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分明的漂亮眼眸,如溪水搬清澈。

闵太后既欣慰又有一丝酸涩。

随着年岁渐长,萧麒和萧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萧麟聪慧过人,十分懂事。萧麒却如同被时光定格住了一般,依旧是懵懂孩童的心性。

闵太后很快就没时间唏嘘感叹了。阿娇姐弟三个也散学归来,再有俊哥儿朗哥儿蕙姐儿玥姐儿一众孩童,安静的椒房殿立刻热闹暄腾起来。

人一旦上了年纪,最喜欢的便是这样的热闹场景。闵太后乐呵呵地搂着乖孙们,一边和众孩童闲聊说话。

过了一个年头,孩童们也迅速窜高了一截。其中尤以闵达最明显。他和阿娇阿奕同龄,算起来只比他们姐弟小了两三个月,却足足高了半个头,身体也很壮实。

站在眉目姣好胜过女童的朗哥儿和清俊斯文的俊哥儿身边,又高又壮相貌堪堪不算丑的闵达,顿时成了蠢钝的木桩子。

便连闵太后,也忍不住暗暗叹气。

闵达见闵太后看着自己,还以为她是有话相询,立刻喜滋滋地上前几步,响亮地喊了一声:“姑祖母,你是不是有话问我?”

他声音格外洪亮,一张口,立刻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闵太后失笑,不愿在众孩童落闵达的颜面,和颜悦色地笑道:“你倒是机灵的很。哀家确实有话问你。你近来课业学的如何?”

闵达颇为骄傲地挺起胸膛:“今日背书只错了两处,太傅只打了我两板子手心。”

闵太后:“…”

众孩童挤眉弄眼地笑了起来。

顾莞宁的目中也露出笑意。

这个闵达,也就比萧麒强了一点点。便是如今的玥姐儿,也比他强的多。

闵太后当机立断地转移话题:“骑射课学得如何?”

这可算问中闵达的得意之处了。闵达洋洋自得地笑道:“我骑马射箭都胜过萧天朗。”

朗哥儿一听便气得红了脸,愤怒指控:“我不过是今日输了给你,前几次骑射课分明是互有高下。”

闵达大言不惭地吹嘘:“以前是我让着你。今日上课,我不肯相让,你当然不是我对手。”

脾气暴躁的朗哥儿,差点当场要撸袖子动手。

顾莞宁淡淡地扫了过来。

朗哥儿立刻冷静下来,抬头挺胸收腹站好。

闵太后看在眼里,又是好气又觉好笑。这群混小子,在她面前敢争吵,在顾莞宁面前都乖巧得像绵羊一般。

阿淳平日最喜黏在顾莞宁身边,今日在闵太后怀中待了片刻,便扭动着小身子,要扑进亲娘怀里。

闵太后眼疾手快地拉住阿淳,殷切叮嘱道:“你母后又有了身孕,要安心养胎。以后你可别随便冲过去,免得冲撞了你母后。”

阿淳一愣,尚未反应过来,阿娇阿奕已满脸惊喜地看了过来,异口同声地问道:“娘,你真的有喜了?”

九岁的阿娇,眉目疏朗英气,目光明亮,已有了少女初长成的清秀。

阿奕也如小小少年郎一般,平日说话行事越见沉稳。

被儿女这般看着,顾莞宁难得有一丝羞赧之意,轻轻点了点头。

阿娇满面欢容,笑声格外欢快:“这可真是一桩好消息。”

“是啊,”阿奕也笑着接口:“父皇若是知道了,不知会有多高兴。”

顾莞宁笑道:“我已经让人给你父皇送了喜信。”

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际,阿淳忽地扁扁嘴,哭了起来。

众人:“…”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筹措(一)

阿淳相貌生得极好,平日乖巧嘴甜,十分讨人喜欢。

别说顾莞宁闵太后疼他入骨,便是满殿年龄长了几岁的孩童,平日也都喜欢他,对他颇多相让。

阿淳这一哭,让众人一头雾水。

“乖孙,这么好的事,你哭什么?”闵太后心疼不已地将阿淳搂进怀中。

顾莞宁也柔声问道:“阿淳,你为何要哭?”

阿淳委屈地吸鼻子,泪珠吧嗒吧嗒地继续掉落,一边哭道:“以后再有弟弟妹妹,娘最疼的就不是阿淳了。”

顾莞宁:“…”

阿娇阿奕:“…”

娘最疼的一直都是我才对!

阿娇阿淳心里默默想着,各自张口安慰阿淳:“这怎么会。阿淳这么乖巧听话,娘最喜欢的一定是阿淳!”

“阿娇说的对。谁也抢不走你的位置。”

阿淳眨巴着眼睛抬起头来,豆大的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娘,姐姐哥哥说的是不是真的?”

便是铁石心肠,在这样的眼神下,也会化作绕指柔。

顾莞宁目中满是怜惜,柔声应道:“是,娘最喜欢阿淳,以后生了弟弟妹妹,也抢不走阿淳的宠爱。”

阿淳这才破涕为笑。

中宫有孕的喜讯,在当日之内传遍宫中。之后两日,又传出宫外。

边关还在打仗,百官人心浮动,百姓更是惶惶难安。这个喜讯,稍稍冲淡了战事不利带来的阴云。

顾莞宁将宫务交给了闵太后,安心养胎。

不过,她虽不管宫务,宫中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都瞒不过她的耳目。

譬如,平西伯父子率领五万神卫军赶赴边关增援。大军开拔之日,百姓们自动自发地夹道欢送。

譬如,打仗最耗金银米粮。户部周尚书为了筹措大军所需的粮草辎重,几乎愁白了头。领着户部事务的魏王世子,近来也熬红了眼,已经连着多日没回魏王府了。

一场战争,死伤无数士兵百姓,战事所消耗的银两,也令国库元气大伤。

萧诩登基三年多,国库一直不算丰盈。这两年刚缓过劲来,偏又开始打仗。而且,还不知要打多久。户部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也怪不得周尚书和魏王世子头痛了。

小朝会的时候,周尚书苦着脸启奏:“启奏皇上,去岁田赋商赋俱已收归国库,为边军准备军饷物资已占去两成。神卫军开拔,也带走了半年的钱粮,又去了一成。前去边关增援的驻军,也要消耗许多金银。”

“边关还在打仗,已经战死的士兵还未统计,抚恤安家的费用,也是一笔骇人的数字。”

“除此之外,许多必不可少的开支也不能不用。微臣和世子领着户部众官员测算了两日,照这样下去,国库里的银两,只能撑上一年。”

可是,这一场战事,到底要打上多久,谁也不知道。

若一年之内能平息战事,便无大碍。缓上几年,空虚的国库便能得到缓解。如果这一场战事拖上两三年甚至更久,可就不妙了。

萧诩神色沉凝,眉间微微皱起。

魏王世子上前一步,拱手启奏:“皇上,微臣以为,必须做好长期打仗的准备。提前准备,才能临危不乱。”

“世子言之有理。”首辅王阁老一脸肃穆,沉声附和:“臣附议。”

崔阁老也道:“臣附议。”

众臣皆附议,接下来自然就要商议如何筹措军饷的事。

周尚书率先表态:“户部是真的挤不出一两银子了。各样开支都已被压缩减到最低,不能再少。除非,将大秦所有官员俸禄减半,倒也能省出一笔银子来。”

最后一句,纯属自嘲。

熟料,崔阁老竟赞许地看了过来:“周尚书这一提议甚佳。在朝为官,家资丰厚的不在少数。便是少发一半俸禄,也不至于饿肚子。”

顾海也道:“微臣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天子点头首肯:“准周尚书奏!”

周尚书:“…”

不带这样坑人的好吧!

这事一传出去,他这个户部尚书一定会被众官员骂得狗血临头!

周尚书原本就一张苦脸,现在更是苦不堪言。

魏王世子和周尚书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同情又无奈地看了过来。这个黑锅是背定了。总不能让天子担上刻薄的名声吧!

当然不能。

周尚书默默地咽下苦水。

韩王世子此时倒是庆幸不已。好在他领着刑部,不必像魏王世子现在这般头痛煎熬。也不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筹措军饷。

魏王世子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说道:“边关战事,关乎江山社稷,关乎人心安定。身为臣子,为君分忧是分内之事。大家群策群力,总能想出办法应对。”

得了!

众臣一听话音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能参加小朝会的,俱是朝中重臣。也多是望族勋贵出身。便是为官清廉的罗尚书,家资也颇为丰厚。魏王世子将主意打到众人头上来,也不算稀奇。

也罢!伸头一刀,缩头也得割上一刀。倒不如痛快些主动些,也能搏个忠君爱民的好名声。

王阁老和崔阁老显然打了同样的主意,一起上前两步:“臣有事启奏。”

然后,对视一眼。

王阁老表现地十分谦虚:“崔阁老请先启奏。”

“王阁老身为首辅,理当先启奏。”崔阁老更是谦逊。

众臣心中各自哂然,面上各自不动声色。

龙椅上的萧诩,将各人眼中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缓缓张口道:“王阁老年长,又是首辅,便先说吧!”

王阁老这才歉然看了崔阁老一眼,然后拱手启奏:“魏王世子适才所言,令老臣茅塞顿开。老臣薄有家资,愿捐赠五万两银子做军饷。”

五万两银子,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字。只是,身为阁老,也不宜张口捐赠太多。否则,倒要落人口舌。

萧诩顿时动容,大肆褒奖了高风亮节的王阁老一番。

王阁老泰然受之,在众人钦佩的目光中站回原位。

崔阁老这才拱手道:“臣愿捐赠四万两银子。”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筹措(二)

这便是崔阁老的聪明之处了。

首辅王阁老捐了五万两,他自然不能越过王阁老。

有了崔阁老出言在先,其余众臣便也一一张口。或四万两或三万两不等。

苦着脸的周尚书立刻有精神了,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一想到将有近百万两银子入国库,心情顿时舒畅不已。

坐在龙椅上的萧诩和魏王世子交换了一个隐秘的眼神。

别人没有留意,一直盯着魏王世子的韩王世子却察觉到了,心里霍然明朗。此事分明是魏王世子之前就和天子商议好的…说不定此事就是魏王世子出谋献策!

这个狡猾的萧凛!

这等大事也不和他提前透个气!

白白地溜走了一个逢迎拍马的好机会!

韩王世子恨得牙痒,很快站了出来:“皇上,臣弟愿捐二十万两!”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

之前大家都不痛不痒地割点肉。没想到,韩王世子一张口就是二十万两!这么一来,让大家还如何自处?

尤其是第一个张口的王阁老,神色间再无坦然从容,有些微妙地尴尬起来。

魏王世子也微妙复杂地看了过来。

萧诩顿时动容又感动,温和地对韩王世子说道:“这二十万两未免太多了。韩王府如今也不宽裕,你捐赠五万两即可。”

韩王世子想也不想地慷慨激昂应道:“国若不存,何以家为?吐蕃突厥大举进犯,不将他们彻底打退,边关便不得安宁。别说是二十万两,便是韩王府家资尽去,臣弟也在所不惜!”

王阁老:“…”

王阁老只觉得脸上火辣辣。

萧诩感动至极,却未多夸赞,只说了一声好。

魏王世子也朗声道:“臣弟也捐赠二十万两!”

众臣面面相觑。

到底还是得王阁老打头阵。

为官多年,王阁老早锻炼出了雄厚的脸皮。先张口赞扬韩王世子魏王世子的高义,然后又不无羞愧地自责一番,最后将捐赠的五万两翻了一番,变做十万两。

王阁老领头,众臣也知道该怎么办了。各自将原本捐献的银两翻了一倍。

户部周尚书感动得快热泪盈眶了。

这一翻倍,再有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的慷慨解囊,加起来便近两百万两。已经够支撑边关再打一年仗。

哪怕明知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是配合着天子演戏,周尚书也倍感欣慰。

显然,有周尚书这等想法的,不止一两个。

散朝后,王阁老崔阁老不疾不徐地出了金銮殿。

王阁老喟然轻叹:“谁说天家无真情?两位世子这般行事,别说皇上,便是身为臣子,我等心中也颇感动。”

崔阁老点头称是。

两位阁老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各自离去。

刑部孟尚书和顾海私交甚笃,两人很自然地走在一处。

“今日唱得好一出三簧!”孟尚书压低了声音来了一句。

顾海目光一闪,淡淡应道:“不管如何,都是为了大秦。不筹措军饷物资,边关还怎么打仗?”

孟尚书顿知自己失言。顾淙尸骨未寒,顾谨行又去边关领兵打仗。众臣中,无人能比顾海心中更焦虑急切。

“我一时失言,你别往心里去。”孟尚书立刻歉然赔礼。

顾海不以为意地扯了扯嘴角,拍了拍孟尚书的肩膀:“你我兄弟,何须客气。”

过了片刻,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也联袂走了出来。

韩王世子斜睨魏王世子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堂兄在户部干得有声有色,为皇上排忧解难,赤胆忠心,令人钦佩。”

魏王世子面不改色:“彼此彼此。堂弟侠肝义胆,为筹措军饷不遗余力,才是真正令人佩服。”

韩王世子轻哼一声:“今晚去韩王府喝上一杯。”不灌醉这个阴奉阳违的萧凛,心中实在忿忿难平!

魏王世子立刻道:“不妥!近来边关战报愈发频繁,我们随时会被宣召进宫。还是不要饮酒了。”

这倒也是!

正事要紧,喝酒这等小事日后再说。

韩王世子也不再多言,和魏王世子一起离宫。

今日是小朝会,参与小朝会的俱是三品以上的重臣。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没资格参加小朝会。

朝会一散,重臣们慷慨解囊捐献银两作为军饷的事便传了开来。

此等义举,立刻迎来一片赞扬声,其余官员也纷纷效仿。没资格进宫面圣,便主动去户部捐献,或三万两或五万两,最少的也有一万两。

户部人来人往,热闹不已。

户部所有官员都被召到官署当值,忙了两日,将所有捐献的银两入国库,并单独列了账册,呈到圣前。

“…启禀皇上,这两日主动前来户部捐献银两的共计九十八人。捐赠银两共计一百八十万两。另有之前朝会上阁老尚书们捐赠的银两,总数已达四百万两之多。”

熬了两夜没睡的周尚书精神出奇振奋,声若洪钟,底气十足:“有这四百万两,再加上国库盈余,已够支撑边关三年战事。”

满面倦容的萧诩,眉头也舒展开来,微微笑道:“不止这些,一共五百万两才对。”

周尚书一愣,脱口而出道:“还有一百万两,不知从何而来?”

萧诩目光一柔:“这一百万两,是皇后的体己私房。她已经命身边的女官筹措准备,不出两日,便会将银票送到户部。”

什么?!

周尚书满面震惊错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整整一百万两,这可绝不是什么小数字。已经抵得上钟鸣鼎食之家的所有家资。便是顾莞宁陪嫁极丰私房极厚,也要伤筋动骨。

更何况,在众人看来,陪嫁是女子的私房,身为丈夫,绝不应该动用妻子的陪嫁。

没想到,顾皇后竟这般慷慨!

没想到,堂堂天子竟坦然受之!

果然是恩爱两不疑的夫妻!

周尚书心怀激荡,情绪莫名地激动起来,似有许多话涌到嘴边,偏又半个字都说不出来。过了许久,才挤出几个字:“皇后娘娘高义,令臣拜服。”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声名

一百万两?

闵太后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震惊不已。

儿媳嫁妆极丰厚,闵太后早就知晓。不过,身为婆婆,闵太后颇为自觉,从不探问儿媳有多少私房,更不会将主意动到儿媳陪嫁上。

没想到,顾莞宁竟如此慷慨大方,拿了这么多银两出来!

闵太后坐不住了,立刻去了椒房殿。

顾莞宁诊出喜脉已有几日,宫务全部交给闵太后,宫中的内侍总管和女官们,俱出入慈宁宫。往日热闹的椒房殿顿时消停许多。

宫女刻意放轻了脚步声,也无人闲话低语。偌大的椒房殿,显得十分静谧。

闵太后驾临,宫女忙进去通传,迎出来的是陈月娘。

闵太后目光一扫,随口笑问:“这倒是奇怪了。琳琅和玲珑今日怎么都没在。”

陈月娘福了一福,抿唇笑道:“说来也是巧了。娘娘才诊出喜脉,她们两人竟也跟着有了喜讯。娘娘体恤她们两个,命她们在屋子里养胎。无事不必出来当差。”

琳琅玲珑俱是顾莞宁的心腹,顾莞宁嫁给萧诩已足有十年,闵太后对琳琅玲珑两个也十分熟悉。闻言欣然笑道:“这倒是个好消息。她们两个都不算小了,也该生育子嗣了。”

想了想问道:“她们两个不能当值,莞宁身边的人手还够用吗?要不要再多挑几个宫女进椒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