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兴奋,胆子就大。

缠着文德帝给他们讲故事。

顾玖都唬了一跳。

两个小屁孩胆子太大了,还敢拉扯文德帝的手臂。

文德帝不仅不在意,反而兴致勃勃讲起故事。

常恩偷偷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他肯定会减寿十年。

第926章 想当皇帝吗?(三更)

春去冬来。

行宫下了雪,白茫茫一片。

自从进入冬天,文德帝越发感觉身体沉重,已经多日不曾出门。

大臣们忧心如焚,整日逮着太医,询问文德帝身体情况。

太医早就被下了封口令,自然什么都不肯说,

太医不肯透露实情,文德帝多日不曾出门,朝臣们越发担忧起来。

难道文德帝已经到了…

不少人蠢蠢欲动。

顾玖所住的院落也成了香饽饽,每日都有人上门拜访。

大部分情况下,顾玖一概不见。

就连几个孩子,她拘束着,不准他们出门,以防被人钻了空子。

唯有御哥儿,文德帝亲自带在身边。

文德帝多日不出门,大臣见一面都不成,然而御哥儿却每日陪在床前,念书做功课。

这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还引来了一些莫须有的猜测。

御哥儿和横哥儿,赶在中秋前回了京城。

两个孩子变化极大,都长高了,长大了,说话做事透着沉稳。

尤其是御哥儿,集合了刘诏顾玖二人的优点,青出于蓝胜于蓝。

文德帝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天色很亮。

外面有铺了一层厚厚的雪。

刘御在做功课,听到动静转过头来,“皇祖父醒了。孙儿去叫常公公。”

文德帝叫住刘御,招手让他到床前。

“整日陪着朕一个病老头子,会不会觉着枯燥烦闷?”

刘御摇头,“不会!”

文德帝笑了笑,“你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可坐不住。”

刘御想了想,说道:“孙儿同别的人都不一样。孙儿能静能动。”

文德帝笑起来,也不探究刘御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全都当成真话来听,心头舒坦。

“把你的功课给朕看看。”

刘御回到书桌前,将功课整理出来,交到文德帝的手中。

文德帝靠着枕头坐起来,一页一页翻看。

“不错,比起三年前,长进不少。”

刘御笑了起来,“孙儿也觉着这几年进步很大,感悟甚多。只是时间有限,好多东西还来不及动笔写。”

“慢慢来,不着急,朕对你有信心。”

“谢谢皇祖父支持。我爹对我可没这么宽容耐心。”刘御假意告状。

文德帝闻言,哈哈一笑,“你爹自小就是一张棺材脸,朕都不记得他什么时候笑过。”

刘御说道:“我爹和娘亲在一起的时候,就笑个不停。”

文德帝感慨道,“你爹别的本事不见得多好,选妻子的眼光倒是不错。”

刘御笑了起来,“我娘是世上最好的母亲。”

“你很崇拜你母亲?”文德帝装似随意地问道。

刘御点头,没有隐瞒,“我娘很了不起,胜过天下大部分的男人。”

他偷偷在心里头补充,大部分男人等于全部男人。在他心里,无论是皇祖父还是亲爹,都不如亲娘。

任先生可以和娘亲一较高下,不过二人擅长的领域不同,谁更厉害难有定论。

感情上,他自然偏向娘亲。还是娘亲更厉害些。

文德帝好奇,“你崇拜你父亲吗?”

刘御点头,“当然崇拜父亲。他的勇武,我可能永远都赶不上。”

文德帝笑了起来,“总有一方面不如自己的爹,不丢人。”

刘御重重点头,“我听皇祖父的。”

文德帝内心嘲笑刘诏。

史上混得最惨的爹。

他都能从御哥儿的语气中,听出御哥儿的真实想法,其实更崇拜顾玖。刘诏身为亲爹,也得靠边站。

刘诏本人肯定也清楚这一点,怎么就不见他心塞?

真想得开。

文德帝突然问了一句,“想做皇帝吗?”

刘御愣在当场,一脸懵逼。

“孙儿不明白。”

“你只需要回答想不想做皇帝。想,还是不想?”

刘御蹙眉,实话实话,“孙儿没想过这个问题。”

文德帝诧异,“你父亲监国,朕整日将你带在身边,你却没想过这个问题?”

刘御肯定确定的说道:“孙儿不敢欺瞒皇祖父,孙儿的确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文德帝很无语,生了会闷气,“为什么不想这个问题?是不敢吗?”

“并非不敢,而是孙儿觉着当皇帝没什么意思,所以从不去想这个问题。”

文德帝气坏了,“怎么没意思?你和朕说说,朕要听听你的大道理。”

刘御斟酌了一番,说道:“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当皇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好皇帝。在孙儿看来,皇帝这份差事每天都是重复,毫无新意。”

一派胡言。

文德帝很想呵斥御哥儿,又忍住了。

他好奇问道:“你认为当皇帝是一份差事?”

刘御反问:“难道不是差事吗?孙儿在外面游学两三年,说起皇帝,世人都以为皇帝每天吃香喝辣,坐拥后宫三千佳丽,日日笙歌。然而孙儿看见的却是每日批不完的奏章,忙不完的朝政。别说后宫三千佳丽,三十个都吃不消。这份差事太累太苦,通常都不长寿。”

文德帝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却听刘御继续说道:“无论是批奏章,还是早朝处理朝政,其实都是在重复。”

文德帝就问道:“在你眼里,什么不是重复?你还每天重复一日三餐。”

刘御却说道:“孙儿每日忙碌,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做起来才有干劲,即便每日重复也无所谓。”

文德帝冷哼一声,“你身为皇孙,就没想过替朝廷出力?”

“孙儿想过。”

“哦!你想做什么?”

“孙儿想去军中历练一番。”

文德帝甩甩脑子,有点跟不上刘御的思路。

“你看你天天写写画画,什么时候又对军武感兴趣?”

“孙儿想做个文武兼备的人。”刘御掷地有声,很有志气。

文德帝冷哼一声,“学那么多,又不当皇帝,有什么用。”

刘御傻眼,想了想辩驳道:“无论当不当皇帝,都不应该停止学习。”

文德帝笑眯眯问他:“那你想当皇帝吗?”

“皇祖父难道想将皇位传给孙儿?那我爹怎么办?他岂不是要气死,顺便再把我打死。”

“他敢!”文德帝脸一板,“你别管朕要做什么,你先告诉朕你想不想当皇帝。”

“皇祖父先告诉孙儿,我爹能不能继承皇位?”

臭小子,还敢讲条件。

文德帝不满,“叫你当皇帝就这么难?”

刘御嘀咕道:“当皇帝那么苦。”

此时此刻,刘御像是犯了懒癌,把皇帝这份差事视为洪水猛兽。

文德帝板着脸说道:“你是长子,就该吃苦。难道你想让你弟弟们吃苦?”

刘御语塞,垂头丧气地说道:“好吧。真到了那个时候,孙儿一定会挑起重担。”

文德帝满意地笑起来。

孺子可教。

“皇祖父还没告诉孙儿,要不要将皇位传给我爹。我爹当了大半年监国,劳心劳力,同我娘聚少离多。皇祖父可不能过河拆桥。”刘御一定要替自家亲爹问出一个答案。

文德帝哼哼两声,叫来常恩,吩咐道:“把诏书给他看。”

常恩傻眼。

“陛下确定吗?”

秦王殿下都没见过的传位诏书,竟然先给秦王殿下的儿子看。

常恩再一次感觉,自己肯定得减寿十年。

文德帝不容置疑地说道:“给他看。臭小子,心眼都是偏的。”

刘御笑嘻嘻,“我是我爹的儿子,当然要替我爹着想。”

“你怎么不替朕着想。”

“孙儿天天陪着皇祖父,没有天天陪着我爹。”

勉强有点道理。

常恩战战兢兢,取来放置传位诏书的楠木匣子,用钥匙打开,取出里面的明黄色绢布。

上面书写着传位诏书,正是刘诏的名字。

刘御确定诏书无误,放回木匣子,脸上挂着笑容。

文德帝问他:“满意了吗?”

刘御连连点头,“满意了,谢谢皇祖父。”

“混账小子,还敢和朕讲条件。”

刘御嘿嘿一笑,有点不好意思。

常恩大开眼界。

他在文德帝身边伺候了几十年,早年的湖阳公主,如今的刘御,唯二两人可以在文德帝身边放肆。

只有这两人,提出一些令人咋舌的要求却不会触怒文德帝。

不过,如今湖阳公主所得到的宠爱,也不及刘御。

刘御能提前看到传位诏书,湖阳公主可没有这待遇。

常恩小心翼翼将传位诏书收起来。

文德帝同刘御说道:“等你爹做了皇帝,你就是皇子。身份变化,想过怎么办吗?”

刘御点头,“去军营历练。”

“你爹要是不肯让你去军营历练,如何是好?”

“求我娘。我娘发话,我爹不敢不听。”

文德帝嘴角抽抽,无比心塞。

“你就没想过留在朝中历练?”

刘御笑起来,“皇祖父,孙儿今年虚岁十八,凡事不着急。”

也不知刘御的性子像谁,任何时候都是不急不躁。

问他要不要当皇帝,竟然敢嫌弃当皇帝辛苦。

臭小子,不知好歹。

“你爹如果不将皇位传给你,你怎么办?”

“不当皇帝,孙儿就专心做学问。到时候给我皇祖父写一本个人传记,让文青书局出版,发行天下。”

“多在书里夸夸朕。朕犯的错,说错的话,就不要写。”

“那不行,好的坏的都要写。”

“臭小子,你是成心气朕吗?”

三更姗姗来迟。

累成狗,抽空码字,保证三更。

快来表扬元宝。

第927章 皇太孙

下完第二场雪,文德帝突然决定回皇宫。

冰雪天赶路,真是苦不堪言。

两三天的路程,愣是走了五六天才到京城。

人仰马翻,每个人都累得一脸菜色。

回到京城,躺了两天才恢复元气。

就在大家抖擞精神,准备好好过完今年冬天的时候,文德帝突然公开传位诏书,昭告天下立秦王刘诏为储君。

文武大臣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大哭起来。

不是哭卧病不起的文德帝,而是为自己的遭遇感到心酸。

混得最失败的一届臣子,怎能不哭。

比起前辈们,夺嫡之争,腥风血雨,史书野史,各种文献文稿大书特书。

诸位前辈们,不管是青史留名还是遗臭万年,在史书上都有一席之地。

就连夺嫡的诸位皇子们,不管失败成功,同样在史书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比如先帝时候的赵王,废燕王。

二位都是失败者,但一定会被后人牢记,反反复复被人提起。

朝臣们朝二皇子刘评,三皇子刘言,四皇子刘议等人看去,都是混得最差的一届皇子。史书上提都不会提他们的名字。

后人想要研究这段历史,还得查文献文稿,查皇室族谱,估计才能知道他们的名字。

堂堂皇子,混到新旧皇帝交替的时候,竟然在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有。

臣子们擦擦眼泪,不哭。

因为皇子们比他们更惨。

诸位皇子们都是一脸木然,哭不出来。因为眼泪早就哭干了。

木然的听着常恩宣读传位诏书,木然的听着皇帝的口谕,一个个面无表情,心如死灰。

数月时间,足以让皇子们从打击中走出来,认命的认命,不认命的也得认命。

皇室规矩,皇子不得掌兵。

除了刘诏打破了这个规矩,其他皇子连兵权的边都摸不到。

没有兵权的皇子造个屁的反。

让母族,妻族帮着造反?

在流言传得沸沸扬扬的当下,在重兵都在西北前线的当下,西北大都督府节制除西北军外一切边军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家族会主动找死。

大周朝最平静的,最没悬念的一次皇位传承,顺利进行着。

无人反对,无人造反!

比起先帝时候,诸位皇子打生打死,又是逼宫造反,本朝的夺嫡之争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仿佛是一场笑话。

刘诏跪在最前方,平静得磕头谢恩。

常恩上前两步,来到刘诏面前,“陛下召见秦王殿下。”

刘诏起身,“请常公公前面带路。”

常恩领着刘诏来到兴庆宫暖阁。

文德帝回到皇宫后,就没出过暖阁一步。

他老了,身体差,怕冷。

暖阁很温暖,文德帝待在这里感觉很舒服。

刘诏走进暖阁,却出了一身汗,太热了!

“来了,坐下说话。”

“儿臣给父皇请安。”刘诏恭敬请安,之后才在圆凳上坐下。

文德帝靠在软塌上,头发花白,精神不济。

夏天的时候,文德帝的身体有所好转,结果到了冬天又急转直下,身体越来越差。

文德帝问道:“和顾玖见面了吗?”

刘诏虽然不明白其用意,还是老实回答,“见了面,还一起吃了两餐饭。”

文德帝又问道:“你将来还会有孩子吗?”

刘诏明显愣了下。

文德帝直言不讳,“你正当壮年,身体强健。他日登基后,可广选秀女充实后宫。如此,还能有许多子嗣。”

刘诏眼神平静地说道:“儿臣不会再有别的孩子。儿臣只有和顾玖生的四个子女,足矣。”

文德帝并不意外刘诏的回答,“这么说你不打算充实后宫?”

刘诏理直气壮地说道:“省钱!”

文德帝呵呵冷笑,明明是怕老婆!

他不拆穿刘诏,好歹要给亲儿子留个面子。

“显然你已经想好了,你和顾玖,你这辈子就只有四个子女。”

“父皇说的没错。”

文德帝问得很直接,“储君人选,必须在三名嫡子中选一个。你属意谁?”

刘诏蹙眉,“这个时候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早了些。”

文德帝坦然道:“朕属意御哥儿。他是嫡长子,他的才华配得上那个位置。”

刘诏问道:“父皇打算越过儿子,直接做决定吗?”

“朕现在就是在征求你的意见。难道你对御哥儿不满?”

“孩子们年龄太小,这么早决定下一任储君人选,儿臣认为不太合适。”

“难道还有比御哥儿更好的人选吗?衡哥儿和衠哥儿,你认为他们能超越御哥儿?”

刘诏皱眉,“儿子自然知道御哥儿很出色,但是儿子的担心也有道理。孩子们太小,过早定下名分,未必是件好事。”

文德帝懒得同他废话,“朕打算立皇太孙。”

刘诏差点喷血。

文德帝又说道:“可以秘而不宣,但是朕想在有生之年替御哥儿定下名分。”

刘诏问道:“父皇非得如此?”

文德帝哼哼两声,“你对朕的决定有意见?早知道朕应该找顾玖商量此事。她肯定比你通透,你在她面前就是老顽固。”

他是亲儿子吗?

有这么对待亲儿子的吗?

“这事就这么定了!”文德帝掷地有声。

刘诏认怂,“儿臣想和小玖商量一下,有了决定再谈此事。”

文德帝似笑非笑地看着刘诏,果然怕老婆。

他特别嫌弃的挥着手,“赶紧找顾玖商量。”

“儿臣告退。”

刘诏没去未央宫,直接出宫回王府。

裴皇后知道后,大怒。

“混账东西,刚被立为储君,就忘了本宫。没良心的白眼狼。”

刘议脑袋有些浑噩,脸色木然,对裴皇后的怒火毫无反应。

裴皇后骂了一通,后知后觉发现刘议情绪有问题。

“老四,你没事吧?你可别吓唬本宫啊!”

刘议回过神来,“儿子没事,就是太累了。母后要是没别的吩咐,儿臣就此告辞。”

裴皇后哭了起来,“你父皇眼瞎,立刘诏为储君却不选你,他这是偏心。”

“母后别说了。事已至此,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儿臣告辞!”

刘议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未央宫。

裴皇后趴在罗汉榻上大哭出声。

刘诏回到秦王府。

难得一家人都在。

上一次全家聚齐,都忘了是什么时候。

“爹爹回来了!”

妞妞兴奋得扑进刘诏的怀里,像个快乐的小鸟。身上穿着红狐大氅,衬得小脸雪白。

长得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性格跟男孩子似的调皮。

刘诏一把抱起妞妞,刮了刮她的小鼻子,“今儿有听嬷嬷的话吗?”

妞妞重重点头,“有听嬷嬷的话,嬷嬷还夸女儿规矩学得好。”

刘诏笑了起来,“妞妞真棒,要继续努力。”

“那爹爹陪我打雪仗吗?我打不赢二哥。”

“让大哥帮你打二哥,好不好?”

“好啊!好啊!不过大哥在书房写功课,都不肯理我。”

“等大哥写完功课,他就有时间陪你打雪仗。”

刘诏带着妞妞玩了一圈,才将她放下。让她和衠哥儿一起玩耍。

接着,刘诏来到小书房。

书房内烧着地暖,暖洋洋,很舒服。

顾玖正在翻阅账本。

又是一年年底,花钱的地方超级多。

那么多股东,分红就是个大问题。

刘诏走上前,拿开算盘,“我有事同你商量!”

顾玖放下账本,“刚从宫里回来?”

刘诏点头,“父皇正式立我为储君,昭告天下。”

“恭喜王爷!”顾玖调侃道。

刘诏抱住她,“恭喜王妃!”

顾玖捶了他一拳头,“放开我,别抱得那么紧,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刘诏拉着她坐在软塌上,“还有件事,要同你商量。”

顾玖洗耳恭听,“你说!”

刘诏斟酌了一下,“父皇想立御哥儿为皇太孙,我没答应。但是父皇的态度很坚决,生怕我亏待了御哥儿,怕我将皇位传给衡哥儿或是衠哥儿。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顾玖诧异,知道文德帝喜欢御哥儿,但是没想到文德帝喜欢御哥儿喜欢到要立皇太孙的地步。

“你为何反对?”顾玖问道。

刘诏说道:“孩子们都还太小,过早定下名分,怕出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