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为了报复,强硬的过继了王怀瑾。从决定的那一天起,她就没想着会跟王怀瑾“母子情深”。
正常来说,赵氏为了更好的控制嗣子、确保自己后半生有依靠,她就应该将王怀瑾的儿子抱到身边抚养。
王怀瑾成年了,她再用心也无法跟他养出多深的感情来。
孙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王怀瑾的次子,今年才三岁,只要她仔细教养,长大后定会亲近她这个养祖母,而不是亲生父母。
但赵氏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她不稀罕。
对王怀瑾夫妇,她完全按照规矩来,不拉拢、不压制,没有过分亲近,也没有特意疏远。
王怀瑾是个坦荡的人,他很重感情,短期内,面对伯父伯母的时候还有些不自然。
几个月相处下来,他对同样行事坦荡的伯母,反而生出许多敬意。尤其是赵氏并不阻拦他去亲近生父生母,这让他很是感激,甚至还隐隐的生出几分愧疚。
最近一段时间,王怀瑾给赵氏请安的时候,那声“母亲”不再唤得生硬、排斥了。
至于唐元贞就更不用说了,对她而言,婆母是亲的还是过继的,根本不重要。两者都跟她没有血缘关系,她孝顺,只是孝顺“婆母”这个名分,而不是专指某个人。
而且说句“不孝”的话,唐元贞更愿意有赵氏这样的婆婆。
李氏,不能说她不好,唐元贞只是觉得这个婆婆有时太假。
明明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却硬要端着书香小姐的架子。
明明心里并不喜欢王怀瑾对唐元贞的事事顺从,却硬要表现出大度、不计较。
明明重男轻女、不喜欢唐宓,却硬要装着稀罕小孙女儿的模样。
…
唐元贞活了两辈子,李氏的种种做派根本就瞒不过她的眼睛。
别说唐元贞了,就是唐宓,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亲阿婆并不如她说的那般疼爱自己,而新祖母就不一样了,她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
所以,唐宓也非常亲近赵氏。
“神童不神童的不重要,我只希望猫儿能平安健康的长大。”
唐元贞疼惜的看着唐宓,柔声说道。
“是啊,做娘的都希望儿女能平安康乐。”
赵氏从一旁的匣子里摸出一个布老虎塞给唐宓玩儿,一边看着小孙女咯咯笑着流口水,一边幽幽的叹息道。
唐元贞知道赵氏在担心什么,思忖片刻,试探的问:“阿家,阿姊出嫁也有七八年了,从未归省,咱们要不要派人去接她回家住些日子?”
王怀媛是赵氏唯一的骨血,如今远嫁他乡,赵氏不可能不惦记。
赵氏抬起眼,深深的看了唐元贞一眼,“我知道你是个有心的人。这几年,你每年都会打发人去瞧大娘,还送了不少东西,让柳家知道,大娘是有娘家的人,也让柳家收敛了不少。”
唐元贞是王家唯一一个还记挂着王怀淑的人。
这也是赵氏想过继王怀瑾的原因之一。
“柳家,呃,阿家,他们家似乎有些、有些——”唐元贞想起前去柳家送礼的人回来说的话,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告诉赵氏。
“呵呵,不过是个妄想跟世家攀附的小人罢了。没什么可说的。”
赵氏撇撇嘴,柳家的事,她一清二楚。出身不高却架子十足,整天把河东柳氏放在嘴上,偏偏他们跟人家半文钱关系都没有,不过同姓“柳”而已。
柳家的行事做派虽不让赵氏喜欢,但他们并没有苛待王怀媛,赵氏也就没跟他们计较。
至于唐元贞的提议,赵氏想了想,还是摇头,“大娘毕竟是出嫁女,不好随便回娘家。平日你多给她写写信、送些东西也就是了。”
柳家对世家已经到了“迷信”的地步,而唐元贞是堂堂一等豪门千金,由她出面交际,柳家定不敢轻慢,对王怀淑也能高看几眼。
唐元贞听赵氏说得真诚,不似虚让,这才点头,将此事按下不提。
赵氏继续逗唐宓玩儿,布老虎玩儿腻了,她又翻出了一个九连环,耐心的教唐宓如何拨弄。
嘴上却还不忘跟唐元贞交代事情,“圣人赏给猫儿的抓周礼,我已经命人收好了,待会儿你让人带回去,好好的给猫儿收起来。”
唐元贞赶忙答应。
“我还给猫儿准备了一些小东西,不值什么钱,胜在是将作监精心打制的,你一并拿去给猫儿玩儿吧。”
唐元贞忙替女儿道谢。
赵氏没再说话,而是看着唐宓拨拉九连环。
唐元贞犹豫再三,还是把白天水榭发生的事告诉了赵氏。
“哦?她竟当着诸位小娘子的面儿,说《三字经》是她所做?”
赵氏抬起眼,毫不遮掩她的鄙夷,“阿何那句话说得没错,真真是‘贱人生的小贱种’,没脑子也就罢了,偏偏还是个胆子大的。哼,她自己蠢,也别把旁人当傻子啊。十二岁的小娘子、没读过几年书,连大门都没出过几回,她就能写出《三字经》这样的奇文?更可笑的是,她居然还敢在人前显摆。自己丢人不说,还把王家的脸面也都丢尽了!”虽然王家也没什么脸面可丢!
唐元贞已经猜到王怀淑的来历,这让她更加不想让王怀淑待在王家。
心思歹毒、损人不利己也就罢了,偏偏王怀淑还是个没脑胆大、自视甚高的穿越女,危险,太危险了!
赵氏想了想,道:“在众人面前丢了这么大的丑,京里她是不能待了。这样吧,明天找几个人,把她送到城外的庄子上去…”
…
“什么?赵氏要送我去城外的庄子?不、不,我不去,打死我都不去!”
王怀淑快要崩溃了,上辈子她就被流放到了庄子上,最后惨死!今生她步步算计,怎么还要去庄子?!
第035章 终于走了
去不去庄子,可不是王怀淑一个庶女能决定的。
在王家,赵氏的话,几乎没人敢违逆,就是万氏,在儿子的反复劝说下,也没有在赵氏跟前摆婆婆的谱儿。
“阿杨啊,这次三娘做的确实有些不对,当着这么多贵人的面儿丢了大丑,若是还让她留在京里,对她、对王家都不好。”
万氏揉了揉额角,拿出为数不多的耐心,好声好气的跟杨姨娘说:“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三娘送到城外的庄子去,过个两三年,等这件事的风声过去了,旁人渐渐忘了这事,再把三娘接回来也不迟。”
“姑母,三娘年纪还小呢,再说庄子哪有家里舒适,呜呜,我、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去受苦啊。”
杨姨娘显是真急了,哭得涕泪纵横,全然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三娘犯了错,夫人只管教导就是了,把孩子赶出去,这算是怎么回事?”
万氏的耐心用完了,语气有些生硬的说:“大夫人不是给三娘找了两个教养姑姑嘛,听说是宫里放出来的宫女,规矩、礼仪什么的都是极好的。怎么,你还不满足?”
杨姨娘一听万氏这话,就知道万氏已经被赵氏“洗脑”了,自己再怎么说,也无法让这死老婆子出面帮忙。
用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水渍,杨姨娘赶忙做出诚惶诚恐的模样,“满足、我满足。夫人愿意教导三娘,我高兴还来不及了,怎么会不知足?”
万氏见杨姨娘不再哭嚎,心里舒坦了一些,宽慰道:“放心吧,我会记着这件事的。等风头过去了,我就让大夫人把三娘接回来。”
杨姨娘讨好的点点头,“一切都由姑母做主。”
万氏满意了,摆摆手,“行了,你也别再我这里了,还是去看看三娘吧。可怜见的,小丫头这两天也哭坏了。你告诉她,她做错了事,理当受罚。但只要她认真改错,家里还是会照常待她。”
杨姨娘连连称是,又说了句恭维万氏的话,这才退出正堂。转身去了王怀淑所住的西厢房。
王怀淑的眼睛已经哭肿了,见到杨姨娘,激动的站起来,“怎么样?阿婆怎么说?”
杨姨娘摇头。
王怀淑颓然的坐回榻上,用力捶了一记床榻,恨声骂道:“我就知道这死老婆子是个自私凉薄的,枉我平日百般孝顺,结果她却连这点小忙都不帮。”该死,真是该死!
杨姨娘被唬了一跳,赶忙上前捂住王怀淑的嘴。她也恨万氏没用,可这话能说出来吗?
王怀淑呜呜几声,用力推开杨姨娘,“你怕什么?我都要被打发去庄子,还怕她们做什么?难道她还能杀了我不成?”
女儿这是魔怔了吗?杨姨娘急得团团转,最后拉住王怀淑的手,“三娘啊,你可千万别糊涂,你这次去庄子,若是表现好,我还能求你阿奶放你回来。可、可你若是这般口无遮拦,以后你还怎么回家?”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活生生的软禁一辈子啊。
杨姨娘可不想女儿被家族流放,然后老死在荒芜的庄子里。
王怀淑终于冷静下来,重重的喘了几口气,认命的问:“我还能回来?”
杨姨娘道,“能!现在姓赵的在王家能一手遮天,以后就难说了。花无百日红,再加上老婆子也不是吃素的,哼,你且等着吧,赵氏这么嚣张,老婆子早晚有受不了的那一天。”
王怀淑听了这话,心念一动,有了主意,凑到杨姨娘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杨姨娘面露犹豫,“这…你阿爹待我还是不错的,我、我也不老,还、还能——”生孩子啊。
王怀淑翻了个白眼,“阿姨,赵氏不在家这些年,你是阿爹唯一的侍妾,又有生育,赵氏肯定会重点提防你。”
杨姨娘满脸不甘,想了又想,还是点了下头:“好吧,就听你的。”
王怀淑咬牙,“她把我赶出家门,我就让她家宅不宁。”
…
寸心堂,堂屋。
唐宓坐在铺了竹丝凉席的榻上,叮铃叮铃的拨弄着九连环。
这是她的新玩具,每天她都不离手。
赵氏拿着卷书,一边随意的翻看着,一边抽空瞧瞧唐宓。
小胖丫头很认真啊,全然不似同龄孩子那般吵闹,安安静静的坐着,一坐就是大半个时辰。
有时,赵氏都觉得这孩子聪明得不像个孩子,丁点儿大的人儿,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玩闹的时候玩闹,丝毫都不让大人操心。
唐宓这般乖巧、聪慧,赵氏愈发喜欢了,每天都让阿姜把她抱过来玩。
“…猫儿,累不累,停下来吃些肉末羹吧。”
赵氏看着沙漏,觉得该让孩子活动活动了,便笑着说道。
唐宓抬起头,看了眼端着托盘的阿姜,放下九连环,撅着小屁股爬起来,光着小胖脚走到近前。
阿姜将碗捧给赵氏。
唐宓坐到赵氏怀里,赵氏一手端着白瓷碗,一手拿着小银匙,一匙一匙的喂着。
唐宓则张着嘴,仿佛被喂食的小鸟,啊呜啊呜的吃得香甜。
赵氏见唐宓吃得好,心情也好,喂得愈发起劲儿了。
祖孙两个一个喂、一个吃,玩得不亦乐乎,外头传来小丫鬟的脚步声。
赵氏头也不抬的问了句,“什么事?”
小丫鬟掀帘子进来,躬身回道:“好叫夫人知道,三娘已经收拾好了,特意前来给夫人告别。”
赵氏将最后一匙肉末羹送到唐宓的嘴里,淡淡的说:“没什么可说的,你只告诉三娘,去了庄子好生听两个姑姑的话,切莫再给王家丢脸!”
小丫鬟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姑、姑母要出门吗?”
唐宓咀嚼完嘴里的食物,偏着脑袋好奇的问。
“是啊,姑姑要出去一段时间。”
赵氏将碗递给阿姜,又拿过一方温温的湿帕子,细细的给唐宓擦嘴、擦小手。
“她什么时候回来呢?”唐宓倒不是多喜欢王怀淑,只是小孩子的好奇在作祟。
赵氏微微一笑,摸了摸唐宓的头顶,然后故意将手抬高了一两尺,“唔,等猫儿再长大些,姑姑就能回来了。”
唐宓抬头看了看悬在头上的手掌,又拿自己的小胖手比划了一下,唔,好高哦,那她要长好久呢。
赵氏见唐宓可爱的小模样,忍不住笑出来。忽的想到一个法子,忙命人去准备。
傍晚,唐元贞处理完家务事,来给婆母汇报,顺带着接女儿。
刚进寸心堂的院门,她便听到一老一小的笑声。
唐元贞循声望去,只见赵氏和唐宓站在院中的桂花树下,正对着树干比划着什么。
唐元贞走近了,听赵氏慈爱的跟唐宓说:“…猫儿现在到这儿,待到明年,咱们再划一道,且看看猫儿能长多高,好不好?”
唐元贞定睛一看,发现树干上用刀子刻出一道痕迹,并用红色的染料涂了,其高度正好与猫儿的小身高相同。
猫儿仰着头,望着高高的桂花树干,小胖手指的很高,“猫儿能长那么高!”
“好,好,阿婆看着猫儿长高…”
第036章 我家的表亲数不清
八月,桂花飘香!
寸心堂,百年树龄的桂花树开满了黄色的花儿,浓郁的树冠,远远望去,犹如一柄巨大的伞。
树干上,靠近地面的那一节,赫然划着三道红色的痕迹,一道比一道略高些。
地面上铺着干净的布,布上落满了桂花。
唐宓穿着白色罗袜踩在布上,小胖胳膊上挂着个小花篮,正撅着屁股吭哧吭哧的捡桂花。
“小三娘,差不多了。咱们该回去了。”
三年过去了,小丫鬟阿陈已经长成了十二三岁的窈窕少女,身穿杏红色的衣裙,乌鸦鸦的头发梳成了双环髻,胖胖的脸拉长了,看着十分清秀可人。
小姑娘没了当年的跳脱、爱八卦,言行举止稳妥了许多。
她也脱鞋站在树下,不是为了捡桂花,而是为了照看唐宓。
唐宓直起身子,任由阿陈给她擦去额上的汗珠儿,看了看篮子里的花,点点头,“嗯,应该够做桂花糕了。”
阿陈松了一口气,现在虽已入秋,天儿还热着,眼瞧着日头高升,唐宓若是热出个好歹,那该如何是好?
从唐宓手里接过小花篮,阿陈转手交给了小丫鬟阿周,自己则蹲下来给唐宓穿鞋。
穿上鞋子,唐宓扬起小脑袋,正好看到树干上那道几个月前刚划的红痕:嘿,真好,她又长了一岁!
“小三娘,小三娘,厨房刚做好雕胡饭(用菰米煮出来的饭食),夫人唤您去吃呢。”
唐宓的另一个小丫鬟阿苏颠颠的跑来,气还没喘匀,便咋咋呼呼的说。
“阿婆唤我用饭了?”
唐宓开心的眯起了眼睛,她喜好美食,寸心堂的厨娘是祖母花了重金从宫里挖来的,做得一手好雕胡饭和汤饼(即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