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小的这里有一副画作,很有些来历,听说王爷最喜欢鉴赏些有趣的东西,就想着拿来给您掌掌眼,看看是不是真品,这也是小老儿的私心,若是王爷说是真的,那肯定就是真的了,若是假的,也请王爷给条路子走走。”
说完,也不管别的,直接把画递给了门边上的护卫,意思很明确,若是担心咱们图谋不轨,那就你们自己送进去,我在这里等消息就是了。
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这画是很重要,就是那副什么雨后荷花的什么,基本已经代表了紫薇的身份了,可是如是不能被承认,那么这画也就没有了意义了,放在他们手里也是白放着,根本不敢拿出来,所以赌一把,直接递给和亲王,看他怎么处理,这里最好的法子。
当然这里头胜算还是不小的,就凭着和亲王如今掌管宗人府,想来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皇家血脉,他也是不能随便下定论的,只怕是会直接上报到皇帝那里,等着皇帝裁决,这样一来,他们等于是直接和皇帝搭上话了。不管怎么样,这事情总是能有个了结不是!
至于皇帝是不是认账!那个,若是皇帝想要吃干抹净,翻脸不认人,你还能有办法?所以说这看着是一条险路,其实却也是唯一的一条路。
至于和亲王认不出皇帝的笔迹?那更是不可能!作为皇帝亲兄弟,和皇帝最亲近的人,他要是能认错,那才是怪事!
所以虽然是紧张的不行,可是大管家也好,阿玉也罢,这时候都是充满了期待的,果然没有多久,他们就听到了里头茶盏跌落的声音,看样子,人家和亲王是认不出来了,立马这门就从里头打开了,一个面白无须,眼见着就是太监的人走了出来,对着大管家和阿玉上下打量了一回,然后,对着明显是头的大管家说道:
“得,进去回话吧!记得,规矩些。”
说完立马转身走了进去,太监这身份,一般能更在后面出门的,都是贴心的心腹,也是眉眼通透的人物,估计这时候已经看出些什么来了,态度还算不错,还知道提点一些,阿玉心里就是一喜,然后很是老实的呆在门口等着,这里头已经没有他什么事情了,该打探的都打探好了,路子也铺好了,人也领着见到了,算是接上头了,后面该怎么办,那就是人家皇家和夏家的事情了,不是他一个长工能插手的。
里面说了什么,阿玉不知道,也不用知道,左不过是说明一下夏雨荷和皇帝的风流韵事,再有就是那个夏紫薇的身份问题,人家大管家是见过世面的,也是亲身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想来能说的清楚明白,说不得还能加点料什么的,让夏雨荷多点底气,至于别的,什么上京的目的,也很清楚,这孩子都十岁了,还不见亲爹来找,生怕耽误了孩子,这才找上门,这个理由也是很好很强大的。
皇家血脉啊!特别是这还只是个女孩子,不是男孩子,关系到后宫前朝的平衡,其实还是很好解决的,最要紧的是,这大清朝的公主,那都是嫁到蒙古联姻的,这多一个可以联姻的人选,对于皇家来说,其实好处多过坏处,不过是需要弄出个身份而已。
大概是等了有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门又一次打开了,这一次和亲王最先出来,手里还拿着那个画卷,看都没看阿玉一眼,一脸严肃的快步走了出去,好半响,阿玉看着人都走了,这才往里头看去,大管家这个时候已经瘫软在地上,满头的冷汗,阿玉忙快步走进去,扶起大管家:
“大管家,怎么样?事儿成了吗?”
“不知道,画给了,事情说了,王爷什么都没说,只是问了我们住的地方,然后就走了。”
大管家这个时候还没有回神呢!坐在地上浑身发软的样子!
“王爷就是王爷,这威势,老子好歹是撑过来了,事情也说清楚了,得,咱们回去吧,想来是需要往宫里请示去了,说不得以后还要找咱们求证什么的,先等着吧!”
说完,大管家扶着阿玉的手,总算是站了起来,他心里也知道,别人不可能自己说什么就信什么,好歹如今是把事情捅上去了,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了。别的,他们只是小人物,真的,没有能力了,看小姐的福分吧!
第59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5
乾清宫里乾隆此时也是一脸的尴尬,没法子,愣是谁在外头留了私生子,还让人找上门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特别是还让自家弟弟知道了,这事情真的有点抹不开脸皮,特别是这新皇后刚生下嫡子,普天同庆的时候,更是感觉有点脸红,乾隆爱面子,那是出了名的。
好在和亲王也是个机灵人,一上来先给乾隆打了眼色,摒除了一干不相干的人,随后才拿出了那副画,说出了这件事,自家兄弟,还是大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兄弟,换着娘养的兄弟,从这方面来说,这已经是很好的局面了。
乾隆看着那画,心里也有一些感慨,自己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女人,傻傻的等了十年,要不是孩子教育什么的实在是到了关键时刻,实在没法子了,估计还能继续等下去,从这一方面来说,乾隆心里是绝对的满足的,满足了大男人虚荣心,让他分外的喜欢。
当然嘴上是不会这么说的,
“真是没有想到啊!当初朕是真的想过把她接过来的,只是事情太多了,宫里又是慧娴过世,又是元后病逝的,还有那几个孩子,朕伤心之下,就把这事儿给抛到了脑后,如今想来倒是有些对不住她。”
和亲王肚子里的小人在翻白眼,腹议自家哥哥提起裤子就不认人,可是嘴上却附和着说话:
“可不是,那几年还真是事儿多,没有一样不是戳心窝子的,那个夏家到底身份低了些,您不记得也是常理,元后也好,七阿哥也好,那个不是干系到朝局的大事。”
多余的和亲王那是一句没有,这事儿皇帝你自己看着办,爷是不想给你擦屁股的,反正那都是你的种,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好!
乾隆一听和亲王的话,自觉也是有了台阶了,立马表示出自己重情义的一面,筹措着说:
“这样吧,这夏雨荷就接过来吧,还有孩子,那也是朕的骨肉,总不能流落在外,总要弥补上一些才是。”
和亲王一听,傻眼,啊,您什么安排都没有,就这么直接接过来?这可怎么说的,这么大大咧咧的,岂不是让皇家成了天下人的笑话,让世人都知道,皇帝的风流韵事?这哥哥还是这么的不靠谱啊!
和亲王就算是在鄙视皇帝的无厘头,也要为皇家的名声着想,立马上前一步,对着皇帝说道:
“我说四哥,接过来是小事,可是这怎么对外头说才是大事,还有太后那里也是问题,要是太后知道了,这说不得您的耳朵可就遭殃了!”
和亲王知道自己劝说很容易来个忠言逆耳什么的,所以关键时刻,直接拿出当年在雍王府的架势,只称呼四哥,还拿着太后当挡箭牌,果然乾隆的脸色就是一变,他爱面子不是!对于自己的名声也是很看重的,这事儿让和亲王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有些不妥当了,眉头立马就皱了起来。
和亲王一看,立马继续说自己的意思:
“再说了,咱们虽然是有了这个画当证据,可是这事实也只是听他们说了一通,并没有真见不是!是不是也该让人去查查,皇阿玛可是给您留了人手的,这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
这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粘杆处了,这是雍正当年夺位的杀手锏,这东西到了乾隆手里,还真是没怎么动用过,就是后宫,也变得乱了不少,想想那些死了的皇子,要是雍正的时候,哪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是想让谁活,怎么也死不了,让谁死,谁也活不了的。
和亲王眼见着自家老爹的手下,如今一个个空的都能没事儿拍蚊子玩了,宫里却乱的不成样子,外头的内务府都快让蛀虫给蛀空了,看着心疼的很,早就想着是不是插手让这些人帮着理一理,可是这毕竟是皇帝的权利,他怕犯了忌讳,一直忍着不说,眼睁睁的看着局势一步步的颓废,眼下,和亲王觉得倒是一下子找到了切入口了,这自家闺女的事情总是大事吧!好吧,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就是乾隆皇帝其实就是个二百五,只在女人身上用心,还总觉得所有的女人都爱他爱得要死,一个个都是纯洁美丽的。
当然,切入口再好,这进言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妥当,所以和亲王用着半含酸,半羡慕,还带着一丝看好戏的样子引着乾隆,要知道乾隆皇帝除了爱面子,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喜欢炫耀,特别是他自认为比弟弟们优秀,富裕的那一部分,更是喜欢时不时的拿出来显摆一下。
果然听到和亲王一说,再看看他的表情,乾隆瞬间又得意了,看看,这么好的东西,皇阿玛可是都传给了朕,没有你们的份,果然自己是皇阿玛最喜欢的孩子,你们都比不上。
有了这么一个感觉,在想起那个粘杆处,他心里也觉得自己似乎这么些年有些忽视了,既然是皇阿玛留下的,自己这样的孝子,怎么也该多用用,以示对皇阿玛的尊重的信赖,也让别人看看自己继承的权利有多大。
想到这里,他难得用一种温和的近乎平等的语气对着和亲王说道:
“五弟,你放心,朕知道怎么做,这事情虽然朕相信一定是可信的,可是也不会不求证,皇阿玛留下的人,总是要用到实处,用到刀刃上,不然朕岂不是辜负了皇阿玛的重托吗!”
显摆,还是显摆为主,什么刀刃上,你都没有用过,如今说出来,重点不过是后面的重托两个字上,谁不知道你的意思啊!不过和亲王还是很配合的露出了一丝黯然,一丝羡慕的样子,让乾隆心情更好了些。
“四哥,你说若是查了没有问题,您看着这事儿怎么处理?这身份怎么办?那可是个汉人,还有,这毕竟是已经十年了,怎么和太后说?”
目的达到了,和亲王立马转换了话题,他还要让皇帝自己出口擦屁股呢!这些事情可不是他能擅自做主的。
乾隆一听也有些难办,敲着桌子,砸吧着嘴,
“身份倒是好说,抬旗就是了,只是若是想不打眼,不让外头传的难听,这处理上就不怎么方便了,这样,先给个包衣也成,就说是行宫里的宫女,恩,就说因为看守行宫的人疏忽了,对了,江南行宫那里总管太监没了几年了,就说是当年总管太监病重,所以一直没有人上报,后来人没了,这事儿就拖了下来,或者是没有交接好,那里以为早上报了,一直到如今该请教养嬷嬷了,人却一直没有派过去,他们觉得不对,来问,这才发现漏报了,这样一来,这事儿就能糊弄过去,只当是奴才们办差事出了岔子,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你这里补上个玉蝶也就是了。太后那里也说的通,至于那个夏雨荷,偷偷补上一个常在的名头,等事情摊开了,就说是为了弥补她这些年尽心照顾格格,谨守本分,所以进个贵人,这样也就妥当了。”
乾隆自说自话,一下子自己把故事给圆了过来,只是他忘了一个很大的漏洞,和亲王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这才小心翼翼的对着乾隆说道:
“四哥,这个说法,估计还是有问题,按着这个来人说的,这个格格的生日那是乾隆七年八月初二,那就是说您乾隆六年年底留的龙种,那时节您可没去江南,这对不上岂不是又出了岔子?让人翻出来的话,这恐怕影响更大!”
乾隆听了也是一愣,眨着眼睛傻不拉几的想了想,还真是,这可真是不好说,忙不迭又开始圆谎。
“那就是随侍的宫女,因为侍寝了,所以提了常在,后来,后来,后来元后安排在济南行宫住着。”
“四哥,这个,这个元后安排,那样的话,您得先和令贵人说好了,要知道她可是从元后宫里出来的,这要是没准备,一下子说漏了,这事儿。。。”
一听这个,乾隆立马放心了,得意的说道:
“这个你不用担心,令贵人是个温和柔顺善良的女子,知道了雨荷的苦楚,必然是会体谅的,说不得到时候还能多帮着雨荷在宫里生活呢!”
和亲王一听,想要撇嘴,算了吧,善良?温和?柔顺?一个洗脚俾,背着主子爬床的货色能有什么好!估计也是个心机深成的,不过这不关他什么事,只要皇家的脸面保住了,管你后宫怎么斗呢!
“恩,这就好,四哥就是有福气,皇后那里您也关照一声,毕竟这是先皇后遗留的事情,没能处理妥当,这只怕让皇后为难了,重要的是,这要是确认了,咱们最先要做的就是赶紧的派个嬷嬷过去,倒不是为了格格,而是为了圆谎,这既然是宫女包衣出身,那么这宫里的规矩什么的,岂不是也要都熟悉些?接进宫来之前都学全了总是好的,免得到时候太后那里出岔子,这事儿还要皇后出面才是,啊,对了,内务府那里,四哥,你也要让人管着他们的嘴,没漏了,这可是事关咱们皇家的脸面。”
和亲王用乾隆最重视的脸面问题给内务府的人挖了一个坑,让你们嚣张,让你们嘚瑟,有了今天这么一出,只要皇帝用了粘杆处,你们一个都别想好!赶紧的洗干净脖子,等着砍头吧!
和亲王原本只是想着清理蛀虫,可是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么无心插柳的一下子,掀起了怎么样的大浪,这个时候,他只是看着自家皇帝四哥谨慎严肃的点了点头,然后满意的退了出去。
第60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6
乾隆拿着一叠子粘杆处的报告正在发愣,是的,发愣,因为这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让人惊悚了,以至于他居然在第一时间没有了愤怒,而只有震惊。
根据粘杆处的报告,整个内务府已经让包衣世家全权掌控,甚至还调查出来包衣世家的一些隐秘,他们正在试图掌控皇宫,掌控后宫嫔妃,皇嗣,至于最终的目的,虽然他们没有调查出来,或者是知道了却没有胆子实说,可是乾隆也已经猜到了,这是最后想要掌控皇帝,掌控这个国家。
按照粘杆处的报告上说的,这个计划,其实真要归根溯源,可以追溯到康熙朝,他们扶持的第一个嫔妃德妃说起,德妃是包衣出身,这个世人都知道,可是众人不知道的是包衣们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他们可以操控皇室的捷径,虽然康熙皇帝的强权让他们胆战心惊,可是在康熙末年,他们还是想法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支持十四皇子,而十四皇子的大将军王从某一点来说,其实就他们他们努力的结果,也让他们看到了扶持出一个拥有包衣血脉,并且能让他们依靠的下任皇帝的可能。
可惜最终得到皇位的是雍正,虽然说,这也是德妃的儿子,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们其实还是有机会的,可惜,他们的扶持对象德妃还有十四阿哥不甘心失败,甚至有点疯魔,德妃拒不接受太后的封号,甚至根据粘杆处的分析,很有可能,这里头还隐藏着另一个天大的皇家机密,因为曾有人透露口风,据说雍正其实本来就是孝懿仁皇后,也就是佟贵妃的亲生儿子,德妃才是那个生了死孩子的人,是他们包衣世家出的人手,把孩子给换了,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德妃和雍正关系不好的原因。
看到这里乾隆已经有点傻眼了,他一直以来生活都算的上平顺,年幼时在雍王府,由于雍正的治府严厉,那拉氏又死了亲生儿子,把他养在身边当嫡子用,后院基本没有威胁到他的存在,后来入了宫,成了皇子,也没有多久就分封出府了,根本没有感受过后宫争斗的厉害和残酷,这些秘闻对他简直就是惊天一击。
甚至在报告中还说道,他们在德妃和十四阿哥投资失败后,就想着向雍正下手,可惜,那个时候,雍正年纪上已经不小了,对于女色不是很看重,再加上储位基本已经定了下来,他们没有能下手的地方,于是他们转而向着乾隆出手了。
最最让乾隆吃惊和愤怒的是,让他宠爱了一生,不惜违反规矩,封了皇贵妃,允许穿明黄色衣裳的高氏,就是内务府包衣们按照他的喜好精心选出来的人,塞到他府上作为新一任投资人选的存在,而不是他一直以为的那种美好的感情,甚至在后来高氏一直没能生下皇子,从而让他们包衣所有人感到无望的时候,他们又继续推出了新的代言人,这个人选就是魏氏,如今的令妃。
看到这里,乾隆已经背心出汗了,他从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一直都活在包衣世家的算计之中,活在阴谋诡计之中,算了他的情感,算计了他的子嗣,善于联想的他不禁想到,若是自己当初真的和高氏生下了孩子,那么等着那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能很好的掌控朝政的时候,是不是他们也会算计自己的死亡?
这样的威胁太大了,他不由的想的更多,他如今甚至在想,他们如此的想要掌控皇妃皇嗣,那么自己那些早死的孩子,是不是也有他们的手笔?那些死去的嫔妃是不是也一样不是正常的死亡?
想到这些,乾隆再也忍不住了,忙不迭给粘杆处下了新的命令,他要查,差所有的内务府的官员,包括已经卸任的,只要是包衣,都要查,还有后妃,也要查,甚至连那些以前服侍那些已经过世的妃子,皇子的宫女,太监都要查!他虽然很恐惧,生怕自己的猜想成为现实,可是他更关心自家的生命安全,若是真如他所想,那么这个后宫,只怕已经成为了筛子,他必须把一切不安定的因素都清除出去。
至于那些已经能确定的,大逆不道的挖空了大半内库的包衣们,乾隆也要下手收拾,只是想到自己刚才下的命令,想着过大的举动有可能造成的打草惊蛇之举,他不得不忍耐了下来,另外下了命令,让他们搜集这些人的其他罪证,争取从别的地方打开局面,先弄死几个,出一口恶气,顺带削弱一下这些世代在内务府当差的人家的实力,为后面的清理做一些铺垫。
等到这些事情基本思考完毕,这个时候,乾隆才有功夫看有关于夏雨荷的那一份报告,这个时候他再看到这个名字,乾隆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感情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她的出现,让自己无意中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阴谋和布局,这个女人是有福气的,给他带来了好运,若不是她说不得,直到自己死,估计也不会想到,那些卑微的包衣,居然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想要再幕后掌控整个大清朝。
可是他又感到别扭,因为也是由于这个女人的出现,才让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以为的美好居然都是假的,是人为创造的,当年自己在梅花树下看到的美丽女子,心心相印的红颜知己,居然是别人安排的棋子,如今自己一心以为是温柔和善,自己心灵港湾的女子又是一个妻子,都是别人按照自己喜好创造的虚假幻境。这怎么能不让他迁怒?
乾隆细细的看了报告,看着从他离开济南后,这个女人的生活,看着因为未婚生子,这个女人和她的家族所承受的一切非议和困苦,还有那个已经可以确定是自己骨血的孩子这些年足不出户,生怕让人嘲笑的生活,乾隆忍不住叹息了,他突然觉得也许自己一直以来想要找的那种纯粹,温柔的女子真的是存在的,那个夏雨荷就是,只是自己一只没有注意,以至于错过了这么些年,却在这宫里,把那些披着羊皮的蛇蝎美人当成了纯洁的莲花,还真是不可思议啊!
就在这一瞬间,乾隆又一次的被感动了,当然这里也有别的缘故,或许是他在经历了这么一大串的背叛,阴谋,算计和狼狈之后,本能的想要证明自己的眼光,或者是想要抓住些什么,来证实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是因为他的地位,因为想要他的龙种好掌控权利而爱上他,乾隆第一次把这个夏雨荷的女人真的放到了心上,迫切的想要把她接到宫里来,成为自己新的心灵港湾。
不过这一次,他明显不在冲动了,不敢再像当初自家亲爹死了没多久就册封高氏为贵妃那样,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把美人,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或许,这是他在这次事件中,心里已经不自觉的种下了怀疑一切的种子的关系,或者是他不放心如今的后宫,不管怎么说,乾隆都准备开始用缓和的方式处理这件事!
他第一时间亲自选了几个嬷嬷,都是他亲爹在的进宫的,在宫里差不多二十念了,相对而言相对比较信得过的那种,准备给夏雨荷送过去,不管是教导夏雨荷宫里的规矩,还是给自家那个可怜的女儿当教养嬷嬷,应该都是合适的,另外他还准备和这次上京的夏家的人见上一面,听听具体的情况。
有了这些准备,乾隆正想出门,不期然的又想到了皇后,乌拉那拉氏,如今的乾隆和皇后的感情还是不错的,不然也不会有十二阿哥的出生,也不会有后来的十三阿哥,更可况,在乾隆十八年六月,也就是明年,将会有皇五女出生,这样一算,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乾隆和皇后感情最好的时期了。
乾隆想到自己还没有和皇后说起夏雨荷的事情,就犹豫着这事儿怎么说,好歹他也是要脸的,这私生女的事情,还真是有点不好开口,他有点踌躇了,皇后生了孩子还没有多久呢!正是欢喜的时候,也许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吧!想到孩子,乾隆转而又想到自己那两个早死的嫡子,心里肃然而惊,他这个时候可是正怀疑着自己孩子死的不正常呢!想想,若是嫡子都死了,那岂不是就要在其他嫔妃生的孩子里选继承人?那样的话,那些包衣岂不是更有了机会?这样一想,他更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死的不干净了,又想到自家小十二,如今刚出生的嫡子,似乎安全问题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立马乾隆就快步往坤宁宫走。
不管怎么说,皇后那里总是要去的,自己还要去提醒皇后,把她身边的人一个个都重新查一遍,一定要确保自家嫡子的安全,自己是个有福气的皇帝,这样历经三朝的大阴谋都让自己查出来了,一定是能有嫡子的福可享的,比皇玛法那样废除嫡子,自家皇阿玛死了嫡子更有福气。
于是乎,头一次,乾隆在出了乾清宫后没有去找他那些解语花,而是直奔皇后的坤宁宫而去,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的阿玉同志也很忙,他正忙着应付和亲王,要说和亲王真是个异类,或者说是个敏感的家伙,他不知道怎么突然知道了阿玉他们到京城的时间,对于阿玉能这么短的时间里,准确找到自己喝茶的地方,和认识自己身边的随从感到了好奇,或者说对于自己的安全不自信,你想啊!这一个才到了京城多久,居然就能迅速找到自己出行的规律,还能找上门来,那要是来个乱党呢?自己还有命在?虽然他决定京城的安全系数还是挺高的,不过这不妨碍他追求更高不是!
于是乎,阿玉被他找上了,一定要听听这丐帮的一二事,当故事听都成,就是一定要说明白清楚,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让他这个不能随便出京的老宅男多一点消遣!--当阿玉是傻瓜吗?他有什么不知道,不明白的,怕死才是真的吧!再说了,出卖丐帮?那他以后怎么混?人要讲义气的是吧!
作者有话要说:本故事用的是乾隆十七年,因为还珠开篇就是乾隆二十四年,紫薇十七岁,另外这个时候,不是令贵人,而应该是令妃了,人家十四年就封了妃,前面错了,我改了。
第61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7
“王爷,您不能这样啊!是,小的知道,您性子好,人也好,就是和您说了丐帮的事情,估计也没什么,你一个王爷,怎么也不会和那些吃不上饭的乞丐娃子计较,可是这事儿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儿,事关信誉,要是我在您这儿什么都说了,那以后,小的怎么在江湖上混不是!”
阿玉面对和亲王的纠缠,难得放开了一回,不像是刚到的时候那样处处谨慎的什么都不敢说,也不像外头那些升斗小民的架势,看到权贵就立马矮上一截,而是多少放出了当年和杨过在一起忽悠江湖中人的架势。
几次穿越的沉淀,阿玉身上的气质其实很复杂,有卑微,有高贵,有江湖草莽之气,也有优雅的贵族范,混合成了一种特别的神秘气质,他到了这个位面之后,因为身份还有对于这里的剧情的各种不待见,让他收敛了大部分的特征,只是用最普通,最不容易引人注目的方式活着,直到这一刻,他有点撑不住,这才放出了一丝,想要糊弄人。
可就是这么一丝,让看似混不羁,其实分外精明的和亲王眼睛一亮,满含深意的对着阿玉说道:
“你小子,呵呵,不简单啊!看来爷是小看你了!”
就这么一句话,阿玉猛地一愣,然后就是紧张,他这身份可是磨豆腐的长工,这长工能有什么见识?就是他识字,熟悉四书五经,会医术,这些技能他也从来没有展示出来过,若是让别人知道了,只怕疑惑更深,或者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没想到自己只是随意的放出了一丝,就能让这个王爷如此惊觉,果然不简单啊!若是一个不好,只怕自己要被当成图谋不轨的乱党给咔嚓了!
阿玉想到这里,立马脑子转的飞快,脸上也带出了一些尴尬和紧张,斟酌着开口:
“王爷,您是天生高高在上的,不懂我们这些底层人的苦,我生下来就没有吃饱过饭,一家子为了糊口养家,只能操持最辛苦的工作,就这样还不得不给人当长工,贴补一些家用,好让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不至于饿死,如今小的能有今天,能有出门替主家办差,给家里增加安家银子的机会,说白了也是靠着朋友帮衬,若不是那些朋友讲义气,肯帮忙,让我能容易些打探到主家想要的消息,小的哪能有这样的机会。”
说道这里,阿玉已经有了腹案了,一脸真诚的看着和亲王:
“您是不知道,东家那里这些年,基本就是足不出户,家里的名声在济南已经是成了人人皆知的笑柄,就是家中的管事,管家,出门也是让人指指点点的,所以能出去打探消息,能为主家走动的也就只剩下我们这样的长工了,小的从小因为曾经讨饭吃的缘故,和丐帮也算是熟悉,所以一直以来,索性就靠着这些朋友,给主家分忧,让小的也有了在主家立足的资本,您说,这样的恩情,小的能忘了嘛?”
说到这里,阿玉还揉了揉脸,任谁看了都举得这孩子估计是差点哭出来,这是在遮掩,只有阿玉自己知道,这是酸的,牙酸!
“小的知道,您这是看着这丐帮的人消息灵通,觉得不安,可是要小的说,这丐帮人数多少,其实掌控在朝廷的手里,有饭吃,有房住,有活干,谁愿意当乞丐?当年我们家也是讨过饭的,可是在能磨豆腐养活自己一家人以后,就在没有出门伸过手,说白了,这伸手饭可不是好吃的,那可是豁出来脸,把祖宗十八代都带上的丢脸饭啊!甚至还时不时遭到些地痞流氓的欺负,殴打,甚至抢夺。每年为了这个被打死,冻死的乞丐不在少数。其实只要朝廷能多些安民措施,能让人安生的种地,干活,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天下又会有多少人会去当低贱的人人可以欺负的乞丐?至于丐帮,说白了,不过是那些没活路,只能考伸手吃饭的人为了抱成团,不让人随意殴打而结成的。至于消息灵通,这也是没法子,您看看,这街上走街串巷最多的人是什么人?还不是乞丐?”
阿玉说了这么多,看着脸色渐渐严肃起来的和亲王,心里还是不安的很,他不想因为自己,让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帮派遭遇惨祸,也希望这个贵族王爷能重视流民的问题,让天下人多些活路,所以有些话他还是要说,这不是他圣父,而是一个人的良知,有了机会,只要多说几句,举手之劳就能让别人过得更好,为什么不做?
“人都想往上爬,都想活的有尊严,过上好日子,没有谁一辈子想当乞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道理流传了千百年了,我那些乞丐朋友里有好些有办法的都一一想了别的出路,有的做帮工,有的当学徒,还有些长大了,有了气力去当力夫,替人扛活,真正走不出乞丐这个路子的都是没法子的人,像是有些孤寡的老人,没有子女养活,没有地方安身,没有银钱吃饭,也没有人愿意请他们做事,让他们怎么办?等死吗?还有些孤儿,弃儿,没有人收养,他们怎么活?您要是认真看看街面上那些乞丐,其实您就能发现,最多的还是这些人。”
和亲王这个时候表情是很严肃的,他的内心也是震撼的,乞丐,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那就是个和流民差不多的存在,流民多了或许还会引起他们的重视,生怕引起别的民乱,可是乞丐,那是他们觉得最正常的存在,若不是这次他意外得知阿玉他们是靠着乞丐的消息才找到他,他也不会正视这群人的存在,可是这一次阿玉的话,却实在是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看到了这个天下的另一面,这个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群体。
是的,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真正的看到过他们,只把他们当成理所应当的存在,可是这真的是理所应当的吗?为什么会造成有乞丐的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想过什么人才是乞丐,忽视他们的年纪,性别,也忽视了他们的作用,和亲王第一次觉得,自己知道的还是太少,太少了。
从来,只有富贵人家在需要表示善心的时候,才能想到施粥给他们,用来展示自己的慈悲,从来,只有当流民遍地,都成为另类的乞丐的时候,朝廷才会重视,可是这群一直存在的人,却成了所有施政着的盲区。这难道不是朝廷的失败?
想到这些,和亲王忍不住又一次重新打量了这个十来岁的孩子,若说以前,他还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小伙子,几分钟前,觉得是个有秘密的小子,那么这个时候,他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人才,一个另类的大才,一个看透了世情的大才。
“小子,说实话,你读过书吗?”
和亲王换了一种口气,不是诙谐的,也不是不羁的,而是稳重的,严肃的,甚至是温和的,这才是大清王爷的风范,阿玉眼神恍惚了一下,然后低下头,憋着嘴,然后猛地抬头,慎重的在和亲王面前跪了下来,一脸严肃的说道:
“启禀王爷,小人识字,读过书,虽然都是偷学,可是四书五经都读过,甚至还学过医书,若不是家里供不起上私塾的银钱,若不是小人还是长工的身份,要靠着工钱养家,小人只怕已经去参加科举了,王爷,小的想求您,看在小的为了夏家奔走这么些年的份上,给小的一个机会,让小的能公平的参加科举,给家里博一个出身,小人不想家里子子孙孙都当长工,都去磨豆腐,也不想一辈子当贱民!”
阿玉的眼神很认真,他想过了,若是事情这么下去,也许当夏雨荷进宫,自家这个长工就会成为夏家永远的下人,一家子老老小小都永远的成为夏家的奴才,皇家的威严不容挑衅,皇上的女人的娘家,对于他们这样的小民来说也是庞然大物,所以乘着这个机会,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隐晦的表示出自己的意愿,他不想他的家人在当奴才,虽然这显得很是无理和无力,可是他还是要争取,这是他能给这个家最好的安排,若是能考取个功名,那么哪怕有一天他又一次离开,这个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会有既然不同的处境。
很显然和亲王对于这个有趣的小子很欣赏,贫困不忘读书,低贱不忘上进,有情有义,懂得取舍,不为皇家权势迷眼,也没有想着不劳而获,邀功请赏,只想着靠着自己的本事谋取出身,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人喜欢!
和亲王点头了,笑嘻嘻的点头了。
“放心,爷明白,既然你没有想着靠着贵人上位,本王自然是要成全的,等事情结束,本王会让你回家去,给你赏银,让你安心的参加科举,若是你真有本事,能考出来,本王必定好好重用。”
这样的人,要是真有真才实学,那绝对是好料子,他可不想放弃,恩,到时候让人看着就是了,也正好看看,爷的眼光准不准!若是说大话,那就是自不量力,那这样的人即使是攀上权贵上来了,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若是真的自学也能考上,那就是天才!本王等得起,这比那些混账小子的事儿有趣多了。
阿玉不知道和亲王的心思,他只是知道,自己躲过了一次危机,也赢得了新的机遇,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
第62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8
阿玉又一次回到了济南,带着宫里出来安排给夏雨荷的那些嬷嬷,太监,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只是这一次,夏家的变化太大,大到已经影响到了周围依附他们而生的人家。
比如,这一次夏雨荷和夏紫薇即将搬家,住到济南皇家行馆去,而这里的夏家老宅则由夏家大管家和皇家内侍,夏氏宗族一起掌管,而夏家除了那些死契的下人以外,其他契约仆人一概签退,还给与了一些发散银子。
这样一来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家境不济的发愁自家的生计,毕竟发散银子不会很多,能凑合着过上一年是没问题,以后呢?还不是要找活干?当然,一般家境还能凑合的就高兴了,一下子提前解约,还能有银子拿,算是得了好处了。
这其中阿玉一家子是最高兴的人家,因为阿玉这一次办事顺利,夏家特别奖赏了五十两银子,加上之前的安家费,家里足够买上好些地了,或者正紧的买上一个铺子,好好的经营豆腐作坊。这可是一家子的长久生计呢!
阿玉是不喜欢继续磨豆腐的,这活计实在是太折磨人了,再说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最要紧的是这一次,和亲王为了表示他对于阿玉的欣赏,另外给了阿玉二百两银子,支持他科举。还送了一整套的应试必要的书籍,这让阿玉的底子一下子就丰厚了起来。
他毕竟是迟早要回去的人,没有藏什么私房钱的想法,所以在家里讨论下一步家庭规划的时候,爽快的拿出了全部的积蓄,总共二百三十两,提出了买地当个小地主的想法。
有了这么多银子,就是阿玉的父母也有点傻眼,就算是最木纳的阿玉的弟弟这个时候也激动了起来,他坚决的支持阿玉的想法,甚至和父母说。到了乡下,买了房子,地,在自家还能在开豆腐坊,只是卖的少些,只供应乡下地方的市场,空出来的时间种地,自家一定能更快富裕起来。
他能不激动吗!除了阿玉,他是豆腐坊的主要劳动力啊!对于这个最耗费人精力的工作他也是早就有些厌烦了,最累最辛苦还最不挣钱,可不是让人泄气吗!如今能有好的出路,谁不想啊!
既然家里两个小子都这么说,阿玉的父母也慎重的考虑了一下,最要紧的是阿玉又给分析了一下物价等等,比如这里的房子,那是济南城里的,他们家住的虽然是简陋了些,地方小了些,可是好歹这房子要是卖出去,也能有个八十两银子,加上家里的存银,自家可是就有了四百两的家底了,而乡下呢!就是最靠近镇上的大村子,两进的砖瓦宅子加上菜地什么的,只怕也不过是五六十两,那可是能让一家子住的十分宽敞,甚至能展望到第三代的大屋子。
乡下的地,上田指望不上,可是中田的话,也不过是六两银子一亩,他们怎么算也能买上五十亩地,那可是三百两银子,这样一来,可不就是成了小地主了?这阶层都不一样了呢!自家买上一头牛,也雇佣几个短工,每年能有多少的收益?除了自家的吃喝,怎么也能攒下四五十两。紧着些用,说不得每一年都能在多置办上十亩地呢!
最要紧的是阿玉又抛出了自己的科考计划,把对和亲王说的自己偷学的事情给大家说了一边,并说了人家亲王都支持他科考,可见是他能有出息的,自家以后,除了种地,弟弟们也跟着读书,用不了几年,自家也就能成为读书人家了,这样的改变是多么的让人心动。
不说阿玉的父母了,就是阿玉的弟弟们也一个个眼睛都红了,他们穷,可是这比代表他们没有读书的愿望,没有上进的心思,能抬起头当个读书人,他们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人,这代表的就是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是几乎所有下等阶层需要仰望的存在。如今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不说自家能得到多少土地,有多少发展,就是单凭着能成为有身份的读书人这一条,也足够让阿玉的父母家人妥协了。
因为他和大管家还有王妈妈关系很不错,这次一路上又是相互关照的缘故,阿玉在全家决定搬走后,慎重的到了夏家,和大管家以及王妈妈告别,说了自家的打算。
大管家也是个有心思的人,听到阿玉说的,连和亲王对于他读书科考有所期待,心里就是一动,这夏家人丁不多,少数的那几个,也因为家庭富裕,没有多少的上进之心,以前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可是在夏雨荷即将入宫的档口,大管家在不动声色的调查了其他一些娘娘们的娘家情况后,就很有些担心,自家底蕴实在是太低,家族基本没有什么可以为自家主子撑腰的人选,拐着几个弯能找到的当官的,不是品级太低,就是血缘很淡,关系很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管家觉得,若是自家能支持一下阿玉,若是操作的好了,说不得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盟友,就是阿玉没能往上爬,最起码也结了善缘,好歹这阿玉,人家和亲王还是很看重的,夏家不会吃亏!
在这样的想法下,大管家不但是和颜悦色的接待了阿玉,还询问了阿玉的搬迁计划,听到阿玉计划中的落脚点,立马很是积极的推荐了一些他知道的中介人选,最后甚至表示,在济南附近最近的一处乡下,夏家有一个这一次整顿中本就要卖出去的小庄子,六十亩地,有十五亩是上田,四十五亩中田,还有一个小三进的院子,倒座五间有三间能做铺子,院子不小,后面还有菜地一亩多,绝对是不错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屋子门口就是一口深井,边上还有两亩竹林,能出产竹笋,绝对是不错的地界,大管家表示若是让给阿玉,只要阿玉出三百两银子就成,算是内部价了,还省了中介银子。
阿玉惊喜啊!若是真按照市价来,这上田八两一亩,这六十亩地就是三百九十两,再加上房子,三进,带着一亩菜园子,怎么也要八十到一百两,他可是知道,夏家当年能看上收下来的房子,既然是三进,那必然是有厢房的,面积不会小。还有竹园,这总价怎么算都超过了五百两,如今居然只要他三百两,岂不是半卖半送?
不过转眼间立马也知道了大管家的意思,这是提前做人情投资,示好啊!不过这样的示好在阿玉看来也是很感激的,毕竟如今人家夏家好歹也是和皇家牵扯上关系了,还能这样抬举他,只能说这夏家大管家真的是个有长远意识的人,当然,和亲王的虎皮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当阿玉带着这样的好消息回家的时候,一家子更是震惊了,他们立马意识到,这是人家看中了自家老大的本事,是自家老大让人看好,都想雪中送炭呢!既然人家都这么看好了,那么说明什么?说明自家老大估计真的是很有真才实学的,科举也是很有希望的,这样一来他们的激情,那是完全被点燃了!
带着一举成为耕读人家的美梦,他们甚至想着将家里剩下的近一百两拿出六十两来,再买十亩中田,家里凑上七十亩地,剩下的再买牛,在买粮,然后就等着阿玉科考了。反正就是搬家了,他们除了种地,还有磨豆腐可以维持家用,等到阿玉考中秀才了,他们就反身了。
好在阿玉还相对冷静些,想到了搬家后的家具问题,极力让家人先搬家再说,倒是买牛势在必行了。怎么也要弄个牛车搬东西不是!
阿玉一家子真的要搬了,房子也卖了,一家子正式从城里搬到了乡下,过起了小地主的日子,不过家里不是六十亩地,也不是七十亩地,而是一百亩地,因为夏雨荷听说了阿玉的事情后,让人有送来了二百两银子,还有一些笔墨纸砚,从她的角度来说,自家原本的下人居然也能有着这样的志向,那是对于他们夏家书香门第最好的演绎,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她为自家的清贵而感到自豪的了。
有了夏雨荷的支持,那些夏家的旁支,如今一心憧憬着做皇帝亲家,成为皇亲国戚的夏家人,一个个也难得大方了一回,有的十两,有的五十,一个个都给了这个他们几乎从没有见过的夏家曾经的下人赏赐和支持,让阿玉的家产直接飙升。
在搬迁后,在付了夏家的地价房价那三百两后,单单是银子,就已经达到了四百两,等于是这房子这地,都成了夏家白送的了。意外之喜啊!还有这房子,里头正紧的家具一应俱全,比阿玉原本家里的东西不知道好了多少,清一色的柞木,坚硬,结实,还好看,阿玉家完全不用操心置办家里的物事。连锅碗瓢盆都不缺,虽然不一定是好东西,却一定是最实用的。
有了余钱的阿玉的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立马买地,若不是这附近只剩下四十亩可买之地,只怕他们家的地还要增长。
有了百亩地,有了新房子,前头倒座又重新开了豆腐坊,后院种着应季的蔬菜,家里生计不愁,连着新衣裳,新被褥也一一被置办了起来,鸡舍,猪圈,牛棚,样样齐全,家里一个个都充满了新的希望,精神状态良好,阿玉终于能安心开始准备考试的东西了,甚至还有闲余给弟弟们开蒙。
而在这个时候,丐帮又给阿玉送来了京城的新消息。
第63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9
要说乾隆的手段,那绝对是不算差的,有雍正这么一个强势的爹,又是乌拉那拉氏皇后放在身边养大的,他的手段能差到哪里?再说,做了这么些年的皇帝,又是用粘杆处,这样暗地里的手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掌控些不为人知的事情,那是轻而易举的。
在他全面的重新调查了后宫这些年来的事情,一时间悲伤,愤怒,凄凉,心寒,甚至是恐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具体的事情是怎么样的,有些细节上已经无从考证了,毕竟有些年了,好些尾巴都已经被人扫清了手尾,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结合了以前的一些蛛丝马迹才能猜测一二,可是就已经暴露出来的事情也足够他被雷劈了。结果已经很明显了,自己发妻不为人知的残忍,心爱的宠妃背地里的阴毒,孩子们悄无声息的被害,一桩桩,一件件,都严重的考验着他的忍耐力,好在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作为皇帝的那一面重新占据了上风,开始有计划的,有谋划的清除那些已经开始威胁到他的人和事。
就阿玉最新知道的一件事,一位内务府官员因为打死人命被人弹劾,然后突然又查出来那个被打死的下人是掌握了这位大人贪污的实证,是被灭口的,最后这位大人被彻底抄家的超级廉政大案中,就有一点是不公开,只有皇帝和他真正的心腹内侍知道的原因,那就是这位就是为高氏提供了害死他嫡长子,也就是二阿哥永琏药物的人,乾隆这是开始了报复,最痛的反击。
当然这抄家后获得的名声也是要紧的,谁让这家伙确实是个贪官呢!不过是个包衣世家,三品官员,家里居然抄出了三百万两的家产,这绝对是天大的数字,让不少的官员震惊。并且也同时让不少的贪官开始有些紧张,生怕这风波牵扯到自己头上,生怕这个原本比较好说话,比他爹好糊弄的皇帝突然也开始学他爹一样,成一个抄家皇帝。
事实是,他们有喜有忧啊!因为首先,人家皇帝并没有拿他们下手,这总算是好消息,可是坏消息是人家开始诏令整顿内务府了,从某个层面来说,也是同样开始开启了反腐倡廉的风向标,虽然目前箭头唯一的目标还只是在特定的区域,倒霉的也多是包衣人家,可是谁知道这事儿会不会弄大呢?
阿玉读书正忙,他没有时间去多想这些事情背后的问题,只是对于乾隆整顿内务府有些诧异,因为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他都没有读到过这一段,更别说是在琼瑶的故事书里了,他只能暗暗猜测这也许是书里没有写到的事情,要他说,不定时的清理一下蛀虫,其实对于朝政的健康运转其实是有好处的,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朝廷官员的廉洁和效率。
至于和亲王,他倒是多少知道了一二,只是他也不确定,明白的说,人家乾隆也没有想要把自己这么丢人的事情告诉给自家弟弟的意思,他还想保持着自己作为皇帝哥哥的威严。
其实和亲王也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这次皇帝终于动手了,把他看不顺眼的那些个贪污的小人给收拾了,这才是要紧的。
内务府世家几乎代代在内务府任职,里头的人脉绝对是属于盘根错节的,在第一次乾隆下手的时候,还有人觉得是那个人倒霉,不小心触了霉头,可是在他们关系网中的人像是大闸蟹一样一串串被牵连出来的时候,他们慌了,忙不迭的开始走动关系,特别是宫里的关系,想要把这事儿给弄停,让他们喘息一下,然后重新布局的时候,乾隆这里就热闹了。
不说那些妃子,就是太后居然也被说动了,希望皇帝能消停些,别小题大足,他们行动的后果是,太后被皇帝顶嘴了,还关起来,母子两个说了好久的话,出来后,太后在没有说过一句求情的话,而那些妃子,凡是求情的,一个个都被骂了,甚至最倒霉的令妃,因为冲撞圣驾,惹了皇帝大怒,被直接降了嫔,几年的心血白流。
其实按照乾隆的本心,他是想着直接把这个女人给弄死了,弄废了,可惜如今不是好时候啊!这时候做事不能太急躁,不能太显眼,毕竟这宫里,宫女什么的,有太多人都是包衣出身,若是让那些包衣世家察觉到什么,一下子鱼死网破,来个冲击皇宫什么的,不说能不能成,就是这事儿发生,也是大大的打了他的脸面。
要说为什么乾隆对于令妃,不对,是令嫔会有这样大的仇视,最主要的是,调查发现,这个女人最先是包衣世家送给高氏当助手的,后来有是高氏送到富察氏宫里的,借着她的手,害死了自己的老七,永琮,甚至在皇后和高氏的战争中,她也是属于墙头草,借着她们的争斗,一步步的往上爬的,最后更是为了爬上龙床,听了富察氏的话,给高氏下药。
从这些事情中看的出,这个女人才是这些人里心最毒的一个,手最狠的一个,甚至如今后宫好些人都是被她下过药的,比如老五永琪的娘,就是他发现自己被下药,就是调养也需要好些年不能生育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孩子来保证自己地位的情况下,直接弄死的。
(历史上是愉妃长寿,五阿哥早死,而在琼瑶里是人家娘早死,儿子活着,既然这是琼瑶,那么只好让当娘的给儿子让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