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只要让他抓到把柄,嬴政就能立刻让燕太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林阡有些后悔:倒不是觉得嬴政剪除后患的做法有什么不对,而是因为燕太子丹这个人牵扯到了一系列事件,荆轲刺秦虽然最知名,但对秦国来说,正因为这次荆轲刺秦,秦国发兵燕国才师出有名。
这个简简单单的“师出有名”,从某种程度上,也麻痹了其他国家对秦国的警惕,减轻了秦国攻打其他国家的难度。
但很快她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就在嬴政下令后没两日,华阳太后宫里的宫娥便一脸惊慌地冲到嬴政宫殿报讯——
华阳太后,薨了。
==·地震·==
华阳太后薨了,嬴政自然没精力再去关注燕太子丹。
他对此非常不满:“华阳太后前些日子经过御医看诊,病情不是好多了?寡人记得,御医曾说只要静养,未必没有痊愈的机会。为何不过短短几日,华阳太后便薨了?”
那宫娥吓得半死,却又因着几分对主人的忠诚鼓足了勇气:“陛下,是因为昌平君与赵太后!”
听宫娥一番诉说,嬴政等人终于明白了具体缘由——
华阳太后原来本就在病中,一直就没好彻底;偏偏这段时间昌平君等人就没放弃过往华阳太后处使力,无论是信件、礼物还是口信,华阳太后宫里就没断过,但基本外面来送一次东西,华阳太后就会被气一次;而在华阳太后薨逝这件事上扔下去最后一根稻草的,则是赵太后。
也不知赵太后怎么想的,她在被嬴政吓走后,竟跑去找华阳太后大吵一架,当场就把人给气晕了。
种种原因叠加,华阳太后当晚就病情加重了。
只是她自己似乎觉得丢脸,并不让人御医同嬴政提及,每天见到他也强作平静。
但到底没撑几天,华阳太后便在昨晚睡梦中溘然长逝。
嬴政勃然大怒,当场下令让赵太后在甘泉宫好好“养病”,病愈之前不得随意出门。
昌平君他也不曾放过,事情发生后嬴政完全没给人面子,直接在朝堂上指着昌平君的鼻子骂了好几次,直把人骂得灰头土脸,却还不敢露出半分不满。
可纵使如此,华阳太后也没了。
很快,宫里宫外便开始为华阳太后的丧礼忙碌,各色祭祀器具也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了起来。
嬴政难得放下了手中政务,亲自负责华阳太后的葬礼事务。
他去忙了,林阡就闲了下来。
许是在医院见多了生死,林阡对华阳太后的死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在宫内宫外一片伤心惨淡的环境中,她若表现得太过淡定,似乎也不太好。林阡便躲在了偏殿。
她觉得无聊,便再次拿起书本开始读书认字,若是有不认识的,就去找蒙恬等人问一下。
林陌也不太敢出门,也和林阡一起待在偏殿。
林阡一开始没注意,但有些字过于复杂,认得她脾气暴躁。等她抬起头,一下就对上了林陌羡慕的眼神。
她愣了一下,突然有些抱歉:“陌娘,你要不要跟着我一起认字啊?”
林陌先是一顿,旋即惊喜道:“我也可以吗?”
林阡点头:“当然可以!只要有条件,本来就最好是每个人都读书识字,这样才能懂得更多道理,也能防止被人欺骗。”
林陌一下子高兴起来,但她脸上的笑容又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可是我又笨又蠢,肯定学不会的……”
说着,她煞白着脸将两只手的食指拧在一起,搅得都发白了也没放开。
林阡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又回想了一下原主与林陌以前的相处模式,认真思考后才终于明白,许是因为原主母亲对林陌有恩,又有赵高处处让林陌照顾原主,所以尽管在原主记忆中两人是地位平等的真正相依为命,林陌却可能潜意识将自己放在了落后于原主的位置。
林阡又回忆了一下自己与林陌这几个月的相处,发现平时虽然看不出来,但在自己偶尔因为其他事情没控制住脾气牵连到了林陌的时候,她也从来没提出过意见。
而林阡开始学习认字后,林陌明明也有学习的想法,竟然也从未主动找过林阡。
就好像在她心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林阡倒吸一口凉气,她前世大半时间躺在病床,从未与朋友相处过,竟然不曾意识到两人的相处模式有什么问题。
她赶紧拉着林陌坐到自己旁边:“陌娘,你和我从小一起长大,我能做的事情你当然也能做。”
说着便拿出一个木制托盘与竹竿——
因为竹简与毛笔一个重一个不习惯,林阡便托人做了一个木质托盘,并在上面铺满了沙子,平时就在上面写写画画熟悉文字。
在将自己认识的所有文字与这时代的篆书对上号之前,她暂时不打算浪费文具。
如今正好,可以带着林陌一起认字。
林阡先写了个篆书的“一”,慢慢从数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林陌。
没想到林陌竟扭扭捏捏地开口:“我、我之前看着阡娘认字,其实认识一些字了。”
林阡惊喜地看着她:“光是看着我认字就学会了?你很聪明啊!”
“真的?”
“当然了,我学认字的时候可没有你聪明。”
林陌被夸得满脸通红,竟也不再推拒,主动拿过林阡手上的竹竿在沙盘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认识的文字:“我认识的就只有这些了,阡娘你再教我其他的……”
……
中途沉迷制作土豆粉,吃土豆饼的花听说了,还特意送了林阡一些做好的食物。
花所在的部落周围似乎有许多香料,煮好的土豆粉竟然很有些家常口味,但因为华阳太后薨逝,林阡特意嘱咐了花不要往里面放油。
即便如此,两人也吃得相当满足。
不过很快,华阳太后的葬礼便正式开始了。
这种严肃悲伤的场合,林阡与林陌二人是万万不敢惹出事端的,是以从头到尾都跟在其他高位妃嫔身后,她们做什么林阡就一丝不苟地跟着做,务求没有一丝错漏。
这场葬礼一直持续了差不多半个月。
此后,嬴政亲自为华阳太后茹素祈福,又决定亲自为其守孝二十七个月,但在朝臣极力劝阻下,这才决定以二十七天代二十七个月。
这一个月内,嬴政严格按照守孝标准认认真真地守了二十七天。
林阡与他同住,衣食住行也都没太大差别。
直到一个月后,时间进入九月。
赵国国内的灾情愈发严峻,各类□□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让周围国家看足了笑话;而秦国历法,十月即为正月,若不在九月出兵攻打赵国,那么就要再等一个月,过了正月再发兵了。
秦国上到嬴政,下到朝臣士兵,自然不会愿意。
于是一番商议争夺之后,朝堂最后决议派出王翦、杨端和等两位将军率兵攻打赵国。
大部分士兵整装待发,开始往前线集结。
赵国听到消息,更是心慌意乱,完全顾不得国内动乱,匆忙集结了大半兵力派往了边境。
只等两方兵力集结,战争一触即发。
没人觉得,这场战争避免得了——
因为这个机会真的是太好了,老天就是这么巧,在秦国攒够实力准备东出的时候,韩魏赵三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偏偏就发生了大旱,偏偏就发生了饥荒,偏偏就发生了内乱……这么好的机会若是不抓住,秦国若再想拿下赵国,只怕将会耗费比此时攻打赵国多出好几倍的代价。
但就是那么巧,在两国士兵在前线集结完毕,马上就要来上第一场遭遇战之时……
秦国内部出问题了——
秦国的粮仓之一,蜀郡,发生了地震。
就在一年前,赵国代地也曾发生过一次地震,当时情景异常惨烈“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引用】。也是因为在这次地震中代地损失太多,为赈灾百姓、为重建代地消耗了太多存粮,赵王在今年发生旱灾时才会捉襟见肘,不得不向贵族伸手要粮。
秦国这次地震不如去年代地的地震强烈,损失也不比代地严重,但地龙翻身在古代一向被视作不祥之兆,更何况这次地震同样令不少百姓家中房屋倒塌,掩埋了不少粮食,还有不少人因此受伤。
嬴政不得不下令暂停伐赵,将更多粮食与朝堂精力都放在了蜀郡。
他有些可惜,如今本是最好的机会——
不只因为赵国情况不妙,适合趁火打劫,也因为临近过年,思念亲人家乡的秦军势必比其他时候打仗更勇猛。
而错过这最后一个月,说不准赵国就能抽调人手整顿内乱,为秦国攻赵增加难度。
但这也没办法……
嬴政不愿多想,全身心投入赈灾之中。
但就在秦国上下抽调走大半青壮抵达战场,又将剩下士兵派去蜀郡后,除嬴政身边守卫一如往常外,咸阳宫其他地方的守卫自然不如以往。
而就在这时,负责看守燕太子的士兵前来禀报消息:“陛下,卑职看守不力,竟让那燕太子……逃了!”


第33章 045~048
==·救灾·==
林阡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本以为嬴政得知此事后会勃然大怒,但出乎意料的是,嬴政不但没有生气,竟似乎……
对此毫不意外?
林阡有些拿不准到底怎么回事,甚至忍不住猜测……
【燕太子丹的出逃,不会是嬴政悄悄放水,或者干脆是他引导的吧?不然没道理都知道了他是荆轲刺秦的主谋,还会留出漏洞让人跑了不是?】
但哪怕两人就跪坐在一起,林阡也没能从嬴政脸上看出半点儿异常。
她有些怀疑人生——
嬴政这人是真的厉害,每当林阡都快要百分百确定他能听到自己心音的时候,之后又总会发生一些让她怀疑自己感觉的事情。
就比如这次。
但即便如此,林阡还是认为嬴政能读心的几率有百分之八、九十。
……
燕太子丹的出逃在秦国并未引起太大影响,朝中上下除了保证前线士兵们的粮草外,便几乎将所有精力放在了为蜀郡赈灾上。
一车一车的粮食不停地往蜀郡送,救灾的官员与士兵也都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了蜀郡。
但古代的建筑,尤其是寻常老百姓家的屋子是极难抵抗住地震侵袭的,何况如今天气转凉,百姓们还有降温带来的保暖与疾病影响。
情况并不乐观。
嬴政一开始派了王绾负责此事,他的出现也确实让蜀郡的百姓安心了不少。
但随着年节一日日的临近,百姓的情绪难免有所起伏。
自己与家人明明辛苦劳作了一年,也获得了大丰收,可一场地震全毁了不说,眼瞧着都要过年了,被毁的家园还尚未重建完毕,他们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刚收上的粮食有将近一半被运到了前线,朝廷还得预留一部分为之后的战争做准备,而剩下的粮食虽然大半都送到了蜀郡,但为了让这部分粮食支撑更长时间,王绾并不敢放开了让每一个百姓顿顿吃饱。
百姓们的情绪异常低落。
王绾很快察觉到了其中危机,并迅速将此事汇报了嬴政。
这件事除了加快重建的速度,增派更多的粮食外其实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但放任百姓情绪低落下去的隐患也确实很大。
嬴政得知此事后,竟干脆带着扶苏与其他几位年长的儿子,一起去了蜀郡。
也不知他怎么想的,这么重要的时候竟然将林阡也带了过去。
林阡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王绾还记得当初那次谈话,对这位林八子印象深刻。
但因为林八子还算言之有物,而陛下也不曾听从林八子意见,所以尽管他对林八子当初提及的让女子也有机会读书识字进入官场、参军入伍等建议并不赞同,却也不曾对陛下将其带在身边提出意见。
嬴政抵达蜀郡后,很快在蒙恬等人的保护下召见了当地官员与百姓们共同推举出来的代表。
他本人其实十分寡言,也绝非平易近人的性格,但在这些底层官员与百姓代表面前竟也能耐心关心当地事务与民生种种。
“蜀郡一直是秦国粮仓,秦国能有今日之强大,与蜀郡官员的勤勉、百姓的勤劳不无关系……”
“诸位放心,此次地震所带来的损失朝廷一力承担……”
“诸位不用推拒,就当是秦国回报蜀郡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贡献……”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仍旧没有太多表情,但无论是当地官员与百姓,还是旁边站着的王绾等人都是一脸动容。
就连林阡在看到这样的嬴政时,也觉得他像是在发光。

  见过官员与百姓,嬴政又带着林阡、扶苏等人去巡视了一下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顺便教导扶苏几位年长公子该如何处理公务、安抚百姓等等手段。
这种地方林阡倒也不是不能去,但嬴政显然没有带着她去的打算。
不过也有好处,嬴政准许她四处闲逛。
自从穿越以来,林阡大半时间都待在咸阳宫里,难得离开咸阳宫也只是去郊外指点、顺便围观一下其他人种地,逛街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能独自出来玩,林阡当然觉得高兴。
不过战国时期的危险程度,林阡也已经从嬴政与自己两次遇刺当中有了最切身的体验,所以即便只是准备外出闲逛,林阡也毫不犹豫地叫上了嬴政特意分配来保护她的蒙毅。
蜀地多丘陵,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林阡带着林陌出门后便直奔街上,但因为刚地震不久,街上除了一些竹编小玩意儿便没什么东西了,她买了两个竹编的小篓子便准备出城看看。
按说这个时候的熊猫应该还挺多,说不定出门就能撞上一两只呢?
林阡拉着林陌,叫上蒙毅等人,兴致勃勃就想往城外冲。
蒙毅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高兴,但也没有泼冷水,何况他自己本也是个半大少年,正是对这个世界最好奇的时候,能够出城他也挺高兴。
于是一群人便直奔城门。
谁知来到城门,林阡等人排上队,眼瞧着马上就能出城门了,突然就听身后传来一阵刀剑出鞘的声音。
林阡心脏猛地一跳,转头看去,竟是发现蒙毅正拿着配剑拦着一个头大身子小,眼睛还格外大的小姑娘。看多了小说影视剧之类的文艺作品,很容易就知道一件事——
这世上最危险的,就是老人女人和小孩儿。
因为他们天生惹人怜爱,极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而他们一旦起了坏心,就会让防不胜防。
所以林阡虽然惊讶,却并未多嘴。
她只是悄悄往蒙毅身后躲了一下,同时说了一句:“到底年纪还小呢,还能教的。”
蒙毅回头看了林阡一眼,哭笑不得地解释:“她不是刺客,我只是……”
话还没说完,就见那小女孩儿眼眶一红,“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姐姐,我肚子好饿……”
蜀郡这边的街道都铺上了石板,平时走在上面只觉得道路平整,但这么突然跪下去,那痛得想把膝盖骨都挖出来的感觉……寻常人绝对不想体验。
林阡吓了一跳,下意识从蒙毅身后站出来,想要上前将人搀扶起来。
但刚走了两步,就停下看向了蒙毅。
蒙毅失笑:“夫人还是让林陌去吧。”
林阡正要开口,林陌却已经越过她走到小女孩儿身边将人抱了起来。
小女孩儿站起来后,林陌还拍了拍她膝盖上的泥土。
小女孩儿在几人身上看了一圈,仍旧眼巴巴地看着林阡:“姐姐,我好饿……”
==·土豆·==
蒙毅心中嘿了一声:这小女孩儿还挺聪明?
林阡倒不至于看不出小女孩儿的小动作,毕竟那么明显,但她也确实能看出来这小女孩儿没有撒谎。
林阡下意识摸了摸身上,却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篓子。
她有些抱歉:“我身上没有吃的……”
眼瞧着小女孩儿眼里露出失望,林阡忍不住回头看向林陌:“陌娘,你身上还有钱吗?”
林陌点头:“还有一些。”
他们刚才在街上就买了两个小篓子,根本就没花几个钱。
说着,林陌就要掏钱递给小女孩儿。
小女孩儿却摇摇头:“我不要钱!”
说完,人掉头就跑。
林阡下意识想追,却又担心遇上什么危险,只能看向蒙毅。
蒙毅回头看了眼手下,点了一个机灵的士兵:“你追上去看看那小姑娘到底是怎么回事。”
士兵领命后,立刻便追了上去。
不一会儿,人就回来了:“回禀夫人,卫士令(官职),那小姑娘跑回家了。卑职仔细看过,小姑娘家中似乎没什么大人在,也没有与旁人接触,应当没什么危险。”
蒙毅这才点头:“夫人可想过去看看?”
林阡连忙点头。
她让人到附近的有钱人家买了点儿吃的,然后才带着人往小姑娘离开的方向走。
一行人很快在士兵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小巷子,而后七拐八拐地,终于来到一个格外破败的小棚屋面前。那屋子就像是随便用几根木头捆起来搭了个架子,最上面铺了几层稻草,四周也不过是用干草、绳子扎出来的草垫,被人用草绳绑在了最高的那一根木头上。
看起来虽然还过得去,可稍微风大一点儿,屋子顶上与四周的草垫就可能被吹飞。
何况这屋子四处都是缝隙,明显漏风。
而这周围的所有屋子,也都是这种看着就不怎么靠谱的木头与草垫子随意搭起来的。
除了在电视上,林阡还从未见过如此破败的屋子。
几人的存在与周围格格不入,周围屋子里悄悄冒出了好些好奇的脑袋,外面忙碌的妇人、老人们也忍不住将视线落在林阡等人身上。
她有些惊愕地看向蒙毅:“所有人都是住在这样的屋子里面吗?”
蒙毅赶紧解释:“陛下认为既然要重建房屋,就不如直接建好一点儿,也免得日后再出了事儿。所以大家齐心协力盖了一些可以遮风挡雨的临时住处后,有力气的都去帮忙搭建真正的房屋了。”
明显,这些屋子就是所谓的临时住处。
……
林阡给小姑娘送了一些食物过去,让她吃了个肚饱。
但更多的,即便是林阡也无力为她做什么——
灾后重建她帮不上忙,手上也没有让小姑娘能吃饱的粮食,钱财也不敢乱给……
何况像是小姑娘那样的人,整个蜀郡还有很多,林阡就算是救得了一个也没办法救得了所有人。
离开的时候,林阡又撞上了一个孩子。
看着与小姑娘如出一辙的瘦削模样,林阡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
大人受苦的样子还不会让人有太大的触动,但小孩儿被饿成那个样子,就让人难免堵得慌。
发生了这么个意外,林阡也没了外出的心思,直接带着人回了住处。
嬴政毕竟还有许多政务需要处理,所以只能在蜀郡待三天,时间结束就要启程回咸阳了。而这三天,嬴政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安抚当地百姓,几乎是天不亮就要出门,天都彻底黑透了才会回到住处,他与林阡明明住在同一个院子,却愣是一次也没遇见过。
一直到启程回咸阳的时候,嬴政才终于发现了林阡的异常:“夫人这是怎么了?”
林阡顿了顿,问道:“朝廷的存粮不够了吗?”
嬴政深深地看了林阡一眼,点头:“如果只是让蜀郡的百姓吃到过年当然足够,但那些粮食必须吃到来年秋收的时候,自然就有些捉襟见肘。毕竟还有一部分粮食要送到前线,赵国大旱的机会千载难逢,秦国是万万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的。”
林阡忍了忍,到底没忍住。
她在心里吐槽道:【反正这场仗你们也要僵持一年才会胜利,还不如等上一年,将士兵从前线召回来,将粮食全部留给蜀郡的百姓吃呢!】
嬴政刷一下转头看向林阡,却对上了她无辜的眼睛:“……”
【哈,跟谁不会装傻似的!】
【是不是特别想要治我的罪?有本事你坦白呀!】
嬴政:“……”
眼瞧着嬴政吃瘪,林阡顿时来了几分精神。
但她也不敢撩虎须太过,眼瞧着嬴政看向自己的眼神越来越不善,林阡忙心虚地转过了头。
林阡却没发现,嬴政在她转头后,看向她时意味深长的眼神。
……
回到咸阳后,看到熟悉的环境,林阡突然想起一件事——
【我虽然不能帮蜀郡的百姓灾后重建,但我可以将土豆交给他们种啊!】
土豆这种作物除了容易生病,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缺点。
而它最大的优点除了产量大外,便是在某些气候宜人的地区可以一年种两茬儿:大部分地区只能在十月份播种土豆,等来年二三月的时候收获;但部分地区其实可以分两茬儿种植:一茬儿春土豆,一二月份播种五六月份收获;一茬儿便是林阡之前和花说的秋土豆,差不多九月份播种,十二月份收获。
林阡印象中,蜀郡的气候似乎是可以种植两茬儿土豆的。
之前发生的事情太多,她一时间没想起来,如今种秋土豆明显已经来不及了,现在种下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收获原本的产量。
可若是不种,那就一点儿土豆都没了。
但问题是,该怎么说服嬴政将土豆送去蜀郡,让当地老百姓种植?
她相信嬴政已经猜到,甚至知道了土豆也是一种高产粮食:毕竟她经常在心里吐槽,而刚得到玉米土豆的时候,她又格外激动。嬴政若听得到她心音,必然不可能注意不到土豆。
可如何说服嬴政送去蜀郡呢?
==·暴露·==
林阡几乎下意识就想到了装神弄鬼,可惜很快就被她打消了想法。
早在穿越之初,林阡刚得到玉米便想过装神弄鬼。但她原本的打算是等到玉米丰收后,有了真正可以说服嬴政的“证据”后再装神弄鬼。
可后来不是发现,嬴政有极大可能可以读心?
林阡自打有所怀疑后,便再没有生起过这样的念头。不然到时候别说装神弄鬼了,怕是最后的结果只剩下被发现自己被骗的嬴政弄死一个结局。
——就算靠着玉米等高产作物不会死,她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
后来她一度非常庆幸,自己在一开始的时候选择了等待。
而林阡会选择等待,自然是因为……
嬴政他就不是个常规意义上的迷信皇帝。
很多人印象中的嬴政就是个迷信的皇帝,这虽然是真的,但嬴政的迷信其实与一般皇帝的迷信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用现代网络用语来说的话,那就是……
极具华夏色彩。
他追寻长生不老,但对神鬼本身却并无太多敬畏。
在嬴政心中,他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凌驾于神的——
史记上就曾记载过一件事:说是嬴政统一天下后,某次巡游的时候路过彭城,因为周鼎沉入了附近的泗水中,就想要让人打捞起来,但没能成功。嬴政只能装着一肚子的失望返程,一行人走水路,很快来到了湘山附近。嬴政想要上山祭拜,谁知道启程前遇到了大风,根本不能渡水上山,他问明白湘山埋葬的是湘水女神后,立刻勃然大怒,下令让刑徒三千人将湘山上的树木砍得一干二净。
原因?
当刑徒将树木砍光后,整个湘山便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赭红色土地,和当时刑徒囚衣的颜色十分相近。
简单来说就是,嬴政把湘水女神“下狱”了。
而他敢给神判刑,便足以看出他对神的态度:没有半点儿尊敬!
所以在手上没筹码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嬴政面前装神弄鬼,不然结果很可能只有一个:和直接导致“坑儒”这件事的那两个方士骗子一样,运气好就逃掉,被追杀,只能隐姓埋名地生活,还间接坑害了更多或无辜或不无辜的方士;运气不好,就直接死了。
可不装神弄鬼的话,又该怎么说服嬴政将土豆送去蜀郡呢?
嬴政之前就说过了,朝中送去蜀郡的粮食已经足够当地百姓从现在一直吃到明年秋收,虽然不能顿顿吃饱,但绝对可以保证百姓不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