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他眉心狠狠蹙了一下,依然没办法说出战友的名字,他艰难地说,“冉冉,至少,我还能站在这里。”
和你在一起。
一想到这里,心便平静了些,放下了些。
真?抑或是假?
他都不管了。
哪怕是假,哪怕只是这个梦。他也愿意沉溺进去,再不复醒。破碎太苦了。
至少这一刻,他能感受她的温度,她的心跳,给他冰冷慌乱的心里注入了温热力量。
她握紧他的手。
江风吹着,两人紧紧搂在一起,单薄的身体在风中瑟瑟发抖,却又紧密相拥。仿佛竭力要感受到彼此的心在胸腔中跳动。
只有活着是真实的。
够了。至少有这一刻。足够了。
直到风中带了冷意,宋冉怕他着凉,这才才仰头看他:“阿瓒我们走吧?秋天的风景不太好看。等明年春天再来?”
“好。”
长江沿岸长满了杂草,开着小花儿。
他牵着她离开,从一路的芳草里走过。
时近傍晚,不少节庆出游的人开着车挤上高速。
他们逆着车流,一路畅通无阻回了乡下。
秋天要来了,风吹树叶簌簌下落,扑在挡风玻璃上,稻田已开始泛黄,再过一段时间,又是一番秋日好风光。
回到家中,夕阳已落。
落地窗外,田野尽头,天边一片姹紫嫣红的晚霞。
洗完澡,暮色沉沉。
宋冉拉上窗纱,早早陪他上床睡觉。
“今天累么?在外头跑了一天。”她钻进薄被。
李瓒淡笑着阖了下眼,说:“不累。”
她于是往他怀里贴得更紧了些,眸光带水:“阿瓒。”
“嗯?”他迎着她的目光,心口发热起来。
她轻轻翻身,覆在他身边,手指抚上他的胸膛,嘴唇轻吻他的唇瓣,喃喃低语:“我想你了……”
他吻着她唇,稍稍侧身,将她拢到怀间。
十指交握,摁在枕头上;她摸到他指根的戒指,光滑圆润而坚硬,带着他身体的温度,炙热的;她微阖上眼,脚跟轻蹬着床单,和他的交缠摩挲。她难耐地仰起头,呜咽出一声嘤咛。他隐忍而粗沉的喘息声落在她耳边,薄被摩擦出唰唰的暧昧声响。他身体的气息,炙热,浓烈,将她裹挟包围。她亦柔软,湿润,像温热的水。越沉越深,愿不复醒。
月光笼在薄纱之上,轻柔,如一个梦境。
她伏在他怀中,阖眼安睡,面颊上还残留着片片潮红。
他歪着头,薄唇轻触在她鼻尖,低垂的睫毛在眼帘下留下一道阴影。
“阿瓒,”她忽在梦中呢喃。
“嗯?”他微醒,嗓子里闷闷一声。
“等过两年了,我们生个小阿瓒好不好?”
他鼻子蹭了蹭她:“好。”
月染轻纱,一夜无梦。
第二天是国庆,天气格外的好。
天蓝云白,田野无边。
新闻说国庆高峰,多处景点人满为患,高速路上拥堵成灾。
宋冉关了电视,端一壶热茶放上书桌。
李瓒靠在椅子里晒太阳,吹着一把口琴,是她听过的天空之城。
口琴声悠扬,她捧着一杯茶慢慢饮。窗外的田地里,稻子露出嫩黄的颜色,柿子树上结了果儿,荷塘中落叶衰败,几只鸭子在塘里扑腾翅膀。
李瓒一曲吹完。宋冉望着南飞的大雁,忽说:“阿瓒,我下辈子想当一只鸟儿。不要南飞。小麻雀就好,一生都待在一个山头。”
他说:“那我就当一棵大树。”
田埂上,风吹树动,雀儿正在树梢上蹦蹦跳跳,叽叽喳喳。
“那……如果下辈子做人呢,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现在这样。”他答。
“我希望你过……”宋冉转转眼珠,拿过一张字条,写了几个字,递给他,“这样的。”
李瓒接来一看:
“美酒轻裘,挑灯走马,一生无牵挂。”
他唇角牵起,悠然一笑。
她喝完茶了,继续翻书写作。
他放下口琴,拿了本书看。
时光静然,相伴左右。
他偶尔抬头看她,然后静静地,看上许久许久。
阳光移到了他眼睛上,他微微眯眼,眺望远方。
那时,他透过窗子往外看,看见空旷的原野上,一棵白色橄榄树。
(正文)
第69章 chapter 69【尾声】
《白色橄榄树》
【序一】
初版
作者宋冉自序
——
本书最初定名为《东国?浮世纪》, 缘起于我六年前的东国之旅。六年前构思, 四年前执笔, 直到今日面世,感谢策划兼编辑罗俊峰先生的不离不弃。
书名从《东国?浮世纪》更改为《白色橄榄树》,原因有二:一来我自认虽竭力走遍东国各个城池, 记录战争时期的社会百态, 但所见所记只有“浮世”一角,远不及真实世界之宏大;二来, 因为我的先生李上尉。
有一年从加罗到哈颇城的途中,我和他一起在沙漠中看到了白色的橄榄树。具体情形已写在书中,此处不再赘述。
书写四年, 并非精雕细琢,只因生活占去太多时间, 更因我始终无法做到冷静旁观,每每提笔前查找资料素材, 一幕幕回忆清晰呈现, 心中感伤,以致行笔缓慢。
战争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我在文中已极力淡去主观感受,只想给读者呈现最平凡客观的记录。即使如此, 战争也不是一件能轻描淡写的事。
它始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只可惜, 这样的悲剧却在一次次上演。
我大学读历史, 但书中的战争, 文字记录的痛楚远不及现实亲眼所见万分之一。没去东国之前, 我大概能以历史的观念侃侃而谈, 说战争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无法调和的必经之路,说战争和流血是人类发展的必要进程。
于是,无辜的人们成了历史滚滚车轮下的牺牲品。
可哪怕给我一千一万种理由,我也无法理解人类为什么要残害他的同类。更无法原谅。
有一个问题,我始终在询问自己:我们的世界是否缺少同情,缺少足够的善与爱。每当看人们受伤,我会痛,却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不会痛。
在战场上待久了,我开始怀疑,是否理性、文明只是虚妄;是否人类的一切难题根本没有所谓合理的解决方式,只有极端、对峙和仇恨,只能诉诸杀戮;是否历史总是陷入一个个轮回的怪圈,无序总是战胜制度,野蛮总是战胜文明。
而人类和平的终极梦想,是否只是沙漠之上的白色橄榄树。
绚烂,美好,纯净,盛大。
见过一次,便刻骨难忘,终身追寻。
可偏偏它也虚幻,缥缈,远在天际,不可捉摸。
甚至,根本是不存在的。
只是转瞬即逝的海市蜃楼,只是人们深处泥淖时的终极幻想。
我迷茫,找不到方向,却又每每被拉回正路。
因为后来我发现,世界或许黑暗,或许无光,但个体的善,却像沙滩上闪光的珍珠,哪怕寻它时被砂砾刺伤,可一旦将它捧在手心,它闪耀的温柔美丽的光芒会让你微笑而无悔。
这样的个体,就像我在书中写到的代号为B,G,L,M,K,S,A的库克兵们。
他们坚韧,善良,执着;他们有着最温和阳光的笑容,他们有着最坚毅不屈的面庞;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恐惧,像一根根细小的火柴,在这让人失望的世界里燃烧着最炙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