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快穿之病弱白莲洗白记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没你就不行林木儿
而且从来路看,燕三爷囤积的粮食,似乎也不是靠着光明正大得来的。
秦十一看着姑娘来燕家,已然猜到了三分,叹息道,“姑娘,燕家已经被找过一遍了。当时主子派人去查了的燕家的粮仓,牢里也有人负责审问此事,但是这燕家人狡猾无比……”
因为皇帝的圣旨还没有下来一日,燕家人就都还没有失去希望,他们还指望太子来救燕玲儿呢,怎么可能肯松口?
葛先生却笑了,“十一,你忘了此前,姑娘是怎么找到知府的了?”
秦十一一愣,葛先生摸摸自己的美须道,“自然是姑娘有传说中的寻宝探路的本事,怕是已经将咱们的卜算之术学到了精髓。”
还没有等到葛先生继续说话,秦十一已经追出去了,“姑娘!姑娘慢些……”
是的,姜小圆完全不用考虑燕家人供不供出来,只要在燕府里指出一个方向来,就能带着人从各种稀奇古怪的角落里,把燕家藏起来的存粮都翻出来。
这是她继找到了知府之后,再一次找到了地图的妙用。
只要放大燕府的地图,往什么地道、暗门、不见人的小库房里找,就是一找一个准。
因为怕城内混入流寇,秦十一等人一直跟在姜小圆的后面,正好人数还挺足够的,就一块儿翻了去。
只能说燕家人实在是太狡猾了,只不过,他们藏粮食的地方都在后院里头,各家各房里面倒是没有暗门,不然上一次恐怕就饿不着他们了。
不仅是粮食,姜小圆还翻到了不少金银珠宝。
陈秋当初给燕家提了三个要求,让他们归还小良时的家产,很大一部分都被他们以次充好了,这下子姜小圆倒是都找到了的。
但她也没有去动这些东西,等到皇帝判决下来,这些充公的充公,属于小良时的,那就留给小良时。比起这些,现在的情况下,粮食是更加宝贵的东西。
燕府里面的存粮确实不多,但是也有数百袋,她便打发人把这些送去官府的粮仓里去。
葛先生跟在姜小圆的屁股后面,对着秦十一小声感叹道,“姑娘这本事厉害啊!”
这简直是抄家小能手,指一个地儿就能揪出藏得老深的库存了。要是当土匪的时候带上这姑娘……
姜小圆倒是没有听见葛先生的话,她趴在了桌子上找了半天,正苦思冥想呢。她很清楚,燕家放在宅子里面存粮是很少的,毕竟作为一个粮商,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专属粮仓呢?
可不在府里的其他粮仓……就算是有了地图的帮助,也很难找到。毕竟燕家人取名字的时候,也不能直接把粮仓取名叫粮仓吧?
但是她一抬头,就看见了一台台往外运走的粮食,她仔细一看,瞬间就笑了:这些粮食的袋子上,有的写着“惠丰”的字样,有的袋子上则写着“丰益”。
姜小圆想了想,在地图上圈出来了两个地方,她赶紧将这两个地名抄了下来,把被葛先生缠着的秦十一叫了过来,
“十一,这应该就是燕家的另外两处粮仓所在了。现在回去告诉哥哥,让他尽快找到这两处粮仓,就是这粮仓的钥匙……”
秦十一本来以为姑娘能够找到这么多东西已经够神奇了,听见她找到了另外两个粮仓,瞬间眼前一亮!这事儿他们逼供都没问出来,万一姑娘又算中了呢?
“粮仓的钥匙有点难办……”姜小圆还想着要不要在府里头再翻一翻呢,就听见秦十一笑了,
“姑娘能找到就好了,至于钥匙?直接用火/器炸开就好。”
姜小圆噎住了,她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了,秦十一他们的老本行是打仗呀。
姜小圆倒是没有跟着秦十一去陈秋那边,而是跟着葛先生去了一次粮仓。
一来,十分心虚的姜小圆不想现在就送上门去,二来,因为任务要求,姜小圆非常迫切地想搞清楚城里的存粮数量。
负责这些庶务的,自然是谢俊了,他此时就带着小良时在洪州府的最大的丰盛仓里头,清点粮仓里的存粮。
刚刚跟着葛先生过来的时候,姜小圆看到数量巨大的存粮的时候,还稍微松了一口气——
直到她看见了那一袋袋地打开,不是发霉、就是谷壳充数之后……
姜小圆的第一反应却是,燕家那数量巨大的存粮、品质上佳的米粮。
姜小圆早就知道燕家的货源来路不正、她大概只从密报里面得知知府与燕家勾结颇深之事,却没有仔细联想。
可是现如今,恐怕燕家的存粮,和这谷壳们有些关系。
难怪知府要跑呢,仓库都被他和人勾结,一块儿给掏空了!
系统的任务是存够一个月的粮食,说明这样的情况可能还要持续很久。
不说一个月了,就说七天后的寒潮——
三万人,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能撑多久呢?寒冷本来就会将人的忍耐度降低……
见到姑娘心情低落的样子,谢俊叹息了一声,安慰道,
“主子已经召集了城中富户、共商粮食之事。”
“若是有燕家粮仓、其他富户的支持,撑上十日还是够的。且将眼前的事应付过去了,到时候再做打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这倒是让姜小圆感到了一点儿的安慰,至少可以撑到寒潮来,还有转圜的机会。
只不过,她有点儿沮丧的心情才持续了一会儿,就听见系统叮咚了一声——
姜小圆惊讶地发现,这么短的时间里,【任务二:稳定局势,避免城内大乱】竟然已完成了?
其实这也很正常。
流民数量的消息被封锁了,城中没有扩散,大部分的百姓都以为这不过是和从前一样,毕竟年年外头都有流民,自然没有恐慌;而陈秋快速控制了官署、维持了流民中的秩序,有条不紊地召集了富户处理粮食不够的问题。
如果是从前的少年陈秋,可能应对起来速度还没有那么快,但是他可是多经历了一世的皇帝生涯,对政务是非常精通的。
所以才能够这么快地稳住了城中的秩序。
姜小圆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就看见了不远处有人抬着一担又一担的粮食送了过来。
“大概是主子与城中富户们商讨出结果了。”
姜小圆一眼看过去,却见得周围的黑甲卫护送着,一切井然有序……
至于是个怎么“商讨”法子的,又怎么会速度这么快地送东西过来,恐怕不是好好地请人喝茶了。
可能别人会觉得“燕晋”会过于强势,可是知道过几日就要迎来寒潮的姜小圆来说,这样的效率才能让她松一口气。如果是换了宋景林那样事事都要“双全”的人,恐怕姜小圆这个任务,还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够完成呢。
原来因为倒计时而有点儿紧绷的心弦,都微微放松了一些,她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她自己却是不知道的——
也多亏了姜·寻宝鼠带着人把燕家搜了个底朝天,一担一担的粮食往外送的话,恐怕那些富户的动作还没有那么快。
这送粮食的动作是告诉所有人,燕家将自己家里的存粮都捐了。既然燕晋都做到了这个地步,这些富户们还有什么怨言呢?
且不用说,知府大人也被架在了上面当吉祥物,打消了富户们最后一丝顾虑。
于是一担又一担的粮食如同流水一般地往粮仓送来,一直皱着眉的谢俊也松了一口气。
谢俊负责的范围比较广,当初在军中他就管理一切物资调度,这一次也一样。
听说谢俊要去看看他们将城外清理得怎么样了,姜小圆一听,便也不再留在这里了,随着谢俊一块儿去了城墙上。
姜小圆上午看的时候,下面的将士们还在清扫路面、整理空地,现在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地开始搭些简易的棚子了。
姜小圆视力还不错,一眼就注意到了这些十分简陋的木棚子。
注意到她的视线,他叹息道,
“只要有些存粮,倒也不至于太过于被动了。只要撑过了这几日,到时候棚子搭建好,应当到了天气暖和之时,便可……”
姜小圆听到这话,看着外面呼呼刮着的寒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谢俊其实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他虽然聪明,却也不没有观测天气的才能。
只有姜小圆才能够看到,不远处天边那个倒计时。
谁又能够想得到,这大雪过去,都到春天了,还会有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潮即将到来呢?
这是这个时候,姜小圆才能深刻地意识到了为什么这个世界最后会走向那样的结局。这样的天灾频发的时节里,要是人类再乱成一团,可不就是自取灭亡么?
她对着地上的棚子看了一会儿。
其实这棚子已经很不错了,甚至谢俊都没有用各地应对流民常用的那种棚子,而且采用的是北地军营常用的结构。
比原来的挡雪、挡雨的能力都要好一些。但是因为材料有限,仅仅从搭好的几个棚子就可以看出来,御寒能力不可能抵挡住即将来到的寒潮。
“只是……大概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都不会转暖了,只会变得更加冷。谢先生,还先多准备些御寒的物资吧。”
谢俊闻言,微微有些惊讶。
姜小圆却也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
毕竟她要是说自己夜观天象,葛先生可能会信,但是谢俊不会。姜小圆也不知道要如何说服他。
与其费这个力气,倒不如吃晚饭的时候将此事好生与秋秋说一说。
这件事说出来,也恐怕只有秋秋会真相信她了。
倒是聊到这儿,姜小圆才想起来,似乎刚刚的时候,她没有来得及收任务奖励来着?很快,她找到了一张掉落的图纸。
姜小圆有点儿纳闷,盯着这个图纸看了好一会儿。
图纸上一个木质的干栏式的棚子。姜小圆下意识地就想起了城门下面的简陋棚子们。只是这个图纸上的结构似乎更加简陋,木材用料很少,还有大片的空隙……怎么看,怎么觉得和御寒两个字搭不上边呀?
姜小圆看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了这是个啥,这不是……大棚温室么?
只有主干支撑、那么多的空隙……当然是因为只需要罩上塑料膜,给它一个支撑就行了的缘故呀。
当初姜小圆在建章宫的时候,就曾经尝试过大棚种菜,只不过当时因为系统还没有升级解锁很多东西,所以没办法买到塑料膜。
但是现在商城经历过升级,是有塑料膜出售的。
系统从前连加热器都卖,塑料膜是被分类到了野外求生的分类里,当然也有卖。姜小圆看了一下价格,塑料膜这个东西在现代的时候当然是十分便宜低廉的,但是在系统商城里,却没有便宜到哪里去。
而且姜小圆要是真的想用这个的话,可能数量会比较大。
唯一可以值得安慰的就是,每一份的塑料膜面积都还挺大的……要是从前没有多少积分的姜小圆的话,可能还有点儿买不起,可是现在她有2000积分,就算是多买些,也还负担得起。
姜小圆当初看农业频道的时候就知道,塑料大棚里的温度,大概能够比外面的温度要高上10°。在没有足够的炭的情况下,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的。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姜小圆刚刚就听谢俊说了,现在木料十分缺乏。
而塑料大棚,只需要一个框架而已。
就算是可能不够给每个人都安排上,但是解决一部分人的御寒问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姜小圆本来下意识就想要去找陈秋,想了想,却停住了。
她很清楚,如果将这件事和秋秋说了的话,陈秋肯定会同意的。实在是他在大部分的事上,对她总是报着百分百的纵容。
但是秋秋不是一个人,他还有许多幕僚,他不仅仅是她的秋秋,还是许多人的主心骨。
她可以一句话就叫着秦十一他们跟着她乱跑、去搜燕家的存粮,却不能一句话让其他人都相信她,仅仅靠着秋秋会信她么?
如果是从前的姜小圆,可能会直接告诉陈秋,交给他去做。但是跟着他身边那么久,姜小圆也不是原来的口袋小精灵了,她也渐渐地懂得了许多。
所以姜小圆想了想,叫上了葛先生和秦十一等人。
她准备先在城门下面搭一个样品出来——如果把成品做出来,应该会更加有说服力一些。
秦十一和葛先生,都算是陈秋交给姜小圆的人了,所以被她带着瞎折腾,自然也是毫无怨言的。
尤其是葛先生,他不光是对姜小圆的点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做起事来,恐怕比要姜小圆本人还要积极上几分。
其实按理说木工的活儿,她自己也不好亲自上,奈何系统给的图纸长得奇奇怪怪的,边上还有阿拉伯数字和英文,恐怕只有姜小圆这个现代人能够看得懂。
葛先生和秦十一本来都想要拦着的她的,但是小姑娘对于折腾自己要做的事儿非常有兴趣,甚至干脆换了一身方便干活的衣服,见她这样,葛先生也不劝了。
这一群人忙得热火朝天的,不仅仅是吸引了周边流民们好奇的目光,还吸引了城墙上正在布置城防的青年的注意。
扎着丸子头姜小圆正拿着只炭笔,在木板上和身边的木匠师傅比划着这个结构。
那个初具雏形的大棚,也渐渐地完善了结构。因为系统一份塑料膜的面积很大,姜小圆就寻思着……不如就造个大点儿的?
这样大概一次性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就是如果这样的话,她就要改动一下图纸的比例了。这事儿,就要和专业的木匠师傅商量了。
不知不觉间天已经黑了,木匠师傅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开了。
她说了句,却好一会儿都没有听到木匠师傅的回复,诧异地转头,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的木匠已经不见了,一双镶着银边的黑色皂靴出现在了面前。
天上又不知不觉间,又开始飘雪了。
有人在她的头顶撑起了一把伞。
见她抬头,穿着黑色大氅的青年低下头来,骨节分明的手指擦干净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蹭在了鼻尖的黑色污渍,微凉的触感,像是一朵雪花落在了她的鼻尖。
第64章 打劫的陛下
她只不过是惊诧了那么一会儿, 就忍不住笑得露出了一对小虎牙,鼻尖晃了晃,在他的指尖蹭了蹭, 像只猫。
“在做什么?”
姜小圆看向了自己在木板上的图,
“我之前见过和这里的棚子不一样的结构,想先做一个样本出来看看……但是放大了比例后,顶部承重似乎出了一点问题。”
即将迎来的寒潮,预示着才消停的雪灾可能还要延续。
本来大棚的设计就不是寻常的拱顶,而是尖顶,雪可以顺着屋顶滑下来。但是如果雪大了些的话, 也要考虑承重的, 毕竟塑料本身是没有太大支撑力的。
但是放大比例之后,承重却了一个问题。
她微微蹙眉看着图纸的时候,他竟直接抖了抖袍子,与她一般席地而坐。
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越过她, 捡起了木匠留下的炭笔,几乎是将小姑娘搂在了怀里。十分自然地接过了木匠的活计。
姜小圆一愣, 才突然间想起来, 是呀,当初在建章宫的时候, 秋秋还自己画图纸、自己做过弩弓呢!
两个人躲在一把伞下面, 只有一盏灯在边上照明。
她凑在他边上叽叽咕咕地提自己的要求,却听见他问,
“承重要求这样高, 又要下大雪了?”
其实就连葛先生都不明白为什么姜小圆一定要考虑承重的问题, 木匠师傅更加不明白了, 毕竟这都元宵节都过去了, 怎么还会有大雪呢?如果只是往上面搭秸秆的话,哪里需要这么折腾?
姜小圆其实本还犹豫着要怎么告诉他,谁知道他敏锐至此,不过是见她调整了承重,就猜到了会下大雪。
她看向了伞外面那硕大的倒计时,
“是大雪,还有前所未有的寒潮,就在七天后。”
秋秋有前世的记忆……不过算算时间,他应该是一个月之后才来的洪州府。这个月的具体情况,就算是他,也只能够依靠猜测。
果然,却见得青年修长的手指微微一顿,“前世我到洪州府时,已经冻死数千人了。”
这个数字和姜小圆一开始猜的差不多。
姜小圆猜测,秋秋之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做保暖措施,大概就是这个时间差的缘故。要不是有系统的倒计时,姜小圆也想不到寒潮会来得这样快。
但是七天后……时间太短了。
七天的时间里,还能够来得及做些什么预防?
等到终于把图纸修改完毕,陈秋一低头,就发现小姑娘趴在他的膝盖上睡着了。只可惜,她的睫毛还在颤动,装睡显然不怎么成功。
姜小圆是改着改着才想起来哪里不对劲的,等到她想起来自己好像之前做了什么大坏事之后,她就悄咪咪地决定装个睡。
一直到被人打横抱起送去了马车上,听到外面有人找他。姜小圆将将松了一口气,心想自己可真的是找了个好时机,瞧瞧这么忙,肯定没空来逮她了。
谁知道,都已经翻身上马了,青年却又折返回了轿子里——
带着外面的寒气,然后在她来不及装睡的窘迫中,猝不及防地抬起了她的下巴,给了她一个不太温柔的吻,粗鲁得很。
被微微咬肿的唇、散落的发髻。
他笑了,声音低哑磁性,却有股子慢条斯理的狠劲儿,
“先收个利息。”
*
姜小圆在马车上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完了,谁料到怕是太累了,竟然直接在马车里睡着了。
幸好马车足够宽敞,还有暖炉一直在烧着,倒是一夜无梦。
次日起了一个大早,一问才知道秋秋还没回来。她便惦记着自己的大棚,带着一群人呼呼啦啦地朝着城门下的空地去了。
其实昨天大棚就已经初具雏形了,但是昨夜她修改了结构,今日就带着一帮人,按照昨天整好的图纸,重新搭起来了棚子。
有了图纸的指导,温室大棚其实非常简单,不到一个时辰就可以全部弄好了。
就在秦十一他们准备往上面搭秸秆的时候,却被姜小圆给叫住了。
但是不仅是木工师傅纳闷了,其他人也面面相觑。
不搭秸秆搭什么……木板么?
这框架虽然不用多少木材,但是木板要铺满顶端却十分费料——还不如现在正在用的棚子,且四面都漏风的,没有多大的用。
木工师傅憋不住要劝,却见到姜小圆让秦十一他们把马车上的东西抱了下来。
这厚厚一沓是半透明的,看着轻如薄纱、实际上却很厚实。质地也很奇怪,像布料又似乎不是布料…… 这一下子都让大家好奇了起来,东摸摸西看看的,都想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这些人里,只有葛先生昨日就已经看见过了,他能跟着这姑娘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在地上一蹲蹲一个下午,就是想去摸摸那玩意儿。
昨日姜小圆告诉葛先生,说这个东西叫做塑料。
塑料?
其他人都有点儿明白了,姑娘是要用东西盖在架子上去?
可是这个东西看着似纱非纱的,能遮风挡雨么?
姜小圆昨天认真算过了,大棚的大小刚刚好被一整张塑料膜覆,果然盖下来不偏不倚,正正好。整理好了边边角角后,整个大棚已经像模像样了。
姜小圆在外面估计了一下,觉得大概能够容纳十来个人住下去。
这一番动静有些大,又见到了奇怪的东西盖在上面,就连流民们都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棚子,更不用说本就在负责督建流民安置事宜的官员了。
还没等姜小圆进去试试自己的温室大棚如何呢,身后就有动静传了过来。
却是个穿着青衣的官员——便是在谢俊管理下,负责督建营造的张敬之。
姜小圆没少在谢俊身边见过他,还有些惊讶呢,却见张敬之朝她拱了拱手,解释道,
“姑娘,谢先生说姑娘正在造新式大棚,若是弄好了,便让在下前来察验一二。”
张大人今天早上被谢俊派发了这个任务,还一头雾水。
其实昨日负责营造的官员们就注意到了姜小圆这边的动静,当时都以为这姑娘是在瞎折腾,不过这姑娘就在自己的旮旯角落里面折腾,也没有打搅到工作,大家都没有放在心上。
张敬之,自然也是如此的。谁知道今天早上,谢先生却突然让张敬之过来察验一二,说是让他来看看这姑娘折腾出来的东西有没有大范围使用的可能。
张敬之当时就是心下发苦,心想就那木头框框?别说挡风遮雨了,能立多久都悬呀!
但是到底是谢先生派下来的差事,他自然要来。
只是他这一来,才发现昨天空荡荡的木头框大变样了,上头覆盖上了一层奇怪的“纱”,饶是这东西他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改变他的看法。
姜小圆当然知道,派这位来“察验”的,自然不是谢俊,而是陈秋。
除了他,恐怕也没有人会信她的瞎折腾十分了。
虽然这位张大人面上的狐疑都遮不住了,姜小圆却毫不介意,也没有被他打击到。
既然都搭好了,倒不如带着人进去体验一番。
于是……十来号人呼啦啦地往温室大棚里面一钻,把塑料膜做的帘子放下来之后,众人都惊奇地发现,这个看起来半透明的“纱”,竟然不透风,真的能够挡住外面的寒风!
众人都面面相觑,惊奇不已。
本来张大人还一脸狐疑的,现在却也有了些好奇,“姑娘,此为何物?”
“这叫塑料膜,可以挡住外面的冷空气,遮风挡雨也不成问题,而且这种塑料膜大棚里,会比外面要暖和上不少。”
她说着就带着大家从里面钻出来了。
因为人数多,大棚里面升温很快,再出去的时候,就能够明显感受到外面要冷得多了。
“我听说现在城中的木料不够,炭火更加不可能给城外的流民都供应上,如果将营地里面的棚子都改成这种样式的,既省料又保暖……”
姜小圆讲着讲着,却发现周围的人本来都还很是惊奇的,在她的话之后,都安静了下来。
她越说越小声,也有点儿不知所措,下意识地看向了自己的狗头军师葛先生。
葛先生叹了一口气,
“姑娘,此物虽好,若是想要大范围使用,却不现实呀。”
张大人摸着那“纱”沉默了一会儿,闻言也抬起了头,
“姑娘好心,但是此等好物,大批量使用耗资甚巨……又能有多少匹呢?”
姜小圆这才明白了大家刚刚的安静是为什么——
大概都以为她说了一句“何不食肉糜”一样的话吧?
听见张大人这么问,其实姜小圆昨天就在纸上算过了,她笑了笑,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一百匹?”
众人都有些哑然,葛先生也心想,看来姑娘对于外面究竟有多少流民不太清楚呀……
却听见姜小圆摇摇头,“一千!”
张敬之闻言瞬间就站起来了——
一千!
实在是这东西从未见过,张敬之下意识就以为这是什么珍惜的物件,只当是小姑娘虽然好心,却实在是太过于不知人间疾苦,杯水车薪,实在是没有来察验的必要。
但是如果有一千匹,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按照姜小圆刚刚说的,每个棚子大概只能容纳十五人——
但是张敬之多年主持营造,当然清楚这些棚子的容量绝对不止这一点。
流民们那里管得了什么“生存空间”,只要能有个地方躺下去、有屋檐遮雨,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其实按照张大人看来——至少这样的一个棚子,能够容纳二十来人。
一千匹的话,至少可以容纳两万人。
城中也会适当接纳一批流民,这样三万人之巨,算下来却是完全可以都为他们找到庇护之所。
而且这东西需要的木料也非常少,本来满打满算也只能容纳一万来人的材料,要是采用这样的结构,三万人却是够的。
张大人虽然很是激动,但是还没有冲昏了头脑,十分慎重地开口问道,
“那这一匹……可是需要多少钱?”
一千匹如果太贵,府衙不一定能出得起这么多钱。
张大人并不能未卜先知,在以为气温会回暖的前提下,他当然会选择便宜的方案了。
姜小圆本来下意识就想说这些她全捐了,但是她微微一顿。
一抬眸,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外面都围满了人,除了流民,还有许多本来正在一边负责组织的洪州府大小官员。
她即将出口的话在舌尖打了个转,换了个说辞。
“这是哥哥为我准备的嫁妆,但现在百姓流离失所,哥哥又带兵剿匪、抚恤流民,我便也学哥哥,将这些嫁妆都捐为流民所用。”
话音落下,却见到了周围人的表情动容,葛先生也是一顿,连忙高喊道,
“姑娘高义呀!”
这话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就连张大人看向她的目光,都仿佛明晃晃地写着三个字:活菩萨。
姜小圆从这热情的夸奖中好不容易跑出来,脸蛋还是红的——完全是臊得慌的。
她能够想到这些,还是因为暴君秋实在不是一个有着好名声的皇帝。就他这一世直接控制了官署、将洪州府全部把控在掌心的举动来看,恐怕他这一世也不会是什么在乎名声的。
他精通权术,可从小的经历就决定了他是个不在乎世人目光的皇帝。
可是姜小圆却身负着养成明君的道路,这一世已经避免了许多的不幸,既然有机会走一条百姓拥戴的康庄大道,何苦再和前世一样披荆斩棘呢?
她这辈子都没说过这样的话,尤其是什么嫁妆不嫁妆的——谁的嫁妆布匹是塑料膜呀!但是似乎在古代,把自己的嫁妆捐出去听起来好像比较好听……
她可不能再让人骂秋秋了。
她一回头,就见得葛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上来了,笑着问她,
“此事乃是姑娘一人的功劳,姑娘怎地还要提将军呢?”
在这段时间的观察里,葛先生隐约猜到了这两位大概不是亲兄妹。本来有些不愿意留在这个小姑娘身边的,但是渐渐地意识到了,要是自己对这位姑娘不忠心,恐怕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所以他就渐渐收了心思,当真开始为姑娘谋划起来了——辅佐不了未来皇帝,辅佐一下未来皇后也行呀!
姜小圆闻言也是一愣,蹙眉道,“可哥哥确实做了许多,若是没有他,此事恐怕我也难说服谢先生,为何要揽功?”
姜小圆心想:她是个带着任务来的系统外挂,只有完成了养成一代明君的任务才能转世,这不就是她的事业么?要是秋秋这辈子还是那个暴君之名,她还要不要做任务了?两个人一起夸夸不好嘛?
葛先生心想:不求当个刘邦的吕后,好歹也当个朱元璋的马皇后啊!要是把这次关怀流民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才好造势,到时候若是那位主子真的一朝腾龙,这样岂不是更加方便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试图劝道,“姑娘有这个能力,那就没有必要当背后的菟丝花,咱们要……”
姜小圆不满,“什么菟丝花,我是喇叭花。”
葛先生:……
好在,秦十一叫了一声,“姑娘!谢先生找您!说是要与您谈谈大棚之事……”
姜小圆应了一声,一溜烟就跑了。
其实图鉴里,葛先生的忠诚度已经渐渐地攀升到了50,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确实是很难得了,葛先生也是真的对姜小圆还不错。
只是吧,这人对别人还不错的方式就是——千方百计地想要给人家当谋士,怂恿人争权夺势。
有些人生来就不是安分的,放在她身边当狗头军师确实是没有给他什么发挥的余地……
葛先生的特长就是怂恿人造反,这一特长在现在秋秋身边,似乎没有什么大用;
给个小姑娘当狗头军师,这人都能想搅风搅雨,似乎也不太合适待在她的身边了。
这么看起来,葛先生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用才好。但是有一句话不是说:用对了地方,废物也是宝贝……
那对于什么人来说,造反是最致命的呢?
某些时候,姜小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的思维方式已经渐渐地和陈秋越来越像了。
姜小圆那一瞬间,脑海里面浮现出来的,竟然是太子的身影。
只是她很快就甩掉了这个想法,不不不,葛先生现在的忠诚度才50,万一真放过去了,岂不是马上倒戈了?
她打消了这个危险的念头,连忙去找谢俊了。
……
然而此时此刻,姜小圆刚刚想到的太子,却正在距离洪州府不过两日脚程的钦州府上。
太子果然在钦州府找了个借口停了下来。
他的身份贵重,如果说他贸然过来的话,洪州府自然就是他拿主意。可是太子身边能人辈出,早就有人预测到洪州府最近的天象,叫停了太子的脚步。
太子自然也看见了洪州府探子的来信,他冷冷地弹了弹手中的信,
“孤倒是要看看,这燕晋究竟要如何收场?”
太子本来对这燕晋还是有些好感的,然而在看到知府的那一封信之后,态度急转直下。
燕家之事,已经彻底激怒了太子,他生平最恨人不把他放在眼底。
更不用说越过他直接告诉皇帝!他派人去拦都来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都进了汴京了!
而且燕晋已经先发制人地将知府扣押,控制了洪州府。这是擅权,如果能安置好,他还有翻身的余地;但是如果却并没有处理好……光是他包围知府府邸,这事就可以说他谋反了。
等到洪州事了,他便会替父皇将此人给收拾了此人。
却听见了外面有人传信过来,“殿下,洪州府的宋通判发来了急讯,请求咱们的赈灾粮……”
太子此次被派过来,自然也是监管江南赈灾事宜,还押送了大批的赈灾粮。
只是他知道洪州府此次必然是不行了,自然不肯掺和一脚。
要是他真的把粮食送去了,等到洪州出事,他还怎么找借口说自己被困在了钦州府没法营救?
这趟浑水,他自然是不肯沾的;赈灾粮给谁,也是绝对不可能给洪州府的。
但是他不给,总要找个借口的。
于是他弹了弹信,笑了,
“回头告诉那宋通判,就说燕家勾结流寇、燕晋包围官衙又有谋反之心,恐赈灾粮有去无回,先行发放给其他州郡。”
为了那赈灾粮,那姓宋的,恐怕也要与燕晋彻底决裂了,燕晋就要成为洪州府的罪人了。
“这……”
“还不快去?”
*
姜小圆刚刚把图纸和那上千的塑料膜交给了谢俊,自己披了厚厚的披风去了城门上。
倒计时,已经悄悄地减少了天数。
也幸好现在不过是才开始搭建棚子没有多久,中途换成温室大棚还是来得及的。姜小圆估计了一下,无论如何,在寒潮来临之前,这数千的大棚就都能安排上了。
她多少有些小骄傲的,又看了一会儿,一直到闻到了城楼下的米粥香味,才发现天色越来越晚了,竟已经到了饭点了。
只是她不过是看了城楼下的粥,就叹了一口气——从高处往下看,粥里清得能够照得出来人影。现在那个储粮的任务也写的很清楚,洪州府现在的存粮是(8/30),只够吃八天的,哪里敢给这些流民太多呢?
姜小圆听谢俊说了,宋通判给朝廷写了折子、也给押送粮食的太子也送了急信,更是短短的时间里,周围的州府都送了信,希望有人能够驰援洪州府。
但是姜小圆知道,如果真的有人帮了洪州府,恐怕前世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可是现在的天气,地里不会长、天上不会掉,她也想不到办法,去哪里弄粮食来呢?
她揉了揉自己被风吹得通红的小脸蛋,问秦十一道,“怎么天都黑了,将军还没回来?”
昨天夜里陈秋接到急信就走了,姜小圆在军营里就习惯了他突然间被叫走,也只当是流民哪里又动乱了,却听见秦十一语气里面带着一些的喜悦,
“姑娘,您还记得,上次您画了两处粮仓的地点么?”
姜小圆有些惊喜,“找到了?!”
其实当时姜小圆自己也没有报太大的期望,她只是在地图上找了几个地名和粮食相似的地点圈了起来。但是总也算是有几分希望,所以她还特地让秦十一拿去给了秋秋,不管找不找得到,试试总是好的。
却没有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找到了!
“黑甲卫已经找到了,只是……事情有点儿棘手。”
两处粮仓都藏在附近的山间,各个都被流寇死死地把守着。
因为流寇人数众多,派去的数百黑甲卫竟然有些不够,探子只好回来报信。
粮仓里面的储量,比当初姜小圆估计的还要大。
现在的洪州府的粮食供应捉襟见肘,这两座粮仓,他们自然势在必得的。
“而且姑娘你有所不知,咱们的探子这次还发现了件事儿,那伙匪窝里存粮还有不少!洪州府附近流窜的流寇这么多,约莫着有四五伙……”
他们平日里打家劫舍、不知道洗劫了多少百姓和村庄,还对路过的商人拦路打劫。江南因为这些流寇,已经乱成了一片,这样的情况都持续了两年了,这些人还能一直活跃到现在,可见是粮草十分充足……不然也不能在一次次的剿匪当中仍然坚持下来。
听着秦十一兴奋的语气,姜小圆越听越不对劲。
因为在秦十一的描述里,这几伙打家劫舍的流寇,已经成了一只只的肥羊。
粮食除了找富户要,除了搜刮燕家的粮仓,只剩下了找朝廷要这一条路。
但如果朝廷不理、路都堵上了呢?
姜小圆惊呆了——
所以,这一世的重光帝,就去打劫土匪了。
第65章 怒骂之声
*
“只要主子这次成功劫走他们的粮草, 谢先生也不用发愁城中没粮了。”
显然,秦十一非常遗憾自己不能和主子一起去。
其实姜小圆也有点遗憾, 甚至还开始怀念起了自己还是袖子里的小人那么大的时候——那样就可以被他揣在兜里一起去打劫了。
姜小圆也很清楚这一次陈秋出去的重要性,他这一次去,是要解决几万人的口粮问题的。
洪州府这两年的时间里粮价节节攀升,要是现在征用城中太多的积粮,很可能会造成城内粮价的飞升。要管外面的流民,却也不能不管城内十万百姓的死活。
这实在是一个艰难的困局,但是显然, 陈秋并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他早就将洪州府附近的贼窝摸得清清楚楚的,这一次去势在必得的。
姜小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 却没有料到——
他这一去,就足足三天都没回来。
正好谢俊同意了大范围营造温室大棚的建议, 姜小圆也有得忙了,暂时把心心念念惦记着的打劫的战果放在了一边。
她本来预计,至少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搭建好所有的温室大棚。
但实际上,速度远远要比想象中更快。
本来这些都是官衙和黑甲卫来做的事, 人手是非常紧张的, 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流民都加入了其中。
都说是人多力量大,原本搭起来的简易窝棚都被挪了地方,不多时,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温室大棚都建起来了,竟然只花了三天!
当然不是因为流民们有着极高的觉悟了, 而是因为粮仓的存粮一日日捉襟见肘, 谢俊就改了之前的施粥的策略。
正好现在整个洪州府的人手都不够, 他便派人在流民当中宣传, 只有协助官衙做事的, 例如帮忙搭建棚子、伐木等等,才有多的粥喝;要是不做事,一天就只有一碗粥。
就连老弱妇孺,也可以做些帮忙清理的活计来。
这样多劳多得,就动员起来了所有的流民。
棚子建得快,姜小圆也越发忙得脚不沾地。
毕竟塑料这个东西,除了她其他人都不是很了解,就会经常发生一些误会。
竟然还有人试图在大棚里面点火,姜小圆就像是一只小蜜蜂,恨不得在每个人耳朵边揪住他们的耳朵大喊——
会、中、毒、啊!
这东西不能烧啊!
要如何在大棚里面安全使用炭火,成了个新的问题。还好有张敬之这个精通营造的人帮忙,不然姜小圆都能愁掉自己的一大把的头发。
因为太忙了,姜小圆干脆就每天穿着一身灰扑扑的“工作服”,扎着个简简单单的包子头,在流民的营地里跑来跑去。
她长得太有亲和力,又特别嘴甜,因为出现的次数很多,渐渐地大家都开始叫她“圆姑娘”。
其实负责营造的官员是最难的,因为总是需要和流民们沟通,他们既不信任官府,又充满了警惕心,时常就要和衙役们发生些冲突。
于是张敬之盯上了姜小圆,凡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把姜小圆推去,总能圆满解决。
要不是这姑娘是燕将军的亲妹妹,张敬之真的特别想找谢俊把人要到他们这儿来。
但因为燕晋的威名赫赫,他只能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咽回去了。
随着木料逐渐充实,整齐的大棚建好……一切都井井有条,似乎所有事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姜小圆也从原来的不安,在一日日的忙碌中,渐渐地对于那个大大倒计时不再畏惧。
这天收工后,姜小圆回了府城里。她才刚刚下马车,就差点被一群人给撞飞,还是秦十一拦了一下,才好险没有摔着。
她一抬头,却见这些人朝着不远处的粮铺蜂拥过去——
那粮铺的招牌都被冲得七荤八素,外面长长的队伍都被冲散了,场面混乱至极。
姜小圆一边让秦十一去通知谢俊,一边拉了个街边的小贩过来问。
却听到那小贩道,
“姑娘您还不知道?外头那些流民人数可多了,我听说官衙的粮食不够,想要征集城中粮铺的米粮……这不,大家都来抢了。”
姜小圆一愣,这事儿什么时候传出去了?
她又找了其他人来问,答案都和这位差不多。
原来就在今天早上,就有流言传了出来。说是城外粮食不够吃了,所以给流民们的粥才改成了一天发一碗,渐渐地演变到了下午的时候,流言就成了官衙要征召粮铺的粮食……于是就引发了这一次的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