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他怎么可能喜欢我顾了之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在年代文里结婚
晚上孙权设宴,请江东众多有头有脸的人家过来作陪。
而思齐坐在孙权左手边的第一客位,是整场宴席的焦点。
这说明了他们江东的孙权并不是把成平翁主当作是小辈或者普通客人,而是把她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地位的贵宾接待。
看着这么耀眼的女儿,荀越只觉得心中骄傲。
席上,孙权提起,翁主和阿绍是多年好友,只是这次翁主前来江东,并没有提前来信,阿绍前儿就去了夏口练兵,怕是要过上两日才能回来,到时他会请孙绍第一时间去拜见翁主。
在座的吕蒙、陆逊等人都伸长了耳朵,唯恐漏下什么八卦。
思齐对着孙权扬了扬酒杯,大方道:“多谢将军好意。许久不见阿绍,我也甚是挂念,他若有公事在身,只管先忙差事,我大抵还要在江东叨扰多日,等日后有时间再聚也是一样。”
思齐并不欲太多打扰母亲嫁到周家的生活,虽然她盛情挽留,但思齐依然还是选择住在了孙权安排的住处。
第二日一早,荀越就派了人邀请思齐过来共进午餐,思齐说自己还要去孙尚香处拜访,便对阿母道,等到明日一早再过去府上用餐。
等思齐和孙尚香去郊外跑了一圈马回到住处,却发现甄述已经来了,正站在廊下等她。
思齐觉得有些热,边走边将披风脱了下来,搁在手上。甄述很自然地从思齐手中接过披风,交给一旁候着的婢女,又亲自执壶给思齐倒了茶水。
思齐嫌茶水热,不肯直接饮用,另喝了两杯凉白开才解过渴来,对着甄述询问:“你怎么这会儿来了?”
甄述道,阿姊已经转好了许多,并生了想要和他一起去成平的念头,不知道翁主愿不愿意收留。
“自是愿意的。”思齐道,“不过我很好奇,你究竟如何说服了甄家阿姊跟你离开。”
依着她上次看到甄宓的情形,像是爱惨了曹丕的样子,并不愿回头。
“这事说来话长。”甄述道,“不如容我和王主慢慢说来。”
曹丕有个生得娇媚可人的婢女,后来被曹丕收了房,入秋后刚刚诞下了一子。
邺城已经有医官诊断,说是以郭女王的体质而言,比较难有孩子,郭女王不信,这几年一直求神问卜,求医问药,都没有什么成果,终究还是没个一儿半女。
郭女王有些死心,将那婢女生的孩子抱到了自己膝下养着。
但如今甄宓已经有了长子,只要甄宓不走,她就不能被扶正,这个抱来的孩子继承曹丕位子的可能性就几乎等于没有。
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将来,郭女王也要把甄宓弄走。
毕竟曹操和曹丕都有离姻的前科,离一个是离,离两个也是离,似乎不是什么难事。
郭女王的这点想法倒是和甄述不谋而合。
甄述陪着思齐见了蔡文姬、孙尚香、黄月英等奇女子,觉得阿姊被困在曹丕身边,日日过着这样身不由己的煎熬日子,倒不如离姻来得更好一些。
但阿姊明显只是动摇,还没有想走到要和曹丕断绝夫妻关系这一步,甄述再怎么劝她也没看到有什么新的成效,故而过来请王主支招。
思齐好奇,甄述是怎么说动对方的。
甄述笑了笑,道自己带去邺城的镜子当即征服了阿姊和卞夫人,又过了几日,他给阿姊按上了玻璃窗子后,甄宓突然变得心情很好。
玻璃虽然造出来了,但是因为生产力有限,所以产量也有限,故而一直没有推广。
甄述再接再厉,花重金跟周柯那边定制了一个全身镜,就放在甄宓的房中,甄宓日日对着镜子换装梳头,看着镜子当中如此美丽的自己,开始将心思花在了衣服和发髻之上,再无暇去管郭女王和曹丕那些事情,心情也变得一日日好了起来。
思齐笑了起来,现在果然只有华服珍宝和美貌才能激起甄宓的斗志。
甄述还说,曹丕和曹操最新的订单里面,已经加购了玻璃和玻璃镜,曹操觉得成平出产的玻璃是个极好的东西,比宝石还要珍贵,想在铜雀台上的窗户上都嵌上玻璃。
思齐抚额,想到后世参观铜雀台的时候,发现上面都是玻璃做的窗户,就觉得有种诡异的穿越感。
= =
思齐的行程排得很是忙碌,等到了第三日清晨,便应邀去阿母那里用膳。
甄述送思齐去周府,在思齐安全抵达后默默守在了园子。
荀越见到甄述后惊为天人,有些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面容如此姣好的公子。
荀越一直没有听说女儿定亲的事,如今见到本人,少不得也要问上几句。
“没想到你身边已有了这样出色的郎君。”荀越悠悠道,“我听孙将军和吴太夫人的意思,似乎有意撮合你和孙绍,实不相瞒,我当年也这样想过,只是如今的你变得实在太好,我总觉得什么人都配不上我的阿瑛。你呢?又是怎么个想法?我听你阿父说,他比较中意曹操家的公子曹植。”
在这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终归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在荀越看来,思齐嫁到孙家和曹家都能够获得一份大大的保险和依仗,对于一个年轻的汉室女郎来说,是一件好事。
思齐摇头道:“这两位阿兄……大抵都不在我的考量范围之内。”
不管是嫁给孙绍还是曹植,到时少不得要低上曹操和孙权一辈儿,有什么事也要以曹魏和孙吴的利益为重。
如今她已为一州之主,手下有人有地有兵马有粮草。
既已是混到这个份儿上的人了,就不会想要再低人一头,受人管着了。
第83章 邀约
如今思齐马上就要过二十岁的生辰了, 女孩子留到这个时候还没嫁人,做长辈的难免忧心。
荀越虽然心里也着急,却也知道思齐是个心里头有主意的, 自己说不动她。
毕竟这些年来, 她也都没尽到母亲的义务, 不能要求思齐什么, 既然刘赟和章氏都说不动, 她自然也不能。
想起方才那个漂亮男孩子对着思齐含情脉脉的模样……
荀越转而问起了甄述。
“刚才送你过来的那个小郎君, 可是姓甄?”
“他姓甄, 名述,字时勉。”思齐道。
荀越“哦”了一声, 转而问道:“你和甄公子又是如何认识的?”
思齐道:“曹公攻打邺城时,我从成平回许昌, 途经战场之时,遇上了奄奄一息的他, 便将人救了回来, 甄述也是从那时候就在我身边当了卫士长。”
荀越又问道:“这位甄公子是哪里人士?家中还有什么人?你可知道?”
思齐觉得荀越问法有些不对,从前表姐带研究生男同学回来的时候,姑姑就是这样盘问的。
思齐没有拂了荀越面子,而是一一答道:“他是中山郡无极县人,父亲是上蔡令甄逸。阿姊是曹公长子曹丕的妻子, 甄宓。”
原来这位郎君竟是曹丕的小舅子。
荀越点头道:“其实这位甄公子也不错。跟了你这么多年, 彼此之间也有默契。”
思齐看了廊下的甄述一眼,轻轻笑了笑, 没有答话。
又过了两天后, 孙绍从夏口赶了回来, 果然如孙权所说, 在第一时间过来拜访思齐。
思齐觉得孙权是个不错的人,虽然孙策英年早逝,但他待孙绍一直很好,跟孙尚香一般对孙绍也十分关照,也会根据他的性格安排差事。
思齐听说,孙权几个孩子跟孙绍也相处得十分融洽,可知孙权引导得不错。
孙绍已经有许多年不见思齐,第一次见到长大后的他,甚至有些不敢相认。
思齐热情地将孙绍让了进来,亲自煮了自家制的春茶给他喝。
孙绍环顾了一下四周,对思齐道:“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这次也是托了你的福。”
“你不是在江东长大的么?”思齐好奇道:“怎么这里连你也没来过?”
孙绍道:“这一带是前几年新建城的,是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能下榻的住所,比叔父的住处都要豪华。以前也只有刘备刘将军住过,我自然也未曾进来细细参观。”
思齐心里瞬间升起了一道小彩虹。
难道在孙权这里,自己已经跟刘备是一个级别的人了吗?
突然感到好荣幸啊!
孙绍看思齐精神状态不错,便道自己已经跟叔父告了假,空出时间陪翁主四处转转。
思齐笑着说好,又嘱咐道,不要耽误了你的正事,空暇时间陪我转转就好。
孙绍道:“我记得阿瑛从前在许昌时候喜欢吃鱼,我知道有家店鱼羹做得好,咱们边吃边聊。”
孙绍陪着思齐到建业城中逛了一天,等到晚上回家后,才听下人们说姑姑孙尚香派人来请过他。
第二日一早,孙绍便早起洗漱更衣,过来拜见姑母。
孙尚香得知孙绍尚未用朝食,便邀请他一同用膳。
“你这会儿终于来了,快来坐。阿瑛来了江东的事,你知道了吗?”
“知道。”孙绍道,“叔父已经派人快马传信给我了。昨日我已经去宝镜轩见了阿瑛。”
孙尚香微笑着点了点头,对着孙绍指点道:“若是你喜欢她,就要早些努力啊!”
先下手为强!
孙绍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自打建安十三年以来,江东和邺城便一直都处在对立面,他和阿瑛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书信来往,却一直无缘得见。
在他的印象里,阿瑛还是小女孩的样子。
如今再见到她,发现她已经出落得这样明艳动人,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他的神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便她在信中没有提起过婚嫁之事,但孙绍也知道,阿瑛周围一定有很多的高质量追求者。
她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成平的建设,吃了许多的苦,也受了许多的难为。而这些年,他一直都身处江东,未曾离开,从来没有陪在过她的身边,没有陪着她走过任何艰难的时光。
想要站在她的身旁,未免有些不够格。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孙尚香的话,只是道:“姑姑别拿我开玩笑了。阿瑛这样耀眼,是让我仰望的所在,我哪里还敢想那些事情。”
孙尚香也知孙绍说得是实情,但还是给他打气道:“夸父追日也是追。别泄气,我看好你。”
= =
这日当晚,思齐在周家用过晚膳后,阿母荀越盛情邀请她留下来,陪她一同就寝。
思齐也知道自己在江东待不了太久,既然荀越极力挽留,陪她多住几日也是无妨,便答应留了下来。
荀越给思齐临时赶制了两套睡衣,就寝之前帮着女儿换上,道:“今天夫君回来之时还说起过,孙将军在议事时候特地同他说过,‘若是翁主有什么要求或者想法,只管快些来报,孤也好快些着人安排妥当’。”
看这样子,只要思齐有什么想法不是太过分的,估计孙权都能满足。
思齐道:“也没什么要求,就是想过来看看江东的风土人情,来之前都跟将军写信沟通好了,想要谈一些关于水军和船只制造的事情。孙将军这两日有事,说是过两日便和我同去。”
说起愿望,除了这个之外,思齐倒是还有一个想法。
“我从前在许昌,一直听闻江东大乔、小乔二位娘子国色天香,美貌不同寻常。难得过来江东一次,故而想着见上一面,不知阿母可否方便替我安排?”
荀越笑了起来。
她这女儿也是个特别的女郎,来到江东后,不说看什么美男子,对着帅气潇洒的孙绍也没看着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反而一说起美人儿就眼睛发亮。
长嫂如母,周瑜过逝后,一直都是她照顾着公瑾的后宅,和周瑜的家眷自是相熟。
她痛快地应了下来:“成,等改日得空,我带你去。”
说起这世间的奇女子,就不得不提起蔡文姬。
思齐对荀越可惜道,自己原本是带了蔡文姬过来的。知道阿母也喜欢写诗作赋,想着让她两个能够见上一面。只是在离开邺城之前,曹操听说了蔡文姬有着修补文物的绝佳能耐,便让她留了下来,帮着自己修补几件文物和古字画,等思齐要回成平之时,途径邺城再把蔡文姬带回去。
说起成平,荀越道:“听说你把舅父和外祖他们都带过去成平,我心里承你的情。蔡琰这次没来也不打紧,若是以后有机会,我去成平看你,自然就能见到。”
思齐高兴地应了下来。
= =
第二日一早,孙权派了陆逊和诸葛瑾专程过来邀请思齐。
这两人各有各的帅气,都是八尺男儿,生得面如冠玉,器宇轩昂,甚是养眼。
周珩听得孙将军派人来请,将思齐送了出来,看这两人要带走思齐,不由皱了皱眉头。
诸葛瑾对着瞎担心的周珩道:“周兄难道还不放心我么?”
陆逊也跟周珩开玩笑:“兄长放心,到时我一定会全须全尾地将翁主给荀夫人送回来,不会叫兄长为难。”
孙权也知道,思齐如今想要在渔阳一带操练水军,这次来江东也是想要学习交流。
前几日不得空,这日正好清闲,便请了几位谋臣将士陪同思齐一起看看。
思齐想要练兵的渔阳隶属幽州,地处冀州以北,跟他们距离太远,的确没什么威胁。
况且孙权也听说过,在曹操第一次进攻江东之前,思齐特意为求情,还险些惹恼了曹操。
在孙权的心中,思齐是一个善良、仁爱、关爱百姓、热爱和平的人,又对孙绍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母亲如今嫁到了江东,虽说不上是自己人,但绝对不会是敌人。
他一直很承她的情。
等陆逊和诸葛瑾将思齐带到河岸之时,孙权和吕蒙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一见了她便招呼她一同上船看看。
这船比她想象中的船更加先进大气,比江北的船只更好一些,难怪即便是曹操,每次和江东交手都讨不到多少便宜。
这个船并不是战船,而是一个高规格的观光船,里面香炉,软座,琴桌等一应俱全。
思齐记得,从前去无锡三国城旅游的时候,也曾买了门票在太湖上泛舟,还有漂亮小姐姐坐在船上为她们弹琴。
许是想起故乡往事的缘故,思齐盯着那个古琴的时间未免长了一些。
孙权看成平翁主自打上船后,便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个琴上。
作为一个好的主人,自然是要以客人满意为宗旨。
孙权挑了挑眉,道:“翁主可是想听曲儿了吗?”
思齐也没想到孙权误会了。
刘赟是爱好音律之人,家中藏书当中也有很多古时流传下来的音谱。
思齐虽然不擅长吟诗作赋,但在音乐方面还算有些天赋。
郭嘉和荀彧都喜欢听她弹琴,曹植也喜好音律,这些年切磋不少,思齐自认音乐造诣还是有一些的。
在这个场合里,如果孙权如果找乐姬来演奏的话,她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至于太过尴尬。
既然孙权已经开口问了这个问题,思齐便从善如流地说了声“好”,等待着接下来的漂亮小姐姐过来演奏。
思齐本以为孙权会让乐女来奏乐,却不想对方抬起头来,看了吕蒙一眼,道:“子明(吕蒙的字)从年前便开始研学乐理,据说琴也弹得不错,那次我从他住处走过,看他弹起琴来有模有样的。”
说到这里,孙权大手一挥:“子明,你来给翁主弹一曲吧。”
吕蒙期待满满的脸瞬间垮了下来。
第84章 古今
吕蒙对着孙权连连摆手道:“主公您就别拿我寻开心了, 我若真听了您的话,不知高低地来上这么一曲,岂非唐突了今日贵客?”
孙权诚恳道:“孤是当真觉着你弹得不错。”
诸葛瑾看一向大大咧咧的吕蒙脸涨得通红, 扭捏得到跟个成婚第二天出来敬茶的小媳妇儿似的, 心中不由好笑。两人到底共事了这么多年,诸葛瑾看到这样的吕蒙有些不忍心, 出言给吕蒙解围。
“子明初习音律, 难免心怯。我虽在音律上造诣不精,但好歹比起子明多学了那么几年,不如今日就由我献丑, 为贵客弹上一曲吧。”
“孤那日过去只听了个尾音,尚未见识到子明真正的琴技,原想着今日得以欣赏一番,却不想子明推辞……”孙权叹了口气, 妥协道:“那就诸葛先生来为翁主弹奏一曲吧。”
诸葛瑾走上前来,对着思齐浅浅一笑, 坐下来给思齐奏起了音律。
悠扬的琴声里,孙权举杯, 对着思齐道:“据我所知, 成州地处北地, 渔阳东向靠海, 并无什么人要从水上防范, 翁主为什么会想要操练水军?”
思齐也知道孙权这话不是白问的,她认真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成平虽说是有计划操练水军, 其实更应该算是海军。虽然周遭的确没有什么威胁, 北地乌桓和匈奴若是南下入侵, 主要也是陆地作战。但渔阳东面还有不少岛屿,如今皇上将北平郡封作了我阿父的封地,向东也是大海,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防患于未然也是好的。
孙权没把那些岛上外族放在眼里,听了思齐这话后,轻轻笑了笑,道,“翁主当真谨慎。前面就要练兵场了,我带你去看看。”
思齐给甄述眼神,甄述会意,将一个不大的匣子递了上来。
里面是满满一匣手绘的图纸,思齐取出最上面的那张图纸取出来,递给孙权。
孙权展开图纸一看眼睛就亮了起来,坐在他一旁的陆逊也忍不住轻轻抽了一口凉气。
思齐道:“这是我们成平官学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周贺设计的船舶。”
虽然孙权在这方面并不是很内行,但也稍懂一些,一看图纸就知道其中分量。
一个完全没有操练过水军的人,能有这设计,的确不是一般的厉害。
孙权叹道:“翁主手下真是人才济济。”
“将军过奖了,不敢在江东面前卖弄。”思齐道,“这次过来,想跟将军签个协议,交换学院,由成平派来将士前赴江东学习排兵布阵等操练水军事宜,江东可以派人去往成平工程学院在船舶制造一事上进行探讨交流。我愿意为我们的学员缴纳丰厚的学费,玻璃,粮食,兵器,棉布,马匹……只要孙将军觉得合适,都可以点名交易。”
诸葛瑾的琴声开始变得稍显急促,陆逊不动声色地将倒好茶的茶杯递到了孙权手中,吕蒙一连给孙权使了三次眼色。
孙权大手一挥:“就按翁主说得办。”
这就是成交的意思了。
思齐笑了起来。
既是签订了盟约,就算是盟友了。孙权命人将茶水换了酒水,举杯敬思齐道:“翁主是我生平所见到的罕见的奇女子。权很好奇,翁主这样的女郎,会喜欢历史上哪一位皇帝?”
纵观五千年历史来说,其实思齐比较喜欢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开放强大,万方来朝的盛世唐朝,故而爱屋及乌地喜欢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但考虑到这时候的时间线排在唐朝之前,思齐不好泄露天机,想了想道:“我喜欢治水的大禹。”
思齐从前在论坛上看过这样一篇分析,在面对毁灭家园的自然天灾时,西方国家会幻想上帝和诺亚方舟解救世人,而中国神话和故事则更多地表达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甚至还有后来的带着地球去流浪,都是如此。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同样体现出了大禹一心为公,以民为本的优秀特质。
孙权也没想到思齐会选择大禹,他原以为,思齐是汉室翁主,会回答创建了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和平盛世的文帝、景帝,抑或是开启丝绸之路,北击匈奴的武帝等人。
听了思齐的回答后,孙权愣了一下,道:“翁主的想法的确特别。”
思齐道:“作为上位者,只要心中有百姓,愿意为了百姓付出和努力,怎么都是好的。”
“的确如此。”孙权道,“听说当初曹操欲挥军南下攻打江东之时,是翁主站出来公开反对,可是翁主也是一个心怀百姓之人。可如今曹操把控朝廷,玄德也有问鼎天下的志向,朝廷不安,自是少不了战乱,翁主又是如何看待此事?”
思齐叹了口气,道:“不管是谁治下的百姓,从前都是汉朝子民,从根上来说都是炎黄子孙。我还是会希望大家以大局为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时候,尽量能够轻些,滥杀无辜最是要不得。若是将来有外敌入侵,大家还是抱团一起抵御比较好一些。”
孙权谈兴上来了,陪着思齐看过水军后,又同她从三皇五帝聊到诸子百家,再到对如今时局的看待和光复汉室的可能性,并约好了思齐改日再来交流学习……也算是有意义的一天。
= =
自从周瑜过逝后,小乔时常回到娘家居住,陪伴父亲左右。
荀越做事一向雷厉风行,到了第二天便带着思齐来到桥公住处探访乔家姊妹。
这日她们来得很巧,不光小乔和大乔都在,就连孙尚香也在这里陪着乔家姊妹说话。
见得荀越和思齐到来,孙尚香笑着起身相迎:“阿姊和阿瑛来了?真是稀客。”
自己唤孙尚香阿姊,而孙尚香有唤母亲阿姊,思齐小小地纠结了一下:“我们这样叫是不是乱了辈分儿。”
孙尚香一挥手:“欸,哪里来得那么多规矩。咱们各论各的,你论你们的,我论我们的,不就成了么?”
“有道理。”思齐点了点头,道,“方才进来时候,看你们说得热闹,不知三位阿姊在聊些什么。”
孙尚香道:“正聊你呢。”
思齐好奇道:“聊我什么?”
孙尚香道:“正聊着要一起去成平投奔你。”
大家都知道,成州的王主是女子,如今成平的环境对女子很是友好宽容。
孙尚香今日过来找乔家姊妹聊天,两人听说成平翁主到来,却无缘得见,便询问孙尚香,翁主是个怎样的人。
孙尚香先是大大地夸赞了思齐一番,又道自己运气好,被翁主看上,招去成平做女将军,不日就要随着翁主一起赶赴成平。
而小乔的琴技和大乔的音律都是最拔尖儿的,孙尚香便说了成平音乐学院招纳先生之事,告知她们,如果有意向,可以随着自己同去,到成平音乐学院任职,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孙尚香本来只是开玩笑,简单说了几句,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却不想对方竟然这就心动了。
大乔和小乔生得有一些相像,都是冰肌玉骨,明眸皓齿的人间绝色,但总体而言,姐姐更是端庄秀美,妹妹娇俏活泼,若是能够将这两位女子都收到成平去,即便他们不愿工作,思齐也愿意赚钱养着她们,平日里没事看一眼也是好的。
思齐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好的运气,虽然两位小姐姐只是有些动摇,并没有承诺要去,但这样已经给了思齐很大的希望。
有希望就有实现的可能。
这次的江东之行很是顺利,思齐和孙权签订好人才输送和以物易物的协议后,思齐计划先去荆州接了刘赟,再回邺城接上蔡文姬和荀彧等人,而后原路返回赶回成平。
思齐回到邺城时,才知道在她离开的几个月里,曹操已经把科举制工作推行得有模有样。
几乎所有的贫家学子都对这个政策持支持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策,他们才有了从政的希望。世家子弟起初时候多有不满,但因为是曹操强势推行的原因,所以大都也是敢怒不敢言。
再到了后来,世家发现自己的子弟们考试起来很有优势,况且曹操终归还是留了一手,也没有完全取消原本“举孝廉”的制度,只是缩小了比例和控制了岗位,觉得这个政策其实也很不错,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好政策。
再加上曹植和蔡文姬写了许多朗朗上口的小作文帮着洗脑,等到思齐抵达邺城时,发现科举制的推行比她想象中还要顺利一些,反响很好。
荀彧和郭嘉等人并不在邺城,而是早早就回了成平,只余了蔡文姬在邺城等待思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