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几个孩子的婚事,贾珠的婚事是史氏与贾政做的主,结果娶回来一个克夫的李纨,元春的事情,大家都深信元春的命格,即便是没能参加大选,也通过小选将元春塞进了后宫,结果元春没有如同王氏预料的那样,变成皇子侧妃,反而成了个不尴不尬的女官,她想要帮衬女儿一番,可惜史氏已经变成了林母,压根不想搭理宫中那位未来的贤德妃。

上头两个儿女的事情都是不顺,贾珠还死了,贾宝玉就成了王氏心中的宝贝疙瘩,眼见着小儿子的婚事,都要被老太太做主了,王氏坐得住才怪!大儿媳不贴心也就罢了,小儿媳再不合自个的心意,王氏都要怄死了!

虽说薛宝钗出身是差了点,不过是商家之女,但是在王氏心中,薛家一来是有钱,二来,薛宝钗是自个嫡亲的外甥女,日后自然是与自个亲,能够体悟她的心意。在王氏看来,自家宝玉简直是薛宝钗最好的出路了,若是叫薛家给薛宝钗议亲,只怕薛宝钗最后顶好也不过就是寻常的小官,比起自家宝玉差远了。

原本觉得这事是自个给自家妹子和外甥女的优待,哪知道在人家心里,自己儿子居然不是第一位的选择,王氏不觉得恶心才怪了!因此,王氏的心思自然也就变了。

当然,王氏依旧倾向于薛宝钗做自个儿媳妇,毕竟知根知底的,薛宝钗生得美貌,年纪虽说略大两岁,但是,女大二,金满罐,何况,年纪大才知道疼人,宝玉从小被惯坏了,难免有些孩子气,薛宝钗这样的,正好能够好好照顾他。至于史湘云那样的,成天缠着贾宝玉,要贾宝玉哄她的,王氏才不乐意呢!何况,薛宝钗只有成了自个儿媳妇,王氏这个做婆婆的,才能名正言顺磋磨她一番呢!

王氏如今的想头几乎可以说是恶毒了,她如今想着非要给薛家一个教训不可,薛王氏不过是薛蟠与薛宝钗两个,薛俭留下来的百万家财自然就落在两人身上了,原本王氏不过惦记着薛宝钗一份丰厚的嫁妆,毕竟,薛宝钗嫁到贾府是高嫁了,不说薛家的家财给薛宝钗一半吧,怎么着也该有个三成才行!如今,王氏想的可是薛家的全部家财了!

薛蟠本就是个惹祸的头子,回头稍微一挑拨,说不得又得折腾出什么事情来,到时候,少不得落个死罪,王氏深知薛王氏的性子,一向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到时候,自个稍微施展一番,还怕薛家的百万家财落到别人手上不成!

至于薛宝钗,若是乖乖做自个儿媳妇,照顾好宝玉也就罢了,若是不乐意,她也不真的休了这个外甥女,干脆让她变成侧室,另外给宝玉娶个名门闺秀,如此里子面子也就都齐活了。

王氏的妄想也没人知道,林母那边,本来也没指望着薛宝钗真的能够通过小选。不说别的,内务府那边第一关就过不去。挑选宫女从来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多半要从良家子中选,比如说祖上三代没有犯事之男,没有被休弃之女什么的。

薛蟠的案子虽说了了,按道理,薛蟠如今在律法意义上已经是个死人,但是,他犯的事却是抹不掉的,上头就算是得了薛家的好处,也得提防着对头将这事捅出来,因此,薛宝钗顶多就是走个过场,就得灰溜溜地回来。

林母真正的用意不过是挑起薛宝钗的野心,在她知道了皇家人的尊荣之后,哪里还会看得上贾宝玉,只要她有一丝希望,都不会将目光放在贾宝玉身上。

林母并不介意给薛宝钗一个机会,有的人,只有让她爬得更高,才能跌得更惨。

薛宝钗就是如此,她聪明是有的,心机也不差,问题就在这上头了,她太聪明,太有野心,但是问题是,她并没有相匹配的身份和智慧。别看当年卫子夫一个歌女就能做皇后,问题是人家有个能干的弟弟和外甥,宋代那位刘太后,再嫁也能做皇后,做太后,连前夫家里都能公然照顾,但是问题是,人家有着足够的手腕智慧。

薛宝钗有什么呢,一个只会闯祸的兄长,还有因为出身商家,以至于已经被局限了的视野,这就几乎决定了她的前程。即便薛宝钗因为一些原因一时得宠,日后只怕上头也未必容得下她。

林母心中早就有了定计,因此,在对待薛家的时候就显得非常从容,并不显得亲近,也算不得疏远,薛家那边也是莫名其妙。林母要说对薛家没有多少善意吧,偏偏留了他们在府里,还给薛宝钗找了个看着挺靠谱的教养嬷嬷,若说对他们有多少亲戚之情吧,平常的表现,似乎也就是个面子情。

不过目前来说,留在贾家,对于薛家来说,没有什么坏处,反而很是抬高了薛家的身价,薛宝钗的前程可期,看起来,薛蟠似乎也变好了起来,不再像之前在金陵的时候一样,只知道带着一帮小厮下人出去横冲直撞,如今竟是经常跑贾家家学里头,也是早出晚归的,简直叫薛王氏喜不自禁。

薛蟠日子也过得不错,他出手大方,贾家那些落魄的族人巴结他还来不及,带着薛蟠吃喝piao赌,无所不为,弄得薛蟠几乎要乐不思蜀了。何况,贾家家学里面很有几个生得秀气的贾家远亲,每每对着薛蟠小意奉承,伺候得薛蟠乐得不知道东西南北。贾政除了让他进家学读书之外,其他的便一概不管了,贾代儒又是个老糊涂,如今代管的反而是贾代儒的孙子贾瑞,薛蟠给了贾瑞一点钱,那位就尽可能给薛蟠行方便,薛蟠的日子不滋润那才叫怪了。

薛家几乎每个人都对现状很是满意,因此,薛家琢磨着,在薛宝钗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前,哪怕是赖,也该赖在贾家的。

有了这样的想法,薛家行事就显得非常热情,出手非常大方,铺子里头有了什么稀罕的东西,总要给各房的主子准备一份,平常的时候,薛王氏除了去王氏那里,就是跑到林母那里刷存在感。

邢氏倒是挺乐呵,虽说王氏才是薛王氏的亲姐姐,但是薛家住在贾家,每次的表礼,邢氏的跟王氏的差不多都是平齐,有的时候,还显得厚了一些,当然,背地里头,薛家有没有贴补王氏,邢氏才不会多管。

邢氏总之是从薛家手里头得了不少好处,知道薛家额外给了梨香院伺候的下人一分月钱之后,邢氏虽说没停了那些粗使丫鬟婆子的月钱,却也直接削减了一半,这些粗使的下人本来一个月也就是几百个大钱,因此,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薛家时不时地有东西送来,倒是叫邢氏的私房也跟着鼓囊了不少,她倒是恨不得薛家天长地久住下去了,因此,跟薛王氏极为热情,倒叫不明白的人觉得薛家不是二房的亲戚,反而是大房的了!

贾家这边明面上一团和气,那边,林如海的新任命也下来了。

第69章

林如海果然是进了礼部,平调为礼部左侍郎,三品的官,另外还有了二品的虚衔。礼部比起其他衙门来说,终究清闲许多,当然,实权也少了许多,毕竟,用得上礼部的时候实在不是很多。

不过,这并不代表圣人对林如海就不关照了,给林如海这么一个清闲的职位,正是圣人的关照,朝廷上下,没几个人不知道,林如海这些年在江南,实实在在是损了底子,还折了妻子儿子,如今不惑之年的人,看着都老了十几岁,头上头发都开始花白起来了,即便是与林如海并非相熟之人,见到了之后,也颇有些心有戚戚焉。

若是换个刻薄点的皇帝,就算不叫林如海在任上做到死,回头只怕也就是给个荣誉的虚衔将人打发了,甚至就要直接暗示你乞骸骨告老还乡了。林如海能够如此,不得不说,许多人心里都松了口气,回头大赞圣人宽宏,也给圣人拉了不少人心,倒是叫后来继位的那位回头多费了许多手脚,明面上大家不敢说什么坏话,但是私底下很多人都说后来那位刻薄寡恩,比不上前头上皇。

圣人这番作态,自然也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不过占便宜的是林如海,何况,林如海不光是得以做了礼部侍郎,而且也得了不少赏赐,算是酬他在盐政上的功劳。

林如海这般,贾家这边也是与有荣焉,贾政每日里都显得比寻常容光焕发了起来,甚至生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让贾宝玉娶林黛玉。

贾政还算是有几分自知之明,因此跑去找林母,林母顿时就是一阵皱眉,然后说道:“我自然是希望玉儿和宝玉好的,亲上加亲固然不错,只是,你媳妇却是不怎么喜欢玉儿,玉儿是敏儿留下的唯一一个孩子了,我能看顾她几年,日后与她在一块生活的无非就是丈夫公婆,后宅的事情,更是多半是婆婆做主,一个不喜欢媳妇的婆婆,能做的事情多了,玉儿那样的性子,我怎么舍得!”

贾政一听顿时哑然,他本来就对王氏产生了怨念,如今被林母这么一说,更是觉得,王氏这个妻子简直是一无是处,林如海三品大员,日后说不得还有进步空间,他那些同年同乡,如今在朝的也很是不少,若是林如海从妹夫变成了儿女亲家,他怎么着都能挪动一下位置,免得一直待在工部这边,多少年不能挪窝。

林母想了想,趁机对着贾政说道:“宝玉的婚事,如今我也有了主张,政儿,你觉得湘云如何?”

贾政先是一愣,然后犹豫了一下,问道:“云丫头虽说不错,只是终究没了父母,这命格会不会硬了点!”

林母暗中翻了个白眼,不过还是耐心地说道:“哪有这样的事情,我之前悄悄找了大师合了云丫头与宝玉的八字,正是天作之合,何况,云丫头虽说没了父母,但是史家一门双侯,她叔叔袭的正是云丫头她爹应该继承的爵位,所以,史家绝对是不会不管云丫头的,云丫头只会比史家其他几个丫头好,何况,云丫头的嫁妆也不会差!当年云丫头她娘也是大户出身,当年也是十里红妆,她过世之后,嫁妆就封存了,这些都是留给云丫头的,何况回头两家侯府能没有表示?宝玉的身子你也知道的,科举上头出头却是不容易了,总该有个得力的妻族帮衬才行!”

贾政听了,顿时也心动了,史湘云虽说父母双亡,但是终归是侯门千金,身后有史家撑着,将来贾宝玉哪怕是如贾琏一样捐一个官,有着史家的帮衬,也肯定能顺畅许多。这么一想,贾政便开口道:“宝玉的婚事,全凭母亲做主!”意思就是同意了这桩婚事了。

贾政这边表态了,林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媳妇终究是寻常妇人,见识短了一些,总想着薛家,薛家祖上也不过是个紫薇舍人,要不是跟咱们家祖上有些姻亲关系,也难跟咱们几家相提并论,自从之前薛家老家主过世了,终究是愈发不如从前了!虽说薛家那个丫头看着不错,不过却是小聪明,何况,三岁看到老,薛蟠这个年纪,性子早就定了,早晚是个祸根,真要是跟薛家那边结亲,回头岂不是连累了宝玉,难不成以后要叫宝玉给自家大舅哥整日里跑腿赔不是?何况,薛家那丫头,心大着呢!”

林母的话语显得格外意味深长,贾政顿时也领会过来,他虽说不怎么关注家里那些事情,但是也知道,薛宝钗如今正紧着学规矩参加小选呢,只怕人家根本瞧不上贾家,这么一想,贾政也有些愤怒起来。

林母点到即止,然后便道:“回头你跟你媳妇将这事说说,别教她钻了牛角尖,回头拧起来,到时候宝玉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也是不美!”

林母这般一说,贾政直接就说道:“王氏妇道人家,能有多少见识!母亲做主便是!”贾政也知道王氏的性子,只怕王氏看重的不是薛家是亲戚,反而是薛家的家财,问题是,谁家万贯家财,不给儿子,反而给女儿做嫁妆啊!

林母点了点头:“这等事情,总该叫她知道的,毕竟,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老婆子也就是在边上提个醒而已,其他的,还得你们商量着办!”

贾政赶紧应了下来,然后又跟林母说了一会儿话,便告退了。

贾政在外头不甚得意,在家却是容不得别人反对他的意思的,因此,得了林母的话之后,便难得去找了王氏,直接了当地跟王氏说道:“我之前与老太太商议了一下,回头便将宝玉跟云丫头的婚事定下来,他们两个青梅竹马,一向知根知底的,日后也不至于拌嘴胡闹!”

王氏简直是如蒙雷击,整个人差点没傻了,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宝玉年纪还小,怎么,怎么如今就定下来了?”

王氏说着,人也急了,几乎是口不择言道:“云丫头那克父克母的,怎么配得上宝玉?珠儿的婚事,我这个做母亲的做不了主,难道宝玉的也不行吗?”

贾政在王氏面前,素来是言出必行的,这会儿见王氏反对,顿时就皱起了眉头:“说什么胡话,云丫头怎么就克父克母了!何况,云丫头是侯门千金,宝玉文不成武不就的,日后就是个纨绔,配云丫头反倒是高攀了,怎么你还委屈上了?”

王氏恼火无比,不过还是保持了一线清明,强辩道:“云丫头只知道哄着宝玉玩闹,性子大咧咧的,一点也不稳重……”

话还没说完,贾政就截口道:“云丫头这会儿年纪还小,等到大了,自然就稳重了!我知道你看中了薛家的丫头,不过,我瞧着,薛家却是不妥,宝玉自个就是个胡闹的性子,到时候叫薛蟠带坏了怎么办!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回头我跟母亲商议一番,跟史家那边交换一下信物,回头等两个孩子大了,就将婚事给办了!”

说完之后,也不等王氏多说什么,贾政转身就走,王氏看着贾政的背影,几乎可以说是失魂落魄,什么时候起,贾政除非是有事,否则的话,都不会到她这里来了呢?

再想到,自个三个儿女的未来,自己都是不能做主,王氏只觉悲从中来,恨不得大哭一场。

大概王家的女人,天性里头就不是什么逆来顺受的性格,王氏从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她一贯能忍,而且,手段也颇为阴狠,不过是几个转念,她心中就已经浮现出了不少阴私手段,到时候都能将这门婚事给搅黄了。

只是,如今的关键是,王氏手里头没人,这等事情,经手的人若是查出来,只怕是想死都难,还得连累家人,王氏当年的陪房如今几乎一个都不剩了,身边伺候的人对她来说,都是生面孔,一个个对她这个已经失势的二太太也不甚恭敬,想要她们为自己效力,王氏可不觉得自个能够付出足够的代价。

好在,贾宝玉如今年纪还不算大,史湘云比贾宝玉还小了近两岁,怎么着这事还有挺长时间的转圜余地,因此,王氏想清楚了之后,也便不着急了,她掐着佛珠,手上用力,竟是直接将一串佛珠给从中间掐断了,佛珠散落一地,王氏皱了皱眉头,直接就唤道:“将地上收拾一下,再拿一串佛珠过来,我要去佛堂念经!”

林如海那边要去礼部上班了,林黛玉再次被托付给了贾府。林黛玉回去一段时间,林如海发现,林黛玉的确学了不少东西,她本来就聪明,又跟着邢氏李纨看了一阵子她们如何管家,这年头,就算是大户人家,需要操心的也就是那些事情,就算是有些不同,也就是大同小异罢了。

因此,到了林府之后,林黛玉又找家里管家拿了往年的旧例一看,很快就上了手,对于府里的日常开支,人情往来已经是一目了然。林黛玉并非恋栈权势之人,不过是叫各人各司其职,跟林如海商议一番之后,每个月自个再查看一下总账也就行了。

林如海见林黛玉这般能干,更是喜不自胜,想着林母这般尽心尽力,林黛玉也该继续跟着多学一些大家主母该学的功课,因此,又将林黛玉送了过来。

第70章

薛宝钗来的时候,林黛玉不在,不过,贾家的消息,林黛玉却是一直知道的,林母有什么好东西都不会忘了林黛玉一份,就算是一样点心,都惦记着林黛玉跟林如海,用的就是原本伺候林黛玉的丫鬟,林黛玉自然会从她们那里得知一些贾家的事情。

薛宝钗的事情,林黛玉自然是知道了的,几个丫鬟对薛宝钗的印象不太一样,有的觉得,薛宝钗生得美貌端庄,性格稳重,平常挺温柔大方的样子。也有的觉得,薛宝钗看着温柔可亲,但是就是叫人亲近不起来。

又听说史湘云不怎么喜欢薛宝钗,不过薛宝钗忙着准备参选,也没空跟三春史湘云她们在一块儿,三春那边对薛宝钗似乎也没有多少想法,权当是个寻常的客人。

便是探春也是如此,薛宝钗虽说是嫡母的外甥女,问题是王氏失势,尤其自从薛宝钗在那里专心准备小选之后,即便是王氏,对薛宝钗的态度也不如原本亲近了,探春自然不会没事跑去奉承薛宝钗,即便薛宝钗再如何大度周到,对于探春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事情。探春一向有着明确的规划和目的性,讨好薛宝钗,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她才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林黛玉难免对薛宝钗有些微的好奇,不过也仅仅是好奇而已,薛宝钗到贾家之前也听说过林黛玉在林母膝下教养,因此,也给林黛玉准备了一份表礼,林黛玉当时不在,直接送到了芳华院,后来被留守芳华院的春纤带到了林府,这便是林黛玉与薛宝钗唯一的交集了。

林黛玉过来,三春与她这么多年怎么着也有了点姐妹之情,史湘云虽说有些嫉妒林黛玉,但是林黛玉与她并无威胁,因此,跟林黛玉玩得也挺好,何况,还有个喜欢凑热闹的贾宝玉,因此,几个人直接借着这个为由头,各自出了点钱,准备了一席小宴,算是欢迎林黛玉回来。

本来这事也没薛宝钗什么事,毕竟,大家都知道,小选将近,薛宝钗忙着学规矩,几乎是足不出户,何况,薛宝钗跟林黛玉却是半点也不相熟,因此,大家也没想到给薛宝钗下个帖子,结果薛宝钗却做了回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了。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薛宝钗也是早就听说了林黛玉的名声,不光是三春史湘云,还有在下人口中,林黛玉却是个清丽脱俗的人物,而且看着嘴上不饶人,实际上却是颇为宽厚大方,薛宝钗平常看着温和,实际上却颇为自傲,她自觉无论是三春还是史湘云,除了出身之外,为人处世,还有其他方面,那都是不如自己的,如今听那些下人的意思,竟是颇为推崇林黛玉,不由起了争胜之心。

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林黛玉的出身,林黛玉的父亲是礼部侍郎,如今虽说不至于炙手可热,也是圣心在握的人物,薛宝钗既然有着青云之志,自然是想要结交一二的。因此,在听说林黛玉来了,又从下人那里知道,她们在荣庆堂前头的花园里头弄了个小宴,算是小别重逢之后的庆祝,薛宝钗虽说觉得没有请自己,就贸然过去显得有些唐突,但是,她最终还是没能按捺下趁机结识一下林黛玉的想法,因此,命人提了一些果子点心之类的,便直接往荣庆堂那边过去了。

听下人说薛宝钗来了,几个正在嬉闹的女孩子都是吃了一惊,史湘云一贯表现得心直口快,这会儿直接就说道:“她不是在梨香院等着进宫吗,平常对咱们爱理不理的,今儿个凑过来做什么!”

探春犹疑了一下子,还是说道:“终究她也是客,总不能拒之门外!”

迎春依旧沉默着不表态,一边惜春却是轻哼了一声,林黛玉也是掩口一笑:“早就听说这位宝姐姐了,之前也是人各有志,不好打扰,未能一见,今儿个既然有机会,自然是得结识一番的!”

史湘云嘀咕了起来:“她有什么好结识的!”

贾宝玉却是说道:“好久没见宝姐姐了,宝姐姐也是可怜,整日里被个老嬷嬷拘着,实在是不好!林妹妹,宝姐姐也是神仙一样的人物,你一定会喜欢她的!”史湘云听了贾宝玉这般说,又是斜睨了贾宝玉一眼,轻哼了一声。

林黛玉有些奇妙地瞧了贾宝玉一眼,叫自个就是林妹妹,叫史湘云云妹妹,叫薛宝钗宝姐姐,看样子,在贾宝玉心里,自个的确也就是个外人而已,这么一想,林黛玉心中一阵清明,整个人都显得轻松自在了起来,她面上也是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意,说道:“表哥这么说,我倒是真的好奇起来了!”

除了史湘云之外,大家算是达成了共识,因此直接便吩咐道:“请宝姑娘过来吧,重新收拾一桌席面出来,再添一副杯箸!”

薛宝钗带着贴身的丫鬟莺儿提着食盒款款而来,脸上笑得很是温和,仪态依旧端庄,这些日子的学习让薛宝钗几乎要将那些规矩刻到了骨子里,这一走过来,贾宝玉先是一呆,然后就是皱了皱眉,转过了头去。

而林黛玉也是一愣,也是感受到了一种不太协调的感觉。没办法,薛宝钗参加的是小选,那何嬷嬷自然不可能拿教导妃嫔公主郡主的礼仪来教导她,因此,教的却是宫中宫女女官的礼仪,问题是,薛宝钗身上的气质,却跟这些礼仪有些不合,乍一看没什么,再看就有些别扭了。何嬷嬷虽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她也没有多说什么,总不能叫薛宝钗去学着下人的做派吧,到时候铁定会反弹,因此,何嬷嬷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压根就不管这个。

林黛玉只觉得见面不如闻名,不过面上却是保持了基本的礼貌,含笑道:“是薛家姐姐吗,姐姐来时,我却是不在,今儿个才得以见面!”

薛宝钗也是有些惊讶地看着林黛玉,薛宝钗虽说生在江南,但是体态略显丰腴,并非那种典型的江南美人,反而偏向于北方女子的体态,而林黛玉却是身姿窈窕,颇有些弱不胜衣之态,尤其林黛玉看着并不显得怯弱,反而自有一种自信风流的姿态,即便是薛宝钗,看着一时间也有些心折,心中产生了一些动摇之念,不过很快恢复如常。

薛宝钗含笑道:“听闻今儿个林妹妹到了,我却是不请自来,还请见谅才是!”

不等林黛玉说话,贾宝玉就凑了过来,喜滋滋地说道:“没给宝姐姐你下帖子,是我们的不是,还是请宝姐姐你原谅则个呢!”

史湘云脸都气得鼓了起来,不过没有当着贾宝玉的面发作,忍了气,却是说道:“往日里去寻宝姐姐,都在跟着嬷嬷学规矩,今儿个不用寻了,宝姐姐也就不用学了,真是古怪!”

薛宝钗面不改色,直接说道:“姐妹们难得一块儿小聚,再忙也不能错过不是!”

史湘云轻哼了一声,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拉着贾宝玉,不叫他凑近。

薛宝钗一来,之前那轻松自在的气氛也就没了,大家也就是围在一块儿,小声说着一些闲话,薛宝钗的确博学得很,你说什么她都能接上来,迎春本就不是善于言辞之人,说了几句道经被薛宝钗打了个机锋之后,也不争辩,自个拿了本《太上感应经》看了起来,薛宝钗也不觉得尴尬,又在那里跟探春说起了书法,探春在这上头的确是下了大工夫,这会儿说到得意的地方,不免有些眉飞色舞,又在那里遗憾那些名家真迹,甚至是拓本也是不易得云云。

林黛玉便是笑道:“我父亲这次回京,却是将家中那些书画都带了过来,前些日子晒书,我翻看了一下,里头却是有几件似乎是前朝的真迹,还有魏碑的拓本,回头借你摹写几日便是!”

探春不由大喜:“如此多谢林姐姐了!”

林黛玉笑道:“自家姐妹,客气什么!我与书法一道上,不过是粗通而已,借给三妹妹,也免得明珠暗投!”

探春也是一笑:“林姐姐这话却是过谦了,不说姐姐那一手簪花小楷,便是飞白书也是颇有功底的!”

两人说得热闹,一边惜春也闹着说自个之前瞧着前人的花鸟图,自个画了一幅画,说是自个的字却是腕力不足,想要林黛玉给自个题个字呢!

薛宝钗这边被冷落了下来,心中自然是有些不乐意的,尤其看着史湘云在一边与贾宝玉窃窃私语,时不时瞄自己一眼,似乎在嘲笑自己一眼,顿时就有些沉不住气了,开口道:“咱们女儿家,平常读读书,写写字,算是多点见识,不过真要说起来,针凿女红才是本分,却是不好本末倒置!”

这话一说,一下子又冷场了,史湘云头一个恨不得跳了起来,她最恨的就是这种论调,在史家的时候,就是这般,要说她婶娘如何苛待了她,也不能这么说,她那几个堂姐妹也是一般,几个姐妹并不如何读书,学了女四书,启蒙识字之后,多半就是跟着绣娘做女红了,史湘云最烦的就是这个,原本说这个的是她婶娘也就算了,她寄人篱下,人家又是长辈,只能听着,这会儿听得薛宝钗在这边充大教训她们,顿时冷笑了一声:“宝姐姐这话说得,倒是不知道,宝姐姐这一身,哪一件是宝姐姐自个的手艺啊?”

第71章

原本好好的小宴最终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薛宝钗毕竟也不是那么沉得住气的人,勉强解释了几句之后,就找了个台阶,自个走了,留下他们几个却是面面相觑,一个个心情都不怎么样!

等着薛宝钗的背影消失了,原本就比较憋闷的史湘云头一个就忍不住发作了起来:“不过是个商家女,整日里在咱们面前充大,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

哪知道头一个拆台的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却是跌足叹道:“真是可惜了,宝姐姐这般相貌人品,我认识的人里头,竟是没几个比得上的,怎地言辞这般俗气!”

史湘云压根不会关注贾宝玉的什么俗气论,只听贾宝玉说薛宝钗相貌人品没几个比得上她的,顿时就恼了:“爱哥哥这是什么话,难道咱们姐妹几个,还比不得一个外八路的亲戚吗?”

贾宝玉见史湘云这会儿面带恼色,杏目圆睁,腮现红晕,更添了几分生动,史湘云若论容貌,实实在在并不算如何美貌,但是这般娇嗔,竟是叫贾宝玉心中一荡,连忙赔罪不迭。

史湘云一向是个容易满足的,贾宝玉甜言蜜语了几句,史湘云也便消气了,不过还是拿捏着说道:“爱哥哥若是日后再这般胡说八道,我可就不理你了!”

贾宝玉嬉笑道:“怎么会,我就是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云妹妹你啊!若是云妹妹你以后真的不理我了,我还不如出了家做和尚去呢!”

史湘云心里一下子变得甜滋滋的,嗔道:“说什么呢,以后可不许这般说了,你要是做和尚,我就做姑子去!”

惜春听了,不由嗤笑了一声,这两人之前一番话,在这年代真的是露骨非常了,私底下说说都要不好意思的,何况还有别人呢!这会儿听到惜春的嗤笑声,两人这才反应过来,顿时史湘云脸一下子变得通红,贾宝玉脸皮倒是比较厚,很快恢复了原样。

林黛玉看着史湘云与贾宝玉两人这般旁若无人,心中却是没有任何波澜,她掩口含笑道:“表哥与云妹妹这般,岂不是过不了多久,我就该叫云妹妹一声嫂子了?”

史湘云脸变得更红了,贾宝玉见林黛玉这般,也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他虽说依旧喜欢跟女孩子混在一块儿,但是林黛玉一直跟他保持着距离,因此,对林黛玉这个表妹,他的感情还真没有对史湘云深,因此虽说一瞬间觉得有些怅然若失,不过很快就当做是错觉,也是脸上一红,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三春那边也是抿嘴一笑,探春可是听赵姨娘那边说了,自家老爷已经跟太太将这事说了,日后不出意外的话,史湘云就是自个嫂子了。

如果史湘云是二嫂,对于探春来说,显然好处不少,史湘云虽说不至于是个傻大姐,但是并非什么精明的人,而且史湘云性子疏阔,并不会为难人,日后史湘云若是早早嫁进来,自个的婚事,只怕有一小半就落在史湘云手里了,总比攥在王氏手里强,起码史湘云不会随便将自个给卖了,因此,探春如今对史湘云比平常的时候热络了许多。给贾宝玉做些鞋袜的时候,也会给史湘云做些帕子络子什么的。

虽说中间出了这么个变故,不过勉强这场小宴也算是圆满收场了,起码其他几个人后来心情都还不错。

而被噎走的薛宝钗这会儿就比较恼怒,她虽说很多时候表现得跟个冰美人一样,实际上,她真不是什么能够淡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相反,薛宝钗其实气性不小,论起小心眼来,真不比别人差。

因此,虽说回去的路上保持了完美的仪态,不至于叫那些下人猜测她跟人闹翻了,但是等到回了梨香院自个的闺房,薛宝钗就绷不住自个那张脸了,直接一把将手里绣着猫扑蝶的帕子撕成了两半,因为用力过猛,几乎被丝线在手指上勒出了明显的血痕来,一边莺儿唬了一跳,连忙去找雪肤霜来,给薛宝钗抹上,口中道:“姑娘日后要做贵人娘娘的,跟她们计较什么!”

薛宝钗听莺儿这般说,心中稍微舒服了一些,不过脸色还是没那么好看,冷哼了一声,说道:“一个个眼高于顶的,都以为自个是什么公侯小姐的,我倒要看看,她们日后是个什么收场!”

薛王氏原本在自个屋里看账,到了贾家之后,虽说下人不如原本在金陵的时候多,毕竟,当初为了避祸,裁撤了不少下人,到了京城之后,也补了几个,但是补得却是不多,不过,花销却不算小。

大头是薛蟠那边,薛蟠说着在外头读书,每每借口与同窗结交,还有被人引见京中权贵子弟,几乎天天在账房支钱,而薛宝钗这边,花销也是不少。

薛王氏一贯疼爱儿女,想着薛宝钗日后要给公主做伴读,总不能穿戴太差,叫人小觑了自家女儿,因此,时不时地叫人给薛宝钗量体裁衣,制作首饰,哪怕薛宝钗说自个不用,什么俭省为上,薛王氏也有自个的理由,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先敬罗裳再敬人,你说是穿戴太过简单,只怕要叫人给小觑了。因此,从不肯在这事上头小气。

另外就是何嬷嬷,按照何嬷嬷的说法,她其实一贯是教导参加大选的大家闺秀的,这一降下身段来,日后可就难涨上去了,若不是贾家老太君对自个当年有恩,她是无论如何也是不肯接这个差事的。

何嬷嬷这般说了,薛王氏哪里还敢小气,因此,何嬷嬷每个月的月钱不说,薛王氏专门拨了两个小丫头伺候何嬷嬷,时不时地还得给何嬷嬷一些孝敬。

何嬷嬷之前在自家娘家碰了钉子,原本说是回家养老,结果叫自家兄嫂榨干了自个的体己之后,将人毫不留情赶出了门,何嬷嬷如今也不想着这事了,反正是千好万好,不如钱财好。何嬷嬷之所以愿意听着林母的,过来教导薛宝钗,就是因为林母找人帮她跟自个娘家的关系给撕撸清楚了,省得何嬷嬷娘家整日里惦记着她的银子。又承诺,等着这差事结了,就给何嬷嬷准备一个小田庄,何嬷嬷可以从养生堂抱养一个孩子,充作自个亲生,日后怎么着都能给自己摔盆捧灵,免得将来做个孤魂野鬼。

因此,何嬷嬷虽说对薛宝钗看着尽心,但是要钱也要得多,按她的说法,一分钱一分货,不过,这正投了薛家人的心思,毕竟薛家商家出身,信奉的也是这个。如此一来,薛王氏每个月在何嬷嬷身上就得花上不少银子,虽说比较心疼,但是她坚信,只要自家女儿能够雀屏中选,那么,这钱就花得值。反正离小选也就那么长时间了,需要花钱的时间也不长,这才叫薛王氏忍了下来。

结果这边薛王氏正看着这个月的开销,心里都开始发紧的时候,就有小丫头过来禀报,说是姑娘从外头回来,脸色像是不太好,薛王氏正指望着薛宝钗能够一飞冲天呢,薛宝钗身上的事情,哪怕是再小,也是大事,因此,赶紧丢了账本,急急忙忙往薛宝钗这边来了。

知女莫若母,见得薛宝钗这副模样,薛王氏就知道薛宝钗只怕是受了不小的委屈,连忙说道:“我的儿,谁欺负你了,快告诉妈,妈这就去找你姨妈,教她给你做主!”

薛宝钗赶紧拦住了薛王氏,说道:“妈,姨妈为了咱们要参选的事情,多久不肯跟咱们亲近了,肯定是恼了咱们,如若不然,别人倒也罢了,探丫头头一个不敢跟我呛声的!”

探春算是躺着也中枪,她压根一声没吭,不过就是没帮着薛宝钗说话,就叫薛宝钗记了一笔。

薛宝钗轻哼了一声,说道:“她们一个个自恃出身,不将我放在眼里,实在是可恼!”

薛王氏听了,顿时就垂泪道:“却是家里连累了我儿,若非我当年不过是个庶出,如何会嫁给薛家一个商户,如今连累我儿,叫人瞧不上!”薛王氏从来不是什么精明人,当初若非薛家管着通政司,王家疯了才将一个养在嫡母膝下的庶女嫁到薛家,薛王氏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会儿听得薛宝钗因为出身之故,叫人轻视,顿时就伤怀起来。

薛宝钗连忙说道:“妈,可别这么说,我薛家也是紫薇舍人之后,自然也是官宦人家,女儿回头一定争气,叫她们再也不敢小瞧了咱们!”

薛王氏见薛宝钗这般信心满满,也是破涕为笑,又是叹道:“我儿,你哥哥不成器,却是苦了你了!”

薛宝钗却是踌躇满志道:“妈,这算什么苦,我却是不甘心,嫁个寻常人家,日后相夫教子的,我日后,却是一定要做人上人,再也没有人敢小看我!”

薛王氏见女儿这般,也是欢喜不尽,然后又是说道:“你想着她们做什么,那史家的丫头,说是侯门千金,不过就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女而已,贾家那三个丫头,两个庶出,连嫡母都不管她们的,四丫头倒是嫡女,你瞧东府里头都没人想着她,日后又有什么好去处!至于林家丫头,她娘没了,回头等着她爹续弦,就知道什么叫做苦了,回头,谁的日子真能比得上你了!”

劝慰了薛宝钗一番,薛王氏又取了首饰册子来,叫薛宝钗选了样式,叫人再给她做首饰,薛宝钗推脱了一阵,才选了一套花钗,母女两人心情都是大好起来。

而外头,何嬷嬷之前听得消息,也是来了,听了薛家母女两人那一番话,顿时心中暗自摇头,对薛宝钗的未来真是不报什么期望了。

第72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何嬷嬷看来,薛宝钗就缺了这个,她实在是自视太高,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来的底气,不过,何嬷嬷也懒得提醒她们,她真正的主家是贾家,可不是薛家。

因此,何嬷嬷等着薛家母女两人发现自己之后,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教训薛宝钗日后要喜怒不形于色,之前即便是与几位姑娘有什么尴尬的地方,也不该甩手就走,总该多留一会儿才是。

薛宝钗有些尴尬,不过还是谢过了何嬷嬷的教导,薛王氏也是说道:“嬷嬷你是有见识的人,我家宝钗都托付给嬷嬷你了!”

何嬷嬷沉声说道:“薛太太尽管放心便是,薛姑娘既然是要做公主的伴读,自然不能如同教导寻常宫女一般,这其中尺度,薛姑娘自个也得把握住才行!日后身边都是官家贵女,薛姑娘虽说不能落了自个的面子,但是,凡事还是得容让一些才行!”

虽说不知道薛宝钗到底是为什么负气而归,但是,何嬷嬷对薛宝钗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贾家那几个姑娘,因为出身的缘故,都不是咄咄逼人之人,只怕头子还是薛宝钗起的,若不是薛宝钗是自个教导的,何嬷嬷真不想多管这事,只是若是自个不开这个口,同行们难免要嘲笑,自个竟然是教出了一个明明在别人家客居,却是想着压主家一头的丫头,这不是坏了自个的名声吗?

薛宝钗听何嬷嬷这般说,更是脸上一红,只得低头对何嬷嬷认了错,说自个年少气盛云云,何嬷嬷见薛宝钗这般,又是暗自摇了摇头,不过她也知道,自个若是再多说,只怕这位薛姑娘就要记恨上自己了,因此,最终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说道:“姑娘既是明白了,日后言辞更是要谨慎才行!”

薛宝钗又是点头称是,不过,她的想法却是完全不同,将这些归结于自个身份低了,日后自个变成人上人,说什么,大家都得老实听着,谁敢公然驳了她的话呢!

何嬷嬷自觉尽了心,也不再多说,只是道:“再过一些时日,姑娘就要进宫参选,还是得抓紧时间才行,姑娘即便觉得枯燥辛苦,也得等过了这段时日才行!”

薛宝钗这边再次闭门不出,因此错过了不少消息。

贾家和史家那边算是达成了默契,虽说没有正式下了文定之礼,但是两家已经将史湘云跟贾宝玉的婚事给敲定了。

虽说贾宝玉的身份确实是低了一些,但是,史湘云本身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她那样的命格,真正门第高的人家,还真看不上她,门第低了,又有史家苛待侄女的嫌疑,而贾家这边,勉强还算国公府邸,贾宝玉虽说不过是五品小官之子,但是也能勉强说是国公嫡孙,而且两人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史湘云自个也是乐意的,自然是省了史家不少心。

起码对于史鼎史鼐的夫人来说,日后不用盘算着给史湘云选个什么样的人家,遇到什么合适的人,只需要考虑适不适合自家女儿就行,不用让自家女儿低了史湘云一头,那就再好不过了。因此,想明白之后,史鼎史鼐两人的夫人都表现得非常高兴,回去之后,就开始打算日后如何给史湘云添妆了。虽说史湘云生母的嫁妆封存了,但是里头很多东西,如衣料什么的,时间长了,一来不鲜亮了,二来即便保存得好,回头等到史湘云出嫁,花样也不时兴了,首饰也是这样,回头还是得新炸了才行。而且作为亲婶娘,她们的添妆也不能太小气,惹人诟病,因此,早点准备总比晚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