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却就太严厉了,以至于长孙愉愉都不明白这位老太太怎么对自己有那么大的敌意。她忍不住抬起头,却听得老太太厉声道:“低下头。长辈说话,你抬头看着我是个什么教养?”
长孙愉愉只能重新低下头,在心底把陆行骂了个半死, 若非嫁给他,她怎么会遇上这么厉害的老太太?
罗氏隐约知道老太太为何对长孙愉愉如此严厉, 但此刻却不好为长孙愉愉说情, 只能在一旁沉默地看着。
堂内人都你看看, 我看看你, 吓得大气不敢出, 许多人都不懂为何老太太对新进门的华宁县主如此苛责, 一点儿面子都不给的。平素她的为人可不是这样的, 严肃归严肃,却并不严苛。
“陆家传承千年,全靠的是子孙们遵循家规做人。你新进门,不知我家家规,年前你将家规抄写百遍吧,如此才能铭记于心。”
“是。”长孙愉愉低眉顺目,作为晚辈只有应下的份儿。
老太太又训斥了一会儿,这才给了红包叫起。
长孙愉愉和陆行又往罗氏跟前跪下敬了茶,这才能好好儿地站着说话。
“富华家的,你先送九哥儿媳妇回他的院子,顺便把家中的规矩告知她。咱们家便是公主进门也是一视同仁的。妯娌之间都是彼此一般的。”老太太道。
长孙愉愉乖巧地行礼转身,跟着富华家的走了。出门时,阳光阳面而来,她略略抬手遮了遮眼睛,长长地吐了口气,可算是明白为何那些小辈都要绕着蔚荣堂走了。
陆行的院子是琅玕院,沿途植竹,显得十分幽静,路边有一泓小溪潺湲流淌,溪畔立着一盏盏竹筒小灯,想来夜晚点灯时,映照着溪水应当波光点点,仿佛有金鳞出没。
穿过竹拱门,便到了琅玕院的院门。
三个黑色大字,写得遒劲有力,却又不失竹之清雅。
富华家的见长孙愉愉盯着那字看,就笑着道:“县主,这字是二爷在的时候写的,这院子也是他亲自给九哥选的呢。”
二爷就是陆行的生父了。
长孙愉愉点了点头,“难怪我觉得那字很是不凡。”
院子虽然有几年没人住了,但是打扫得很干净,也没有霉气儿,看来是有人经常来开窗通风。
整个屋子都是竹子制的,上得台阶就得脱鞋,里头的地板也是竹制的,铺得平平整整,屋里的家具摆设全是矮榻、矮桌。
富华家的站在竹制阶梯下道:“县主请进吧,九哥儿素来不喜欢我们到他屋里,丫头也只有打扫的时候才准进去。”
这什么毛病?长孙愉愉在肚子里撇撇嘴。
“我待会儿给县主送衣裳来。”富华家的道。
长孙愉愉没能理解什么叫待会儿送衣服来,但她也没多问,等衣服送来了自然就知道了。
莲果和冬柚开始指挥外头伺候的小厮和仆妇将她们带来的东西归置好。这院子却比东阳坊大多了,不至于再出现长孙愉愉的东西放不下的窘境。
长孙愉愉自己则往里走,四处看看。其实陆行这屋子真没什么看头,一眼就能望到头,特点就是通透。
几乎没用隔扇,三名两暗五间的屋子几乎都是敞着的。
而寝室却是在后面一进,需要穿过东梢间沿着游廊通向后进。那一进专做寝室,却没有床。
或者该说有一个大大的竹制床台子,上面铺着被褥,四周没有任何床架遮挡,也没有床帐。这样奇特的床,长孙愉愉还是第一次看到,但却不讨厌,甚至还觉得挺不错的。比寻常的床通透多了,敞亮多了,人不会有闷在里面的感觉。
穿过两侧都是衣橱的狭长廊道,就是净室。如此换衣裳却也方便了。
长孙愉愉被那净室可是惊讶到了。
中间大大的一个青白瓷缸子,容下四五个人沐浴都不成问题。地面也铺着陶瓷烧制的浮竹纹样青色地砖,这样的好处是清幽且不打滑。
而这净室,有两面都是大大的月洞门,通向前后两个小院子。说是院子也不算,就是两块小地,沿着墙壁种着竹子,堆叠着小小的假山石。
人靠在浴缸上时,左右两侧就好似设了两幅自然的画一般,清风还能从院子里吹拂而过,甚是舒服。两个小院子都是全封闭的,这就不用担心有其他人能看到净室里的人。
这却是个极其清雅的净室。
长孙愉愉满意地点点头,恨不能可以立刻沐浴。只是她还没来得及吩咐下去,莲果就来传话道:“县主,那富华家的人又来了,你出来看看吧。”
富华家的身后跟着八名丫头,手里都捧着托盘,盛着衣裳。
长孙愉愉不解地道:“这些衣服是做什么的?”她看了看倒是认出其中一些是丫头穿的那种红袄绿裙。
富华家的道:“回县主,家中下人的穿着都有规矩,所以还请跟在县主身边的几位也都换了家中婢女的衣裳。凡是家中伺候的人都一律不许涂脂抹粉。”
关于这个,长孙愉愉也没话说,因为一路走来陆家的下人都如此,她身边的婢女既然进了门也没道理特殊,因此她点了点头。“莲果你们领了衣裳下去换吧。”
然则那些个衣裳却不只是给莲果等人的。
富华家的又道:“还请县主知晓,家中主子们,一年四季,每季由公中裁制四套新衣,若是遇到婚丧嫁娶之类要做客的事儿,制衣裳又另算。家中规矩是不许主子们自己做衣裳的。老太太说各房有的宽裕些,有的拮据些,但一家子里却不能分出个高低富贵来,也怕主子们私下攀比,所以衣裳都是公中裁。”
长孙愉愉一眼扫过去,那些衣裳先才她还以为都是丫头的欢喜衣裳,却没想到竟然是给自己的。那布料看着虽然不是普通粗布,然则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普通的棉布,当然也还是有两套最一般的锦袍。
穿惯了最上等布料的长孙愉愉,哪里看得上这些布料,平日里她就是做鞋底子也不会用那些布料。
长孙愉愉心忖,怪不得先前她觉得那蔚荣堂有些死气沉沉,原来都是那些妇人穿着打扮的缘故,看起来都是一般的暗沉。
长孙愉愉的这四套分别是豆绿色,绛紫色,緗色以及雪青色,总之就都是偏暗沉的,这哪儿是新媳妇的颜色啊?就是寻常年轻人也都只会在配色的时候用一点这些颜色,却不会用整幅这样的颜色。
富华家的道:“县主,这些衣服都已经浆洗好了,还请县主换上这些衣裳,晚上因着九公子回来,老太太在玉照轩设了家宴。”
说罢,富华家的行礼退去,留下长孙愉愉看着眼前的衣裳发愁。
却说陆行被留在了蔚荣堂那边,老太太待长孙愉愉出门后遣走了小辈们,这才对他解释道:“九哥儿,你也别觉得我苛待你媳妇,只是她出身高贵,晋阳公主又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必然是娇惯着养大的,听说为人是倨傲又霸道,这桩亲事又是她母女俩抢来的,对你肯定难免轻视。我如此也是为了压着她,这做妻子的必然要柔和顺从丈夫才行。”
安母如此说,陆行即便是昧着良心也得替长孙愉愉说句好话,毕竟这可是他媳妇。“老太太,华宁的性子……”
老太太摆摆手说:“不管怎么样,这个坏人我来做,你回去宽慰她一下,也能增进你们夫妻的感情。”
陆行哭笑不得地道:“老太太,其实不必如此。”
“好了,我总还得替你大嫂她们压压这位华宁县主,如此一家妯娌才能和睦。”老太太道。
陆行当然听得出这些都是借口,然则老太太借着这样的名目,他还真不好再说什么。
而长孙愉愉这边却没那么轻易就被老太太给打击到,她吩咐莲果道:“准备笔墨纸砚,我要开始写家规了。”
莲果见长孙愉愉脸上并没什么恼怒之色,不由道:“县主何必这就忙着写?离过年还有些日子呢,不用着急,我和冬柚都能帮忙呢。”长孙愉愉身边的丫头各有职司,却也都通文墨,她小时候挨罚,晋阳公主舍不得打骂也是罚字,莲果她们自然就成了帮手,因为华宁县主可是很宝贝她那双手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好久没练字了,正好动动。”长孙愉愉道。她的确很闲,莲果和冬柚她们却还得忙着归置箱笼。
莲果四周看了看箱笼,“呀,我放笔墨的箱子不在这儿,肯定是外院还没送进来,冬柚你让人去催催。”
冬柚点点头。
长孙愉愉却有些失望了,她正想写字发泄发泄呢,忽地想起西梢间好似是陆行的小书房,她便道:“我去书房看看他的笔墨还能不能用。”毕竟很久没住人了,长孙愉愉才有此一说。


第120章
陆行的书房很干净, 大约是知道他要回来了,所以书桌上的东西都摆了出来,看着都是被人摩挲了千百遍的旧物, 想来是陆行惯用的。
长孙愉愉走到桌边,扫了眼陆行那用天然树根做的笔架,造型遒劲却不失古朴, 有些道的意境, 虽说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但要从千万树根里挑出这么一截来却是需要运气和眼力劲儿的。
长孙愉愉随便拿起挂在笔架上的一支竹雕葫芦式毫毛笔来看,但见用的是留青技法, 雕刻的是松下高士,松树、花草、灵石雕刻得流畅生动,看得出技艺很精湛, 可说是运笔如刀, 长孙愉愉还没见过雕刻得如此精美的竹雕笔,主要是这东西便宜,很少有人会如此费神费心雕刻竹管笔。
在笔末一段刻着“行止便用”四个字。
长孙愉愉愣了愣,这笔该不会是陆行自己刻的吧?长孙愉愉不得劲儿地搁下笔,拉开旁边的笔匣抽屉往里瞧了瞧, 却看到了一层三支彩漆灵仙纹管黄杨木斗紫毫提笔,她拿起了看了看笔的落款, 乃是前朝制笔名家黄真所制。
长孙愉愉又好奇地拉开其他几个小抽屉, 都是一排排的檀香木、紫檀木、鸡翅木等雕刻的管笔, 看笔豪软硬, 中长短皆齐全了, 长孙愉愉仔细瞧了瞧, 除了陆行自制的外, 其余全是各朝名家所制。
长孙愉愉冲着那一匣子上佳的笔撇撇嘴,挪眼看向那砚台,这东西倒是不那么起眼,就一块天然的端石砚,比当初长孙愉愉送给陆行想用来换《园山集》的端石六十三柱海水纹砚就相形见绌许多了。
陆行这砚台几乎没有任何雕琢,用的就是天然的洞形,打磨得光滑可用而已。长孙愉愉拿起来随意地瞧了瞧,却见在砚台底部镌刻着“求是堂”印。
求是堂可是大大有名的,乃是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儒董林的堂号,如今学子们进考场考的经传解注就是他写的。想起那位大儒的低调朴素作风,长孙愉愉感觉眼前这砚台真有可能就是董林用过的。
若是如此,那这砚台就珍贵了,可说是带有文圣之气,难怪陆行能考状元呢。
笔、砚都有了,长孙愉愉自然要找墨锭,研磨好了才能写字。她在身侧的竹架上翻出个盒子里,里头有一块用得只剩一半的墨锭,她拿出来正想研磨,但晃眼一看,却停住了手。
用剩下的半截墨是画卷式样的,这样的墨锭不多见,所以长孙愉愉放到眼前一看,剩下半截墨锭上雕满了水波纹,卷中本来该是一个雕填蓝束带的,但现在磨得只剩下一部分了。但背面有款式,写着“浣香斋”三个字。
长孙愉愉惊讶得不能不诅咒陆行,这败家子居然把王俊卿的琴书友墨拿来用。他真拿来用!长孙愉愉虽然收藏过不少名墨,当初送陆行的墨锭也是很知名的,但这些墨大家收起来也只是为了藏着而已,谁会像陆行一样真拿来用啊?这种墨用一锭少一锭,实在是太可惜了。
长孙愉愉揉了揉眉角,却也不小气。陆行都拿来用,没道理她华宁县主会舍不得啊,所以直接唤了莲果来磨墨。
不过她想起自己曾经想送陆行一套文房四宝换取《园山集》的事儿,不由觉得有些打脸。
长孙愉愉自觉没趣地翻开旁边盛纸的匣子,准备取一张来写字,这纸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因为用量大,谁也不可能用澄心堂纸来练字。
但盛纸的匣子旁边另有一个锦盒,长孙愉愉好奇地掀开来看了看,里头躺着的还真是澄心堂纸。这却也没什么了不得的,各朝各代仿澄心堂纸的多了去了。
长孙愉愉拿起一张来对着光看了看,瞧着细薄光润,简洁如玉,像是澄心堂正品,但在纸张的一角却多出了一枚山河模样的徽印。
长孙愉愉觉得似曾相识,却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到过这徽印。锦盒里的澄心堂纸不多,也就三张,长孙愉愉把它放了回去,脑子里还在想,这纸上怎么会有徽印呢?
到莲果磨好了墨,长孙愉愉取来陆氏的家规准备抄写时,才看到家规的封面一角也印了那山河徽印,这莫不是陆氏的族徽?
如今都已经不时兴族徽了,也只有固守自己百年、千年世家之风的那些个氏族还留着族徽,陆家当然有。但像长孙家这种新起来的家族却是没有的。
而陆行随手用的这些文房四宝似乎都在打长孙愉愉这“豪富”的脸。
笔墨都很好用,长孙愉愉仔细抄了四页纸,但后面就着实有些写不动了。陆氏家规,零零总总的十几页呢,她得抄写一百遍,这却是个苦力活儿。
好在莲果和冬柚“百忙之中”都抽空过来写了一页,就这样一个下午才算是抄写完了一遍。
长孙愉愉看着西落的太阳,揉了揉自己的手臂,再揉了揉自己的脖子,这才从窗户看到陆行进了院子。
长孙愉愉中午受了气,又写了一下午的字,看到陆行时,说话难免没有好脸色。
陆行道:“这么快就开始抄写家规了?”
说起这个长孙愉愉就更来气,“老太太是怎么想的呀?”
“不是针对你,家中嫂嫂们进门时,第一天也让抄写家规的。”陆行道。
这话听了长孙愉愉稍微气顺了些,她还以为老太太真是刁难她来着。
“不过……”
长孙愉愉心提起来了,直觉陆行不会有好话。
“不过,抄得最多的也就是七嫂,十遍。”陆行道。
长孙愉愉嘟嘟嘴,“那为什么我是一百遍啊?”
“这么说吧,大嫂是一遍,三嫂是两遍,四嫂也是一遍,六嫂是五遍,你寻出什么规律没有?”
长孙愉愉左想右想,实在没想出来,这也不是按照进门顺序来的呀。“难道是看谁跟老太太亲近?”
“进门才第一日,哪里就知道什么亲近了。”陆行道,“都是看脸。”
长孙愉愉愕然,继而回过神来,陆行这是变着方儿地说她好看呢是吧?
“真的吗?所以我是七嫂的十倍,大嫂的一百倍?”长孙愉愉有些不怀好意地问。
陆行扬扬眉,没答话。
“好啊,陆行止,原来你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背后还编排自己嫂嫂们的样貌。”长孙愉愉道。
陆行头疼地揉了揉额头,就知道这种大实话不该跟长孙愉愉说的,还是应当由得长孙愉愉犯蠢才好。
但这一次长孙愉愉见好就收,并没逮着这句话不放。她的视线随着陆行的视线落到自己写的字上,颇为自得地等着陆行点评呢。
她却是没意识到,她为何要期待陆行点评啊?
陆行果然拿起其中四张来,“这四张还算是用了心的,后面的字明显开始应付了。”
他拿的正是长孙愉愉最开始些的那四张。
长孙愉愉不服气地道:“后面的字怎么就应付了?我看没有任何区别啊?”
陆行没搭理长孙愉愉,又捡起另外两张纸来道:“应付也就算了,你居然还找人帮你写?”
长孙愉愉一把夺过陆行手里的纸,这两张正是莲果和冬柚写的,她拿着对比了一下自己写的字儿,感觉没什么太大差异啊。“就你眼睛尖,别人肯定看不出来的。你知道你们陆家家规有多少页么?”
“十三页,七百六十八个字。”陆行不假思索地就答了出来。
“对,一百遍,就是一千多页,我怎么写得完啊?”长孙愉愉埋怨地看着陆行。
“人生得美,在这个家里是吃亏。”陆行再次提点了长孙愉愉一下。
但这姑娘完全没有深思。生得美怎么可能吃亏?陆行就会调侃她。
陆行从长孙愉愉手里重新拿过莲果她们写的字,当着长孙愉愉的面就给撕掉了。
“诶,你……”长孙愉愉的声音都起来了,却又压了下去,她不想在陆家跟陆行吵架,这儿可不是东阳坊,也不是宁园,上头公公婆婆一大堆,压也压死她了。
不仅如此,陆行还将长孙愉愉那些“应付”之作全撕掉了。
长孙愉愉气得双手叉腰就跟个茶壶似的。其实没有女人想当茶壶,这都是被男人给逼的。她压低了声音,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往外蹦,“陆行止,你给我等着。”
陆行将废纸扔到旁边的竹篓里,这才对长孙愉愉道:“我是为了你好。老太太对你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你骄矜嚣张,蛮横跋扈,等着收拾你呢,我作为晚辈就是想护着你,有些地方也没办法硬抗。”
呵,说得他多好心似的。“你会护着我?你不帮着欺负我都不错了。”长孙愉愉气呼呼地道。
“没工夫给你浪费了,马上要去玉照堂了。”陆行道,“你别瞧不起老太太,她也是书香大族出身,而且善于经营,咱们这一房如今有这局面,也多亏了老太太。若是让祖父和曾祖父当家,这家里的东西只怕卖得都差不多了。这几十年她也没什么太大爱好,唯独在练字一道上很是能沉下心。你的字有一点点懈怠她都能看出来。你若是不想再被这样当众训斥,就好好写字。”
长孙愉愉噘噘嘴,似乎还是有些不服气,但却也知道陆行这是在好心提点自己,所以没再说话。
陆行还了衣裳就准备出门,长孙愉愉问道:“你去哪儿啊?”
“玉照堂。”陆行道。
“咱们两个为什么不一道去?”长孙愉愉问,这不是要扮演恩爱夫妻么?
陆行耐心地解释道:“在这家里,男子白日里是不能随便回屋的。”


第121章
“为什么?”长孙愉愉不解。
“怕男子会沉迷于房中之事。”
长孙愉愉不敢置信地看着陆行, 他不是开玩笑吧?
“没跟你开玩笑,娶妻不能娶貌美的,如此才能让男子专心读书、做学问或者做官为民。”陆行道。
呵。“我看韦嬛如生得也挺貌美的呀。”长孙愉愉不信, 虽然陆行的五个嫂嫂真的是很一般,顶多就叫清秀或者不难看。
陆行看着长孙愉愉的眼睛道:“先生的女儿,自小浸□□香, 规矩有度, 所以容貌反而是其次的, 无论美丑,首重品行。”
长孙愉愉听懂了, 读书人埋汰人还真是弯弯绕绕啊。“你是说我这种人就只能看脸?”
“再美的脸看个几十年也就跟土墙一样了。”陆行道,他这是怕长孙愉愉恃美生骄。
长孙愉愉气得想踢陆行,“我算是知道为什么你们家的男子没事儿不能回屋了。说什么沉溺温柔乡啊, 我看是你们老祖宗有先见之明, 怕你们回来多了会被家中媳妇打死。”
陆行被长孙愉愉的话逗得开怀大笑。
笑够了之后,陆征这才忍住愉悦之意告诉长孙愉愉,“所以我们也不能一道去玉照堂,夫妻之间在人前绝对不能表现出亲昵来,否则老太太也会不高兴。”
长孙愉愉再次冷笑, “你怕是想多了吧,亲昵?一辈子都不用想, 所以老太太也不用不高兴。”
陆行先去了玉照堂, 长孙愉愉自换了衣裳等了会儿才带着莲果和冬柚出门。
玉照轩在人境园内, 周围遍植白梅, 隐有暗香。此刻皓月当空, 让整个轩阁莹洁辉映, 夜如珂月, 因名玉照。
长孙愉愉驻足在远处,遥望玉照轩后的那片假山石,只觉得极为熟悉,连山上的暖阁好似也见过。
莲果问道:“县主,你看那暖阁像不像咱们宁园的玲珑山那片啊?”
长孙愉愉在心里点了点头,却听得旁边有声音传来,“听说县主在京城的宁园乃是造园大师祖况造的?”
长孙愉愉回头一看,却是先前见过的六嫂。周氏生得一张瘦长脸,却十分喜欢笑,眼尾都有笑纹了。
长孙愉愉朝她行了礼,因着身份的缘故,陆行六嫂周氏只受了半礼,还还了一礼。
待走完这套过程,长孙愉愉才道:“六嫂提及祖况是为何?”
周冰雅笑道:“先才听得县主丫头的话,我不由想起来,父亲曾提过祖况先生年轻时曾在人境园住过一阵子以观览山石构造,说不得这才让县主有似曾相识之感。”
“原来如此。”长孙愉愉点头道,“难怪我一看到就觉得亲切。”
周冰雅笑道:“县主不嫌弃我在显摆就好了。我之所以多嘴,只是想着县主成了九哥媳妇,家里的园子总得熟悉才是。”
长孙愉愉笑道:“多谢六嫂指点。”
“我还没谢过县主送我的那柄绿玉琴呢,我甚是喜爱。”
“送礼能送得收礼的人喜爱,这就是再好不过的感谢了。”长孙愉愉笑得越发温婉了。
两人说着话,自然而然地并肩一同往玉照轩去了。“县主当真是天生丽质,穿什么衣裳都好看。”周冰雅赞叹道。人和人要拉近距离,说些赞美之词总是没错的。
长孙愉愉有些不自然地拉了拉衣袖。此刻她已经换了老太太让人送来的衣裙,只是这种衣裳腰身倒是无所谓,莲果她们用针线收一收就还勉强能穿,但裙长和袖长却短了些,这就没办法了。
“老太太规矩大,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咱们的衣饰都出自公中,也的确少了许多麻烦。”周冰雅看得出长孙愉愉不习惯,所以跟她解释了一下,这也是一番好意。
长孙愉愉微微地点了点头,但点头的这种程度并不表示认同。她是觉得规定得太死了,让人都没个活泛气了。
到了玉照轩中,自然是男女分席,以屏风相隔。
太爷,也就是陆行的祖父陆沉坐在左边一席大圆桌上,领家中男丁,而安母则坐在右席,领着家中女子。
长孙愉愉先上前给安母行礼。
安母冷着脸道:“家中没有做长辈的等小辈的道理,今后家宴,你是最小的,得先来。”
长孙愉愉低着头道:“是。”
“好了,去拜见你祖父吧。”安母道。
长孙愉愉对着安母恭敬地行了礼,这才转过屏风到了男丁处,她这才算是见着了陆行的堂兄们。陆行上头有五个哥哥都是罗氏所出,排行分别是老大、三、四、六、七,陆行是老九,其他的则是夭折了的,虽然排序还在,但人都不在的。
虽说是弟妹,做伯伯的不该多看,但是遇到这样夺天地造化的美人,谁能忍得住不多看两眼?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种情形,从老大开始,谁都只敢看长孙愉愉一眼,但谁都想多看,于是就各种借着喝茶的姿势或者吩咐下人的瞬间,视线从她身上带过,这算是不着痕迹地多撇几眼。
然则落在旁观者的眼里,他们却不知道这有多明显。尤其是行七的陆徕就这行礼的功夫,把一盏茶都给喝光了。
他都如此,底下那一桌更小一辈儿的,修养就更不到家了,有看得茶水全部流衣襟上的。哪怕长孙愉愉此刻穿的还是老太太给她的不合身的衣裙,也依旧难掩她的美貌。
倒是太爷陆沉可以正大光明地多看几眼孙媳妇,毕竟他年岁大了。
太爷捋了捋自己的美髯,笑着道:“好,这下家里总算可以出点儿漂亮的孙儿孙女了。”
长孙愉愉立刻就知道这位太爷怕是很不着调了,他一句话,就让自己把整个屋子的人都得罪了。他这是骂所有人都丑的意思么?
敬完茶,长孙愉愉压根儿就不敢停留地回了右侧,也彻底打消了借助太爷来压制老太太的心思。用不着调的人,一个不好,翻船的很可能是自己。
长孙愉愉回到屏风右侧,也不敢落座,只能往老太太身边站去,这是要伺候她用饭。
罗氏笑道:“不用,这是我的事儿,你去坐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