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昱觉得真的不可以。

他回头求助地看了闻茵一眼,闻茵却朝他耸了耸肩,无可奈何,他只能垂头丧气地坐到了小太子的对面。

“不行。”赵昱说:“朕不会。”

小太子呆了。

他迟疑地道:“那……那换一个?”

“朕不擅长武艺。”

“……”

小太子茫然地问:“可父皇不是九岁就能打熊了吗?”

先前的牛皮吹得多大,赵昱这会儿就有多后悔。

他本该一早就开始习武,可跟着闻茵开始学后,又因为闻茵忽然有了身孕而停下,等太子出生之后,他便围着太子转悠,更没想起这件事情。

他支支吾吾,一句合适的借口也说不出来。

还是闻茵走了过来,对小太子道:“有一回,皇上遇到坏人的时候,虽然打赢了坏人,但是受了重伤。”

赵昱顿时眼睛一亮。

小太子整颗心都提起来了:“父皇受伤了!?”

“现在已经好了,但是留下了暗伤。”闻茵垂下眼,盯着地上爬过的蚂蚁,脸不红心不跳地说:“从那以后,皇上就不能习武了。”

小太子哇了一声,顿时心疼地朝着赵昱看了过去。赵昱昂起下巴,心虚地应了这番话。

小太子想了想,问:“那太傅真的是骗我的?”

赵昱霍地转头朝闻茵看去。

闻茵继续面不改色地道:“皇上还伤了脑子,许多事情都记不清了,也没有从前厉害。太傅这样说,也是怕你日后会失望。若是太傅日后再提起,你不必再反驳。其实你父皇也不想提,这是他的伤心事。”

也不知道是不是赵昱的错觉,他总觉得闻茵在拐弯抹角地骂他。

小太子看看皇后娘亲,再看看皇帝爹爹,顿时更难过了。

他内疚地与皇帝道了个歉,心中的皇帝爹爹愈发厉害,只是威武不凡的形象之中,还比原先又多了一些英雄的沧桑,但这无损皇帝的英明神武,反而让小太子更崇拜他了。

赵昱偷偷问闻茵:“不是要告诉他真相吗?”

闻茵:“……”

闻茵迟疑地道:“日后再说,也不迟吧?”

第113章 皇帝开始养崽后

等到小太子再大一些, 睡前读物从话本变成名家著书, 听方俨说的越来越多, 亲眼见到的越来越多之后, 终于知道他的皇帝爹爹并非是如话本之中形容的那般厉害了。

小太子年岁渐长,便不可再与皇帝爹爹与皇后娘亲睡在一块儿, 连给他读话本的人都成了宫女。后来他连话本也不读了,每日睡着之前,读的也都是古往今来的名家著作。

赵昱还有些心虚。

太子越大,他就越心虚。

他定制的小话本已经不拿出来了, 除了他以外, 如今也没有人愿意看。太子越大, 性格就越沉稳, 好似知道自己被他这个皇帝爹爹骗了许久, 一夜之间长大了一样, 小小年纪便板着一张脸。赵昱想破了脑袋, 觉得他看起来就像是上辈子的闻英。

自己的小太子,像谁都行, 唯独不能像闻英的。

可偏偏是他理亏在线,赵昱有心想要在太子面前重新竖立父亲的威严, 也没法理直气壮起来。

他求助无门,只能眼巴巴地去找闻茵求助。

“皇上这会儿知道后悔了?”闻茵笑道:“当初我劝皇上, 说此事不合适, 行不通, 可皇上就是不听。皇上从前可是说的信誓旦旦, 夸下了海口。”

赵昱心虚:“这……朕也没想到,太子会长这样的快。”

仿佛昨日还是个小不点呢,一眨眼便长的这么大了,已经能够读书写字作文章,也能辨清楚道理是非。他也不过是迟疑着,迟疑着,迟疑的久了,没想到就拖成了大问题。

赵昱皱起眉头,说:“我是皇帝,也是太子的父亲,既是君也是父,不管怎么样,太子也要对我存有敬畏,若是他小小年纪就轻视我,日后岂不是让我这君父颜面无存?”

闻茵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赵昱的声音顿时低了一大截,支支吾吾地说:“再说了,那些事情……也的确是发生过,只是经过了白梦先生的笔,变得夸张了一些。那些小话本,哪个不是这样的?”

“可太子却是真心实意将它当做了皇上的亲身经历。”

赵昱一下子底气全无。

他叹了一口气,看了闻茵一眼,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闻茵最是看不得他装可怜的模样,这会儿也不由得道:“此事便交给我吧。”

皇帝顿时笑逐颜开,哪里有半分方才失魂落魄的模样。闻茵顿生无奈。

……

如今太子每日一早就要去上书房读书,上午读书,下午习武。与皇帝相比,太子年幼起就十分认真勤奋,从不偷懒耍滑,太傅布置的课业也全都刻苦完成。闻茵去上书房找人的时候,果然立刻就找到了。

她抬手制止了下人通报,只在外面看着,等方俨的课停下之后,才走了进去。

“皇后娘娘。”方俨给她行礼。

闻茵轻轻颔首,朝太子看去,太子也从座位上下来,给她行了一个礼,礼数周全,挑不出一点错处来。

闻茵问:“太子之后可还有什么课程?”

“下午有骑射课。”

“那就免了,今日本宫有要事找太子,去与镇国公说一声吧。”镇国公也成了小太子的老师。

众人应了一声,陆陆续续从上书房里走了出去,很快便留下闻茵与太子二人。

周遭没了人,太子一下放松不少,紧绷着的小脸也露出笑来:“母后有何要事要找孩儿?”

“你想不想出宫去?”

“出宫?!”

闻茵道:“今日休息半日,我带你出宫。”

她也不是要与太子商量的意思,太子也不反对,连忙去寝宫换了一身轻便适合出宫的衣裳,心情雀跃地跟着闻茵一道出了宫。

两人坐在马车上,闻茵便问:“我好像已经有许久没有听你提起过皇上了。”

此话一出,小太子立刻板起了脸。

他一声不吭,闻茵瞅瞅他的样子,倒是还有几分平日里皇帝装严肃时的样子。她不禁笑道:“你年幼时,可总是父皇长父皇短的,最是崇拜皇上不过,如今怎么就变了?”

“母后明明知道。”小太子绷着脸,说的十分不情愿:“父皇那些……都是骗人的。”

当他知道那只是个话本,只是其他人胡乱编写出来的事迹时,只觉天崩地裂,再也没有办法像从前那样崇拜皇帝了。提到这个,小太子也不禁埋怨道:“母后也真是的,父皇故意骗我,为何还要帮着父皇呢。当初我还与老师外公争论过许多回,如今想来,还不知道老师他们是如何笑话我的。”

“为何要笑话你?”

“因为我说了谎。”

“我不觉得你说了慌。”闻茵淡淡地道:“依我看来,皇上的确是个十分厉害的人,就算是方大儒,就算是你外公,也不及皇上厉害。”

太子迟疑了一下,道:“可是那里面都是假的……”

“故事是假的,可皇上做过的事情,却是真的。”闻茵撩起车帘,示意他往外看去。这会儿马车已经到了宫外,行驶在京城地主干道上,来来往往都是行人。闻茵问:“你看见了什么?”

“人。”太子说:“许多许多人。”

“他们能好好生活在这儿,衣食无忧,全都是因为你父皇。”闻茵的目光看向街上的百姓,“你应当也从别人口中听说过不少事情,不是在话本之中的,而是从太傅口中,从镇国公口中,就算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应当也都与你说过不少。”

太子一时沉默。

的确是不少。

在他还分不清话本与现实时,便最喜欢缠着别人给他讲皇帝的事情。话本之外,关于皇帝的事情也能有许多能说的,皇帝做过的好事,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这些人都与你一样,打从心底崇敬皇上。”

马车一直到了京城里的一家食楼前停下。

闻茵带着太子下了马车,看到食楼匾额时,太子还有些不解:“娘为何要带我来这儿?”

“这是你爹最喜欢吃的食楼。”闻茵说。

太子便没了话,乖乖跟着她走了进去。

而后他又看闻茵点了不少菜,也都是他父皇喜欢吃的菜。太子一一尝过了,不愧是他父皇喜欢的,味道果真是不错。

“多吃点,今日我们还要去不少地方。”

太子困惑:“娘要带我去哪儿?”

“带你去见见你爹的厉害之处。”

太子心中的好奇便更多了。

太子虽说长大了,可如今也不过七八岁,读了书,明了理,尽管自己心中皇帝爹爹的形象破灭,但心底还是对皇帝存在着濡慕。他不信赵昱了,可还相信闻茵,他的母后可比父皇靠谱多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连闻茵都能亲口夸出来的厉害,他就越发想要去的瞧瞧。

太子吃饱之后,便跟着闻茵一路到了城西的一处大宅院门口。他好奇地往四周看了看,问:“娘,这是哪儿?”

“你应当是听说过,这儿便是皇上办的居养院。”

太子恍然大悟。

他当然是听说过了。光他知道的,这个居养院办起来可就不容易,而这居养院成立起来的目的,更是意义重大。有了这个居养院的存在,无数孩童能够平安长大,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个居养院也比从前更加完善。这儿收留的都是弃婴,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到了该离开居养院的年纪,便会被送去工作——这么多年过去,赵昱手中的铺子越来越多,给居养院的孩子提供了不少职位。

太子从前只是听说过,却从未踏足过这里,他踏入门槛走了进去,便见院子里有不少孩童正在玩闹,许多孩童只有他一般大,甚至还比他更小,这些人衣着朴素,但是脸色红润,尽管身处困境,可脸上并无阴霾,天真的笑脸看得太子愣住…

闻茵在他身旁淡淡道:“如果没有皇上,这些人早就在被抛弃时就没了性命。”

太子一时五味纷杂。

听说的再多,也没亲眼见到更加震撼。

不说其他,只说眼前这居养院,从建立之初起,也不知道救了多少孩子,更别说日后还有再持续很久很久,光这一个居养院里救下来的人,便已经足够称得上一声伟大了。

但闻茵也并未停下。

她又带着太子到了一处书铺前,书铺门口人来人往,许多书生出入其中,大多数人看着十分落魄,可都喜珍惜地捧着手上的书。

“这是皇上开的书铺。”

太子立刻道:“我也知道这个!”

“如果没有皇上,这儿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轻易的读到书。”

“为何?”

“因为他们没有银子。”

太子懵懵懂懂。

闻茵便亲自带他进了书铺里。

一本书的价格不低,想要读书,哪里只是读一本书就够了的。穷苦人家读书,光是纸墨就是一笔巨额开支,越是没有银子,就越是难读书,越是不读书,就越难以从困境之中挣脱出来。

太子还小,算不清这其中的账,闻茵便仔仔细细给他掰扯了一番。

太子问:“那这书铺,就不要钱了吗?”

闻茵说:“只要一文银子,便能读到一本书,在普通书铺买一本书的银子,在这儿可以读到几十上百本。自从这间书铺开了之后,就算是再穷苦的书生,也能够有机会考科举,这几年来,寒门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都是皇上的功劳。”

太子想了想,问:“还有那补助银,是吗?”

“没错。”

皇帝前几年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怜惜那些寒门出身的学子,特地掏出一笔银子,以借贷的名义给那些学子,只等着这些学子考□□名之后,日后再以俸禄相还。这让皇帝得了不少好名声,也得了不少夸赞。

也不只是这些,皇帝最近还琢磨着筹办蒙学,让每一个孩童不分贵贱出身,都能免费上学。当然,最近又在朝堂之上和文武百官吵得欢。

太子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说:“有了书铺和补助银,天底下的所有人都能读书考功名,可真是帮了不少人啊。”

“不。”闻茵说:“这是在救人。”

作者有话说:

养崽番外还有几章,我写完了已经放进存稿箱啦一下子不知道该写啥番外了,还有什么想看的番外吗?

第114章 皇帝开始养崽后

闻茵又带着小太子在街边买了烤红薯。

剥去深褐色的外衣, 里面金黄软糯香甜的薯肉便露了出来, 小太子一口咬下, 甜糯的红薯入口, 顿时让他高兴的眯起了眼睛。

“好吃吗?”

“嗯。”

“这也是皇上找到的东西。”

小太子一口红薯肉卡在了喉咙里。

他吃惊地道:“这……这也是皇上……”

“你应当也知道,每年都会有好几艘大船出海, 与海外异国往来。番薯,土豆,花生,许多东西, 都是从海外传来的。”闻茵提及此事, 还带着几分笑意:“当初皇上偏要造船出海, 那时候所有人都拦着, 没有一个人依了他。说起来你也许不信, 皇上也是看了话本, 才萌生了这个念头。后来大船便如他心意出了海, 这些东西,便是第一次出海带回来的。”

太子呐呐点了点头。

他在上书房上课的时候, 便已经听过不少回这些东西有多厉害。这些作物产量高,也容易饱肚子, 从前百姓们吃不饱,有了这些之后, 吃饱的人便比从前都多了许多, 太傅对他提过无数回这些作物的厉害之处。可他却没想到, 这也是因为他父皇的一时兴起。

看了小话本, 便想着造船出海,造船出海,就找回了这样有用的东西。而这样厉害的人,是他的父皇!

一种难以言喻又熟悉的感情将太子的心包裹住,他仿佛踩在了云朵上,整个人都晕乎乎的,恨不得和所有人都说一遍,他的父皇究竟有多么厉害!

“我知道!”太子双手抱着烤红薯,激动地脸颊也微微发红,他说:“我知道,这个救了许多人!”

“没错。”

“皇上可真厉害啊。”

“皇上的确很厉害。”闻茵目光之中透出几分暖意:“不管旁人如何想,皇上的确是常常做出人意料的事情,可他也是真心实意地为百姓考虑,为百姓做事。”

太子主动问:“还有什么没有见过的地方吗?”

闻茵低头看了他一眼,笑说:“还有不少。”

从前皇帝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小太子生下来以后,他的想法就越来越多了,好在闻茵手底下的人也越来越多,无论皇帝提出了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她都能想办法办好。

闻茵一边呆着小太子走,一边给他讲关于皇帝的事迹。

有些是话本里就提过的,有些则是太子没听说过的。闻茵没有什么动人夸张的语言,也不会说假话,她只会将事情最简单最直白的说给太子听,等太子亲眼见着了,再告诉太子,皇帝的这些举动最后帮到了谁。

全天下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因此而受益。

天下书生因为他而能读书考功名,天下百姓因为他而衣食丰足。军营里的将士有了伤残补贴,流离失所的孩童有了庇护之所。不论是书铺也好,亦或者是城外停着的马车也好,到如今,几乎是每一处的地方,所有人提起皇帝时,都是满口称赞。

甚至也不用赵昱再掏银子请那些说书先生说了,茶楼里多得是想听歌功颂德的人。

最后,闻茵带着他来到了一条大河前。

眼前的河很大,上面停了不少的船,尽管是一条新河,可是却迅速地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无论是贸易往来也好,亦或者是出门远行也好,这条大河两岸满是提着包袱的行人,甚至连这周遭的地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闻茵指着眼前的河说:“这是皇上的河。”

太子听说过。

太傅就和他说起过无数回,这条河的出现,又给百姓们带来了多少的好处。

太子问:“这也是父皇一意孤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