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的是,这位永乐郡主出身尊贵,手头不缺钱,所以也未将百姓们的税赋看在眼里。
玉二十七揖手道:“郡主怜惜百姓,乃永乐邑百姓之福。”
陈蘅微微一笑,“永乐的百姓过得清苦,所以,官衙已发告示,今岁、明岁两年,只收二成税赋,对新垦田地免收三年税赋。”
她话题一转,“玉老先生为县衙雕刻了一枚‘永乐邑’官衙的官员印章,你似有话想说,玉老先生若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玉二十七想过各种可能,却没想到,她几句之后,就切入主题,问到此事。
“不知郡主如何打理永乐邑?”
“首要,永乐境内吏治清明,现在上任的唐县令、钱县丞,皆是我经心挑选的人才;其次,垦荒造林,将石坡变成果林、茶山,将荒滩变成良田;之后…”
她的想法多了。
她的语调不紧不慢,一条又一条地讲下来,有教化百姓,让百姓吃饱穿暖,亦未掩藏自己想建一个世外桃源之地。
玉二十九妻捧来茶水,茶盏是用玉石雕刻,用浮雕之法,刻出了花鸟图案,“魏献帝时,曾有‘玉山群仙宴’‘玉寿桃’,被称为玉雕之中的精品,这只玉盏,玉虽寻常,但式样甚是别致。”
玉二十九难掩骄傲之色。
颖川陈氏是大族,而陈蘅的外祖莫氏同样是大族,在天下都是闻名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 访名匠
颖川陈氏是大族,而陈蘅的外祖莫氏同样是大族,在天下都是闻名的。
玉二十七道:“草民在周工头家看到了一幅永乐县城图,绘得甚是精妙,听闻这图是郡主所绘。”
“这图是合我与冯主簿二人之力而成。”
冯主簿,可是一位女官吏。
不仅有她一个,听说还有一个叫张萍的司法,来永乐县不久,连十几年前的旧案都给断出来,找出了真凶,被世人称奇。
还有一位唤作杨瑜的录事,她有何本事,眼下还不知道。
陈蘅道:“玉老先生以为县城图何处还需改进?”
玉二十七在斟酌用词。
陈蘅却忆起冯娥与她说的一句话,“忘了地下水排放。”
冯娥不懂,她只知道后世的永乐市老城,雨止路干,其地下水渠的建造堪称一绝,甚至还有西方建筑的学者来此探究、学习。
“玉老先生以为,县城的地下水道当如何建造?”
她问中玉氏祖孙的心头,祖父二人皆是一怔。
玉二十七在周家看到县城图后,回来就冥思了许久,用了几月时间绘了一条县城地下水道图。
“若地下水道设计精妙,可让县城不受水患,又能将城中之水引到护城河,雨止则路干,地下却不潮湿…”
玉二十七与玉二十九点了一下头。
二十九心下会意,不多时就捧出一卷粗布。
他缓缓打开粗布,上头竟是一幅完整的永乐城地下水图,陈蘅虽不懂,却已猜到,这许就是冯娥说的高人。
“玉老先生不仅精通玉石雕刻,更是精通建造,请受永乐一拜。”
刘备都能三顾茅庐请孔明,她一个女子,若能得此人襄助,必然能成大事。
慕容慬说过,要成大事,士农工商缺一不可。
“永乐郡主,万万使不得,草民钦佩郡主虽为女儿身,却有不弱男儿的志向。”
他伸手虚扶。
即便是老者,也不能用自己的手碰她。
陈蘅道:“此次前来,我想请玉老先生出山,担任县衙司工一职,负责县城督造一事,县城要建成图上的样子,没有三五年很难做到,若有老先生相助,蘅将荣幸不已。”
玉氏原就是名匠世家,此次再推辞,反倒显得奇怪,而对方是个弱女子,也没必要三辞三请。
玉二十七揖手道:“草民定不辱郡主所托。”
“事宜早不宜迟,早前所建的城东县衙一带,还需掘地建地下水道,还请老先生尽快到县衙赴任。我会让县令、县丞他们为你们安排好。司工之下,可选两名四名末等小吏相辅,你可自行挑选助手。”
由他自己选人,这就有了一定的权力。
他们原就是工匠,能被人器重,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司工俸禄同主簿,四名小吏照了司法、司户等手下小吏的规矩走。”
永乐郡主不缺钱!
这就是永乐百姓公认的事实。
因为不缺钱,所以她自己能拿出钱建造县城。
陈蘅笑道:“老先生膝下儿孙满堂,今日且随我去县城,你与县令、县丞见见面,以后行事也方便些。”
玉二十七道:“着孙儿妇为我拾掇一身换洗衣衫,将三十唤来。”
不多时,西厢门,里头出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揖手:“曾祖父…”
玉二十七道:“你收拾一下,随我去县城。”
“是。”
少年望向陈蘅,这女子生得清丽,就是肤色微黑,可脖子以下白如雪,他听弟弟妹妹说,今儿家里来客人了,莫非就是她。
陈蘅轻声道:“杜鹃,取礼物。”
杜鹃捧过一个布包。
陈蘅道:“出门匆忙,备了几身衣料,送给老先生做几身新裳。”
这么大的包袱?
二十九妻眼睛微闪,怕是好几块衣料了。
陈蘅见他家日子不穷,屋中也拾掇得干净。
当即带了玉二十七祖孙回县城。
二十九妻道:“郡主远道而来,用过午食再走。”
“趁着离晌午还早,早些回去。二位,告辞!”她点了一下头,“老先生,请!”
既然此人能地下水道的设计有奇思,便是其间的高人。
他能更好地将地下水排出城中,却又不让城中地下太过干燥,这就是本事。
真正的高人藏在民间,亦在山野,慕容慬此话不虚。
玉二十九夫妇与三个孩子目送着他们离去。
最小的小娘子只得十来岁,是几个孩子里最小的,仰头问道:“阿耶,曾祖当官了吗?”
“是啊,你曾祖当官了。”
十二三岁的小郎嘟着嘴,“曾祖偏心,喜欢长兄,不喜我。”
玉二十九看着妻子。
妻子温顺地垂眸。
大娘子道:“阿耶,曾祖这几年越发偏疼长兄,也不怪二弟心下不平。”
“二郎,你的书若念得比大郎好,为父自是疼你。可你连祖传的技艺也不如大郎好,你让我说什么?”玉二十九很是不快,“下次,你再教唆二郎说这等话,我自找岳父说话,你可是大郎的亲姨母,你都不能视他如己出,外人如何看?”
他一转身,拂袖而去。
玉二娘子忙道:“阿耶,我会用石头雕小狗了,长姐说,小狗很漂亮,我取来给阿耶看。”
原来,玉二十九的结发之妻,乃是邻村花家的大娘子,当年一场大病没了,留下玉三十这个孩子。玉二十七与花家长辈一商量,就让其妹花三娘子做了填房。
花三娘子过门后,生了两女两子,只幼子病夭,膝下还有两女一子。
有了自己的儿子,心思多了,即便是胞姐的骨血,也要分个亲疏出来。
偏玉三十又最得玉二十七疼爱,处处捧着,更是将祖传的技艺手把手地教给他,这越发引得花三娘不满,觉得祖父偏心得厉害。
她的三个孩子是最小的,农忙时节得下地干活,可玉三十只需在家读书、练手艺就可。
玉大娘子见父亲气恼,轻斥道:“你说错话,累得阿娘被骂,下次可别乱说,你若读书好,心思又巧,曾祖怎会不传你技艺?”
玉二郎咬了咬唇,恼道:“有什么了不起,这村里不会玉雕手艺的人多了,不也是好好儿地活着。”
玉二娘子啐骂道:“没志气,他们能与我们家比。我们家才是玉氏的嫡房长孙,这镂雕、浮雕、阴阳双雕的技艺岂是旁人能学的。”
玉二郎一扭头跑了。
不学又如何?可阿娘与姐妹们都让他学。
他最讨厌捧石头雕花样了,雕了那么多,又换不来吃,换不来穿,有什么用?
陈蘅扶了玉二十七上牛车,自己亦与他并排坐在上面,继续说起县城的建造事。
玉三十、杜鹃、韩姬跟着牛车而行。
这一老一少,一问一答,倒是聊得颇得投机。
第四百一十五章 玉雕师后人(三更)
(续上章)这一老一少,一问一答,倒是聊得颇得投机。
“玉山村在前魏时,曾出了‘玉山群仙宴’、‘玉寿桃’这样的奇玉。”
“先祖玉元用九年时间雕成‘玉山群仙宴’,又用三年时间雕成‘玉寿桃’。”
名匠后人,当受器重。
陈蘅请了县令、县丞来,将玉二十七祖孙引荐二人。
又拿了冯娥拟好的章程,“旁处的县令、县丞,好些年没领俸禄,但你们的俸禄由郡主府派发,我不会短了你们的。县令月俸十两银子,县丞九两,主簿、县尉、录事、司法、司户、典狱、造林、司工、督学皆定为一月六两俸禄,捕头、狱头、医官、官媒为五两,其他小吏若担副职者三两,非要职者为二两银子。”
就算是最低层的差捕,一个月也能有二两银子。
在旁处可没这么高。
“这是冯主簿与杨录事拟定的章程,我这里过了,择日县令、县丞召集官衙各处主事议事,将章程传达给大家。七品、从七品、八品官员每年一评。
评出三名上上者,第一名领三十两赏红,第二名二十两,第三名十两,连续三年优秀者,得县城临街铺面一家。
九品及所有官差,亦是每年一评,评出前五,第一名三十两赏红,第二名二十五两,第三名二十两,第四名十五两,第五名十两。
有上上者,就有下下者,七、八品官员评出最差者一人,罚俸禄三月;九品及所有官差,评最差者三人,罚俸禄三月;若连续两年皆是最差者,引咎辞离县衙。
若连续六年都是上上者,可领县衙附近的三进宅子一座;连续四年是上者,领县衙附近的二进宅子一座。这宅子将作为奖赏成为你们的私产,官员在位,不允贪赃枉法,为祸百姓,若被本郡主查出来,定罪加一等。
领过一次宅子的人,不参加第二次再领,但可以领良田、铺面等,任何一种奖赏领过一次,就不可领下次的同等奖赏。”
奖赏很丰厚,不仅有银子,还有宅子、良田、铺面,如果这样还去贪,这也太狂妄了。
玉二十七面带振奋之色,他身后的三十比他还要激动。
虽说永乐邑不大,入了官衙,大小也是官员,且奖赏丰厚,只要用心,就有奖赏。
玉家原就是匠人,第一次受人敬得,第一次做了小吏。
“玉老先生从即日起领司工一职,负责永乐邑所有工程督造,县城建设、本县水利、修桥铺路等工程由他督造。县令、县丞对此有监督核查之职,明日玉老先生就去新城实地查看,监督进度。”
玉二十七起身行礼,“下官领命。”
陈蘅唤了杜鹃,“给玉司工安排住宿。”
玉二十七揖手道:“听说县衙已建成,能否让下官先住到那边,不拘房屋大小,有个落脚处就成,建造新城是大事,不可耽误。”
陈蘅道:“钱县丞安排罢。”她顿了一下,“往后,县衙花销,唐县令可做主五百两银子以内的账目,县丞四百两,若超过五百两,需召集人议事,若有半数以上的官员通过,即视为通过。”
杜鹃将冯主簿拟的章程递给唐县令、钱县丞,原是两本,一人一本。
钱县丞揖手道:“杨造林带着一家人来了,是安排在老城还是新城?”
“杨家人口多,觅一处县衙附近的三进宅子,新城周围的山多是石坡、荒滩,将那儿交给他们,一座山拨二十两银子的树苗、树种钱。”
唐县令忙揖手道:“这树种、树苗可不值什么钱?”他看着钱武,“二十两一座山头,他原就是领俸禄的,这个价儿给百姓,他们也是乐意的。”
钱县丞道:“二十两银子确实多了些,不如定为大山头八两银子,小山头五两银子。”
陈蘅笑道:“将石坡拾掇成可种果木的山坡,仅靠他们一家完成不了,还得请百姓干活。二十两,不多!”
后来,这话传到杨造林耳朵里,感激涕零。
然,杨家在心里将县令、县丞骂了个半死,不给银子,是想坑死他们,就他们一家,拾掇出一座山,没大半年不成。家中人口不多,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请百姓帮忙,有了银钱,就可能有进度,也能见成绩。
*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陈蘅与冯娥几个又聚在一处,赠送了几把广陵的上等锦扇出去。
县城的女子不多,有身份的就更不多了,唐夫人、钱娘子几乎成了别苑的常客。
陈蘅总爱盯着唐正夫人的肚子瞧,听说这是唐正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都是儿子,这次她希望是个小娘子。
唐正到底是怎么喷唐夫人精气的?
陈蘅总爱琢磨,可又不好问,怕被人笑话。
双坪镇的新县衙已经修好,还有些潮湿,只待入了秋,唐县令一家就要搬进去。因杨造林、玉司工的到来,这两家却是首先搬到新城的,一来玉司工要督工,二来杨造林在新城周围的山头种果木。
玉司工领命之后,玉三十就成了副手,又挑了花家二十多岁的花大郎当手下,再挑了个与自家交好的族孙跑腿,这人手就齐了。
一时间,开始在建好的县衙周围掘地下水道,又要采石,没几日就报出了需要的石料。
永乐县这地方,尤其是新城周围就有石料,现场可采。但人手不足,只能从百姓手里购买石料。
要买石料,就会有人来制造石料。没几日,双坪镇的挑头的石匠了十几个石匠开采石料,又将石料卖给周工头、玉司工等,因中有利润,永乐县各镇的石匠都寻到了双坪镇的石山,不止一支队伍,而是八支队伍,几乎一镇一支,好不热闹。
而不远处的寺庙,前殿才初具模型,十几个僧人亦是忙前忙后。
新城,开始修建宅邸与临街铺面,这是县衙周围的房屋建筑,照着图纸,里头有三进宅子,亦有二进的,甚至还有一进的四合宅子。
因为可能是县衙官员、官差们自己居住的,连一些官差也跑去瞧,叮嘱周工头:“老周,建好些,建不好,我们可是会跑到你家门上大骂的。”
冯娥早上就规划好了,哪里开成衣铺,哪里卖蜜饯、点心,哪里又是书肆、文房铺子,当铺、钱庄也一并算进去。
第四百一十六章 矫情
夜,深沉。
陈蘅与慕容慬分开二十天了。
这其间,陈蘅让燕儿送过几盆兰花去,点名要把几盆兰花种在阵中。
慕容慬一问,沉了片刻,亲自将兰花种在三面观音石的周围。
六月初一,慕容慬从百里森林归来,带回的还有陈蘅的那只凤羽珠吊坠。
陈蘅捧着凤羽珠,触手即暖,里面吸足了灵力。
“听说,你送了鸡油玉去玉家?”
“除了县尉官印,其他的得重刻,请玉家帮忙重刻官印。”
鸡油玉刻官印…
传出去,文人雅士们又要说“永乐郡主真阔绰”。
鸡油玉一直是文人墨客用来雕刻私印的。
玉司工就亲自给陈蘅雕了一枚漂亮的“陈蘅之印”,上面雕了一朵兰花,底下是方形,甚是漂亮。
冯娥知晓后,又讨了块鸡油玉,给自己雕了枚私印。
陈蘅索性赠了张萍、杨瑜各一块鸡油玉,惹得二人说了一大堆的感谢话。
慕容慬道:“你的鸡油玉质地极好,送我一些。”
陈蘅便唤了杜鹃来,杜鹃抱了一块出来,唇角微翘。
慕容慬捂嘴轻咳,“有件事,想与你商量。”
“什么?”
“罗天羽,他…不想回总舵,想留在永乐邑,更想娶杜鹃。如果这门亲事能定下来,他就留在永乐邑做捕头。”
杜鹃紧张了,忙道:“盟主,谁…谁…想跟他了,他留不留下,与婢子何干?”
想到那憨子,她就心烦。
不想吧,又会经常想。
可想到他,她的心情就不好。
天天烤兔子给她,天天吃,她也会腻的。
以罗天羽的武功,做永乐县的捕头真是大材小用。
慕容慬道:“杜鹃是你的丫头,天羽是我的人,天羽的家人在战乱中没了,若是此事能成,亦是一件美事。”
陈蘅想到前世的杜鹃,不知她逝后,杜鹃过得如何,“如果杜鹃嫁天羽,我会放‘释奴文书’,让她成为自由身的平民。”
郡主要放了她?
释奴文书,是多少奴婢的梦。
有了自由身,有了户籍,就可以做平民。
陈蘅心下暗道:杜鹃嫁罗天羽,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在荣国府,再难挑到比罗天羽更好的人。
“杜鹃,你看呢?”
“那个憨子…那个…”
燕儿一直在听,此刻接过话道:“昨晚,鹃姐姐连梦里都叫着‘憨子,我不吃兔肉!’鹃姐姐,你是不是想鹃姐夫烤的兔子肉了,其实他烤的兔子肉挺…”
不待她说话,被杜鹃狠狠的拧了一下。
燕儿尖叫一声,“你这母老虎,我要告诉鹃姐夫,叫他别喜欢你,你又凶又恶…”
“你去呀,去呀,看他听不听你的。”
杜鹃追着燕儿打。
陈蘅觉得很奇怪,明明杜鹃不像喜欢罗天羽的样子,可现在瞧着,心里也是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