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七零之穿成男主前妻
徐清婉起身,笑着道:“母后放心,儿媳一定帮三弟妹办好这次的周岁宴。”
殷蕙则道:“有劳大嫂了。”
这边妯娌和睦,那边兄友弟恭,徐皇后满意地点点头:“好了,都先回去休息吧,晚上再设宴替叔夜、季开接风洗尘。”
众人行礼告退。
殷蕙的意思还是先去温顺妃的静好堂坐坐。
温顺妃却想叫儿子儿媳先团聚,魏曕忽然开口道:“先陪您说说话。”
温顺妃就不再推了,一手牵着一个孙子,笑盈盈地走在前面。
魏旸、魏昳本想等魏曕一块儿走的,见此,兄弟俩就去找魏昡了,等魏昡纳闷大哥二哥为何不找三哥时,这才发现三哥一家都快拐弯了!
温顺妃的静好堂离得有点远,殷蕙抱着宁姐儿渐渐觉得吃力,本来出发时带了乳母,遇到魏暻,魏暻将宁姐儿接过去了,她想着这边人多,就让乳母先回了澄心堂。
“宁宁,让爹爹抱抱好不好,娘没力气了。”殷蕙看眼几次想主动抱女儿的魏曕,再次哄道。
宁姐儿还是不认这个才见面的爹爹。
温顺妃笑道:“我来吧。”
宁姐儿喜欢祖母,乖乖地靠了过来。
魏曕只能无奈地看着。
殷蕙故意道:“宁宁不让爹爹抱,那爹爹抱抱哥哥们吧。”
衡哥儿一听,下意识地道:“我都大了,可以自己走路。”
循哥儿:“我也大了。”
兄弟俩确实都长高不少,可魏曕对儿子们的记忆更多的还停留在三年前,那时候衡哥儿还喜欢让他抱,循哥儿……
魏曕对循哥儿最为愧疚,衡哥儿他陪着玩过教导过,女儿以后也可以慢慢补偿,只有循哥儿,他错过了循哥儿最初启蒙的这三年。
别看循哥儿今年虚六岁了,其实他生在冬月末,连五周岁的生辰都还没过。
魏曕走过去,弯腰,一手抱一个儿子,轻轻松松地站直了。
衡哥儿小脸通红,他都这么大了还让爹爹抱,被二郎、三郎、四郎看见,肯定要笑他。
循哥儿只觉得爹爹力气好大,桃花眼亮晶晶地看着爹爹!
“爹爹不在家的时候,你们俩有没有好好读书?”魏曕边走边问。
衡哥儿、循哥儿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中间衡哥儿还担心爹爹累到,主动提出自己走。
魏曕还是抱着他们。
衡哥儿想爹爹了,循哥儿则是很喜欢大力气的爹爹,父子三人相处得倒是融洽。
宁姐儿趴在祖母的肩头,一直在观察爹爹与哥哥们,当她终于意识到爹爹抱得更高时,女娃娃就轻轻扭了起来,朝身后的爹爹伸手。
魏曕笑了,放下儿子们,将小小软软的女儿接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衡哥儿:爹爹回家了,真好。
循哥儿:爹爹力气好大!
宁姐儿:爹爹抱。
八郎:……娘,我爹呢?
福善:……被你大伯父二伯父请去喝茶了。
哈哈,100个小红包,傍晚二更见~
本文的营养液快破十万啦,大家继续努力冲鸭!


第113章
静好堂。
宁姐儿很快就与刚刚回家的爹爹亲近了起来。
衡哥儿小时候也不认生,反倒是中间的循哥儿,有那么一点点害羞,不过循哥儿很会察言观色,他看哥哥这么喜欢爹爹,循哥儿也就喜欢了,乖乖地坐在爹爹左边,听哥哥与爹爹说话,聊到他感兴趣的东西,循哥儿就跟着插一嘴。
大家都在次间的榻上坐着,魏曕与三个孩子占据了东头,殷蕙就与婆婆坐在西边。
婆媳俩都知道魏曕的性子,也不想拿问题烦魏曕,孩子们没顾忌,问东问西,屋子里竟没静下来过。
宁姐儿会说的话有限,她也听不懂爹爹与哥哥们在说什么,就在中间爬来转去,一会儿趴到大哥的背上,一会儿扯扯二哥的头发,一会儿再扑到爹爹怀里,将爹爹当成了新来的玩伴。
魏曕也是厉害,哪个孩子都没忽略。
温顺妃悄悄对殷蕙道:“若是没有孩子们,就咱们娘俩,叔夜说出来的话都能数得清有多少字。”
殷蕙莞尔,轻声回道:“这就叫一物降一物。”
刚说完,就见魏曕朝这边看来,不过没等夫妻俩对视多久,魏曕就又被孩子们分走了注意力。
不知不觉上午就过去了,温顺妃让厨房多做几个菜,殷蕙一家五口晌午就在这边吃了。
饭后,温顺妃再也不肯留了,对魏曕道:“你奔波这一路够累的,快回去歇晌吧。”
魏曕并不累,这一路大多数时间都在船上度过,反倒是闲得慌。
但他并没有解释什么,抱着女儿同母亲辞别,再与殷蕙娘仨一起往回走。
这会儿各院的主子们都在用饭或休息,外面也没什么下人,深秋的午后阳光正暖。
宁姐儿开始犯困,趴在爹爹肩头,眼皮越来越重了。
衡哥儿看着地上爹爹的影子,再看看娘的,嘴角的笑容就没断过。
循哥儿打了个哈欠,刚把嘴巴闭上,爹爹忽然俯身,用另一只手将他也抱了起来。
循哥儿还是有点紧张。
魏曕道:“睡吧。”
循哥儿看向哥哥。
衡哥儿朝弟弟点点头。
循哥儿就放心地趴到爹爹的肩膀上。
弟弟妹妹都被抱起来了,殷蕙笑着握住衡哥儿的小手,打趣道:“要不要娘也抱你走回去?”
衡哥儿脸一红:“我大了,可以自己走。”说着还想把手从娘亲那边挣脱。
殷蕙抓着儿子的小手不放:“再大也是娘的儿子,只要你累了,只要娘还抱得动,娘就喜欢抱你。”
衡哥儿真的不累,也不需要娘亲牵着,不过,他喜欢来自娘亲的关心。
到了东六所,魏曕瞥眼颐志堂、畅远堂的方向,微微加快脚步。
回到澄心堂时,循哥儿、宁姐儿都睡得很熟了,魏曕先把孩子们送回各自的房间。
“你也睡吧,醒了爹爹再检查你的功课。”离开前,魏曕对衡哥儿道。
衡哥儿懂事地将爹娘送出门,见爹爹娘亲一左一右地往上房走,离得那么近,衡哥儿忽然好奇爹爹会不会牵娘亲的手。
忽然,爹爹回头看来。
衡哥儿赶紧跑进去了。
魏曕将小家伙闪进去的一幕看在眼里,认为儿子只是太想他了,决定今晚多陪陪孩子们再睡。
等他确定衡哥儿不会再偷窥,视线才落到一旁的妻子身上。
秋光融融,她穿了一件竹绿缎面绣白色玉兰花的对襟褙子,领边袖口的一圈红色镶边又让这一身的端庄中透出几分娇艳来。
乌黑浓密的发髻上插了支镶红宝石的金钗,耳垂上戴着一对儿白玉坠子,贵气又清雅。
然而无论衣裙上精致的刺绣还是雕工精美的首饰,在她偏头看过来时都沦为了陪衬,魏曕的眼中,只剩她白皙姣好的脸庞,盈盈似水的清眸。
目光相对,殷蕙笑了笑,垂下眸来,只管静静地往前走。
魏曕默默地跟着她进了内室。
“喝口茶吧。”殷蕙走到桌子旁,替他倒茶。
魏曕坐下,一边端起茶碗,一边打量这间阔别一年多的屋子,外面传来脚步声,是丫鬟们在往西边的浴室里送水。
魏曕喝茶的时候,殷蕙走到衣橱前,替他拿换洗的中衣。
她的一举一动都落在魏曕的眼里,包括她抬手时露出的纤细腰线。
魏曕忽然想起她刚嫁过来的时候,十五岁,还很青涩,八年时光流水般过去,她也从那个青涩拘谨的小美人,出落成了一个艳色更炽、身段也越发妖娆曼妙的美妇人。
八年前,他只是拉住她的手,她都惊得一哆嗦,脸也迅速涨红。
殷蕙抱着一套中衣走过来。
魏曕放下茶碗,在她靠近时,忽然握住她的手。
殷蕙心跳漏了一拍,对上他灼热的视线,她嗔了他一眼,微微别开的脸还是因为即将发生的事浮上醉酒般的酡红。
魏曕就想,她的性子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妩媚的风情更胜从前。
“你也过来。”魏曕松开她的手,朝外走去。
殷蕙定了定神,抱着中衣跟在他后面。
金盏、银盏早识趣地退到院子里去了,还将厅堂的门也从外面带上了。
昨晚魏曕在客栈里就仔细洗过,这会儿简单冲一冲,他就把殷蕙提了过来。
如果殷蕙是岸边的一朵花,魏曕就是上游奔腾而来的激洪,冲刷着她,淹没了她,然而水下亦是连续不断的暗流。
每次小别后的重逢,殷蕙都要经历这一遭,然而两辈子来了那么多次,她还是招架不住这样的魏曕。
他大概也没想她在这时候还保持澄心堂女主人的端庄,殷蕙越哭,他就越重。
回到内室的床上,他倒是更方便了,将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力气全部用在她身上。
等魏家三爷、蜀王殿下终于尽了兴,殷蕙真是连弯弯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她眼睁睁地看着魏曕坐起来,看着他简单收拾一番,看着他躺下来,将她搂到怀里。
“渴。”殷蕙哑着声音道。
魏曕便又坐起来,披上中衣,掀开帐子去外面给她倒茶。
回来后,他一手扶起殷蕙,一手将茶碗递到她嘴边。
殷蕙慢慢地喝了一碗茶,才一口气喘了过来,感觉这条命又是自己的了。
魏曕将茶碗放到一边,殷蕙趁机拢拢被子,将自己裹严实了。毕竟是深秋了,刚刚又出了一身的汗,容易着凉。
魏曕重新趟过来,还是将她搂到怀里,大手有意无意地在她身上逡巡,仿佛归来的狼王在巡视领地。
“看出来了,您可真想我。”殷蕙咬牙切齿地道。
头顶传来他加重的鼻息,应该是笑了一下。
殷蕙哼了一声,捏着他的胳膊道:“换个身子差点的,能被您弄死。”
脑海里浮现温如月那蒲柳般的柔弱身姿,殷蕙话里的讽刺意味更浓了。
魏曕只当她在埋怨他的放纵,便捻了捻她的耳珠,解释般地道:“没有别人,只能你辛苦些。”
再说他也不是每次都这样,这次实在是隔了太久。
殷蕙轻嗤道:“跨院里不是还养了两个美貌丫鬟,买进来都好几年了,您一直都不过去,说不定都在心里怨我霸占着您。”
魏曕被她提醒,才想起来这回事,当初好像是徐皇后误会殷氏容不下人特意提点了,他才同意她买两个敷衍一下,免得明明是他自己不愿碰别人,却让长辈们误会她善妒。
“那二人,是不是都满二十了?”魏曕一下一下顺着她的头发,随口问道。
殷蕙不懂他什么意思,嗯了声:“不是要去京城了吗?丫鬟们也要带过去一些,我才整理过名单,她们俩一个与我一般大,一个小一岁。”
魏曕:“趁这次一起遣散出府吧,这个年纪还好嫁人。”
殷蕙顿了顿,问:“您的意思是,到了京城再买两个年轻的?”
魏曕:“不必,你知道我不需要通房,何必白养闲人。”
在燕王府,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徐皇后身为嫡母,很容易注意到每个儿子院子里的事,她认为不妥的,自然会提点一番。可到了京城就不一样了,他不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庶子,他已经封王,会带着妻儿住进自己的王府,生母顺妃或许还会关心他身边有没有妾室的问题,徐皇后没那么闲,她也懂得把握嫡母与庶子之间的分寸。
殷蕙默默地靠在他怀里。
她知道的,他确实不需要通房,否则这么多年了,那两个丫鬟也近在眼前,但凡魏曕有一点点兴致,都可以过去收用了。
可越是如此,越证明温如月在他心里的特殊。
忽然,魏曕捧起了她的脸。
殷蕙迅速收起眼底的复杂,朝他笑了笑。
魏曕探究地看着她:“你真想替我置办通房丫鬟,还是不喜刚刚我那样对你?”
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她一时娇气,埋怨他太过火。
如果是前者……
魏曕等着她回答。
前一刻钟他还是那个压着她恣意而为的重欲夫君,这会儿,他已经又变成了冷漠威严的蜀王。
殷蕙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坑,选哪个都容易落下把柄。
譬如说,她若承认自己想给他置办通房丫鬟,魏曕可能会夸赞她贤惠,亦有可能认为她心里没有他。
至于后面那个,她说喜欢他那样疯,魏曕天天疯怎么办?她若说不喜欢,魏曕也能责怪她不够柔顺。
短暂的权衡后,殷蕙抱住他的腰,埋在他怀里道:“您想我,我也想您,怎会不喜欢,就是,动静太大,怪难为情的。”
罢了,还是拣他肯定爱听的说吧。
魏曕笑了笑,摸着她的头道:“喜欢就好,你自己的丫鬟,怕什么。”
殷蕙撇撇嘴,转移了话题。
作者有话要说:三爷:喜欢吗?
蕙蕙:……嗯。
三爷:再来。
哈哈,100个小红包,明天见~
这章替咱们可怜的蕙蕙求营养液哦!


第114章
久别的母子父子重逢,母亲一个含泪的眼神,父亲一个有力的拥抱,就能融化分别带来的生疏。
至于夫妻,被窝里狠狠地滚两圈,那就什么距离都没有了。
殷蕙没有魏曕的好精神,靠在他怀里很快就睡着了。
魏曕并不困,抱着妻子,想会儿孩子们,然后脑海里又浮现出母亲的脸。
过了小半个时辰,殷蕙被魏曕起床的动静惊醒,全身还是懒洋洋的,她看看窗边的光线,声音倦怠地问他:“什么时候了?”
魏曕站在帐外,回头看看,道:“还早,想睡就再睡会儿。”
殷蕙马上闭上眼睛。
听见他的脚步声往净房去了,一会儿又走回来,在洗漱架那里洗洗手,又来了床上。
殷蕙的睡意也淡了,等魏曕躺回身边,她依赖似的又贴了上去。
魏曕揉揉她的头发,忽然叹了口气。
殷蕙吃惊地看向他的脸,魏曕这人,情绪内敛,很少会叹气。
“怎么了?”殷蕙问。
魏曕看着她,道:“父皇刚起事时,舅父一家被下了狱,前三年没什么消息,进京后我才得知,舅父一家四口,都没了。”
这事上辈子殷蕙就知道了。
据说,魏曕的舅舅温成入狱时本就有病在身,牢狱里是什么环境,狱卒们又会怎么待他,第一年温成就死在了里面。
男人在牢房里都难捱,温成的继室夫人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母子三人相继染病,都没能熬到金陵城破。
正因为温家没人,后来温如月夫家出事后,她才会投奔魏曕。
不过现在不是在意温如月的时候,殷蕙坐起来,目光惊痛地看着魏曕:“舅舅才四十多岁,怎么就?”
魏曕面色沉重地解释了一遍。
舅舅一家遭遇不幸,魏曕心里难受,也愤怒。
父皇起事时,与燕王府有姻亲关系的几家都受了影响,只说在京城的,徐、李、纪家要么是新贵要么是望族,徐家坚持拥护新帝安然无恙,李、纪两家也只是被禁足在各自的府邸,只有他的舅舅,因为寒门出身毫无根基,被魏昂关进了牢狱,狱卒们也看碟下菜。
他的呼吸重了起来,怒意浮现脸上,殷蕙忙轻轻地替他顺气,因为心疼婆婆,她的泪也及时地涌了上来:“这可怎么跟娘说啊?”
魏曕道:“早晚都要说,明早你我一起去给母亲请安。”
现在哭一场,到了京城母亲的心情也平复了,等到了京城才知道,整日以泪洗面,父皇怕会不喜。
殷蕙点点头,默默地擦拭眼角。
魏曕看着她泛红的眼圈,握住她的手道:“别哭了,晚上还有家宴。”
殷蕙顺势止住眼泪。
等孩子们睡醒跑过来,夫妻俩都起床收拾好了,殷蕙见魏曕能够若无其事地陪伴孩子,她也就笑了出来。
魏曕带三个孩子去园子里玩了一圈,回来洗洗手脸,一家人就去徐皇后处赴宴。
宴席上除了远在京城的永平帝,一大家子都到齐了,个个都为即将到来的京城新生活喜笑颜开。
殷蕙往婆婆温顺妃那边看了几次。
她这个婆婆,真是没什么脾气,而且似乎很怕魏曕,像上午一家团聚的时候,婆婆应该也牵挂娘家哥哥的情况,却硬是没敢问出来,不知是怕打扰了魏曕与孩子们说话,还是怕得到什么坏消息,坏了团聚的好气氛。
次日早上,衡哥儿、循哥儿去学堂读书,殷蕙、魏曕抱着宁姐儿去了静好堂。
温顺妃瞧着儿子儿媳小孙女,人就笑了。
坐到厅堂后,魏曕抱着宁姐儿,看了一眼殷蕙。
殷蕙就觉得,魏曕叫她一起来,为的就是让她告诉婆婆这个噩耗,再让她出言劝慰婆婆,他在旁边看着就行了。
不过,殷蕙心疼婆婆,与其让魏曕冷冰冰地说出来,她愿意领这个差事。
坐到婆婆身边,殷蕙握住婆婆的手,目光怜惜地开了口。
温顺妃的眼泪哗啦啦地落下来。
兄长在京城为官,战事一起她的心就悬起来了,既担心兄长一家的安危,也担心儿子会不会受伤。
三年前儿子告诉她兄长一家入了大牢,但只是暂时关押并无定罪,温顺妃的心才稍稍安定,有消息总比没消息好,再有崔妹妹也经常安慰她,说新帝好名声,不会对燕王府的姻亲做什么。
昨日儿子回来,温顺妃很想打听一下,可孙子孙女们那么开心地围着儿子,温顺妃不想打扰儿子一家,就想着今日再问。
谁曾想,儿子儿媳主动说了出来。
一家四口,连小侄子小侄女也没了!
温顺妃这一哭就止不住了,殷蕙柔声地安抚着,魏曕沉着脸坐在一旁,宁姐儿见祖母哭得那么伤心,忽然也哭了。
女娃娃的哭声又响亮又委屈,还带着一丝恐慌,温顺妃被孙女的哭声一惊,抬起头来。
殷蕙趁机把女儿抱过来,挨着婆婆坐下:“宁宁不哭了,你看祖母也不哭了。”
宁姐儿的眼泪来得快收得也快,见祖母在看她,宁姐儿就朝祖母伸出手。
温顺妃接过宁姐儿,看着女娃娃泪汪汪的大眼睛,温顺妃忽然想起什么,眼中含泪地看向儿子:“如月呢?她怎么样了?”
当年长嫂病故,兄长要读书备考没有精力照顾幼女,温顺妃就把侄女接到身边抚养,从五六岁的女娃娃一直养成豆蔻少女,虽说是姑侄关系,温顺妃早把温如月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如果温如月也出了不测,那她真是不想活了。
殷蕙也朝魏曕看去。
不知是魏曕自己心里庆幸,还是他有意安慰母亲,他冷冰冰的脸居然也露出一丝温和来,道:“表妹没事,妹婿并未参与战事,父皇继位后表妹还写了封信给我,说妹婿当初贬她做妾乃是应对朝廷的无奈之举,如今表妹又恢复了妻位,夫妻和睦。”
对温顺妃而言,此乃不幸中的万幸,知道侄女还好好的,她也没那么揪心了。
毕竟也是四十出头的人,承受力远比年轻人强,温顺妃渐渐平复下来,对儿子儿媳道:“你们快回去筹备宁姐儿的周岁宴吧,娘没事,过两天就好了。”
殷蕙知道婆婆现在需要一个人缅怀亡兄,就像上辈子听说祖父的死讯时,她其实谁都不想见,什么同情劝慰的话也不想听,只想一个人静静。与徐清婉、纪纤纤甚至婆婆、魏楹的频繁探望相比,魏曕的沉默寡言反而让她好受些,他只是抱着她,这安慰就足够了。
离开之前,殷蕙也抱了抱婆婆。
温顺妃又哭又笑的:“我又不是宁宁。”
殷蕙在婆婆耳边道:“其实王爷最心疼您了,昨晚为着如何跟您开口,愁得一晚都没怎么睡,他那人,就是话少。”
温顺妃悄悄看向儿子。
魏曕一直看着她们这边,见母亲泪眼婆娑地望过来,他很不是滋味。
温顺妃却很满足,擦掉眼泪,把儿子一家送出门口。
离开静好堂,魏曕问殷蕙:“你与母亲说了什么?”
殷蕙如实相告,解释道:“您才是娘心里最重要最亲的人,我安慰她一百句也不如您安慰一句管用,可您又不擅长安慰人,我只能替您找补。”
魏曕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别人,所以她这么会哄母亲,魏曕很欣慰。
“这几日你多过来陪陪母亲。”
“嗯,娘最喜欢宁宁了。”
温家一家遇难的消息渐渐也在王府里传开了,徐皇后等人都去探望过温顺妃,其中崔淑妃平时就与温顺妃交好,来得更勤,殷蕙带着宁姐儿过来,撞见过崔淑妃两次。
崔淑妃就抱着宁姐儿,羡慕地对温顺妃道:“瞧瞧姐姐,只比我大七岁,如今儿媳有了,还得了两个胖孙一个小孙女,我们家老五还单着呢,家里大郎小郎天天在眼前晃,十来个,没一个是我们家的。”
这确实是温顺妃值得自豪的地方,她的儿媳美貌又贴心,孙子们长得结实脑袋聪明性子也讨人喜欢,小孙女更是漂亮得像个小仙童,比起孙辈来,温顺妃敢说她家的就是最好的,连徐皇后的孙子孙女们也比不上。
当然,温顺妃只是偷偷地在心里美,可不会傻乎乎地说出来。
人家崔淑妃夸她,温顺妃当然也要夸回去:“老五以前是年纪小,等着吧,等咱们到了京城,皇上肯定会给老五赐门好婚事。还有你们家玉郎,才三十出头就进了内阁,现在肯定也被金陵城内的世家们看上了,只等着妹妹过去挑一个闺秀做弟媳呢。”
二妃互相夸赞恭维,专挑彼此爱听的说,脸上都是笑。
殷蕙在旁边带笑听着,她知道,桂王魏暻的确很快就要赐婚了,女方也是世家贵女,至于崔玉,这辈子与上辈子早不一样了,殷蕙也不知道崔玉的姻缘会落在哪家,唯一能肯定的是,京城应该不会再有崔玉是太监的谣言,崔玉也不会再黯然离京。
不过,有些事就经不起细推敲。
如果上辈子崔玉真在魏楹出嫁前被公爹惩罚成了太监,那为何公爹起事的三年里没有流言出来,等公爹登基崔玉也进了内阁,流言才起?
是有人存心针对崔玉?针对的原因,是私仇,还是有人嫉妒崔玉的内阁席位,要把他拉下来?
这事可就太复杂了。
话又说回来,京城可不正是全天下人心最复杂的地方,高官厚禄,文武官员们都在使尽手段更进一步。
温顺妃的情绪渐渐恢复正常,期间魏曕也说了些京城的消息给殷蕙听。
魏曕是个不爱说闲话的,他主动透露的消息,都与殷蕙有关。
最先提的就是殷家。
殷墉接受了永平帝赐封的济昌伯爵位,却推辞了永平帝的授官,自称年事已高对报效朝廷有心无力,不如留给年轻人。不光殷墉如此,殷阆也是,只是殷阆决定发奋读书走科举之路,他今年才二十一,又有读书的底子与聘来的名师,还来得及。
殷墉专门找魏曕谈过,说殷家可以凭借一时的功劳破格为官,可到了官场上,别的官员都是正经进士出身,人家会怎么看他们,如果难以服众,官做起来也不会顺利。殷墉确实想养老,让殷阆去考吧,考中了再做官,既是自己的体面,也算没有给魏曕、殷蕙夫妻俩丢脸。
魏曕再把老爷子的意思禀明永平帝,永平帝很是夸了祖孙俩一通,道殷墉目光长远,是真正的智者。
除了殷家,就是蒋家了。
殷蕙的堂姐夫蒋维帧有从龙之功,一跃从地方的七品知县提拔成正五品的京官,如今在吏部做事。
如果不是魏曕提及蒋维帧,殷蕙都快忘了这个堂姐夫了。
说起来,殷蓉出嫁前还约好要与她保持书信来往,然而婚后殷蓉不曾写过一封信,也不知是不是在夫家出了什么变故。
“您觉得我那姐夫如何?”殷蕙问。
魏曕捏捏她的手,点评道:“是个聪明人。”
作者有话要说:京城。
殷蓉问丈夫:你觉得我那王爷妹夫如何?
蒋维帧:是个冷人。
哈哈,100个小红包,傍晚见~


第115章
十月初九,澄心堂为宁姐儿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抓周宴。
不提大人,宁姐儿上面有八个哥哥、两个姐姐,孩子们聚在一块儿就够热闹的。
宁姐儿穿着一套大红色的对襟襦裙,头上绑了两个小揪揪,一边插一朵小小的牡丹绢花,漂亮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