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翰和文成都去学堂念书去了,剩下静涵和文宣、文昌几个,还有林家的玉梅,一起去采猴子腿。薛氏自然是不放心的,于是也跟着上了山,留陈氏和魏氏在家看着晒猴子腿。这晒猴子腿也是有窍门的,不能直接就这么晒,那样晒出来成直的了,不行。要一边晒,一边揉,把每一根猴子腿都揉上劲儿,最后干成像螺旋这样子的才好。

这时候的太阳,已经很晒了,不能一直在太阳底下。陈氏都是把晒了一阵子的猴子腿收在一起,找个阴凉点的地方揉出来,然后再拿到太阳下晒着。这猴子腿大概要揉三遍才行,然后晒干就可以了。

到了中午,这些猴子腿已经有大半干了,薛氏领着孩子们也回来了。陈氏赶紧的去烧水烫菜,等菜烫出来,大家七手八脚的撸猴子腿。

“娘,快要过端午节了,咱家是不是的买些江米啊?”薛氏一边干活,一边问道。

陈氏想了想,“哎呀,这都进了五月了,你看我这脑子,忘的可够干净的。行,下午你要是有空就去镇上买些江米回来,过节了,怎么也得包点粽子。”

“成,其实咱村的杂货铺也有,不过比镇上的要贵点。反正也没啥事,我下午就去趟。过节老三、老四他们也不知道回不回来?”薛氏手也没闲着,没多会儿就撸出来不少了。

“谁知道呢?老三他们离着远,够呛能回来。毕竟是在人家的铺子里头,不是他自己说的算。老四倒是离的近,不过跟他丈母娘那边亲近,可能会去那边过节吧?不管了,谁爱回来就回来,不回来拉到。咱也不盼着,省得回来就跟掏把火似的,看了更难受。”老太太也寻思过味儿来了,儿子成了亲,就不光是儿子了。要求太多,只会让儿子在中间为难。

吃过了中午饭,薛氏就去镇上买江米去了,这里并不产大米,更不用说是江米了。薛氏买了十斤江米,花了七十文钱,然后又买了一包蜜枣,总共一百文钱就没有了。“唉,东西又涨价了。”薛氏心里想着。

回到家,找了个大盆把米泡上,光是这些江米根本就不够吃的,薛氏找出来大黄米,又泡了十斤。今天已经是五月初三了,明天包粽子,晚上煮了,到端午早晨就可以吃了。

五月初四这天,薛氏没有跟着上山,而是留在家里包粽子。总共二十斤米,薛氏、陈氏、魏氏,还有慧心四个人一起包,静雅也在一旁学着,倒是没用多长时间,就全都包好了。

初五的早晨,天还没亮呢,薛氏就把文翰他们全都叫了起来。孩子们穿好了衣服,然后跑到小河边洗了把脸,就往南面的山上跑去。一口气蹬到一个小山头,坐在那等着日出。没多会儿,橙红的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

孩子们都欢呼着,“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看完日出,大家就下了山,随手在河边掐了些艾蒿,插在自己家的大门上。进了屋,陈氏已经把粽子全都捞出来了,还有一大盆的鸡蛋。“快来吃粽子和鸡蛋。今天早晨就是这个饭了,随便坐下吃就行。”

孩子们都拿了两个鸡蛋,当然不能这时候就吃,一会儿要拿着出去和人家比谁的鸡蛋最硬。就是两个人都拿着熟鸡蛋,使劲的碰对方的,看谁的先破。这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也只在端午的时候才会有鸡蛋让他们这么玩。

“今天是端午节,你们几个小的就别去上山了,也够你们累的了。”陈氏看着这些孙子孙女们,说不出的开心。

“奶,今天学堂里放假,我和文成都商量好了,今天还得上山去。总共也没有几天好时候,过几天猴子腿就老了,能抢着弄点就弄点吧,这都是钱呢。”文翰拿了一个粽子,正在那扒皮呢。

“行,那你们就随便,我就是怕你们累着了。多弄点卖钱也是好的。”陈氏也坐下吃粽子了。

吃过了饭,文翰就带着弟弟和妹妹一起上山了。

这猴子腿也采不了几回就会老了,静涵他们总共上了十来趟山也就弄不到了,总共大该能有干的猴子腿四十来斤。这些已经不少了,要知道那东西实在是不压秤。晒干的猴子腿,分着装了两个袋子,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要分开,不能放在一起。

早就有收干菜的小贩来村里了,每斤干的猴子腿给三十二文一斤,这个价钱还真就是不错了。陈氏就让文昌去把小贩领回来,然后把家里的猴子腿全都卖了。四十来斤干菜,总共卖了一千三百多文。

静涵他们弄得略微多些,能卖七百文左右,文成他们的少些,卖了六百多文。孩子们看见这么些钱,都挺高兴的。薛氏就找了个盒子,让文翰把钱都装在里面。文翰把钱放到盒子里头,然后交给了静雅保管。“大妹,你成天在家,心也细,这个你管着。静涵她毛了张光的,不稳当。”

第十四章慧心的亲事

静涵自然是不管谁拿钱的,大姐成天在家,当然是她拿着比较妥当了。还有前阵子卖刺嫩芽的钱,薛氏也都给了孩子们,全都放在了一起。这样,大概就有一千五六百文了。孩子们数着那些钱,觉得非常的开心。

“好了,钱让你们拿着,可不是让你们随便花的。想想干活时挨的累,这钱可要花到正地方去,知道了吗?”薛氏笑着说道。

“知道。”孩子们一起回答。

“成了,也都没啥事,晚上也别太晚,早点睡觉吧。”薛氏让孩子们都赶紧睡觉,她坐在油灯旁,给孩子们补衣服。庄户人家过日子,新衣服是出门才能穿的。平常日子,都是穿旧的,所以就要把衣服补好。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女人的针线怎么样了,有的人补的补丁,整整齐齐,针脚细密,虽然是旧的,可是看着也很顺眼。有的人补的补丁七扭八歪,针脚也是有大有小的,哪家的男人要是穿这样的衣服出去,头都不敢抬,生怕人家笑话他娶了个笨媳妇。

薛氏的针线算不上最好,但是也算可以的了。每天晚上,她都会缝缝补补好一阵子的。志新从外面回来,看见她还在那缝补,就劝她早点睡觉,“行了,别总是在晚上做针线,这灯太暗了,会把沿江累坏的。”

“不干哪行啊?白天也有一大些的活。这家里外头的,事情琐碎的很,也就晚上这会儿最清净。”薛氏依然在那缝着。“山上的活这么样了?”

“头遍草已经都薅完了,该掐参花了。我看着这几天天还不错,得赶紧掐回来,这东西不能再阴天下雨的时候掐。”云松洗了洗脚,然后就上炕了。“那我先睡了,你一会儿也赶紧睡觉吧。”没多会儿,鼾声就响起来了。

薛氏听到丈夫的鼾声,笑了笑,继续补衣服。好容易都补完了,把油灯吹灭,也睡觉了。

接下来的两天,志新都上山去掐参花了。这参花就是人参的花。种植的人参一般生长期是六年,其中可以留参籽的是第五年,这个时候人参长得已经够大了,参籽比较饱满。等到了第六年,就不能再留籽了,会影响产量的。而人参从第四年开始就都会长参花,所以要把不留参籽的那些人参花掐掉。掐下来的人参花也是有用的,会有一些小贩来收,价钱还不低呢。

许家一共有四十来丈不留籽的棒槌,志新用了三天,把参花全都掐了下来。陈氏把参花倒在破席子上,在太阳底下晒着,这东西晒干了能卖七八十文一斤。今年总共掐了三十来斤鲜参花,也就能晒出来五斤干的就不错了。东西再少,也是钱不是?卖出来的钱,也能买不少的东西呢。

掐完参花,地里又该趟二遍地了,志新和老爷子两个,牵着牛去了地里。

陈氏坐在外头,一边看着参花,一边纳鞋底子。正在那坐着呢,外头来了一个和陈氏年纪相仿的婆子进来。“老嫂子,我来你家串门来了。”

陈氏一看,是钱婆子,就是她前几天去找的媒婆。“他婶子,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了,快坐。”陈氏赶紧进屋去到了杯水出来,“她婶子,喝杯蜂蜜水,这大太阳的,赶紧消消汗。”

钱媒婆坐在板凳上,用手里的帕子扇着风,“还行,不算太热,就是走道走的时间长了点。老嫂子,我今天可是有事情才来的,好事。”

“那是,她婶子来可不是好事怎么的。咋的?我家慧心的亲事你有信儿了?”陈氏也挺高兴。

“可不是,这个人家我一说,你保准满意。你知道这镇上的药铺吧?就是那个叫仁济堂的,他们里面不是有个挺年轻的郎中吗?前次你带着慧心去抓药,是他给慧心看得病。也不知怎么了,就对慧心上了心。这不,托我给打听打听,我一听他说,就知道是你家的慧心了。咋样,老嫂子,这个人你还记得不?”钱媒婆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

陈氏想起来了,那天去镇上的时候,确实有这么一个年轻的大夫。看起来不过是二十来岁,长得斯斯文文的,也挺白净,相貌还不错。“他婶子,人家可是个大夫,长得也好,咋会看好了我家慧心呢?”

“嫂子,你家慧心那小模样,满镇子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来。那陶大夫一看见慧心,就喜欢上了呗。”钱媒婆拍着陈氏的手说道。“嫂子,我怕看这亲事成,他是个大夫,能给人看病挣钱,这就不怕过不了日子。再说慧心的身子弱,这个人家也是知道的,定然是不嫌弃才会找我的。你说呢?”

陈氏还是沉吟的一会儿,“他婶子,这事等老头子回来,我和他商量一下,然后抽个空再去看一看这后生。咱家慧心身子弱些,我们也不得不小心着点。还望你不要见怪啊。”陈氏一直都很疼这个老闺女,所以在她的亲事上,一直都很用心。

“成,这有啥不成的?等你家我大哥回来,你们好好的商议一下,然后再给我信儿就是了。我呢,也再帮你打听打听他们家的一些事情,这姑娘出嫁,可是一辈子的大事。”钱媒婆倒是没有生气,这说媒嘛,哪有一次就成的?都得多跑几次才行的。“行了,嫂子,我先走了。这还有好几家要跑呢。”说着,钱媒婆就走了。

陈氏赶紧送她出去,“他婶子,你慢走啊,有空过来玩。”站在门口,不禁有些想笑,她家的女儿,也有人来提亲了。转身进了西屋,看见慧心正在那绣花呢。

“慧心,刚才钱媒婆的话你都听到了?”陈氏坐到炕边,看着女儿问道。

“娘,女儿的亲事全凭爹娘做主。”慧心的小脸红红的,低着头不敢看陈氏。她上次去仁济堂的时候,就觉得那个大夫很年轻,态度也很好,没想到他竟然找人来提亲了。

“唉,这当娘的,恨不得把好的全都给儿女才行。娘当然是想你嫁个好人家了,不过也得你喜欢才行。你跟娘说,对那个人的印象咋样?”陈氏看着女儿的样子,心里忍不住叹气。这孩子从生下来,身子就弱些,得好生的养着。可是这农家院里,哪有什么好东西去给她养身体?这些年也就是将就着罢了。幸亏听了静涵的话,去买了一只羊回来,这几天看着女儿的脸色倒是好了不少。

“娘,我也不过是见了他一面,哪里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啊?不过是觉得他倒是听和气的。”慧心小声的说着,脸上红红的。

陈氏一听这话,知道女儿对那男子的印象还算不错,也就放心了。“成,等哪天我再去好好的打听一下他家的事情,总得知道根底才行。对了,那个羊奶你可要坚持着喝才行,我看你喝了,脸色倒是好了很多。咱家也没啥好的,要是这东西有用,你就可劲的喝。”

陈氏从女儿的房间里出来,又去了薛氏那屋。薛氏没在,到了外头一看,薛氏在园子里侍弄菜呢。园子里的草又长起来了,不薅一下,就会长成片了。于是,陈氏也蹲在地里薅草。

薛氏也看见婆婆,“娘,您怎么也来园子了?你那腰不好,别蹲着了,这点活我抽空就干了。”

陈氏依旧在那薅草,顺带的和薛氏说了刚才媒婆来的事情,她想让薛氏有空去打听打听。她已经去过仁济堂了,要是再露面,就怕人家知道她是去打听事的。薛氏听了,也替慧心高兴,“娘,这可是好事啊,他是个大夫,能治病。咱们慧心也有一手的好绣活,这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差了。这可比嫁个农户强多了,要是嫁了农户,农忙的时候,慧心还不得下地干活?慧心在咱家,可是娇养的,到了人家再去干粗活,她哪里受得了?这嫁个郎中就不一样了,只要在家洗衣做饭的就行,不用太劳累。”薛氏倒是看好这门亲事,“行,等哪天我去看看这个人,要是不错,咱们就定下来得了。慧心也不小了,该是定亲的年纪了。”

婆媳两个对于这件事达成了一致,一边聊着天,一边薅草。等她们薅完这块地,陈氏赶紧站起来,直了直腰。“到底是岁数大了,再加上早年摔了一下,这腰还真就是不行了。我去看看做饭,你再干会儿吧。今天老二媳妇又不见影了,那天说了,好了几天,这是咋了?”陈氏一边捶腰,一边回屋去了。

静涵今天也没上山,跑去找林家的玉梅玩去了。林家也在河边住,离许家有一段距离。玉梅在家里学着做针线呢,看见静涵来了,赶紧让她坐下,然后去拿了一些瓜子出来。“这是前几天找出来的,我就让我娘都给炒了,再不吃,过了伏就会哈拉了。”

两个人在那坐着聊天,玉梅手里还拿着针线,在那缝呢。“玉梅姐,你这是做啥呢?”

第十五章甸枣子

“缝个口袋,抓嘎拉哈好用。这是我跟娘要出来的布,好不容易才磨叽出来的呢。”玉梅嘟囔着。这时候的家庭主妇,一般会把布头看得很重要,要知道这可是补补丁的好东西呢。有那手巧的女人,可以用很小的碎布,拼出来小垫子,或是褥子面呢。哪里舍得给孩子玩啊?

“你就知足吧,这点布还不知道婶子怎么心疼呢。这可都是好东西,就让你拿去玩了。”静涵笑话玉梅。

“对了,静涵,咱们过几天去摘甸枣子好不好?每年都会有人来收呢,听说是弄去酿酒什么的,一斤能卖三文钱,有多少要多少。咱们去采猴子腿的地方就有,快要熟了。”玉梅想起来这个,赶紧跟静涵说一下。

静涵听了,倒是挺高兴的,挣钱当然是好事了。“成,那等着哪天咱们过去看看,是不是也得等着人家收的时候才能去摘啊?”

“嗯,快了,我听大哥说,那些人每年都这个时候就该来了。”玉梅点头。

静涵在林家坐了一阵子,和玉梅定下了要去摘甸枣子,然后就回家了。家里薛氏正在那做饭呢,静涵赶紧上前帮忙。“娘,今天好像不是你做饭啊?”

“你二婶又出去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光等着她啊,赶紧把饭做出来才是正经。”薛氏在锅前忙活着。

陈氏也过来了,“这个老二媳妇,她这一天的也不知道想干什么,饭都不回来做。”边说着,一边把另一个锅里的饼子往外捡。

饭全都做好了,把桌子放在了外头,志新和老爷子从地里回来,大家一起吃饭。这中午饭还没等吃完呢,外头进来了一个女人,年纪和薛氏差不多,“许叔,婶子,许大哥,嫂子,你们都在啊。”

“是石头媳妇啊,快,过来坐,吃饭了没有?没吃就一起吃点。”陈氏赶紧让人家坐下。

“婶子,你不用忙活了,我吃过饭了。今天过来,是想问问许大哥这几天有没有功夫,我家要盖房子,想请大哥过去帮几天工。还有嫂子,能不能去帮着做饭啊?”石头媳妇是东头王家的二儿媳妇。

“你家要盖房子?不是有房子住吗?”陈氏不解的问。

“我们刚分了家,大哥他们跟着爹娘住,我们出来另盖房子。地方都选好了,就等着人手够了就开始动工。这不就来请哥哥嫂子帮忙了吗?”石头媳妇说道。

“分家了,那也好。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咋过都行。这几天也没啥大活,就让志新过去帮你们干几天。老大媳妇,你也过去帮个忙吧,你的饭菜做的好,这村里头谁家有事你也拉不下。”老爷子听了就同意了。

“谢谢许叔,那我可就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不少的活呢。”石头媳妇说完就走了。

“这石头两口子是个好样的,分了家啊,以后肯定会过好的。不想他家那个老大,成天的好吃懒做,你瞧着吧,以后有老两口后悔的时候。”陈氏在那说着。“成,这个忙咱得去帮,美林啊,你就去给她家做几天饭吧,家里有我呢。再者静雅和慧心也能帮衬着,没啥的。”

大家吃完了饭,一起收拾好桌子,志新和老爷子都回屋去躺了会儿,等太阳没那么毒了再下地干活。薛氏和静雅两个在屋里做针线,静涵没啥事,也躺着睡了一会儿。

第二天,志新夫妻就去王家帮忙去了,静涵是个闲不住的,把家里的猪和鸡都喂上了以后,也跑去看人家盖房子。原来这里的房子一般都是土坯的,可是石头他家并没有预备土坯,所以就要夯黄土的房子了。用木板夹起来,然后往里面倒掺了草的黄土,再用木头使劲的往下砸,咋的越实诚越好。等这一层的土全都砸好了,就把木板卸下来,再往上一直砸土。这样砸好的墙外面在抹上一层泥,就可以了,当然,这墙里面也是有很多柱子的,要不根本就不行。

石头家的房子盖得挺快的,大概用了五六天就把墙全都砸好了。木匠那头已经做好了梁柁什么的,选了个日子就上梁。上梁这天,除了原本来帮忙的,又来了不少人,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把梁柁架到了房子的上面。有人在梁柁上拴了带铜钱的红布,时辰一到,就有人点燃了早就挂好的鞭炮。还有人往下面撒糖果,这个时候,所有的小孩子全都上去抢糖果。静涵力气不小,推开了前面的男孩,捡起了两块糖来。一块放到了嘴里,另一块留着,文宣也抢了两块,吃了一块,另一块舍不得吃,放在了衣兜里。

姐弟两个看完了热闹,就一起回家了。到了家里,静涵把自己的那块给了静雅,静雅不要,又给了文宣。“姐,你就吃吧,我这还有一块呢。”文宣把糖塞到了静雅的嘴里,静雅这才吃了。

上完梁,这剩下的活就没有多少了,石头自己慢慢地就能干,所以也就不用再帮忙了。薛氏回家来,就想起了要到镇上访听那个郎中的事情了,于是一天的上午,她和村里的几个女人一起去了镇上。

静涵可不管那些,她只知道收甸枣子的来了,今年还是三文钱一斤。这可就不低了,于是村子里有不少的孩子全都去摘甸枣子了。

这甸枣子,顾名思义,是要长在甸子里的。正好上次去采猴子腿的地方就是一片大甸子,大家都到那里去摘甸枣子。到了那里一看,一棵棵不算很高的小树上,结满了蓝紫色的小果子,这就是甸枣子了。大家都拎着篮子,赶紧的各自找一棵树就开始摘。熟透的甸枣子是深紫色的,果肉里面全是紫色的汁液。这东西酸酸甜甜的,一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一边摘,一边放到嘴里几个。不用使劲咬,轻轻的用舌头一抿就行,里面那酸酸甜甜的汁水就出来了,略微带着一点苦味,吃起来特别的好。不过,这东西吃多了,容易把舌头都染得紫黑的。

这甸枣子的果子并不大,大概也就人的小手指头那么长,比小手指还要细,摘起来并不容易。人家收的人还说了,不能有青果,不能有树枝树叶什么的,所以就更要小心。好在这里非常多的甸枣子树,所以一头午每个人也能摘个六七斤的。他们都是背着干粮出来的,不想来回的耽误时间,所以中午大家就找了个地方坐下,一起吃东西。打开布包,里面无非是一块饼子,还有几块咸菜而已。今天静涵和文昌,文宣都来了,家里给他们带了一些小鱼干。用油煎的酥酥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静涵拿了几根鱼干给了玉梅,“玉梅姐,尝尝。”玉梅也不客气,接过来放到嘴里,嚼了嚼,“嗯,真香。”说着,把剩下的给了他的弟弟子文。

大家吃完了东西,就又开始干活了,一直到了未时末,这才停手,每个人都摘了不少。大家都挎着篮子从草甸子里走出来,然后往村子的中间走去,那里有人在等着收呢。到了地方,收甸枣子的人已经等着了,挨个的给过了秤,然后算钱给钱。静涵摘了十二斤,得了三十六文钱,文昌摘得少些,有八斤,文宣九斤,也都算了钱拿着。大家都很高兴,一个个眉开眼笑的往家走。

到了家里,正好薛氏在和陈氏说那个仁济堂的郎中的事情呢。“娘,那个大夫长得可真是不错,我还打听了,他家就在镇上,姓陶是家里的老二,老大已经成了亲,跟他们一起过。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一个妹妹。家里父母岁数也都不大,老陶头是个手艺人,是个木匠,一年也不少挣,所以家里过的还行。就是那个娘有点刁,要是慧心嫁过去,可能和她不一定能处得好。”这是薛氏一头午打听来的。

陈氏想了想,“这家庭还算可以,就是这老婆婆婆略微不太如意,也没啥,多让着点就有了。婆媳相处,也是越来越好的。这样吧,那天我就跟钱媒婆说,这亲事咱们同意了。慧心的亲事要是定了下来,我的心也就放下了。”陈氏决定结这门亲。

正好静涵他们回到了家,“奶奶,娘,我们回来了,今天我和文宣挣了六十文呢。”静涵一进屋就开始卖弄。

“好啊,那可不错,能买三斤肉了,咱们家的孩子就是能干。”陈氏也挺高兴的,虽说孩子们挣了钱并不交给她,终究也是在这个家不是?没跑了外面去。“好好放着钱,留着买点吃的,用的。可别乱花了。”陈氏叮嘱着。

“哎,奶奶放心,我们不会乱花的。娘,你明天有空吗?咱们一起去吧。”静涵想让母亲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