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劫、死\劫!”
冯娥微张双唇,眼珠转了又转,历史上对宁王府的记载不多,毕竟南晋离亡国越来越近,南晋的皇族是生是死,后来的史书再无记载。
她所记住的是陈蘅,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因她保护了家人、舅族,越上退守永乐县的南国世家,越早得已保全,在新朝建立之时,未能进入永乐县避祸的世家泯然于众,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而进入永乐县的世家大族,却在新朝站稳了脚根,再得以繁衍,永乐邑的存在,对后世大姓大族是个莫大的转折点。
后来,也有北武南文之说,南人出文臣贤臣,北方南名将武臣。
陈蘅这个弱女子,在乱世中护住了无数飘泊无依受到战乱的百姓与文人墨客。曾有历史评价陈蘅,说陈蘅之功是护着了魏晋的文化传承。魏晋是漫长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书法丹青的盛世,亦给后世诗文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桥梁作用。
而陈蘅,在冯娥所晓的历史中,她自己就是一位书画大家,出生于南晋四大世家之一的陈氏,受到了家族极好的文化熏陶。
如果不是她,无数的魏晋书册将会损于战火。
如果没有她,十余年群雄争霸后的天下经济不会得到最快的恢复。
她保住了文化,亦保住了一批当时的商贾。
商贾们对恢复天下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冯娥道:“郡主,我明日不出荣国府,亦会劝阻七女郎、筝女郎留在府里。”
难道史书中记载陈蘅身边有玄门异人之人,不是她身边人,根本就是陈蘅本身。
冯娥看着陈蘅的眸光带着几分崇敬、膜拜。
这眼神,就似袁东珠看着慕容慬。
陈蘅早前想不明白,当卜出淫\劫时,豁然开朗,想到宁王府宴请的郎君,不是真正的君子,而是伪君子,如夏候滔、大司徒的族侄杨嘉等,这些人虽有才名,可这品德真不敢恭维。
她已经猜出了真相!
陈蘅唤来杜鹃,叮嘱道:“你使珠蕊阁机灵的侍女、仆妇去崔、王、谢三府,多带些一两重的元宝,给递信的仆妇打赏。叮嘱她,请她们务必告诉女郎:‘宁王府宴会有异,请府上女郎莫去’。”
仅凭一句话,人家怎么会信。
宁王府这此的动静闹得很大,或是身份贵重,或是在都城有些才名、美名者,全都在他们的应邀之列。
杜鹃道:“郡主,怕是她们不会信。”
“若不信,你就把信给她们。”
冯娥接过话道:“杜鹃姑娘,刚才郡主让捎的话,还是告诉她们吧,没的惹出事来。”
郡主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莫不是冯娥讲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 阻止
郡主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莫不是冯娥讲的?
冯娥颇得郡主信任,就连袁东珠都有些酸意,说“阿娥才蘅妹妹最好的朋友罢”,可杜鹃几个却知道,冯娥是将自己当成臣属的,而陈蘅亦拿她当自己人。
杜鹃、黄鹂曾私下议论,说冯娥对自己够狠,能将自己先前两次卖给陈蘅,不是狠角色是什么,但她如此决绝的做法,确实得到了陈蘅的信任。
杜鹃小心翼翼地接过:“郡主,你的消息…可属实。”
陈蘅微怔,“若消息属实,还会有人去参加宁王府的宴会?”
“若不属实,郡主这般大张旗鼓地阻止世家女郎,可让她们如何看?”
世家女郎们都是骄傲的,回头认为陈蘅戏弄她们,还不得与郡主闹起来,届时,只怕郡主的名声也会受到连累。
“若是消息有误,我设宴与她们赔礼。”
不过是赔个不是,总不能明明已经猜到,还看她们往火坑里跳。
陈蘅又道:“送信的时候,若你们能见到女郎最好,与她们说,让她们设法阻止交好女郎参加宴会。”
杜鹃应声“是”。
为一个无法证实的消息,郡主这般做,确实有些鲁莽。
*
夜里,崔女郎启开陈蘅的书信,瞧了一阵,“永乐说明儿出宫来要拜访我,叫我明日莫要离家。”
崔夫人道:“你参加不了宁王府的宴会了?”
据说满城的贵女、少年才俊都会去,自家女儿不去难免有些可惜。
崔女郎道:“永乐有三年多没来崔府走动了,我还出去,岂不太过失礼。”
崔夫人不无遗憾。
五皇子正妃还未定,宁王世子的结发嫡妻两年前病故,这可是多少人都盯着的。
崔家若出一个皇子妃或世子妃,地位更能再晋一层。
崔女郎忆起珠蕊阁的白鹭与她叮嘱:“我们郡主说,请女郎莫要参加宁王府宴会,若是贵府家中长辈不能接受,只管说我们郡主会前来拜访。”
她凝了一下,看崔女郎神色沉重,又道:“是我们郡主得了消息,说:‘宁王府宴会有异,请女郎莫去。’郡主还说,若是女郎有交好之人,也设法通晓、阻止她们去参加宴会。”
崔女郎问道:“你家郡主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白鹭摇头,“郡主没说,说这消息现下无法证实,但郡主说小心为上,若消息有误,他日定设宴向女郎赔礼。”
宁王府的宴会有异…
宁王父子的名声不大好,宁王好南风,世子爱美色,就连大郡主也不是安分的,将当年清河大长公主的行事作风学了个十成十,甚至连带着将德馨公主也带成了一个贪恋男\色之辈。
旁人不知德馨公主表里不一,崔女郎却是听自家父兄提过此事。
德馨公主在宫外养了两个俊美的面首。
这件事,只得宁王府的主子与几个权贵知晓。
就连宫中的淑妃、陛下都没听到风声。
听说这俊美的面首,是宁王府大郡主与宁王世子送给德馨公主的。
崔女郎对左右的侍女道:“去告诉几位堂妹、庶妹,就说永乐郡主明儿入府拜访,请她们随我一起坐陪。”
崔夫人连连阻止,“你留在家里等候便是,怎的让她们也莫去。”
崔女郎咬了咬唇,陈蘅说消息还未证实,她总不能说是陈蘅说的,“母亲,我得到消息,听人说‘宁王府宴会有异’,她们还是不去的好。”
崔夫人问道:“谁告诉你的?”
“是无法证实真伪的消息…”
崔夫人伸出手指,凿点了一下她的脑门,恨铁不成钢地斥道:“不知从哪儿来的闲话,你就当真了,自己错失这大好的机会不好,还不让你堂妹、庶妹们去?”
她沉了一下,“我想给舅家表姐妹们递话,也劝她们别去。”
“我的阿珊,可别再闹了,没的让人笑话,你要阻住崔家女郎不去,可以说成留她们随你恭候永乐郡主。可你以什么理由阻止你的表姐妹们莫去,若这消息有误,这不是平白让人笑话。”
崔夫人将崔女郎狠狠训斥了一顿。
崔女郎原想阻止舅家表姐妹,最终被崔夫人给压了下来。
不知哪儿听来的闲话,这般当真,反让人笑话。
崔夫人觉得自己经心养大的女儿居然是个见风是雨的性子,颇有些失望。
崔女郎不去宴会了,但可以写信给舅家表姐妹,托她们代向宁王府赔礼。
*
谢雯手里亦拿着内容相似的书信,她看了又看,“还真是巧了啊,还说有要紧话与我说。”
侍女道:“女郎明儿去宁王府宴会么?”
“永乐要来谢府,我若去了,回头长姐也饶不得我。”
谢氏极爱面子,也颇是看重婆家的小姑陈蘅。
如果知道谢雯这等不将陈蘅放眼里,少不得又是埋汰几句。谢雯可受不得长姐那酸溜溜的话,与姐夫陈蕴越来越像。
陈蘅的侍女当面与她递话,让她阻止交好的女郎不要去参加宁王府宴会。
多的没说,就那么突兀地说了两句。
她们阻还是不阻?
若去了,消息有误,岂不闹出笑话。
若是不阻,万一真有异,出了意外,她会愧疚一生,觉得自己有机会帮她们,却错过了机会。
谢雯犹豫不决,最终起身去长兄、长嫂屋里。
谢大郎听罢:“宁王府给你送了请帖?”
谢雯应声“是”。
“我们家又不要你做皇子妃、世子妃,你莫去了。”
谢大郎语调不善。
五皇子夏候淳成亲当日拒婚,但凡是真正的君子,就不该这么做。在这之前可以退亲,万没有挑在这一日的,嘴是说不在乎陈蘅的嫁妆,却私下做了一套与人家嫁妆一样的东西,偷梁换柱的法子都玩出来了。
这样的五皇子,不要也罢。
即便给谢雯正妃位分,他也不乐意自己的幼妹去嫁这么个东西。
再说宁王世子,贪恋美色是出了名的,早前的元配世子妃就是被他活活给气死的,他对正妃尚不知敬重,这继室、侧妃会敬重?
谢雯迟疑之中,还是将陈蘅递话来的事说了。
谢大少夫人忙道:“阿雯,永乐郡主与你交好,得了消息就先与你递话,既是无法证实的,你怎好阻止别人?”
第二百六十三章 无法证实(三更)
(续上章)谢大少夫人忙道:“既是无法证实的,你怎好阻止别人?”
陈蘅明知现在不能证实,依旧写信来阻止谢雯去参加宴会,态度真诚。
谢大郎颇有些动容,毕竟多少人能做到陈蘅这样,因无法证实的消息就提醒自己的朋友,“阿雯,莫与外人提这事永乐告诉你的,万一消息有误,没的累了她的名声。”
“长兄,这事我晓得轻重,就是想问问你,这事…我该怎么做。”
谢大郎君唤了侍从进来,道:“传我的话,明儿谢氏无论郎君、女郎,一律不得出府参宴。明儿二十日,是一位老祖宗的生祭,得去大祠堂拜祖宗。”
谢大少夫人惊道:“不是说好,由你带着郎君们,女郎们去?”
不用这法子,他怎么阻住他们去参加宴会。
要祭老祖宗,没有比这法子列好的。
谢大郎领头要拜祭的,乃是谢氏族里的一个女先祖——谢道韫。
“既是女先祖,女郎们参加也是常事。”
谢氏的女郎不是时常拜吗,明儿就让她们大大方方地祭拜。
谢雯赞道:“还是长兄这法子好。”
谢大郎道:“莫提永乐传话之事。”
陈蘅是他好友之妹,亦是他大妹谢雪的小姑子,是姻亲,更是世交,可不能将陈蘅给卖了,就算消息有误,也由他担着。
*
王烟看着信,翻来覆去瞧了好几遍,立时就让侍女去与王二夫人说,明儿她有贵客来访,得备些上等好茶好点心。
王二夫人知道是陈蘅,也颇高兴,刚高兴完,又道:“明儿不是要参加宁王府的宴会?”
“夫人,永乐郡主多少年不出门访客了,这第一个访的可是我们家女郎,能不叫女郎欢喜么。”
“这倒也是,都城的宴会哪个月没有十几回,大的也有三五回,永乐郡主来访可是几年才一次。”
如此一想,倒也释怀了。
王二夫人沉吟起来,刚才荣国府的侍女与你说:“宁王府宴会有异?”
王烟垂首道:“是这么说的,她还怕我去了,特意说了这么一句。”
难道,陈蘅为了阻止王烟参加宴会,特意要来王家拜访?
王二夫人道:“说到这事,今日午后,你三舅母来过,还问你有没有收到帖子,她说如果你收到了,叫我劝着你,莫让你去。”
陈蘅的侍女说那么一句,王烟没往心里去,此刻听母亲一提,道:“三舅母可有说是从哪里听来的?”
王二夫人摇了摇头,“难道她得到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若是真的,我可得递话给交好的几家,没有帖子便罢,若接到帖子的,我得让她们阻住自家女儿。”
一个人说有异,她不会信,可永乐郡主都说有异,这太不正常,还是小心为妙。
当天夜里,王二夫人就派仆妇下人去几家递话,若未拿到帖子,自不提,若收到的少不得要提醒两句。
因王二夫人善意的提醒,又有几家的女郎被母亲约在家里,不许去参加宴会,即便穿戴好了,也没出门。
*
陈蘅给李倩的信,是说谢家要取回诗集,问她要不要抄录一套,那日瞧她似很喜欢的样子,谢家那边她已经问过谢雯,谢雯是同意借她们抄录的。
李夫人听说女儿打消去参加宴会的心思,“你真不去啊?要去荣国府抄诗集?”
李倩道:“上面有谢氏姑祖母的诗,写得可好了,更有谢氏历代才子的佳作,外头可是买不着、见不着。”
李夫人见女儿近来似变了一个人,又与陈蘅几个女郎做了朋友。近来正研究柳书,李尚书令瞧过后颇是赞赏,越发让李倩学得有信心。
李夫人又道:“你真不去?”
“阿娘,谢雯要收回诗集,我不能错过机会。谢氏诗集,若非永乐,还借不到呢。永乐好心邀我过去抄诗集,我可不想拒绝。宴会我就不去了,宁王府大郡主原就瞧我不顺眼,不,她是瞧不起所有比她有才华的贵女,我到她跟前碍眼作甚?”
任李夫人再劝,李倩拿定主意就是不去。
以前,李倩没有朋友,但凡接到帖子,都会去凑趣。
现在,她将自己归于:我是有才华的贵女一列,反不想去了,在家时,不是练字就是绘画,这几日光是笔墨纸张就用了不少。
李夫人道:“你不去,我把帖子给你二叔母,她今儿听说你收到了帖子,一个劲儿地说让你把阿佳带上。”
李佳,李倩的堂妹,两个年纪悬殊不大,只相差不到三个月,当年李府的大老爷、二老爷是同一日成亲的,而李大夫人、李二夫人又是表姐妹,妯娌感觉极好。
*
翌日一早,陈筝就拿到了诗集。
袁东珠道:“谢氏阿雯递话来,明儿要来收回诗集。蘅妹妹急了,想请你们姐妹帮她抄诗集,若不是早早就与太后说好今儿要入宫,她便自己抄了。”
陈箩有些不快,却不敢发作。
她们姐妹能遇到宁王府大宴容易么?
哪日不好,偏在今日要她们留在荣国府抄诗集。
这不是一本,而是好几本,谢氏怎有这么多的诗集,就算她们姐妹一人分三本,这怕得抄两天。
袁东珠指着陈箩,大声道:“阿箩,若不是这事急,蘅妹妹才不找你们帮忙,不就是一个宴会,有什么好去的?难不成,你上赶着要给皇子殿下当妾?”
陈箩气得不轻,也就是这个粗俗女郎才会大咧咧地说这等话?
她是陈氏嫡女,父亲又入仕为官,怎会去给人当妾?
这五皇子、七皇子的嫡妻还没定下人选呢。
宜二夫人忙道:“若不去,使个侍女去说一声便是。”
陈筝道:“蘅妹妹找我帮忙抄诗集,我是去不成了,若是箩妹妹想去,你且去吧。”
袁东珠大叫一声:“不能去,今儿你们姐妹都不能去。”见她们看着自己的眼神怪,又道:“这一套有六本,阿筝今儿抄得完吗,有阿箩在,你总多一个帮手不是。”
陈筝都说她能去,偏这袁女郎多事,一个劲儿地阻着。
陈箩恨死这多事的袁东珠,可又不能发作。
宜二夫人都说她们该留在府里抄诗集,而且陈蘅态度诚恳,若是拒了,倒显得她人小家子气。
第二百六十四章 拦九公主
(续上章)若是拒了,倒显得她人小家子气。
袁东珠道:“你们要去,先把诗集抄完,抄不完诗集,谁也别想出门,我可答应了蘅妹妹,让她拥有一套诗集的。”
她说得振振有词,理由十足,真不知好歹,蘅妹妹这是帮她们啊,她们还要闹?
陈箩恼道:“你们讲不讲道理。”
“讲道理作甚?道理是给外人讲来看的,自家人讲什么道理?阿箩,乖乖回屋,这一套诗集可得好几本呢。”
袁东珠用陈蘅的歪理应付。
陈箩气得小脸煞白。
自己人,她与袁东珠算什么自家人?
宜二夫人原就感激荣国府的提携之恩,莫氏又说要将名下一处极好的宅院以最低价卖给他们,这可谓是恩上加恩了。虽然湘三房的人不缺置宅邸的银钱,但这别苑买下了,就是陈宜名下的,算是他们的一份家业。
有她应承,陈箩即便一百个不乐意抄诗集,也被宜二夫人束在家里抄诗集。
陈筝姐妹到底没能出府。
陈蘅一大早与莫氏乘上车辇,准备入宫。
慕容慬这会倒换了女装,只是她穿上女装依旧有一种三分像男人的感觉。
为了入宫他连女装都换上了,可真够拼的。
袁东珠感动不已,越发觉得慕容慬这样的才是真男儿。
刚至宫门时,宫门未开,陈蘅与莫氏坐在车辇上静候。
陈蘅道:“朱雀、杜鹃,一会儿瞧见德淑公主的车辇替我拦住。”
莫氏睨了一眼,轻斥道:“你又想作甚?”
“我三年多未入宫,她这个主人却自己去玩,这是哪家的规矩?”
她是一定要留住德淑的,她隐隐觉得,后来德淑给自己的夫君纳妾,定然是因为今日之变。在她心里,一直觉得对不住谢霄。
德淑虽贵为公主,可自小就有几分自卑,性子比不得大公主、容貌也是众公主里头最寻常的,才华平平,再加上一场变故,越发让她自卑。
宫门刚开,一骑车辇等着出来。
陈蘅下了车辇,远远儿就唤道:“淑淑…”
声音太大,惹得莫氏连连看着陈蘅,“你是贵女,注意仪态,在外头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她吐了一下舌头,神色讪讪。
莫氏连连摇头,自家的女儿,规矩一向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