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顿时老实的大气不敢喘。

大约又过一刻,刘彻走出来,康熙扭头看过去,见他脸通红,额头上还有些密密麻麻的汗,又忍不住想笑,“在里面生孩子?累成这样。”

刘彻瞪他一眼,大步往乾清门而去。

康熙跟上去,“多喝——”

“没完了是吧?”刘彻猛的停下,扭头看他。

康熙丝毫不受影响,“多喝菊花加金银花,再让膳房准备些下火清淡的饭菜,明天就能好个七七八八。”

刘彻一听不是嘲笑他,收回视线,继续往南去。

康熙了解他,见他这样就知道他听进去了。

翌日晌午刘彻的身体好了,又想吃辣的东西。其实也不是他格外喜欢,而是暖洋洋的春日里人易犯困,晌午吃点辣的人精神。

可惜不敢再吃,就要和康熙换回来,让他享受几天春日的洗礼。

康熙昨天见他吃的开心,也想尝尝美味珍馐,两天后俩人就换回来。

当天晌午,康熙命膳房准备暖锅子,麻辣味的。

刘彻看到铜锅里面飘着一层红彤彤的辣椒,口水都要出来了。见康熙悠闲地涮着羊肉,忍不住说,“天干物燥。”

“不辣。”康熙道。

刘彻:“你当我没吃过啊。小心明天坐下起不来。”

“朕说不辣你不信,过几天你试试就知道了。”康熙笑着说。

刘彻翻个白眼,“这话小十六都不信。”

“真的。”康熙指着面前的油碟,“羊肉在里面滚一下,再吃就没那么辣了。”

刘彻走过去看看,里面是蘸料,随即抬头看康熙,骗谁呢。

“不信拉倒。”康熙说话间夹一块笋,“朕不像你,喜欢吃辣的只吃辣的。”指着清淡的竹笋老鸭汤,“穿插着吃,你天天吃辣子鸡丁也没事。”

刘彻:“我知道。”

“可惜一吃就停不下来。”康熙说一句,喝点半碗老鸭汤,继续涮羊肉。

刘彻的眼睛随着他的手移动,又看到红彤彤的辣椒,又忍不住咽口口水,“明天换回来。”

康熙手一顿,抬头睨着他,说什么?

“什么也没说。”今天刚换回来,明天不可能换回去。刘彻说出来就意识到他太想当然,“你说我那时候怎么就没有辣椒呢。”

今天的主食是玉米粥。

香甜鲜嫩的玉米粒搭配粘稠的白米粥,不凉不汤,舌尖微辣时喝上一口,瞬间恢复味觉,然后继续涮羊肉,吃青菜,即饱腹又满足口腹之欲。

康熙心情舒畅,胃口大开,也有兴致和他闲侃,“有你也不会吃。”

“谁说的?”刘彻瞪着眼睛道,“别小看我们古人。

康熙:“你那时候有茱萸,用茱萸熬辣油,味道和这个差不多。”

刘彻张了张口想反驳,却发现无言以对。盖因他那时候多是用茱萸腌鱼和肉烤着吃,或者煮汤的时候点上一些茱萸酱,从未想过熬油,“这么多年你们是什么也没干,净想着吃了。”

“是的。”康熙点头。

刘彻登时觉得一拳打在棉花上,“别吃了,再吃我又得踢蹴鞠减肥。”

“你以为朕是你。”康熙把玉米粥喝完,就放下箸,命宫人把饭菜撤了。随即漱漱口,对刘彻说,“八成饱。”

刘彻从不怀疑他的自制力,“吃的一点也不尽兴。”

“尽兴的代价是什么?”康熙问。

刘彻无言以对。

过了许久,康熙打算出去转转,刘彻开口道,“我要瘦十斤,然后大吃特吃。”

康熙脚下一顿,险些跌回椅子上,屏退左右,无奈地叹了口气,“快五十岁的人,一下减那么多,你是活够了,还是活够了?”

“我又没说一天减十斤。”

“废话,朕当然知道不是一天。一个月也不行。”

刘彻:“两个月?”

“半年!”康熙道,“否则朕的身体不出问题,我管你叫爹。”

刘彻听到此话认真起来,“真不能减那么多?”

“你年轻二十岁,一个月减掉五斤乃正常。”康熙道,“要不你再忍几年,过了五十想怎么吃怎么吃,吃肿了朕也不会数落你,反正没几天好活了。”

刘彻愣了一瞬,意识到没几天好活是什么意思,忍不住说,“我上辈子活到七十。”

“朕知道。你就是活太久才有后来那么多事。”康熙道,“早死五年就是完美帝王。上辈子没实现,朕给你个机会,在朕身上实现。”

刘彻:“我谢谢你!”没好气的哼一声,脸上尽是不屑。

康熙忍着笑,“那就到六十岁,能吃几年是几年,能活几年是几年。”

“到时候再说吧。指不定哪天就走了。”

此话一出,康熙沉默下来,随后佯装不在意的笑笑,“说的也是。”顿了顿,“朕要求你克制,不光是怕生病。一病不起,迅速死去还好。吃太胖,头晕眼花,摔的不能动,每天躺在床上,生不如死才痛苦。”

“知道,知道,别吓唬我了。”饭菜撤下去,窗户打开,房内的味道散尽,刘彻也不馋了,“出去转转,回来睡午觉。”

经他一说,康熙不禁打个哈欠。

刘彻以为他会直接回寝室,然而,康熙往外走,从北走到南,又从南走到北,两刻钟才回去睡觉。

刘彻虽和康熙政见不合,对他有诸多意见,但在这方面打心眼里佩服他。

康熙有让刘彻服气的地方,在和康熙争执的时候,刘彻会退一步,俩人才能和平相处这么久。否则不是康熙打死他,就是他打死康熙。

话说回来,八贝勒不敢让外人知道他的侧福晋有孕,确实担心他的嫡福晋会闹。

初夏时节刘彻带着儿孙们搬去畅春园,八贝勒就在畅春园东北方买个宅子,把有孕的侧福晋带过去,远离内城,以致于八贝勒的庶长子满月了,安亲王府还不知道。

刘彻知道了,便问八贝勒何时给孩子上玉牒,八贝勒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过了中秋节,他的庶长子很壮实,看着能长大,才通知宗人府。

宗人府知道,想瞒着安亲王府也瞒不住,没过几日,刘彻和小儿子们踢蹴鞠的时候,从十四阿哥口中得知,安亲王的儿子找过八贝勒胤禩。

刘彻便顺嘴问,找胤禩干什么。

十四阿哥说不知道。

刘彻把视线转向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摇摇头,不知道。

刘彻盯着他不放,看得他头皮发麻,十三阿哥才说,“八哥没讲,但说到安亲王的儿子时笑了一下,儿子如果没看错的话是苦笑。”

“朕知道了。此事不可对任何人说。”刘彻道。

十四阿哥忙问:“汗阿玛要帮八哥讨回公道?”

“他打你八哥还是骂你八哥了?”刘彻道,“你八哥几岁了?朕管他一时,能管他一辈子?”

十四阿哥被他问的哑口无言,不甘心的小声嘀咕,“别让八哥娶她,啥事也没有。”

第107章苦不堪言

刘彻没听清楚,“你说什么?”

“没什么!”十四阿哥慌忙说。

此地无银三百两。

刘彻看了看他,“朕累了,你们回去吧。”

“儿子告退。”十三阿哥说着,扯一下十四阿哥,担心他又“口出狂言”。

十四阿哥也担心自己,打个千,领着弟弟和侄子们回去洗澡。

刘彻转向康熙,你应该听到了。

康熙苦笑,“没什么。”

刘彻何等聪明,“埋怨你,替他八哥鸣不平。”

康熙没有回答。

刘彻当他默认了。而有外人在,刘彻也没再说什么。到清溪书屋一个人洗澡的时候才问康熙,“安亲王的儿子敢威胁胤禩吗?”

“不敢。”

刘彻放心下来。

“但是——”

刘彻侧目,“说话别大喘气。”

“你别打断朕。”康熙道,“估计会提醒胤禩,朕让他娶郭络罗氏的初衷。”

刘彻:“现在初衷不重要了。”

“朕变成你就不重要了。”刘彻从未把安亲王一支放在眼里。安亲王一脉敢闹,刘彻就敢把他们杀了。虽然刘彻没明说过,但康熙就是知道,“你打算怎么办?”

就像刘彻自己说的那样,他和康熙不可能管八贝勒一辈子,“暂时装不知道。过两年把安亲王那一旗给小八,再把小十二弄过去。老大那一旗,赶明儿把小九调过去。老三掌管镶红旗大营,让小十去帮他。”

康熙:“老四那边?”

“有小七呢。他们关系好的打散,日后想拧成一股绳也难。”刘彻道,“老八接管正蓝旗的时候,安亲王一脉老老实实的,小十四说的事就算了。否则……”我让他们有今生没来世。

康熙听到他心里话,一点也不意外,“水快凉了,别泡了。”

“知道。”刘彻擦擦身子,“过些天日封后宫,你打算怎么封?”

康熙:“卫氏封妃,佟妃封贵妃,你的如意入宫时间短,膝下无子,封妃不合适,先封嫔?”说完看着他。

在刘彻故意放纵下,瓜尔佳·如意现在跟刘彻独处时已没早年的小心翼翼,渐渐露出本性,刘彻很喜欢她,不想把她架在火上烤。

话又说回来,康熙的后宫份位高不见得好,在康熙心中分量越重,离死就越近。

刘彻不想看到他的如意被康熙个命硬的克死。

“你才命硬!”康熙突然开口道。

刘彻吓一跳,不敢置信地问,“我只在脑子里过一遍,你也能听见?”

“要不要朕重复一遍?”康熙不答反问。

刘彻:“不用!”又忍不住说,“你我这种情况,换成个福薄的,八字弱的早魂飞魄散。可你呢,能碰到自己的身体,一不高兴还能打我一顿。你的命不硬,世上就再也没有命硬的了。”

“朕该谢谢你?”康熙没好气道。

刘彻:“不用,没夸你。”顿了顿,“我可不想哪天被你克的魂飞魄散。”

康熙白了他一眼就往外走,到门口猛的停下,“天津卫的船还没好?”

“回头问问胤禔。”刘彻道,“还得让他找几个西洋传教士,跟着商船一起去。”

康熙:“此事交给保成,他了解传教士,传教士也喜欢他。”

“对,太子出面,传教士一定会慎重对待此事。”刘彻说完,让宫女进来给他擦头发的时候,命小太监去宣太子。

早几天会试结束,刘彻把状元和榜眼安排到詹事府,此举无疑明示太子,可以培养自己人了。

詹事府少詹事是张英的长子张廷瓒,刘彻又把考中进士的张廷玉安排到翰林院,不出意外,下一步是南书房行走。官职不大,实乃天子近臣。

凭张廷瓒和张廷玉的关系,太子是个睁眼瞎,也能看出他爹在帮他培养能用的人。

而刘彻这两个动作,也让太子十分感动。

听到刘彻让他去找传教士,太子亲自出宫寻人,找到人之后又多方查探,确定没有问题,心向着大清,太子才命小顺子把传教士带去隆科多府上,顺便问问船好了没。

船要行到西洋,工匠做的小心谨慎,隆科多和胤禔不敢大意,而细活得慢功,也就没那么快好。

八贝勒的额娘卫氏变成良妃,刘彻在畅春园住了好些日子,船才好。内务府诸人和皇商们立刻挑个黄道吉日出海了。

船上所有人都知道海上有海盗,但没一个怕的,因为每条船上都有几支鸟铳。位于船队中间,隆科多待的船上一前一后还有两门炮。

这个火力赶上西洋军船,再怕他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有两门炮在,西洋传教士也觉得清廷很厉害。船行出大清,抵达莫卧儿靠岸补给,遇到葡萄牙人,会葡萄牙语的传教士翻译的很是尽心,话里话外向着隆科多一行。

隆科多船上的东西出自内务府,自然都是好东西。有识货的葡萄牙人便问隆科多他们卖不卖。

葡萄牙主动提起,隆科多知道他们喜欢自己的东西,就按照东西运到西洋的价格卖给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刚开始嫌贵,传教士说隆科多带来的东西都是清廷皇帝用的。他们自己去大清买,绝对买不到那么好的。葡萄牙人顿时不再犹豫,又找几个相熟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把隆科多的东西买走一半。

金子运到穿上,随行的皇商就问隆科多回不回去。

隆科多的任务是把东西卖完,东西没完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回去,便说继续西行。

船上的日子苦,传教士在船上待一个月就觉得难受,得知隆科多只要把东西卖完就能回去,以致于船只要靠岸,传教士主动帮隆科多一行兜售东西。

在传教士尽心推荐下,他们行到一半就把东西卖光了。但他们并没有放空回去,皇商买一些达官贵人可能喜欢的东西,隆科多买当地特有的东西,不拘吃的用的。

来的时候很顺利,回去的时候也很顺利,导致隆科多和船员都大意了。等船员意识到不对,不明船只离他们只有几十丈。

传教士让隆科多先问问,对面的船是干什么的。

隆科多觉得不能再让对方靠近,因为他们船上的人九成都没战斗力。

随即让两头的船员开炮。

大炮一响,不远处的船停下来,却没人说话,也没什么表示,比如举起一块布,在上面写着他们是商人或者无害的等等。

隆科多顿时确定不对,他们可能遇上海盗了。

离这么近,此时跑一定会被海盗追着屁股打。

隆科多仗着他们有六条船,海盗只有两条船,命船员迎上去。他的船在前,其他船在后。随即又命两侧炮手瞄准了再打。

海盗见他们气势汹汹,误认为遇到军船,稍作犹豫掉头逃跑。

隆科多船上虽有传教士,对海的熟悉程度肯定没法跟海盗比。天又快黑了,隆科多担心他们天黑摸上来,便做主继续追,鸟铳帮着大炮,尽可能把两艘船击沉。

隆科多所担忧的事,精明的商人也能想到,会功夫的商人立刻把刀剑拿出来,以防“狗急了跳墙”——海盗跳海,从海底游过来。

好在戴梓新做的炮不错,船没击沉,但把船打漏了。

隆科多听到对面发出惊恐的声音,立刻命所有船慢慢撤退。

等远离海盗船,而海盗又没追上来,隆科多命所有船只立刻急速前进。

腊月二十二日,八贝勒成亲满三个月的当天,五公主和隆科多的侄子的婚事定下来。晚上,刘彻收到八百里加急,商船抵达南海,不日便能到京城。

康熙不禁说,“怎么这么快?”

“没到西洋呗。”刘彻说着,意识到不对,“隆科多带的东西很贵,南边那些小国有钱买吗?”

康熙:“朕奇怪的正是这点。”

“此事交给太子。”刘彻说完,就命魏珠宣太子。

太子都睡下了,一听他爹找他,误以为出事了,趿拉着鞋就往乾清宫跑。

得知隆科多回来,太子惊呆住了,脱口道,“这么快?!”

“是的。”刘彻把奏章给他,“回头你亲自问问隆科多。朕就不见他了,晾他半个月,杀杀他的少爷脾气,再让他官复原职。”

太子:“儿臣遵命。对了,还有一事,儿臣不知该不该说。”

“直说便是。”刘彻道。

太子回想一下,“儿臣也是听说,还不能确定是真是假。山西巡抚噶礼贪赃枉法,放纵手下人虐待百姓,导致山西百姓怨声载道,底下的小吏也是苦不堪言。”

“不可能!”康熙脱口道,“噶礼到山西才一年多一点。”潜意思不可能搞出这么多事。

刘彻睨了他一眼,“每次你这样说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有可能。”随后开口问,“保成听谁说的?”

“詹事府的人。”太子道,“他朋友是山西某个县的县令,写信告诉他的。”

刘彻看向康熙,还不可能?

康熙眉头紧锁,“噶礼不错。”

“能力或许有,但朝中并不缺能吏。你这里只缺会带兵打仗的将军。”刘彻在心里说完,就开口道,“朕相信你说的那个人不是无的放矢。朕明日就派人去山西一探究竟。”

太子不禁问,“早朝上谈此事?”

“不是。微服出访。”刘彻说出来,突然想试试太子是不是跟康熙一样念旧情,心慈手软,“如果朕把此事交给你,你能查清楚吗?”

太子指着自己,“儿臣亲自过去?”

“不是。你想亲自过去,朕也不拦着你。”刘彻道,“让你大哥和老四、老八跟你一起去。”

第108章如获至宝

大贝勒占长,四贝勒务实,八贝勒精明,把他们几人带出京城,太子出意外,他们脱不了干系。除了他们,刘彻想另立太子,一时也挑不出合适人选。

凭刘彻对弘阳的喜爱,极有可能绕过儿子立孙儿。

思及此,太子想笑,笑他爹安排的妥当,“明天去?”

“过了年。”刘彻道,“四处都在下雪,此时去也是在路上浪费时间。”

太子又问:“年后何时?”

“隆科多回来你再出发。”刘彻停下来,沉吟片刻,“先别告诉你大哥他们。”

太子:“儿臣遵命。”

“回去歇着吧。”刘彻说完也起身回寝室。

放下帷幔,刘彻才问,“刚才见你欲言又止,想说什么?”

“你不该让胤禔去。他跟着极有可能事倍功半。”

康熙一直希望胤禔和太子和平相处,像他和裕亲王福全一样。早年俩人见面就斗,康熙看出胤禔心态不对,还在自欺欺人——胤禔还小,长大就好了。

后来被刘彻数落几次,康熙认命——胤禔当真窥见储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