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文人如其名,儒雅好文,一时间在朝堂之上添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新政,革新了朱元璋在世时的许多弊政。
对此,朱棣原本也是心服悦然,如果这个侄儿不是受齐泰、黄子澄等人的鼓动,不盲目削藩,那么自己自然也不会起兵相逼。
建文元年二月,年轻的皇帝下诏“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力士。”
三月,建文帝命宋忠屯开平、练兵山海关,徐凯练兵临清,调兵屯彰德、顺德,防的就是自己这个燕王。
四月,齐、代、岷三王被废为庶人,而湘王柏亦被逼领王妃及众眷在封地宫中自杀。
至此,燕王再也按捺不住,杀张■、谢贵等监军,夺北京九门,以僧道姚广孝为谋士,称“靖难”之师,挥军南下。
建文帝遣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北伐燕军。
此后两年,双方各有胜负,呈僵持状。
建文三年燕王朱棣42岁。
二月,朱棣再次率兵南下,后与帝师统帅盛庸所领官军相遇于夹河(今山东莱芜境内)。第一天交战,双方互有死伤,燕军处于下风。
战事间隙,燕军在夹河城中休整。
朱棣亲自于城中各处检阅督防,回想起事之初的热血沸腾、怒发冲冠,一举挥师南下,到如今面临进退维谷的境遇,心中就只有苦笑或者仰天长叹了。整整三年了,打来打去却仍然在自己的家门口转悠,始终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任谁都会灰心丧气,难以为继。
大军自正月起就一直在外征讨,兵疲将衰,士气低下,朱棣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真的是天命所使,志在必得?
风起云涌,愁思满布,一身铠甲在身的他立于夕阳中,无限惆怅在心底。
第61节:旧梦(4)
“王爷!”属下亲兵来报,“刚刚有人送来伤寒药!”
“哦?”朱棣不由一愣,这场战争虽然师出有名,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挑起争端的燕军是夺去他们平安生活的始作俑者,所以燕军所到之处,百姓们不是远远躲避,就是敬而远之,哪里还会有救济和支援。
“那送药人现在可在?”朱棣心中疑窦顿起。
“就在前面!”亲兵指着不远处的兵营回道。
朱棣跟着亲兵走进兵营,远远地看见一名老者带两名青衣童子,身边是几筐草药,正与军师姚广孝相聊甚欢。
“王爷!”姚广孝打着招呼,而那老者带着童子,只一个揖手行礼就匆匆退下。
朱棣好生纳闷。姚广孝说道:“王爷莫怪,此人为胶东医林圣手,居于此地,知道我军中众多将士感染了伤寒,特来赠药!”
“哦?”朱棣面露疑惑。
“这药均是对症之药!”姚广孝知他心性多疑,故在一旁略作解释,“此人身在化外,菩萨心地,不仅为我军,就是对面的帝师中也送去不少药材!”
朱棣轻哼一声:“两面讨巧,也不过是骑墙之人!”
“王爷此言差矣!”姚广孝皱眉道,“他真乃性情中人,对于朝政、军国之事认为毫不干己,只是为人医者,不能眼看着病患者身受此痛,所以才出手相救,在他眼中没有燕军、帝师,事非成败之分,皆是众生矣。”
“皆是众生矣?”朱棣轻声重复,回守望着那老者渐渐远去的身形,深省许久。
第62节:回眸(1)
回眸
次日再次开战,从辰时一直打到未时,互有胜负。正在相持不下之际,大风骤起,尘埃蔽天,咫尺之内目不见人。帝师乘风冲杀,燕军大败,朱棣只领着数百兵骑逃回德州。
而混乱中,朱棣身中两箭,但并不在要害之处,原本以他的体质,算不得什么,只是长期压抑在胸口的闷气和失意,与箭伤交会在一起,以至于急火攻心,愈演愈烈,竟然高热不退,伤势恶化。
于是身边兵士抬着他四处寻医,无奈,德州百姓都厌恶燕军无端挑起战事,不愿相帮,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来到城中一所寺院,想着出家人定会出手相救。
结果在这里,偏偏遇到来此处上香的她。
她命人将朱棣抬回府中,请来父亲为他医治,而她的父亲正是当日在军中赠药的胶东医林圣手,董孝孺。
在他的妙手之下,朱棣的伤势日渐好转,然而心事仍然沉重,有天夜里,辗转不能寐。于是披衣坐起夜观星宿,心中暗自思量,不知前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
耳边幽幽地忽然传来一阵琵琶曲。
循着曲子走至东跨院,只看见窗子前一抹丽影独自弹奏琵琶。
此时曲音一转,由原本悠扬、和缓的曲调转为激昂之音。朱棣感觉仿佛置身于两军决斗的战场,律动天地,瓦若飞坠。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悲凉、慷慨,大气磅礴、气势感人。
朱棣不由自主地出言赞道:“好”。
此时曲音一歇,窗子前丽影一晃儿:“何人?”
“燕军将士!”朱棣直接答道,全是一时的反应,也非隐晦。
“哦?”那声音一沉,立即走出房门,朱棣这才得见真颜,原来恩人就是这位姑娘,立即双手抱拳:“多谢姑娘前日仗义搭救!”
她不笑反怒:“谁让你来谢,伤刚好了些,不好生休息,就出来走动,要是动了伤口,又该如何?”
那时的她不过十四五岁年纪,脸上没有一般女子的羞涩之态,反而一派天真,全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朱棣心中一暖,不由坦白说道:“众人都避之不及,姑娘乃是一闺阁女儿,为何能仗义相救?”
那女孩儿眼波微转:“什么燕军,官军?与我何干?我只知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有人在我面前死去!”
朱棣听她此言,一时心事沉重,竟不知如何回答。
那女孩儿又问:“为何不好生养伤,夜凉露重,跑出来做什么?”
朱棣此时亦觉唐突,又想到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何必闪烁其词,故直抒胸臆:“当日燕都起事,实属无奈,如今久战不下,心中烦闷,一时间被曲音所引,不知不觉走到此处,打扰了姑娘,实在抱歉!”
第63节:回眸(2)
“将军不必烦闷,岂知迷雾散去,胜捷即在转瞬间!”虽然明知道那女子是有心安慰,朱棣还是感觉心中一热,刚待开口再说。
只听前边院子已然有脚步声临近,有仆人提着灯笼匆匆而来,后面紧跟着一位老者低声喝道:“何人深夜造访?”
待走到近前,朱棣一看,那老者竟然就是前日赠药之人。于是深施一礼:“多谢老人家搭救!”
那老者细细端详,认出他来,于是也不推辞,面如常态,揖手回礼:“不敢当,医者本当如此,只是夜深了,还请早些休息吧!”
朱棣面上一窘,点头称是,退了出来。待第二日醒来时,那位老者已然带着女儿去外乡投友了,家中仆人奉上药材、银两和衣物,似有送客之意,朱棣自然明白,在这种情势下,他们能如此相待,也实属不易,于是等伤势好转后,立即启程。
事情果然如那女子所言,机会就在一夕之间来临,南京皇宫里的一个受到贬斥的太监前来投奔,送给朱棣一份大礼。这个太监的到来,打破了朱棣与建文帝之间的动态平衡,朱棣面前立即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
如果不是这份礼物的到来,朱棣估计还会继续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下去,纵使不败,获胜的希望也很渺茫。这份礼物是一份关于南京城的情报,这个太监对朱棣讲,南京城守备空虚,燕王如果直奔南京,必能一鼓而下。
姚广孝也劝朱棣勿攻城邑,绕过山东,直趋金陵,必可成功。
果然从此计,朱棣取得了帝都,也得到了帝位。
然而当一切归于宁静太平的时候,他翻回头再来寻找当日的那位丽人时,却已经人去楼空,唯有独自追忆,黯自神伤了。
“怎会是她?”当朱棣从前尘往事中收回思绪,那曲音早已停了,如今宫室千间,让他如何去寻,只有急召首领太监马云,仔细叮嘱悄悄查访宫中善弹琵琶之人。
就在此时,静雅轩中,若微怀抱琵琶,怔怔地发着呆。
刚刚自己从权妃宫中出来,就被太子妃宫中的大宫女慧珠唤了过去。
第64节:回眸(3)
太子妃面上极为和缓,但是说出的话,却依旧硬生生刺痛了自己。
太子妃并没有多作铺垫,而是直接问道:“去权妃那儿了?”
若微点了点头。
太子妃一脸肃然道:“权妃圣宠正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敬而远之,若微,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名为咸宁公主伴读,但是这宫中上下都知道,将来你是要配给基儿的,所以你的言行与好恶都代表着东宫,你明白吗?”
若微没有说话,只是茫然地点了点头,第一次郑重地跪下。这时她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浮华虚梦,在这宫里,只有局势成败,没有什么个人的欢乐与偏好。
太子妃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不忍,但是身负教导未来储君妃子之重任的自己,还是要这样无情地提点她,让她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做独善其身。
若微小心翼翼地行礼,告退,随后才回到自己的静雅轩中,心中的愁苦无法排遣,抬头看到挂在墙上的琵琶,随即取了下来,信手而弹的就是那首磅礴大气的《十面埋伏》,一曲弹罢,更觉得索然无味。
而此时天气突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顷刻间大雨已至,推开窗子,雨水立即潲了进来。闻到的是雨水落入泥土中带来的清新之气,不知怎么的,若微的心情在这个午后突然变得很低沉,她伸出手,任雨水落在自己的手心上,片刻间汇成一汪,然后又溢了出去。
是啦,若微想起,在权妃宫中,朱棣不经意间的那个眼神儿,让她忽然有些害怕。那眼神透着一股阴狠与暴虐,还有一些说不清的情绪,而他望着福姬时的那种欲望,居然让人有一点点厌恶。
天子,这就是天子的宠幸。
后宫,这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而权妃,或者说是太子妃,王贵妃,以及今天柔仪宫中所有的妃嫔才人,有谁的笑容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呢?若微心中暗暗发狠,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够主宰这后宫,偏要我行我素以真性情去生活,绝不要这样的委屈与压抑。
“殿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还过来了?”外屋响起阵阵脚步,同时是紫烟的一声惊呼。
第65节:回眸(4)
“姑娘,殿下来了!”湘汀掀起珠帘,若微走到外间,看到身上已然淋湿一半的皇长孙朱瞻基,和他身后因手执雨伞而全身淋透的小太监善才。
“湘汀姐姐,快带小善子下去把湿衣服换了,当心着凉!”若微一脸关切,催促着湘汀。
“不妨事!”朱瞻基不明就里,反而开口劝道。
而若微却一反常态,面上微怒,当下便冷冷地说了句:“是的,奴才的身子自然是不值什么的。”说罢,一扭身回了里屋。
朱瞻基不明不白突然遇到这样一顿抢白,立时愣在当场,而小善子则机灵地眨着眼睛,接过紫烟递上的手巾,走上前俯下身子为朱瞻基轻轻擦拭半湿的袍子。
朱瞻基推开小善子,转而问紫烟:“你家姑娘怎么了,前晌还好好的,听母妃说今日在柔仪宫中饮宴,讨得皇爷爷很是开心,我这才过来瞧瞧,现在又是怎么了?”
紫烟与湘汀对视一眼,未敢开口,最终还是湘汀老道,从旁劝着:“也没什么,就是宴会结束以后,姑娘去权妃宫中稍坐了一会儿,后又被太子妃传去回话,回来以后弹了会儿琵琶,奴婢觉得,可能是曲子有些悲怆,姑娘如临其境,独自伤神罢了!”
“哦?”朱瞻基仿佛有些明白了,自小被皇祖母,朱棣的徐皇后带在身边,从懂事起看到的就是宫中的妃嫔争宠,捧高踩低,所以湘汀饶是说得再隐晦,他此时也参透了七八分,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下去吧!去给小善子换身衣服!”
“是!”紫烟与湘汀等人退下。
朱瞻基挑起珠帘,却并不迈步入内,只笑着问道:“妹妹,我能进来吗?”
若微头也不回,说了句:“这是你家的宫殿,去留随意,何苦问我?”
朱瞻基面上虽然有几分尴尬,但还是走了进来,悄悄坐在若微边上,仔细端详着她的神色,看她虽然粉面含愠,似怒非怒,只是眼中分明有些发红,心中不由一紧,连忙问着:“怎么了?说来给我听听,也许能为你排解一二!”
若微半晌不语,拿过琵琶,轻起手,随意而弹的就是《汉宫秋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不仅曲音如珠,若微眼中的泪水也如珠似玉般一同滚落下来。
第66节:新正(1)
新正
朱瞻基的心随之隐隐作痛,这首曲子抒发的是汉时宫女哀怨悲苦的情绪,是对自身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境遇的一种传达,他不禁将手按在若微的手上,于是曲音突然停止。
若微低垂眼帘,声间细如蚊蚁:“我想逃走,又怕连累我的家人!”
朱瞻基不知如何安慰,心中一急,脱口而出:“不要走!”
若微抬起头望着瞻基,他十四了,比自己大上五岁,已经是个青涩的少年,他眼中的神色为何那般焦急呢?若微喃喃低语:“我留下来做什么呢?也许就是白头宫女寂寞到老,又或者是在宫中争宠沉浮,再或者被人驱使身不由己,我不想这样!”
朱瞻基微微一愣,只呆呆地诵道:“‘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今我才懂这诗中所说的青梅竹马的意思,既然你我如此有缘,你就信我,日后我定然不会让你受半分委屈!”
若微看着朱瞻基,原本十分感动,只是忽然见他衣襟里爬出一个黑糊糊的东西,立即吓得大叫一声,躲得远远的,随即又放声大哭,惹来紫烟、湘汀和小善子齐刷刷闪进屋内,而朱瞻基面上微窘,伸手一捉,又从怀里拿出一个圆形小漆盒:“不过是蟋蟀罢了,给二弟找来玩的,可能刚才盒子松了,让它跑了出来,瞧给你吓的!”
而此时远远站在榻上的若微,手里指着朱瞻基,气呼呼地说:“拿走,快拿走!”
“好!”朱瞻基与小善子立即展开大搜捕,围追堵截,终于把两只蟋蟀又捉回盒中。
这样的一天,对于若微来讲,是永远难以忘记的,立于大明后宫中,见识了天子朱棣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见证了繁华下面隐藏的争斗,更有人给她许下了青梅竹马、永不相负的誓言,是喜是忧,她小小的心灵已然无法承受。
第67节:新正(2)
大明永乐九年新正。
柔仪殿宫中热闹异常。
置身在宫妃女眷中,香风来袭,珠环叠翠。若微一袭红衣,面上带笑,透着节日的喜庆与欢快。
今日万岁赐宴,在前面三大殿宴请诸王和百官。而后宫之中就是王贵妃与太子妃为尊,在柔仪殿中摆宴,邀请东西六宫主位和所有有封号的妃嫔,以及公主、郡主、国夫人。
若微跟太子妃坐在一起,帮忙照看太子宫中的三位郡主,即太子妃诞育的长女嘉善,以及太子侧妃郭氏所生的次女嘉和与选侍谭氏所生的三女嘉庆。
三位郡主都比自己小好多,一个个粉妆玉砌,十分可爱。若微看着太子妃细致入微地照顾她们,给她们布菜,不停地张罗着,心中不免有些伤感,这还是自己第一次在宫内度过的春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话一点不假,若微撑着头,她在想,身处邹平的娘亲、继宗、继明还有爹爹,他们如今在做什么呢?会不会想自己?
想到此,心中更是难过,只是偶尔对上太子妃关切的眼神儿,她唯有极力掩饰,强作欢颜。
太子妃心中自然十分体谅,于是开口说道:“若微,可吃好了?”
若微点了点头,甜甜一笑。
“那就帮我送几位小郡主先回去吧,看,嘉庆都打上哈欠了?”太子妃面上永远是那么一副风淡云清的样子,端庄而秀丽,永远不失分寸,就连体贴和关爱都做的那么滴水不露,合乎情理。
若微感激地点了点头,领着几位小郡主,带着东宫的侍女悄悄退下。
太子妃抬眼望着不远处独自周旋应对、已略显疲倦的王贵妃,不由有片刻的失神儿,王贵妃虽然还在强撑着后宫之主的面子,虽然还在执掌六宫,在重大的场合也与陛下同行。只是宫内上下皆知,如今最为得宠的,是权妃。
就像此时,王贵妃在此处宴请宫妃女眷。而前边三大殿上,陛下身边带的仍是权妃。
谦和内敛,温柔体贴,大度贤淑,她哪里有失?可是如今依旧是形单影只。太子妃想到此,不由又想到太子宫新进的王氏姐妹、淑女李氏、选侍张氏和才人黄氏,心中就酸楚难耐,还只是太子,只是小小的太子宫,就已经有了十几位有名号的妃嫔,日后会怎样?她不敢想,难道自己也会像王贵妃那样吗?
第68节:新正(3)
而若微奉命回到太子宫,将小郡主交给各自的乳母侍女,安置妥当之后,她就独自返回静雅轩。
远远地望见静雅轩的院门,她却停下了步子,要回去吗?她摇了摇头,静雅轩内除了紫烟和湘汀,孤寂一片,了无生趣。
那么,该去哪儿呢?
她一个人在宫内小径中游荡,寻寻觅觅,没有方向。也不知走了多久,想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恍恍惚惚,终于有些累了,就在湖面的一块大石头,也顾不得凉,一屁股坐了上去。
“举头望星空,心事寄谁知?”
默默地念了这一句。
“今天,谁会与我一样呢?”她默默盘算着。
“也许福姬姐姐与我是一样的,她也是背井离乡。”随即又摇了摇头,自问自答着,“她有保姆尚宫跟着,连厨娘都是从家里带来的,而且还有陛下,今晚一定是陛下在陪着她,她肯定不会孤单的!”
“那么就是贵妃娘娘!”她点了点头,“贵妃娘娘没有孩子,宴会散去,一个人留在那么大的柔仪宫中,肯定也是寂寞得很,而陛下今天应该不会去她那儿。”
她深深叹了口气。
“咸宁,对了,咸宁应该与我一样,她说过,她的母后几年前就过世了,今天她也定会感觉到孤独无依。”
“对啦!咸宁应该去陪贵妃娘娘,如此就两全了!”她居然拍起掌来,而且笑出了声。
就是,这样就对了。
突然想起,这会儿宴会也该散了,顾影自怜不是自己的作风,不管以后怎么样,现在的每一天都要让自己快乐。
想到此,她站起身,掸了掸裙子,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回去。
可是她居然找不到回静雅轩的路,转来转去,她终于不得不承认,她迷路了。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看到远远地过来一个人,还有一个小太监手执灯笼头前相引。
她立即跑了过去。
“什么人,黑灯瞎火的,意欲何为?”头前引路的小太监大喝一声,吓得若微立即跪下,头也未抬,只小声说道:“这位公公,小女是东宫太子妃跟前的,刚刚迷了方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多有得罪,还劳烦公公指引!”
“太子妃宫中?”一人轻声笑着,与之前那名小太监的公鸭嗓自然不同,有些英气逼人,若微不由好奇,抬起头一看,立即又低下了头:“汉王殿下,”心里想着,惨了惨了,上次因为给太子殿下处方一事,显然已经得罪了他,今日相遇,更是撞在他的手上。
心里上下扑通,忐忑得很。
“除夕佳节,宫内各处均在饮宴,你不在太子妃跟前随侍,一个人躲在这里做甚?”他今日倒是平和得多,不似那日那般吓人。
若微不敢不回,又不知如何回答,只得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爹想娘了,在前边宴席上怕失仪,就跑出来透透气。”
“哦?”汉王眉头微皱,望着这个小女孩儿,有片刻的失神儿,自己不也是因为看着父皇身边,不见了母后,又补了新人,心中难过,才出来走走的吗?他淡然道,“守岁樽无酒,思亲泪满巾。”
“想不到这禁宫之中,你我倒是同命相怜之人,也罢,本王就做回好事,送你回去。”汉王一脸和色,态度亲切,若微愣了一下,才回道:“谢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