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宓转手将镯子递给了阿周,笑道:“郎君说的是,阿娘估计早就等着咱们了。”
不是尊称“阿家”,也不是“母亲”,而是无比亲切的“阿娘”。
一个是娘子,一个是阿娘,熟亲熟近,再清楚不过!
李寿点点头,跟老祖宗和李祐堂回禀了一声,便一甩袖子,直接出了百忍堂。
李寿可以不理睬其它的族亲,唐宓却不能失礼,她冲着二房、三房、四房以及几个堂房的长辈盈盈施了一礼,然后才快步朝李寿追去。
百忍堂里挤了几十口人,这会儿全都面面相觑。
好好的认亲,怎么忽然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训斥十八郎?
人家也没说错啊,大喜的日子,当然要给亲娘请个安。更不用说人家的亲娘还是长公主,更不能慢待了。
可就算要给平阳请安,也没必要这么着急,好歹把家里的亲戚认全了再走啊。
都怪萧氏!
柳氏以及几位年长的女眷齐齐看向萧氏,目光里充满不悦…
第317章 惩罚来的好快
李寿怒气冲冲的从百忍堂出来,那阴郁的模样,吓得沿途的侍婢纷纷避让。
唐宓则像个受气小媳妇似的,一步一趋的跟在他身后。
夫妻两个很快便出了李家。
李家的门房见李寿脸色不对,但还是壮着胆子凑到近前,“十八郎,十八娘,你们要出门?要不要奴给您牵马?”
李寿冷声道,“我今天不骑马,跟娘子一起坐马车。”
门房赶忙答应,颠颠的跑到唐宓的马车旁,帮着阿周等人抬脚凳。
李寿虽气着,但到底没有失了礼仪,亲手扶着妻子上了马车,而后才一撩衣摆,一起进了车厢。
“走!”李寿冰冷的声音从车厢里传来。
车夫不敢耽搁,应了一声,便扬起鞭子在空中甩了响鞭。
马车缓缓启动起来,木车轮骨碌骨碌的碾压着地面。
“噗嗤!”李寿和唐宓不约而同的轻笑出声。
唐宓懒懒的靠在车厢壁上,身后还靠着个抱枕,“可算出来了。”
“是啊,这次多亏了萧氏。”李寿的脸上哪里还有半分怒色,笑得眉眼都舒展了。
拜完祠堂,李寿就想去给平阳长公主请安。
因为在他心目中,自己的亲娘可要比亲爹有分量。
终于娶回自己心仪的小娘子,李寿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迫切的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最亲近的人。
也想让他最尊敬、最重要的人见证这个时刻。
然而,大梁是男权社会,哪怕阿舅贵为皇帝、阿娘贵为长公主,也不能乱了规矩。
可把阿娘放在萧氏、乃至一群跟他并不亲近的李氏宗亲后面,李寿十分不甘。
幸好萧氏闹了这么一场,让他找到了借口,可以尽快的赶往公主府给阿娘见礼。
唐宓和李寿心意相通,当然明白他的想法。
所以刚才在百忍堂,李寿刚一发作,唐宓就立刻附和,小夫妻配合得不要太默契!
“这次记她一功!”唐宓弯了弯嘴角,凉凉的说道。
“不过,她似是记恨上了你。”
李寿端起小桌上的茶壶,给唐宓倒了一杯茶,亲手喂到她嘴边。
唐宓也没客气,一低头,就着李寿的手,轻啜了两口,“估摸是那件传家宝惹的祸。”
唐宓多敏锐的人哪,萧氏那般明显的变化,她早就察觉到了。
起初萧氏还正常,只是当柳氏将蓝田玉镯传给她的时候,萧氏周遭的气场就变了。
“阿婆看不上她,”李寿冷静的道破一个事实,“当然,她也瞧不上我阿娘。”
除了世家女,柳氏谁都不喜欢。
唐宓挑了挑眉,“我也让老人家失望了。”只顶着一个唐氏,是个伪世家女。
但她又有些不解,“那她又怎会越过阿娘和萧氏,直接把玉镯传给了我?”
唐宓见多了柳氏这般“唯姓氏论”的世家贵妇,自是知道她们的想法和做法。
如此,柳氏将翠玉镯传给她就有些反常了。
唐宓可不认为,自己这个“唐”字在柳氏眼中有多值钱。
“今时不同往日,”李寿冷冷的说道,“李家为什么分家?还不是因为有人在庚辰之乱中站了队?圣人整治了那么多世家,惟独漏下了李家?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我?“
前些日子李家分家的事闹得满京城都沸沸扬扬。
那是老祖宗故意纵容的,他是想用兄弟相争的事遮盖住二百年不分家的李家突然分家这个大新闻。
老祖宗和李祐堂几兄弟心里都清楚,圣人看在李寿的面子上才没有清算李家。
但李家仍不安全,如果再起什么纷争,圣人定会新仇旧恨加起来给李家算总账。
“怎么?李家在庚辰之乱中还做了什么?”唐宓多聪明啊,单凭李寿的几句话就猜到了另有隐情。
李寿捏了捏眉心,叹了口气,“二房、三房的人还纵容门下商人跟胡人做生意。”将胡人最稀缺的盐铁、粮食卖给他们,真真是“好生意”!
“什么?他、他们竟敢、竟敢——”唐宓猛然降低了声音,凑到李寿耳边低语了两个字“通敌”。
李寿面无表情的点了下头,“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如果早知道,他定不会为李家求情。
饶是如此,他也悄悄的进宫向阿舅请了罪。
这是李寿跟圣人的相处之道,就是不管什么事,李寿都不会隐瞒他。
事实上,除了唐宓给他的那个白玉葫芦,李寿也确实没有一件事隐瞒了圣人。
所以,圣人对李寿也十分信任。
“我已经跟老祖宗和祖父他们摊了牌,如果他们不想赴某些世家的后尘,大可继续走私货物去草原。”
李寿毫无感情的说道。
西北倒了了一个阿史那王,又冒出了其它的部落,西北虽无大的战事,可小摩擦不断。
那些小部落相互争斗、吞噬,二三十年内不会对大梁形成太大的威胁。
但若是有了充足的粮食、铁器支援,西北很快就能产生一个新的阿史那王一统草原。
如此,大梁的边陲就危险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某些商人,便是大梁的罪人!
李寿不希望在这些人里看到李家人的身影。
其实,李家也怕了。
他们没想到圣人会有如此铁血手段。
数百年来,世家们操纵政权、把持朝政,再大的祸事也做过(比如换皇帝、改朝换代),可家族依然兴旺。
郑宥却不同于他的前辈们(也就是历代皇帝啦),借着一个“庚辰之乱”,竟将好几个家族族诛!
就算分家、分宗都挡不住郑宥的屠刀。
庚辰之乱后,京城血流成河,空气里的血腥气几个月都散不去。
着实吓破了不少世家的胆子,其中便包括李家。
正是清晰的看清了形势,老祖宗和李祐堂他们才更加明白了李寿对于家族的重要性。
所以,李寿才有底气拂袖而去,而李家众人不会觉得他没规矩,反而会怪罪惹来是非的萧氏。
其实细究起来,萧氏做得也不算错,她是长辈,不管给晚辈什么见面礼都使得。
她错就错在低估了李寿在李家的地位。
唐宓相通了这一切,不厚道的笑了。
她可不是阿玖所说的“圣母”,萧氏当众给她没脸,她也乐得看萧氏倒霉!
果然,就在李寿夫妇“愤而离席”不久,柳氏便阴沉着脸对萧氏说:这两日我有些困乏,你在小佛堂里为我念几天经吧…
第318章 发财了
萧氏仗着“婆母”的身份当众给唐宓没脸,柳氏便摆着长辈的谱儿关萧氏的紧闭。
真真是天道好轮回、报应不爽啊。
李寿和唐宓还不知道这些,他们也没心思理睬这些,小夫妻欢欢快快的往公主府而去。
平阳跟李其琛和离后,便一直带兵打仗。
郑氏起兵,被夫家和离,平阳无奈中变卖嫁妆支援父亲兄弟,没想到竟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技能——打仗。
是的,平阳是个天生的将军。
第一次上战场,血肉横飞、遍野尸体,她也毫无惧色。
一介女流硬是将一群糙汉子、油滑兵痞训得像猎犬一般,指哪打哪!
几场硬仗打下来,铁娘子的威名便传扬开来。
随后,郑氏占据了京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朝代。
平阳却没有就此停歇下来,而是继续带领她的娘子军南征北战,为大梁立下赫赫战功。
不管是先帝还是当今圣人,对平阳十分信任。
这也好理解,如果平阳是个男人,手上握着十几万精锐,先帝或当今可能都会心存忌惮。
可她偏偏是个女子。
在男权社会里,女子没有继承权,也没有登基做皇帝的先例。
由平阳掌兵,总好过外人,更好过郑氏族人。
待圣人登基后,依然非常仰仗他的好妹子。只是想到她孤身一人,到底不忍心,便跟平阳商量一番后,给她重新寻了门亲事。
平阳的第二任丈夫亦是世家子,王显,出身琅琊王氏,不逊于赵郡李氏的大世家。
平阳与王显成亲十五年,共育有两个女儿。
王家亦是人丁繁茂,平阳的两个女儿在家族的大排行分别是十九和二十二。
王十九娘今年十三岁,集父母的优点于一身,十足的美人儿。
王二十二娘才十岁,长得比较像郑家人,五官立体,皮肤白皙,小小年纪便有了倾国倾城的潜质。
两个小娘子性格也迥然不同,王十九娘像个世家女,言行规矩有度,举止优雅大方,但比寻常世家女又多了几分英气。
王二十二娘则更像平阳,从小就爱武装不爱红妆,投壶、骑马、打猎,竟是无一不精。
性格也坚韧要强,圣人见了稀罕得不得了,直说又是一个郑攸宁。
因为平阳的关系,王十九娘和王二十二娘一落地便有了诰封,分别是安宁郡君和平乐郡君,食邑三百户。
她们的诰命可比唐宓当年那个常乐县君强多了。
唐宓只是空有封号,而王家姐妹却有实打实的食邑。
这样的待遇,连亲王嫡女都未必有。
足见圣人对平阳的看重。
“…那两个丫头你也是熟识的,性子也都了解,”
一路上,李寿跟唐宓讲述自家的两个妹子,最后总结道:“且你这般好,她们只有喜欢的份儿。”
断不会像李二十四娘那样拎不清。
相较于萧氏所出的一子一女,李寿跟王家姐妹更亲近一些。
王家姐妹也十分依赖他这个兄长,兄妹间的感情非常好。
唐宓与李寿相知多年,自然知道这些情况。
她微微一笑,“我也喜欢十九娘和二十二娘。”
聪明的小娘子,长得又好,唐宓当然喜欢。
说话间,马车停了下来。
公主府的管事早早的守在了门口,平阳虽然知道儿子不会这么早来,但还是不放心,一大早便将人打发出去了。
管事正跟门房说着闲话,忽然看到熟悉的马车,抓起帽子扣到头上,急急的赶了出来。
“哎呀,我的十八郎,您可算是来了。”
管事喜滋滋的将十八郎迎下马车,然后又跟唐宓见礼,“见过十八娘。”
唐宓浅笑着点头。
“王家叔父和阿娘都在?”
李寿挽着唐宓的胳膊,径直往院内走去。
“在,都在。”管事恭敬的缀在他们身后一步远的距离,边走边说。
不多时,李寿便熟门熟路的来到了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