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坤宁宫内,倒不算十分狼狈。内殿,皇上沉默坐在一边,一脸的尴尬愧疚,旁边皇后也坐着,闲适喝着茶,也不说话。
而二人脚下,正跪着尹兰池。
这尹兰池衣裳倒算完整,只是头发散乱开了,此刻正匍匐在地上,给帝后行大礼。殿内很安静,谁都不说话,静得只能听到一旁沙漏的沙沙声。
终于,绯霞的一句“太后娘娘过来了”,打破了这份尴尬的宁静。
皇后率先起身去迎接,皇上迟了一步跟上。而匍匐在地上的尹兰池,则更是身子瑟瑟发抖。
太后直往内殿冲来,皇上皇后要请安,太后冷着脸说:“说事儿!到底怎么回事。”
皇后跟着太后走过去,认真说:“皇上把这尹家二姑娘误当成了儿臣,儿臣希望母后替儿臣做主。”
见皇上身上湿漉漉的,太后一愣:“怎么回事?”
皇后说:“皇上多饮了几杯酒,醉了,不认人。儿臣一时着急,这才拿冷水泼了他。好在泼得及时,否则就真的酿成了大祸。”
太后一点都不同情皇上,怒目瞪着皇上:“难道现在就没酿成大祸吗?”
皇上还是沉默,并不替自己辩解什么。
太后又责难跪趴在地上的尹兰池,责问:“皇上多喝了几杯,喝醉了酒,那你呢?你也喝醉了吗?”
尹兰池虽然趴在地上,但听得出来太后这话是对自己说的,她忙抬起头来哭着解释:“皇后娘娘赏了臣女一杯酒,臣女……臣女不胜酒力,一杯就醉了。”
皇后解释:“儿臣与皇上一起共用午膳,尹二姑娘给儿臣和皇上弹奏曲子,皇上听得入神,在儿臣面前直夸这曲子弹得好。其实儿臣并没觉得有多好,但既然皇上一再夸赞,儿臣便就赏了尹二姑娘一盏酒。喝完酒她还好好的,也没看出来不胜酒力。不知怎的,等儿臣沐浴更衣出来,竟然就……”
后面的话,她不说,大家也都知道怎么回事。
太后斥责皇上:“早在二十多年前哀家就跟你说过,不能喝酒就少喝点酒,真没想到,皇上就是不长记性!二十多年前的错,今儿又犯了,且还是在皇后的坤宁宫,你到底把皇后放在了什么位置?”
皇上在太后跟前垂着脑袋,解释说:“儿臣把她错认成了皇后,险些酿成大祸。”好在皇后一盆水泼醒了他,否则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皇后却蹙眉看向皇上:“今儿是皇上看错了人,那二十年前呢?”
皇上脸色越发难看起来,又沉默住。
皇后重重吐出口浊气来,似是有气无力般道:“皇上,臣妾累了,和你吵了这么些年,臣妾实在不想再吵下去。今儿这事,既然发生了,臣妾也认了。不管皇上册封尹姑娘为妃还是为嫔,臣妾都没有任何意见。”
“册封?”皇上拧眉,倒没想到这一步。
毕竟,今天这事儿,与当年淑妃那事儿不一样。今天他没……没到那一步。
但经皇后提点,皇上倒意识过来,就算临门那一脚,既有了搂搂抱抱肌肤之亲
,于女孩子来说,的确是毁了清白。
除了纳她入后宫,倒没有别的更好的法子。
想到此处,皇上不由又垂眸朝跪在地上的妙龄女子看去,眉心深深紧锁着。
皇后却没理皇上,只向太后讨旨意:“母后,宫里有些日子没进新人了,本来儿臣也在想,或许该选几个年轻些的姑娘入宫来。眼下出了这种事儿,不若就选了尹二姑娘吧。”
太后严肃望着皇后:“你当真愿意?”
皇后道:“淑妃当年那种情况,儿臣都接纳了,何况是身家清白的尹家姑娘,儿臣没有什么愿不愿意的,不过一切以天家为重。”
太后倒也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只问皇上:“你打算给她个什么位份?又让她以什么样的理由入宫?”不免要提醒一句,“之前,你可是在尹阁老面前答应了尹阁老,要让她入东宫去伺候太子的。”
不提还好,一提这一茬,皇上脸更是惨白无血。
“此事过了今天再议。”皇上道,“今天是皇后寿辰,宫里人多,不适合处理此事。”
“你也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太后对皇上真是特别的失望,“先帝当年逐鹿帝位,如履薄冰,他吃了很多苦,他怕他的子嗣也走他的老路,这一生便只和哀家生了你和你弟弟两个。他是想让你健健康康成长,顺顺利利继承帝位,可他又怎么想得到,日子太顺,也许未必是好事。”
“你顺风顺水惯了,糊涂事情做得可不少!日后,看你有什么脸面去地下见你父皇!”
提起先帝来,皇上更是满脸愧疚。
“儿臣不及先帝十分之一,儿臣无颜见先帝。”先帝当年逐鹿帝位的时候,他虽小,但却也记事了,那几年,他跟着先帝还有母后,吃了不少苦。有好几次,险些一家命丧黄泉。
他是亲眼见识过他的父皇与几位叔伯是怎么争斗的,当年的日子,用“九死一生”形容,也不为过。
他的父皇,双手沾满了亲人的鲜血,是踏着皇叔皇伯的尸骨上位的。
登位后,开疆拓吏,在位期间,实施各种变革,创造了“正元盛世”。正因有先帝的丰功伟绩,他才能把皇帝之位坐得这么顺利。
先帝是在落魄时结识的舅父一家,那时候舅父还只是一个芝麻小官。但先帝不嫌弃,坚持迎娶了当年陆家唯一的姑娘,也就是如今的太后。
先帝一辈子只有母后一个,后宫冷冷清清,群臣磨破了嘴皮子上奏要他充盈后宫,都被先帝一一斥责回去。先帝冷肃,于政手腕强硬,他在位时,举朝清正廉明,出了一大批能干实事的好官。
再看他如今的政绩……
皇上愧疚。
尹兰池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又重新上了妆梳了头,拾掇完整后,唐细领着她去找尹老夫人。早上在唐细这个太子妃面前,还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此刻身上再无半点嚣张气焰。
唐细叮嘱她:“坤宁宫里发生的事情,你莫要宣扬得阖宫皆知。你该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尹兰池连连点头:“我知道。”
唐细又说:“一会儿见到外祖母,你也不必立即说。就算忍不住说了,也得寻个没人的地方。这皇宫里,没人单纯,你也别信任何人向你投过来的笑脸。”
尹兰池缓缓抬头,认真看着走在她侧前方的这个衣着华贵的女子。一时间,她倒有些恍惚了。
或许,她从来都不该小觑这个表妹。
尹兰池再端得住,但见到尹老夫人一刹那,还是红了眼圈流了眼泪。淑妃今儿一直都打算找机会来和尹家祖孙说话,此番见这尹二姑娘似是红了眼圈,她便笑着朝她走了来。
“方才瞧见尹姑娘是和太子妃一道过来的?方才还好好的,怎么这会儿眼睛都红了?”淑妃一如既往的温柔,说罢,还拿了自己的帕子来替尹兰池擦拭眼角的泪水。
她盘算着,若与这尹姑娘处好了关系,日后她入东宫,自然是珑儿的一个靶子。对付太子妃的靶子。
第53章 第053章
若是搁在从前, 面对此刻淑妃的主动示好, 尹兰池肯定会以双倍的示好还回去。可是, 如今却是没那个心情了。
尹兰池有满腹的心事,她有点怕, 她不知道要怎么开口说。虽说方才在坤宁宫的时候,皇后娘娘允诺了给她名分的事儿,可她心心念念的人是太子, 她只想做东宫的姬妾, 她不想做皇上的嫔妃。
方才坤宁宫内发生的一切,她到现在都觉得不真实,一切都跟做梦一样。她是多么的希望这是一场梦啊,梦醒了, 她还有希望嫁给太子。
尹兰池心中五味杂陈,根本没心情应付淑妃。淑妃是敏感的, 察觉出来后,倒也识趣, 随便寻了个借口,倒是走开了。
当时皇后在慈宁宫是当着众人的面把尹兰池带走的, 所以,淑妃也知情。但瞧方才这尹兰池的脸色, 莫不是皇后对她说了什么?
淑妃心中起疑,正要差个身边靠得住的宫婢去打探一下情况,那边素霜匆匆寻了过来。
“娘娘,宫里好像出了事儿。”素霜四下里看看, 见这里人多,她警惕的没继续往下说。
淑妃也没说话,只沉默着往一条僻静的小道去,素霜忙跟了上去。
“好像是坤宁宫出了事,还惊动了太后。当时很多老夫人都在慈宁宫陪着太后说话,忽然的太后就走了。太后是直接去的坤宁宫。之后再从坤宁宫出来的时候,脸色难看极了。而且,当时皇上也在坤宁宫。”
“至于当时坤宁宫内发生了什么,奴婢打听不到。”
淑妃步伐轻盈,闻声倒是也猜度起来:“当时尹二姑娘也在坤宁宫,怕是与尹二姑娘有关。而且,方才本宫瞧见这尹二,她似乎有心事,还哭了。所以本宫猜,可能是皇上又提了送尹二去东宫的事,但再次被皇后拒绝了。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
“今儿什么日子,达官贵人们都在,帝后吵架,可不是光彩的事儿。惊动了太后,太后去了坤宁宫,或许也帮着皇后说话了,那个尹二这才哭着出来。”
这是淑妃的猜测,不过她觉得自己这样的猜测是合理的。
这些年来,帝后都吵过多少回了,倒也不新鲜。
虽然说帝后吵架不新鲜,但每回若有这样的机会,淑妃还是会利用这个机会的。皇上在皇后那里受了冷落,她若安安静静陪在皇上身边,于皇上来说,多少也是一些慰藉。
而于她来说,也是增进和皇上感情的一种方式。
所以,晚上筵席散了后,淑妃撑着疲惫的身子去了勤政殿。却在殿外,被皇上身边的大太监总管拦了下来。
“淑妃娘娘,皇上今儿谁也不想见,您请回吧。”
从前帝后吵完架后,不是皇上去长春宫找她,就是她来勤政殿找皇上。而每回她来勤政殿,皇上都是会见她的。
她不知道今天这是怎么回事,竟被拦在了殿外。
但淑妃素来是好脾气的人,尤其是在御前伺候的这些太监宫女们面前。所以,即便被拦下来了,淑妃也还是温柔笑着说:“本宫见皇上今儿脸色不太好,心里很是担心,所以就想过来看看皇上。也不知道,皇上是不是心情不好。”
御前的大太监总管是个人精,闻声只笑着打哈哈说:“今儿皇后娘娘芳诞,皇上高兴,多喝了几杯酒,或许是累着了。淑妃娘娘请放心,奴才们会好好照顾皇上的。”
被拒绝第一次,淑妃尝试了争取第二次的机会。但眼下都第二次被拒绝了,以淑妃的性子,自然不可能再僵持下去。
所以,她只能放弃。
淑妃对御前的人一向客气,此番也不例外,她感激说:“皇上身边有你们伺候,本宫是再放心不过的了。本宫先回去,也劳请公公给皇上煮点醒酒汤,免得伤了身子。”
“娘娘放心,奴才记得。”
淑妃点头,这才颇有些依依不舍的离开。
御前大太监总管曹直正回去后,皇上问:“是谁?”外面的动静,他听得到。
曹直正笑着回说:“回皇上的话,是淑妃娘娘,关心皇上身子呢。”
皇上闭了眼,抬手捏了捏眉心,一脸的疲惫。倒也没多提淑妃,只撑着身子往内殿去。
白天坤宁宫一事,知情的几个人,都捂得紧。所以,皇后娘娘这回四十芳诞宴,倒没受什么影响。
唐细憋这个秘密也憋了一天了,回去后,第一时间就是把事情告诉太子。
男宾女客都是分开的,所以,白天的事儿,太子还真半点都不知情。猛然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倒有一瞬间的晃神。
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同样的错误,父皇怎么可能犯两回。但很快,他心中便有了一个念头,也是有些反应过来了。
母后近来,倒是有些不正常,倒不排除这一切都是母后布的一个局。
“这件事情,太子妃怎么想?”太子虽然是在问唐细,但同时心中也在想着别的事情,一时倒颇有些心不在焉。
唐细却没在意太子的反常,只说了自己的想法:“殿下,臣妾觉得,或许此事是母后事先做的一个局。因为母后之前有和臣妾说过,尹家的事情,她来办,叮嘱臣妾不必在意。”
太子听后一时间没反应,凝神沉默了许久后,才心不在焉的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唐细这才注意到太子的反常,她小心翼翼打量着太子脸色,趁机说皇后的好话道:“母后虽然平时瞧着很不喜欢殿下的样子,但其实,她心中是有殿下的。有些人,总喜欢做一些面上的活,见面热情又客气,却未必是真心。而有些人,瞧着面冷,可心却是热的。”
“孤明白。”太子自然理解她在说什么,也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为了他和皇后的关系,她从中费了不少力气。
想着她费心费力的从中调解,他肯定是心疼的。所以,抬起手来,把人揽进怀里去抱着了。
唐细安安静静窝在他怀中,心里也挺高兴的。
“母后这般为我筹谋,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好好的孝顺她。”日久见人心,处得久了,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自然一目了然。
其实,此刻除了有心中松了口气的感觉外,唐细多少还有些心痒痒的想看淑妃得知真相后的反应。淑妃心里的盘算,其实她能猜得到。郭昭训不得宠,淑妃心里肯定也着急了,所以,她肯定是巴不得东宫多个尹兰池的。
她原以为事情可以慢慢来,不着急,可她肯定怎么都想不到,皇后娘娘如此的不按常理出牌。而且,皇后娘娘来了这么一手后,若叫淑妃知道实情,不知道她会是什么反应。
唐细存心想看淑妃的热闹,皇后自然也是。次日一早,妃嫔们按惯例来请晨安的时候,皇后就直接对诸位嫔妃们说了。
“本宫要给皇上选新人入宫,人已经选好了,提前与诸位妹妹打声招呼。”
选新人入宫,这不是新鲜事,昨儿皇后已经提过。所以,倒没人觉得有什么。只是,人都选好了,这似乎快了些。
四妃中,贤妃性子最直,有什么问什么,管不住自己的嘴。
“娘娘这么快就选好了?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贤妃笑着,“若按惯例的话,这该是先由娘娘您拟好名单有皇上过目,皇上同意了,再有画师画了画像送进宫来由皇上和娘娘您一起选。选中了,这才能定下来。可这些过程都没有,人都定了,想来是绝世大美人吧?”
皇后朝淑妃那里瞥了眼,笑说:“你们都见过,的确是绝世大美人。这位姑娘不是旁人,是尹阁老家的那位孙女,闺名兰池。”
淑妃本来是安安静静在听闲话的,蓦地听到“尹家”几个字后,她心中陡然惊住。尹兰池?那位本来要送去东宫的尹兰池?
这怎么可能!
不只是淑妃震惊,在坐的妃嫔们,都十分震惊。皇上答应送尹家二小姐入东宫的事儿,大家都是知道的,不是秘密。这怎么一回头,尹二小姐倒成了皇上内定妃嫔了?
贤妃不信:“皇后娘娘,皇上可答应了?”
皇后:“皇上自然应下了,若是没定下的事儿,本宫也不会草率的拿来先和你们说。人已经定了,只差择个吉日把人抬进宫里来了。”
淑妃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的坤宁宫,更是不明白到底皇后和皇上说了什么,怎么突然的,那尹家姑娘倒是成了皇妃。淑妃忽然又想起昨天素霜和她说的话来,不由心下疑惑,到底昨儿坤宁宫发生了什么。
淑妃想按捺住性子直接回长春宫的,可事情已经急到这种地步,她实在有些按捺不住。在去勤政殿还是去慈宁宫,权衡一番后,淑妃还是选择先去慈宁宫太后那儿。
可去了慈宁宫,却也碰了壁,没见到太后的人,容姑姑出来和她说:“淑妃娘娘,太后今儿有些不舒服,正休息呢,您先请回吧。”
昨儿去勤政殿,被皇上身边的人拦下了。今儿来慈宁宫,又被太后的人拦下了。从前,可从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一时间,淑妃心中也有些慌了。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皇后到底在皇上和太后面前说了什么。
肯定是说了什么的,如若不然,为何太后和皇上突然都不想见她的面?可她不知道自己哪一步走错了,以至于叫皇上太后起了疑心。
还有皇后,皇后肯定是暗中做了什么手脚。
第54章 第054章
尹兰池要入宫做皇妃而不是太子姬妾一事, 很快便传得阖宫皆知。私下里, 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偷偷议论此事的人不少, 说法不一。
后宫传得人尽皆知的事儿,自然瞒不住东宫的人。所以, 高奉仪林奉仪,包括郭昭训在内,自然也知道了此事。
高奉仪林奉仪无所谓, 甚至还有些高兴, 她们二人如今很明显都是太子妃的人了,东宫里少来一个高位份的姬妾,自然对太子妃和她们都好。但郭昭训,就不一样了。
郭昭训是期待着尹兰池可以入东宫的, 阁老家的孙女,身份尊贵, 入了东宫她多少可以和太子妃分一些宠。而太子现在身中奇毒,碰不了她, 所以到时候,她见太子妃有专房之宠, 必然会与太子妃势不两立。
两虎争斗,她自然乐于坐收渔利。
可现在, 她的期盼却突然没有了。那尹二姑娘不来东宫做姬妾,反而要去后宫做皇妃了,这不管是于她来说,还是于姑母来说, 都不是好事。
郭昭训很在意这件事情,觉得气愤又可惜。功败垂成,是再可惜不过的事情了。
郭昭训心中懊恼,气极,偏高奉仪看她不顺眼,非得要刺激她几句。高奉仪知道这个郭昭训在暗中与太子妃较劲,她指定是希望那尹二入东宫的,如今尹二却被皇后指去了后宫,她想必着急,便故意在太子妃面前说:
“娘娘,皇后娘娘和殿下可真是疼您的。瞧,皇后娘娘亲自做主,便让那位尹二姑娘去做了皇妃,可真是高兴的事儿。”
高奉仪嘴巴没把门的,说话也不动脑子,但心却不坏。
唐细也没怪她乱说话,但她却不会顺着她的话说。所以,她只能笑着道:“皇后娘娘疼本宫,这是真的。不过,让尹家表姐入宫做皇妃一事,却是皇上的意思。”又提点道,“东宫若能多一个姐妹,是你我的福气,但若多不了了,也不是你我能做决定的事儿。”
高奉仪也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忙讪讪闭了嘴。
林奉仪却接话说:“皇上勤政爱民,后宫里倒是鲜少没有入新妃了。这会儿忽然来了一个,又年轻又漂亮,想来这位新妃会十分得皇上宠爱。”
林奉仪这话是故意说出来气郭昭训的,暗讽那淑妃又老又不好看。又或者,是故意含沙射影说她郭昭训的。
郭昭训是个能忍的,不管高林二位你一言我一语怎么刺激她,她都忍着不说一句话。直到回了蒹葭殿,才憋不住好好发了一顿火。
以秋叶为首的几个宫婢见状,忙下垂着脑袋跪了下来。
郭昭训是个极能忍的,也没有发太大的火。宣泄了一下,自己心里又把那份愤怒给消化了。
只是这些日子她一直生闷气,嘴里倒起了好几个水泡。偏又不想让人知道她心里不舒服,所以,日日顶着一嘴的水泡去请安,倒是吃了数日的闷亏。
九月下旬,宫里册封尹兰池为二品宫妃的旨意下达去了尹家。尹兰池回去后,早已经把坤宁宫发生的事情告知了父母长辈,所以,自那之后,尹家再没提一句要把闺女送入东宫的话。
尹兰池哭了几日后,倒也渐渐想得开了。太子虽好,可皇上也没有那么不好,皇上才四十多的年纪,也不算老,又是帝王,生得也是英武不凡,天生自带贵气……何况那日的场景她也历历在目,与皇上有了肌肤之亲,她又还能奢望什么?
想得通了,倒也就想得开了。去宫里的时候,她气色倒是十分的好,脸上并没有半点不情愿的意思。
于坤宁宫内拜见了皇后,又见了诸妃,皇后直接做了主说:“尹修仪今儿第一天入宫,一会儿回去后早早准备着,今儿晚上皇上会去修仪那儿。”
尹兰池对皇后是惧怕又尊重的,忙恭恭敬敬称:“是。”
尹兰池年轻又美貌,阁老家的孙女,出身也高。加上,皇上的确也觉得愧对这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所以,倒连着数日去了尹兰池那儿。尹兰池是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更是弹奏得一手好琴。
在宫里,皇上许久没听到过这么好听的曲子了,听到这样的琴声,他倒是想起了很多年前的很多事情来,想起了曾经与皇后的种种。想到年轻时候的皇后来,不由又笑,当年皇后可比这丫头还要出色。
不过难得的是,她身上也隐约能有点皇后当年的影子。只不过,她怕自己,在自己跟前总安安静静的,倒没皇后那份乖张和活泼。
虽然她不及皇后年轻的时候,但皇上也愿意去听她抚琴。如今有了新欢,倒是忘了旧爱。
淑妃渐渐失宠了。
从前皇上一个月有半个月来后宫,总也有五六日是呆在淑妃那儿的。可自从尹兰池入宫后,皇上去淑妃那里的日子,便少了许多。
淑妃出身不高,入宫为妃也不是名正言顺。从前在宫里还算有些地位,除了因为她脾气软好说话外,最主要的是皇上看重她。
如今皇上对她的宠爱大不如从前,宫里的人都是捧高踩低的主,自然与淑妃都渐渐保持了一定距离。从前常去长春宫坐着说话的妃子,倒也不去了,如今倒都变成常去尹修仪那儿了。
天一日日冷了,长春宫也一日日冷清下来。
淑妃倒还与从前一样,常常去慈宁宫请安,陪在太后左右。宫里的事儿,太后也都知道,心下倒也有些觉得淑妃可怜。
太后心善,每回见她来了,倒也愿意与她说些话。
“再有几日便是赵王大婚的日子,一应可都安排妥当了?”提起赵王来,太后倒是高兴,“他们哥几个都先后娶了妻,都长大了,哀家总还觉得他们都是小孩子。”
淑妃说:“多谢太后关心,赵王府一应都安排妥当了。安儿是有福气之人,婚事幸得有他几位皇嫂帮衬,倒也不会手忙脚乱。”
太后笑着点头:“这事儿哀家知道,论起来,你该谢谢皇后。皇后仁德,视庶子们如己出,都一视同仁。让安儿几位皇嫂去帮衬着筹备,也是皇后的意思。皇后心胸宽广母仪天下,宫里如今又上下和睦,哀家心甚欣慰。”
淑妃静静听着太后夸赞皇后,一声不吭,可手却不自觉渐渐攥紧起来。等太后说完了,她也软声笑着应和:“是,臣妾心中十分感激皇后娘娘。是皇后娘娘亲自下的旨意,安儿的三位皇嫂,都出了一份力。”
太后笑容慈爱,轻轻拍着淑妃手背说:“安儿成了亲后,你也是要做祖母的人了。等抱了孙子,到时候可有你折腾的,等到时候赵王妃日日抱着小皇孙入宫来烦你,你那时候哪还有时间到哀家这儿来。”
淑妃却道:“再忙臣妾也会常来慈宁宫陪您的,到时候,臣妾会带着小皇孙一道过来。”
“你是个有心的。”太后拍她手,倒说得直白了些,“哀家知道,皇上如今有了新欢,倒忘了你。宫里的那些人,惯会捧高踩低,你也无需在意。”
淑妃忙应下:“是,臣妾明白。”
淑妃不
可能不在意,从前她贤惠仁德,衬得皇后嚣张跋扈。可如今的皇后变了,变得贤明善良,倒衬得从前的她成了笑话。
她布局多年,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从前有太子的倚仗、敬重,有皇上的宠爱、呵护,可如今这两样都没有了。
皇后不过只轻轻动了下手指,她那么多年的努力,全都灰飞烟灭。
她怎能不恨?又怎会善罢甘休?
只是她急不得,她也不能急。越是急,越是会露出破绽马脚来。
左右,她不是还有赵王吗?安儿可是从小和太子一起长大的,他们兄弟间的感情,不可能说没就没了吧?
赵王大婚后第二日,赵王夫妻入宫请安。先是去的坤宁宫,之后才去的长春宫。长春宫出来后,赵王夫妻没有出宫,而是双双都往东宫来。
秋意来报说赵王妃来了的时候,唐细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这回比上回齐王妃婚后第二日过来,还要没有心理准备。
但转念一想,也能明白,怕是淑妃的意思。
“先请赵王妃外殿候着吧,本宫换身衣裳就出去。”唐细十分冷静,又问,“是不是赵王也来了?”
秋意点头:“是,赵王在前殿,太子陪着。”
唐细换好衣裳出去,就看到赵王妃也没坐,只安安静静站着等在一边。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见赵王妃了,昨儿赵王大婚,她和魏王妃齐王妃几个,都已经在婚房里陪过赵王妃一阵子。
和魏王妃齐王妃比起来,赵王妃的确不算美貌。不过,唐细觉得她也算是好看的,高挑的个子,秀气的眉眼,一笑起来眼睛是弯弯的,挺可爱的姑娘。
“皇嫂。”见到唐细这个太子妃,赵王妃十分热情的打招呼请安,“给皇嫂请安。”
唐细忙上前一步,亲自将人扶起说:“你我同辈,倒不必如此。”
“是。”对唐细这个嫡嫂的话,赵王妃十分愿意听。
唐细让她坐下来说话,然后才笑着关心问她:“怎么不留在长春宫多陪陪淑妃娘娘?”
赵王妃道:“是母妃让我来见一见皇嫂的,母妃说,这是规矩。”似是觉得自己这话说得不太对一样,忙又解释,“我自己也很愿意来,很喜欢和皇嫂一起说说话。”
赵王妃拘谨,唐细知道的。她虽然出身也不高,可好歹太后喜欢她,又有陆侯府那样的娘家做靠山。可这赵王妃,出身的确不高,她父亲虽说是在孟国舅爷手下做事,但孟国舅手下的将领很多,那位鲁将军,可能也是提不上名号的一个。
没有背景没有靠山,说话处事,难免就没有底气了些。
唐细虽与淑妃姑侄不对付,但对这个赵王妃,目前心里是没成见的。何况,她也知道她算是皇后的人。
所以,唐细对她也颇为亲切:“你能来见我,我是高兴的。以后都是一家人,见了面你也无需紧张。”
“是,我会记得皇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