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齐了装备、拖家带口的圆圆兴冲冲地跟着她家的食人花打仗去了!
*
立秋刚刚过了两天,燕晋整顿兵马,留下数万人镇守江南,带着两万多人就上路,挥师南下,迎击镇南王!
朝廷上下更是一片振奋,只等燕晋一举击败镇南王,在年底之前就能天下太平,实在是美哉妙哉!
燕晋的战神名声太响,一路打仗都是顺风局,从无败绩,朝廷之上根本就没有人会认为燕晋会输。甚至在燕晋出征的第二天早上,朝堂上,已经开始讨论要如何封赏有功之臣了。
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燕晋了。燕晋如今已经是二品的靖国大将军了,皇帝要再给燕晋加官封爵,已经拟定了一个靖国公,他麾下的人也要封赏……林林总总,却是很繁杂的。
只是在下了朝之后,皇帝却把自己的心腹大臣给留下来了。封赏是要封赏的,但是燕晋战神的名号太响亮,手里的兵马也太多了,虽然此时还算是忠心,未来却是未必的。
所以皇帝前脚在朝堂上和大臣们商议如何封赏燕晋,私底下却已经开始筹谋如何收回兵权了。
都说鸟尽弓藏,无怪乎如此,镇南王就是那只鸟,等到镇南王没了,皇帝就要开始打算怎么处理燕晋了。
尤其是燕晋如今锋芒太露,皇帝打得就是让他和镇南王鹬蚌相争,而他渔翁得利的打算。燕晋现如今虽然厉害,但是打完了镇南王,还剩下几多实力?
恐怕也要元气大伤,等到此时皇帝派人去封他靖国公,赐他封地和爵位,再慢刀子割肉,一步步削掉他的兵力。若是燕晋反抗,皇帝还能趁着他元气大伤,派人将他打败……
只要燕晋赢了回来,要么从此做个富贵闲人,老老实实地憋屈着;要么就是一条路,死。
古往今来,帝王心术,大抵如此。永嘉帝更是这一套谙熟于心,活到四十来岁,已经是老谋深算。
当年的秦家也是如此,忠心耿耿地扶持永嘉帝登基,转头皇后生下了皇太子,永嘉帝就害怕秦家势大,筹谋隐忍了数年,终于将秦家满门抄斩。
要是“燕晋”真的是个忠臣,恐怕也只能接受这鸟尽弓藏的命运,被弄得寒了心,无奈地选择移交兵权,勉强苟活。
只可惜,永嘉帝面对的人是陈秋。
卸磨杀驴的事情,永嘉帝之前就对秦家已经做过了一次,不管是谁栽坑,也不可能是已经付出过血的代价的秦家人栽。
永嘉帝在与心腹大臣,筹谋着如何在燕晋大胜之后运作的时候,燕晋的两万多大军,也即将和镇南王正面碰上了——这场决胜之战,说一句,朝野上下万众瞩目也毫不为过。
只是,此时此刻,被决胜之战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的满朝文武,谁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太子,似乎还没有被送回汴京。
*
就在万众瞩目当中,燕晋的大军行军到了距离镇南王大军的三十里开外,竟然就停住了,大军直接开始安营扎寨了。
镇南王磨刀霍霍,只等和燕晋来杀个痛快。
却不料对方却突然间不动了,顿时就奇了怪了,又耐心地等了两天,燕晋还是不动。镇南王实在是心中迷惑,就召唤了自己最信任的军师——葛先生过来问计。
葛先生此人实在是诸葛在世,在他的帮助下,镇南王顺利拿下了附近的几个小政权,壮大了实力。
镇南王本人确实有点儿匹夫之勇,还好他也有自知之明,很能够听进去身边人的意见,在面对强敌这样奇怪的举动,镇南王当然选择求助于葛先生。
却见葛先生笑了,问了镇南王一个问题,
“主公,可听过空城计的故事?”
镇南王五大三粗归五大三粗,也还念过几本书,心想,我们打的是遭遇战,又不是守城之战,这关空城计个屁事?
但是再问,葛先生就不说话了,只是看着天空,摇摇头。
镇南王一头雾水地走了,眼瞅着对面和原地野营似的,心急如焚中,竟然脑子灵光一闪——诸葛亮弹琴退敌,不是掐准了司马懿害怕鸟尽弓藏么?
镇南王别的不说,他可是永嘉帝的亲弟弟啊!要说论对永嘉帝的了解,镇南王也算是能排上前几名了。毕竟永嘉帝可是杀了老婆全家的狠角色,镇南王当初之所以被发配到边境,也不是因为他虽然是亲弟弟,但是立储的时候也是热门人物么?
要不是镇南王这人还有点本事,低调做事,连儿子都送汴京去了,哪里有今日的光景?
镇南王一想通了这件事,连忙又去找了葛先生,请葛先生支个招儿。
葛先生叹息一声,义不容辞地接下了去游说燕晋的活计。镇南王十分感动,目送葛先生出了营帐,希望他顺利归来。
镇南王了解永嘉帝,姜小圆了解自家食人花。一直到了看见了老熟人葛先生来了营帐里,姜小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因为——葛先生特娘的竟然是来劝降的。
是的,皇帝在打着渔翁得利的算盘的时候,巧了,她家食人花也是这么打算的。
而且比起皇帝的白日做梦,陈秋在开始平定江南的时候,就已经行动力超强地开始布局实践了。葛先生的劝降,当然就是这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是的,就在皇帝磨刀霍霍就等着燕晋赢了的时候,燕晋打算“投降”了。
但是作为一位“被逼到末路的忠臣”,突然间投降显得有点儿崩人设,所以,就需要葛先生来配合做戏一场。
陈秋当然是接见了这位使者,然后将葛先生叫去了营帐里“洽谈”——其实就是去姜小圆那里嗑瓜子啦。
姜小圆一脸做梦地看着葛先生,心想这都是什么事呀……但是她还是很欢乐地和葛先生唠嗑起来了他在镇南王那边的日常。
陈秋上次写信的时候,交代给葛先生的,要他配合做一场戏。
要是从前,陈秋大概是不会如此信任葛先生,但是如今陈秋与其说是信任葛先生,还不如说是信任他家的小姑娘。既然小姑娘保证了葛先生的忠心,陈秋便当真用人不疑。光是这一点,也足够叫葛先生心甘情愿地做事了。
为了让戏做得真一点,葛先生还特别狠,要求陈秋派人把他打了一顿,再把他丢回了镇南王的大营。
镇南王果然大怒,当即就不想继续耗着了,干脆就动兵得了,被葛先生给拦住了。
葛先生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他认为燕晋的态度已经松动了,只是碍于如今自己对永嘉帝的忠诚,还犹豫着不肯松口罢了。
镇南王一听,也有点犹豫了。
本来葛先生一开始说服他的理由就很充分,要是燕晋不和他打了,和镇南王一起去打永嘉帝,那汴京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听说燕晋松动了,镇南王当然是十分心动的。
于是镇南王想了半天,同意让葛先生再次出使劝降。
葛先生一直重复被打、被丢回来的步骤,愣是把镇南王一个大老粗给感动了。一直到了第五次,奄奄一息的葛先生被抬着回来了,颤抖着手告诉了镇南王,燕晋同意和他谈了。
镇南王大喜,被葛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感动到,几乎是握住葛先生的手,热泪盈眶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亏待先生的。
葛先生差那么一点点,就想干脆投靠这个镇南王算了。
镇南王简直比陈秋好糊弄一百倍,天下哪里去找这么好骗的人啊!但是想想那个恐怖的主子,葛先生打了个哆嗦,觉得以自己的军事天赋,就算是投靠了镇南王,打一百年也打不过那位主啊!
他老老实实地收回了想要跑路的心思,开始怂恿镇南王去和燕晋洽谈。
围观了全程的圆圆目瞪口呆,只想给葛先生颁一个奥斯卡小金人,当然了,还有她家食人花……这演技,真的是顶呱呱,顶呱呱。
洽谈当天,姜小圆当然也在场。
于是也围观了一番自家食人花的顶级演技。
姜小圆终于明白了为啥食人花要带她来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想打仗啊!
他带着两万人气势汹汹地冲过来,就是为了来投降的。
姜小圆想起来了当初秦九问陈秋为什么不直接打去汴京,姜小圆看着和陈秋相谈盛欢的镇南王,面露同情——
因为他早就找好了冤大头帮他打去汴京啊!这朵黑心花,绝对是不可能老老实实跟着镇南王的,这又是一位与虎谋皮而不自知的。
陈秋将一个英雄末路,演得入木三分,没有声泪俱下,只需要露出落寞又深沉的表情,就有一种莫名让人感同身受的悲凉感。
尤其是在说到只怕自己牵连家人……这个时候,姜小圆还掏出了小手帕擦了擦眼睛。
镇南王很是感叹,当然就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和永嘉帝一样,并且许诺了无数赏赐、包括加官进爵、荣华富贵……总之就是,良禽择木而栖那一套。
两个人就如何合作、事后如何分赃,进行了深入的会谈,达成了友好共识。
但是送走了镇南王之后,食人花却对着酒杯笑了。
姜小圆一看他笑就知道有人要倒霉了,凑过去悄咪咪问食人花,
“秋秋,你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食人花眯起了眼睛,摸着自家圆子凑过来的小脑袋,笑了。
镇南王虽然好骗,却不会纯然相信他的话。
都说不见兔子不撒鹰,镇南王显然也是这种人。在陈秋明确表示和永嘉帝割席之前,镇南王嘴上说得好听,可绝对不会有什么大动作,要是靠着葛先生的嘴皮子就能达成目的,那么几万大军,恐怕也没用了。
所以为了表示投诚的真心,他准备了一份最大的礼物——
第二天下午,他把太子陈端,送到了镇南王的手里。
这一招又准又狠,既明确地表示了和永嘉帝割席之心,又献上了最大的筹码以示投诚的决心。
燕晋这个狠人,都差不多要杀了永嘉帝的儿子给他助兴了,镇南王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第94章 快乐摸鱼
一开始, 燕晋的大军和镇南王的大军僵持不下的时候,朝廷的大臣们还以为这是什么战术,倒也不慌不忙。
但是随着僵持的时间越来越久, 就算是对燕晋信心满满,大臣们也渐渐意识到了不对劲。皇帝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恐怕拖延越久, 变故越大,当即就下旨给燕晋, 要求他立马动手!
然而在皇帝的圣旨还没出宫门没多久,就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情上报——燕晋投降了!
皇帝前一天还在和自己的心腹商讨,等到战胜之后该如何将燕晋手里的兵权给收回来, 算盘正打得叮当响呢,就突然间被燕晋这一招釜底抽薪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燕晋怎么会投降?!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如遭雷劈, 本来年纪大了身体就不康健了, 顿时急火攻心差点晕倒, 但是他知道,这时候不是病倒的时机, 愣是撑着急召大臣入宫商讨对策!
急召发出去,许多大臣衣服都没穿好就赶来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顿时是一片哗然。
两天前, 燕晋还是大庆的战神, 无数人交口称赞的贤臣良将,是汴京安然无恙的一颗定心丸。但是现在, 这颗定心丸投降了。
好好的战神, 喂足了他兵马, 养大了他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冲过去,不说是拼死保家卫国吧,也至少好好打一场,不求你发挥全部实力,意思意思一下,也能把镇南王消耗一阵子。
结果燕晋竟然打都不打,在镇南王的阵前溜达了两下,直接投降了!
大臣们怒骂燕晋贪生怕死,群情激奋,恨不得一人一口唾沫星子把这个胆小鬼给淹死!
皇帝却疲惫地摆摆手,让他们先别骂,先想个办法。
这下子,刚刚还各个挥舞着手臂恨不得冲去江南打燕晋一顿大臣们,顿时哑口无言了。
是啊,燕晋都投降了,谁去挡镇南王?
燕晋的人马其实不算多,但是贵在都是精锐之师,光是他靠着着这点儿横扫江南叛军,就已经看出来这支军队勇猛无匹了!
镇南王也不是好相与的,和承平日久的中原不同,镇南王的兵马时常要和周围边境的小政权打仗,不说是有燕晋的军队那么猛,也是吊打其他州府那些常年不打仗的军队的。
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吓都要吓死人了!
在一片沉默中,兵部的一位侍郎,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猜想:燕晋这样厉害的人,竟然见到了镇南王的大军就投降了,是不是他们的探子所报的镇南王三万大军,是错的呢?
燕晋手里面两万精锐,打三万镇南王大军,应该也是够了的。他之所以在镇南王的阵前观望了一下就投降了,是不是就是因为镇南王的大军远远超过了三万?
如果人数是六万、十万呢……是不是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燕晋不战而降了?因为根本打不过啊!
这个猜想十分合理,但是又太叫人毛骨悚然了!
这位兵部右侍郎提出了这个猜想之后,又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大臣中间——侍郎姓谢,家里有个族叔叫谢俊,只是时间过得太快,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在场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个惊悚的猜想吸引了,包括皇帝,都被弄得一个激灵。
如果真的是六万以上,乃至十万,加上燕晋的精锐之师,那就是十几万了。而大庆的主力军正在北边镇守,一旦调回来金人随时有打过来的可能,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汴京的守卫……
偏偏此前所有人的希望都押在了燕晋身上,愣是没有其他的准备。
只是现如今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扛呗!
皇帝一边下旨给北边的萧老将军,让他调兵回援汴京;一边派人前去沿路在关卡处阻击叛军。
朝廷正手忙脚乱地调兵想要组织抵抗。谁知道第二天一道消息传回汴京,再次把本就低落的士气,打得再次溃散。
本来就强撑着的皇帝,听到消息差点昏过去——太子陈端,这一次又又又落在了镇南王手里!
容妃接到消息的时候,更是如遭雷劈!但是她比皇帝还要慌,陈端是她唯一的希望,这个儿子倾注了她所有的心血,就是碰伤一块油皮她都要紧张,落在镇南王手中,实在是太危险了。
更不用说燕晋还知道她当年诬陷重光太子的事!就算是她已经让崔家闭嘴了,可是现在燕晋都跟着镇南王叛乱去了,要是哪一天把消息投给皇帝,容妃要怎么办?
要是搞点儿宫斗和政斗,容妃还能掺和一脚,可如今却是打仗了,容妃哪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像是疯了一样地打压崔家。
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人倒霉的时候,往往是喝凉水都塞牙。
陈端被抓的消息传来的第二天早上,才勉强确定了阻击燕晋的人选,皇帝心力交瘁,就有大臣开始劝皇帝了。
说什么皇陵不安全,应该把三皇子陈秋接回宫里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也很明确了——镇南王又不是什么慈善家,眼瞅着这回太子大概是真回不来了,陛下您就剩下这一个能顶用的儿子了,接回来顶上吧。
皇帝究竟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是他还没有表态呢,容妃慌了。
她从太监那里得知了提出这个建议的几位大臣,在容安宫砸了无数杯盏之后,就开始疯狂地打压报复这几个人。
果然,容妃一出手,安静了一天。
说来好笑,镇南王都要打过来了,容妃这边还在搞内斗呢。
可是随即,第二天、第三天,上奏要接回陈秋的人越来越多,朝会上,甚至齐刷刷地跪了一地的大臣,要求只有一个——
接陈秋回来,恢复太子之位。
容妃能够操控几个官员的生死,可是她到底也只是一个后妃,难不成还把半个朝廷都打压一遍?
唯一能够叫容妃松一口气的,那就是皇帝态度坚决,暂时还没松口。容妃知道,陈秋要是恢复了太子之位,她必死无疑!她一定要拖到她的儿子回来!
她这边想要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派人去杀了陈秋,却万万没有想到——
太子陈端,快死了。
*
在建章宫的时候,陈端废了陈秋的两条腿;在他登上太子之位的时候,权势相逼,让陈秋写请罪折子;在洪州的时候,陈端不肯借粮,置数万百姓的性命于不顾。
只要想到冰天雪地里面那个被打断了双腿还要强迫他跪着的少年,饶是用系统治好了陈秋的双腿,他的腿上仍然留下了许多的伤疤。
要说圆圆的记仇本本上,排第一的,绝对是容妃这对母子。
把太子陈端送去镇南王那天早上,姜小圆想要去围观一下太子倒霉样儿,才刚刚跑到了前头啥也没看到呢,下一秒就被微凉的手指捂住了眼睛。
她的睫毛眨了眨,在他的掌心挠得痒痒的,一直到了太子被送走了,囚车消失在了不远处,青年才松开了手。
傻乎乎的圆圆抬起头看着他,刚刚想要问为什么不给她看,却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哑然了。
她以为太子大概是蓬头垢面、灰头土脸,比秋秋在建章宫的时候还要狼狈。但是她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太子见过了陈秋、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他怎么可能会被完好地送去镇南王的营帐里?
自然是口不能言,手不能写。
长发的青年顺着她的长发,看不清神情,“觉得我残忍么?”
她转过身去,把脑袋埋在了他的怀里,“好可怕,今天我不敢和你一起睡了。”
他的动作一顿,就看见她在他的怀里蹭了蹭,
“可是比起你吃的那些苦,我才不会同情他!他活该!”
她伸手摸了摸他背后微微凸起的伤疤,问他,“还疼么?”
那些年吃的苦、受的罪,几乎奄奄一息的秋秋,她怎么可能会忘记?这一道是在荣安宫被杖责,那一道是在冰湖里面划伤,双腿上的痕迹是冰天雪地里跪出来的冻伤……每一道疤,她都清楚得记得。
她实在是个很双标的人,才不会去心疼那些仇人,因为他们曾经给予秋秋的伤害,是千倍万倍于他的,受苦的人是秋秋,隔着血海仇深,他想要怎么做,都是应该的。
她知道秋秋在保护她,甚至于贴心到照顾到了她的每一个细小的情绪。
他知道她从小生活在和平的世界,就很少在她的身边开杀戒;知道她胆子不大,就从来不给她看不好的画面;知道她想要让他做个明君,所以从来不在她面前表现出来凶残的一面。
她的食人花已经妥帖地藏好了自己的每一颗尖刺,在她面前总是装得乖乖的,她怎么会觉得他残忍呢?
她的秋秋可好可好了。
她蹭了又蹭,样子实在是像极了一只要人摸摸脑袋的猫咪,可爱得紧。
长发的青年失笑,捏了捏她的耳垂,笑了,“都过去这么久了,早就不疼了。”
“但是,乖乖,不是告诉过你,不可以乱摸么?”
已经顺着他疤痕,不小心摸到了腰部那结实又流畅肌肉的圆:……
糟了,食人花要吃人了怎么办!
*
陈端最后一次见陈秋,是一身黑甲的陈秋把蓬头垢面的他,连同囚车一起送去了镇南王的营地。
陈端的意识已经有点模糊了,在生命力逐渐流逝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不甘和挣扎,他曾经想要想办法给容妃传讯、也曾经想要拼死挣扎,可是他面对的敌人太可怕了。
到了这个地步,陈端却想起来了许多从前的事。
小时候陈端就知道,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弟弟陈秋,一生下就是皇太子。
据说他一出生的时候就是重瞳,舜目重瞳子,父皇大喜,满朝文武都认为这个太子这舜帝之相,太傅甚至给他提前取了个“重光”的字,后来大家都私底下,叫他重光太子。
虽然比陈端小,但是小太子聪明懂事,陈端还在和伴读玩游戏的时候开始,小太子就已经能够把《诗三百》倒背如流了。他是天生的众星捧月,所有的大臣们都觉得他贤德,皇帝更是对这个儿子赞不绝口。
有重光太子的地方,就没有人看得见陈端这个长子,他被衬托得像是地上的尘埃。
陈端被养在了当时还是贵人的容妃身边,一个不起眼的长子,一个受宠但是身份低微的母亲,在宫里面相依为命。
因为秦家和容贵人恩断义绝,容贵人就找了崔家认了干亲,本以为崔家的扶持下,她可以往上爬一爬。
但是容贵人虽然受宠,皇帝却还不算昏聩,他极为喜爱自己太子,也尚且对秦家十分器重,容贵人不得不隐忍着。
陈端在容贵人的熏陶下,从来都不觉得是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是和容贵人一样认为——只不过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只不过因为他是皇太子罢了。
后来的事就很简单了。
陈端到了九岁那年,懵懵懂懂间就突然间被告知,那个众星捧月、高高在上的重光太子,被废了,他的皇后母亲自杀了,他强大的后族被满门抄斩,光芒万丈的重光太子,变得比他还不如了。
曾经重光太子的众形捧月他也有了,交口称赞的人也成了他……
他狂喜之余,很快就发现,父皇迟迟不肯立他为太子,用挑剔的目光看着他,只是因为他处处不如陈秋;
他试图去接近原本重光太子的党羽,但是人人对他敬而远之,仿佛陈端比不上陈秋,别人就是看不上他。
陈端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如果不是容妃太狠,让皇帝认为陈秋不是他的血脉,恐怕以皇帝对重光太子的满意,灭了秦家也不会废掉这个太子。
陈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阴影,永远笼罩在他的头顶。
陈端只好用千倍百倍的努力去覆盖陈秋的光辉,只要别人拿他和陈秋对比一次,他就会让建章宫里的那个人过得更凄惨一分。
后来他的弟弟五皇子长大了一些了,陈端就告诉他,让他去欺负陈秋,他是堂堂正正的长子,要大度要仁爱,从来不会去做这种事,只是看着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重光太子,被打得遍体鳞伤像是落水狗一样,他就忍不住由衷地高兴。
再后来他成了新的太子,他摔断了陈秋的腿,把他送去了守皇陵,这下子再也不会有人说他不如陈秋了吧?
他以为成为太子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掩盖掉陈秋全部的痕迹,和当年的重光太子一样人人拥护。
但是他和皇帝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皇帝对他的忌惮也一天比一天的深,在汴京的时候,皇帝已经将太子党打压的抬不起头来;本应该团结的太子党分崩离析,人心离散……
当年八岁的重光太子能做到的事,青年的陈端却做不到。
甚至于,他越来越少被人夸赞,越来越多被弹劾……本以为这一次下江南可以拿到不菲的政绩,挽回人心,可是燕晋横空出世,抢走了他所有的光芒。
再后来,他被燕晋引出城,被叛军抓起来了,成了整个大庆唯一一个被俘虏的太子。
但是燕晋呢?燕晋带兵平定了江南的大乱,成了人人称颂的战神。
等到他被救了,才知道——原来燕晋就是那个曾经众星捧月的重光太子。
就算重光太子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失去了母亲和有力的后族,被打落深渊、被废掉双腿,他仍然可以重新站起来。
然后如皓皓之月,衬托得他像是地上的尘埃。
他嫉妒天上的明月,于是等明月掉下来,就要恶狠狠踩上几脚,满心以为只要自己取代了月亮就可以洋洋得意,不思进取;可是等到夜晚降临,明月再升,尘埃仍是尘埃。
原来,他们之间的差距,不是因为地位和身份呀。
可是陈端知道这个道理,知道得太迟了。
坐在囚车里被送走的时候,他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高高在上的陈重光,无人问津又狼狈不堪的陈端,只是这一次,他没有一个容贵人在身边。
永嘉十五年的秋天,太子陈端薨逝于镇南王大营。
*
太子死去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姜小圆正凑在陈秋的身边,看他给她烤山鸡。
本来和姜旺财同款馋相的小姑娘,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倒是有点儿感慨。
不过这位男主角的前世今生,都只有被大反派虐爆的份儿,似乎落得这个下场并不怎么叫人意外,她也只是感慨了一下,再多的,也没有了。
意外的是,镇南王这个大老粗,倒是个心狠手辣的,毕竟陈端也算是他的亲侄儿,竟然说杀了就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