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了,有三个人,安若的领导张总,贺秋雁,林虎聪,是分别按我的第一位领导,我的很要好的一位女友,以及一位男同事来描述的,个性方面很像。因为他们三个都是最早出现的角色,即早在正文开写前的番外里就出场了,那时我对这整个故事还没什么完整的构想,所以角色个性自然而然也捡了身边现成的来写。
接下来是江浩洋。因为卡在男主角不知该如何出场的问题上,所以初始版本中,男配江浩洋先出场了。这个角色,或许明眼人能看出来,其实是照着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中的男主角来设置的。因为太喜欢,不忍心让他作炮灰,所以在整个故事里,包括各个涉及到他的番外,他尽管戏份少,但是待遇并不差于主角。他没受过大虐,没有为了故事进展损伤过形象,甚至在那个书版的番外里,他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最初我有想过,他与安若分手的原因是因为他出轨,后来不知怎么就弃了这个设定,大概当时我想把出轨这条线送给程小二。结果写到那儿时,小二也没有真正的出轨,也许在我心目中,男人一旦实质意义上以不道德的方式出了轨,就再不可原谅,所以能免则免了。
秦紫嫣这个女子,她虽然戏份不太少,但实实在在是个女龙套。每次提到她都不安,因为这故事里的角色,我最愧对的就是她。这个原型是从琼瑶阿姨那儿借来的,连名字也是,紫烟,很诗意很我见犹怜(当然也可以说雷),容易激起男人的保护欲。后来这名字我也受不了,所以网络版我让她改了一次名,书版里就直接让她叫紫嫣。虽然这角色不怎么讨喜,但她心肠不错,也没做过什么坏事。程少臣与安若都很明白不是?她不过是个借口而已。至于很多读者觉得她的故事要交待清楚……其实没必要了,我那么多事没讲明白,都已经被批拖沓罗嗦,如果再写上她的一万字,那这故事就更凌乱了。
谈芬这个人出现得比较意外。最初我只是需要一个在情人节番外里出现的名字符号,因为她是男主的秘书,所以我向读者征集姓名。几分钟后,一位读者说,这是她一位好友的名字,问我能否用得上?我欣然接受了。起初为了体现我的亲妈品质,我很想把秦紫嫣配给江浩洋。后来我觉得,江与程少臣很相似,既然程根本不可能爱上秦,那么江也不会。那他像那样理性的人,如果再找一个女子,想必也同安若第二次的选择一样,再找一个与他的前女友很相似的那一类(虽然他有过很多的女友,但考虑过结婚的,安若应该算是唯一的),而谈芬,她与安若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所以谈芬的戏份到后来多了一些,成为戏份很独立的配角。而秦小姐,则成为本文中真正的炮灰(实在对不起啊,我总不能一一兼顾)。
以前有位朋友提醒我,说这文中的支线人物太多,以至于不细读分不清谁是谁。我也觉得。但是因为写得太随兴,难免凌乱,但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有原因的。在读者看来多余的东西,在作者这里,往往跨越不过去。比如被很多人说反反复复的第四部分,但我恰恰觉得,如果不能顺理成章的让他们复合,那我就会一直罗嗦下去。像安若这种个性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搞定呢?又不是天真单纯的小孩子。根本不可能。
回头说支线人物。比如静雅的戏份,按说不需要多。还有晴姨,她的戏份是可以全删的。安若婆婆的戏份也可以删。但我把这三个女人写了很多,是为了表达她们的故事吓到了沈安若。
既然我不忍心让程小二真实出轨以至于安若绝然离去,就只好弄些别的来搅和。还包括安若的小傻妞属下丛越越要自杀,以及某位出轨的同事的妻子到公司来闹那两件事,虽然与正文无关,但这两件事,包括前面那几位女子以及紫嫣的经历,都给了安若强烈的心理暗示,令她对男人这整个物种都绝望,结果就是程先生代全体男士受过了。
一个婚姻的崩溃,往往不是大事件,而恰是一件又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量变引发了质变而导致的。当安若对婚姻没期待的时候,她得过且过,一旦她投入了很多的情绪进去,而程少臣却没有任何改变,甚因为她的入戏而更加地放心,天性敏感的自我保全体质,令她迅速想要逃避。尽管她招了很多读者骂,可我还是要说,在这个婚姻里,至少一直到离婚之前的几个月,她是尽到了做妻子的本分的,而那位被宽容读者称作完美男人的程先生,倒是始终没什么身为人夫的自觉。他被妻子主动抛弃,实在是活该,而且最后的离婚,是由他拍板钉钉,而不是安若。事实上,在那种情况下,在他遭遇失了父亲与孩子的双重打击的情况下,如果他不想离婚,善良的安若是不会再强逼的。
还有两个看似多余人物。一个是陈晓城,这个名字发音与小二无比相似的年轻人,其实就是一个恶搞符号。这个故事尽管是第三人称,但我的叙述角度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就是从安若的眼睛看整个的故事,程少臣的想法,永远无法真实的体现出来。所以我借了陈晓城的嘴,在他即将再度出场前,把他的其实并不浪漫的回头动机描述了一下。而且安若对陈晓城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她是个对任何人都友善的女性,唯独对陈晓城,算不上太友好。可见在她的潜意识里,她是把他作为程少臣的替身对他很与众不同,给过他特别的优待,也对他有排斥感。毕竟这孩子与那家伙确有相似之处,名字,特长,以及那一曲大黄蜂。所以后来安若对程少臣的再度出现那样的排斥,因为他搅乱了她的生活,在这里算是一个伏笔吧。
至于那位施董事长,把他摆出来,也算是为了证明,安若其实是个很有魅力的女性。虽然整个故事始终没有描述她长得多么美艳动人,多么让人一见便难忘,但她个性里的确有很吸引男人的成分,所以程少臣当初一时兴起去追求安若,虽然脑抽的成分是有,但也并没离谱。安若本来就是他比较欣赏的,认为可以作妻子的那一类女性。而安若对施的落落大方的态度,对比她后来对江浩洋的大方态度,再对比她对程先生后来的无礼态度,足见她对程少臣的感觉永远与对别人不同。 女人只有对自己很重视的人才会任性与失礼,尽管她可能不承认。而她在与男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洁癖,是程少臣一年半以后再回来,而她仍然留在原地的主要原因(程少臣真TMD幸运)。
(五)
都市故事一向都很容易撞车,无论框架,或是细节。因为经典的东西太多,有一些几乎已经成为公式,不由自主地就按那种模式写了。这个故事里自然有很多处,比如,偶遇,分分合合,豪华的宴会,鲜花美钻,误会,流产,一切俊男美女故事里必备的元素,这个故事里都没缺少,俗吧俗吧大家一起俗。
也有一些细节,因为有明确的灵感来源,所以我以某种形式加了备注。比如他俩在三次婚礼上相遇,这个构思的确来源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所以我点明了。还有两处书中很重量级的细节,一处是程少臣将沈安若盛装打扮后带她参加宴会,并送她很贵重的手镯,另一处是两人重逢后,安若自愿地被程少臣骗到酒店里,在电梯里安若自嘲自己是应召女郎,这两处灵感来源于同一部电影,《漂亮女人》,后一处我也把这部片子点出来了,而前一处,含糊地写了一句,“就像一部经典电影的桥段”。
再如在婆家过年的那几个段落里,安若找碴般地看的那两部片子,《龙凤配》,《鸳梦重温》,前一部我的确是在暗示,与紫嫣同学曾经有暖昧的,其实是大哥而不是小二,但紫嫣最初喜欢的却是小二,这便是程少臣因怀着愧疚之情对她一直很保护的原因之一。当然,不要理会那部电影的细节,我只用了框架。因为这段故事一直不愿意说明白,所以考据派的读者可以自己去体会,喜欢速读的读者,不妨一略而过。至于后一部片子,因为这故事到了这里还不到一半,但他俩离婚的结果已经是提前揭示过的,所以尽管从文字表面上看,是安若讽刺程少臣,事实上,本作者在向细心的读者剧透后面的故事发展。
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对了,倒是有一处,两人关系彻底崩溃的那一夜,那一段写的时候很顺理成章,觉得就应该这么发展,直到写完了才发现,恶,擦汗,这一段好像与《飘》有些像啊,所以后来出书版我把场景改换了一些。其实恰恰这一段,写的时候真没想过要去参照什么,而且《飘》这本书我有十年没重读过了,真是非常的凑巧。
(六)
最后再说一点。我读很多的言情故事后会发现,很多的故事里,会受到另一个故事的很大影响。并不见得是框架相似,或者细节相似,而是某一种相似的感觉,或者说是筋骨或风骨吧。非常细心敏感的读者(比如敝人我),会从蛛丝马迹里发现这个秘密,而有些读者则完全看不出来。
《过客》也有一本参照物。我曾经请过很熟的读者来猜这本书的名字,但没有一个人猜对过,可见的确很隐藏。好吧,我来说,是阿蛮的《豆芽小姐》,很吃惊吧,因为这两本书的重合度非常的小。如果我不提,应该少有人能将两本书联想到一起。
《过客》的结构很像《豆芽小姐》,前面是倒叙,然后故事回到起点,一直讲叙到故事的开头,再继续发展。故事中男女的关系多少也是有点像的,男主角对女主角的追求,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重聚时,因为女主对男主的极度不信任,以至于男主的回头之路困难重重。过客故事的叙述次序,以及非常平实的文字基调(其实我也只会写平实基调,稍一华丽就驾驭不了),就是参考这故事来的。另一个参考点,是程少臣的妈妈,萧老太太的个性,与《豆芽小姐》里男主的妈妈的个性很像,刀子嘴,豆腐心,面冷心热。
阿蛮是我最喜欢的台湾小言作者之一,而这本书,是我认为她写的最好的书。但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曾经向无数人推荐过这本书,有人爱若至宝,比如我,而有人则视为鸡肋,比如我表妹。
其实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有一个故事可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何况像我写的这种缺乏思想境界与生活内涵的小文章。但如果《过客,匆匆》恰好是你喜欢的故事,我会觉得很荣幸,并十分感谢你的喜欢。
写文一周年之际,留下这篇后记,权作纪念。
《过客,匆匆》书中提到的电影与剧情关联系说明
无聊的时候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我不查文了,凭记忆写吧。只怕大家都记不得哪一部在哪一段出现过了吧,哈哈
1、《无极》
故事的开端,沈安若与贺秋雁去看电影,然后才引出了小程。改文的时候,我把这一段改到了最前面,这样书版小程会早于小江出场。
这部电影倒没有别的什么意思,主要是为了标记时间,毕竟算是年度最受瞩目的影片,纵然与我们的期待相差很大,仍是替它抱过一阵子不平,总不至于差到一无可取啊,只是期望值大了点,失望度高了点而已。我喜欢谢无欢,多么鲜明的一抹亮色。
《过客》的故事开始于农历小年的前几天,《无极》公映的时间是2005年12月至2006年的1月,所以这个故事的开端便是2006年的年初。
非得牵强地扯上一点剧情,从沈安若对《无极》这电影的评价中已经可以看出,这个柔柔弱弱温温和和的女子,有一个很丰富的内心,所以她明明外表温柔贤惠,其实别扭得要命。再有,圆圈套圆圈啊娱乐城,那个就是传说中的“围城”吧。
《无极》讲的是一个关于宿命的故事,安若这个人,其实也很宿命。
2、《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1995年的片子,休.格兰特一举成名,红到发黑。
安若与小程连续三次在别人的婚礼上相遇,所以安若第三回见到他时(就是倪董儿子的自助婚宴上),随口说他令她想起一部电影,就是这一部。
片中男女主也是连续三次在共同朋友的婚礼上相遇相识,关系亲密,几乎相爱,但没有共同生活的打算,于是男主按计划娶自己原先的女友,这是第四回婚礼,当然泡汤了。片子的结尾,男主女主相约不结婚,就这样下去。三场婚礼之后还有一场葬礼,也是他们共同的朋友。
跨越整文来看,这部片子就是我最初的灵感来源(所以说,我一开始就没打算做后妈嘛),三场婚礼偶遇,第四场是他们自己的,小程父亲的葬礼是他们关系的分界,正文故事的结尾,没有婚姻,只有承诺。
安若当时不肯跟小程说她想到的电影名,是因为那时候他们不熟,而片中男人女人却是恋人,安若自认这样过于轻佻,打死也不说。当然聪明的小程当时反应不过来,过后也不可能不知道。
3、《逃跑的新娘》
这是后来小程跟安若有了真正实质性的接触后,没话找话的时候说:我知道你当时指哪一部片子了。他指的当然是“四个婚礼”,但心思百转千回的安若立即随口胡诌“你也看《逃跑的新娘》?”那片子里婚礼场面也够多,而且她这样插科打诨,是很有恶搞效果的。放在前面的故事里,这部片子没别的用意,但如果把第四部分的内容也考虑进去,这里早就暗示了,沈安若后来对于婚姻的恐惧,时时刻刻都想要逃避,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他们离婚后又重逢。当然,她最终还是躲不开小程的魔爪。这片子大约是1999年的吧。
4、《化身博士》
接上,安若故意捣乱改了电影名,于是小程也恶毒了一把,说不是《落跑的新娘》,而是《化身博士》。
这部电影是指1941年英格丽.褒曼作女配的那一部。其实20年代就有一部片子,40年代的也是重拍片,大概2005年还是06年的又重拍了一回,但这时候应该是2003年末或2004年初。杰克博士为了论证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邪恶的自己,用自己做实验,结果变得人格分裂。
小程是借机讽刺沈安若表里不一,明明是一个清淡的良家女子典型白领,偏偏夜半三更在夜店里冒充流莺。啊,真是不厚道的家伙。
其实他讽人的时候也讽了自己,因为他也很表里不一,外表怎么看都是优质青年,哪晓得内心那么邪恶。
5、6、《春光乍泄》&《花样年华》
差点忘了这两部。这两部都跟剧情没什么关系,后面这一部,是因为安若提过一句话,大致是大家宁可跟网友互吐衷肠,也不会对身边的人倾诉半句,就如《花样年华》中梁朝伟的那个角色(唉,叫什么名字来着,懒得查了),只对树洞倾吐心事。
《春光乍泄》是因为用了它一句台词,江浩洋说,不如我们重新开始。于是他们的关系反反复复。这电影还有一个作用也是标记事件,文里说哥哥刚去世,那时候安若和江浩洋的关系也差不多到头了,那是2003年。因此,安若和小江正式分手,与小程开始的时间,应该是2003年年底,或2004年年初。因为当时是冬天,我好像写过了。
至于安若和小江谈了几年恋爱,小程大安若几岁之类的,我改文的时候改过了,大家尽量忘记吧。
前一部大概是1997年,后一部是2000年?记电影年代是件讨厌的事。
7、8、《办公室的故事》&《费城故事》
这是安若从小程家出来,用来给自己的失恋疗伤的电影。最初的版本还有一部《出水芙蓉》,我很早就删了。两部片子都有个“故事”,这样观众的游离感会更重一些。
《办公室的故事》,非常有趣的前苏联电影,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1977年拍的。一对冤家,整天吵吵闹闹,竟吵出一段姻缘。当时选这片子时,便暗示了安若和小程这一对儿,将来就是这样的欢喜冤家(表看他们现在道貌岸然的客气样子,哼)。后来他们无休无止的吵闹,证明亲妈我是非常有预见性的吧。
《费城故事》是1940年凯瑟琳.赫本和加利.格兰特那一部,一对离婚男女很戏剧性地复合的故事。其实他们重逢以后还一直在闹,不过男的对女的好像更关注一些。这个,咱们不多说了,参考这个文的第四部分。
看我选片选得多么亲妈,这时候还算故事开端吧,如果大家很留心,其实根本不用纠结结局,因为这些片子都定了基调了。
9、隐藏的电影《天边一朵云》
安若喜欢拿来催眠的片子一般是蔡明亮的电影。里面好像提过一回,一分钟不动的镜头,一共只有一句台词,我没好意思写片名,是《天边一朵云》。里面那对男女压抑暖昧的关系,互相吸引,各怀心事,其实很像后来安若与小程的状态。
对了,没写片名还有个原因,这片子是2004年下半年的,但是安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分明是春夏之间,其实那时候这片子还没出来呢,当然要打个马虎眼。
10、《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
这两部片子跟剧情没什么相合性,不过是推动了一下剧情。
前一部是安若和小洋洋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这一段后来我弄番外里去了,从正文里删了。对了,这个题材历史上有太多片子了,我写的这一部是里奥纳多那部后现代激情版。
从这个片子上就知道,安若跟小江怎么可能有未来嘛,第一次一起看电影,竟然就是这样的大悲剧。他们俩的缘分,失散于错误的时间相遇,又错过于那么一瞬间,跟戏里那对主角儿一样。倘若当初安若与小程第一次约会回家,见到了小江,那故事的结局,可能就是另外一种了。
安若跟小程看《泰坦尼克》也只是为了引发下面那一段话,这两个人,没一个相信爱情。
《TITANIC》虽然也是大悲剧,但是么,因为他们是随便换电视台时正好看的,只看了小半段,所以他们的结局虽然曾经有悲伤,但并没有一悲到底。
哎,我也真的很宿命啊。
前一部是1996?TITANIC是1998还是1997?我只记得获奖以及在中国公映是1998年。
11、《瘦身男女》
这片子只是随便提了提,我个人比较不爱这片子,疑心编导歧视胖人,因为片中的人一旦变胖,好像智商都下滑。
电影的结尾,无辜的男配女配因为失恋狂吃,也把自己吃成巨胖了。安若最擅长的就是一不舒服就去狂吃,所以她很疑心自己也有这么一天。
其实她一直很瘦,很瘦,瘦到全身只有两个地方有点肉,所以小程总是……啊,我CJ滴飘过。
2001年的片子,这片子我不推荐,虽然是杜琪峰导的。
12、《大河恋》
提这部片子,纯粹为了花痴一下年轻时代的布拉德.彼特。请结合电影镜头,再想像一下小臣衣袂飘飘,站在船头迎着海风抛饵的洒脱动作,陪我一起流口水。
1992年拍的。
13、《傲慢与偏见》
我文中提的是1980年BBC的版本。如果非要把两版达西的气质与小程相比,还是80版的这一位冷冷的贵气更接近一点。严格说算不上电影,应该算剧集。但长度也勉强可以跟电影一比,因为我记得只四集。其实我爱2005年9月的那一部,只是故事发展到如今,应该是2004年底或2005年初的光景,那时候这部电影还没有出世呢。
内容嘛主要是拒婚,伊丽莎白拒了两场婚,柯林斯一场,达西一场。其实安若也拒了两场,不过都是小程的(可怜的孩儿啊,小臣臣)。
然后我们把故事拖到终结章……小臣臣一边跟安若呕着气,一边尽力尽力地对安若的家人好,是不是也很像达西捏?所以安若虽然嘴上不说,仍是被打动了一下子。这一段,我光明正大地抄俺家奥斯汀,竟然无人看出,还说我像韩剧。KAO,韩剧!我撞墙去也……
14、《饮食男女》
单看名字,这片子多么符合婚后的安若和小程啊,平平淡淡,波澜不惊,除了吃就是睡(表不CJ啊童鞋们),生活里只有这两样东西了。李安的片子里,我最爱这一部。
放在安若允婚的那一章里,安若当时是有点心理暗示的。片子里,吴倩莲那角色,思来想去,终于答应了男友的求婚,冒着雨去敲他家的门,却发现了另一个女人。
安若当时是想答应程少臣的求婚,但是她疑心重,始终不信小程娶她的动机很单纯,她很担心自己也会像吴倩莲那角色一样,落个自嘲的下场……所以,小程说的对,她从一开始就不信任他,也不投入。
第二卷是以大团圆结束的,我故意留了这个尾巴,就是为了提醒读者们,表欢喜太早,后面肯定有虐呢。我是多么善良的作者啊。
这片子是1994年的。
15、《龙凤配》
奥黛丽.赫本1954年的代表作,完全为她量身打造的。大名鼎鼎的男主男配不说了,因为无论少卿还是少臣,可比他们帅很多。后来哈里森.福特任男主,重拍了一部叫作《情定巴黎》啥的,论质感,当然是比不得老片。
片子只暗示几件事实,女主曾经爱弟弟,爱了很久。大哥爱女主。弟弟希望大哥留住爱情,所以跟他打了一小架。至于弟弟对女主嘛……那实在不是爱情。
这个本来是想写番外的,但是我懒啊懒,其实交待得这么清楚,后来也说了,不写留点白,更有美感不是?
安若其实也就是在胡编加乱猜,谁知道她猜了些乱七八糟的啥,作者我可是很厚道地把故事实情都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