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员抬起头:“呦,双喜临门!那是该定个蛋糕!”
营业员平时卖出去的蛋糕不是给小孩过生日的,就是给老人过寿的,她在蛋糕店上班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碰见要写双喜临门这四个字的!
“哪双喜啊?”营业员好奇地问道,看着吕秀英的年纪猜测,是丈夫升官了?还是家里发财了?
吕秀英还没来得及说话,林笑就抢答道:“是我心算很快!还通过了儿童模特大赛的初选!”
营业员脸上的表情定格了,她茫然地看着面前的母女俩,懵懵的反应不过来。
吕秀英有点不好意思:“也算是双喜,订个蛋糕给孩子庆祝一下。”
营业员连忙调整脸上的表情,对着林笑一叠声地夸:“小姑娘真棒啊!”
“又聪明又漂亮!”
“参加儿童模特大赛,以后要当小模特?”
林笑一本正经地说道:“我还要再考虑一下。”
妈妈说了,她算术这么厉害,以后可以去当会计,会计是铁饭碗!
长大后是当会计每天算术,还是当模特每天走路,林笑还没想好呢。
吕秀英把取蛋糕的单子对折,放进钱包里,领着林笑往外走。
“妈妈,蛋糕呢?”林笑还以为今天就能直接把蛋糕拎回家呢。
吕秀英:“两天后过来拿。”
“哦……”林笑点头,原来还要等两天那么久啊。
营业员看着母女两人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之后才收回目光,心想第一次见到这么宠孩子的。
心算很快、儿童模特大赛通过初选……竟然是这样的双喜临门?
营业员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儿童模特大赛是什么,通过初选就这么高兴,怎么也得决赛获奖吧?
营业员啧啧摇头,要是人人都因为这点小事就来订蛋糕就好了,蛋糕的销量至少得翻个几倍。
“小梅姐姐,玲玲姐姐,后天下午你们来我家吃蛋糕!”林笑向两个小伙伴发出邀请。
吕秀英见到小梅和玲玲的家长,也说道:“后天下午让孩子过来玩,千万千万别再买冰棍了,什么吃的都别买了。”
“她们吃蛋糕,再吃冰棍就吃不下饭了,家里也没冰箱,冰棍没地方冻。”
小梅和玲玲的家长都很不好意思:“诶呀,还要请她们吃蛋糕。”
“秀英,再这样下去,我家孩子真要赖在你家里不走了。”
吕秀英笑道:“还有这样的好事?那这俩闺女就给我养吧!我最喜欢闺女!”
林笑看了妈妈一眼,大人们说话总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平时说话的声音,另一种就是妈妈现在说话的声音,声音更热情、更高亢。
大人为什么要用读课文的声音说话呢?其实林笑也不太懂为什么读课文的时候要感情饱满、抑扬顿挫,还要拉长音。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的妈妈也在用这样的声音说话,大人们还时不时哈哈哈哈地一起笑。
林笑根本没听到有什么好笑的话,大人们真奇怪。
林笑拉着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说小话。
玲玲姐姐问道:“儿童模特大赛是什么?”
林笑其实也不太清楚,她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玲玲姐姐:“就是在少年宫,我们走错楼了,有一栋楼里有好多好多人,妈妈填了个报名表贴了张照片,然后昨天就接到电话说我通过初选了。”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都听得很认真,两人对儿童模特大赛的兴趣看起来都比林笑更大。
“那五年级还能报名吗?”“六年级还能报名吗?”两人争先恐后地问道。
林笑点头:“可以,少儿组的年龄就到六年级。”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都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明年暑假她们也要让爸爸妈妈去少年宫报名!
小梅姐姐双手叉腰,走“猫步”。
林笑茫然道:“小梅姐姐,你怎么左右脚打架啊?”
小梅姐姐看了林笑一眼:“模特都是这么走的,你没看过模特秀吗?”
林笑摇头:“没看过。”
小梅姐姐:“那你一定要看!学一学电视里的模特是怎么走路的!”
林笑:“怎么知道电视里什么时候演模特秀呢?”
小梅姐姐:“看报纸啊!每个星期六的报纸上都有下个星期的电视节目预告的!”
林笑惊讶地瞪大眼睛,报纸上竟然还有这种好东西!
吕秀英偶尔会从单位里拿一份报纸回家,但是林笑不怎么看,报纸是黑白的,字还那么小,上面的新闻林笑也不太感兴趣,她更喜欢自己的课外书和杂志。
原来报纸上还有电视节目预告啊!
那岂不是就能知道哪天哪个台播放西游记了?
林笑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知道。
小梅姐姐家里订了晚报,每天早晨都能收到送报员送来的报纸,“晚报竟然是早晨送来的,奇怪吧?”
林笑点点头,是很奇怪。
小梅姐姐告诉林笑,以后每个星期六的报纸,她家里人都看完之后可以带来给林笑看,“我也会帮你看的,看什么时候演模特秀,提前告诉你。”
林笑邀请小梅姐姐:“那到时候你们来我家,我们一起看模特秀。”
玲玲姐姐家里没有订报纸,在这方面帮不上忙。她对林笑说道:“我可以帮你梳头发!等你参加模特比赛的时候,给你梳漂亮的头发。”
玲玲家里有一只芭比娃娃,是大伯去南方出差的时候买回来送给她的,玲玲特别喜欢,给芭比娃娃梳过各种各样的发型。
她能给娃娃梳头发,就能给林笑梳头发。
三个小姑娘就这样说好了,“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这个暑假,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差不多有一半时间都是在林笑家里度过的。三个小姑娘最快乐的地方,不再是树荫下的橡皮筋旁、跳房子的格子上。
有空调和彩电的林笑家客厅,成为了她们的快乐天堂!
林笑不上珠算班的日子,经常邀请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来家里吹空调、看电视。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的家长知道自己家女儿去邻居家蹭空调看电视,一呆就是大半天,不许她们空手去,每次都让她们拎着冰棍和零食。
吕秀英说过好几次不用带这些,然而两人的家长坚持道:“都是给小孩子吃的。笑笑年纪最小,本来也吃不了两口,还不都是她们自己吃?”
“秀英,已经占了你家便宜了。要是连给笑笑带根冰棍都不行,以后我可不敢让孩子来了。”
吕秀英没办法,只能同意了。
林笑这个暑假每天吃一根冰棍,甚至吃两根冰棍,还不用花自己的零花钱!
每个星期一块五,林笑一分钱也不用花,全都自己存起来,她也像袁金来一样拥有自己的小金库了!
珠算班退课后,林笑每天都可以叫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来家里玩,三个小女孩坐在沙发上吃冰棍、看电视,嘻嘻哈哈地度过一下午。
吕秀英赶着用缝纫机新缝了两套沙发罩子,每天小梅和玲玲来之前,吕秀英这把沙发罩子罩上去。
这样她们穿着外面的裙子裤子坐在沙发罩子上,等人走了再把罩子掀开就行了。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能来林笑家里玩,前后几栋楼的小孩子都羡慕坏了。
很多小孩子见到林笑后纷纷说想来她家里玩,林笑全都拒绝了。
大院里和林笑关系最好的只有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其他小孩子林笑觉得自己和他们根本不熟悉。
“你们之前也没叫我去你们家里玩过呀。”林笑说道。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可都叫林笑去自己家里玩过,林笑一年级就去过了。
而且林笑自己想出来的跳皮筋的新跳法,只有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从来没有嘲笑过她,会耐心地看着她跳。
其他小孩子在林笑刚开始跳的时候就会喊错了错了,把林笑从皮筋上轰下去。
所以林笑只叫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来自己家里玩!
林笑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大院里的小孩子,拒绝地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跑去向吕秀英寻求认同:“妈妈妈妈,我们家,我是不是想叫谁来玩就叫谁来玩,不想叫谁来玩就不叫谁来玩啊?”
林笑的重点是后一句,吕秀英却只关注到了前一句。
她立刻警惕地问道:“你又想叫谁来家里玩了?不行,除了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不许再叫别人了!”
小梅和玲玲两个小姑娘比林笑大两三岁,自然比林笑懂事得多,家里教得也好。两家都知道吕秀英有洁癖,千叮咛万嘱咐她们不许随便碰林笑家里的东西,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接好,不许掉渣。
吕秀英还是很喜欢这两个小姑娘的,爱干净、懂礼貌。在沙发上吃零食的时候从来不会靠在沙发上吃,而是身体前倾,下面接着吕秀英准备的报纸。
即便这样,家里来两个小孩子已经是吕秀英的极限了,听到林笑还想再邀请别的小孩子来家里立刻拒绝!
万一碰上个没规矩的,万一林笑邀请的是个男孩子……吕秀英想起林跃飞小时候什么样,立刻头皮发麻!
林笑得到妈妈的答案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她本来也不想再叫别人来家里了。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来林笑家的一点副作用,就是两人回家后都哭着闹着让大人给自己养狗。
“妈妈,我们家也养一只狗吧!”
“爸爸,小黄太可爱了!”
小梅和玲玲两人的请求无情地被大人拒绝:“伺候你一个就够累了,还伺候一只狗?”“不行!”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只能把小黄引起的她们对狗狗的喜爱,又全都倾泻在小黄身上。
小黄真的太可爱了!
这个暑假,她们第一次来林笑家里的时候,看到小黄还有点害怕。
小黄已经不是小狗了,半岁的它身量已经快半米,站起来能到小梅和玲玲的大腿。
但是只用了十分钟,小梅和玲玲就不怕小黄了,小黄太乖太聪明了。它看到小梅和玲玲跟在林笑身后进来,围着她们转了一圈,一声也没叫。
小黄仿佛知道小梅和玲玲害怕它,回到自己的狗窝趴着,不靠近她们。
等到小梅和玲玲看到小黄这么安静,想试着和小黄接触的时候,林笑一招手,小黄就摇着尾巴走过来了。
小黄从奶呼呼的小狗,变成威风凛凛的半大狗,靠的这么近,小梅和玲玲还有点害怕。
林笑搂着小黄,把它圈在自己怀里,这样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就不害怕了。
“你们伸出手,伸到小黄面前,它会自己凑过来闻的。”
“对,就是这样。”
林笑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和小黄互相认识。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小黄果然凑过来闻了闻。
“好啦,这样你们就认识啦!”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发现小黄真的认识了自己,接下来她们每一次来林笑家,小黄都会来门口迎接她们!
两个小姑娘很想喂小黄吃零食,被林笑制止了:“不行,人吃的东西小黄不能吃的,有盐的都不能吃。”
小梅连忙问道:“那冰棍呢?冰棍没有盐。”
林笑:“可以棍子上留一小点,给它舔一口。”
“巧克力味和葡萄味的不行!别的冰棍没关系。”
之后小梅和玲玲每次吃冰棍,一定都给小黄留一小口,让它最后舔一下棍子。
小黄凑到小梅姐姐手边舔一口,再凑到玲玲姐姐手边舔一口,高兴地狂摇尾巴!
小黄对两个小姑娘一天比一天更更热情,不仅跑到门口欢迎她们,还一路跟着她们,在两人腿边绕啊绕、蹭啊蹭……任由她们摸毛,甚至会翻过来让她们摸肚子。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都被小黄迷倒了!小黄太喜欢自己了!
直到吃蛋糕的这一天。
吕秀英提前和小梅姐姐家和玲玲姐姐家说好,不让她们买零食买冰棍。
小黄照例跑到门口迎接两个小姑娘,跑着跑着突然一个急刹车,一双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围着小梅和玲玲转圈,两只前爪不停地扒拉小梅和玲玲的手。
小梅和玲玲都以为小黄在和她们玩儿,要和她们握手,然而她们去握小黄的爪子时,小黄立刻把爪子抽走了。
小黄今天的态度和往常不一样,不过三个小姑娘都急着吃蛋糕,谁也没有注意。
吕秀英切开蛋糕,一块一块递到三人手里。
“汪汪汪汪——”小黄突然朝着小梅和玲玲大叫起来。
小黄突然大叫,吕秀英以为它出什么事了,连忙走过去查看,然而小黄好好的,什么事情也没有。
“小黄!不许叫!”吕秀英呵斥道。
林笑也跑过去安抚小黄:“小黄,你怎么啦?”
然而吕秀英和林笑怎么说都没有用,小黄不停地朝着小梅和玲玲大叫。
“小黄,这是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啊?你不是早就认识了吗?”林笑伸手抱住小黄,然而依旧没用。
小黄依旧很凶地汪汪叫。
小梅和玲玲有点害怕,但更多的是不解,小黄到底怎么了?小黄以前不是这样的呀?
林笑皱起小眉头,仔细思索今天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的,突然灵机一动。
“小梅姐姐、玲玲姐姐,你们把蛋糕放下试试。”林笑说道。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把蛋糕放下的一瞬间,小黄不叫了。
“小梅姐姐、玲玲姐姐,你们先走到门外。”林笑从家里拿了两个空袋子,藏在口袋里,也跟着她们走出门,在门外把两个空袋子分别递到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的手里。
“一会儿你们拎着这个袋子走进去。”
片刻后,林笑又打开门,向往常那样,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手里各拎着一个袋子,跟在林笑身后走进来。
小黄听到动静跑出来,抬起头看到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手里拎着袋子,立刻又变得和以前一样,在两人腿边绕啊绕蹭啊蹭,朝着两个小姑娘热情似火。
林笑:“…………!”
竟然被她猜中了!
没想到小黄竟然是这样的狗!
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低头看一眼自己手里的空袋子,呆住了。
这一天晚上,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的枕头,都哭湿了。


第68章
林笑心算特别厉害的事情, 在大院里传开了。
一夜之间,大院里她认识的不认识的邻居,见到林笑之后都会把她叫住。
“小神童!”“小天才!”用各种称呼叫林笑, 还会出各种算术题让她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三位数乘三位数……林笑烦死了!
她都不想出门了。
是谁把她会心算这件事说出去的?
林笑最先怀疑的是哥哥, 她特地起了一个大早,赶在哥哥出门前堵住他,揉着眼睛问哥哥:“哥, 我会心算的事情是你的说出去的吗?”
林跃飞说没有。
林笑再去问妈妈, 妈妈也说没有。
林笑太奇怪了, 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妈妈哥哥和她,难道是家里的小黄说出去的?
上一期的《儿童文学》中,有一篇林笑很喜欢的文章,小动物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小动物。林笑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撸着小黄的毛毛问妈妈:“如果小黄变成人, 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儿童文学里的那篇文章吕秀英也看了,她没有像林笑那么喜欢。不过林笑一问吕秀英就跟上了她的思路, 她看了一眼小黄:“小黄要是变成人,肯定是个大长腿、大高个。”
她们刚捡到小黄的时候, 小黄只有巴掌大,吕秀英根本没想到小黄能长这么大。
“别长了,别再长了。”吕秀英觉得现在小黄已经够大了, 它的饭量也很大,吕秀英一天两顿,每顿都得给它做挺多吃的。
当然, 小黄不可能像《儿童文学》里写的那样变成人, 林笑知道这只是作者的奇思妙想。那究竟是谁把她会心算的事情说出去的呢?
妈妈和哥哥都说自己没有, 林笑相信妈妈, 怀疑哥哥!
林跃飞再一次被早起的妹妹堵在家里,问道:“你确定心算的事情没有告诉过别人吗?妈没说,我也没说。”
吕秀英的性格一向谦虚低调,这种在外面自己夸自家孩子的事,她不好意思做。
虽然她早就在心里想了无数遍,恨不得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林笑有多优秀。
林跃飞则是比较谨慎,他不知道拥有数学天赋的妹妹,在怎样的环境下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不过他不知道什么是好的环境,至少知道什么是不好的环境。如果周围人都觉得妹妹是小神童,林笑每天生活在周围人的惊叹中,对年纪还小的妹妹来说恐怕并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大院里人人都叫林笑小神童,就让林跃飞有点紧张。
好在他经过观察发现,林笑在这方面相当迟钝,面对邻居们的目光和提问,林笑除了好烦之外,没什么其他的感受。
林跃飞松了一口气,提醒林笑好好想一想:“你真的没告诉别人吗?”
“小梅和玲玲每天来家里,你没和她俩说?”
林笑一拍脑门:“我说了!”
林笑提前结束珠算课之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梅姐姐和玲玲姐姐,开心地对两人说以后每天下午都可以来自己家玩。
两人自然好奇地询问为什么,林笑就把自己不上珠算课的原因告诉了她们。
“小梅姐姐、玲玲姐姐,是你们把这件事说出去的吗?”林笑问道。
第二天,小梅姐姐愧疚地对林笑说道:“是我妈妈说出去的。”
小梅姐姐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当做稀罕事一样在大院里到处说,前后几栋楼的人们很快就都知道了。
终于破案了。
小梅姐姐向林笑道歉:“笑笑,对不起。”
林笑连忙说道:“不怪小梅姐姐,我也没对你说过不能往外说呀。”
小梅依旧很愧疚,她知道因此给笑笑带来了很多麻烦。
小梅想起自己差不多像林笑这么大的时候,有一个假期妈妈让她背了很多首古诗。然后每当有亲戚朋友上门做客,妈妈都要把她叫出来,让他给亲戚朋友背古诗,一首又一首,真的特别烦!
现在林笑要面对的可不是很多天才登门一次的亲戚朋友。
而是大院里天天见的、人数乘以几十倍的邻居们!
林笑安慰小梅姐姐:“没关系,大家过一阵就忘了。”
大院里的稀罕事都是这样的,一阵风一样地刮几天,人们就会去关注新的事情。
以前哥哥打架就是这样,每次哥哥打完架,大院里的人们都会谈论好几天,妈妈在那几天里吃不好睡不着。
只要熬过这几天,大院里的人们就有新的事情谈论了。
还有林笑家里买彩电、安电话、安空调……什么事情都一样,人们的议论都像一阵风,几天就刮过去了。
林笑反过来安慰小梅姐姐:“这个暑假我少出门,等再开学的时候,大家早就不记得啦。”
不过出门总是避免不了的。
八月初,林笑订阅的《儿童文学》出了新的一期,林笑让妈妈骑自行车载着她去小芸姐姐的书店拿杂志。
林笑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坐在楼下乘凉的一个大爷看到林笑,立刻朝着林笑喊道:“小神童,67326乘以2779等于多少?”
五位数乘以四位数,大爷张口就来。
林笑惊呆了。
林笑懒得算。
她随口瞎说:“1834664784!”
反正乘凉的大爷也没拿着计算器,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答案。
林笑最想不通的就是这一点,大院里向她提问的邻居们,自己根本不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做出一副“考考她”的样子?
既然大人不是认真问,林笑也不必认真答!
乘凉的大爷果然没发现林笑随口瞎说,他震惊地把蒲扇拍在大腿上,一脸惊叹地看着骑走的自行车:“快!真快!”
林笑一个月没来文兰书店,再一次走进文兰书店的时候,要不是看到小芸姐姐,肯定以为自己走错了。
文兰书店大变样!
原先在角落里的小芸姐姐卖文具的小柜台,现在挪到了中间,中间连在一起的三个柜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漂亮文具!
林笑的目光立刻被黏住了!
她趴在柜台上,一样一样地看过去,看到一支泛着金色光泽的漂亮钢笔后突然想起来:“妈妈,徐老师说三年级就要用钢笔了!”
小芸姐姐立刻把柜台里的钢笔取出来:“笑笑,这支钢笔我送给你。”
吕秀英连忙说道:“这怎么行呢?不行不行!”立刻拿出钱包来要给钱。
妈妈和小芸姐姐肯定要“打一架”了。
林笑早就习惯了大人之间这样“打架”,她不管大人之间的事,自己继续看着柜台里的文具。
“这是我送给笑笑的,这支钢笔我必须送给笑笑,如果不是看到笑笑用的南方的文具这么好,我哪里能知道这个?我哪里能把这个小生意做起来?”
“不行不行!这生意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听小飞说过了,赚的钱都要给书店老板分成的。”
“林阿姨,我现在这小生意做得还不错,我就送笑笑一支钢笔……”
“你这钢笔也是要本钱的啊!这样,我们各退一步,我按你进货价给你……”
最终,妈妈和小芸姐姐“两败俱伤”,妈妈按进货价给了小芸姐姐,小芸姐姐收下了。
林笑一走进书店,就不愿意走。
看完文具又去看新到的书和杂志。
吕秀英站在门口和沈芸聊天,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顾客进门,几个顾客里就有一个人买文具。
尤其是大人和小孩一起来的,原本没想着买文具,但是小孩子看到中间柜台里这么多漂亮文具就走不动路。
吕秀英看到沈芸卖出去一支钢笔,就是林笑刚才看上的那支,价格竟然是给吕秀英的进货价的四倍!
吕秀英暗自心惊,顾客显然也觉得这个价格有点贵,但是看到钢笔如此精致,握在手里也很舒服,最终还是买下来了。
吕秀英心里想到,究竟是文具的利润真的有这么大?还是刚才沈芸给自己报了一个比进货价更低的价格?
吕秀英想等店里没客人的时候问问沈芸,然后在这之后店里的客人就没停过,一个还没出门,下一个就又进来了。
吕秀英惊讶道:“现在是暑假,书店的生意还这么好?”
文兰书店靠着解放路小学,吕秀英本以为小学一放寒暑假,书店里就没生意了呢。
沈芸说道:“平时也没这么多人,也是月初,来取杂志的多。”
沈芸和书店老板都发现,杂志订阅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在他们书店里定了杂志,就意味着要定期来一次。
月刊、半月刊、周刊……长则一个月、短则一个星期,顾客们来取杂志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顺手买点被的书、杂志或者文具!
几乎有一半的顾客都会这样做!
发现这一点后,他们不仅帮忙订阅儿童杂志,也开始推广成年人看的杂志期刊,店里的营业额又高了一截。
沈芸的文具生意在这两个月里更是营业额飞涨。
她在六一儿童节当天背着第一批货坐火车赶回来,一大早开始布置柜台,以为能赶上小学生们下午放学。
没想到解放路小学六一在办合唱比赛,只上半天,小学生们中午就都出来了。
沈芸的柜台布置到一半,很多货都没来得及摆出来。
没想到就算这样,沈芸的文具也卖出去不少!
六一儿童节的生意真好啊!
她特别后悔自己耽误了时间,怎么着也应该再早一天赶回来的。
没想到的是,六一儿童节之后,文具的销量竟然也不差,最起码远远超出沈芸的预估。她连忙给南边的批发商打电话,长途电话转线、转线、再转线,转了好几次终于打过去,“陶老板,我再要一批货!”
沈芸对着笔记本上写的单子,把每一样要多少都报给陶老板。
陶老板问沈芸,又来了几样新货,要不要一起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