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祯早知她会这样说,也不勉强,不胜闲暇地凭栏而立。廊檐下沟渠深深,水流之际携来清凉微风,萧祯神思开朗,看着远处青黛沉沉的山色,感慨道:“去年这个时候,朕还昏睡榻上,万事不晓。今年却眼望殷桓覆灭、西征大胜,满朝文武同心用力,举国升平……朕真觉得是恍如重生。”

夭绍微笑道:“东朝能有今日之盛,全赖陛下是圣明的君主。”

此话随风入耳,听得萧祯满怀舒爽、受用不已,欣慰道:“你和你母亲一般,总是很会说话令朕开心。二十九日郗彦和少卿得胜回朝,朕要率文武百官前往采石矶相迎,到时朕带你同去。”

“不了,”夭绍轻声辞却,“我留宫里照顾婆婆。”

萧祯颔首道:“也好,日后你嫁人了,入宫难免不比现在自如。你留宫中照顾好太后,二十九日晚有庆功宴,最好也能让她出席。”

“是,夭绍会尽力而为。”夭绍福身应下。

作者有话要说:此章因内容庞杂之故又字数爆棚了,因此再次分为上下两章。邺都目前的形势是局中局,情节有点复杂,我努力诠释了各方动态和目的,但愿大家能看得清晰。此章内容上,上半章为铺垫,下半章为解惑。

郗彦和少卿下半章回归,婚礼什么的也会“如期”举行,本想另凑一对制造意外之喜的,不过如今看来,那两人现在就走在一起还是有些勉强,也会违背故事的初衷和人物的性格,因此取消这个意外。

下半章会尽快奉上,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有写到尚了,我有些迫不及待。此章完毕后,东朝的故事将暂时谢幕。

☆、长袖善舞(下)

六月二十九日,天青如洗,旭日如火,江左山水一反素日的钟灵毓秀,酷热袭卷邺都,一草一木,无不在烈阳的炙烤下散尽生气。纵是如此,百姓迎接西征大军的热情却未有丝毫退减,由城外到城中,夹道数百里皆是人群密集的遮天鸦色,一路上飞花成雨、颂声成河,等到那两名传言中如天神般威武俊美的年轻元帅率领亲兵跟随在圣驾之后进入邺都城的刹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更是惊得整个邺都地动山摇。

即便夭绍呆在深宫,也将那样的热闹感受得分明,想着正被万人瞩目的那人此刻会有的神情,她忍不住出了会神,才将刚自液池中摘取莲花放入沈太后榻旁的白玉瓶中。

沈太后正在熟睡,似一丝也不曾被外面的喧闹吵到。夭绍用丝绢轻轻擦去沈太后额角的细汗,悄步去一边捧来盛满冰块的铜鼎,放在榻边。周遭的温度终于低了下来,见沈太后睡容更安详了,夭绍才松了口气,坐在榻边守了一会,将帷帐落下,退出殿外。

舜华和华阳今日没有入宫,承庆宫许多侍女内侍也各自找了借口跑到宫城墙头看热闹去了,连一向循规蹈矩的明宓也不例外。整个承庆宫冷冷清清,只有敬公公一人站在正殿门口,专注地看着无垠青天,似在努力寻找白云流动的影子。

夭绍在偏殿喝了口茶,想着今天萧祯将在三剑金台封赏郗彦和萧少卿的盛景,终是忍耐不住,戴上帷帽,从窗口飘身离殿,身影如烟,烈日下直掠去宫中视线最为广阔的高处--望天塔。

望天塔登临绝顶,可俯瞰整个邺都。只是三剑金台离宫阙不远,夭绍攀至第五层,便容自己喘了口气,走到塔檐下,看往曲水之畔。

想是日光太盛,今日的三剑金台华彩浓盛得直刺人眼。夭绍以手遮在眉宇齐平处,忍住了一瞬的头晕目眩,才望到金台上三柄利剑已夺目出鞘,帝王的金鹍车与两名年轻将军亦已抵达金台下。萧祯的面容刚从描绘有日月升龙的锦绣车帘中露出来,两旁百姓便争先恐后地拥挤上前,“万岁”的呼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苍生的敬仰无疑令萧祯愈发地从容不迫,衮服旒冕,肃穆立于金台中央,看着当朝两名最优秀的年轻俊杰单膝跪在面前,方取过许远递上的黄绸帛书,告慰天地列祖,颁赏出师之功。

相距过远,夭绍难以望清那人俯首之际的神情,但看着他身着白甲的修俊背影,一时只觉柔情难抑,却又忍不住地有些心酸--从此之后,他解脱了么?

金台封赏之后,萧少卿与郗彦又在百官的环拥下步入宫庭。明堂上萧祯自又是一番勉励,朝臣也是称颂连连,二人刚从炼狱战场而归,皆有些不惯眼前的繁华鼎盛,寒暄周旋之间,只觉不胜疲累。诸般礼序走完,直到午后未时,二人才奉旨各回府邸。

郗府纵然重建,家中仆役仍少,郗彦入府后直奔内庭休息,无人敢擅自打扰。只是萧少卿回到湘东王府后,不免又受一众家仆的恭贺,等到沐浴更衣后将萧祯的圣谕供奉至正堂上,才发觉暮色已降。因戌时在凝桂宫将有晚宴为西征军将领洗尘,萧少卿纵已累得周身骨散,一旁魏让却依旧催促如雷,不得已,只得换上华服,马不停蹄赶往宫中。

“浮华虚礼,折腾到现在,比打战还累百倍。”纵是对英雄归来的礼遇早已习以为常,萧少卿进宫遇到懒洋洋歪在栏杆上看水鸟的沈伊,还是忍不住抱怨一句。

“谁让你们是当世俊杰,又生得一副誓死卫国的赤胆忠心?世人不敬你们,敬谁?陛下不青睐你们,青睐谁?”沈伊白衣翩翩,晚霞碧水间端得是出尘脱俗的悠哉,好心递上手中酒壶,“乏了吧?来,喝点酒,解解渴。”

萧少卿接过酒壶,酒是喝了,嫌弃也未减:“宫酿的酒,又是从哪里偷来的?”

沈伊好脾气地笑:“好歹我也是当朝重臣,想喝点宫酿的酒而已,还需偷?这是小夭拿给我的,太后的珍藏。”

“夭绍?”想到凝桂宫与承庆宫相距不远,萧少卿隔水望了几眼那边的殿阁,笑道,“许久未见她了,她好么?”

沈伊没心没肺地道:“她吃喝不愁,受尽万千宠爱,有什么不好。”

萧少卿低头微笑,点点头:“也是。”

沈伊斜眼睨他:“阿彦没与你一起进宫?”

“怎么他还没到?”萧少卿皱了皱眉,“他午后离宫时有些迫不及待,我还以为他急着回府换朝服,赶来宫中见夭绍。”

“他可不是一心顾念儿女情长的人,想来是被什么事绊住了,”沈伊用白玉箫拨弄水波,让叼住自己袍袂的水鸟飞离,又道,“我刚自承庆宫来,夭绍还在为太后梳妆,应该是不曾见过他。”

萧少卿望着暮色下愈见深凝的湖色,却是若有所思了片刻。回过神来,抬眼正见沈伊目光灼灼地盯着对岸轩阁,脸色不复方才清闲,嘴中哼哼地道:“一天到晚都是乌袍覆身,穿得像个乌鸦般,偏行事上飞下舞地不安份,倒像凤凰孔雀,让人眼花缭乱得讨厌。”

萧少卿忍笑道:“谁人这么不长眼竟惹了沈大人的顾忌,引你如此恶舌?”转过头,只见那边轩阁中华衣拥簇、喧闹非常,而阁中被诸人众星拱月环绕着的男子--

萧少卿略略一怔:“苻子徵?他也奉旨入宫了?”

沈伊翻眼:“得知你们今日回来,他恰提前一天递上北帝国书,时机掐得正准。”

不管沈伊语中另有何意,萧少卿淡淡一笑,却似是无动于衷地掉回视线,对着沈伊扬了扬眉:“听说明宓也住在承庆宫,我还以为你会为此事茶饭不思,如今看来,却好像逍遥其中?”

“你就不知道我要故作镇定的苦,”沈伊长叹,慢条斯理地收起玉箫,想起什么,又似笑非笑地望一眼萧少卿,“你得意什么?难道你以为这一战打完之后,你还能得置身事外的自由么?我这几日常听小夭在太后面前说起江州有个奇女子,叫做苏琰的。你久居江州想必也认识的,是不是?”

萧少卿笑容僵在唇边,沈伊扳回一局,得意之下自不愿放过这等赏心悦事,添油加醋地道:“你肯定认识的,夭绍说苏姑娘是你的军师,女扮男装,常年随你左右,官至刺史别驾。太后对她也颇有兴趣,正和我母亲商量着何时宣入宫中瞧一瞧,看看是怎样不输须眉的巾帼颜色。”

“夭、绍--”萧少卿咬了咬牙,面色有些发白,神色似怒还恨。

沈伊一时欢乐得只想放声大笑,待要再语,却见萧少卿目光如冰剑,冷厉扫过自己的面庞。沈伊这才想起某人在此事上素来心胸狭隘得开不起玩笑,情不自禁一个寒噤,忙道:“冤有头,债有主,这是小夭惹得祸,别怪我。”夺过酒壶,大笑着逃之夭夭。

虽则正被人在背后嚼耳根,夭绍却一无所觉,为沈太后梳妆完毕,奉上宴前最后一碗汤药,看着侍女们环拥沈太后去了凝桂殿,她才松懈了精神,疲累地在栏杆上坐下。

天色已暗,夜幕遮蔽山川,晚间的微风终于褪去了白日的燥热而多了份宁静清爽,夭绍愣愣看着栏杆下水流哗然的沟渠,思绪远去,不知所想,半晌,才慢慢地叹了口气,起身走往自己的寝殿。

不想殿前正等着萧祯的近侍许远,见到夭绍的身影疾步迎上:“郡主怎么才回来?”

夭绍诧异道:“许公公何事找我?”

许远道:“陛下宣郡主前赴晚宴,说:这些日子郡主照顾太后辛苦了,虽不求赏赐,却也不要拒绝朕的好意。”

“赴宴?”夭绍怔过稍瞬,想到方才的怅然若失,终于明白出心中牵挂何在,未有犹豫,俯身一礼,“夭绍谨遵圣意。”入殿换了宫装,束起高髻,又让侍女在自己眉心点上花钿,这才出殿跟在许远身后,前往凝桂宫。

戌时方过,酒宴伊始,凝桂宫中灯火明灿,乐声隆盛。萧祯携沈太后也才刚刚入殿,群臣正齐齐起身举杯敬献祝词,觥筹交错间,无人瞥见自殿侧门内进来的许远和夭绍。

一巡杯尽时,正是侍女们上前添酒的时候。许远穿梭翩跹彩衣间,将夭绍领到殿右次座,默默看一眼她身旁仍空着的位子,躬身道:“郡主,请入席罢。”

夭绍不想也知身旁空位该属谁人,蹙了蹙眉,悄声对许远道:“公公,帮我去殿外瞧瞧。”

“郡主放心,奴知道要怎么做。”许远低低叹了口气,佝偻着腰,再次悄无声息越过人群,闪出殿外。

夭绍心中惴惴难安,总觉要发生什么事情,或将是自己不能预料的。忐忑坐下,勉强镇定着倒了一杯酒,心绪尚未完全稳住,又在抬头时不经意碰触上方一人的目光时而方寸大乱。

沈太后将她惊惶的神色看在眼中,声色不动,趁着建安王上前敬酒的瞬间,移开视线,举起杯盏雍容一笑。

“阿彦怎么还没来?”清冷的声音自身旁传来。

夭绍转目,这才看见在她的席位之旁--右方首座上正坐着萧少卿和北朝贵客苻子徵。想来他二人也早已发觉此处的异样,此时看过来时,或是焦急,或是若有所思,却无一丝讶然。

夭绍眼光瞥过苻子徵,朝萧少卿摇摇头:“我不知道,今日我并没有见过他。”

萧少卿不再询问,端起酒盏浅抿。思索之际,忽记起什么,忍不住又朝夭绍的方向看了一眼。

夭绍心中正七上八落的,此刻被他这意味深长一眼盯得更是心中发虚。正胡思乱想间,却听萧少卿低低一笑:“来了!”

夭绍抬起头,但见暗夜深处一抹玉色衣影闲若白云,自殿外璀璨灯色间飘然而至。晚风卷飞他的衣袂,金色华光若隐若现。待他步入殿中,夭绍才看清那袍袂绣着一朵朵金丝线的蔷薇花。花开正盛,一如他今夜的气色,眉目俊美轩然,断不复往日苍弱之态。

他撩袍在殿中跪下,声音清冽淡远:“臣郗彦赴宴来迟,请陛下恕罪。”

众目睽睽之下,萧祯自不放过展现明君气度的机会,挥袖让他起身,和颜悦色道:“卿自荆州前线归来,路途迢远,舟车劳顿,必然辛苦万分,此时迟到一刻又何罪之有?入席罢。”

“谢陛下。”郗彦叩首谢过,振袍起身时,衣袂上的金色蔷薇在满殿华光的映衬下流彩如霞,群臣视线被其吸引,短暂的沉默后,唏嘘声浮蔽殿中欢乐。

时隔九年,那历经沉浮、盛冠江左士族的高平郗氏,终于再返朝中。九年之前,大概无人能够想到,一夜枯绝的蔷薇图腾,今日竟又以这样遮天的功劳、夺目的荣耀重现世上,让人难以逼视,却又心甘诚服。

夭绍虽对众人在她婚事的捉弄上一直羞于应对,只是此刻,她却不惧众人在她和郗彦之间打量的目光,见他朝自己望过来,坦然露出欢喜的微笑。谁料郗彦只恍恍惚惚地看了她一眼,而后便不再相顾。夭绍怔了一怔,望着他淡漠的神色,慢慢将视线收回。

等郗彦落座,萧少卿低声问道:“何故这般迟?”

郗彦淡然一笑:“睡过头了。”他伸手自斟一杯酒,一饮而尽。目光瞥过萧少卿身旁的苻子徵,略点了点头。

萧少卿看着他身旁垂首不语的夭绍,叹了口气,再次开口道:“夭绍她等你半天了。”

郗彦握着酒盏的手微微一顿,垂眸望着盏中澄清的酒汁,目色飘浮不定,似考虑了良久,他才朝身边的人望了一眼。入目的她不过故作镇静的模样,双目怔忡地看着腰间玉佩,面色更是白得异常。郗彦唇动了动,欲言又止,左手伸出衣袂,似是要去拉夭绍的手,却又迟疑在半途。

夭绍看清了他的动作,不容他再退却,伸手握住他冰凉的指尖,抬头看着他的眼睛,笑了一笑,什么话也没说。

“夭绍。”郗彦唇角轻勾,笑容中满含伤感自嘲。今夜他一直沉静似水的面容这才露出一丝空隙,将视线认真落在她的脸上,似是想确定什么般,纠缠住她的眉眼细细凝望。

夭绍只觉自己从未见过他这样怪异的目光,似是万丈深潭,又似无边暗夜,漫途漆黑遮眼,挡住了人世间的一切光亮。

她猛然心慌,纤细的手指用力扣紧他的手掌,轻声道:“怎么这样看着我?我一直都在啊。”

“是么?”郗彦却只是风清云淡地一笑,眉宇漠然难比往昔,不过却也不再挣脱她指尖的温柔,任她紧紧牵住自己的手,企图用她的温暖,抚慰自己冰封的心肺。

宴至酣时,歌舞升平,满殿喧声哗语。郗彦自坐下不久后便微皱起双眉,此刻在丽舞欢乐下似更是难以忍受般,拉开夭绍的手,低声道:“我出去透会气。”

夭绍不及阻拦,他已疾步绕去殿侧帷帐后。夭绍想要追出去,却又踌躇于今夜他的反常,对着面前杯盏沉默一刻,才朝萧少卿那边靠了靠,轻声问道:“少卿,我离开江陵之后,荆州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萧少卿也正琢磨今夜宴上他二人的异常,此刻听闻夭绍话语如此,方知问题所在。

“你……”他犹豫了一下,说道,“你是不是还不知道,钟叔为追殷桓,于夷陵阵亡?”

“什么!”夭绍初时一脸惊愕之色,审视萧少卿的神色确定他没有妄言后,紧绷的身体顿时失去支撑下去的力气,靠着席案呆了良久,才一抹脸颊上的泪水,飞速起身朝殿外跑去。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世上他最珍视的那些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在他最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从不在他身边!九年之前如此,九年之后仍是如此,何谈“我一直都在”?

想起方才自己说的话,她既伤心又羞愧,自己凭什么说那样的话,自己从没有做到--难怪,他会是那样忍无可忍的表情。

想到此处,脚下猛滞。夜风吹上她湿润的面颊,一阵冰凉。夜宴初始心中就有的那缕担忧终于无限扩大,黑洞一般吞噬着她的神思,让她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

又是那样的忽冷忽热,又是那样的疏远淡漠,他又想做什么?

她在往事的回忆中轻易获取了答案,想着过去一年那来来回回的折磨,忍不住全身发颤。液池边的巨石正为她挡住凝桂殿刺目的灯火,她在阴翳中慢慢蹲下身来,望着眼前波澜起伏的湖面,任思绪逐渐僵冷消沉。

“怎么坐在此处?”不知多久,他的声音竟在身旁响起,“少卿说你离殿已半个时辰了,还不回去?”

她身子微微一颤,似被惊醒了一般,扬起头,轻轻擦了擦眼睛。

郗彦等了半日不闻她言语,终于觉得不对,弯下腰,将她拉起,看清她眸中残留的怨怒,不禁一怔:“究竟怎么了?”

“我今后会一直陪着你的,我要和你在一起,”夭绍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问道,“你还相信我么?你还要不要我?”

郗彦在她立誓一般决绝的神情下失了失神,许久,才怅然一笑:“相信你?”他声音缥缈,夹在水浪风声中,轻若不闻。夭绍却将他的疑惑听得分清,刚要回答,眼前猛然一暗,人已伏在他的胸前。

他以双臂用力抱住她,将她紧紧拥在自己的怀内。他低头,温热的气息抚过她的面颊,落在她耳畔,轻轻地、缓慢地说:“夭绍,记住你说的。”

他的言词中不可逆回的深刻意味,是和往日断然不同的霸道强横。夭绍他怀中一个激灵,这才知道他不能承受的另有其事。心中既痛又怜,伸出双手,亦紧紧地回抱住他。

沈少孤登访郗府,是在庆功宴之后第三日的入夜时分。此日傍晚,夭绍也好不容易得沈太后恩准出宫一趟,回谢府正与谢昶说话时,却被急匆匆赶来的沈伊打断。

“太傅,”沈伊堆着满面笑容对谢昶道,“容小夭与我暂离一会儿,两个时辰后,我定然将她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谢昶声色不动:“这么晚了,你要带她去哪里?如今你们都大了,万不能再如以往那样胡闹。”

“是是是,”沈伊应声不迭,“太傅放心,我只是带夭绍去郗府。少卿明日离京赴任,与我约好今夜去贺阿彦正式任职中枢,再者,也是为少卿饯行。”

“郗府……”谢昶沉吟,捋着胡须,看一眼夭绍。

夭绍想了一会,才道:“阿公,我去去就回。七郎如今还在荆州,我收拾了些衣物正好托少卿带去给他,而且七郎这次受封为镇西将军,正在少卿手下办事,我还要拜托少卿多照顾七郎呢。”

谢昶这才点点头道:“让沐奇与你同去,亥时前一定要回来。这个时候,不能落下话柄为他人诟病。”

“夭绍明白。”夭绍俯身应下。

沈伊嬉皮笑脸地道:“太傅放心,我会将小夭藏在车里严严实实的,断不为旁人见到。”

谢昶瞥他一眼,揉了揉额,无话可说。

沈伊欢快地带着夭绍上路,路上废话不住,夭绍未加理睬。在郗府偏门前,正见萧少卿骑着黑骊缓缓而来。暮色四合中,银袍潇澈,一张剑眉朗目的面庞着实是清美过人。沈伊艳羡地道:“这般绝色的皮囊,却长在一个诛杀万千生灵的冷血屠夫脸上,当真是可惜啊可惜!”

萧少卿虽不想和他一般见识,但听到“屠夫”二字难免心火流窜,但见巷间人来人往,只得忍怒不发,视线落在夭绍的脸庞上,深深一顾,当先驰马入了郗府。

夭绍却被他那一眼看得失了头绪,直到入府下了车,看着萧少卿一直背对着她站立,心中怪异的感觉愈发强烈起来。

“我得罪他了?”未见郗彦,夭绍无人可问,唯有低声征求沈伊的见解。

沈伊摸着下巴高深地笑:“你难得得罪人,世人能被你得罪的也就是他了,自小不就如此么?无妨无妨。”

三人由仆役引路至前庭堂上,一路所见池馆崇丽,细节坠饰处,无不与少时的记忆相叠。廊檐外一丛丛蔷薇攀附绵延,繁盛似火,魅姿百态。夭绍边走边流连,渐渐落在众人身后,经过一处清池时,听闻竹林间传来男子话语声,不由驻足下来回眸望了望。

只见林中凉亭里郗彦正与禁卫首领张瑾站在一处,郗彦凭栏而立,静静看着亭外竹色,张瑾神态恭谨,似正禀述这什么。夭绍不想偷听他们谈话,正待转身走开,入耳风声中却传来一句“……钟氏一族除钟晔外,当年仅有一偏房稚子逃过那次劫难,如今于桂阳太守府任功曹史……”

夭绍怔了一怔,望着亭中沉默不语的青衣男子,迟疑片刻,转身走开。

沈伊与萧少卿先至堂上,边喝着侍女奉上的热茶汤,边顾赏堂外花色,等了一会儿,既不见主人到来,亦不见夭绍的踪影。沈伊忍不住摇头笑了笑:“这世上竟也有他们夫妻这样的待客之道?我算是领教了。”闲坐之下百无聊赖,瞥向抱臂站在窗旁的萧少卿,忽道:“午后陛下宣你入文昭殿,谈了整整三个时辰,是为何事?”

萧少卿看着窗外青冥的天色,淡淡道:“不过为我出任荆州后,如何平定民心、整顿军政诸事。”

沈伊慢悠悠地在掌心敲打白玉箫,状似随意道:“不曾提到过苻子徵为司马豫求援的事?”

萧少卿目色一凛,这才回头看他一眼。

沈伊挥手令堂上侍奉的侍女退下,笑道:“不必这样看着我。我与你的交情满朝都知,此刻私底下打探一番,无可厚非罢?你是陛下如今最为器重的年轻俊杰,既知道你是昔日的白云之子,却也不肯让你恢复云氏后人的身份,让你身处郡王之位,出仕荆州刺史。陛下既能授你如此权柄,必是对你推心置腹。如此想来,北援之事陛下定会在你赴任之前听一听你的见解,不是么?”

萧少卿看他良久,清透的眸中一片暗影重重,微笑道:“朝政诸事,你以往只会不屑一顾。”

沈伊道:“身处其位,无可奈何。且这次事态比之以往也有不同,中原战事事关鲜卑一族。我们母亲都是鲜卑人,你我血液一半属于鲜卑,何况与北帝对峙的人是尚,难道你就没有丝毫顾念?”

“若你当真这么想,又何必再来问我?”萧少卿叹了口气,自窗旁转身,“依我看,虽则朝中大臣绝大多数赞同支援北朝,但只怕,到最后却是东朝对中原战事只能袖手旁观的局面。”

沈伊道:“此话何解?”

萧少卿道:“仔细想想朝局便可知:如今沈太后、我父王,不管是因士族之间的利益牵绊,还是因为我阿姐的缘故,都会不顾一切支援北帝;谢太傅、你父亲,却至今不曾对明示什么,他们或是中立,或是另有盘算,谁也不得知,但当朝太傅和丞相都没有表态的事,能很快定下么?更何况,如今朝廷中枢又多出一个新的中书令,别人不知阿彦与尚的情义,你我还不知么?此事上,阿彦定会是力阻出兵的一方。”

沈伊点点头:“不错。”

萧少卿缓缓一笑,在他对面坐下:“除此之外,还有陛下,只怕他也并不是那么想援助北朝,否则也不会让阿彦留在朝中,断了沈太后的诸般念想。”

沈伊在此话下忽沉吟起来,半晌,方道:“我怎么觉得,当前之所以出现这样势均力敌的局面,却是有人刻意为之?”

萧少卿冷笑道:“大乱东朝人心,令朝廷前后徘徊、举步维艰,苻子徵花了三个月布的局,算是天衣无缝了。我早该想到,当初他去江夏求见父王不过是个幌子,想来那一日,他就与阿彦见过面了。”

沈伊皱眉道:“你的言下之意,难道他南下与尚也有关?难道他得的是两家钱财,做的是双面间谍?”不等萧少卿回答,他已将白玉箫敲击长案,哭笑不得道:“这个贪财成性的家伙!”

“他只为贪财么?”萧少卿摇了摇头,“北朝战事还很莫测,北帝不一定会赢,鲜卑不一定会输,苻景略全力辅佐北帝,苻子徵要想在乱世中保全家族,不得不冒险行事。何况依中原当前的形势,不论东朝援助谁,只要出兵北上,断不会无功而回,对于两朝而言皆为天险的怒江屏障从此只会沦为东朝的囊中物。尚和北帝都将这个道理想得明白,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苻子徵南下摆这个让东朝不上不下、左右为难的局。”

沈伊长叹,忽而盯着白玉箫上雕刻的兰花纹,一语不发地沉思起来。

难得见他这般一本正经地的模样,萧少卿忍不住问道:“想什么?”

沈伊赧然且诚恳地道:“在想民间流传的那几句俗谚,大才槃槃商之君,江左独步云澜辰,挟剑绝伦萧少卿,盛德日新沈伊郎。如今想来,你们的确都是百年难出的人杰,只怕我是最名不符实的一个,给武康沈氏的祖宗们丢脸了。”

“你好歹有些自知之明了,”萧少卿闲适一笑,“若不是苻子徵常在塞外,世人怎会拉你凑数?”

“什么!凑数?”沈伊瞪一眼他,咬咬牙,想要辩驳,却又无话可说。

郗彦来到前庭时,日色已落,华灯明堂。沈伊抱着酒壶坐在临窗竹榻上,面罩寒霜,一脸忿忿,看到郗彦到来狠狠剐一眼过去:“我二人虽与你们夫妻相熟,却也没有请客人来就这么晾在一旁的道理。如若不是诚心邀我们前来,尽管明说,不必这样勉强。”

“你也让侍女拿来郗府最好的佳酿了,像你这样喧宾夺主的客人,世上怕也鲜见。”萧少卿慵然斜坐,不急不慢地道。

沈伊横眼看他:“只知道句句刺我算什么本事?待会等夭绍来,你能惹到她,才算报了仇罢?”

萧少卿面色微微一冷,薄唇紧抿,不再言语。沈伊神清气爽,对郗彦粲然一笑:“待会晚膳,你得自罚三杯,以谢怠慢之过。”

“是,”郗彦心不在焉地环顾堂上,“夭绍也来了么?”

沈伊讶然:“你难道没有见到她?方才从偏院来此的路上,她一人落后许多,后来就不见了踪影,我还以为她去找你了。”想起自己对谢昶的担保,放心不下,站起身,“我去找找。”

萧少卿面无表情地一哼:“找什么?这里又不是林海无边的东山。在这座府邸,她走不丢。”

沈伊再度被刺道,脚下一顿,摸着胸口努力平稳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