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穿成娇软废物在游戏封神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高专校长模拟APP
此时她去的是涉外饭店,到的时候正好上午十点,是约定好的第三次谈判时间。
何熙到的时候,正好碰上泰斯一方往会议室走,瞧见何熙,艾米就冲她笑了笑。
艾米看起来有些疲惫,显然是处理詹姆斯的事儿让她有些忙乱——詹姆斯以殴打妇女罪被拘捕,至今还在警察局里蹲着呢。
等着双方入座,就开始今天的谈判。
何熙今天并不是主要发言人,所以位置又回到了旁听席——这是她要求的,毕竟面对她这样一个前面靠一人之力怼死泰斯一个谈判队伍,后面又将詹姆斯送进局子的人,对方肯定会比较逆反。
她在后面,便于对方心情平静。
不过,显然上次的震慑是足够的,何熙翻了翻,她提出的许多合同不合理的地方都改了回来,甚至,她还用两版合同对比了一下,一些她还没发现的小细节,也被改动了。
说明泰斯集团是真老实了不少。
而且在提成率报价上也能看出来,他们将提成率改为了29%,而不是一开始的30%,显然是在示好。
这样的谈判就轻松愉快多了,何熙坐了一天也没觉得累。
用周明光的话说:“这样谈判才算是进入了正轨。”
那边交流会的成果也很大,啤酒国的哈斯实验室、高卢国的内燃机研究中心等四个团队已经和顾孟平他们表露出了合作愿望,并愿意尽快拿出相关的技术目录。
一时间顾孟平和周明光他们忙得跟陀螺一样。
不过何熙也没闲着,顾孟平拖了两天后,终于告诉一直等待的大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代表山中寿喜,那个专利的持有人找到了。
山中寿喜异常的高兴,立刻邀请何熙相见,他们约在了涉外饭店的咖啡厅。
只是当何熙过去后,年纪已经有六十岁的山中寿喜都惊了,通过翻译问:“你不是工作人员吗?我天天见到你。”
他还很生气:“即便你们找不到,也不该如此欺骗我。我们是非常认真的想要跟这个专利持有者合作的,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
何熙也不在意,直接坐下了:“山中先生,您要找的人是不是在7月18日申报国际专利,名称是转子发动机节油密封圈。”
本来还很不满的山中寿喜一下子闭嘴了,他深深地看了何熙一眼,他报了专利号,也说了是关于转子发动机节油的专利,但并没有提过密封圈。
“真的是你?你太年轻了。”
何熙就笑了:“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以年纪看人呢。”
山中寿喜想想也是,点点头说:“我向您道歉。我在国际专利的申请目录里看到了你的专利,我想知道,你的密封圈可以节油多少?你的实验数据是多少?”
“30%”
这个数据一出,山中寿喜脸上则出现了狂喜的表情:“真的是30%?你确定?你有样机吗?我需要看看。”
何熙却没立刻答复:“这个专利还没有申请完毕,我想不方便向您透露过多细节。”
山中寿喜自然明白:“如果你的数据是真的话,我想购买呢?”
何熙等的就是这句话:“我的价格很高。”
山中寿喜立刻问:“多少?”
何熙这才将她心里的价格报了出来:“我想要你们公司的CS系列发动机生产线和相关配套技术。”
大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以转子发动机为主,却也有着四冲程发动机的生产线。这个CS系列发动机装配在他们的飞翔系列轿车上,曾经在70年代在樱花国风靡一时,大卖特卖。
山中寿喜显然没想到,何熙居然要的是这个,一个发动机生产线和技术这有多重要,就看夏国对于引进泰斯集团的整车技术多么重视就明白了!
何熙居然敢开口要这个!
山中寿喜几乎立刻站了起来:“何女士,你的胃口太大了。这只是一个节油的小东西而已。”
何熙却稳稳坐着,她的声音淡淡的:“山中先生,小东西可以救你们的命,不是吗?”
这话让山中寿喜心里震惊,他却不肯承认:“你在说什么?”
何熙接着说:“石油危机让你们的销量大受影响,你们负债累累,现在是八月份,如果今年还是没有扭转局势,投资方将会撤资,你们明年就要破产被收购。”
山中寿喜这下却无法反驳了。
他以为夏国不会知道樱花国的新闻,但不过转念一想,这可是夏国的京城,这里的人都会外语,看到报道也很正常,也就理解了。
但是,一条生产线外加全部技术,这个价值太大了。
何熙仿佛知道他想什么,笑着说:“你们的CS系列已经落后了,最近几年销量层层下跌,从去年开始不再盈利,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先进技术,也不是什么赚钱机器。用一条已经要淘汰的生产线,来换取翻身的希望,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很合算好不好?”
她站了起来:“我始终觉得,活着就是最好的逆袭。你们那么坚持转子发动机,全世界只有你们一家在研究它,如果你们倒下了,新的主人也会一样醉心它吗?二十年心血,无数的金钱,都会功亏一篑。”
“我必须承认,我的专利对比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而言,金钱价值不相等。但是,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没机会拿回来。机会比金钱重要。”
但她并没有说完,而是又真诚地说:“而我,同您一样,我也有我的理想,我需要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希望您理解。”
何熙说完,站起来离开了。
倒是山中寿喜坐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
他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泰斯集团的人所说,何熙是个很好的谈判者。
即便知道,这价值相差太大了,但是他不可抑制地动心了——二十年心血,上亿美元的投入,一代人的坚持和理想,抓住这个机会,还有希望,可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就一点希望都没了。
他心里其实隐隐已经有了个想法,即便他知道这样太疯狂了,可他抑制不住,他立刻站起来,想要回去打电话跟董事会商议。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面孔走了过来:“山中先生,真的是你?怎么在这里?”
山中寿喜根本没心情搭理他,只是很礼貌的说:“赵秘书,好巧,不过我要上去了,祝你有个愉快下午时间。”
却听见赵秘书笑着说:“何熙过来是为了那个转子发动机节油密封圈吗?其实这个,不一定要和她谈。”
第41章 三章合一
何熙跟山中寿喜谈完,就去忙别的事儿了。
毕竟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即便是已经落后的技术,也是价值万金的,这样的一个决定,从来不是一个人拍板就可以定下来的。
山中寿喜需要时间去衡量,去说服董事会,而何熙也需要时间——她缺人!
这几天一切都上了正轨,周明光那边与泰斯集团的谈判一切顺利,而且据他表示,很多不曾想到的优惠居然都有可能拿到。
而交流会那边气氛热烈,白天参观交流学习,晚上进出口管理处则各个突破,表示合作诚意,倒是效果很好。
何熙也就不那么忙了,就将这事儿提上了日程。
她早就跟王淑媛打听过现在哪里可以刊登广告、招聘人才。王淑媛父母都是报业员工,对这个可是很熟悉。
何熙本来是想去《夏国青年报》的,结果王淑媛回去问了问,这会儿的《夏国青年报》压根没有广告版,并且,很多何熙后世耳熟能详,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报纸都没有广告版面,连夹缝都没有!
何熙真是挺郁闷的。
好在王淑媛问了问父母,给何熙推荐了《夏国工人晚报》:“这家报纸虽然不如那几家影响力大,但是工人们都爱看,发行量也很大,他们从今年8月份开始,推出了广告版面,效果很不错,你可以试试。”
何熙过去谈了谈,将广告打了出去。
不过何熙本来想的广告词是“你想月入过千吗?请来晴天机械“,结果被否决了,编辑是位非常持重的大姐,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广告不能造假,也不能过分宣传待遇。”
所以何熙的广告就变成了——“晴天机械诚聘人才:现招聘管理人员一名,要求懂机械技术,会外语,有同行业工作经验,工作地南河省海州市。一经录用待遇从优。联系地址:……”
何熙瞧着都觉得,挺没看头的,也不知道能捞着鱼吗?
显然她多虑了。
这个年代报纸上招聘还是很少的,所以这个广告挺吸引眼球,刊登第二天开始,就有人前来应聘,不过何熙工作时间没空,应聘时间都改为了下午五点下班后,地址就在涉外饭店旁边的一家宾馆大厅。
——这样一方面她过去的快,另一方面比较高大上,最重要的是她属于饿不得选手,可以吃块蛋糕垫垫肚子。
只是并没有找到很合适的人。
要不太年轻没经验,要不有经验不懂外语,要不又有经验又懂外语人却太滑了,压根不像是正干的。
如此三天,顾孟平瞧着何熙的黑眼圈都劝她:“要不你停停,沉淀一下再说。我最近也在帮你问,我有不少学长他们都从事这个行业,也有出国镀金过的,说不定会有合适的。这事儿急不得。”
何熙想想也是,更何况,大工那边有点不对劲。
在跟山中寿喜谈过后的第二天,山中寿喜就再次找到她,两个人还是在咖啡厅见的面。
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和所有配套技术实在是代价太大,要知道,这样的技术你们的机械部需要用很好的条件来交换,就比如你们正在进行的跟泰斯集团的谈判,是可以换来持续的高额利润和市场的。”
何熙自然知道这个,不过她也说了,“你们可以和泰斯集团一样,用发动机技术甚至整车技术换取市场和持续高额利润,但我想,这需要时间。一条生产线的投产,从落地到调试到真正的第一辆车下线,最少需要两年。”
“而你们只有半年的时间。”
“我想这条生产线的获益,并不会落在你们的口袋里。”
何熙真的是非常知道他们的弱点在哪里。
山中寿喜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对。一切的落地都需要时间,而大工已经没有时间了。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快速能解决现在转子发动机困局的技术。
山中寿喜犹豫了一下又问:“我们花钱购买呢?”
何熙摇头:“山中先生,我不缺钱,我的条件就是一条生产线。您不用在交换条件上跟我谈判,没有用。就跟你们永远不想放弃转子发动机一样,我的理想就是一条发动机生产线。”
用转子发动机做比,显然是非常生动的比喻。
山中寿喜几乎立刻就明白了何熙的决心,他倒是没再试图用别的方案来换取技术了,而是说:“让我再想想。”
从那天起,何熙作为夏方的接待人员,其实没少和山中寿喜见面,山中寿喜始终是没有和何熙再谈,也没有表态,但可以看出来,他有点心事重重。
何熙开始觉得很正常,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一面是一条生产线,一面是整个公司的存亡,不同意见,不同想法,跨国传递,山中寿喜显然会压力很大。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今天,山中寿喜似乎一下子轻松起来,他仿佛做好了某个决定。
但何熙并没有收到他的邀请进行更进一步的洽谈。
何熙不是那种在顺遂环境下生长的女孩,她自幼母亲去世,十四岁父亲也不在了,先是跟极品亲戚斗争了大半年,随后又去了孤儿院这样看尽人间冷暖的地方。
她的敏锐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这么着急的事儿,自己又明确提出了交换条件,已告知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的余地,所谓拉扯没有任何用处,早拿到技术一天,大工就早一天摆脱困境,山中寿喜有了决定却不找她?
要不放弃了,要不另有办法了。
前者不可能,可后者是什么呢?
是樱花国有了新的资金注入?还是其他?
何熙并没有天眼,只能慢慢地等待、观察。
8月26日,随着晚上最后一次交流结束,夏国主办的第一届发动机未来发展方向交流会就彻底结束了。
从第二天开始,各国的与会者都会陆续离开。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几乎每个与会的实验室和研究所,都看到了夏国的发展机遇。与大公司不同,大公司需要技术的壁垒,保证自己的先进性,而实验室和研究所却是需要将技术转为经济效益,所以,他们几乎都和夏国有了合作意向。
等着下次再来,就是真正带着技术来谈判了。
所以整个进出口管理处特别高兴,用郭一星的话说,“咱们顾处长走路都带风呢!”
送别肯定是忙的,有人负责定机票联络接送车辆,还有人负责礼品的发放——夏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让人空手回去。
不过这些都用不到何熙,何熙是负责整理目前已经有意向的合作名单和项目。
她正加班的时候,就听见负责协调机票的王淑媛一头大汗的从外面回来了,这会儿虽然已经八月底了,但京城还没出伏天呢,此时除了电风扇没有其他的降温措施,简直热的不得了。
王淑媛一口气将专门用大黄桃罐头瓶晾着的白开水咕嘟咕嘟喝光了,这才舒服点了。
郭一星问她:“你怎么这会儿跑回来了?”
王淑媛无奈地说:“本来今天是啤酒国和樱花国都走,结果我一到,樱花国的人却说他们要改签机票,想在夏国转转,我又跑了机场一趟,才办好的,累死了。”
改签?
何熙抬起了头。
没用她问,郭一星已经问了:“改签?他们要去哪里逛?我发现大工这几个人天天神神道道的,来的时候就冲着专利来的,也不是冲着咱们交流会。别的参会者都达成了合作意向了,他们除了跟人吵吵转子发动机好,合作一点眉目都没有。”
“他们不是找到那个国际专利的持有者了吧。”
这事儿为了保护何熙,再说本来就是个人事情,张俊副部长压根就没让顾孟平宣传,所以大家都知道大工是冲着专利来的,但不知道专利持有人是何熙。
王淑媛摇摇头:“不知道。”
何熙就问:“他们要去哪里逛?”
王淑媛就说:“这个你熟悉,去海州!”
海州?何熙有了点不详的预感。
而这个预感显然是正确的,不一会儿,她桌边的电话就响了,何熙看了看来电的号码,就是海州厂的电话。
何熙立刻接了起来,就听见徐海信的声音:“你好,我找何熙同志。”
何熙就说:“徐厂,是我。”
一听是何熙,徐海信的声音立刻急迫起来:“何熙,有点事不太对。突然省里的机械厅发了通知过来,说是有一家樱花国的汽车公司要来参观海州厂,叫大工。”
“我一听就觉得很奇怪。我们是柴油机厂,汽车都是汽油机,他们参观我们干什么?没有地方需要交流!“
“后来还是老霍提醒我,让我注意王川华,我这才发现,他和邬大河最近忙得很,显然对这事儿是知道的。”
“你在部委,知道这个什么大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是怎么回事吗?”
何熙可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这么巧。
不对,这不是巧。
徐海信不知道王川华和邬大河忙什么,何熙也不知道山中寿喜在谋划什么。
可这么一结合,她就猜出来了。
山中寿喜冲着海州厂去的,柴油机厂没有他要的东西,那里唯一他感兴趣的就是何熙当时为了将技术落地,动过的转子发动机。
当然,成功的两台样机她已经放好了,妥善保存。其他的她当时也处理了,但是,帮过忙的人还在的。
而在TS1号定了落地海州厂后,王川华和邬大河势必已经没了前途,他们这是想窃取技术给自己创造个前途?
但问题是,他们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从何熙申报专利到和大工谈判交换生产线,他们怎么知道的,而且这么快?
不过一切已经明朗,何熙倒是不急了。
她跟徐海信说:“可能是转子发动机的事。”
徐海信立刻明白了:“泄露了?不能吧!”
何熙就说:“您帮我观察一下,最近参与过的几个人里有没有不太对劲的,我想知道,到底是谁?”
徐海信立刻应了,然后问:“你回来吗?”
何熙就说:“我回去,不过要晚一些,必须在这边先处理好,您帮我盯着。”
“那你放心吧。”说完这些,徐海信连忙挂了电话,显然去筛查去了。
倒是何熙,挂了电话后,在原地却没动,她倒不是担心技术的事儿,她怎么可能将核心技术全部拿出来,那只是一部分而已。
她担心的只有两样,谁在针对她?还有领导是支持谁?
她开始用笔画关系图。这事儿知道的人不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
海州厂一线,参与的师傅们没有这样的关系网,泄露也会是别人找他们,而不是他们主动去告诉别人,不会是主动告密者。
这事儿徐海信知道,帮着办理专利的美丽国大使馆参赞葛天望知道,还有就是相关律师了。
但徐海信不会干这事,葛天望和律师也没有动机,这条线不太可能。
另一条线就是部委。顾孟平知道,是因为大工来了就提出了要求,他是经办人,必须知道。潘少华司长知道,因为他是顾孟平的顶头上司,这事儿必须报告给他。张部长也知道,这就是他默许的。
张部长不会,顾孟平不像,潘少华何熙画了个问号。
不过这条线还有人没有捋,就是潘少华会不会告诉什么人,张部长身边的赵秘书肯定知道。
何熙想到了两个原因,一是王川华在部委有熟人,知道这事儿告诉他了,他上心了,现在出手。
二是她记得方家在部委也有人,不是说当时张部长很讨厌何国强,方家有人还敢说好话吗?
但无论哪个,都是在坏事。
何熙想到这里,脸上就严肃起来。
她要是跟国内哪个企业合作,这么拖她的后腿,她可能还不会这么气,毕竟肉烂在锅里。但现在她是在跟大工博弈,拿到一条本不应该在这个年代拿到的生产线,居然有人在拖她的后腿。
何熙的愤怒是加倍的。
她想了想就站了起来,直接出去了。
倒是办公室里的王淑媛小声说:“你没发现何熙接了电话脸色就不对了,出事了吗?我可真没从她脸上见过这种表情。”
郭一星也点头:“好像真不太对。”
顾孟平正好进来,听到问了一句:“何熙怎么了?”
何熙出了门,直接去了三楼张俊副部长的办公室。
无论是方家还是王川华,她都需要支持,而张部长是她能够着的职位最高的人。
走在路上,何熙就已经想好怎么说了。
张部长还是很忙,她一来赵秘书就笑着说:“何熙来了,张部长这会儿有客人,你事情重要吗?怎么脸色不太好。”
何熙就点点头,没掩饰地说:“专利有点事。”
赵秘书一听也严肃了:“这可是大事。部长大概还需要一会儿,你等等吧。别着急。”
何熙细细看着他的表情,嗯了一声,不说话了。
又等了一会儿,客人出来,赵秘书进入汇报了一下,出来就对着何熙说:“张部长等你呢,进去吧。”
张俊副部长显然也很关注这事儿:“专利有什么事?”
何熙就说:“有人截胡,现在山中寿喜要去海州厂。我想是专利泄露了。有人想拿着专利跟山中寿喜谈合作,他们肯定会比我的条件要低一些。”
张俊一想大概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了:“你是怎么想的?”
何熙就问:“张部长,我来是想跟您聊聊我为什么要这条发动机生产线。”
这倒是让张俊有点讶异,这么大的事儿,别说何熙二十岁,就是下面四五十岁的厂长们,遇到了也是哭丧着脸,一个劲儿让他做主的。
何熙居然要跟他聊。
这份淡定就不同。
张俊点点头:“你说吧。”
何熙就说:“张部长,我知道,我们在跟泰斯谈重卡和拖拉机整车引进的时候,其实还同时在进行小汽车的整车技术引进。”
“我在的进出口管理处不负责这件事,所以我不知道进度。不过我可以从泰斯的谈判看出,肯定是以合资方式,以市场为代价,换取新的技术。”
“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的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但并非没有坏处。那就是他们为的是市场,而不是教会我们饿死师父。无论怎样的合作条款,合同下的真相只有一点,那就是他们要挣钱,要牢牢的把握夏国巨大的市场,他们或者会从核心技术,或者会从管理,或者会从其他方面,来削弱夏国自主研发的脚步。”
“到最终,我们会成为赚钱的工具,但我们的技术没有大的发展。我们请来了他们依靠他们,却不能摆脱他们。”
何熙的话,张俊听了却是非常惊讶。
这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而是因为站在他的视野,他知道这是必然的。
但现在,夏国没有其他的选择。
引进代表着发展,而不引进,夏国用了二十年,不过是将六十年代的技术修补再用而已。
在他们的位置,做一个决定从来没有百分百的好处,而是要看哪个更好一些。
但在年轻人中,能看出这个的就很少了。
如果他一开始听不过是因为觉得何熙这丫头很不错,他愿意帮一个年轻人。那么现在,他坐直了。
“然后呢?”
何熙接着说:“我和顾孟平在大比武结束的时候说过,民族企业就像是水坝,没有它,国外的大江大河如入无人之境,可有了它,即便再低再矮,他们也得费点力气。我想做这个坝。”
“而张部长,这条生产线就是我的资本。大工因为石油危机而陷入绝境,而我偏偏有这样的一个专利。这是我唯一可以尽快得到一条还不错的发动机生产线的机会。我知道,也许海州厂其他人跟大工谈,会谈出比较好的经济价值,大工也跟我提过,但那和现在进行的整车引进有什么区别?”
“而我有了这条生产线,就可以继续发展,当合资车在大街小巷跑起来的时候,我也保证,我们夏国自己的汽车也会出现在那里。”
“所有的进步都是来源于竞争。我就想做那个拦住他们的坝,那个竞争者。”
“张部长,这就是我非要这条生产线的原因。”
张俊是真的没想到,这样一个年轻的孩子心里居然有这样的沟壑,但他不得不说,他震动的同时,也感动了。
或者说,他们共振了。
他们做的事情与何熙要做的事情,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只有一个目标,让祖国强大起来。
张俊点点头:“我了解了,那你告诉我,你想让我做什么?”
何熙认真地说:“做我的后盾,张部长,我需要您的全力支持。”
何熙离开后,赵秘书进来倒水,张俊就问他:“你都听见了吧。你怎么看?”
赵秘书略微思考了一下,斟酌地说:“他们都说何熙是最好的谈判者,真是,我听着也都被感动了。但是,部长,我总觉得,话有道理,也好听,但实际上,这还是谋求个人利益。画大饼的事儿,也不少见。”
张俊突然问:“你知道海州厂办了个集体企业卖隔离罩和限油器吗?”
“知道,听说卖的特别火热。不少厂子还仿制呢,就是没人家的成本低,还是海州厂最火。”
张俊才说:“何熙以技术入股,占了30%,也就是说,她一年什么都不干,就有百万分红。有了这个前提,你再想想她这个事儿,你还会觉得她是在画大饼吗?”
赵秘书一下子惊住了,他可不知道,他连忙说:“我还真没看出来。是我考虑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