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谁要你来满足啊!啊…你轻点!”

此时泽生已经狠狠压在她的身上,准备对她进行好一番蹂躏。

“啊呀,你的胡渣扎得我脸疼,你该剃胡子了!”小茹半推半就叫着。

泽生还真怕扎疼了她,便转移地方。小茹又叫了起来,“停!停!你的手往哪儿摸呀,你…”

“你是我的女人,难道我不能摸?”泽生学她的语气蛮横问道。

小茹服输了,“好吧,来吧,亲爱的。”

第80章 准备出行喽

过了一周后,良子就开始实施他定下的方案了。而且他在泽生向他所提议的那两条之上,还多加了几条。将方案细化,特别是增加了一条奖励,那就是哪家生了三个女儿以上,若再生了女儿的话,并没有丢弃或让别家抱养,就给予补助。

补助的钱从何而来,他都已经想好了。因为有人会被罚,要多纳收钱粮,那么,收上来的这些钱粮就可以用来发补助了。

只有那些失了怙恃的孩子才可以进“孤儿院”,无论男娃女娃,只要无人照顾的,都可以送进来。这时,他已把“孤女院”改名叫“孤儿院”了。因为他发现,还是当初小茹说的这个名字恰当。

他在卞镇的镇上及卞镇管辖的十二个村子里,到处都贴满了他所写的告示,并且当日起施行。

他这举动引起很大的骚动,许多想将孩子抱养或偷偷丢弃的,都不敢行动了,因为要罚钱粮呀。

虽然他引起了许多不满,但大部分百姓还是觉得他此举明智,觉得早该整一整这不良风气了。那些儿子生得多的人家,因娶不到亲,则更是嚷着要响应郑吏长的惠民之策。

当良子在各村搭台训讲时,每次都围满了人,村民们见他激情高涨,讲起理来条条是道,而且讲得痛快人心,都给他热烈的鼓掌。

雪娘见良子越来越得民心了,她也跟着开心,可每次面对家里的困境时,她又紧绷着脸。良子得了空闲时,也会安慰安慰她。只是最近很忙,白日在外面跑,晚上还要看书,等他有空来听雪娘的唠叨时,雪娘已经睡着了。

良子也知道自家这情况,不能再这样下去。泽生已经跟他有意无意说过好几回了,叫他也谋谋生计,把自家日子过好一些。所以,他就想着,等忙过这阵子,就作些字画拿出去卖吧,说不定也能卖几个钱。

石镇的田吏长见卞镇的良子此举甚好,也跟着效仿。毕竟良子曾是石镇上的人,田吏长与他也有些交情,还特意请良子来石镇巡讲。

这一日,良子来到了方家村,在方记铺子前搭了台。泽生当然第一个给他捧场,给他搬来上好的桌椅,好让他坐着讲,前几场站着讲太累,何况这样场面也气派些。

摆完这些,泽生又赶紧去招呼着村民来围观。

小茹还为良子沏上茶,讲说多了话会口渴的嘛。

可能是良子经过多场的巡讲,他讲得越来越流利,用词越来越精准,手势也极其自然,神情也越来越自信,看上去还真挺气派的,跟他以前忧郁的模样和瘸着腿一拐一拐走路的尴尬,感觉可是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他的腿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大家现在都忽略了他这个缺陷。

或许,缺陷美是另一个层次的美?

这么忙活了一个多月,良子终于腾出了时间,作了几十幅字画让雪娘摆摊卖。雪娘一边卖自己的鞋一边卖字画面,结果鞋子没卖掉几双,字画倒卖得挺快,挣了些钱,雪娘终于眉开眼笑了。

泽生也将那三万军衣的买卖做成了,足足挣了九万文钱。此时正在扩建铺子呢,以前的一间杂铺和一间砖石料铺,现在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现在已经开始在杂货铺这一间的外边,多加盖了一个大长间,足足有以前那一间的两个大,十分的宽敞透亮。

因为方老爹和洛生在外忙着盖房,并没有时间来给他盖铺子。何况盖这样简单的铺子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小茹就提议找了村里的老泥匠来干。

泽生再让雇来的那几个人帮忙照看着,他自己仍然要去各县跑,不过现在不仅是收粮了,还收黄豆。

今年的黄豆果然没有被蝗虫吃掉。方老爹和洛生种的那些可都卖了个好价钱。

而小茹的娘家,则靠这个挣了一笔不小的钱,因为何家不仅把自家的地全种上了黄豆,何老爹还将他兄弟几家的地租来种了黄豆。

黄豆价是六文钱一斤,何家一共收了二千斤,这一下就卖了一万二百文钱啊。村民们都羡慕他家赌对了,这一下就发了小财。

何家激动地赶忙来向方家报个喜,说来年林生娶小清,肯定能办得很风光,绝不委屈了小清。还说要修缮房屋,要将林生与小清将来的新房弄得像模像样。

方老爹和张氏自然也开心,自己的女儿来年嫁过去若不需吃苦,做爹娘的哪有不高兴的。

这一日,泽生与小茹正在商量着要不要开个豆腐坊,也就是要再多加盖一间铺子。因为有了六文钱就能买到的一斤黄豆,而一斤黄豆能做出三斤豆腐,所以豆腐现在只要四文钱就能买到一斤。

四文钱一斤的豆腐现在只有肉一半的价钱了,村民们开始敞开肚皮吃,以前馋坏了,现在当然得好好满足一下。而且还花心思做出了豆腐干、豆腐乳及臭豆腐这些花样来,那些做豆腐的几家作坊都供应不过来了。

小茹点头称是,“嗯,只要雇两个人来做豆腐就行,反正加盖一间铺子也简单,不需花太多钱,到时候大家想吃豆腐就可以来我们家铺子前排队了。对了,那一大长间的超市铺子啥时候能完工?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泽生掰着手指算了算,“下个月中旬就能盖好了,你别着急。到时候要进哪些货,我们俩一起去。现在要进货,得去扬州了,县里的那些东西不够时兴,种类也太少。你都好久没出去过了,正好可以去扬州玩玩。”

“扬州?好啊好啊!”小茹确实有些憋坏了,“声名远播的扬州,我早就想去了!不过,听说那里的青楼可是多如牛毛,你…可得给我老实点!”此文为123言情独发 无限好文,尽在123言情

泽生嘟着嘴,觑了她一眼,“你又来了,有了上一回那等折磨,我这辈子都不敢往青楼里迈一步了,你就放心吧。”

小茹刮一下他的鼻子,“嗯,这还差不多,挺乖的嘛!到时候我们多在扬州住几日,好好欣赏一下那儿的风景及风土人情。自从到了这里,我还从来没有旅游过呢。”她瞧了瞧身边的小宝,“可是孩子怎么办,小清一人带不过来两个呀。”

因为有了孩子,小茹确实是哪儿都去不了,泽生细想了一下,道:“到时候请娘来我们家帮帮忙,和小清一起带着两个孩子,这样不就行了。”

小茹有些苦恼,“这样倒也行。只是…孩子还没断奶呢,虽然停喂几日奶不打紧,他们已经可以喝浓粥了,还能吃一些软米饭及碎菜。就怕我的奶水太涨,去扬州一趟来回得四日吧?涨四日得多难受啊!”

泽生不禁坏笑了起来,凑近她的身子,耳语道:“到时候我帮你吸奶。”

小茹一拳捶在他的胸膛,嗔道:“你个大…咦?娘那么疯跑做甚?”

泽生回头一瞧,见他娘从自家院门前跑过。

他赶紧追出门,“娘,你跑那么快干嘛,你小心一点!”

“你大嫂要生了,这一胎又提前了,我得去找稳婆!”张氏慌慌张张的。

泽生已经追上了她,“你回去看着大嫂,我去找稳婆。”

张氏喘着粗气,“那好吧,你快点。”

小茹也跟着出了院门,见泽生已经找稳婆去了,便道:“大嫂若是今日要生,也只早产了七日,应该不碍事的,娘,你别着急。”

这会儿小清抱着大宝从另一头走了过来,惊问:“大嫂又要早产?”

小茹见她来了,忙道:“小清,你抱着大宝进院子吧,顺便帮着看一下小宝,我跟娘去看着大嫂。”

“嗯。”小清应着进了院子。

小茹就跟着张氏一起去旧院子了。

不知是瑞娘体质的原因,还是不小心提前抻着了身子,这回她又是还没等到稳婆来,她就将孩子生出来了。

这回瑞娘状态还不错,生孩子时拼命使力气,很快就生出来了,听见孩子响亮的哭声,她便问:“娘,是男娃还是女娃?”

张氏扒开孩子的腿一瞧,“女娃!哭声这么大,身子骨肯定结实得很,好养活!”

“哦。”瑞娘半喜半忧。

小茹连忙道:“大嫂,你真有福气,现在是有儿又有女了。”

瑞娘听小茹这么一说,忽然觉得女娃也挺好,微笑道:“也是,待以后再生了男娃,她这个当姐姐的,还可以帮着我一起带小弟弟。”

小茹顿时被噎住了,女娃就这个作用啊?

瑞娘又接着道:“待她长大嫁人了,若是嫁到了富裕的人家,说不定还能帮衬着娘家不少。弟弟们娶亲时,她也能凑些份子。”

想到这些好处,瑞娘脸上漾起了展望未来的笑意。

小茹无语,不好说些什么。瑞娘这种思想,靠几句也是说不通的。

张氏在旁忍不住道:“才生出来,你就说这些,连她嫁人的事都想到了。我可不舍得她像你一般,整日为弟弟妹妹的事操心,还…”

张氏本想说,瑞娘还三头两日接济娘家的事,可是想到她才刚生孩子,也就别惹她生气,便就此打住不提。

这会儿泽生将稳婆带来了,稳婆只需负责剪脐带和处置身体里的血水就行了。

剪了脐带后,瑞娘便伸手要抱抱她的女儿,朝她脸上亲了亲。小茹将此看在眼里,看来瑞娘刚才那话也只是说说而已,哪有母亲不真心喜欢自己女儿的,何况这还是她的第一个女儿。

之后张氏就张罗着伺候着她坐月子。只是张氏身子本来就不太好,不能太劳累,偶尔还会犯头晕,在家做些饭菜,带带孩子还是可以的,但不能去河边洗孩子的屎尿布,何况还要带牛蛋,张氏根本忙不过来。

瑞娘这回也没有像第一胎时那么计较,何况她觉得,这回生的是女娃,本就没有啥好扬眉吐气的。何况近一年多来,婆婆不仅救过自己,还尽心帮着她带牛蛋,都没有帮茹娘带过大宝和小宝。

她还听不少人家说婆婆偏向自己,弄得她还有些过意不去。

洛生就又去把瑞娘的三妹叫来了,这也正合瑞娘的意。三妹过来了,不仅可以帮忙,更可以让三妹有多露面的机会,好让一些媒婆惦记着,给三妹说门好亲。

一个月后,瑞娘出了月子,张氏没那么忙了。泽生见加盖的铺子已经完工了,就将他娘叫来自己家住,帮忙几日。

他和小茹则开始准备着去扬州的事。

这一日出发前,小茹见泽生用袋子装着那么多钱,有些担心,“带这么多钱,在路上不会有小偷盯着吧,若是遇到带刀抢钱的怎么办?”

泽生把钱装在一个小木箱里,扣环锁上。他丝毫不为此担忧,“你忘了,这回我们去扬州,可不像以前我们俩去县里。这次我们得带好些人呢,杨师傅、周师傅,还有虎子他们四个搬运的,都跟着一起去,有啥好怕的。他们个个身强力壮,我们这一行八人走在路上,那些贼子见了都会绕道。”

小茹想了想那场面,觉得还蛮威风的,顿时想到以前看的那个电视,叫什么来着,好像是《乔家大院》?人家就是带着一群家丁走遍东南西北,啥生意都做,什么时兴、什么挣钱,就做什么。

嗨,这想哪儿去了,哪能跟乔家比呀,自己家只不过去扬州进些货而已。

她也不想让自家的买卖做那么大,树大太招风也不好。而且她还是喜欢泽生能常回家,隔个两三日才出一次门,她还是能接受的。

她才不喜欢《乔家大院》里的乔致慵早些年时,那年一年四季在外面跑,老婆孩子在家孤孤单单地过。那种日子,哪怕再有钱,她觉得过着也不舒坦。

她只希望能将方记铺子经营好就行了,好吃好喝的,也有钱穿衣打扮,还能和泽生、孩子们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多好!

她突然想起一事,从衣柜里找出两床干净的床单和被罩来。

泽生很是奇怪,“你还带这些干嘛?这些客栈里都有的。”

“你这就不懂了吧,哪怕客栈里的那些都是刚洗过的,我也不放心,多少人在上面睡过呀,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哪有用自家的东西干净。我在前世时,每逢出远门,都必带的。每次我叫你带,你都嫌麻烦,这回我自己也要出门了,当然得备上,我是不会嫌麻烦滴!”

泽生平时那么在客栈睡着也没觉得什么,被小茹这么一说,他再一想象许多人在那床单上躺过,他还真觉得浑身痒痒,“那好,都带上吧。”

他还将要换穿的衣裳、袜套、巾子装了满满两个大包袱,反正有牛车跟着,又不需自己拎着。

他们再备些在路上的吃食和水,可以出发了。

来到铺子前,杨师傅那一伙的六个人都已经准备好了,套好了四辆牛车,一直在等着他们俩呢。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有吃有喝,有玩有乐,还有肉肉哦,^_^

第81章 吃喝玩乐和羞羞

他们从天色微亮开始赶路,走的是旱路。石镇没有码头,所以没法坐船走运河。毕竟离扬州不是太远,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傍晚时分到了扬州。

因一路上几乎没有停歇,大家都累得想赶紧吃饭,然后上床睡觉。

小茹倒是没累着,因为有特殊照顾。她是妇人,又是大当家的娘子。每走一小段路后,泽生就让她坐牛车。嘿嘿…,这就是当老板娘的好处。

这一路上,她是最怡然自得的了。欣赏着道旁的山清水秀,吃吃点心,喝喝水,再与泽生挤眉弄眼的,说一些其他人都听不太明白的话。

在她的眼里,那是轻轻松松就到了扬州。到了后,他们先是寻了一家客栈。小茹拿出钱来,让杨师傅他们去吃饭,嘱咐他们早点歇息。

她和泽生可得好好逛一逛扬州城。

扬州果然是一座热闹繁华之城。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帝王来过此地,因此杨州城内有许多恢宏建筑,处处山亭水榭的,游园也有好几处。拜有香火的寺院,有好几家都是名气鼎盛的。

想来也是,帝王慕名而来的地方,自然是不会差了。

此时已近傍晚,若是其他的城,各铺子都要打烊了。而这里,大街道两旁的铺子仍然十分热闹,有些卖吃食的铺子外面,还排着长长的队呢。

泽生的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了起来,“小茹,我们先吃饭吧。既然出来了,肯定会让你玩尽兴了才回家。待明日进好了货,从后日我们就开始玩怎么样?你想玩几日就玩几日,什么瘦西湖及各个游园,到时候我都陪你去。”

“我们来之前都说好了在外面歇四夜,若晚回去几日,岂不是白白叫爹娘担心?不过嘛,能有两日空出来可以玩,已经足够了。”小茹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嗯,有两日可以玩不少地方,到时候还可以去远近闻名的大明寺上香,求个好签。”

一听说上香,小茹直摇头,“你不是不信这个么,还求什么签。我最不喜欢逛寺院了,每去一个地方玩,总是一堆的寺院,见多了,就一点拜佛悟禅机的感觉都没有。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坐船玩怎么样,刚才听人家说,晚上划船至湖中观赏夜景,湖两畔都是灯火通明,可美了。”

“好!你不是说想吃扬州的有名小吃么,我们去找一家好馆子去!”泽生牵着小茹的手,欢快地在街上走着。

泽生因受小茹的影响,平时在家打情骂俏惯了,这一兴奋便拉起了她的小手。

小茹见来往有人盯着他们俩看,连忙抽出手,“咳咳咳…注意点风化。”

泽生被小茹调、教得脸皮都变厚了,“甭管人家怎么看,反正没人识得我们。听说有家云风楼,是扬州最有名的馆子,菜色一流!”

他们一路上向几个人打听了一番,很快就打听到了云风楼。泽生招呼着小二,“上几道扬州最有特色的菜吧。”

小二点头哈腰道:“我们这里有上百道菜都是很有特色的,平时客人最爱点的也有十二道,不知道您们要哪几道菜?”

小二说话时,还递给泽生一个精致的木牌子,上面刻着菜名。泽生以前在外吃饭,点菜大都是靠嘴说的,偶尔会遇到几家馆子会有单子,但也是用纸写的。

他这还是第一次拿着这种上档次的菜牌子点菜呢。

小茹在旁笑了笑,暗忖道,没想到古代人开饭馆就挺讲究的呀,肯在这些细节上苦下功夫,好让顾客记住这里的特色,觉得很上档次。其实这种精致的木牌子根本花费不了多少钱,但就是能深入人心。

她心里还寻思着,到时候经营自家的铺子,也可以多想一些别出心裁的点子来,这种事应该难不倒她。

泽生拿着木牌子仔细一瞧,发现上面还雕刻着图案,正面有牡丹花,背后竟然是美人图。

他把木牌子递给小茹瞧,小茹瞅着精细雕刻的美人,暗忖,平时出来吃饭的绝大部分都是男人,在这上面弄个美人图,还真是会迎合顾客的口味。

她向小二笑问道:“这上面刻的美人是谁呀?不会是唐代的膳祖吧。”

小二听后颇为吃惊,夸耀小茹道:“没想到这位娘子竟然知道上面雕刻的美人是膳祖,当真是慧眼。许多来我们云风楼吃饭的一些大文人都没能猜得出来,还以为她是我们扬州最有名的玉烟呢。”

小茹一听“玉烟”这名字就听出了味道,名妓?那些文人骚客惦记着就是这些女人!

她哼笑一声,“你们也真是,把第一女名厨刻得如此妖娆,骚首弄姿的,人家误会也难免。我瞧着你们就是故意的,好以此博人眼球,怕是不少臭男人在这里吃了饭,然后直接去青楼的吧。”

泽生在桌子底下轻轻踩了一下小茹的脚,意思是叫她别说这些,这是人家酒楼的事,她别瞎品头论足。

小茹当然会意泽生的意思,不过细想来觉得自己一位妇人没必要说这些,也就收敛不提。其实她对这个扬州的印象确实不错,就是青楼太多,让她感觉有些不舒服。

小二讪讪笑道:“这位娘子当真是心直口快。”

小茹点了在前世就听过的,却从来没吃过的“蟹粉狮子头”和“桂花糖藕粥”,泽生点了“鲢鱼头”和“笋肉馄饨”。

一共两道菜和两道主食,本来已经足够了,只是泽生觉得好不容易来这么有名的馆子,怎么也要多点几样。

小茹却将木牌子递给了小二,“就这些吧。”

小二见他们穿得还算光鲜,以为他们会点许多好菜呢,没想到就点这些,不太高兴地拿着木牌子走了。

其实,小茹和泽生平时的穿着也就比当地村民稍微要好一些,有钱也不能显摆的。只不过到了扬州,他们特意换上了款式与面料都算得上还不错的新衣裳,装装门面。出门在外,穿得太寒酸,会被人瞧不起,这种情形,在哪个年代都一样。

泽生纳闷问道:“好不容易来一趟这里,你为啥不多点几道菜?”

“点那么多,根本吃不完,岂不是浪费?这里又不时兴打包。”

“打包?”泽生没听懂。

“就是把在饭馆子里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回去呀!”

泽生更是不能理解了,“你不是说你以前生活的那个未来可比现在富有多了,吃的玩的,应有尽有么?为何还要那么节俭,吃剩的还要带回去?”

“瞧你,平时还说你聪明呢,有时候又糊涂了。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取之不尽,把这地球上的好东西都耗完了,一千年或几千年之后,地球或许就秃了,后代们该怎么过活?”

泽生顿悟,“原来未来人都那么明事理,如此费心思为后人着想,情愿自己回家吃剩的,也要为后人留下好东西,真了不起!”

小茹托腮拧眉,暗自思忖着,好像二十一世纪的人也没有那么伟大吧,不文明的,及各种自私之人大大的有。算了,不解释了,让他接受一下文明行为与举止的洗礼也好。

她也不是一个能抵得住嘴馋之人,又道:“我们来这里得歇个四日四夜,又不是只吃这一顿饭,每顿吃上两个好菜,等我们走时,怕是各色好菜也就通通吃遍了。”

正说着呢,两盘菜和两份主食都由小二端了上来,“客官,请慢用。”

小二还算有职业素养,尽管心里不悦,嘴上还是客客气气的。

“不错,上菜还挺快的。”小茹给了他一句评价。

吃过饭后,他们就去湖边坐游船了。

此时天色已暗黑,星星挂满了天空。他们俩坐在船头上,微风吹拂着脸庞,欣赏着岸边的各色灯笼,朦朦胧胧的。

艄公还一边划船一边高歌。

小茹回头瞧了一眼艄公,见他那好兴致,偷笑了起来,小声道:“莫非这是艄公招待客人的必备曲目?唱得很不赖,一听就是不知熟唱多少回了。”

泽生一把将她拥入怀,静看着前面模糊的波澜,听着潺潺的水声及岸边渐渐稀疏的叫卖声,还有美人在怀,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