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赵耘跟张杨是同批进士,二甲第三名。他妹妹赵清给他去信,说弟弟赵锋不喜读书,性子又犟,脾气又暴躁,让他写信回来管教。
正好他相交了一位以武起家的勋贵子弟,言道好些退伍的老兵,因伤残归家,生计艰难的很,还说这些人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好多人都很有本事。于是,他便挑了一个拳脚不错的瘸腿军汉,厚礼聘请他,专门送回来教赵锋武功。
板栗和葫芦见了十分羡慕,偶尔也会去赵家跟着赵峰一起学习,但他们还要上学念书,终究不如自家方便。
于是,他眼珠一转,便亲自提笔,给张杨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自从小叔走后,侄儿甚为想念,想得都瘦了,听说侄儿的名字(大名)还是小叔亲赐,每每提起,倍感荣幸,那小叔顺便再帮板栗找个武师傅呗,就跟小赵三叔师傅那样的……
槐子好笑地看着儿子,道:“你小叔忙得很,那有空跟你缠磨?你好好跟黑皮叔把秦大夫教的那套拳脚功夫练熟了,比啥都强,甭贪多嚼不烂。秦大夫多有本事的人,他教的武功还能差了?连爹都在练哩。”
板栗忙道:“那个我也在练。可是爹,赵三叔的师傅懂好多哩,他说了许多打仗的事儿……”
张槐皱眉道:“板栗,你可想好了,到底是学文,还是习武,还是在家种田养殖?若只是想听故事,家里多的是书,书里面的故事不是最多的?”
板栗忙端正身子,挺着小胸脯对爹道:“爹,我肯定会用功读书的,习武也是放学回来后的事。这样也能把身子骨练得壮实些,省得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将来干啥么,等我长大了,再跟爹说。”
张槐点头,又嘱咐了他跟葫芦几句。
晚上,两家人又一起去了橡园张家,郑家人吃过晚饭后才回去。
过了端午,菊花吩咐刘婶等人将第三进院子清扫归整,又适当添置了些家用器具,被单蚊帐等也配齐了,就等张杨一家回来,直接入住。
等房屋收拾好,何氏一天要进去逛好几遍,这儿摸摸,那儿瞧瞧,好像小儿子已经住进去了一样。
可是,槐子和菊花却没工夫陪她念叨小儿子了,因为到了大量采收木耳的时候。
之前都是挑长大的先采收,并不十分多,也就没那么忙;现在,木耳大批长成,一边采收,一边还要晒干,若是碰上下雨,那可就更费事了,得用土炕烘干。全家忙得脚不沾地。
这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赚的。诸般事都安排妥了,木耳也种成了,制干、包装却极不容易。往常槐子种的少,木耳收回来后,随时晒干了就卖掉,所以他从没为这些事烦心过,如今可是不成了。
槐子和青木经过商量,决定效仿菊花用土炕,若是下雨天采了木耳,就用土炕来烘干;包装则主要用布袋,然后再放入木箱,箱子四周塞上木炭防回潮,也有用草木灰的。
不管怎么说,这木耳收回来后,立即就要出手,不然事情更多,这就是槐子事先要跟贺老爷定合约的缘故。
于是,张家和郑家不停地将采收制干的木耳运出去。贺老爷和长兴货栈的周家知道他们人手不够,便派了马车上门提货。
家里这么忙,菊花便未出门,想着过了这段日子再上贺家拜访。
这中间,她也常带着葫芦和板栗等人,抽半天工夫去采收木耳,为此特地跟学堂请假。在她看来,这劳动课也是很重要的。
“挑大的割,小的留着再长几天。这东西种出来可不便宜,得分批采。一季春耳,一根木头上也收不到多少,晒干了还没一两重哩。不过是咱家用的木头多,才收的多,其实极不容易的。”
菊花一边用薄薄的竹片割木耳,一边对青山等小娃儿解说种木耳的不易,和收获的幸苦。
板栗忙问道:“一根木头还收不到一两重,那咱家去年卖了那么多木耳,得用多少根木头?”
******感谢亲们对丑菊的支持,求粉红票、评价票******(。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零二章拜访访
菊花道:
娘说了
你自个算就是了如今一个场子少说也有三千根木头多的四千根按平均一个场子三千五百根木头算咱家总共二十八个场子你说有多少根木头
板栗和葫芦忙停下手中动作
想心算又觉得有些吃力于是蹲在地上用树枝划起来最后得出共有九万八千根短橡木
板栗心疼地叫道:
这么多一根橡树也就能锯成四五段这得砍一两万根树才够哩一根木头才收那么点还要这么些人整年在林子里忙活又要付工钱……
黑皮也跟在旁边
一边教他们干活一边照应着见板栗算完账肉疼的样子不禁笑道:这算是好的了要是老下雨木耳还要烂哩
葫芦青山等人听了十分担心
说这么的不是要亏本
黄豆那小子一脸精明
居然道要少付些工钱给那些雇工他听娘说姑姑家跟他家的工钱是最高的为啥要给他们那么多钱
红椒立即赞同
说跟旁人家一样就成了不用添多
黄瓜瞅着这自以为聪明的两娃
撇撇嘴道:没见过你们这样笨的——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回头马儿累死了啥都没捞到
菊花、黑皮和葡萄听了几人对话
又是惊讶又是好笑:这些小娃儿实在是太鬼了这些话都跟谁学的要是葫芦和板栗说了这样话他们还不会奇怪黄豆和红椒实在是太小了
黑皮忙跟他们解释
说咱家活计多所以工钱才高还有黄瓜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又安慰他们说这木耳夏天也能收一些就是品相和味道差许多也卖不上价;秋天还要采收一季所以还是不会亏本的
菊花也不多说
心道一斤春木耳最少也要卖一两银子张家出产的木耳品相质量均属上乘去年可是定价每斤一两二钱银子的今年定的是每斤一两一钱怎会亏本哩不过她也不解释让这些娃儿知道挣钱不容易才好
她便特地跟青山待一起
跟他说往年姐姐没出嫁的时候家里才几亩田一年收不到多少粮食还要交税没白米饭吃都是吃玉米粉肉是没的吃的……
一番回忆
听得青山落了泪——他到底还是憨厚的
一直到六月上旬
张家和郑家上万斤的春木耳卖出去了贺老爷得了五千斤乐得合不拢嘴在家摆宴请槐子和青木并叮嘱他们带上家眷还说这是他夫人特意嘱咐的
至六月十二日
刘云岚的娘家侄子满月摆酒她和青木没能去贺家只槐子带着菊花去了
当槐子见了盛装打扮出来的菊花
不禁眼前一亮
其实
他眼里所谓的盛装不过是菊花换下了家常简便的衣裤穿上了浅绿褙子白色裙子头上也梳了单螺髻插了支碧玉簪耳上带着水滴玉坠整个人清新而凉爽好像荷塘里新出的嫩荷叶
对
不像花像叶
菊花不想麻烦
却也不想标新立异因此换上衣裙简单化了淡妆其实跟高宛儿比起来这装扮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却还是让槐子觉得眼前一亮
他含笑牵起她手道:
你这身装扮倒也合适跟我想的差不多可甭想去菜园子摘菜了
菊花抿嘴一笑道
穿上这样的衣裳加上又是轻软垂坠的缎料拿把剪刀修剪花草还说得过去倚靠着枕头看书也悠闲若说去菜园子扯草、摘辣椒怕是有些不对劲
说得槐子呵呵笑了起来
两人遂上车往贺家去了依旧是葡萄和黑皮跟着他们
到了贺家新盖的园子
贺老爷带着贺夫人亲到大门口迎接菊花见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大笑着张开双臂迎向槐子
她吓了一跳
难道这人热情地要跟槐子拥抱还好人家就是用力拍了拍槐子双肩不过她还是在心里腹诽:幸亏槐子身子骨壮实不然还真受不了他这特殊的打招呼方式
贺夫人是个中年美妇
大约三十多岁洒出一串清脆的笑声冲贺老爷嗔怪地说道:瞧你跟土匪似的看吓着张夫人了人家怕是没见过你这样的
嘴里这么说着
自己却亲热地拉着菊花的手说她一见张夫人就喜欢她见的人多了去了张夫人看着就是性子坦率的不像有些夫人那么装模作样、心思深沉
贺老爷豪迈的笑声、贺夫人清脆爽利的问候
让菊花感到心情轻松不再将今天的拜访当成一种应酬有些感兴趣起来似乎这对夫妻真的很有趣看来今天的做客不会单调了
果然不单调
当他们被让入贺家正屋厅堂后分宾主坐下下人上茶点款待又寒暄了一番贺老爷便吩咐:叫小少爷们都出来见客张老爷可是他好兄弟
过了一会
外面呼啦啦进来十几个娃最大的都十五六岁了最小的也有两三岁把菊花看得心里直跳——这贺老爷真是高产啊
槐子却笑道:
贺大哥这是见我才卖了木耳手上有几个钱了成心想让我破费不赚一笔不罢休呢
贺老爷听了这话
反而高兴地大笑一叠声地催促儿子们:快给张叔张婶见礼你张叔有好东西送你们
小少爷们听了
大的扯着小的嘻嘻笑着上前见礼顺便还不忘自我介绍排行看得菊花眼晕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有两个大些的少年显然认得槐子
施礼后上前抱住他胳膊道:张叔你上回答应送我的竹笔筒呢还有那一套竹杯我也要
槐子笑眯眯地说道:
都有都有黑皮把东西送上来
于是
每人得了一个竹篾编制的盒子颜色碧青精致的很打开后里面或笔墨或砚台或扇子或配饰同时每个盒子里还另有一件竹制的小玩意
这些都是家里挖竹子时
得了长相奇异的竹根或者竹节他和菊花自己想好了样式请刘二顺制成专门用来送礼的
刘二顺在清南村办了个竹制工艺品作坊
经营得不错
贺家小少爷们对贵的东西根本没在意——他们见的多了——却对那些竹制工艺品赞赏不已
比如最小的少爷盒子里是一个用竹根雕成的小狗竹根本身天然有些像狗依势雕成后配上两片耷拉下来的细薄小竹片做成的狗耳朵越发栩栩如生小娃儿拿在手上乐得直流哈喇子
一时间众少年兴奋地跟槐子询问
这些东西哪儿有卖
待听说每样东西都是独一份
是特地设计了样式请人做的立即跟宝贝似的抱着笑得满脸开花直到他们老子赶他们走
贺夫人笑吟吟地对菊花道:
家里孩子多吵得人头疼让妹妹见笑了老爷我带妹妹去后边说话不跟你们男人家掺和了老爷陪着张兄弟要什么东西吩咐贵子去找陈嬷嬷
这一会儿工夫
她对菊花的称呼就变成妹妹了
贺老爷急忙道:
夫人快带弟妹去后边好好招呼弟妹看着就是斯文人坐这我老贺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说得几人都笑了起来
贺夫人领着菊花
穿堂过院往内宅行去一边对她道:妹妹我老脸皮厚地自说自话就称呼你妹妹了我呀见着妹妹就觉得自在也松了口气妹妹不知道前儿老爷跟我说要设宴请张老爷和夫人我心里还担心不晓得这位夫人是什么样人说不定又要干陪着坐半天说些废话谁知我一见你就喜欢
她说得很真挚
菊花只是微笑一边看沿途的风景
踏上一条游廊
前边是分叉一边通向垂花门门内是庭院屋宇;另一边则通向花园
贺夫人转头问菊花道:
妹妹咱也不讲那些客套虚礼了你瞧咱们是进屋喝茶说话儿呢还是在园子里逛逛然后去那水上花厅坐着看景致
菊花觉得这话颇合心意
微一沉吟目光一转指着前边道:先逛逛这园子好了来的时候我坐车坐得腿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