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鸾默默地在心里反省了一下自己这个母亲的失败,然后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小公主,心里浮现了一个深深的疑惑。
而这个小公主,她真的只有四岁么?
“给我。”轩辕静瑜伸手,从他手里拿过霁月写下的琴曲,并前倾了身子,随手将之递给了宸王,“宸王伯伯,你来帮我点评一下,这个字写得怎么样。”
宸王接过来,目光静静看着纸上俊秀的蝇头小楷,须臾,缓缓点头:“写得很不错,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水平。”
跪在锦墨身旁的霁月,听到宸王的话,心里悄悄地松了口气。
宸王的大名整个天都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严苛是出了名的,此时他的这番评价已经算得上是极高的肯定和赞赏。
“那宸王伯伯觉得,刚才的琴曲弹得如何?”
宸王沉吟了片刻,“虽然本王觉得一个孩子还没到弹这首曲子的年纪,但他弹出来的水平却也很好,只是情感融入不到位——当然,一个感情上还处于懵懂的孩子,若是强求感情,未免强人所难。”
轩辕静瑜闻言,慢慢笑弯了眉眼,“宸王伯伯真是个好人。”
好人?
此话怎讲?
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小公主身上的群臣们,此时听到小公主的话,心里不以为然地反驳了一句,宸王是好人?
也对,宸王的确是好人,但是他们真心地觉得,宸王这个人绝对不能以好人和坏人这样的词汇来评价。
相比起好人这两个字,说他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大概会更合适更贴切。
宸王显然也没料到,刚才还表现得睿智无双的小公主会突然萌萌地来上一句“宸王伯伯是个好人”,以至于他的表情下意识地顿了一下。
“那宸王伯伯从这个位置,能不能看到坐在那里下棋的流裳和萧寒?”小公主小手一指,“伯伯觉得他们下棋的水平如何?”
说实话,宸王坐在皇亲的这个位置上,跟大臣们的位置隔得本就有些远,而那两个下棋的孩子距离此处更远些,想要看清棋局和他们下棋的手法,并不容易。
第1678章 招伴读进宫,可不是为了玩耍
但是宸王是何许人物。
他不必看棋局,也不必去看那两个孩子的下棋手段,只看着他们下棋时的坐姿,看着他们面上捻着棋子时沉吟的表情,就很快得出了一个结论。
“很好。”
这次轮到轩辕静瑜抽嘴角了,她定定地看着宸王,良久才道:“宸王伯伯,你是不是担心他们表现得不好,会被罚?”
因为刚开始她就说了,表现得不好会受罚,表现得好了重重有赏。
宸王摇头:“男孩子生来就该顶天立地,七八岁已经到了该打磨的年纪,所以本王不会为了维护他们而说出违心的话。”
轩辕静瑜闻言,几不可察地撇了下嘴角,“宸王伯伯说得好有道理。”
然而,很快她就嘴角一勾,笑得眉眼弯弯:“不过我方才说,表现得不好要受罚这句话可不是当真的,因为我知道,他们今日都会让人惊艳。”
说着,她朝宸王道:“伯伯可以把霁月写的字传给大臣们都看一下,让他们也见识见识。”
宸王点头,便手里的宣纸让人送到了大臣们的手里。
“弟弟可以起来了。”轩辕静瑜垂眼看向予修,“三岁的年纪也到了好好读书的年纪了,你要不要进宫?”
她坐在夜瑾的腿上,轩辕予修站起身才刚好可以跟她平视,闻言转头看了宸王一眼,“父王,我想进宫跟公主姐姐一起读书。”
轻鸾讶然。
宸王似乎也有些意外,微默片刻,却点头:“可以。”
“谢谢父王。”轩辕予修说完,转头朝静瑜道:“谢谢公主姐姐。”
轩辕静瑜嘴角弯了一下,“你是宸王伯伯的儿子,进宫读书是理所当然的,谢我做什么?”
轩辕予修一窒,被她这句话说得不知该如何回答。
反正他就是觉得,应该谢谢她。
“爹爹,我累了。”轩辕静瑜抬眼看向夜瑾,“想回宫休息。”
“但是那个小姑娘的画…”夜瑾抬眼,刚好看到小姑娘收了最后一笔,然后放下手里的画笔,直起了腰,朝静瑜这里看了过来,“她的画,画好了。”
“漪澜的画工很好。”轩辕静瑜道,看向九倾,“娘亲待会儿不妨看看,而且一定要大臣们也都看看。”
九倾挑眉:“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你今日安排这些的用意是什么?”
用意?
轩辕静瑜目光微垂,掩去眸心一闪而逝的幽深,须臾,淡淡一笑:“女儿只是想让大臣们都知道,女儿招这些伴读进宫,整日里可不是在玩耍。”
这不是实话。
或者可以说,这不是完全的实话,也许她的目的里只有一小部分是这个原因——为了让大臣们看到,进宫做了伴读的孩子们在公主身边,才华进步得有多快。
但是这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可女儿不愿意说,九倾也并不勉强,朝夜瑾道:“她既然累了,你就先送她回去吧。”
夜瑾点头,起身带着静瑜离开了。
文武大臣们目送着父子俩,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
第1679章 世上多的是无法解释的事情
走在离开御花园的庭廊上,夜瑾垂眼看着怀里的小姑娘,斟酌着开口:“静儿,我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把你当做一个孩子来交流了。”
虽然在他的心里,自己的女儿就只是一个孩子,但她的种种表现当真是无法让人以平常心视之。
“爹爹只管把我当成一个孩子就好。”轩辕静瑜窝在他怀里,懒懒地笑道,“我本来就是一个孩子,而且今年才四岁。”
“但是你表现出来的模样,一点都不像四岁的孩子。”
“像不像有什么重要?”轩辕静瑜淡笑着反驳,“这世上多的是天赋异禀的人,也多的是无法解释的事情,娘亲以前不也是被认为是神灵选择的南族天子?”
夜瑾一噎,然后不由自主地沉默了下来。
九倾是神灵选择的南族天子,这在南族几乎已经传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没人亲眼见过神灵,但所有人都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
而且…
夜瑾敛眸,很少有人知道,当今女皇陛下曾经还有过一段离奇的经历——她是死过一次的人,这件事也是真的。
九倾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没有瞒着夜瑾,而后,自己身上也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比如那一次流落异时空,比如他和九倾以后可以长长久久在一起的命格…
如静儿所说,世间的确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解释的,但是无法解释不代表这件事是不存在的,呈现于眼前的所有事情,眼睛能看到的,用心能感受到的,都无法逃避——也不需要逃避。
所以,只要以平常心去面对就可以了,对吗?
夜瑾想,上天不管做出怎么样的安排,都应该有其道理,静儿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已经注定以后会成为南族之主,那么她特别一点,睿智一点,应该也是正常的,而且她的身上还有主天下的命格。
沉默了片刻,他道:“静儿,那我能不能知道,你今晚做这一切的用意是什么?”
“女儿方才不是已经说过了?”轩辕静瑜倚着爹爹的臂弯,玩弄着他的发丝,“为了让朝臣以后不再多嘴多舌,为了让他们知道,女儿选伴读不是为了玩耍。”
虽然她以前常待在凤寰宫,今年搬进了东宫独自居住,朝臣的话根本传不到她的耳朵里,但是她心里显然清楚,对于选伴读的事情,朝臣们会有什么想法。
她今年才四岁,朝臣们即便看在她还是个孩子的份上,也不会以过分的言语指责,但如果她现在不是四岁,而是十四岁呢?
那么她相信,她以后的很多举动一定会让朝臣无法沉默,他们会觉得这个公主不守礼教,离经叛道,完全没有一国之君该有的贤明沉稳,行为太过荒唐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更甚者,他们会让女皇陛下再生子嗣,或者再纳皇夫。
她喜欢清静,不喜欢自己的行为被人指责,更不喜欢三五不时地在宫里听到一些批判她的声音。
夜瑾道:“但是他们会些才艺,并不代表什么。”
第1680章 是慧眼识珠,还是天赋异禀
那几个孩子进宫一年就有如此才艺,除了说明他们本身聪明有天赋之外,足以证明他们在宫里的时间没有虚度,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朝臣们今晚一阵惊艳和震撼之后,他们会想,伴读是进宫陪着公主读书的,他们要学习的是书上的知识,从识字开始,然后学习诗词,学习文章,学习为人之本,读圣贤书,学治国之道。
这些孩子被送进宫,家里都是抱着极大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在陪着公主读书的时候能成为公主亲近的人,以后公主即位,他们就是公主身边最为信任的心腹近臣。
这些孩子——而且大多都是男孩,他们若是花太多时间去学习这些才艺,那么他们的功课有没有丢下?
学习才艺是为了取悦公主,还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
能取悦公主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取悦这个词本事就不是褒义,若是忘了初心,做了本末倒置的事情,长大之后他们难道不会后悔?
小公主抬头仰望天空,淡淡道:“爹爹放心吧,女儿心里有数的。”
夜瑾闻言点头,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今晚宫宴来的人很多,但整个场上都很安静,小公主待在宫宴上的时间不长,但从她到来之后再到离开,席上的气氛都是安静且怪异的。
今晚小公主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小公主离开之后,锦墨弹的曲子得到了宴上群臣一致的赞叹,小小年纪能有如此造诣,实属难得。
而霁月写的字也在群臣手里一个个传看,看到那漂亮中带着几分风骨的字体,群臣们的眼神都是不可思议的,家里同龄的孩子这个时候还在临摹阶段,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而这个孩子的字体完全超出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水平。
若不是他们亲眼看着他写的,知道不可能作假,只怕打死他们,他们都不会相信这样的字体是出自一个七岁孩子的手。
所以理所当然的,又是一片赞叹和夸奖。
然后唯一的女孩漪澜的画也画好了,小公主已经离开,她的画被呈到了女皇陛下的手里,九倾沉默地看着她的画,瞬间明白女儿方才说她的画工很好并没有一点夸张。
她画的就是今日公主要他们展现的一幕,弹琴的锦墨,写字的霁月,对弈的流裳和萧寒,都被搬到了这一幅画中,动作和衣着几乎都分毫不差,表情也很到位,甚至连一点细微的专注都被融入了其中。
九倾把画递给了宸王,宸王看完之后沉默了良久,之后才道:“陛下觉得小公主是慧眼识珠,还是天赋异禀?”
九倾微默,却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慧眼识珠说的是小公主选人并不是完全选的美貌,她看出了这几个孩子不凡的天赋,所以才带在身边培养,虽然她只是给他们任命了太傅。
天赋异禀的意思是说,小公主选伴读的确是以美貌为主,但不管这些孩子天赋如何,小公主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第1681章 震慑朝臣
这两种可能,不管哪一种贯在一个四岁孩子的身上都让人没办法相信,但此时,九倾却无法回答宸王的话。
因为她心里的想法跟宸王是一样的,不是慧眼识珠就是天赋异禀,否则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去年进宫的五个孩子,短短一年之内,在才艺上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一个孩子突出可以说是巧合,五个孩子皆优秀,那就一定不可能是巧合了,但九倾也无法确定,他们到底是本身天赋很高被女儿选上了,还是女儿在他们身上下了什么魔咒。
下棋是很多文臣武将的喜好,场上大多臣子已被两个孩子的对弈吸引,起初他们以为不过是孩子过家家一般的水准,但是当小公主离开之后,有文臣将目光落在他们面前的棋局上时,却蓦然一呆。
琴曲已经结束,写字也写完了,画画的也画好了,只剩下下棋的这两个孩子还在坚持,所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懂棋的人都知道观棋不语真君子,即便即便是面对两个孩子的对弈,首先感到震惊的大臣也并没有说话,但是他的表情和神态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让身边的人都有些意外,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便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在了对弈的两个孩子身上。
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两个孩子的棋艺居然丝毫不逊于一个普通的成年人,当然,比起棋艺高深的诸如宸王和苏相这样,他们定然是比不得的,可这两个孩子的水准也足够让人震惊了。
席上陷入了一片带着些许严肃气息的安静之中。
九倾心里很清楚,文武百官今晚已经被静瑜震慑到了,今晚之后至少半年之内,朝堂上不会再有朝臣提起跟公主伴读有关的话题。
而身为这五个孩子祖父或父亲的朝臣,心里则是既震惊又骄傲,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反正心情很复杂。
宫宴结束之后,群臣朝女皇行跪安礼之后便陆续散场,那五个孩子已经自主回了东宫,于是他们的祖父想起要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却已经找不见孩子的踪影。
但是后来几日,在东宫里教习的湛太傅耳根子却突然遭罪了,因为很多大臣总是逮着机会就询问,这五个孩子以及今年刚进宫的孩子在东宫里的事情,问他们的功课怎样,他们的时间安排怎么样,教他们弹琴的琴师是谁,画画的画师是谁,下棋师父是谁,还有教书法的又是谁。
然后还问他们孩子们平时相处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让湛太傅不堪其扰,直呼头痛。
而东宫里的轩辕静瑜,却彻底安静了下来。
每日在宫里晒晒太阳,赏赏花,听听锦墨的曲子,看看漪澜的画,日子过得很是悠闲自在。
没过几日,宸王家的予修也进宫来报到了,是宸王亲自送进东宫来的。
宸王是个严谨自律的人,所以当他看到眼前如开了后宫一般热闹的场景时,他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定格。
第1682章 打算当一个开后宫的女帝?
去年的五个加上今年的四个,连同小公主自己在内一共十个孩子,此时各自分开在园子里,或是弹琴,或是画画,或是对弈,或是练字,跟那天宫宴上表演的差不多,而刚进宫的几个孩子则是围绕在小公主的身上,给她端茶倒水,捏肩捶腿。
眼前的一幕无疑是极为养眼的,孩子们都生得漂亮,身上的衣服也轻盈飘逸,小公主更是天仙般的容颜,再加上四周幽静优美的风景,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这真是一副美好的画卷。
但宸王刹那间却生出一种错觉,皇帝荒淫无度,纵马声色,不问政务,而荒唐地沉迷于享受风流之中…
当然,这个想法只出现在一刹那间,还没等他细想就已经被抛开。
眼前的一群还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拿后宫比喻他们,倒不如说他们是山林田园中的一群小仙子。
孩子的心都是纯洁而美好的。
“公主姐姐。”予修看着坐在漂亮秋千上的静瑜,开口喊了一声,提醒她自己已经到了。
静瑜睁开眼,朝他招手:“过来。”
予修抬头看着自己的父王,“父王,您先回去吧。”
宸王举步走到了小公主面前,身边的孩子见到他显然都有些畏忌,不由自主地低下头,退到一旁。
“公主殿下。”宸王在静瑜身边蹲了下来,没有仗着大人的身高优势欺负小孩,“臣能不能问公主一个问题?”
“宸王伯伯有问题尽管问,但不必在我面前自称臣。”静瑜扬了扬眉,声音娇娇嫩嫩的,带着孩子特有的软糯,“伯伯是娘亲的臣,不是我的臣,我的臣子是他们。”
说着,小手在眼前划过一个弧度,把园子里所有的孩子都圈了进去。
宸王有些讶异,然后道:“公主是把他们当成未来的臣子?”
“当然。”静瑜眉梢轻挑,“不然宸王伯伯是以为,我会把他们都收进后宫当皇夫吗?”
宸王:“…”
四岁的孩子谈后宫皇夫,确定不会太早?
“虽然也有些这样的想法。”静瑜不疾不徐地接着道,“他们以后谁能讨得我的欢心,我就把他们留在后宫当皇夫,不欢心的,踢到边疆做将军去。”
宸王脸颊一抽,“…”
公主殿下你是真的打算当一个开后宫的女帝?
虽然女帝拥有后宫很正常,但这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确定朝臣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够强?
宸王生平第一次,在一个孩子身上体会到无言以对的感觉。
沉默了一瞬,他道:“公主殿下为什么对其他皇伯伯家的弟弟妹妹视而不见,唯独对予修另眼相看?”
“因为他们资质太平庸。”小公主语气淡定,却让人辨不出真假。
宸王闻言,眼底划过一抹若有所思的光芒,随即点头:“那臣就不打扰公主殿下忙了。”
说到忙这个字的时候,他的语气有一瞬间的停顿,随即站起身,“臣告退。”
“已经说了,宸王伯伯不必在我面前自称臣。”
第1683章 东宫
小公主有些不满地噘着嘴,“宸王伯伯怎么听不懂我说话?”
这样的表情,看起来又分明是个懵懂傲娇的孩子。
宸王嘴角一抽,无语了片刻,从善如流地改口道:“那本王就走了,公主忙吧。”
小公主这才点头,“伯伯再见。”
宸王转头,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听公主的话吗,知道吗?”
“是,父王。”
宸王离开了凤寰宫,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三岁之前仰望自己的父王,而今天进了宫,从此以后让他仰望的人只剩下一个静公主。
…
宫宴之后,一阵惊艳一阵震撼,满朝文武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难免都生出了一些想法。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纷争,这是亘古不变的准则,谁也无法改变。
虽龙椅上有圣明果决的女皇陛下,朝堂上有监督朝臣敢说敢做的女相轻鸾,朝堂外有守护南族为己任的宸王,以至于天下安宁,朝臣勤政廉明,几乎无人敢冒着身家性命和前途,以及家族命运做赌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但除非是圣人,否则谁也抛不开对利益得失的考虑。
而君王需要的是有所求有抱负的朝臣,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或隐士,更不是没有思想没有欲望的木偶。
所以在小公主四岁生辰宴会上,五个孩子展现出的才艺之后,朝臣们都生出了一些长远的考虑。
他们或许觉得宫宴上的一出只是公主小孩子心性,想让自己的伴读风光一下,但他们的水平却是实打实的,让人无法否认。
起初,小公主选伴读的事情根本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朝臣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在公主小的时候跟他一起读书,能培养一定的友谊基础,对他们将来出入朝堂肯定会占有极大的优势。
后来因为小公主喜欢长得漂亮的,并且两年内选了九个伴读,这样的举动难免让人觉得不寻常,也因此让朝臣心里生出了一些不怎么美好的想法——毕竟公主是以后的天子,她的一举一动都牵系着朝纲,她的性情更是决定以后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
若公主行为荒唐,那么以后的江山是否能在她手里安稳长久…朝臣们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而一场宫宴之后,朝臣们的心思又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不管这些孩子的成长是因为公主的关系,还是因为东宫里请了才华横溢的太傅,但无法否认,这些孩子都是因为进了东宫,到了公主身边,才有这般堪称神速的进步。
所以他们生出一些心思也属正常。
不过,生辰宴上引起了朝臣的关注之后,静公主跟她的伴读们却开始真正地沉寂了下来,常常待在东宫寸步不出,但是很多人已经明白,这不是沉寂,东宫的孩子们包括公主自己在内,他们都在一天天的成长。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他们能吸收多少学识,学到多少才艺,等他们再次出现在人前的时候,又将引起他人怎样的一番惊艳。
群臣心里,都不由自主地有了些期待。
第1684章 三重关1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
造成了一阵小小的震撼之后,就彻底消失于人前的公主殿下仿佛开始了隐居东宫的生活,往后长达三年的时间,大臣们都没有再见过她。
四岁的生辰宴之后,三年之内她也不再大肆庆祝生辰——就算庆祝,也只是在东宫之中跟她的伙伴们一起,旁人没有参与的荣幸。
凤帝八年春,刚刚踏出东宫的小公主又一次下旨召选伴读。
这个消息一出,满朝文武皆震动。
此次选伴读的模式不同于以往,静公主要求昭告天下,只要年纪在七岁到十岁之间的男孩都可以报名,但是条件必须是容貌足够出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武功上乘,丑的不要,愚蠢的不要,文才武艺不双精的不要,以及零零散散诸多限制,总之条件颇为苛刻。
但即便如此,争相报名的人还是很多。
这个世上,永远不缺追名逐利之人,也永远不缺过度自信的人,不管是天都城的权贵之家,还是天都城外的寻常百姓之家,无人不知一个道理——宫里是最接近权力的地方。
只要能有一丝机会进宫,有一点可能走到公主殿下身边,那以后鱼跃龙门飞黄腾达便指日可待。
可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报名参选公主伴读的人比进京赶考的声势还要浩大,但不管是参选的孩子还是报名的父母,他们都有一种看不清现实的过度优越,总觉得自己孩子是最优秀的,长相好,读书好,聪明好学…
但是很快,等他们大老远赶到天都城,见到了更多更优秀的孩子之后,他们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报名的人如此之多,静公主当然不可能亲自去挑选,所以设下了三重关。
天都城外第一重,只看外表,由静公主身边最得宠的漪澜把关。
别看漪澜只是比静公主大两岁,但是这个九岁的女孩眼光却是极为挑剔的,她最擅长画画,所以对美丽的事物要求很高,也很严苛。
能入她眼,让她觉得好看的,那必须是真的好看,容貌上有一点瑕疵,都会被她无情刷下。
不管报名的人有多少,在被她毫不犹豫地刷下去一大批之后,最终得以进入天都城的男孩只有三十人。
三十人,听起来也不少。
但是这些却是来自于整个南族万里疆土上所有算得上是优秀的男孩——虽不是所有,却也足够多了。
毕竟还有一些足够优秀却并没有报名的,或是淡泊名利,或是心高气傲,对这种走捷径获得名利的方式不屑一顾的,就不算在其中了。
从千百人筛选出三十人,足见漪澜的眼光之严苛。
所有落选的人,有驻扎在城外的军队负责分发盘缠,每个人十两银子,足够来回路上的路费和吃饭。
三十个孩子入了城。
第二关是天都城内,皇宫外,神武门前。
把关的人是锦墨,霁月,凌裳,萧寒,以及轩辕予修。
比的项目是琴,棋,书,画,剑法。
第1685章 三重关2
此时的凤寰宫书阁里,紫陌进来禀报了外面选伴读的过程已进行到了第二关,九倾听完之后沉默了好久,然后才徐徐转头,看向坐在一旁淡定地帮她看折子的夜瑾。
“你有没有觉得,静儿这次选伴读…很有一种君王选秀的感觉?”
虽然南族这样的事情不多,但各国的正史和野史九倾都看过不少,知道很多风流君王广纳天下美人充盈后宫是怎样的一番热闹,当然,为此被史官口诛笔伐的也多不胜数。
风流的君王很多,但能做到风流之下还能圣明治国的却不多,所以大多时候,君王痴情是错,太过风流滥情也同样为人所不齿。
夜瑾沉吟了片刻,一本正经地道:“或许静儿是觉得你身为女皇,应该做却始终没机会去做的事情,她替你做一次?”
九倾一呆,随即无语地看着他。
这意思是说,她身为女皇没有广纳天下美男充盈后宫是为遗憾,所以静儿代替她弥补了这个遗憾?
九倾直接拿起一本奏折,往他头上敲了过去,“不成体统。”
夜瑾吃了疼,却笑得那叫一个绝代风华。
揉了揉脑袋,他道:“倾儿,你还从没对我使用过暴力。”
“没有吗?”九倾拧眉想了想,“那多遗憾,以后要经常试试。”
夜瑾眉眼一弯,抱着她直接来了个热吻,“尽情地蹂躏我吧,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九倾于是伸手在他腰部,不轻不重地拧了一下。
夜瑾正吻得动情,蓦地倒抽一口冷气,眉毛纠结地看着她,“倾儿,你来真的?”
“不然呢?”九倾挑眉,“你以为我跟你开玩笑?”
夜瑾无语:“就算不是开玩笑,你也要选个时机嘛,我正在吻你,被你这一掐瞬间气氛都没了。”
九倾抬手,捏了捏他的脸,“跟你说正事,不许再贫嘴。”
此时如果让那些德高望重的臣子们看到,外人面前威仪清贵的女皇陛下和威风凛凛的帝君大人正如孩子一般在书阁里打情骂俏,只怕能直接去撞墙,撞不死的话,第二次那些要求女皇重纳新君的折子就能堆满整个案头了。
“我觉得静儿可能在找人。”夜瑾托着下巴,眼巴巴地瞅着她,“虽然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静儿不可能无缘无故做这些,也不可能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伴读。”
九倾听完,缓缓摇头:“找人这个原因只能说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静儿今年七岁了。”夜瑾皱眉,思索了片刻,“倾儿你觉得…什么时候传位给她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