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品也没浪费,都被江母收走了,她还对大伯娘说,自家可以帮着消耗失败品。
大伯娘:……
对于这个死抠死抠的妯娌,她表示无话可说。
只这般,连着好几日,江家都是吃各种素肉的。味道肯定是不同的,食材上也有着根本的区别,赵桂枝还用酱料拌了野菜,也是相当得好吃。
这还不算,眼见面饼子吃光了,幼娘又烙了一些,她听了赵桂枝的建议,先烙了薄薄的一层,然后在上面刷酱料,又加了酸黄瓜、野菜、萝卜丁,当然素肉是必须有的。
味道自是不用提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对虎头造成了又一次致命伤害。
“来,虎头。”三郎吃饱喝足开始折腾大侄儿,“你过来我教你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你展开了说说……虎头你给我回来!”
……
直到大伯娘办嫁女席面的前一日,经过了薛氏的检查,虎头彻底痊愈了,他开心极了:“二婶二婶!做好吃的!”
“不行!”说话的人是江母,“明个儿就要吃席去了,今天还折腾什么?没叫你饿肚子就不错了。”
虎头:……
生活不易,虎头叹气。
但起码明个儿有好吃的吧?
大伯娘办的是嫁女席面,其实就是比正日子提前一日先请亲朋好友吃一顿。吃完席面的第二日,江家的亲眷还要去送嫁,当然不可能是全部人,隔房只要在村里就可以了,送嫁的是秀娘的亲哥哥嫂子们。
赵桂枝在办席面的前一日就已经将准备工作完成了,包括一大锅酱料,还有其他的配料,凡是能提前完成的,她都准备好了。
“豆腐呢?大伯娘,豆腐订了吗?”
“订了,你不是还叫我送吃的给你姨吗?”大伯娘满意的看着一屋子的吃食,“傍晚就能送来了。”
见她心里有数,赵桂枝也就没多说,眼看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她提前回了家。
隐隐约约的,她感觉自己似乎又忘了什么事儿。
此时,江父并大郎二郎正忙着往家里赶呢,他们算好了时间,大早上的出发,紧赶慢赶的,估计能在天黑时能到家,倒是耽搁不了明个儿的吃席。
没想到,半道上遇到了赶着牛车回村的豆腐张。
“你们可真着急,我还在镇上打听你们呢。”豆腐张冲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上车,“我要去江家送豆腐,等下你们先等等我,装上豆腐后再一起去大坳子村。”
“哪个江家?我大哥家?”江父坐上车,边摸钱边问道,“给,三文钱。”
“不收你的。”豆腐张奇怪的看了江父一眼,随后恍然大悟,“你还不知道吧?”
“知道啥?”
“我媳妇的娘家外甥女嫁给了你儿子……二郎,以后你得管我叫小姨父。”
江二郎:?
“桂枝是虞三娘的外甥女?”他反应过来了,惊道,“桂枝她想起来了?那我得陪她回趟娘家,拜见岳父岳母。”
豆腐张觉得赵桂枝那样子似乎不像是想起来了,可这事儿要想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好在这儿离石磨村还有不少路,他慢吞吞的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江家父子三人:……
就跟听天书似的。
终于,在豆腐坊里稍作停顿后,他们再度出发,赶在傍晚太阳下山之前,就回到了大坳子村。
牛车是停在大伯娘家门口的,要卸货嘛,但豆腐张也没让他们走:“这些是你家订的,另外这些是给外甥女的。”
大伯娘看了看自己订的几版豆腐,以及一大筐的豆皮豆干黄豆糕,再看看另外一边……
也来了个全部豆制品不说,居然还有衣裳料子和脂粉。
豆腐张还忍不住多了一嘴:“我媳妇还给她外甥女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啊,我老张家还出了个能写字的。”
始终没吭声的江二郎愣了一下:“那桂枝岂不是也能识文断字?”
作者有话要说:  江二郎:我脑婆居然认识字???
赵桂枝:我怀疑你在骂我,并且我有证据→_→


第8章
别看江家有两个读书人,可在这年头,男子读书尚且是个稀罕事儿,更别提女子了。
听闻自家小媳妇居然能识文断字,江二郎很是惊讶。
待回了家,他二话不说就找到赵桂枝,将信给了她,还一脸期待的看着她。
赵桂枝惊讶极了。
惊讶的点还在于收到了信,而是二郎回来了。
也对,大伯娘要嫁闺女,身为堂哥的二郎,就算不用亲自送嫁,但肯定会回来吃席的。
她很努力的将惊讶改成惊喜:“二郎你回来了啊!”
——你要是再不回来,我都快把你给忘了。
幸好,江二郎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催促她看信:“是你姨写给你的信。”末了,他还两眼放光的看向她,“我原先都不知道你能识文断字。”
赵桂枝:……
哈?!
下意识的接过信,赵桂枝心里直打鼓。她很清楚,就算她小姨能够无障碍的阅读繁体字,但肯定不会写啊!所以,她即将让江二郎看到一整页,缺胳膊少腿的简体字了?
她正犹豫着呢,就听到江母在院坝上喊二郎。
二郎递给她一个歉意的眼神:“你先看信,我马上回来。”
走走,赶紧走!
赵桂枝目送二郎出了房门,立马快速拆了信,展开一看……
噫!
她小姨这人有毒啊!
哪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当她看信的那一瞬间,还是忍不住露出了极度嫌弃的表情。这已经不是缺胳膊少腿的简体字的问题了,更不是写得丑不丑的问题了,而是……
满满一整页的汉语拼音!
赵桂枝从来也没想过,用毛笔来写汉语拼音的冲击力会那么大。
她木着脸开始拼读。
难倒是不难的,就是这一幕要是叫别人看见,估计得以为她是个神经病。费了一些时间,她总算是弄懂了她小姨的意思。
原来,前几天大伯娘去豆腐坊订豆腐时,不光带了赵桂枝做的素肉零嘴,还帮江母捎了口信。
重点在于那个口信,差一点点就逼死了虞三娘。
江母的意思是,先前不知道赵桂枝娘家的情况,还以为她是孤女,亲事上面也比较凑合,该走的礼都没礼。眼下都知道了,那肯定得将礼数给全了。还说他们江家不是那等不知礼数的人家,别的不说,总该叫二郎带着桂枝回个门的。
站在江母的立场上,说这么一番话,那叫一个合情合理。
可虞三娘就凉了。
那不是她一时嘴快瞎扯的吗?
正所谓,嘴瓢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现在问题来了,虞三娘上哪儿找个富贵的娘家呢?她本人是有娘家的,因为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娘家有四姐妹。但一来家里跟富贵毫无关系,二来那也跟赵桂枝毫无关系啊!
虞三娘真正的娘家大姐,人家名叫虞大娘,在二十年前就嫁到了一个姓刘的人家。
所以,咋办捏?
赵桂枝表示,她也爱莫能助。
拿着信跑了出去,她径直找到豆腐张:“小姨父,这信是我姨叫你捎来的?可我怎么看不懂呢?”
“你不认识字吗?”豆腐张问。
“不知道啊,以前的事情我都记不得了,反正我看不懂。”赵桂枝装失忆都装出经验来了,一脸无辜的摇着头。随后她假装想起了什么,忙道,“我让二郎帮我瞧瞧,他认识字。”
刚好,二郎忙完走过来,听到赵桂枝的话,顺势从她手里拿过信。
“呃……”
赵桂枝就很同情他,连她这个认识汉语拼音的人,在看到的第一眼都觉得眼前一黑,二郎肯定要比她更懵圈。
要怪只怪,她小姨太造孽了。
“二郎,信上说了什么?”赵桂枝戏精上身,凑到二郎身边,催促道,“你快念一念啊,我姨特地写了信过来,肯定有要紧事儿跟我说。”
二郎眉头紧锁,愣是半晌没出声,眼神来回的在信纸上扫视,活像是碰上了世纪大难题。
更确切的说,特别像是赵桂枝面对数学题的时候。可不会就是不会,看得再久看得再认真,最终还是不会。
江母和薛氏凑了过来,还有江父和江大郎。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二郎身上,只等着他给大家念信。
这种情况其实在江家不算稀罕,早在三郎进学前,或者刚进学的那几年,但凡村里有需要读信、回信之类的事情,都是来江家找二郎的。没办法,整个大坳子村就没几个能识文断字的,就连二郎刚开蒙时,也是去邻村的村学念书的。
读信啊,这活儿二郎太熟了。
但眼前的信啊,让他陷入了极度茫然之中。
“念啊!上头说了啥啊?”江母耐心不好,见儿子久久不吭声,忍不住催促道。
这年头就没个隐私观念,谁家来封信都是一群人围着听的。大概也是因为这样,虞三娘才特地用汉语拼音来写信,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她英语不好,只能写拼音。
二郎继续懵圈中。
赵桂枝都要心疼他了,心说早点儿放弃吧,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呃,我看不懂。”二郎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毕竟这玩意儿就不是认真思考能思考出结果的。他只无奈的将信还给了赵桂枝,满脸歉意的道,“兴许这是某种暗语吧?我看到好几个符号是相同的,挺有规律的,但我还是没琢磨出来。”
汉语拼音……确实是挺有规律的。
赵桂枝没打算逼死她男人,闻言果断的将信叠吧叠吧重新放回了信封里,交给豆腐张:“小姨父,干脆你帮我捎个口信给我姨。就说等我大伯娘家的席面办完了,我抽空去一趟石磨村。”
豆腐张不疑有他,收了信就赶着牛车回去了。
赵桂枝目送他离开,总觉得今晚她小姨又要睡不好了。
啧啧,真惨。
这件事情告诉她,千万不要嘴瓢,还不如跟她似的,一问三不知。果然,小说诚不欺她,失忆大法才是穿越必备。
因为明个儿要去吃席,今晚的夜饭没有太讲究,只是简单的粥配下饭菜。
下饭菜也不是素肉,之前的豆腐包括所有的豆制品都应吃光了,其中江母贡献最大,无论是咸香还是麻辣,她都吃得特别欢。宁可吃完咣当咣当的灌水,就是不肯亏待自己的嘴。
那架势,让赵桂枝仿佛看到了她小姨……
总之,今晚的下饭菜非常简单,就是用失败的酱料拌了萝卜块。
但简单并不代表不好吃啊!
“这萝卜是谁做的?滋味不错。”江父连挟了几筷子萝卜块,不住的赞道。
“你闺女。”江母就不一样了,一边吃一边皱眉,她不喜欢吃萝卜,她还在惦记香辣味的素肉串。
“幼娘厨艺有长进啊!”江父高兴极了。
幼娘:……
不就是把萝卜切成块放到大海碗里,然后浇上酱料拌一拌,再端上桌吗?这跟厨艺有啥关系?
因为明个儿要早起,等吃过夜饭后,众人匆忙洗漱了,就回屋歇着了。
回屋时,赵桂枝又差点儿闹出笑话来了,她本人走在前头的,进屋后本能就想关门。然而,二郎是跟在她身后过来的,得亏她反应快,及时收了手,要不然……
差一点点,她就要把这么帅的救命恩人给拍了。
二郎完全不知道自己刚逃过了一劫,只跟赵桂枝说着话:“明个儿你也要去大伯娘家帮忙吗?那你跟着大嫂,她干啥你就干啥,省的做得不好,叫娘看见了又要骂人。”
赵桂枝突然想起来了,二郎还不知道她点亮了厨艺技能。
想到这里,她冲着二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明个儿的席面,我掌勺!”
二郎:……
完了,他娘又要骂人了。
江母当然不会骂人,她甚至连早饭都只吃了七分饱,就带着两个儿媳妇匆匆去了大伯娘家。
幼娘也是要去的,不过她还没嫁人,因此是直接去找堂姐秀娘的,跟其他几个未嫁的小姑娘一起,陪着秀娘待在房里。
至于江父和三个儿子,则会更晚一些过去,去了直接上席面,不必做事。
乡下地头就是这样,说不讲理也成吧,反正一旦碰上了吃席的事情,忙前忙后的基本上都是已嫁的女子,男人只需要到时候吃席就可以了。像江家都算好的了,一共摆六桌,其中四桌招待男客,两桌则坐女人和孩子。
这种事情也不是赵桂枝能解决的,她直接跟江母和薛氏去了灶屋。
她们到时,已经有不少人过来帮忙了,灶屋里外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因为赵桂枝不会生火,加上她要做的菜就算提前准备好了酱料,还是需要人帮忙的,江母和薛氏就索性给她打起了下手。
一共六桌的饭菜,就算只负责每桌的其中两道菜,那份量也不算少了。
赵桂枝没管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她只让江母和薛氏跟她一起将豆腐皮和豆腐干都腌制起来,倒不需要太长时间,毕竟要做的是麻辣火锅味儿的串串,就算不曾腌制入味,有底料在,不怕味儿不够浓郁。
切好腌制好,再用提前准备好的干净竹签子串起来。
这些事情江母和薛氏都能做,赵桂枝吩咐她们做完后,将串串放到已经调配好的酱料里,一并倒入大铁锅里,用大火炖煮,到时候再分别舀到六个大面盆里就可以了。
串串做起来是麻烦,但其实难度不高。当然,前提是酱料已经准备好了。
第二道菜就必须由赵桂枝全权负责了。
她要做的是蒜香粉蒸肉。
这是一道放在上辈子特别常见的菜,一般的家常菜馆子里都有的。但对于赵桂枝来说,她做的蒜香粉蒸肉,最大的特点就在于……
没有肉。
蒜香粉蒸肉的做法有好几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主料必须是五花肉。其他的配料,像大蒜也是必须的,但用生抽还是老抽,是放蚝油还是香油……这些细节都不用太在意,各地的做法都是略有些区别的。
但五花肉啊,那要是没有五花肉,这算什么蒜香粉蒸肉呢?
可赵桂枝要做的,就是没有放肉的蒜香粉蒸肉。
其他配料还是需要的,她还特地提醒了大伯娘,要给她准备一篮子鸡蛋。对此,大伯娘是欣然接受的,在她看来,四素四荤是席面的标准,怎么能用全素来凑合呢?这是态度问题。
赵桂枝看了一眼正忙得起劲的江母和薛氏,她动作利索的拿起了准备好的素鸡豆腐,唰唰的切成大小差不多的薄片,放入一个大面盆里,又麻利的往里面打了几个鸡蛋,加盐后用手抓匀。
瞧着差不多了,她赶紧倒了备好的米粉,又跟守着旁边锅子的婶子要了些热水加入其中。
“二郎媳妇,你这是在干啥啊?”旁边的婶子好奇的探头。
“蒸素鸡豆腐呢。”赵桂枝也没打算瞒着人家,毕竟她的手艺只是口感上无限接近于肉,还不到能够以假乱真的地步,只要是稍稍细心一点的人,哪怕没看到灶屋里的事情,也能分辨出用料来。
那婶子更好奇了:“素鸡还用蒸啊?”
赵桂枝也不解释,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啥素菜到了她手里,都得变个味儿。
她一面拿筷子搅合着,一面又飞快的加了一些盐巴和猪油,倒了生抽进去,最后又拿蒜粒调味。
瞧着差不多了,她拿来了几个大海碗,往碗内壁里抹了一圈猪油,抹好后,搬起面盆,将里面已经搅拌好的依次倒入大海碗里。
一共六个大碗,一桌一个。
可惜大铁锅还是不够大,反正一口气放不下六个碗。赵桂枝分两次放到锅里蒸,蒸好后还不能直接端上桌,还得往上面撒一把葱段。
赵桂枝还挺遗憾的,这会儿还是开春,这要是秋天了,各类素菜的品种再多一些,她还能做蒜香粉蒸排骨呢,那味道才是真的好,就是步骤略有些麻烦。
旁边的大婶是大伯娘喊来帮她烧锅的,毕竟江母和薛氏已经忙不过来了。可这大婶看着赵桂枝这堪称糊弄的手法,只觉得这小媳妇不靠谱。
但这个念头,在粉蒸肉出锅的那一瞬间,彻底消失了。
大婶忙拿厚布过来端,又扭头问要不要上菜了。
“上吧上吧!赶紧上菜吧!人都到齐了。”大伯娘在外头喊着。
赵桂枝之所以选择蒸菜,也是担心炒菜的速度慢,还没办法一起上桌,总不能这桌都快吃完了,旁边那桌还没上吧?
蒸菜就方便多了,哪怕分成两锅好了,毕竟这不是真的五花肉。素鸡豆腐熟起来很快的,前一锅出来的三大碗蒜香粉蒸肉刚上桌,后一锅也马上就好了。
至于麻辣火锅味的素肉串,那就更方便了。
六个大面盆,江母举着个大铁勺往里面挨个儿加底料,然后又拿大漏勺捞串串,尽可能的让每个面盆的串串看起来一样多。
串串和粉蒸肉几乎是前后脚的上了桌,尤其是串串,麻辣的味道直接就冲着宾客们去了,那种扑面而来的咸香辣味,让人第一时间就忍不住分泌口水。
虎头就很有经验了,哪怕他都没吃到几口,但他看过他奶天天就在那儿吃,看都看出经验来了。
就在其他人对着串串愣神之际,他一把抓起一串,嗷呜一大口吃下去,辣得他倒抽凉气眼泪直往外飙。
因为薛氏还在灶屋里忙着呢,负责看孩子的是大郎。可大郎对这种香味也完全没有抵抗力,眼见儿子在吃了,他也立马抓过一串,二话不说就往嘴里送。
有人开了头,接下来所有人就开始左手一串右手一串,也不管自己到底能不能吃辣,先吃再说。
相较而言,粉蒸肉的香味就没那么夸张了。
但等一大盆的串串都被吃光了后,再一尝……
又香又嫩又滑,几乎都不用牙齿咬,一下子就能顺着食道滑到胃里。关键是,赵桂枝觉得不能每个菜都很辣,所以粉蒸肉里是一点儿辣都没放,在猛吃了串串后,再吃粉蒸肉,丝毫不会觉得口味清淡,反而有一种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下去的舒坦感觉。
咸香嫩爽,仿佛是最上等的五花肉。
“好吃!真好吃!”
“我敢说,这嫁女席面,绝对是十里八乡独一份!”
“这得花多少钱呢,可真舍得。”
大伯娘从头到尾都在笑,办席面的人家,最高兴的不就是宾客们吃得痛快吗?吃好喝好,就是对主家最大的赞美了。


第9章
前来吃席的都是江家亲眷,原就是带着一肚子好话过来的,这会儿又是吃香的喝辣的,自然是满脸笑开花,那好听的话不要钱的往外倒。
大伯娘面上的笑容更是从头到尾就没停过。
江家大伯也是如此,一面带着三个儿子挨个儿敬酒,一面叮嘱着明个儿还要来,有喜糖吃呢!
他们这一带嫁女的流程都是如此,出嫁前一日开始广邀亲朋好友吃席,后一日也就是好日子当天,则由亲哥嫂负责送嫁。又因为秀娘要嫁的人家在孝义镇上,未免赶不上吉时拜堂,几乎天不亮就要来接人出发了。
可嫁闺女哪能不热热闹闹的?生怕明个儿只有近亲过来,江大伯挨个儿的叮嘱过去,还让他几个孙子去邀请村里别家的孩子。反正甭管是不是亲眷,明个儿只要过来的,就有喜糖和炒花生吃。
这年头的乡下孩子,能吃饱喝足就算是幸事了。零嘴?除了逢年过节,谁家大人舍得花钱给孩子买零嘴?
因此,在江大伯的努力下,所有人都表示,明个儿肯定来,全家都来,好叫秀娘的夫家瞧一瞧,他们江家人多团结,免得嫁过去后叫人欺负了去。
江大伯笑呵呵的,他就是这个意思,当爹娘的能帮衬儿子一辈子,但闺女却没了法子,只能尽可能的表现出对这个闺女的在意来,好让对方知道秀娘是有娘家撑腰的人。
也不是没人说酸话。
等饭菜都上桌了,后头那些帮忙的嫂子婶子们,也开始吃了起来。她们没去前头,就待在灶屋里,饭菜倒是有的是,盛出去的时候都特地留了一份的,边吃边聊,气氛照样热烈。
就有个大娘嘀嘀咕咕的说:“这也太丰盛了,就嫁个闺女,至于吗?太夸张了,太浪费了……”
“有的吃还堵不上你的嘴?”江母啪的一下就将筷子拍在了灶台上,横眉竖眼,完全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我们江家都没说啥,你有啥资格说这话?不想吃就甭吃!”
那大娘默默的端起饭碗,贴着墙溜出去了。
薛氏忙给江母舀了一大勺的蒜香粉蒸肉:“娘你尝尝这个,桂枝留了一些出来,刚蒸好出锅的,可香可嫩了。”
江母斜了她一眼:“就你惯会和稀泥。”话是这么说的,她还是顺势尝了一口,顿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五花肉?粉蒸五花肉?”
赵桂枝指了指旁边还有剩下的素鸡豆腐:“粉蒸那玩意儿。”
噢,也行吧,反正味道好吃就成,原材料也不是那么重要的。
扫兴的人被吓跑了,剩下的人自是高高兴兴的吃着喝着,还商量着怎么分剩下的菜。
得了个空,赵桂枝问薛氏:“刚才那大娘是谁啊?”
“大伯娘她嫂子。”见赵桂枝一脸的懵圈,薛氏又添了一句,“她娘家嫂子,不是咱们家的。”
赵桂枝:……
她原本还觉得婆婆有点儿小题大做了,可一盘算这个关系,就感觉吧,那人怕不是有什么大病吧?
薛氏又道:“她原本想让自家儿子娶了秀娘的,说什么亲上加亲最是好了。可咱们大伯娘多疼秀娘呢,咋舍得让秀娘嫁去过苦日子呢?一口就给回绝了。”
“大伯娘是对的。”赵桂枝上辈子是个学渣,可就算是学渣好了,表哥表妹生傻子这种常识,她还是知道的。
“那可不?咱们秀娘是要嫁到镇上去享福的!”薛氏一脸的与有荣焉。
又过了一会儿,等前头的席面吃完了,大伯娘送走了亲眷,又转到了后头,开始给大家分东西。
吃剩下的饭菜,一早就被江母做主分给了几个年长的婶子,但那些一点儿都没动的食材,却是好端端的搁在那边。
大伯娘一来就抓着赵桂枝的手,一叠声的道谢:“前头一个劲儿的夸我大气,买了这许多肉来请客。唉,我听着都心里冒虚,跟他们说是二郎媳妇做得好,可他们说啥都不信。我也没辙儿了,这样吧,剩下的鸡蛋你拿去……”
“好好,还有啥要给我的,我拿着。”江母抢在赵桂枝开口之前,先点头答应了下来。
“我给二郎媳妇的……算了算了,你拿去吧。对了,上次你跟我说,你家没辣椒了?我还有半袋子的干辣椒,都拿去吧。”
江家没辣椒的根本原因在于,江母太重口味了。本来,赵桂枝做的素肉串串就已经放了辣椒了,她还嫌弃不够辣。后来几次失败的调料里,她又给偷偷的放了好多辣椒粉,直接导致原本可以用半年光景的干辣椒,宣布库存告罄。
幸好,干辣椒不是什么稀罕物,江母前两天就在说,等下回赶场子的时候,一定要买上半箩筐来。结果今个儿就如愿了。
“那怎么好意思呢?”江母笑得见眉不见眼的,“我们家没石磨,大嫂你让我把干辣椒磨成粉再拿过去呗。”
“成成!咋样都成,不过明个儿不行,你后天再来吧。”
江母一口答应。
这天,他们不光吃饱喝足了,还能带回去好多的剩菜以及食材。
更让赵桂枝意外的是,前头那六个装了麻辣火锅味素肉串的大面盆,都被人拿走了。当然,人家的目的不是为了盆儿,而是里头的底料,说什么回头再倒进锅里煮一煮,哪怕放切成块的土豆和萝卜,味道也是好的。
后来的洗涮,赵桂枝没参与,江母让薛氏留下来帮忙:“桂枝就算了吧,我怕你把他们家的碗都给砸了。”
赵桂枝:……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但相较于下厨,她的确非常得反感洗碗筷。上辈子,最早是她小姨负责洗碗的,后来她小姨买了一台功能强大的洗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