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还在想你大概不是沽市人,现在看,你果然不是。”

陆辛笑了,手里摊开一张面饼,把酸菜粉、酱肉丝和辣椒丝堆在上面,两边往中间一叠,再从尾巴处往上一折,包的整整齐齐。

“这还用想?听口音听不出来呀。”

叠好的饼送进了嘴里。

沈小甜的动作远没有陆辛这么奔放,面饼是摊开在盘子上的,六合菜、肉酱、肉丝……叠饼皮是用的筷子,一口咬掉三分之一个饼,满当当的馅儿露出来,蛋沾了酱的色,看着更诱人了。

六合菜有丰富的汁水充溢在嘴里,筋饼果然富含丰富的谷蛋白,咬下去都不够,还得用筷子拽一下才能把饼皮分离,丰富的面香味像是一张空白的画纸,由得被卷在里面的馅料各种挥洒,丰富到斑斓炫目,又扎实温和,抚慰味蕾和肠胃。

“这个面饼,就是含有更多的谷蛋白,具有很好的筋性,所以才能做得这么薄,对吧?”

沈小甜吃了一个卷饼的时候,陆辛已经吃了两个,第三个都卷好了,听着话,他点点头。

“你说的这个什么谷蛋白,让我想起来了面筋,你知道吧,面筋就是把面揉成了团子,然后面团泡在水里搓啊揉啊,等水成了粉汤儿,就剩那团子了,挺紧的一团,还粘手。”

“黏性应该是醇溶蛋白导致的,但是那种去除了淀粉的剩余物质里面确实含有大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不同,谷蛋白连两段都有含硫氨基酸,两个含硫氨基酸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双硫结构,这种结构是很稳定的。

“荞麦和高粱的没办法像这样做成饼,可以说是醇溶蛋白多,也可以说是因为谷蛋白含量少,没有稳定的蛋白质结构帮助定型。

“不管是稳定的氨基酸聚合物,还是不稳定的,这些蛋白在干燥情况下是很稳定的,在遇到了水之后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有序的蛋白质网络,就形成了你说的面筋。”

说话的时候,沈小甜手里拿着一张看起来很厚的筋饼,她仔细看了一下,笑着从一个略厚的边缘处一拉,原来是两张饼粘在了一起。

“你看,这个饼刚刚被我扯长了,现在又成了个圆形。”

把筋饼放在盘子上,沈小甜兴致勃勃地用眼神梭巡着各色配菜,挑选自己想要“临幸”的。

“因为谷蛋白的分子形状是弯曲的链状,所以能够延伸,也能够回弹。”

试一下酸菜粉和咸蛋黄的搭配吧!

唉,别说,在餐桌上讲这些东西还真有意思。

沈小甜正想着,就听见桌对面的那个男人说:

“还真挺有意思,”

抬起头,用啤酒冲掉嘴里最后那点酸菜的味道,沈小甜说:

“是跟有趣的人说这些,才有意思。”

陆辛看她,只看见了一张笑脸,还有一只举着卷饼的手。

沈小甜看着挺瘦的,薄衫下面是细腰平肩,可看着她的手腕儿,却是软软圆圆的样子,虽然细,但是未必能摸到骨头。

“光夸别人有意思,也得你自己讲得东西有意思啊,不然我跟个老金那样的吃饭,话还没开个头儿呢,两边先嘴皮子打了十轮了。”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沈小甜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陆辛开始吃第五个卷饼,沈小甜开始吃第三个。

在沈小甜吃完第四个卷饼,啤酒也喝了一半的时候,她的手机响了。

手机就放在餐桌上,悦耳的铃声刚响了几下,就被沈小甜拒接了。

陆辛看着沈小甜,女孩儿微微清了一下嗓子,又拿起了一张卷饼。

这时,她暗下去的手机屏幕又亮了起来。

几个字弹了出来。

“老师,对不起。”

沈小甜看了一眼,放下卷饼,拿起了酒杯,一口气把剩下的半杯灌了下去。

“我第一次吃这个卷饼,是我同学的午饭。”被啤酒浸润后的嗓音略有些哑,和沈小甜平时的声音很不一样。

“我同学的爸爸是东北人,特别会做一些东北小吃,我那个同学也长得很好看……应该很好看,我一直没有很认真地记她的样子,因为我和她当同班同学的时候,关系没有特别好。”

陆辛听着沈小甜说话,手臂一伸,又从筷笼里拿了一双筷子。

“后来我十四岁就跟我妈去了广州,那时候我特别委屈,我一点也不喜欢广州,那里很多人说话我听不懂,各种吃得我也吃不惯,我和我妈妈……关系也不是很融洽,那个同学就在聊天软件上安慰我,我们以前的关系没那么好,但是因为她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很好的朋友。”

十来岁的时候,人总是傻得可爱,明明人生才过去短短一截,小小的心里已经在想的是天长地久,随随便便就要说做一辈子的朋友。

“过了两年,我们都上了高中,我那个同学特别喜欢一个老师,男老师,据说长得挺好看,我觉得她应该就是小孩子对大人的崇拜,但是……但是后来,那个老师被人说是私德有问题,我那个同学就站出来帮他说话,结果,很快整个学校都在传她和那个老师有暧昧。我最后一次和她聊天的时候,她说她差点被她爸打了,要转学回东北去了,以后也不能和我聊天了。”

人与人的关系并不像两个黏在一起的含硫氨基酸那么稳固,不管怎么泡水揉搓,都还会在一起,他们更像是氢键,看起来很稳固,但是随随便便就断开了。

“我那时候就在想,那个老师那么好,为什么不站出来保护她呢?他不是成年人么?难道连自证自己清白的能力都没有么?”

陆辛用筷子夹了面饼,往里面一样一样地放菜,听见沈小甜停顿了,他嗯了一下,开口道:

“那个男的确实不咋地。”

沈小甜笑了一下,脸上的表情舒缓了几分,她抬起头说:“我就想啊,如果有一天我当了老师,一定,一定不会让我的学生因为我,而受到伤害。”

女孩儿看着男人,眼神是跟脸庞不符的复杂,她问:“是不是特别幼稚啊?”

“把饼吃了。”

卷好的筋饼用筷子夹了,被陆辛送到她的眼前。

“谢谢。”

“不客气,你是个好老师。”

接住卷饼的手顿了一下。

女孩儿的笑容在那一刻变得浅淡又真切。

“谢谢。”她又说了一遍。

“谢谢还买一赠一?”陆辛又是一脸有些无奈又不耐烦的样子。

两个人吃完了饭,走出了不怎么整齐但是热闹的餐馆,午后有云遮挡了太暴躁的太阳,他们就慢慢地往石榴巷的方向走去。

餐馆里,点菜的女人松快了一下肩膀,对厨房里说:

“爸,筋饼还剩几份儿呀?”

作者有话要说:小甜老师:唔,大好人!

唉,上一篇《枕边有你》剧情转进如风,大家留言都很热情

这篇小甜甜比较温吞,大家评论都少了。

叹气,想和小甜一样一口闷掉半杯扎啤!

☆、花甲粉丝

住在老家的小院子里,真的会让人觉得时间都变慢了,白天仿佛变得更长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起的太早。

早上七点多,沈小甜就在买菜阿姨们互相打招呼的声音里醒了过来。

“唉,开空调不舒服,开窗……又太热闹了。”

嘴里嘟囔着,沈小甜又听见了一声电动车的车铃声,得了,这下是更不用睡了。

穿上衣服,拉开遮了大半的窗帘,她走到阳台上做了两声深呼吸,顺便跟三四个阿姨奶奶打招呼,还知道了今天菜市场有人拉了一车的桃子来卖,长得又大又圆还好吃。

“说是兰州拉过来的□□桃,还真挺稀罕人的。”李阿姨对着沈小甜招手,“小甜,我给你分两个,给你挂门上你下来拿?”

“不用了阿姨!”沈小甜的哈欠打了一半憋了回去,“我今天也得去趟菜市场。”

李阿姨满意地点点头:“对呀,年纪轻轻的,就该早上活动活动。”

沈小甜还是真的要去趟菜市场,家里除了一袋别人送的大米之外就剩一包榨菜了和五个鸡蛋了。

不是没想过叫外卖的生鲜派送,只是沈小甜用手机搜了一下,除了综合超市之外,寥寥几个派送的市场都离这里十公里远,对于小小的沽市来说,十公里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那是从临市送过来的菜。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十分钟后,沈小甜穿着短裤T恤,脚上踩着一双软底的拖鞋关上了院子的门。

拖鞋是她昨晚上自己去逛夜市买的,才十五,不考虑开胶的可能性,还是舒服又好看的。

忽略上面太过熟悉的两个字母的话。

因为市场离珠桥不远,所以就叫珠桥市场,原来是老二轻家属小区的旁边,就是石榴村被划去的那片地的另一边,小乔麻辣烫本来就在那旁边的,06年的时候老小区改建,六栋六层家属楼变成了八栋十二层的商业小区,市场也就搬到了石榴巷的这一边。

沈小甜走出石榴巷,往南走了二百多米,就看见了珠桥市场,也看见了市场门口卖桃子的。

买了四个桃子,沈小甜刚要往里走,脚上突然一凉,是旁边卖海鲜的摊位上,那些蛤蜊正在到处吐沙,这东西,广东叫花甲,沈小甜买了一点儿。

再往里走,又在肉摊上买了一斤猪肋排。

买菜的时候,沈小甜遇到了点儿麻烦。

“麻烦您,我要一个蒜头。”

拎着那个蒜头的梗儿,沈小甜和菜摊的老板面面相觑。

老板问她:“还要别的么?”

沈小甜:“不用了。”

难道现在买菜还要先凑单么?

沈小甜有些心虚,在菜摊上又看了一圈儿,又拿起了两棵油菜、四五颗小米辣,一把金针菇。

老板把菜接过来,放在电子秤上一样样称过,然后给她塞到了一个袋子里。

这时,沈小甜又看上了摆在菜摊一角的大葱,山东的大葱很有名,有名到都成了网上的一个梗,因为它们大,有多大呢?就拿菜摊上这些被割去了七成葱叶的葱来说,它们完整的时候,“身高”应该是超过了沈小甜的。

不可否认,这种大葱确实很好吃,整体辣味偏淡,生吃的时候带着一股清甜味道,葱白和葱叶各有风味,尤其是葱白,一口咬上去甚至可以说是脆嫩。

当然沈小甜没有生吃大葱的习惯,她外公没有,她妈也没有,她爸也没有,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应该算是一家子假的山东人。

“老板,你们这个葱能解开捆卖么?”一捆葱看着有十几根,沈小甜觉得自己天天葱油拌面都得吃俩月。

老板问她:“你想要多少呀?”

“一根。”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阿姨过来对老板说:“这捆葱你给我称一下。”

阿姨买走了那捆葱,沈小甜也如愿买到了一根葱,是老板从身后对着的菜筐里拎出来的,应该是还没来得及扎好捆。

市场里热热闹闹,那边有人要了半个冬瓜,这边有人说“来三斤洋柿子”,沈小甜拿着那点点东西走在人群里,自己都觉得自己像是领着一堆可怜兮兮的散兵游勇行走在战场上,还要不时给正规部队让道。

终于从菜市场的一个斜岔道出来,沈小甜一只手拎着买的菜,另一只手拿着那颗葱,没办法,葱太长了,横在塑料袋里总是会被人撞到。

往家的方向走了一段儿路,沈小甜突然闻到了一股香气。

咸甜的面酱刷摊好的饼上,再放上薄脆……隐隐的绿豆香气让沈小甜知道,之前陆辛给她带的煎饼果子应该就是这家的。

早上八点多,这家煎饼果子摊儿门前在排着队,除了和沈小甜一样买菜还捎带买早饭的,能看出来还有要上班的白领。如果不是暑假,估计还能看见要上学的学生。

等沈小甜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站在了等候的队伍里。

做煎饼果子的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年纪估计和沈小甜差不多,可她的样子,真的让人没办法把她和煎饼果子扯到一起。

她扎着围裙,围裙里面穿了一件黑色的无袖衫,一头利落的短发染成了奶奶灰,除了这一头跟整个摊位都格格不入的发色之外,更眨眼的是她的上臂外侧有一个艳红色的手印形状刺青,跟她小手臂上戴着的黑色乳胶手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煎饼果子?要几个蛋啊?刷腐乳酱么?辣椒要么?馃箅儿还是油条啊?葱花香菜要么?”

问话的顺序就是按照她做的流程来的。

女孩儿说话带着一点天津口音,听起来干净利落。

终于排到了沈小甜,她说:“我要两个鸡蛋,加油条。”

那姑娘看见了沈小甜手里的葱,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说:“得了,我还以为自备鸡蛋还不算完,葱都自带了呢。”

真是一副很特别的长相,如果说沈小甜是圆眼笑眉,哪儿都透着一股子“甜”,那这个姑娘就是满脸的“别惹我”,鼻子太硬,眼睛带煞,连嘴角的弧度都好像在嘲笑别人似的。

这气势这样貌,更应该出现在什么古惑仔的电影里才对,扛着长刀一言不合就劈上去那种“老大”角色真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可惜,“老大”手里拿着的是摊煎饼的竹筢子。

“给,煎饼果子。”

“哦,谢谢。”

沈小甜乖乖付了钱,心中还怀着某种对远古香港老电影的敬畏之情。

把葱和买的菜换到一只手上拿着,沈小甜空出一只手捧着煎饼果子,一边啃一边往家走。

虽然挺没形象的,可她在这儿是沈小甜,从小在巷子里钻来钻去的小女孩儿,来来往往认识她的人也多半知道她挂着鼻涕哭着喊爷爷的样子……大不了就塑料微笑一下呗。

回到家,煎饼果子已经吃完了,把蛤蜊泡在盐水里,沈小甜拿着一个洗好的桃子坐在了电脑前面。

开始做简历。

沈小甜的本科和研究生是在一个师范大学读的,本科实习是在学校的附中,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就是在北珠高中,后来考上了编制,也就在北珠正式当起了老师。

如果……想起韩欣悦小班长那番“恨甜不成钢”*的话,沈小甜自己想想,都觉得自己像是个为了舔舐情伤而欢了环境的可怜人。

“可怜就算了,傻是有点儿。”自己吐槽着自己,沈小甜在网上挑了个看着顺眼的简历模板,噼里啪啦地填了起来。

简历写了个差不多,时间才不过上午十点,沈小甜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看见自己的电脑屏幕亮了起来。

是米然给自己打来了电话。

“小甜,高伟泽彻底没事儿了,你说的对,你说是你动了手,姓姜的那个畜生就不敢把事情再闹大了。”

沈小甜的脸上露出了个如释重负的笑:

“那就好。”

“好什么呀!气死我了,你说这是什么事儿,明明你是受害者,到头来什么责任都是你担的了,你还走了,今天早上我去学校还看见了高伟泽了,他还有脸问我你去哪儿了,看他平时老实巴交的,长相学习都不好不差,怎么就有胆子套别人麻袋呢?”

何止是套别人麻袋?还把人打得头破血流。

沈小甜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起自己当时跑过去,看着姜宏远倒在地上,拔掉袋子,看得见血流了满脸。

那之后的一切都快得像一场梦,姜宏远找了学校,威胁要报警,让学校处理打他的人。

自己站在校长室里,举起了拿着手机的那只手。

“人是我打的。”

“小甜,小甜?”米然打断了沈小甜的回忆,骂完了渣男,她的语气变得温和了很多,更像是个重点高中的音乐老师了。

“小甜,你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

“很好,不对,应该说很棒。”沈小甜说得真情实意。

米然不信。

“我交了个挺有意思的朋友,他是个大好人,天天带我吃好吃的。”

可以说,是个很棒的课代表了,不过这话沈小甜是不会说的。

挂了米然的电话,她打开微信,对“课代表”说:

“我今天找到了你给我买的那家煎饼果子,我觉得加油条的煎饼果子更好吃。”

过了两分钟,“课代表”的回复来了:

“那你肯定见到红老大了,是不是觉得她画风不太对?她不光做煎饼果子特别地道,烧得家常菜也很好,在天津给人当学徒的时候偷学了不少好手艺,尤其是茄子扒五花肉,一盘菜能让人下十碗饭。”

看着手机屏幕,沈小甜觉得自己饿了。

茄子扒五花肉,她暂时吃不到了,不过自己做点别的总是可以的。

比如花甲粉丝。

蒜蓉、葱末、小米辣和酱油把蛤蜊、金针菇和粉丝调的有滋有味。

沈小甜自觉不错,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她的“课代表”。

“没有茄子扒五花肉,赖氨酸也能让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