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03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05 章

梁俊暗想:当时表妹说过的,是你自己不听,以为是随口话。

价值万金的辟毒玉,这能是寻常之物?

铁氏出身江湖第一世家,给她陪嫁的东西能是寻常的?

“削了?”章医正痛心疾首,“皇上,玉粉能解奇毒,只一点就效用非凡。”

那一角,正是香玉钻孔、系丝线的地方。皇帝瞧着玉面正好可以做戒指,哪里知道这东西珍贵着呢,虽然洛俪说价值万金,可他总有些不信,现在明白其药用价值,心里懊悔不已。

“要被朕查出,谁贪了朕的玉角,朕砍了他脑袋。”

待皇帝令人查时,那被切下的一角早不知所去,就算真被人得了,司宝局的人也不认,只说以为是残玉沫,没当回事给丢了。

司宝局的掌司听说那一角也是好东西,自己暗里查访,可查来查去还是没个结果。

皇帝让司宝局的重新做成了挂坠,在周围嵌了赤金边挂在脖子上,因少了一角,他心情很郁闷,认为是有人欺他不懂,占了他的便宜。皇帝决定找司宝局的麻烦,得让所有人知道:他的东西,就算是个边角料,也不能随便动,就给他当成宝贝收藏、供奉好了。

皇帝对身边的副总管高昌说了一句,“司宝局敢贪朕的宝贝,你寻机会敲打敲打,让他们长长记性。”

高昌最喜欢干这事,何况这是皇帝的意思,他一敲打,司宝局上下就得孝敬他,这不是给他发财的机会。

高昌心下直乐。

皇帝一挥手,高昌立时去办皇差。

皇帝扬着头,养性殿的宫人都在外头,大殿就他与梁俊两人,暗处还有龙影司的暗卫,但这些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冒出来,“阿俊,你说俪妹妹会不会应试?”

还是希望她别去,一个小姑娘干嘛学男子科考。

梁俊揖手,回道:“回皇上,以表妹的性子,她肯定会去。”

皇帝道:“把国子监祭酒传来。皇城童试的试题也该定下。”

按照历届规矩,皇城一带的童试可是国子监出的。

他早前下令,一定要加深难度,越难越好,至于原因,皇帝道:“皇城乃是天子脚下,不要读了几本书就应考童试,还以为秀才很好考。这么多年,为何皇城的秀才考中举人的不多?高中进士的也不多?是童试的题太简单!为何皇城举人考中进士的不如江南举人多?还是皇城的乡试题目太简单。”

这是皇帝的看法,他都如此说了,国子监定童试题目的官员不敢不慎重,挖空心思要提高童试难度。

“待到翰林、国子监汇合我朝饱学之士共同出题的会试时,皇城读书人傻眼了。所以,以朕之见,从此届开始,童试、乡试的题目一定要难,必须是饱读诗书者才能答出来。不难,当这秀才遍地开花。童试乡试的题目难,高中进士、同进士的人就多,皇城读书人多有面子。”

多好的理由!

俪妹妹你到时候考不过,就乖乖在家习字绘画,不会想着做学问的事了。

皇帝觉得自己这手段高,高到很公平,高得明路上,还让人挑不出错。

梁俊、卢淮安等人在御前护卫,猜到皇帝下令提高童试难度可能是因为洛俪,但不敢说,谁点破谁找死。

铁建章看着皇帝一副小人嘴脸,心里很鄙夷:你老这么玩,就为了阻止表妹应考?铁建章揖手问道:“启禀皇上,如此一来,她肯定过不了?”

“谁说她过不了?她乃高才,一定能过。”

铁建章是认为洛俪过试的希望很大。

皇帝一心想把洛俪阻在门外,嘴上不承认这是因为洛俪才加深难度,还赞她高才能过。

而此刻,洛俪带着梁俊给的盒子回了岁寒馆内院,启开盒子,里头有户籍文书,打开看时,上面写着“兹有皇城京南县百家洼人氏梁励,出生于同光元年四月二十六日,父为梁原康,母为卿良姒,系家中嫡长…”

洛俪拿着户籍文书,爹娘姓名编得真拽:梁原康,梁父原是洛康;卿良姒,谐音亲娘逝。这玩的是文字游戏。家中嫡长,她可不是爹娘最长的女儿,这也符实。

内有一份户籍帖子,这是一份用于报名参加督学署考试的专用帖,也是出门在外必须备用的身份帖子,童叟无欺,上面写了她的身份来历,父母是谁,生于何年。

洛俪看了又看,瞧了又瞧,将素缱姐妹审视了一下,“明儿,你们姐妹扮成男装,拿着帖子去给我报名参加皇城乡试。”

素纹在一边道:“姑娘,自从你与我们四姐妹说你要参加科考。小婢就特意私下找大爷打听了一番,只说是帮素纨姐姐的远亲打听。童试要先去户籍所在地考,先是县里考第一场,再到皇城府学考第二场、第三场。姑娘的户籍上写的是京南县,你就得回京南县考第一场。”

洛俪挠了挠头皮,“素缱素绻明儿扮成兄弟,拿着帖子去报名,如果真去京南县,你们也得赶紧,不能误了本姑娘科考。”

素绻姐妹将洛俪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做,“小婢也打听了,小婢听说,府学童试时要搜身;小婢还听说,乡试时要脱衣服…”

几个人齐刷刷地看着洛俪。

“会试时也要脱得只剩一件小衣、裤/头,考官、御林军还要在你身上捏捏、摸摸,看你有没有在衣兜里缝布袋,藏纸条,可严格了!就连吃的馒头、饼子,恐人将纸条藏在馒头里,也会扳开细瞧,若一旦发现,当场取消应考资格。”

话本子上全都是骗人的!

谁说《女驸马》她跟谁急,一路考上状元的女子怎么蒙混过去的,搜身脱衣服,不是为了验男女,是防舞弊、夹带小纸条。这一脱光,还不得立时露馅,除非这应考的是个孩童。

洛俪满头黑线,她就不信找不到办法,她可不会作弊,她只要一个公平的机会。

素纨巴巴地问:“姑娘,你还考吗?”

“考,为什么不考?到了那一步再说。先给我报名,素缱扮成男子,骑快马去京南县,京南县离皇城不到四十里路,一日就可往返,你即刻上路,就说你我家公子现在皇城上学,到了三月二十八定会回京南县参加第一场童试。”

百家洼是一个贫民区,在一个偌大的山洼洼里,两侧的山比较大,山里的百姓多是吃不饱、穿不暖类型。有避北边战乱的,有因黄河泛滥逃灾而来,有孤儿孤女,亦有无依无靠的妇人。那一片山洼洼里住了五百多户人家,什么姓氏都有,时常还有其他外来逃难百姓加入其间,有时候来不及换户籍文书也是有的。

所以,京南县百家洼是一个不好管理的死角,着实那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安排一个新身份也最容易。

三月二十六日暮食时,洛俪陪洛康夫妇在宣德堂用饭。

洛仪亦在。

洛俪道:“三弟后日要考试了,明日不补习,你自己看书,我想去娘留下的陪嫁庄子走走,随便找找看,庄子上有没有最好的山泉水。”

江南洛府就有一眼灵泉,那眼泉水出水不多,但贵在泉水很甘甜,长期饮用此泉能延年益寿。

洛仪叫嚷道:“长姐去庄子上,我也去。”

吴氏轻斥一声,“你去作甚?女学还没放假,六月初九是晋级试,你能晋入冬班了。”

菡萏女学与蘅芜女学有些类似,但又有些不同,承袭了蘅芜女学的教学模式,有春班、夏班、秋班、冬班,对应蘅芜的兰班、莲班、菊班、梅班。春天是万物初生之时,所以是女子启蒙学习的班级;然后晋入夏班,开始正式学习女德、女容、女红等;之后是秋班、冬班,若能从冬班毕业,就是很优秀的女学子。

洛仪道:“我的茶艺一等一的好,比冬班学子更好些。”

洛徘面容严肃,洛仪还真是大言不惭,在长姐面前自夸茶艺好,“你的茶艺就是个花架子,沏出的茶能喝么?长姐说你多少次,让你把茶沏好,你不学基础,却妄想学出水佛莲、纤指点莲,学得四不像。大嫂教会了铁表嫂,铁表嫂沏出的茶又好看又香。”

铁表嫂,指的洛大\奶奶的胞妹朱娟。

朱娟许配给铁建章,二人已经完婚,现下又有了身孕,正在家里养胎。

洛仪气鼓鼓地嘟着腮帮子,指着洛徘道:“三哥惯会长他人志气,我的茶艺怎就不好了?连先生都说好,女学里想学我茶艺的多了去,哼,我才不教他们呢,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

“就你?只怕教会了别人,个个都是青出于蓝,到时候你的脸面可挂不住。”

洛俪不插话,由着洛徘与洛仪姐弟两个争辩。

洛徘不紧不慢,声音徐徐,近来因为学习好,得了洛康夸赞,对读书更是充满信心,就连性子都变得比以往更为活泼,活也多了。那日杨丞相说他的文章能得案首,他越发觉得此届童试,自己过试在望。故而说话也有了底气,眼睛也变得明亮有神,再加上洛俪每日在书房沏的茶水,也会倒他们几个吃上两盏,整个人都精神百倍。

洛徘道:“你今年十一了,明年还有一年时间,你再考不上冬班,明年就该申请辞学试。我们洛家的姑娘,大姐姐拿着红梅本,长姐拿的是独一无二的金梅本,你要是拿秋本回家,你还意思到外头说你是洛家嫡女?”

洛仪像炸了毛,执起手中的筷子飞向洛徘,“都怪你!如果长姐给我补习几日,我肯定能考上冬班。长姐为了你能考上秀才,近来天天给你指点学问…”

吴氏厉喝一道:“仪儿,不许再闹!你哥后日就要下场考试,得保持好心情。”

“三哥要考试,我六月初九还要考试呢。”

皇城菡萏女学是朝廷新办的女学,里头的夫子、先生都是女子,有宫里的礼仪教引嬷嬷,亦有针工局出去的女红先生,还有御膳坊的厨娘先生,年纪大了,送到女学里任先生,有的嫁人,有的依旧独身一人,买一两个孩子当义子、义女,也算是老来有靠。

菡萏女学比顺天府的蘅芜女学的夏季晋级考试晚三天,但都是在酷暑之前应考,一考完就放酷暑假,要等到八月初一再开课。

洛徘瞪了一眼,懒得理会洛仪。

这可是吃饭!

吴氏心下微恼。

洛仪重新让丫头取了副筷子,握在手里,准备随时用来当武器。

洛康沉声道:“谁再闹腾我吃不好饭,就给我滚出去!”

洛律扮着乖宝宝,一双眼睛流转在洛仪与洛徘身上。

洛徘固执地道:“娘还是管管妹妹,她又不像长姐,长姐一幅字画值不少钱,她又这等性子,女容、女德也该认真读读,女红也得赶紧学,再这样下去,哪家贵公子愿意娶她?”

洛仪立时又炸毛,执起筷子就要飞,却看到洛康犀厉的目光,吓得不敢,直咬牙切齿地盯着洛徘,“你还说我,你先考上秀才再说。”

“妹妹可得考上冬班才行。”

洛徘这次对自己信心满满,杨丞相可不轻意说“当评案首”的话,他就算不是案首,这名次定然也是靠近的。

洛仪冷哼一声,决定不再理洛徘。

洛徘摆着嫡长子的谱儿,举手投足都有一股子大气。

吴氏瞧着长子的变化,乐在心头,因连考两年童试不过,这孩子的话都越发少了,而今又像变回曾经的样子。

洛俪道:“早年,我读蘅芜女学时,细瞧过那边的试题。不晓得菡萏女学这边又是怎么个规矩,若是妹妹能想法子弄几套近两年的试题,我许能给妹妹补习。”

吴氏还盼长子出息,哪有心思管洛仪,女儿家书念得再好,又不能出仕为官,还不是嫁到别人家里。女儿教养好了,嫁到别人家,也是婆家的光鲜。教养不好,不过是祸害一家子人罢了,反而与娘家没有多大关联。

在吴氏的心里,还是儿子更重要。

儿子出息了,能给她挣来诰命。

虽然,她已经是诰命,这是丈夫挣来的,但她指望着三个儿子个个出息,若能超越洛康的成就,自就更好了。

吴氏不想洛俪将心思用在洛仪身后,道:“待阿徘参加过第一场童试,先歇一日,你继续督促他学习。仪儿聪明,今年一定能考上冬班,洛家姑娘就没一个弱的。”

洛仪洋洋自得:还是娘好,知道她聪明。

她根本没瞧出吴氏是偏心眼。

洛俪却听出吴氏到底更看重儿子些,毕竟洛徘是嫡长子,将来是要支撑三房门户的,她也不希望儿子太弱。

洛俪笑了一下。

一顿饭后,一家人各自散去。

洛俪坐在内室里,忆起前世的此届皇城童试,是有史以来最难的,第一场还好,第二场、第三场出现的题目就只能用“刁钻”来形容。第一场是皇城各县学出题,县学挑了优胜者,盖上县学的过试章,让学子们再入皇城参加府学考试。

次日一早,洛俪带上素纨、素缱姐妹等人去了京南县庄子上,实则扮成了男子,带着素缱扮成的书僮去县学参加第一场考试。

夜里,洛俪还在练习用左手写字。

“左手的字与素缱的字有得一比,虽然近来有所进益,还是太差了。”

素纨道:“姑娘,应试时用的是朝廷规定的官方体,就算姑娘的字比寻常人好些,也不会被人瞧出来。”

大赵一统天下后,就规定行书与隶书为朝廷统一使用的字体,无论是科考、奏疏、官文,全用的是这两种字体。在科考时,如果使用其他字体,考官有权当成废卷处理。

洛俪拍了拍脑袋,“素纨,还是你厉害,反是我着相了。”

有规定官体字,她还担心个屁,只是在风格上稍稍隐藏芒锋,再暗敛一些,不会被人瞧出来,瞧不出来自然就不怕被识破身份。

童试第一场又称县试,本县知县主持,又有县教谕及本县一些有名望的举人、小吏担任考官。洛俪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直扮成男儿模样,眉心的胭脂痣硬是被她涂成黑痣,脸也涂成小麦色,在鼻子两侧还加了几个雀斑,特意通过化妆术将眼睛化小。

素缱站在县学考场外,看着京南县衙的官差给一个个的学子搜身,因是夏天,大家穿的都不多,象征地拍了拍,或是轻拽着学子的衣袍抖一抖就将人放过去了。

洛俪进考场,每人发了一个试题卷,上面清楚地列举着八股文、诗赋、策论三项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县试要考四、五场不等,但皇城县试自有不同,是把所有考题汇集到一处,考题时间为辰正始。只要你答完规定的题目,亦可提前交卷。

洛俪进去后,瞧着题目都是自己练习过的,提笔一气呵成,不到一个时辰,答完卷就出来。

县教谕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摇头轻叹,“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轻狂,不到一个时辰就交卷了!”一看卷子上的字,写得很好,虽然用的是隶书,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字,心下大喜,再看她的答题,当即题笔用红笔写了个“上上”之评。

县试这里,先是按等级进行评比,上上评的放在一边,上评的又放一边,至于中上、中中、中下等级及其以下的,通常就不再瞧看了。最后再在上上评、上评里挑出最满意的答卷定为县试通过。

京南县此届考秀才的有一百八十多人,而身为第一个交卷的梁励,因交得早,一眼就被县教谕大人给记住了,以至后面看别人的答题,不是文笔太差就是字写得不好,瞧来看去,就这梁励是个人物。

县教谕又查了一下梁励的根底,听说是在皇城读书,家是京南县百家洼的,那可是一个穷人堆,这是穷人堆里要飞出一个人物?

在大周时期,参加县试,需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试期亦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场,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

到了大赵,县试统一进行改制,由学子自行报名参加户籍所属县的县试,报名时需持官府开具的“户籍帖”以此证明自己的身份。

而学子要开具户籍帖,就必须手持户籍文书与就读学堂有名望的夫子,或是当地保长、镇长等人联名作保的保书,方能到当地县衙办理可以报名参赛的户籍帖。给所有学子发放一样的题卷,照着题卷要求完成考试,时间从大周时的三天考四、场缩短到一天考一场,将以前三天的考题放在一天完成。。

各属地县衙需得核实县试学子各人身份,也防有人代考、替考,所以到府试、院试会更为严格,除了拿到县试通过的官文外,还得在官文注明此人在某县的身份。

洛俪因手握户籍文书、户籍帖,也免去了再次请保人中保的麻烦,直接报名,而知县、县教谕多是不会再去核查,一看上头写的家庭地址、父母名讳就会通过。

洛俪考完。

素纨找了庄子上的庄头娘子,“今岁,我有个远亲表弟参加了本县童试,听说三日后要张红榜公告第一场过试学子名单,还劳婶婶帮我留意远亲表弟是否过试,若是他过了,请婶婶派人到皇城城南吏部尚书府洛家通禀一声,少不得他的喜银。”

有报喜银子赏,这种事,谁都乐意跑腿。

第187章 刁钻

庄头娘子问道:“不知姑娘这位表弟姓甚名谁?”

“梁励,梁是栋梁的梁,励是励精图治的励。”

“好名字!好名字!”

这日,洛俪在书房给洛徘、纪玄均、韩兴邦、戴超、杨玉积五人布置功课,确定了今日练习的文章题目,她与他们一道写,只是她不再让他们帮忙评点,而是写好后交给素缱抄录两篇,然后,再分别交给洛径、洛康进行点评,二人皆帮忙写上评语,指出其间不足之处,也备洛俪修改。

童试第一场考完了,会在皇城府学参加第二场、第三场,几个人的第一场应试感觉极好。

尤其是洛徘,回来时笑微微地道:“长姐,我从来没像这次觉得轻松。”末了,他补充一句道:“长姐常说,要以在家完成功课、写文章的轻松应对科考中的考试;又说在家做功课、写文章要以考试时的严谨、认真态度来应对考试。徘以为,自己做到了。!

洛俪轻拍他的后背,“三弟做得真好!”

外头,传来洛徘书僮欢喜的声音:“执书哥,三爷童试第一场过了!”

第一场过了算什么,还有第二场府试,第三场的院试。

所以,照着往届的规矩,这第二场、第三场是重中之重,如果第一场是测基础,第二场、第三场是真正测试学问、实力的。

书僮一进书房,想说又不说,只是乐呵呵地立在一边。

洛俪瞧看不过,问道:“执画,有话就说罢。”

书僮一揖手,“禀…禀三姑娘,三爷府试的成绩很好,刚才小奴去看榜,排在第一名。”

洛徘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是皇城南区县试的第一名?”

皇城区域内要参考的人数太多,就划成了皇城南区、皇城北区,隶属于皇城东、南一带的学子在南区参加县试;隶属于皇城西、北一带的学子在北区参加县试。

韩兴邦再也控制不住,问道:“可瞧见我的名字了?”

执画连连道:“恭喜韩大爷,恭喜杨七爷,韩大爷在南区县试中排名第六,杨爷是倒数第二。”

倒数第二?

杨玉积面容难看。

他要是多学几日,肯定比韩兴邦好。

哼哼,就他名次最末,还是个倒数第二。

他又细想:以前考过三回,每一次都没上榜呢,这次是最好的成绩。

这样一想,杨玉积又乐了。

纪玄均的户籍落在皇城城西,挂的是卢淮安的户头,说他二人原是孤儿,并无家人,结义成异姓兄弟,所以纪玄均是在皇城北区参加县试。

戴超是后来随父入京,家中的府邸置在城北,也在皇城北区应试。“执画,你可去北区瞧榜了?”

执画道:“恭喜纪爷、戴大爷,你们二位也得过试了,名次也都不错,在前十之列。”

岁寒馆里,素纨正等着京南县庄头娘子派人来递消息,皇城城南、城北的县试都张榜公布了,那边也该要放榜了。

洛俪并不着急,直至午后,素纨终于听说有个京南县庄子上的小子来寻她,立时拿了几两银角子出去,小子见是素纨,长身行礼道:“杏花婶子让我来与姑娘报个喜,说姑娘的那位表弟高才,今年县试得了头名。”

素纨一高兴,拿着一袋五两碎银子的钱袋子,“劳小哥跑一趟,多谢了,我表弟若是知道,定然高兴,我一会儿就亲自去告诉她。”

小子掂了掂,好足的份量。

“姑娘以后还有这样的好差,记得与小的说一声。”

“有劳了。”

几个过了童试第一场的县试。

洛俪见他们心情大好,未时一刻布置了作业,就让众人先回去了。

因皇城各县公布了县试名单,隔一日皇城就张帖了公告,公示了第二场府试的时间。

彼时,洛俪让素缱去了趟京南县,取了过县试的文书。

六月初一,这绝对是个大日子,洛俪扮成翩翩公子,夹杂在长龙似的队伍里要进府试考场,听闻这府试是由皇城府尹主持,由皇城同知任副主考官,考题与内容与县试相同,在大周时也是考四场、五场,本朝时,将四五场的考题汇到一张纸上,考官给每位考生发一场考题纸,照着考题完成题目。

府试的题目相较于县试,难度更大,要求更为严苛。

洛俪答了一个半时辰,从辰时正开始,巳时三刻交卷。

素缱扮成的书僮,书绻则扮成了侍女,坐在府试考场附近的茶肆里等。

姐妹里还赌了一两银子。

“我赌主子第一个出来。”

“我出赌主子能得头名。”

素缱赌对洛俪第一个离开考场,可却赌输了洛俪是头名。

六月初三,皇城知府衙门公告过试红榜。

素缱一大早就跑到衙门外头的墙上查看,当看到“梁励”这个名字时,数了一数,居然排至第十七名上。又寻着另五个人的名字,这一寻,发现几个人都名列其间,更妙的是杨丞相的小儿子杨玉积排名倒数第一,是过试的最后一名。

府试之中,几个人头,考得最好的是纪玄均,他考了第三名;其次是洛俪;然后是戴超,考了第十九名;洛徘考了个第二十三名,韩兴邦是第三十七名。

杨玉积和上次一样,先是沉着脸,然后一想通就乐了,“我不是第二就是第一,还是我厉害。”

老子不做顺数第一,还得了个倒数第一,这第一之名,怎么也比他们第十几、二十几的名次好听。

洛俪歪着脑袋,听素缱说完,沉默了良久,在分析她不如纪玄均的原因,府学的策论试题,是以百姓疾苦相关的“民以食为天”为题,她以前没写这篇文章。

纪玄均这些日子下来,倒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样子。

她难道只是算上乘才学,算不得拔尖人物,还有一场呢。

她眯着眼睛,到底要不要把前世那个刁钻、古怪至极的院试题目告诉他们。

最终,她悠悠道:“不知院试定在几时?”

素缱福身道:“皇城府衙外头贴了公告,院试定在六月初五,要考一天,酉时一刻结束。”

六月初五…

今日,她就推荐大家去读那两本书,如果他们用些心,自然会知道“妇德”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