。有段小情或王姻这样的忠心于她的鲁人,当然也可以有忠心于她的大梁人。

  除了徐家,黎家,她还需要认识更多的大梁人,大梁世家。

  段小情既然特意进来跟她说这个人,姜姬就让他当晚进来陪她用饭了。

  段小情很清楚,她比较喜欢年轻人。因为年轻人通常更有冲劲,更愿意冒险。像她这次出来除了一个段小情算是年纪大的,却是个指哪打哪的,剩下的全是年轻人。

  如果换成龚香,只怕他的意见就会很多了。她可不想走一步就要面对许多忠诫良言。

  在走一条新路时,她只需要跟随者。

  只是见到这人后,她和对面的人都愣了。

  “阿陀?”姜姬问道,“你怎么会来?”阿陀也愣了,盯着三宝,三宝正捧着一块蒸肉磨牙,她现在牙还不是特别有力气,吃起肉来还是有点费劲的。

  姜姬看了三宝一眼,指着道,“这是三宝。你过来坐,先吃饭,再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吧。”

  阿陀回了神机灵劲就回来了,立刻坐下来,净手,净面,食案很快又添了一张。

  他不忙吃饭,先跟三宝打招呼:“弟弟,你可以叫我阿陀,我是你表哥!”

  姜姬:“……”

第593章 换国书

  阿陀吃过饭, 姜温也进来了。等他洗完澡, 城外的卫始也进来了。再等他把魏王派他来的原因说一说, 把魏国国书拿出来, 天已经是黄昏了。

  三宝特别兴奋!因为她已经很久没在宫里见到这么多人了!

  可能是因为摘星宫特别大, 而住在这里的人又特别少。平时只有姜姬、奶娘和侍人陪伴她,虽然并不寂寞, 但见到生人, 就像见到新鲜事物一样。

  最终变成了人来疯。

  难得让姜姬想起了姜旦小时候,好像也是这么麻烦, 一刻不停的爱找事。但她现在的耐心好多了。

  不得不说,不是亲生的就是不一样。她再烦三宝爱叫爱吵爱闹,也不会讨厌她。而她当时如果不是想着陶氏,可能早就放弃姜旦了。

  阿陀对三宝接受得很快, 姜温和卫始也都很平静淡然。他们都能看得出来三宝像谁,也能推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叫她高兴的是,没有一个人企图直谏。

  这表示他们对她的信任增加了。以前卫始还打算劝谏她, 不能说他不对,应该说他做的对,但想法跟她有差距。现在他似乎已经迈过了那道界线,纵使眼前的事不符合他的三观, 他也出于对她的信任去接受了。

  这就很好嘛。

  在三宝想上厕所,阿陀主动要领他去外面尿, 两人比谁尿得高时, 侍人过来把三宝给抱走交给奶娘, 对阿陀笑着说:“太子,小公主要去屋里用马桶。你要不要用马桶啊?”

  阿陀:“小、小公主?”

  他反应过来后就跪到姜姬面前请罪了。卫始就坐在一旁发笑,等姜姬也笑着让阿陀起来后,卫始才道:“过来这边坐,傻瓜。”

  阿陀不好意思地坐下来,不敢说话。

  姜姬把魏王国书摊开来,问阿陀:“除了这个,魏王还有什么交待你的话吗?”

  阿陀摇头:“除了叫我孝顺听话之外,别的都没说。”

  国书上也没什么特别的内容,是一篇很正常的诸侯王向皇帝求祈宠爱的文章,表达了诸侯王对皇帝的爱戴与敬畏,祈祷皇帝能永远对他对魏国充满爱意。

  姜姬按着国书,既像提问,又像自问:“为什么在此时让魏太子送这个来?”

  阿陀紧张地看了一眼卫始。

  从鲁出来后,卫始每带他走过一城,都会尽量带他进城一观,哪怕进不了城,也会在城外寻本地百姓聊天闲谈,再通过买卖三样东西:人、谷物、布,来判断此地到底是富裕还是贫穷,城主是严苛还是宽和。

  走过的城池越多,阿陀的感觉越深刻。所有的城市,人和粮食都是最贵的,而且外地来的人只能卖粮、卖人,却不能从城里买。

  哪怕是城外的百姓,一家一户有多少个男丁都被记下来了,如果村里敢有一户卖了一个男人,哪怕是男孩子,全村都会被抓起来。

  阿陀当时问他们,如果有人突然死了怎么办?

  百姓说,那人也不能葬,要等大人们看过之后才能葬呢,有的村听说就是人放烂了,大人们非说他们是外面捡的尸首,硬是把一村的人都给抓走了呢。

  还有的城连这样的理由都不找就把城外的百姓全都抓了。

  听说,都抓去当兵了。

  阿陀再蠢,也看得出来大梁现在十分动荡。他也曾不止一次把魏王国书拿出来看,一字一句都会背了,国书中魏王的伏就之情溢于言表,似乎……似乎皇帝可以任意处置魏王和魏国。可魏王和魏国都不在此。

  在这里的,只有他这个不受父亲喜爱的魏太子。

  他害怕,怕得在车中抱着自己发抖,甚至还想过逃走。

  爹爹都知道,爹爹还对他说,逃走当然可以。他学过许多技艺,逃出去也能活下得去。只是,这天下,早就没了百姓的容身之处。他逃走后,处境还不如这城外有村庄,有家族,有田地可以耕种的百姓,他们不也是说被人抓走就全村无一幸免吗?

  他难道以为能比这些百姓更幸运?能找到一个愿意接纳他的地方,此生再不遇灾难祸患,可以平静安祥的终老吗?

  阿陀知道这不可能。

  爹爹说,既知不可能,你就该改变想法,不要只是想着逃避,而要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活下去。

  爹爹抱着他说,放心,爹爹总是在的。

  卫始看了一眼阿陀,说:“阿陀来说。”

  姜姬就笑着看阿陀,温柔道:“阿陀有话要说吗?”阿陀平静地点点头,在心底组织一下语言,说:“依我之见,魏王是想以我为质,取信陛下。魏王当知凤凰台之事,意欲从中取利。这才将我送到凤凰台上。若其中有人有意魏国,有意魏王,当会与我联络。我孤身在凤凰台,孤立无援,也只能任由魏王摆布,充当他和凤凰台各势的棋子。”

  阿陀像一座桥梁,替魏王和凤凰台上下各势力牵线。

  不得不说,魏王舍下一个太子,却得到了和姜姬不相上下的结果,不得不说,此人够厉害的了。

  姜姬笑着,把魏王国书卷起来,递给侍人,侍人捧着投到旁边的火炬中,火油浸润,火炬中的火峰猛得窜高!跟着竹简在火中爆开,发出噼啪的巨响!

  阿陀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他捂住心口,不敢相信这个折磨了自己一路的东西,能决定他接下来的命运的东西就这么烧了!

  他渴望地看着火苗!

  耳边传来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