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三面无表情地说道:“前几次,我只是运气不好。”

“屁的运气不好,你就是考不上。隔壁村的小子,才十八岁,都已经考上了秀才。你都快三十了。”

“这是在吵架?吵什么,吵得这么厉害?”

煤厂伙计王小喜走了进来,一脸好奇地盯着这家人。

第676章 山河书院

刚过元宵,王小喜就组织了一个车队,带上脚夫,下乡卖煤炉煤球。

开了年,京畿一带至少还要冷两个月。

抓紧最后两个月,王小喜要冲一波销量,拿提成。

今儿来到桐子村,忙完的时候天色已暗。王小喜决定,就在村里住一晚。

投宿的人家,就在王木匠家隔壁。

都姓王,王小喜和王木匠一家也说得上话。

听到王木匠家吵得厉害,就出来看看。

见一家人都盯着他看,王小喜哈哈一笑,掩饰尴尬,“我在门外听了几句,你们是在商量三郎读书的事情?”

王木匠叹了一声,拿起烟杆抽起来,一脸愁闷。

王老大和王老二七嘴八舌,说了一通。

“一家人挣钱,养他一个,我们不服。”

“自己的孩子难得吃一顿饱饭,挣的钱全填进无底洞。王管事你给评评理,我爹还要让他继续读书,这是害全家啊。”

“除非他自己挣钱养他自己,否则休想从家里拿走一文钱去读书。”

王小喜听完,“你们家的事情吧,听了听,我都明白了。就是说三郎读书费钱,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所以不许他读,对吧。”

王老大和王老二齐齐点头,转头又改口说道:“不是我们不让他读,而是他用家里的钱读书就是不行。除非他有本事自己挣钱读书。”

王三郎急忙说道:“平日里我也帮着书店抄书挣钱。”

“你挣的那点钱,还不够你的饭钱。”王老二啐了他一口。

王三郎一脸难堪。

王小喜拍拍王三郎的肩膀,又拍拍王老二,“都别吵了。是不是只要不花家里一文钱,你们就让三郎继续读书。”

王老大和王老二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最后两兄弟齐齐点头,齐声说道:“是!只要他不花家里一文钱,随便他读不读书。”

王小喜嘿嘿一笑,“这事简单。”

王木匠一家,一脸惊奇地盯着王小喜。

王木匠丢下烟杆,紧张地问道:“王管事有办法?”

“你们啊,整日窝在山沟里,难怪不知道外面的事情。还有你三郎,你是读书人,没道理不知道啊。”王小喜痛心疾首。

王三郎一脸懵逼,“知道什么?”

“山河书院,听说过吗?”王小喜等着众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结果他失望了。

别说王木匠他们,就连王三郎也没听说过山河书院。

王小喜急得跳起来,“王三郎,亏你还是读书人,你竟然连山河书院都不知道。”

王三郎越发懵逼,“我该知道吗?”

王小喜恨铁不成钢,“新民县听说过吗?”

王家人齐齐点头,谁不知道新民县啊。

最让人艳羡的就是新民县那帮流民。走了狗屎运,摊上了这等好事。

他们不是流民,结果活得还不如一群流民。

“那你们知不知道新民县是靠着四海商行建起来的?”

王木匠一家人再次齐齐点头。如今村里种红薯酿酒,养猪养鸡养鸭,都是四海商行的人在忙活。

“山河书院就是四海商行的东家建的,就在新民县那边山上,开了有好几年。在山河书院读书,不用束修,包吃住,笔墨纸砚都是书院准备。要是每月考得好,还能拿一笔奖学金。”

“竟然有这等好事?”王三郎一脸震惊,这等好事他竟然不知道。

王小喜哼了一声,“别急着高兴。想进山河书院可不容易,需得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进去读书。而且每月都要考一次,考不好有可能会被退学。我听说,山河书院的入学考试,分年龄段,既要考四书五经,还要考九章算术。”

王三郎懵了,“还要考九章算术?”

王小喜乐呵呵的,“别紧张,我听那些读书人说,考试简单得很。只要学过,基本上都能考上。王三郎,你既然想读书,要不要去山河书院试一试?只要考上了,什么都不用钱,一年还有四套衣服发下来。”

“天啦,竟然还发衣服。这个什么山河书院,岂不是在做赔本买卖。”王家两个儿媳妇发出惊呼声,不敢相信世上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她们激动得都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书院。奈何孩子还没启蒙,估计是没资格去的。

王小喜嗤笑道:“四海商行的东家,能差这点钱吗?东家挣了钱,就想给穷困读书人一个机会,这是义举。什么赔钱不赔钱,俗!

王三郎你要是想去,后日我回京城,你可以随我一起进京。别的不敢说,住的地方我替你解决。还能介绍几位读书人给你认识,都是在我们那一片租房子住的外地学子。我记得这个月月底,就有一次入学考试。”

王三郎迟疑不定。

他看着父亲王木匠,又偷偷看了眼两个兄长。

王木匠吧唧吧唧抽烟,一脸愁闷。

王三郎张张嘴,说道:“考试真的不难吗?”

王小喜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又不是考秀才。区区一个入学考试,你怕什么?”

王三郎想说没钱。

准备考试,肯定是要花钱的。

吃住要花钱,复习材料要花钱,结交人脉同样要花钱。

他羞于开口。

大哥和二哥肯定也不同意给他钱。

王木匠俱都沉默。

就连王木匠也迟迟不出声。

王小喜眼珠子一转,就知道王三郎在担心什么。

他大笑一声,拍着王三郎的肩膀,问道:“会写会算吗?”

王三郎小心翼翼地点头。

“这事简单。到了新民县,挣钱的门道多了去。每天花半天时间,吃住什么的全都解决了。这事包在我身上。”

“挣钱这么容易啊?”王老大的媳妇嘀咕了一句。

王小喜哈哈一笑,“我们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挣钱当然不容易。可读书人挣钱容易啊,简直太容易了。”

“我去!”王三郎瞬间下定了决心。

他朝父亲王木匠看去,“爹,我想去试一试。要是能考进山河书院…”

“考进去又怎么样?”王老二一脸不爽,“考进去难道你就能考上秀才吗?考不上秀才,你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不仅浪费钱,还浪费时间。老三,你不小了,是时候考虑一下终身大事,别光顾着蒙头读书。”

王三郎攥紧拳头,“二哥是要反悔吗?之前你们口口声声说,只要我不花家里一文钱,就不管我的事情。怎么,现在又要插手我读书的事?”

王老二哼了一声,“你拿什么去考书院?真以为外面挣钱那么容易。”

“挣钱不容易,我可以先借给三郎。等三郎将来发达了,别忘了我就成。”王小喜哈哈一笑,装似在开玩笑,眼神却透着认真。

王家兄弟盯着王小喜,“王管事,这是我们王家的家事。你是外人,不应该插手。”

王小喜却说道:“我觉着三郎总有一天能有出息,先结个善缘不行吗?”

“事情就这么定了。”王木匠打断两个儿子的话,直接拍板。

“爹!”王老大皱眉,“老三去京城,不花钱吗?钱从哪里来。”

王木匠咬咬牙,“这钱我来出。”

“那是全家人的钱。”王老二急了。

“这是最后一次拿钱给三郎。”王木匠掷地有声地说道,“以后,不管三郎能不能读出来,都得靠他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这事就这么定了,谁都不准再多说一句。”

王老大王老二纵然不服,也只能闭嘴。

王木匠又对王三郎说道:“这些年,为了供你读书,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你大哥二哥说话是难听,但他们也是没办法。这么多张嘴要吃饭,愁啊!

将来你要是有了出息,别忘了你大哥二哥的恩情。这些年,都是他们做活养着你。你要知恩,要感恩,别做白眼狼,有了出息就看不起家里人。”

王木匠语重心长地叮嘱王三郎。

王三郎重重点头,“大哥,二哥的恩情我不敢忘,我都记在心头。”

王老大王老二两兄弟一脸讪讪然,尴尬得很,还有点无地自容。

王小喜见大家尴尬,出面打圆场,“事情就这么定了。明儿我还走几个村子,后日回京。王三郎,收拾好行李,后日跟我一起去京城。”

“多谢王管事!”

第677章 还能这样考试?(三更)

王三郎,曾用名王进宝。

因这名字太俗,读书后改成王学成。

王学成跟随王小喜,第一次走出县城,第一次来到京城,来到商贸最发达的新民县。

一瞬间,他就被这个地方给吸引了。

大街上全都是人,男女老少都有。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希望的光芒。

他看得目不暇接,眼睛都不够用。

王小喜拍拍他的肩膀,“多住几天就习惯了。我先带你去安顿。”

离开集市,王小喜带着王学成来到二期工程。

几千上万栋房子,整齐的排列,第一次看见的人无不震撼。

“王管事的房子就在这里面?太了不起了。”

“这算什么。”王小喜笑着说道,“我们煤厂的大管事,才几年时间,就在三期买了房子。那房子才气派,还带一个大花园。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买一栋三期的大宅子。

我现在住的房子,住住人还行,别的就很一般啦。我家里人多,吵得很,你要读书,住我家不合适。不过我已经替你找了一个单间,就在我家对门。安静,价钱也不贵。最主要的是可以短租。等你考上了书院,你直接把房子退了就成。”

“别客气。我们一个姓,互相帮忙应该的。”

王小喜一边走,一边给王学成介绍周围的情况。

他给王学成找的单间在二楼,的确安静,价钱也不贵,房东很好说话。

隔壁住的也是读书人,从外地来京的秀才,同样打算考山河学院。

王学成一上二楼,就喜欢上这地方。

很干脆地同房东签了三方租赁契约,交了一个月的租金,就住了下来。

王小喜同他说道:“吃了饭我带你出去看看,最近招工的不少,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活干。”

王学成连连感谢他。

王小喜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这楼里住了好几个读书人,你们多亲近亲近,打听一下考试的情况。我毕竟是门外汉,对读书的事情也是一知半解。”

王学成重重点头。

王小喜又叮嘱房东,多看顾一下王学成。京畿本地人,算起来大家都是京城人。

京城人就该照顾京城人。

房东爽快的答应了,亲自将王学成介绍给其他几个读书人。

都是外地来京的学子,皆有功名在身。得知王学成只是个童生,顿时没了兴趣。连个正眼都懒得施舍。

童生,在秀才举人的眼里,和文盲没区别。不值得他们花心思结交。

唯有一人,名叫严辞的秀才公,对王学成还算客气。

“刚听房东说,你也是来考山河书院?”

王学成点点头,“书院容易考吗?”

严辞摇头,“不好考。”

王学成顿时紧张起来。

严辞继续说道:“我自去年七月进京,已经考过四回,皆败在综合卷。”

王学成一脸懵逼,“何为综合卷?”

严辞盯着他,上下打量,“你不会连山河书院考什么都不知道吧。”

王学成不好意思的点点头,“不瞒严兄,数日前我才知道山河书院。听说只要考进去,一切费用皆免,一年四套衣衫。每月月考,若是考得好,还能拿,拿…”

“奖学金!”

“对对对,就是奖学金。”

严辞笑了起来,在王学成身上看见了自己刚进京时候的窘态。当初,他可是闹了不少笑话,被人戏称为土包子。

“某不才,同王兄一样,也是冲着山河书院的奖学金而来。”严辞郑重说道。

“王兄可知,山河书院月考奖学金几何?季考奖学金几何?期末考奖学金几何?”

王学成老实摇头,他哪里知道啊。

他现在就是个土包子,全程懵逼。

严辞说道:“分年龄段,月考第一名奖学金为三十两白银,二三名二十两。听说今年出了新的制度,第四名到第十名也会有奖励。季考奖学金第一名为五十两白银,二三名为三十两白银。期末考奖学金最高,第一名能得百两白银。”

“这么多?”王学成一张震惊脸。

严辞摇摇头,“这还不止。还有一种奖学金为全额奖学金,要求门门优秀,具体怎么考评暂时还不清楚。全额奖学金,一年共计一千两。”

王学成已经被严辞口中的一千两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严辞接着说道:“全额奖学金数目很高,自然很不好拿。据我所知,山河书院开办以来,仅有两人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其中一人,第二年又被取消了全额奖学金,据说是学习下滑,不符合要求。”

王学成暗暗咋舌,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他小声说道:“不敢奢望全额奖学金,能拿到月考奖学金,已经心满意足。”

“哈哈哈…我与王兄想法一样,不求全额奖学金,只求月考奖学金。奈何,考了四次,竟然还没通过。不过这一回,我有很大的把握,一定能够考取。”

严辞说到最后,特别严肃。

王学成小心翼翼地问道:“严兄已是秀才公,还需区区月考奖学金度日吗?”

严辞缓缓摇头,“王兄是不是认为,凡是能考上秀才,家中皆有万贯家资?”

王学成闭着嘴巴,怕自己闹笑话。

“王兄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秀才算得了什么,若能考取举人,方能积攒万贯家资。王兄一定要牢记,秀才只是起步,进士是我等的目标。若是考不取进士,也一定要考取举人。考上举人,才能有一番作为。”

王学成顿觉压力山大,和严辞比起来,他实在是不思进取。目前他的目标,只为了考取秀才,给家里人一个交代。

他小心翼翼问道:“严兄为何要选择山河书院?山高路远,下回乡试还要回乡。难道仅仅为了月考奖学金?”

严辞迟疑了一下,起身将门窗都关上,“山河书院才开办几年,名声不显,可是却吸引了这么多读书人,你道为何?”

王学成老实摇头,他是什么都不知道。

严辞压低声音,小声说道:“不仅仅是因为山河书院有钱,更重要的是,山河书院的东家是诏夫人。诏夫人你听说过吧,四海商行的东家,大皇子殿下的妻子。

国子监,我们没资格进去。山河书院不限身份,只要考试通过,人人都能进去,这就给了大家一个结识权贵的机会。在老家读书,哪有机会结识达官显贵,你说是不是?”

王学成口干舌燥,“贵人们真的会到书院吗?”

严辞肯定地说道:“会!当然会!书院后山有一条路,直通另一个山头。你可知道,那山头都住着什么人?

住的全是京城的豪门显贵。这就是通天的捷径啊!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来此读书的好些个学子,已经被贵人收为清客,直接鲤鱼跃龙门。”

王学成啊了一声,显然是受了刺激。

严辞一脸艳羡,“可惜我等没有这样的机会。不过我们还有科举一途。山河书院名声不显,那是因为从山河书院考上进士的人极少,毕竟才开办了几年。

但是据我所知,考上秀才和举人可不少。这些人大部分资质一般,进了书院两年而已,纷纷学有所成。书院里考上秀才的人尤其多。

所以,今年如王兄这般冲着秀才功名来的人可不少。王兄,你可要好好准备,当心被人刷下去。”

王学成顿时紧张起来,“请严兄教我。”

严辞郑重说道:“首要一点,你得先去买一本考试冲刺习题集,学我这般天天刷题。”

“何为刷题?”

“就是解答试卷。”

严辞干脆将自己的买的习题集翻出来,“你看这上面的题目,都是历年考过的。先是选择题,接着填空题,理解题,最后两篇论述。

这一本是术数,买一本回来天天做,术数考试基本上问题不大。最难的还是综合卷,什么考题都会涉及到。哎,我数次都是败在综合卷上,气煞人也!这一回无论如何也要考上。”

王学成看着习题集,深刻怀疑他过去读的全都是假书。

“原来还能这样考试?”

第678章 价钱很感人

文青书局,这个名字出自顾玖。

有一点点怀念,一点点调侃,一点点恶趣味。

文青书局,目前是全京城唯一出售正版山河书院习题集的书店。

也是唯一的出版商,发行商。

任何其他地方贩卖的习题集,未经授权,皆为盗版。

王学成拿起一本习题集,就在扉页上看见关于正版和盗版的告知说明。

他翻开习题集,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题目,脑袋瓜子有点懵。

这样的出题方式,闻所未闻,在这之前更没有亲眼见过。

“我能通过入学考试吗?”

来之前信心满满的王学成,此刻内心是心虚的。

很多题目,一看就让人头晕脑胀,谈何做题目。

王学成一声叹息,却听见隔壁有人大放厥词。

“不知所谓,荒谬绝伦,哗众取宠,一无是处。这种书也好意思拿出来卖,简直是无耻。读书人都是被这些书给教坏了,封禁,一定要封禁。”

“这位兄台气性很大啊,这书怎么就招惹你了?”

“这书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腥臭味,还不许人骂两句?怎么,你是山河书院的学生?”

“兄台莫非是国子监学生?”

周围发出各种鄙夷的动静。

“国子监的人吃饱了撑着,跑这里撒野。真当山河书院无人吗?”

“你们不服,那一起上。我一人,足以败整个山河书院。”

“大言不惭。”

两拨人马,就在书局里争吵起来。

就差撸袖子挥拳头。

王学成很紧张,又很兴奋。

他偷偷朝柜台看去。

柜台后面的掌柜,撩了撩眼皮,继续睡觉。根本没将这两拨书生放在眼里。

倒是书局的伙计有些紧张,死死地盯着闹事的人。

王学成又朝严辞看去。

严辞格外兴奋,他悄声说道:“去年京畿一带县试,府试,院试,山河书院考取的学子人数最多。将其他书院全都压了下去。如今京畿一带,各个书院皆视山河书院为仇寇。山河书院不仅考试拔得头筹,还抢夺其他书院的生源,可谓是犯了众怒。

你可知道,这回和你竞争入学资格的学子,原本都来自于其他书院。大家都是冲着山河书院读书免费,有奖学金,先生教学有方,更容易考上秀才举人,才报名考山河书院。”

说完,严辞拍拍王学成的肩膀,“王兄要努力啊!多考个三五次,肯定能考上。反正山河书院每月月底都会组织一次入学考试,大不了就在新民县住个半年。”

王学成脸都绿了。

他囊中羞涩,出门在外,父亲王木匠只给了他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支撑半年,还是读书,根本没可能。

一本习题集,最便宜的简装版,都要八百文钱。

精装版则要二两银子。

想要考上山河书院,一本习题集肯定不够,少说也要买两三本。

还需要笔墨纸砚,需要吃饭住宿。

出门在外,样样都要花钱。

五两银子,怕是过不到两月就花光了。

王学成感觉到空前的压力,他得赶紧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活计。至少能解决自己的食宿问题。

一切的一切,都为了考入山河书院。

只要能考进去,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

“他们这样吵,书局的人怎么不管?”王学成好奇地问道。

严辞嘿嘿一笑,“管什么啊!这样的事情,自去年以来,三五天总有一回。尤其是春节放假,大家没事干,两拨人几乎天天都跑到书局吵架。

掌柜早就见怪不怪,懒得管他们。反正弄坏了书籍,都得照价赔偿,要么自个花钱买回去。而且他们这些人在书局吵架,还能替书局吸引人气。”

说完,严辞拉着王学成到了另外一头。

他神秘兮兮地告诉王学成,“我告诉你,这家书局,不光习题集卖得好,话本也都是最新的。瞧瞧这本,《七郎十战采花贼》这是目前最火的话本,已经出到第十二回。据说一共二十回,每回出新书我都买。

上回写到七郎在三娘子帮助下,找到了贼窝,结果就没了,我心头是烧心烧肺的难受。咦,出通知了,快快快。十三回这个月月底出书。老天爷啊,这可怎么办,出新书第二天就是书院入学考试。到时候我是买还是不买。万一耽误了入学考试,如何是好!”

严辞捶胸顿足,十分懊恼。

王学成一脸懵逼。

他四下看看,如严辞一般的人可不少。

不是摇头叹息,就是一脸如丧考妣,或是倒在地上欲哭无泪。

“我的三娘子,我的七郎,这是要我命啊。”

“书局怎么就选择入学考试前一天出书,真是害人不浅啊!”

一位公子哥摇着扇子走进来,看着形色各异的读书人,嗤笑道:“本公子还嫌书局出书太慢,你们竟然嫌他出书太早。根本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公子哪里知道我等准备入学考试的辛苦。一边是入学考试,一边是心心念念的三娘子,偏生还是在考试的前一天,这可如何是好。看了,怕影响考试。不看,更怕影响考试。公子说说,到底是看还是不看?”

公子哥哈哈一笑,“想看就看,管他个球。”

接着,公子哥叮嘱随行小厮,“记住出书的日子,千万别忘了。届时买十本精装版,再买三本平装版,简装版也来两本。”

“公子买这么多作甚?”

“送人啊!傻了吗?”

几个读书人,听到公子哥一口气竟然要买十本精装本,顿时个个都红了眼眶。羡慕嫉妒恨啊!

精装本,有精致的木匣子装着,里面还带着彩色书签,更重要的是书册里面有三娘子,有七郎的彩色插画。

据说第二回的精装本,里面的三娘子只穿了一件薄纱裙的插画,若隐若现。

还听说首次印了几千套精装版,不到一天时间就卖完了。后来又加印了五千套,依旧被抢购一空。

精装版里面的彩色插画很感人,价钱同样感人。足足要三两银子一本。

目前书店还有套装本出售,将前面十二回的故事集结成册出版,套装精装版要八两银子。

还有一种至尊精装版,据说是多了二十副彩色插画,足足要十五两一套。

对于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来说,精装版看看就成,买不起,根本买不起。

严辞嫉妒得眼睛发红,他同王雪成嘀咕,“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能买一本第二回精装版,里面有三娘子。可是要三两银子,囊中羞涩啊!”

严辞哽咽着,不能买一本第二回精装版,是他最大的遗憾。

他在隔壁举人房里见过第二回书中三娘子的插画,只一眼,毕生再难忘。

吃饭是三娘子,喝水是三娘子,做梦还是三娘子。

他郑重其事地说道:“只要我这回考进书院,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买一本回去。”

公子哥听见严辞的话,哈哈一笑,调侃道:“兄台可知道第二回精装版已经涨到多少钱?二十两银子,有价无市,有钱都买不到。兄台还是早些歇了这个心思吧。什么时候书局出珍藏版,兄台届时有钱,倒是可以买一套回去收藏。”

严辞大受打击,“竟然要二十两银子?怎会如此贵?”

“因为人人都想看三娘子啊!”公子哥冲严辞眨眨眼,暧昧地笑笑,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

若隐若现的三娘子,是每个三娘子迷弟心中的珍藏,岂能轻易出手。

就算是饿死,也不能将三娘子卖人。

这是信仰。

是迷弟对三娘子的爱。

有没有爱男主角七郎的人?

当然有!

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妇,深闺中的贵妇闺秀们,她们最爱的就是英勇无敌,帅气潇洒的七郎。

一千个姑娘,就有一千个七郎。

七郎俨然是这年头最红的偶像,没有之一。

严辞捶胸顿足,嚎哭不已。

王学成暗暗咋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啊!

竟然为了一个书中女子,哭成这副模样。

公子哥蹲下来,对严辞说道:“兄台这是何必。买不起精装版,可以买平装版。平装版也有插图,虽说是黑白,好歹聊胜于无。而且平装版后面一般都会附一张彩图,也算是聊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