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再也无人敢多嘴了。
…
时间一晃,便过了两个月。
天气渐渐冷了,园子里的花草也大多枯败。树上落叶纷纷,只余下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瑟瑟抖。
正和堂里早已用起了炭盆。
太夫人的屋子里,放了四个炭盆,屋子里暖烘烘的。
太夫人瘦了一大圈,额上的皱纹也多了不少。眼中没了往日的奕奕神采,显得虚弱无力。不过,到底是撑过了这一场变故。
顾莞宁坐在床榻边,细心地喂太夫人喝汤药。
顾莞华顾莞敏等人也都在,再加上两位表姑娘吴莲香和姚若竹,一屋子笑颜如花的闺阁少女,看着便让人打从心底里觉得愉快。
太夫人一边喝汤药,一边听着孙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闲话,眼里浮起浅浅的笑意。
再悲恸再伤心,日子也得过下去。
心里的伤疤,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结疤。只要不去碰触,就不会觉得撕心裂肺的疼痛。
“祖母,药已经喝完了,吃个蜜饯甜甜嘴。”顾莞宁笑着放下碗,捡起一个酸甜可口的蜜饯递到太夫人嘴边。
太夫人张口吃了,蜜饯的甜味,很快驱散了汤药的苦涩味道。原本略略皱着的眉头,也迅舒展开来。
顾莞宁也抿唇笑了起来。
这些日子,她也清瘦了不少。整个人也彻底沉淀下来,再无半点浮躁之气。明明稍减了几分容光艳色,却奇异地更引人瞩目。
原来的顾莞宁就像出鞘的利剑,光芒夺目,因为太过锋利,令人难以亲近。
现在的她,却收敛了外放的光华,宛如宝剑放进了剑鞘,依旧是举世无双的珍宝,却不再咄咄~逼人。
别人只以为顾莞宁是因为二房的变故,性子有所收敛。殊不知,真正令顾莞宁心平气和的,是太夫人熬过了这一劫难。
徐沧前几日来复诊的时候说了,太夫人已经没有大碍,只要继续静心休养,不出三个月,就能痊愈如初。
也因此,顾莞宁这几日的心情格外的愉悦平和。
吴莲香瞄了微笑不语的顾莞宁一眼,心念一动,试探着问道:“莞宁表妹,谨言表弟被送到普济寺也有两个多月了吧!不知道他的病症是否有了好转?这么久没见他了,谨行表哥他们心里都惦记得很,就连我也时常惦记呢!”
一提起顾谨言,顾莞华等人的说笑声也停了,俱都关切地看了过来。
顾家的堂兄弟姐妹几个,感情素来和睦。顾谨言离开这么久,众人心里各自惦记,只是很少提起罢了。
虽然不清楚二房到底生了什么事,不过,吴氏方氏俱都绝口不提。府里饶舌的下人也被整治了不少。
很显然,这其中一定生了不宜让众人知晓的隐秘。
太夫人的眼中迅地掠过一丝黯然。
她已经竭力不让自己想起顾谨言了。
每想一回,就像在心里割了一刀,那份深入骨髓的钝痛和无可奈何的酸涩,令人肝肠寸断。
顾莞宁不动声色地应道:“多谢吴表姐关心,阿言在普济寺里住着,有慧平大师亲自照料着,病症已经有了些好转。”
吴莲香热心地笑道:“徐大夫医术这么好,不如请他去给谨言表弟看诊试上一试。说不定能治好谨言表弟的病。谨言表弟也就不用一直待在普济寺了。”
顾莞宁淡淡说道:“我早就请徐大夫去普济寺看过阿言的病症了。可惜就连徐大夫也找不到病因,也无法根治阿言的病。只好委屈阿言,在普济寺里多住上些日子。”
如果病症治不好,难道就一直住在普济寺里不成?
吴莲香差点脱口而出。
顾莞华已经皱眉看了过来。
没见二妹不想多说吗?别再多嘴惹人厌烦了。
吴莲香有些讪讪地闭上嘴。
就在此时,紫嫣匆匆地走了进来,低声对太夫人禀报:“启禀太夫人,沈老太爷和沈老夫人来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沈家(一)
沈家人终于来了!
顾莞宁和太夫人对视一眼,俱都看到彼此眼中的冷意。
以定北侯府的权势,对付一个沈家自然不费什么力气。
沈老太爷早已告老,可沈家两位舅爷俱都在任,而且,都是油水足的实缺。
沈大舅爷全名沈耀,在漕运司里任职。沈二舅爷全名沈武,是负责往边关押送粮草的送粮官。
一个月前,沈大舅爷沈二舅爷俱都被人检举告贪墨渎职,被革了官职,押送到刑部的天牢里,等待审查处置。
对沈家来说,此事犹如晴天霹雳!
沈老太爷惊闻噩耗,当时就昏厥了过去。沈老夫人也病了一场。
两个儿子还被关押在天牢里,哪怕没了前程,总得将人先救出来。
沈老太爷沈老夫人稍微一合计,将家中能带的所有金银都折合成了银票带在身边,到了定北侯府来求救。
早在几日前,定北侯府的暗卫就将沈老太爷沈老夫人进京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沈老太爷沈老夫人年迈体弱,虽然心急如焚,行船马车的度却不及壮年之人。也比顾莞宁意料中的迟了几日才到。
…
奇怪,二妹的外祖父外祖母怎么忽然从西京来了京城?
之前可是半点风声都没有。
顾莞华心里暗暗奇怪,面上却扬起笑容:“二妹,我们几个陪你一起出去迎一迎吧!”
顾莞宁的反应却乎寻常的冷漠:“不必劳烦你们了。我去迎外祖父母进来。”又转头吩咐玲珑:“你去荣德堂送个口信给母亲,就说外祖父母特意从西京过来,我会领着他们到荣德堂里探望母亲。”
玲珑应了一声,立刻去荣德堂送口信。
太夫人淡淡说道:“紫嫣,让人来给我更衣梳妆。”
顾莞宁蹙了蹙眉头,低声道:“祖母,你身体刚有好转,还没痊愈。徐大夫也说了,让你静心休养,情绪不宜太过激动。还是不要起身了吧!外祖父外祖母那儿,有我出面招呼。”
“祖母若觉得我一个晚辈出面失了礼数,让大伯母和三婶出面就行了。”
太夫人却十分坚持:“亲家夫妇不远千里到京城来,我岂能避而不见。”
这些日子,每每想起沈氏,太夫人便觉得如鲠在喉。
想到隐瞒了真相硬逼着沈氏嫁到顾家的沈家人,太夫人心中更是郁郁难解。
现在,沈老太爷沈老夫人一起到了顾家来,太夫人自然是要见上一见,出了心头这口恶气才能罢休。
顾莞宁见太夫人如此执拗,略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罢了,都依祖母就是了。不过,祖母也要答应我,一定要平心静气,绝不能轻易动怒。”
太夫人半开玩笑半打趣:“你这丫头,竟然敢管束起祖母来了。”
“祖母若是不答应我,我就不让祖母起身。”顾莞宁略一挑眉,语气中自然地流露出威势。
太夫人哑然失笑:“好好好,我都听你的。”
顾莞宁这才罢休,又对着顾莞华等人说道:“大姐,我去迎外祖父母,你们各自先回去吧!”
顾莞宁摆明了不想让众人一起去见沈老太爷沈老夫人,众人也很识趣,各自起身回了院子。
…
出了正和堂后,吴莲香凑到顾莞华耳边,低声问道:“真是奇怪,沈老太爷和沈老夫人怎么会忽然到京城来?而且,莞宁表妹的反应也怪的很。看不出半点高兴的样子,又不肯让我们一起去相迎,真不知是何道理。”
顾莞华也是满心疑惑,不过,她不肯接吴莲香的话茬,淡淡说道:“这是二房的事,我们确实不宜过问。”
吴莲香碰了个软钉子,笑得有些僵硬:“你说的是,她不想让我们知道,我们就不多嘴了。”
语气中,竟隐隐有些讨好顾莞华的意思。
顾莞华笑了一笑,不再出声。
吴莲香的那点小心思,顾莞华心知肚明,只是从来不曾说破罢了。
吴莲香在顾家住了几年,一直竭力讨吴氏的欢心。无非是想嫁给顾谨行,做顾家的长孙媳。
往日吴氏倒是在吴莲香面前流露过这一层意思。不过,自从两个月前,吴氏的态度就悄然变了。甚至暗示过吴莲香几回,让她搬回吴家去。
吴莲香隐约猜到了是怎么回事。心中惶惶难安,将往日的尖酸刻薄也收敛了不少,对着顾莞华也殷勤热络多了。
顾莞华生性温柔宽厚,对吴莲香这个表妹谈不上喜欢,却也颇多相让。
不过,她心里很清楚,吴莲香的奢望注定是要落空了。
…
顾莞宁领着丫鬟婆子走到正和堂外。
远远地,就见一行人走了过来。
领先的是定北侯府的门房管事。随在管事身后的,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
男子虽然皮肤松弛眼角有了皱纹,依然身材挺拔脸孔英俊,看得出年轻时候必定是个美男子。此时头上已经有了不少白,显得憔悴苍老。
妇人比男子更显出几分老态,头上缕缕银丝,额头眼角满是皱纹。因为大病初愈,又一路奔波劳碌,眉宇间尽是倦色。走路时,步履略略有些蹒跚。
这对夫妇,正是沈老太爷沈老夫人。
顾莞宁遥遥地注视着两人,目中俱是冷意。
前世,她和沈家人几乎从无交集。
知道沈氏和沈谦的隐秘之后,她和沈氏反目,又嫁给太孙,成了太孙妃。沈家两位舅爷在背地里打着她的旗号,各自谋了更好的官职,得了不少好处。
宫变后,太孙身亡,她领着儿子逃出京城。后来有武将领兵来投奔,也有文官暗中支持她们母子。
身为她外家的沈家人,却一直保持沉默。在齐王登基后,甚至主动地向齐王上书追捕她们母子回京。
齐王显然也不屑于出手对付沈家,也因此沈家并未受她牵连。
几年后,她入主慈宁宫,成了大秦最年轻的太后。
沈家人竟厚颜无耻地进宫攀亲,被她毫不客气地全部撵了出去。后来,她暗中处置了沈氏和顾谨言。沈家人明知道沈氏母子死因有异,却没一个敢吭声。
第二百章 沈家(二)
为了攀附权贵,为了荣华富贵,不择手段,厚颜无耻。
这样的外祖父外祖母,让人生不出半点亲近之意,想一想都觉得膈应。
顾莞宁默然地站在门口相迎,神色间毫无欢喜。
沈老太爷夫妇两人远道而来,惊惶不定,心事重重,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两个儿子如今都在天牢里关着,也不知到底是惹上了哪一路仇家。他们在西京待着,对京城的情形并不清楚。如今能求的,也只有定北侯府了…
当两人看到站在门口的美丽少女时,不由得一愣。
倒不是认不出来人是谁。这个少女,容貌和当年的顾湛生的颇有些神似,美丽夺目,气质不凡,显然就是他们嫡亲的外孙女顾莞宁了。
可是,他们的女儿沈梅君呢?
为什么她没有出来相迎?
还有,沈家和顾家是正经的姻亲。他们两个身为长辈,亲自登门造访。太夫人身为一品诰命,不出来相迎也就罢了。顾家长房和三房的人竟然也都没露面,只让顾莞宁一个人出来相迎,未免太过轻慢了。
沈老太爷心中不快,面色不由得沉了一沉。
沈老夫人心中忧虑焦灼,倒是无暇计较这些,快步走上前,一把拉住顾莞宁的手,殷切地说道:“你就是宁姐儿吧!这么些年,我和你外祖父一直惦记着你。可惜京城路途遥远,不便来探望。我竟是第一次见到你。”
左手攥着顾莞宁的手,右手抬到了眼角边,不停地擦拭眼角。
一想到两个还坐在牢中的儿子,沈老夫人便满心悲戚,不用怎么假装,眼角就湿润了。看着就像一个慈爱的外祖母。
沈老太爷压抑住心中的不满,也挤出怜爱的表情来:“是啊,没想到,宁姐儿已经长这么大了。”
相较之下,顾莞宁的反应就冷漠多了。
她扯了扯唇角,声音淡淡:“外祖父外祖母一路奔波辛苦了。祖母两个多月前重病不起,一直卧榻休养。今日听闻外祖父和外祖母来了,特意起身在内堂相侯。请外祖父和外祖母随我一起进去吧!”
沈老太爷沈老夫人一起笑着应了。
沈老夫人忍不住问了一句:“宁姐儿,你母亲人呢?难道她还不知道我们到了侯府?还有言哥儿,他怎么没来?”
顾莞宁目光一闪,淡然应道:“母亲身患恶疾,易传染他人,因此一直在荣德堂里静养。等见了祖母,我再领着外祖父和外祖母去荣德堂看望母亲。”
“阿言前些日子也生了病,被送到了普济寺里暂住。今日怕是见不到了。”
沈老太爷沈老夫人对视一眼,心中惊疑不定。
女儿沈梅君病了在荣德堂里静养。孙子顾谨言病了,不在府里医治,反而送到什么普济寺里…
世上哪有这么凑巧的事!
这其中,一定另有缘故!
…
时间仓促,沈老太爷沈老夫人也无暇细想,很快便随着顾莞宁进了内堂。
原本坐在椅子上的太夫人,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起身,略一点头:“沈太爷沈夫人,请坐下说话。”
今日来是有求于顾家,姿态当然要摆得低一些。更何况,太夫人是朝廷钦封的一品诰命,身份尊贵。以他们夫妻的身份,在太夫人面前本就该毕恭毕敬。
沈老太爷忙道了谢:“多谢太夫人赐坐。”
沈老夫人也附和了一句,然后随着沈老太爷一起坐下了。
顾莞宁走上前,站到了太夫人身后。
太夫人脸上毫无笑容,目光冷冽。既不问来意,也不说话,就这么定定地看着沈老太爷和沈老夫人。
顾莞宁冷艳明媚的俏脸也格外漠然,看着沈老太爷沈老夫人的目光里,带着冷漠和审视。
沈老太爷夫妇就是再迟钝,现在也察觉到不妙了。
到底是出什么事了?
两人迅地对视一眼,由沈老夫人陪笑着张了口:“刚才听宁姐儿说,太夫人近来身体有恙。老身看着,太夫人的气色倒是还算不错。”
太夫人淡淡应道:“我这一病就是两个多月,幸好有宁姐儿一直在我身边照顾,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来了。”
沈老夫人立刻红着眼眶叹道:“太夫人病重,尚有儿孙承欢膝下细心照顾。可怜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婆子,前些日子病了一场,儿女却俱不在眼前。”
沈老太爷很配合地长叹了一声:“梅君远嫁京城也就罢了,我那两个孽子,也不知开罪了什么人,被革了官职不说,如今都被关在刑部大牢里,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我们夫妻两个束手无策,只能厚着脸皮来京城求亲家母了。”
到现在,沈老太爷夫妇都不知道背后对沈家动手的就是定北侯府。
太夫人和顾莞宁迅地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不约而同地露出一抹冷笑。
太夫人目光一扫,吩咐一众丫鬟:“我有些话要和亲家公亲家母说,你们都退下。”
丫鬟们俱都一一退了下去。
太夫人瞄了沈老太爷身后一眼。
沈老太爷沈老夫人进京的时候,特意带了几个族人,还有随行伺候的丫鬟婆子。
沈老太爷颇有城府,此时虽然已经察觉出不对劲,却并未慌了手脚,低声吩咐身后的人都退下。
很快,内堂里只剩下沈老太爷沈老夫人太夫人和顾莞宁四个人。
沈老夫人心中惴惴难安,试探着问道:“不知太夫人有何要事对我们说?”
太夫人定定地看着沈老夫人,目光锐利如刀。
沈老夫人心里一紧,莫名地觉得心里阵阵寒,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太夫人为何这般看着老身?”
沈老太爷也觉得背后生寒。
太夫人冷冷说道:“因为我想看看,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教养出沈梅君这样不贞不义不孝不慈的女儿!”
沈老夫人:“…”
沈老太爷:“…”
两人俱是面色大变,目光惊惶不定。尤其是沈老夫人,身子晃了一晃,几乎昏厥过去。
完了!
苦心遮掩了多年的秘密,一定已经被察觉了!
第二百零一章 沈家(三)
沈老夫人一脸惊惶失措。
沈老太爷却很快冷静下来,沉声道:“不知道太夫人说这些话是何意?莫非梅君做了什么错事,惹怒了太夫人?如果是的话,太夫人只管教训落,我们夫妻绝无半个字怨言。”
到这个时候了,还妄图遮掩!
被欺瞒了多年的怒火涌上心头,太夫人面冷如冰,声音冷厉:“她做了什么事,难道你们心里不清楚吗?”
沈老太爷颇有点“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顽强,故作镇定地说道:“太夫人有话不妨明言。”
“好,我就说个清楚明白!”
太夫人冷笑一声,霍然起身。
顾莞宁想也不想地上前一步,牢牢地攥紧了太夫人的胳膊。这一刻,祖孙两个冷凝的表情如出一辙,俱都带着令人心惊的寒意。
“沈谦是沈家五房的养子,和沈梅君并无血缘关系!”
“沈青岚是沈梅君和沈谦私~通生下的女儿!”
“你们沈家胆大包天,竟用生病作为借口,将沈梅君私逃的事瞒了下来。找到她之后,又以沈谦父女的性命相挟,逼着她嫁到顾家。”
“你们沈家,真是好胆量!这等无耻之尤的事情也做得出来!”
“可惜,纸包不住火。天底下没有永远的秘密。沈谦在半年前就带着沈青岚到了京城。他们两个胆敢在我眼皮子底下相会,真以为我们顾家上下都是傻瓜吗?”
从听到太夫人的第一句话开始,沈老夫人便面色惨白,全身簌簌抖。
太夫人果然什么都知道了!
现在该怎么办?
结了姻亲后,沈家着实沾了不少顾家的光。这些年,她也偶尔会想起女儿当年的荒唐错事。却又觉得,此事被遮掩的严严实实,绝不会曝露。
谁能想到,太夫人竟然已经知道了…
沈老太爷不愧做了多年的沈氏族长,城府颇深,一开始的慌乱后,竟很快镇定下来:“既然太夫人都已经知道了,我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