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橄榄树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玖月晞

  文案

  文案1:阿瓒,我是冉冉。

  文案2: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除了你。

  文案3:那天,他透过窗子往外看,看见空旷的原野上,一棵白色橄榄树。

  内容标签: 都市情缘 业界精英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瓒,宋冉 ┃ 配角: ┃ 其它:玖月晞

  作者简评:

  异国战争爆发,战地记者宋冉在紧急撤退过程中遭遇炸弹危险,拆弹特种兵李瓒救了她。回国后宋冉多方寻找李瓒下落无果,后在异国以战地记者和维和军官的身份再次重逢。两人情愫渐生,却因一次意外双双身负重伤失去联系,彼此在心理磨难中寻找着对方。

  文章行文流畅朴实,情节生动活泼,各种场面切换自如,或温馨平淡,或恢弘大气,从普通人的视角展示了一段不一样的爱情与信念。

白色橄榄树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硝烟尽头》,延续原著战争与救赎的核心主题,融入地质勘探元素与心理创伤疗愈线,所有人物设定均遵循玖月晞原著世界观:

第一章:弹壳种籽(2000字)

李瓒的指节第三次卡在排爆钳里时,闻到了格桑花的味道。

这香气混着TNT的刺鼻气息,从刚拆除的IED装置底部渗出。他扯开防爆服领口,发现锈蚀的弹壳中竟长着株白色橄榄树幼苗,根系缠绕着半枚褪色校徽——东国大学地质系2009级。

无线电突然爆出刺耳杂音:"A队注意!东北方300米发现战地记者..."

防风镜上的冰霜在呼吸中融化,李瓒看见宋冉跪在弹坑边,相机镜头对准他胸前的金属探测仪。她围巾下隐约露出颈间伤疤,形状与三年前加罗城爆炸案现场的弹道轨迹完全重合。

"李上尉。"她按下快门时,雪花落在睫毛上,"这是本月第三次'偶遇'了。"

第二章:震波素描(2000字)

临时庇护所的煤油灯将宋冉的影子投在帐篷上。

她正在标注东非大裂谷的地震波谱图,突然被李瓒沾着血渍的手按住图纸:"R22区域有异常频段,0.8Hz,持续37秒。"

这是他们之间的暗语。三年前加罗城陷落那夜,李瓒用摩斯密码敲出同样的数字,指引她躲过狙击手的射程。宋冉撕开速写本,炭笔勾勒出他下颌新添的伤疤:"地质局简报说,这频率对应地下150米的空洞。"

爆炸声撕裂夜空时,李瓒将宋冉推进防空洞。塌方的尘土中,他后背抵着她颤抖的肩胛:"那个频段...是心跳。"震动传感器显示波形与人类心律一致,而R22区正是白色橄榄树林遗址。

第三章:晶化记忆(2000字)

宋冉在战地医院翻开李瓒的病历,CT片显示他颅内有枚水晶化弹片。

"创伤性癫痫,逆行性遗忘。"医生指着海马体阴影,"他可能永远记不得爆炸前五分钟的事。"

输液管突然剧烈摇晃,李瓒在束缚带下挣扎,瞳孔缩成针尖:"松树...倒着长的..."宋冉握住他痉挛的手,发现掌纹间嵌着橄榄树叶脉化石——与她相机里三年前拍摄的白色橄榄树纹理相同。

夜巡时,李瓒将地质锤砸进冻土,挖出个锈蚀的军用饭盒。泛黄的勘探日记里夹着宋冉的记者证复印件,日期停留在加罗城爆炸案当天。日记最后一页潦草写着:"R22区震源深度0米,是阿瓒的心跳。"

第四章:断层回声(2000字)

李瓒引爆信号弹时,白色橄榄树林在火光中显形。

宋冉的声波探测仪接收到地底心跳,频率与李瓒发病时完全一致。钻探机带出的岩芯里,他们发现具呈拥抱状的白骨,工作牌刻着"东国地质队 陈锋"——正是宋冉在加罗城失踪的导师。

"三年前我报道过他的葬礼。"宋冉触碰尸骨颈间的铜哨,吹出《奇异恩典》的调子。李瓒突然剧烈头痛,记忆碎片如地壳运动般重构:陈锋中弹前将相机塞给他,快门键沾着宋冉的唇膏。

定位仪显示震源正在移动,李瓒扯开宋冉的防弹衣,心跳监测贴片显示她的心率与地底波动同步。白色橄榄树在他们脚下疯狂生长,树根缠住李瓒的义肢——那竟是陈锋的胫骨改造的。

第五章:归零地(2000字)

宋冉按下起爆器时,李瓒的瞳孔映出整片倒生的橄榄树林。

"这不是树..."他撕开胸前的绷带,水晶弹片在月光下折射出地质队合影,"是陈老师的骨灰..."

定向爆破引发人工地震,裂缝中升起座石英宫殿。殿内冰棺躺着宋冉的复刻体,颈动脉埋着李瓒的军牌。声波仪解析出加罗城爆炸案真相:陈锋为保护地底文明遗址,篡改勘探数据引开军队,却导致误炸事件。

李瓒将水晶弹片刺入心脏,血液在石英上蚀刻出东国文字:"真正的战争,是让我们忘记为何而战。"宋冉的镜头最后一次聚焦,白色橄榄树在晨光中化为灰烬,灰霾里浮现三年前李瓒遗忘的耳语:"活下去,替我看看和平的模样。"

第1章 chapter 1

  《白色橄榄树》——玖月晞

  宋冉遇见李瓒的那天,是很平凡的一天。

  六月三号,位于东国中北部的阿勒城看上去和往常的每天一样。早上八点,宋冉推开旅馆的窗子,楼下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直通尽头的小学校。路两旁商铺建筑矮而平,高低错落的窄逼民居掩映树后。

  放眼望去,街上灰扑扑的,纸屑落叶无人打扫。但天空是蓝色的,阳光也很灿烂。

  楼下餐馆里,一位裹着头巾身着黑袍的年轻妈妈带着小儿子坐在桌边吃早餐;店老板站在摊位后头一手切烤肉一手甩面饼。烤肉,煮豆和面饼的香味在街上飘荡。街对面的修理店里,几个中年男子早早地推来摩托挤在店门口,七嘴八舌跟修理工交流,说着宋冉听不懂的东国语言。不远处传来一声鸣笛,公交车停靠路边,一群身着校服的小学生涌下车,叽叽喳喳跑向学校。公交车司机摇下窗户,跟路边巡逻的警察交谈几句。

  一切看上去和之前的每一天一样,但又不太一样了。

  本地餐店还开着,KFC早已歇业;牙科诊所正开张,手机店却关门一个多星期了。门上贴着中国某手机品牌的新款机型,招贴画破烂不堪,纸片在晨风中抖索。一只流浪狗蜷在角落的破报纸堆里。隔壁服装店的玻璃橱窗也蒙上一层灰,隐约能看见窗子里头两个假人模特,一个黑色长袍头巾遮面,一个白色衬衫花短裙。

  晨风扫过落叶纸屑,吹不动橱窗内静止的裙摆。

  宋冉没来由地叹了口气,心里一丝淡淡的惆怅像那块蒙着灰尘的玻璃。这是她在这个国家待的最后一天。今天她的外派任务结束,即将返程。从阿勒城去首都伽玛车程4小时,回国的飞机在夜里十一点。

  她靠在窗边拿手机刷网,国内现在是下午,网友正讨论着明星出轨,最美豆腐西施之类的话题。

  当地时间上午八点半,差不多该收拾东西了。

  她刚折好三脚架,脚下的地板突然晃动起来,好似地震。但这不是地震!她抓起相机摁下开关冲到窗口,天边一声惊雷爆炸。

  但窗外的世界一切如常,街上的人们纷纷抬头,像一群茫然的鹅。很快又是一声巨响,接二连三——是炮弹。

  开战了。

  街道霎那间沸腾,人们大声叫嚷,四处逃窜。

  宋冉背上相机三脚架和通讯设备冲上楼顶,远眺城外荒地,她看不见任何军队。但炮火轰鸣不断。是位于阿勒城东北部数十公里外的哈鲁城,她的一位男同事就驻守在那儿。

  手机信号断了。开战第一步就摧毁了通信基站。

  宋冉架好设备,开通卫星电话,才接通,国内的事就说:“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哈鲁城外开战了,你那边情况怎样。”

  宋冉转动拍摄角度,稳住气息:“我现在东国中部重镇阿勒城东北郊的一处旅馆楼顶,能听到哈鲁城方向传来的清晰炮火声,脚下的楼房还在震动,摄影画面也不稳。我所处的阿勒地区,一分钟前楼下还有汽车行人,但现在街道已经空了。对面我手指的方向是个小学,可以看到……”她放大画面,“老师们带着学生从教学楼疏散到了操场。在这儿就读的学生人数从几个月前的300多名锐减至现在的100多名。很多家庭已经早已迁往南方,也就是首都伽玛附近……”

  待她做完报道,那头的炮响销声匿迹。不知是战事停了,还是转为枪弹战。

  宋冉在楼顶等了十分钟,没发现新情况。

  天空蓝得像水洗过的蓝宝石,阳光更加灿烂,世界诡异得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上头给的通知是宋冉照常回国。但战争突然爆发,交通线可能全面封锁。回去并非易事。

  她租的车昨晚退了。而约好今天送她去伽玛的司机要带一家六口南下,毁了约。特殊时刻,也没法责怪对方。

  九点半左右,宋冉联系到美国的一个记者朋友,得知他们有车,可以带她一起走。但他们在阿勒西北部十多公里的苏睿城,上午十点半启程南下。

  此时的阿勒,街道上挤满开着汽车驾着摩托捆着箱子行囊携家带口逃亡的人。出城方向的路堵得水泄不通。鸣笛声,咒骂声,呼喊声,小孩啼哭声不绝于耳。宋冉在似火骄阳下跑了十几条街,满城寻找一辆摩托车,但这时的交通工具千金难求。

  往回走的路上,她眼睛湿了好几遭。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回到旅馆,毁约的那个司机却在前厅等她。他送来了一辆摩托车。

  上午十点,宋冉换了套黑衣服,戴上帽子和面罩,设备箱行李箱绑上后座,只身骑着摩托直奔西北方的苏睿城。摩托是男式的,重而不易掌控。她刚来那会儿经常摔,现在驾轻就熟。

  一路天高地阔,偶有几辆南下的逃亡车辆经过。

  她开得飞快,约莫一刻钟后赶到苏睿城郊。街道房屋空无人烟,风吹垃圾遍地走,恍若白日鬼城。

  刚走过一条街,远方传来隐约枪响。宋冉掌心汗得湿透,加速赶去城的另一端。

  她在空巷子里绕弯,很快冲上宽阔无人的主干道,再度加速之时,前方巷角、楼顶、车后、突然从四面八方冒出七八个迷彩人影,全副武装握着钢枪冲她吼:

  “Back Up!”

  “Stop!”

  宋冉紧急刹车。惯性作用下,车飞速前滑,轮胎与地面刮出刺耳的摩擦声。路中央有个铁盒,盒子露出一根线,线的末端牵着一小块金属片。

  摩托车刹停,宋冉左脚落下,不偏不倚踩上那金属片。一瞬间,铁盒子亮了起来,红色的数字开始倒计时——

  是炸弹。

  周围死一般的寂静。

  宋冉的心皱缩成了一个点。

  她一脚踩着金属片,一脚踩着摩托车脚蹬,斜在原地一动不动,脸上的汗像冒豆子似的滚进脖子里。

  每一秒都被恐惧拉得无限漫长。但那群人没有要上来搭救的迹象。

  几秒的死寂,有个声音冲她喊:“Stay Put!”(别动!)

  话音刚落,又有人喊了声:“阿瓒!”

  宋冉没能分辨出azan是哪国语言。就见一个灰绿色迷彩服的男人从某层楼二楼的窗口翻跃而出,踩着排水管速降下来。他戴着头盔和面罩,站在路边远远地观察了她一眼——她一身黑的装扮很可疑。

  宋冉声音颤抖像扭曲的丝线:“Help! Please!”

  男人站定一秒,朝她走来,再次有人制止地喊了声:“阿瓒!”

  他回头冲自己的同伴打了个手势。

  铁盒子上的计时器在迅速倒数——00:09:10

  男人端着枪靠近,面罩上一双眼睛漆黑明亮,鹰一样警惕。他步伐沉而缓,离她还有十来米时,盯着她蒙面的脸看了会儿,眼睛微眯,问:“中国人?”

  宋冉差点儿没哭出来,喊:“是!我是记者!”

  这下,他的同伴们纷纷从障碍物后露出身形。

  他走近来看那枚炸弹,又看看她脚踩的金属片,说:“你这一脚踩得真准。”

  “……”

  这三分调侃七分温和的语气,宋冉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人却是稍稍放松了点。

  他单膝跪地,拆了铁盒外壳,露出里头烦琐的电线。宋冉不免倒抽一口冷气。他听见了,看她仍保持着单脚撑地的姿势,轻声问:“能撑住吗?”

  宋冉只能点头。

  他不信,起了身,说:“你先从车上下来。”

  宋冉低声:“……我不敢。”

  “没事。我扶着。”他安慰着,左手扶住摩托,她一瞬就感觉到了他的力量。他右手握住她手臂,宋冉本能地迅速抓紧他,男人的臂上筋肉紧实。

  他叮嘱:“重心别移,右脚跨下来。”

  宋冉借着他手臂的力量,成功从摩托车上下来。这一会儿的功夫,她双脚又酸又麻,衣服底下大汗淋漓。他的一个同伴过来推走摩托。其他人推来附近的废弃车做掩体。

  他道:“重心保持在左脚,别动。”

  “嗯。”宋冉看一眼计时器——

  00:08:17

  他重新蹲下,开始理线路。

  时近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沙漠地带,体感温度接近50度。密密麻麻的汗水从宋冉的眉上流淌进眼睛里,刺激得她轻抖了下。这一抖,自己把自己吓得魂飞魄散。

  “撑住了。”他淡笑道,“你要动一下,我就成英雄了。”

  宋冉呐道:“嗯。”

  他单腿跪地,低头排查着线路,偶尔剪掉几根线。或许他随和的气质起了镇定作用,宋冉心绪平复了些。可时间过得极其漫长,等了很久,她忍不住去看剩下的时间。

  眼看计时器突破00:03:00,她再度心慌了。

  他依然有条不紊拆着炸弹,计时器变成00:02:00时,他轻叹一口气,无奈地说:“时间来不及了。”

  宋冉心一惊。

  他话这么说,手却没停下。

  他的同伴意识到严重性,又喊了声:“阿瓒!”

  宋冉泪湿眼眶,泪水汗水淌进面罩里,面颊一片濡湿。她极低声地抽了下鼻子。

  这下他抬起头了,面罩之上那一双清黑的眼睛冲她微笑弯弯,宽慰:“别怕。不会丢下你。”

  阳光落在他睫毛上,闪闪跳跃着。他嗓音清澈得像泉水。

  宋冉不哭了,讷讷地点点头。

  他低下头继续拆解。

  但她感觉得到,形势更严峻了。

  “你走吧。”她轻声说,“你是个好人,我不想……拉你一起死。”

  他头也不抬,问了句:“你能跑多快?”

  “啊?”

  “五秒钟,能跑多远?”他语气相当轻描淡写,蹙眉拆着线路,没抬头。

  宋冉没反应过来。

  他说:“还剩1分半,我只能在30秒内拆除重力感应器,让你脚移开时不会立即引爆。但计时器会加速十倍,剩余的一分钟会缩短到大概五秒。”他问,“你能跑多远?”

  五秒?

  宋冉一懵:“10米?20米?不知道,”

  “啧。”他遗憾的样子,说,“不够啊。”

  “或许30米!”她说,“我没拼命跑过。”

  他说:“今天试试?”

  “……好。”她点头。

  00:01:10

  “十秒。准备。”他说,眼睛紧盯着线路,手上一刻不停。

  宋冉深吸一口气。

  7,6,

  他低声:“5,4,3……”

  他排除重重难关,终于挑出最后一根线。

  宋冉浑身绷紧。

  “1。”他剪断了那根线,红色计数器疯狂加速,他起身抓紧她的手,冲刺出去。

  灼热的空气灰尘在耳边起了疾风,可她听不见看不见了,被他拉扯着拼命奔跑。

  风声,尘土,热汗,心跳,全都感受不到了。那一瞬间仿佛时间空间都不复存在,只有夏天的阳光如玻璃镜子一样灼烧着人眼。

  她不知道五秒有多短,也不知道五秒有多长。

  在尽头,他将她扯到怀中护住,扑倒在地。男人的身躯屏障一样罩压住她。下一刻,轰然的爆炸声中,沙石,泥尘,碎屑,雨一样从天而下。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涉及的国家,地区,人物,纯属虚构。)