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妙仪偷偷潜进了男主人周奎的书房。昨天她扮作绣娘,跟着月容楼的裁缝们“见世面”混进周府,记下地形,还印下了一串管家的钥匙模子,仿制钥匙,今晚乘着月黑风高来到大功坊的周府。
这个街坊之所以有“大功”这个名称,实乃得名于魏国公徐达的府邸瞻园就在此。徐达率领北伐军得胜归来,洪武帝朱元璋称其立了大功,为了纪念徐达的功劳,就叫做大功坊。
瞻园很大,足足占了整整一条街,朱元璋称帝以前曾经在这里住过,算是他的潜邸之一,将瞻园赐给徐达后,这条街干脆就改叫做徐府街了。
而全福巷在徐府街的北面,周奎曾经是元朝的进士,当过县令,后来倒戈投靠了“土匪”明教红巾军,成为徐达帐下最得信任的幕僚,洪武帝建国之后,周奎当上了吏部右侍郎,四品文官。
或许是因为这层关系在,周奎将府邸建在了徐家瞻园附近,方便和旧主往来。
这是周奎的内书房,布置的清雅大气,黄花梨书案上毫无雕饰,木材天然的纹路犹如一波波水纹般细腻,姚妙仪翻看着书卷信笺,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公务文书,还有家人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
姚妙仪开始检查墙壁、地板、书柜里的夹层,在水仙花架的地砖下找到一个粗布包袱,打开一瞧,都是些亮晃晃的金银之物,应该是周奎以备不时之需的,与她毫无用处,姚妙仪将包袱归位,刚放上地砖,就隐隐听见有人往书房走来!
姚妙仪早有防备,她在房梁上套了一个绳索,赶紧抓着绳索爬上了房梁。
很快外头就传来掏出钥匙开锁的声音,两个书童扶着浑身酒气的周奎进了书房,穿着宝蓝色湖缎常服的周奎摆了摆手,“太晚了,不要惊扰夫人,我今晚就在书房歇息。”
“是,老爷。”
一个书童端着热水给周奎净面洗脚,另一个书童端上醒酒汤,周奎喝了半盏就蹙眉放下了,“酸不溜丢太难喝了,泡一壶新炒制的牛首山甘露茶过来。”
书童劝道:“老爷,喝茶容易走了困,睡不着觉的。”
醉酒之人都口干舌燥,想要喝些能解渴的,周奎有些烦躁,双脚在热水里猛地一跺,激起的水花都溅到了半跪在地上给他洗脚的书童脸上。
书童被溅了一脸洗脚水,恶心的想吐,还不敢用手擦。
周奎怒道:“睡不着就睡不着,反正明日沐休,不用起早上朝。”
周奎贵为四品文官,除了每日去吏部办公外,还要必须在天没亮时就起床,先去奉天殿站早朝。洪武帝励精图治,时常批阅奏折到天明,连带着手下官员也忙于公务,不敢敷衍,时常一个月都休息不了一天。
不过明天是九九重阳节,难得一次沐休日,所以下衙门后,官员们难得放松了一下,聚在一起喝酒闲聊,周奎今晚便是去了瞻园,陪着旧主魏国公徐达把酒游园,到了半夜才回家。
一听这话,书童忙出门烧水张罗着泡茶,周奎一连喝了两壶茶水,才放下床帐睡觉,书房是私密之地,两个书童不敢在此处停留,都去了院子的西厢房歇下。
书房恢复了平静,黄花梨月洞门架子床上传来周奎的呼吸声也慢慢平缓,应是睡沉了。
姚妙仪攀着绳索从房梁上下来,再次搜索书房,这一次,她侥幸找到了藏在书架后面的机关,墙壁上挂着巨幅踏雪寻梅的图轴自动移开,露出一个黑洞洞的密室!
姚妙仪走进密室,点燃了火折子,里面放着座椅书案,墙上挂着刀剑等兵器,墙角还有一缸清水、耐储存的干果等吃食。姚妙仪暗道,周奎表面上平步青云,其实一直心虚害怕,这个临时的藏身之所就是明证。
书架上放着几个的木匣子,木匣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打开一看,里头有易容用的假胡须、妇人的发髻、一些旧衣服等等,只有放在书架顶上的匣子里装着装订整齐的书册。
上头的墨迹已经淡开,颜色发灰,应是几年前的。
姚妙仪心中大喜,正欲翻开书本细看,突然闻得后面有轰轰的声音,回头一瞧,但见密室的门正在缓缓闭合!
糟糕,差点就被瓮中捉鳖了!
姚妙仪扔下书本,将身后的紫檀木交椅往门口方向推去,正好卡在了密室门框处。
周奎临醉酒口渴,睡前喝了很多茶水。茶叶提神,他睡的很浅,肚肠里满是酒水,睡了一会就尿急憋醒了,点燃蜡烛起夜,听见书房里有簌簌的声响,隐约还有亮光,心中警铃大作,顿时酒醒了,再看见传出光芒的地方正是密室所在,便启动了机关,想将贼人困在密室里。
谁知从密室里飞来一张紫檀木交椅坏了他的计划,紫檀名贵,木质十分坚硬,卡在门口使得机关都无法闭合,周奎穿着月白色寝衣,举着一个银烛台,见无法困住贼人,便大声叫道:
“来…”
姚妙仪蹬在卡在门框的紫檀椅子上纵身一跃,掏出一个湿帕子捂住了周奎的口鼻,将其扑倒在地,周奎奋力挣扎,帕子上散发出一股奇怪的花香,他越是挣扎,身体就越是乏力,最后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在院子西厢房罗汉床上睡觉的一个书童猛然坐起来,“好像书房里有动静?是不是老爷醒了?”
另一个书童揉了揉眼睛,看着窗外漆黑一片的书房,“老爷喝了那么多酒,估摸睡到日上三竿才会醒。刚才的动静是老鼠吧。”
“万一是老爷在叫人呢?听声音不像是老鼠。”
“或许是说梦话呢,他要是真有事叫咱们,怎么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别没事找事了,老爷喝醉酒脾气不好,晚上溅了你一脸的洗脚水还不够恶心啊?赶紧睡,明日重阳节够忙的…”
院子一片静谧,偶有秋蝉鸣叫。寒蝉凄切,已是穷途末路了。
周奎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悠悠转醒,视线渐渐清晰起来,迎面书案上摆着他刚才拿在手里的银烛台,烛台蜡烛已经点燃了,环顾四周,正是他用来藏身的密室。
而他自己则被绑在紫檀木交椅上动弹不得,眼前少女的模样和当年主母徐夫人有五成相似,正在翻看木匣子里的旧账本。
提心吊胆这些年,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密室四周用空心砖砌成,最能隔音了,在里面说话,外面是听不见的。
防来防去,没想到是作茧自缚了。
周奎不愧为是徐达身边的第一幕僚,死到临头,他只是眼角稍微抽搐了一下,而后很快的平静下来。
“你是大小姐吧。”周奎淡淡说道:“赵天德是我用银子收买的,整个刺杀计划也是我定的,你母亲是谢再兴之女,她必须死;你是目击者,也必须死。”
姚妙仪看着陈旧的账本,里面记载着一项项私盐买卖,周奎、还有外祖父谢再兴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交易的对象,居然就是当年朱元璋的死敌——吴王张士诚!
张士诚是私盐贩子出身,加入明教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统治,成了气候,在苏州自立为王,手中掌控着江淮大量的盐田。
人都是要吃盐的,所以张士诚掌握着最富有的一支红巾军。
当时明教红巾军分裂成三股势力,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其中张士诚最富有,也最得民心;所以朱元璋是计划吞并陈友谅后,再去啃张士诚这个硬骨头。
然而就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死磕的时候,传来大将谢再兴投靠张士诚的消息。
“现在大小姐明白了吧。”周奎笑道:“谢家三十多口人投缳自尽,在衣服上写‘冤’字。可是你外祖父死的并不冤。他一直在和张士诚做私盐买卖,每年都有十几万两银子的进账。后来干脆投靠了张士诚,还游说我一起背叛徐将军和当时的主公。”
“我喜欢和张士诚做生意,银子赚的多嘛。明教这些枭雄,我只看好你父亲,还有现在的洪武帝,所以拒绝了你的外祖父,以后各为其主。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可是——”
周奎冷冷一笑,“你外祖父威胁我,说谢家人手里有账本,一旦呈给主公,我就完了。之后你外祖父事败,畏罪自杀。整个谢家人都上吊了,只有你母亲还活着。”
姚妙仪眼睛结了霜似的冰冷,“所以你怀疑账本在我母亲那里,便买通了杀手和赵天德刺杀我们,抢夺账本。”
周奎点头,“所以你母亲必须死。刺杀你母亲后,赵天德得到了财宝,我则从你母亲箱笼找到了这些账本。一旦你母亲把账本交出去,死的人就是我了。我从来不后悔对你们母女动手。”
姚妙仪的眼眸毫无温度,“你在说谎,如果这几本账册是你的命脉,为何抢到手后不烧掉它们,反而好好的保存在这里,留下把柄呢?”,
作者有话要说:凶手揭晓,不过这只是开始,当年她母亲的死,也只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算计的牺牲品。
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残酷的啊。
春荣秋谢
周奎顿了顿,说道:“匕首在别人手里,自然就是祸害;可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武器。这些账册是张士诚的私账,记载各种私盐交易,笔迹和印章都是真的,里头有我的名字不假,但也同时有几个在朝官员的名字。谢再兴能用账本要挟我,我也能用账本要挟别人。”
“我能从你父亲帐下的幕僚爬到四品官的位置,这些账本是有大功劳的,所以我一直没有烧掉它们。大小姐,你从来不和父亲魏国公联系,是不是觉得他是背后真凶?我是要死的人了,不妨告诉你真像,你父亲是清白的。”
姚妙仪翻看着账本,冷笑道:“想要撮合我们父女冰释前嫌,一家团圆?你□□,死到临头要装好人了?你杀了我母亲,难道不担心我杀你全家报仇吗?”
周奎呵呵笑道:“我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国公爷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会将脏水泼到他头上;谢家人威胁我生命和前途,我就会收买杀手,斩草除根;我反正是要死的人了,你要杀我家人,我无法阻止。”
“杀就杀吧,他们既然靠我卑鄙的手段得了富贵,同样应该承担对手的寻仇。名利场就是如此残酷,胜者起高楼、宴宾客;败者,就像你外祖父那样举家泯灭。规则就是如此,你动手吧。”
姚妙仪细细看着手里的账本,里头果然有几个朝中大员和皇亲国戚的名字,账本底部都有编号,周奎得到的三本账册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账本全部泄露出去,朝中必然会起轩然大波。
看着账本上“谢再兴”三个字,墨迹已经陈旧,墨色淡的晕开了,却像是字字都刻在心里,刀刀见血。
姚妙仪顿起挫败之感:难道外祖父真的是叛贼吗?难道谢家三十几人都罪有应得?不!我不相信!
可是记忆中母亲的眼泪、外祖家亲戚自缢时身上血红的“冤”字是那么的深刻,姚妙仪并不相信周奎的一面之词。
外祖父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即便是要背叛当时的主公朱元璋,也会先安顿好家里人,留好后路,怎么可能说叛变就叛变,不顾全家死活呢?
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恐怕唯一知晓真相的,应该就是张士诚了,可是张士诚在苏州城破时自杀了,张家据说已经被朱元璋灭门,找谁问去?
新仇旧恨,姚妙仪使出手段逼供周奎,可是周奎疼到窒息都不曾改口。
他竭力抬起头,目光虚浮的看着姚妙仪,回光返照似的,嘴角反而扯出一抹笑意,就像历经千帆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归宿般,有近乡情怯的不安,但更多的是莫名的平静和了然。
“大…大小姐,你母亲是我杀的,我该死,谢家人也该死。”周奎被冷汗浸透了,瞳孔慢慢散开,说出最后的遗言:
“人活一世,不是在讨债,就是在偿债。死在大小姐手里,了结孽债,不用将恩怨带到下一世,我不冤,哈哈…”
天朦朦亮时,西厢房的书童被浓烟呛醒了,两人光着脚跑出去一瞧,顿时呆若木鸡:但见书房一片火海,隐约还能听见火苗的噼啪声!
“救命啦!走水啦!”
周侍郎府主仆们都起来了,端着铜盆水桶往书房的院落跑过来,秋天空气干燥,再加上重阳大风天,书房笼罩在火海中,已是救不得了!
“老爷!快去救老爷!”一个披头散发的中年女子在众多婆子丫鬟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走过来,瘫坐在院中嚎哭不止。她就是周奎的继室夫人。
“夫人,火势太大了,马上就能烧过来,快走吧。”
熊熊烈火,众人眼睛都有一股灼烧之感,不敢直视火场,都低头拉着周夫人往外走。
“我不走!”周夫人倔强的吼叫道:“谁冲进去书房救人,我给你们一百两,不,是一千两银子!”
轰隆!
大火烧垮了房梁,书房开始坍塌,飞起的火星和燃烧的木头往救火的人群中散去,形势危急,众人也不顾得一千两银子的赏钱了,保命要紧,纷纷弃了盆桶抱头往院子外面跑。
周夫人的头被一根燃烧的木头砸中了,头发被火苗引燃,头上又是鲜血,又是火苗,人都吓傻了,倒在地上尖叫,成一个火团,丫鬟婆子合力将一桶水泼在周夫人身上,才捡回一条命。
姚妙仪穿着周府丫鬟的服饰,这是她昨天扮作绣娘进周府时偷的,她混在人群中乘机逃出周府,怀中藏着周奎的账本。
放火烧书房,是为了掩盖密室和周奎身上逼供的痕迹。杀母之仇得报,可是谢家蒙冤一事依然是疑案重重,当年外祖父谢再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重阳节,是举家登高赏秋景的日子,大功坊徐府街全福巷却是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公府瞻园,连沐休在家的国公爷徐达都被惊动了,带着家将们去周府救火。
火势终于被控制住,家将们从一片焦土里寻到了周奎已经炭化的尸首。刚刚失去老战友开平王常遇春,此刻又失去昔日最信任的幕僚周奎,魏国公徐达看着焦黑的尸首沉默良久,长叹一声,脱下自己的大氅,盖在尸首上面。
不到中午,全福巷周侍郎府失火的消息就传遍了金陵城,五城兵马司的兵丁走街串巷到处贴告示,警戒街坊居民注意防火。
宋秀儿从点心铺买了重阳糕回来。百和堂依旧没有病人求医,重阳节按照民俗要喝菊花酒,偶有一些路人进店买干菊花泡酒喝。
姚妙仪趴在案头打瞌睡。在周府几乎折腾了整晚,一夜未眠,身体是疲劳的,要歇息了,可是脑子里一直想着周奎最后的言语,根本睡不着觉。
身体和脑子的反应相反,激烈交战,姚妙仪觉得头都快炸裂了。
“小姐昨晚又睡不着觉啊?吃点重阳糕回去补眠吧,反正也没有什么病人。”宋秀儿将重阳糕摆上,重阳糕上头摆着两只面捏成的白羊,表示“重阳”之意,还插着五颜六色的三角旗旗帜,味道甜腻,姚妙仪不喜欢吃重阳糕,不过这道糕点胜在造型很喜庆。
就像端午节吃粽子似的,无论是否喜欢这个味道,也必须吃一块,应景而已。
姚妙仪打了个呵欠,强打起精神圆谎,反正也睡不着,干脆说道:“白天睡觉,晚上又要失眠了。我还是撑一撑,秀儿,阿福,反正没什么生意,不如我们提前打烊出去玩吧,重阳节登高望远,我们去那里玩?”
看门的阿福说道:“听说秦淮河旁有不少富人家摆菊花盆景斗富,沿河全是各种菊花花架,你们去赏花吧,我看店——今日干菊花卖的不错,提前打烊怪可惜的。”
听说赏菊花,宋秀儿玩心大起,“登山太累,还是赏花舒服,咱们离秦淮河近便,走走就到了。今天就有劳福叔看铺子,我们回来给你捎带一包蟹壳黄梅菜肉烧饼。”
阿福无肉不欢,点心都要吃荤的。
三人一边分食着重阳糕,一边闲聊,话题无外乎是今日凌晨全福巷周侍郎府的火宅。
“听说宫里头都被惊动了呢,有太监去了周府,我买重阳糕的时候,就看见太监的车驾,足足有三十多个护卫跟着。”
周府之行,有得有失,杀母之仇得报,不过谢家蒙冤之事依然在迷雾中。姚妙仪心事重重,没什么胃口,懒懒的吃着重阳糕,手里玩着糕上的小彩旗,漫不经心的问道:“你怎么知道车里的是太监,而不是官员或者女官?”
宋秀儿说道:“我看见有人在路边行礼,叫车里的人‘黄公公’呢。”
姚妙仪暗道:黄公公?莫非就是苏州城捉拿明教密党的太监黄俨?
三人正说着话,外头走进来两个家丁模样的人,身上带着孝,应是家主有丧事,但是神情颇为倨傲,问道:“听闻这里有个女大夫?跟我们走一趟。”
姚妙仪最烦这种狗仗人势的家丁了,家丁如此,主人家八成也不是厚道人,她不和这种人家打交道,赚钱再多还不够受气的,干脆将生意往外推,“我们要打烊了,两位去别处请大夫。”
家丁鼻孔朝天,扔出一锭银子在桌上,“这个总该够了吧?”
足足有五两银子!百和堂从开张到今日,利润加起来都没有赚过五两银子呢。
阿福眼睛一亮,宋秀儿则朝着他摇摇头,表示不要接这单生意。
姚妙仪一夜没睡,心情糟糕透顶,暴躁脾气上来了,摆手说道:“银子拿走,另请高明。”
一阵粗气从朝天的鼻孔里冲出来,家丁挽了挽袖子,“哎哟!我说你们这些外地来的杠头(傻瓜),要你去看病是给你面子知道不?我们常家是堂堂开平王府,太医院的御医都请得,你这个民间医婆反而推三阻四的?”
作者有话要说:赵天德,周奎,这些只是毛毛雨啦,将来的对手会越来越强大,因为要和朱棣携手夺嫡开撕嘛。
看完记得撒花打分,舟正在很努力的爬月榜中…
浮沉无形
姚妙仪暗道:开平王府?常森他们家的家丁?难怪都戴着孝,王宁就住在开平王府,有这种捧高踩低的家丁,王宁在常家的日子恐怕也没他说的那么轻松,报喜不报忧罢了。
阿福腾地站起来说道:“说话放尊重点,我们姚大夫医术高明,可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医婆,要看病找御医去,我们不伺候!”
阿福面粗心细,他晓得王宁是开平王府的座上宾、王府三爷常森的结拜兄弟,所以才敢这样直言驳斥。我们百和堂是有靠山的。
谁知家丁大怒,叫道:“小小平民,也敢对着大爷乱吠,今日若不砸了你的药铺,大爷以后就没脸在金陵城混了,来人,给我砸!”
阿福暗道:此人如此无礼,莫非不知道王宁和百和堂的关系?
家丁骂骂咧咧的,作势要砸药铺,邻居绸缎铺和绣楼等掌柜伙计们有来看热闹的,也有几个厚道人跑进来当和事老,拉扯着劝道:
“有话好说,莫要动手。”
“女人家撑门面开铺子不容易,大爷多担待。”
“是啊,万事好商量,做生意和气生财,姚大夫,快给这两位爷陪个礼,咱们老百姓惹不起的官司。”
阿福将姚妙仪和宋秀儿拦在身后,宋秀儿不忍姚妙仪被人折辱了,她是个直性子,踮起脚尖大声叫嚷道:
“开平王是盖世英雄,可惜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家丁狗腿就出来祸害百姓!我才不怕你们!敢砸百和堂,我就敢去皇宫门口敲登闻鼓告御状去!城隍庙的人皮还缺几张呢!”
其实城隍庙示众的人皮都是官员的,家奴可没有这么高的“待遇”。
听到狗腿二字,两个家丁红了眼,再闻“人皮”,更加怒火攻心,“乡下来的土包子!你知道皇宫的门朝那开么?敢剥老子的人皮,老子先打烂你这个小妇养的嘴!”
宋秀儿闻言,脸都气白了——她以前被继母卖到扬州,老鸨将她当瘦马养着,差点沦落风尘,成为“小妇”了。
阿福见状,忙说道:“两位稍安勿躁,你们是开平王府家丁,我们百和堂和常家也有渊源的,别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子人自己打起来了。”
家丁叉腰骂道:“谁和你一家人?我们开平王府是太子妃的娘家,你这个臭药铺敢胡乱认亲戚?走,跟我去衙门,治你乱认皇亲之罪!”
言罢,就来拉扯阿福,阿福一边推搡,一边大声叫道:“不是和常家攀亲戚!我们和府上住的王千户是老邻居!王千户和你们常三爷是——”
“你们住手!”
没等阿福将“结拜兄弟”四个字说出来,一个中年妇人走进医馆,出言阻止了家丁的恶行。
一见到此人,两个家丁立马从恶犬变成了俯首帖耳的忠犬,“崔嬷嬷,这些外地人不知好歹,敢对咱们王府不敬,还想冒认皇亲,小的就给他们一点教训。”
崔嬷嬷穿着天青色素面对襟衫,颈脖处有一对白玉云纹领扣,玄色马面裙,举止端庄有礼。度其相貌气质,应该是开平王府地位比较高的管事嬷嬷。
看其面相,应该是个懂礼知礼的,宋秀儿忙解释道:“我们平民百姓,不敢对开平王府无礼,也并非有意拒绝。实则是今日重阳节,百和堂要提前打烊休息,回家过节,不接诊的。”
“你们就是这样请大夫的?”崔嬷嬷扫了告黑状的家丁一眼,家丁立马垂首敛眸,大气都不敢出了,崔嬷嬷对着姚妙仪行了一礼,“下人粗鄙鲁莽,还请姚大夫海涵。这一次是想请姚大夫进王府,给我们家主人瞧病。”
姚妙仪站起来,还了半礼,说道:“开平王府都是贵人,请的都是御医这等杏林高手,民女不敢班门弄斧。”
周嬷嬷说道:“姚大夫客气了,听闻你出身杏林世家,在苏州也是颇有名气的女大夫,很受敬重。我们主人是女子,身体有些微恙,请女大夫看病能方便一些,还请姚大夫跟我去一趟王府。看诊完毕后,会速速送姚大夫回家,不会耽误大夫过重阳节。”
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又是体面的嬷嬷亲自邀请,姚妙仪不好再拒绝。
宋秀儿背着医箱,陪姚妙仪一起进开平王府,阿福尤不放心,干脆关了店门,亲自赶车接送。
开平王府就在皇宫附近,距离百和堂所在的织锦二坊这种平民居住区挺远,一般坐马车都需要半个时辰。
阿福赶着自家的马车,跟在崔嬷嬷的车驾后面,一路有两队骑兵和两队家丁骑马开道,所以路上非常顺畅,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
开平王府和魏国公府的瞻园建制是一样的,都是占据整整一条街,所以这条街干脆叫做常府街了。
马车行驶在常府街上,姚妙仪太累了,已经被颠的睡着了,感觉马车好像拐了弯,宋秀儿揭开窗帘看了看,低声道:“福叔,停车。”
阿福不明所以,但还是拉了拉缰绳,将马车停住。
感觉到身下的颤动消失了,姚妙仪醒过来,揉着眼睛说道:“这么快就到了?”
宋秀儿摇摇头,“小姐,常家欺人太甚,那个崔嬷嬷的马车是从王府正面的西角门进去的,但是引路的家丁却要福叔把马车赶到后面的小门进府。小姐,后门是下人仆役们出入的门户,咱们是来看病的,又不是来当奴才的。”
“喂!这么不走了?”引路家丁骑在马上叫道,“磨磨蹭蹭的!”
姚妙仪正待说些什么,被宋秀儿按住了,低声道:“小姐,你别和这些家丁吵架,没得自降身份。福叔,你来说。”
阿福冷哼一声,站在车辕子往上空挥了挥鞭子, “给你们主子看病,让大夫走后门?果真是礼出大家啊,今日我算是见识了。”
家丁不耐烦说道:“连御医都没有你们家大夫规矩多!主子是深闺千金,她住在内宅,走后门比走前门快。”
帘后的宋秀儿低声说了几句,阿福照葫芦画瓢说道:“我虽老了,眼睛倒不瞎,刚才那个崔嬷嬷就是走前面的角门。”
家丁一楞,而后很快说道:“崔嬷嬷另有要事,她不去内宅。”
阿福更不相信了,“你们一张嘴,说什么就是什么。既然你们毫无诚意,那我们就告辞,诸位另请高明吧。”
“好好好!”家丁见阿福态度强硬,立刻调转了马头,跑到了马车跟前,顶着一张笑脸说道:“福叔,福爷!您别生气啊,刚才是我们着急进府,没顾着礼数,是我们不对,该打该打!”
前倨后恭,变脸如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